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大纲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大纲绪论一、内容提要: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各种各样的栽培园艺植物种类及其品种类型都是从野生植物进化而来。
利用园艺植物的自然变异和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就是优良性、适应性、稳定性和整齐性,品种具有特异性等特性。
良种是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它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以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以节约能源、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等多方面的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研究的任务是根据遗传变异的规律,合理选择利用种质资源,通过发现和创造变异来选择优良品种,以及提高种性、防止混杂退化、加速良种繁殖的原理和方法。
园艺植物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19世纪才有专门的育种机构,20世纪育种理论、方法进步很快,新品种选育成果巨大。
二、思考题:1、了解品种的概念及其属性;2、良种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作用?3、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4、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第一章育种对象与目标一、内容提要园艺植物多为周期长的多年生植物,育种年限长,育种目标涉及产量、品质、熟期及抗性等一系列目标性状。
因此,因地制宜选择育种对象,明确育种目标,制订育种方案,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
二、思考题:1、当前园艺植物育种的总目标是什么?2、园艺产品的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哪几种?3、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是什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方法园艺植物繁殖方式不同,其遗传特征就不一样,因而相应采取的育种程序和方法也不同。
此外,栽培植物品种根据其群体遗传组成,可分为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杂交种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案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精选教案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1.1 基因工程的定义1.2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1.3 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1.4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介绍第二章:DNA重组技术2.1 DNA重组技术的原理2.2 常用的DNA重组工具酶2.3 DNA重组技术的操作步骤2.4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三章:基因克隆与表达3.1 基因克隆的概念与意义3.2 克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3.3 转化细胞的方法与步骤3.4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第四章:基因编辑技术4.1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背景4.2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4.3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案例4.4 基因编辑技术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五章:基因工程实验操作实例5.1 目的基因的获取与克隆5.2 重组载体的构建与转化5.3 基因编辑实验操作流程5.4 基因表达与功能验证第六章: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6.1 基因治疗6.2 基因疫苗6.3 基因诊断与基因测序6.4 生物制药与药物研发第七章: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7.1 转基因作物的研发7.2 基因编辑在农业中的应用7.3 植物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7.4 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八章:基因工程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8.1 微生物基因工程概述8.2 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8.3 基因工程微生物的产业化应用8.4 微生物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九章:基因工程在环境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9.2 基因工程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9.3 基因工程在生物降解与合成中的应用9.4 环境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基因工程伦理与社会影响10.1 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10.2 基因工程与生物多样性10.3 基因工程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10.4 基因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基因工程的定义与基本操作程序补充说明:基因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其定义和基本操作程序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
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1-4
第八章植物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基因的水平上改造生物的技术体系,是指在体外对生物DNA进行剪切、加工,把不同亲本的DNA分子重新组合,并把它引入细胞中表达出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生物这一过程。
植物基因工程:又称植物遗传转化/转基因,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并稳定地整合、表达与遗传的技术。
目的是改变植物性状,培育高产、优质high yield、抗逆新品种/系;或者利用转基因植物/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植物转基因研究的用途:1)理论研究:如基因功能分析;2)实践应用:如作物遗传改良。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1)目的基因的分离;2)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3)重组分子转入寄主细胞并繁殖;4)阳性克隆的筛选;5)从阳性克隆中提取已扩增的目的基因;6)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导入寄主细胞并表达。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般流程目的基因的分离→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遗传转化→转化体的筛选、鉴定与植株再生→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转基因植物的表型鉴定→转基因植物的遗传分析、田间试验经遗传改良的生物, 统称: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Genetically engineered organism (GEO)。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s), 又称: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 (GMP);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GMC)。
第一节目的基因的分离目的基因:已经或准备要分离、改造、扩增或表达的特定基因或DNA 片段,称为~。
可能是:1)全长基因:外显子+内含子+转录启动区+终止区;2)全长cDNA:UTR区+编码区(ORF);3)开放读框/编码区(ORF,CDS);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中能翻译成多肽的那部分序列。
来自DNA分子中的外显子。
4)一个完整的操纵子或基因簇;5)只含启动子或终止子等元件的DNA 片段。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
植物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知识,对植物基因进行改造和编辑,以达到增强作物抗性、提高产量、改进食品品质等目的。
本文将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重点分析其应用。
一、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植物基因工程,是指利用人工技术手段,对植物的基因进行特定的操作和编辑,以改变其性状和性能等方面的特征。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离目标基因:通过PCR技术、序列标记等手段,从目标植物中顺利分离出目标基因。
2. 基因克隆和编辑:将目标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中,并对基因进行编辑,实现目标序列的整合和精准改造。
比如,可以在植物基因组中去除一段非必要序列,或者加入一段有利的外源DNA。
3. 转化培养:将克隆和编辑过的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和转化等手段,如基因枪法、农杆菌媒介等,将其整合到植物体内,从而实现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二、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手段植物基因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实验操作步骤才能实现。
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1. 基因克隆和编辑:通过PCR技术、DNA重组技术等,克隆并编辑目标基因序列,使其能够在植物细胞中稳定表达。
2. 转化培养:把编辑好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通过转化培养等手段,将其整合到植物体内,使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效应。
3. 利用遗传分析手段,如CRISPR/Cas9等,在植物细胞中进行基因组编辑,以实现基因的整合和转移。
三、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相当广泛,重要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农作物抗性:通过编辑和转移有关基因序列,增强作物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罕见减少灾害损失。
2. 改进生态环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编辑植物基因组,改变其作用机制,从而实现抗旱、抗病、抗逆性等特性的提升。
植物基因工程
转化体的鉴定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主要集中在DNA、RNA和目的蛋白三个层面上。 1.DNA水平
southern 杂交;斑点杂交(dot blotting):是在southern 杂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快速检测特异核酸的方法。其基本的原理是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加在多孔过滤进样器 上的核酸样品直接转移到杂交膜上,然后再按southern 杂交法进行杂交;PCR。 2. RNA水平 Northern 杂交;RT-PCR(逆转录PCR):先将mRNA转录成cDNA,再设计一对 引物扩增杂交分子。 3.蛋白质水平 western 杂交,elisa等。
• 后来的研究表明,在Ti质粒中,只有一小
Ti质粒的构成 Ti质粒的基因结构:T-DNA区、Vir区、 Onc区和Ori区共4个区段。 1 、Vir区(毒性区) 在Ti质粒T-DNA区的上游的一组基 因。表达产物激活T-DNA向植物细 胞转移,使植物引发肿瘤。 2、 Onc区 含有农杆菌之间接合转移有关的基
•构建植物基因Biblioteka 程载体 •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受体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已知基因的获得: • 化学合成法 • PCA显示差异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 差异蛋白谱表达技术筛选功能基因
2.构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导入体细胞,是否启动表达的一类特殊用途的基因。它应用不依赖于外界选 择压力的存在,这一点也是它与选择基因的区别之处。 理想报告基因的基本要求: 受体细胞不存在相应的内源等位基因的活性。 它的产物是唯一的,且不会损害受体细胞。 具有快速、廉价、灵敏、定量和可重复性的检测特性。
最常用的报告基因
ß -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 荧光素酶基因; 分泌型碱性磷酸酶 ; 荧光蛋白家族
大学《基因工程学》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Genetic Engineer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2200200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8(4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0)学分:3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生物技术专业。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课程简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其以分子遗传学理论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技术学科。
基因工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的问世带动了生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
基因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基因的克隆、基因的表达、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等。
它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它是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中最重要的课程,其它三大工程是建立在基因工程基础之上的,同时也为生物技术制药等后继学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是为了让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的技术原理,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基因操作的工具酶,基因克隆常用载体,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合成,重组体的构建,重组体向宿主细胞的导入,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以及克隆基因的表达,同时了解基因工程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贡献如下:1)了解基因工程学的历史、发展和前沿知识。
2)掌握基因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要求:学完基因工程学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2)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因工程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验能力是基因工程学课程的基础。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一、目的基因的获取在植物基因工程中,首先需要获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是指那些对植物性状具有重要影响的基因,通过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或功能,可以实现植物的遗传改良。
目的基因的获取通常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从植物基因文库或通过PCR等技术直接从植物组织中克隆目的基因。
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获取目的基因后,需要构建一个植物表达载体。
植物表达载体是一种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的质粒或病毒载体,通常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等调控元件,以及选择标记基因等。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目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内的正确表达。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构建好植物表达载体后,需要将其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导入方法通常采用基因枪法、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目的基因和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导入植物细胞后,目的基因需要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才能实现其功能。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和鉴定,以确保目的基因已经正确地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五、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为了确认目的基因是否已经表达以及表达水平如何,需要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这一过程通常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扩增、DNA测序、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 等,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和鉴定。
六、转基因植物的筛选与培育在目的基因成功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表达后,需要筛选和培育转基因植物。
这一过程通常采用抗性筛选、分子检测等技术,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多代选育,培育出遗传稳定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植株。
七、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检测为了确保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需要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
这一过程包括对转基因植株的DNA进行多代跟踪分析,以评估目的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八、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估与环境释放在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后,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与环境释放。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因工程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工作思路,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及参加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门课是以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上述课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大肠杆菌基因工程、酵母菌基因工程、高等动物基因工程、高等植物基因工程等。
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调整并限定其广度和深度,在保证达到一定培养规格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同时注意本课程和其它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防止疏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教学难点: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合适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也可以阅读一些感兴趣的参考资料,训练其针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1学时)1.教学内容(1)基因工程的概念;(2)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历史;(3)基因工程的研究意义。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基因工程的概念;(2)难点: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及在生物工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
一、耐除草剂基因及其应用
1、概述
美国每年用在除草剂上的费用大约是50亿美元; 除草剂的应用取决于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杂草
的性质和施用除草剂的费用; 传统解决除草剂对作物伤害的途径:
1)应用对作物伤害小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 2)通过杂交育种方法,把和栽培作物亲缘关系近 的野生植物的对除草剂的抗性引入到栽培品种中。
4、bt基因的应用
转基因bt植物可分为两代,即20世纪80年代称第一代; 20世纪90年代称第二代;
第一代转bt基因植物 1987年,世界上4个研究小组获得了转bt基因的植物, 其中三个是转化烟草植株,一个是转化番茄植株。 存在问题:IPC在植物中表达水平低,认为主要是 mRNA不稳定和翻译效率低造成。
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
第一节 抗植物虫害基因及其利用 第二节 抗植物病毒基因及其利用 第三节 抗植物真菌病害基因及其利用 第四节 抗非生物胁迫基因及其利用 第五节 改善作物品质的基因及其利用 第六节 雄性不育的基因及其利用
第一节 抗植物虫害基因
一、概述
据Oerke等(1994)统计全球粮食总产量每年因虫 害造成的损失达14%。
RIP选择性作用于60S核糖体大亚基,抑制肽链衍伸 不同的RIP分别对病毒、真菌和昆虫具有不同的抗性
应用: 目前,在大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中均分离到RIP基因 单基因转化其它作物; RIP和几丁质酶基因、葡聚糖酶基因组成多价体协同转
化作物;
第三节 抗非生物胁迫基因
包括两部分:耐除草剂基因和其它非生物胁迫 基因
三、植物凝集素基因及其应用
1、植物凝集素的基本特性 植物凝集素是非免疫来源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质,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是近 10 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技术、新技术,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高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所有的生物技术领域中,农业生物技术,特别是有关作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同医药生物技术一样被认为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技术,将在下一世纪出现的“绿色革命”及“医药革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这两种生物技术都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
基因工程自其诞生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技术路线。
这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取得,目的基因与表达性载体的重组,重组体对寄主细胞的转化及目的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纯化与生物活性测定。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人们成功地获得了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植物,并已开始了大田实验。
人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根据意愿来改造植物的一些性状,从而获得高产、稳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品种了。
向动物体转移外源基因并使之在动物体内表达能够有效地克服物种之间固有的生殖隔离,实现动物物种之间,或动物和植物及微生物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因此,动物基因工程对于深入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对于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动物品种,对于开发动物体作为活的生物反应器生产珍稀蛋白质等方面,均有巨大应用潜力;而基因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在于能利用生物体生产基因工程药物,为人类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
一、基因转移方法1.向动物体内转入外源基因这一方法的尝试是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的,到 80 年代,科学家们已经相继建立了多项转基因技术。
(1)显微注射法这种方法是 1981 年由美国科学家戈登(Gordon)等人首先实验成功的。
他们将小鼠的受精卵取出来,在显微镜下将胸苷激酶基因用玻璃微管送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然后立刻输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使其在子宫内着床,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鼠。
在此后约一年多时间内,人的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也被转入了小鼠。
随后,生产转基因小鼠的经验迅速地被移植到生产转基因家畜上。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REPORTING
抗虫抗病基因工程
抗虫基因工程
通过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培育出具有抗虫性能的转基因植物,有效抵抗害虫的侵害,减少农药使用 ,保护生态环境。
抗病基因工程
通过导入抗病基因,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率,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抗逆境基因工程
抗旱基因工程
转录因子调控
利用转录因子对目的基因进行表达调控,提高或降低基因的表达水平。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敲除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目的基因从植 物染色体上删除或破坏,以实现功能 丧失或降低表达。
基因定点编辑
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对目的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插入或缺 失,以实现功能获得或改变。
PART 03
的商业化应用开始。
目前,植物基因工程已经广泛应 用于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 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转基因作物
。
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改良植物的生长 发育和代谢过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和品质。
增强植物抗逆性
通过改变植物的抗病、抗虫、抗旱、 抗寒等性状,提高植物在逆境条件下 的生存能力。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结合了基因工程和系统生 物学,未来可能实现定制化合成植物 基因组,为植物育种和改良提供新的 途径。
基因工程面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和环境问题
伦理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对传统农业和 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引发关于人类干预自然 进程的伦理争议。
环境风险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对非目标生物和生态 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基因漂移、生态失衡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的碳汇能力,为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
分子生物学2009-6
中去除5′→3′ 切酶活性的Klenow片段。该酶常用于测序、
探针标记等。
Taq 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使是一种耐热的依赖
于DNA的DNA聚合酶。最佳作用温度为72℃ ~80℃。常用 于PCR反应和测序反应。
逆转录酶: 反转录酶是以R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常
用于合成互补DNA(cDNA)。
分子生物学
杨孝朴
第七章
1 基因工程工具酶
基因工程
2 分子克隆载体与宿主细胞 3 DNA建立 4 目的基因的获得5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6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7 重组体的筛选
8 克隆基因的表达
第七章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2年Berg P和他的同事将 首次构建出DNA的重组体。由于SV40能使动物致癌,出于安 全的 考 虑 , 这 项 工作没有进行下去 。 第二年 ,Cohen S和 得到基因的分子克隆,由此产生了基因工程。
衔接头可以使DNA片段的平末端转变为黏性末端,或由一种
黏性末端转变为另一种黏性末端,并且无需用限制酶切,在
基因工程中十分有用。
例如:EcoRⅠ-SmaⅠ平末端衔接头 5′-AATT CCCGGG-3′ 3′-GGGCCC-5′ EcoRⅠ-XmnⅠ-BamHⅠ衔接头 5′-AATT CGAACCCCTTCG-3′
DNA聚合酶(常用DNA聚合酶Ⅰ的大片段Klenow酶)填补缺
口,最后由T4DNA连接酶连接(见图)。
另外的一种连接方式是粘平末端的连接,即要连接的DNA片 段的一端为粘端、另一端为平端。产生“粘-平”方式的末 端有两条途径,即用一个产生平性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如 Sma Ⅰ , HpaⅠ ) 与 一 个 产 生 粘 性 末 端 ( 如 EcoR Ⅰ, BamHⅠ)的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载体;或先用一个产生 粘性末端的内切酶酶切DNA,然后用修饰酶补平或消平粘性
《植物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基因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基础和应用相结合地课程。
课程重点介绍与植物基因工程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实验背景知识,并着重介绍学科的研究进展。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园艺专业的专业限选课之一,同时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期望学生掌握植物基因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了解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动态进展。
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基因工程的基本要求和特性,了解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为从事基础研究和开拓知识面,了解最新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三、面向专业:园艺。
四、先修课程: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遗传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通过生物化学、遗传学或分子遗传学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述(2学时)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范围(B);相关学科(C);历史和现状(C);理论和现实意义(B);研究步骤(A)。
思考题:课后自学和复习掌握植物基因工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转化系统(6学时)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A);植物病毒载体系统(A);植物原生质体转化系统(A);植物组织及整体水平的转化系统(A);转化供体DNA的基本特点(A);转化系统的选择(A);转化选择标记基因(A);转化体的鉴定(A)。
思考题: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转化系统的特点、构建要点及其应用。
第三章目的基因的获得和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分离(6学时)PCR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A);功能蛋白组技术分离目的基因(A);基因文库技术分离目的基因(A);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差别表达基因(A);图位克隆目的基因(A);标签法分离克隆目的基因(A);酵母双杂交系统分离目的基因(A);基因芯片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分离克隆目的基因中的应用(A).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克隆(A)。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工程技术也不断发展,其中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广泛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到底有哪些应用呢?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1.耐旱性、耐盐碱性和抗病能力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基因结构,使其拥有更强的耐旱性、耐盐碱性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水稻基因工程,可以提高水稻的耐旱性和抗病能力,从而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多重抗性和抗除草剂能力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不同植物的基因组合,使单个植物同时具备多重抗性和抗除草剂能力,从而达到节约劳动力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3.提高营养价值一些膳食补充品和食品添加剂是可以从植物中提取的,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基因序列,使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例如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
这些植物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品或食品添加剂,提高人间的健康水平。
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1.制作生物燃料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结构,使其含有更丰富的淀粉、纤维素和糖,从而使得植物成为一种理想的生物燃料。
通过这种方法,除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之外,也可以减少因化石燃料造成的污染等环境问题。
2.提取化学物质植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
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基因结构,加强植物产生化学物质的能力,从而有效地简化和加速化学制品的制造过程。
三、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应用1.改善土壤质量一些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根系的生长方式,并让根系更加深入地扎根土壤,以吸收更多的营养和水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从而减少对当地水源的依赖。
2.稳定生态系统一些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稳定当地的生态系统。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结构,使其能够吸收有毒物质,从而在当地的环境中除去有毒物质和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病虫品种的优点
抗性资源非常丰富; 抗性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 育种周期短、成本低; 育成品种具有不污染环境及抗病虫害物质不易被环
境因素所破坏;
二、Bt基因及其应用
1、 Bt基因的作用原理
苏云金杆菌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蛋白组成,具有高度 特异性杀虫活性的蛋白。又称 -内毒素或杀虫结晶 蛋白(IPC).
因和其它类型的抗虫基因。
二、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
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蛋白质,在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块 茎中,其含量可高达总蛋白的1-10%。
1、抗虫原理: 蛋白酶抑制剂与昆虫消化道内蛋白消化酶相结合,形成 酶抑制剂复合物,阻断或减弱蛋白酶对外源蛋白质的水 解作用,导致蛋白质不能被正常消化;酶抑制剂复合物 能刺激昆虫过量分泌消化酶,使昆虫产生厌食;蛋白酶 抑制剂可通过消化道进入昆虫淋巴系统,干扰昆虫的蜕 皮过程和免疫功能,使昆虫不能正常发育。
IPC通常以原毒素形式存在,当昆虫取食IPC后,在 昆虫的消化道内,原毒素被活化,活化的IPC能与昆 虫肠道上皮细胞上面的特异性蛋白结合。结合以后的 IPC全部或部分嵌合于细胞膜中,使细胞膜产生一些 孔道,从而导致细胞由于渗透平衡被破坏而破裂。昆 虫幼虫将停止进食,最终死亡。
2、IPC的分类
IPC划分为四种类型: 类型I:具有抗鳞翅目昆虫的活性; 类型II:抗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 类型III:抗鞘翅目昆虫; 类型IV:抗双翅目昆虫。
2、抗虫原理
植物凝集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蛋白粒中,当被昆虫取 食后,外源凝集素在昆虫的消化道中与肠道食膜上的 糖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同时,凝集素 还可能在昆虫的消化道内促进消化道中的细菌繁殖, 达到杀虫目的。
3、应用
目前,豌豆凝集素、麦胚凝集素褐雪花凝集素等植 物凝集素的编码基因已经分离获得,并被成功导入 烟草、莴苣、玉米等植物中;
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
第一节 抗植物虫害基因及其利用 第二节 抗植物病毒基因及其利用 第三节 抗植物真菌病害基因及其利用 第四节 抗非生物胁迫基因及其利用 第五节 改善作物品质的基因及其利用 第六节 雄性不育的基因及其利用
第一节 抗植物虫害基因
一、概述
据Oerke等(1994)统计全球粮食总产量每年因虫 害造成的损失达14%。
3、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应用
目前在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广泛且研究比较深入 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重要是:cpti基因、pi-II基因和 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利用cpti基因转化烟草、水稻、油菜、白薯、苹果和杨 树等,另外用pi-II和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 烟草。
优点: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抗虫谱广泛。 问题: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水平。
抗稻瘟病转溶菌酶基因
植物防卫反应主要表现
1)增强细胞壁结构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褐富含甘氨酸蛋白,两种蛋
白增加可巩固细胞壁的结构; 木质素可抵抗微生物的降解,在植物受病原体侵
染时合成增加,可增强细胞壁的强度。 2)诱导产生或激活抗菌物质 硫堇; 植物抗毒素,如类黄酮、类萜; 几丁质酶和 -1,3-葡聚糖酶; 抗病蛋白(PR)、植物凝集素等;
转抗草丁膦水稻
一、耐除草剂基因及其应用
1、概述
美国每年用在除草剂上的费用大约是50亿美元; 除草剂的应用取决于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杂草
的性质和施用除草剂的费用; 传统解决除草剂对作物伤害的途径:
1)应用对作物伤害小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 2)通过杂交育种方法,把和栽培作物亲缘关系近 的野生植物的对除草剂的抗性引入到栽培品种中。
RIP选择性作用于60S核糖体大亚基,抑制肽链衍伸 不同的RIP分别对病毒、真菌和昆虫具有不同的抗性
应用: 目前,在大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中均分离到RIP基因 单基因பைடு நூலகம்化其它作物; RIP和几丁质酶基因、葡聚糖酶基因组成多价体协同转
化作物;
第三节 抗非生物胁迫基因
包括两部分:耐除草剂基因和其它非生物胁迫 基因
Monsanto公司的kishore等(1995)从E.coli中分离出一 个对草甘膦具有相当强耐性的EPSPS的突变体-SM-1, 其对草甘膦的耐性提高了800倍,其原因是编码草甘膦 基因的一个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4、除草剂的降解和解毒基因及应用
和靶位点突变抗性相比,其特点是: 1) 降解抗性可能涉及多于一种基因或物质参与, 分离基因困难; 2) 靶位点突变抗性可能会使作物大幅度减产,二 降解抗性产生的负面效应小得多; 3)降解系统产生的抗性专一性很强,效率很高。
一、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
1、作用原理
几丁质酶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为单基因所编码, 具有降解几丁质的作用。病原真菌细胞壁中几丁质的 降解,不仅破坏细胞新物质的沉积,致使病原体死亡, 而且产生的细胞壁碎片具有诱导物作用,刺激寄主植 物产生抗病反应。几丁质酶活性的增强也往往伴随着 -1,3-葡聚糖酶及其他抗病PR蛋白的形成,共同发 挥植物的防卫作用。
3)阿特拉津:是三嗪除草剂的主要代表,主要作用是 抑制植物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4)磺酰脲类除草剂:它是通过抑制支链氨基酸合成过 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来表现其 除草剂作用。
3、靶蛋白抗性基因及其应用
抗EPSPS抑制剂基因
两种策略:1)EPSPS的过量产生; 2)应用编码点突变的靶蛋白基因。
2、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
植物中存在三类蛋白酶抑制剂: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和金属蛋白酶
抑制剂,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抗虫关系密切。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有6个家族,其中豇豆胰蛋白酶抑
制剂(CpT1)和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II(Pi-II)的抗虫 效果最为理想。 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对于利用巯基蛋白酶消化植物蛋白的 昆虫有特殊抗性。目前,对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研 究日趋活跃,发现其对许多害虫的肠道消化酶具有明显 的抑制作用。
三、植物凝集素基因及其应用
1、植物凝集素的基本特性 植物凝集素是非免疫来源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质,
它们能凝集细胞和(或)沉淀糖蛋白。 凝集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在各种组织器官中均有发
现,尤以豆科植物种子中含量最为丰富。 雪花莲凝集素对于蚜虫、叶蝉、稻褐飞虱等同翅目吸
食性害虫具有极强的毒性。
乙酰CoA转移酶基因
乙酰CoA转移酶具有使除草剂草丁膦代谢失活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在于在乙酰CoA存在的情况下,乙酰CoA转 移酶催化乙酰CoA与草甘膦的游离氨基结合,使L-草 丁膦转变为乙酰-L-草丁膦,从而失去除草剂活性。
水解酶基因
水解酶在利用基因工程获得除草剂抗性方面使一类极 好的酶。Stalker等(1991)从土壤中分离出溴苯腈的 降解基因,该酶能够完全把溴苯腈转变为无活性产物, 将该基因导入烟草,使烟草获得高水平的溴苯腈抗性。
二、抗其他非生物胁迫基因
一)概述
向植物导入抗这类逆境胁迫的基因有两类: 第一类基因编码产物是在植物的抗性中直接起保护作
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分为五种: 1)合成渗透调节物质的关键酶类,如脯氨酸合成酶 2)具有解毒作用的酶类,如SOD; 3)保护生物大分子及膜结构的蛋白质,如抗冻蛋白 4)具保护作用的蛋白酶类; 5)水通道蛋白;
2)引入酶或酶系统,在除草剂发生作用前将其降解或 解毒。
2、几种主要除草剂及其作用机理
1)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非选择性的有机磷类除草 剂。它可以特异性地抑制植物和细菌中莽草酸羟基乙 烯转移酶(EPSPS)的活性达到除草作用。
2)草丁膦:是有机磷类除草剂,是非选择性广谱除 草剂Basta的活性成分,强烈抑制谷胱甘肽合成酶 (GS)的活性。
3、Bt基因的简并性修饰
密码子均具有种的特异性或称种偏爱性; 高等植物种单、双子叶植物之间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也
有明显差异,这种密码子的偏爱性直接影响基因的转 录水平和mRNA的稳定性; 未加改造的bt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水平很低,只 占植株内全部可溶性蛋白的0.001%以下。通过改造, 表达产物占细胞可溶性蛋白的0.03-0.1%才具较强的 毒杀作用。
5、Bt基因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昆虫可能对转bt基因植物产生抗性
对策: 1)使用组织专一性启动子或化学诱导启动子; 2)通过对bt基因进行修饰,使IPC在植物中高剂量表达; 3)遗传工程植株核非工程植株混种,以保证在繁育群体
种保留一部分未经选择的害虫; 4)同时使用两种以上bt基因转化农作物或联合使用bt基
第二代转bt基因植物 特点: 1)转基因植物的种类增加; 2)bt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水平大大提高;这 主要是通
过对Bt基因进行修饰和使用新的启动子来实现的。 采用的启动子类型包括:
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 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启动子; 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亚基启动子。
该类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还刚开始,获得的转基 因植物是否对人、畜无害,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四、其它抗虫基因
淀粉酶抑制剂基因 胆固醇氧化酶基因 营养杀虫蛋白基因 系统肽基因 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 异戊烯转移酶基因
第二节 抗植物真菌病害基因
概述 植物病害中真菌病害占绝大多数,控制真菌病 害的关键,取决于对植物与病原真菌相互作 用的分子机制的 了解。
如果作物不打农药可造成的产量损失:小麦52%、 玉米59%、大豆58%、棉花84%。
我国统计结果,因虫害水稻每年减产10%、小麦减 产20%、棉花减产30%以上。
1、利用化学农药的弊端
化学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危机人类健康和造成严 重环境污染;
化学农药对有益昆虫的毒害,危机多种生物资源, 破坏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