琼北及其邻区内集中了海南岛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这里有海南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琼北及其邻区内集中了海南岛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这里有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城市海口市以及与之连成一片与琼山市,目前已合并为海口市,城市人口百万以上。
城市西南雷虎岭—马鞍岭全新世火山区的几十座活动火山严重威胁着海口市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当城市处于活动火山的威胁范围内时,这些火山称之为城市火山。
琼北火山距海口市区距离仅15公里,是我国最具危险性的城市火山。
对于城市火山的重要性,九十年代末已引起众多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国际火山协会已经召开几次专门讨论城市火山的全球性讨论会,今后仍将是世界关注的减灾课题之一。
因此,根据国际上成功预测火山活动事例的经验,进行琼北火山区基础数据的探查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同时对火山区经济建设、火山景观与资源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初中国地震局科技司开始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7月填写申请书,2001年元月签订任务书。
2001年2月中旬在地震局科技司的组织下,由地震局地质所为主,结合地球所和海南省地震局,根据项目合同,对项目如何开展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工作思路,确定了在经费紧的条件下项目的实施方案。
本项目分解为8个专题(见下表)。
在研究工作设计上,实行矩阵式管理。
本项目的首要任务是测制地理信息系统上的数字化的火山区划图,除地球物理测深、流体化学有各自独特的工作路线外,全项目人员共同参加火山区划图测制工作。
一方面,人员按专业组织专题组,包括火山物理、火山化学等;另一方面,野外工作时,按考察路线组织野外考察组,完成统一的观测计划,同时各专题也同时采集各自需要的观测与取样。
1 1
专题
专题名称经费承担单位负责人
编号
01 琼北地区1:50万第四纪火山分布图 15万元海南局胡久常
02 琼北火山区壳幔结构的天然地震探测研究17万元地球所丁志峰
03 琼北地区深源流体探查研究5万元地质所上官志冠
04 全新世火山活动区划图以及物理过程研究19万元地质所魏海泉
05 火山喷发物理过程与规模的研究5万元地质所史兰斌
06 火山喷发历史与岩浆演化规律研究 12万元地质所樊祺诚
07 琼北火山信息系统7万元地质所刘培洵
08 危险性评价,项目总结、验收 10万元地质所洪汉净
野外考察统一组织,车、船、飞机费,旅馆费,补助费(按规定实行)拨到各专题,而野外租车、航片、劳保等共同的费用统一管理。
本项目涉及多学科,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研究,最后完成地理信息系统上的数字化的火山区划图,避免重复劳动,减少重复劳动本项目内研究实行资料数字化与资料公享,首先搭建研究区地理信息平台,在开始阶段就为所有参加者提供研究区数字化的地理底图与地质图,在填图过程中对每一个观测点(剖面)都要及时确定其地理坐标、高程。
并尽快整理、录入观测记录。
2001年4-5月和2002年4-5月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与海南省地震局联合考查队与琼北全新世火山开展了两期野外填图工作,共采集岩石样品二百多件,风化壳样品三十多件。
将所有岩石样品磨制了岩石薄片,并进行各种化学分析、X光分析、年龄鉴定。
同时进行流体地球化学调查和进行断层气测试。
采集天然泉点和钻孔(共17个点)的水化学、气体化学和相关同位素样品,并进行测试。
2001年8月,进行了地震台站的野外踏勘和选址,布设便携式数字地震仪,
2 2
建立了14个天然地震观测台站。
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对天然地震的连续观测记录。
半年的记录共刻录光盘约200张,相当于100多Gb的容量。
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于2002年4月22—23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五”火山工作启动会议,为了加强“十五”火山监测、研究与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推进火山监测预报工作体系的建设,经研究,决定成立“十五”火山工作推进组和专家组。
推进组由地震局科技司、监测司与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各火山区所在省地震局主管局长组成,负责“十五”火山监测研究与建设项目重要事项的协调落实,推进火山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专家组由有关火山专家组成,对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重要科学问题和重要决策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为了在保证结题报告的质量,进一步协调各种论述、术语及观点,2002年11月20-21日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琼北火山探查及喷发危险性研究”讨论会,各专题进行了汇报,并讨论了三种比例尺图件的衔接,火山活动期次划分,以及各种名称的统一等问题。
2003年2月中国地震局科技司展开火山工作会议,在会上琼北火山项目对各专题进行了内部验收,并对项目总结报告的撰写进行了分工。
本项目编制了一幅1:50万的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图,范围包括东经109.136449o-110.75983o,北纬19.230446o-20.057254o,面积15630平方公里。
本项目完成了一幅1:5万的琼北地区全新世火山地质填图,范围包括东经110.150317o-110.366655o,北纬19.789483o-20.011389o,面积558.1平方公里。
完成三幅1:1万的琼北地区全新世火山地质填图:
(1)马鞍岭地区,范围包括东经110.198o-110.226o,北纬19.893o-19.958o,面积21.16平方公里。
(2)雷虎岭地区,范围包括东经110.246o-110.274o,北纬19.832o-19.881o,面积15.96平方公里。
(3)扬花地区,范围包括东经110.14o-110.274o,北纬19.931o-19.958o,
3 3
面积18.52平方公里。
本项目由中国地震局科技司领导,由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参加人员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洪汉净、魏海泉、樊祺诚、史兰斌、刘培洵、上官志冠、张秉良、于泳、陶玮、郑秀珍、高清武、孙谦,李霓、随建立、林传勇、陈孝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丁志峰、何正勤、吴庆举、张练、腾云田、李卫平、陈光英、李桂银、张乃铃,海南省地震局:胡久常、林镇、李战勇、曾钢平、金赤兵、肖劲平、卢永健、马龙;中国地质大学:白志达、徐德斌等。
参加单位有四个,参加人数共三十五人。
项目总结报告由洪汉净负责设计与汇总,第一章由洪汉净、胡久长、魏海泉执笔,第二章由丁志峰执笔,第三章由胡久常执笔,第四章由樊祺诚、魏海泉、胡久常执笔,第五章由樊祺诚执笔,第六章由史兰斌执笔,第七章由张秉良执笔,第八、九、十、十一章由魏海泉、白志达执笔,第十二章由上官志冠执笔,第十三章由刘培洵执笔,第十四章由洪汉净执笔,第十五章由胡久常、洪汉净执笔。
附录A由胡久常执笔,附录B、C、D、E由魏海泉执笔,附录F 由刘培洵执笔。
于泳、陶玮负责总报告排版,刘培洵负责附图编辑打印。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