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合集下载

机械感受器在运动感觉中的作用研究

机械感受器在运动感觉中的作用研究

机械感受器在运动感觉中的作用研究人类的运动感觉是由多个感受器协同作用而实现的,其中机械感受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械感受器分布在我们的皮肤、肌肉、关节等部位,能够感受和反馈关于身体姿势、运动状态、力度等方面的信息,是人类运动感觉的重要信息源。

本文主要探讨机械感受器在人类运动感觉中的作用,并简述一些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机械感受器的类型机械感受器主要有皮肤机械感受器、肌肉肌腱感受器、关节感受器三种类型。

皮肤机械感受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慢适应机械感受器:能够感受慢速、持续的压力和挤压,是皮肤机械感受器中最常见的类型。

2.快适应机械感受器:能够感受快速的、瞬间的触碰、振动等刺激。

3.鉴别机械感受器:能够感受轻重、形状等不同的刺激,并将其区别开来。

肌肉肌腱感受器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肌节感受器:分布在肌肉中,能够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缩,并反馈给大脑。

这种感受器主要与肌肉调节和姿势控制有关。

2.肌腱感受器:分布在肌肉和肌腱交界处,能够感受肌肉的张力和肌腱的拉伸,反馈给大脑。

这种感受器主要与力度感知和动作准确度有关。

关节感受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关节囊感受器:分布在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滑膜等组织中,能够感受关节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反馈给大脑。

这种感受器主要与动作准确度和关节稳定性有关。

2.关节滑膜感受器:分布在关节滑膜中,能够感受关节滑膜的移动和压力等信息,反馈给大脑。

这种感受器主要与关节的光滑度和稳定性有关。

3.肌腱骨膜感受器:分布在肌腱、骨膜等组织中,能够感受骨头的位置和运动信息,反馈给大脑。

这种感受器主要与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准确度有关。

二、机械感受器在运动感觉中的作用机械感受器在人类运动感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紧张感知:机械感受器能够感知肌肉的张力,并及时反馈给大脑,使人们能够感知到自己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控制肌肉的活动。

2.位置感知:机械感受器能够感受身体部位的位置和姿势,反馈给大脑,使人们能够感知自己的身体位置和姿势,从而协调和控制动作。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汪学松,邱贵兴,翁习生,高增鑫,翟吉良【关键词】踝关节踝关节前方有胫骨前肌肌腱和趾长、长屈肌腱,后方有壮大的跟腱,较少发生前后方向的不稳固和软组织损伤。

而踝关节内侧仅有三角韧带,外侧仅有外侧副韧带和腓骨长短肌肌腱,相对较薄弱,易发生损伤。

临床上常常碰到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的损伤,可是常常有医生不重视,致使延误医治,后期发生踝关节不稳及骨关节炎。

1 踝关节应用解剖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

距骨位于由内、外、后三踝组成的踝穴内。

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关节面相接。

双侧的关节面与内、外踝的关节面相接。

胫腓骨下端由顽强的骨间膜和胫腓下前后联合韧带和横韧带连接在一路。

踝关节前后较松弛,以利于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内外侧韧带较顽强,以维持踝关节的稳固。

内侧为三角韧带(也称跟胫韧带),分浅深两层,浅层止于载距突上部,深层呈三角形止于距骨颈及体部。

外侧副韧带可分为跟胫、距胫和距腓三束,较薄弱,易损伤。

外侧副韧带中的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面,止于距骨颈。

距腓后韧带为外侧副韧带中最宽大的一条,呈三角形,起自外踝后面,向后内侧,止于距骨滑囊后缘,止点宽大。

跟距韧带为关节囊外韧带,起自外踝尖端,向后内止于跟骨外侧面、腓骨结节后上方。

Ozeki[1]通过12例新鲜冰冻标本的研究说明,当踝关节跖屈°时,距腓前韧带达到最长,张力最大,现在易发生距腓前韧带断裂,而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那么别离在踝关节背伸18°、°达到最长,张力最大。

跟胫韧带,即内侧三角韧带,在背伸°时达到最长,张力最大。

2 相关的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运动机制背伸时,踝关节可增宽~ mm,以容纳较宽的距骨体前部,因此使下胫腓联合韧带紧张,距骨与内外踝的关节面贴紧,使踝关节稳固,因此背伸损伤易发生骨折。

跖屈时,距骨体较宽的部份滑出踝穴,较窄的部份进入关节内,踝穴变窄,同时,下胫腓联合韧带松弛,踝关节不稳,易发生韧带损伤。

踝扭伤的医学生物力学原理

踝扭伤的医学生物力学原理

踝扭伤的医学生物力学原理踝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特别是在运动或者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

扭伤是指脚踝关节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扭曲时发生的软组织(如韧带、肌肉和肌腱)损伤。

扭伤的伤害程度可以从轻微的扭伤到严重的关节错位和骨折。

踝关节是连接脚与下腿的主要关节之一。

它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

在常规活动中,这三块骨头必须紧密地合作,以便维持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在发生扭伤时,踝关节由于外力的作用,超过了正常范围,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到损伤。

扭伤的发生主要涉及到生物力学原理。

生物力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踝扭伤的情况下,以下生物力学原理对理解损伤机制非常重要:1. 力的作用方向:踝关节承受外力的方向决定了扭伤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外部力作用于踝关节的内侧时,容易导致内侧韧带撕裂或骨折;当力作用于踝关节的外侧时,容易导致外侧韧带撕裂。

2. 关节稳定性:踝关节是由多个结构组成的复杂关节,包括韧带、肌肉、肌腱和骨骼。

这些结构相互合作,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当外力作用超过关节组织的承受能力时,关节的稳定性将受到破坏,从而导致韧带或其他软组织的损伤。

3. 关节角度:关节角度的改变也可能引起踝关节的损伤。

例如,当踝关节处于背屈状态时,足部容易扭伤。

因此,体育运动或活动时特别容易发生扭伤。

4. 肌力和反应时间:强大的肌肉力量和快速的反应时间对于保护踝关节免受损伤至关重要。

如果肌肉力量不足或者反应时间慢,就会增加踝关节受损伤的风险。

在了解了这些生物力学原理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踝扭伤的措施。

首先,确保穿着合适的鞋子,在运动中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支持。

其次,进行适当和足够的热身运动,以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此外,学会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技巧,以减少扭伤的风险。

最后,如果已经发生了踝关节扭伤,及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康复建议。

总之,踝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其发生涉及到多种生物力学原理。

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评定及训练方法-保健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评定及训练方法-保健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评定及训练方法-保健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本文论述踝关节本体感觉的概念、构成、评定方法及踝关节损伤后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详述目前临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评定方法、测量指标及其信度与效度的研究。

此外,本文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目前对于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其各自效果。

经研究发现,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评估可以有效估计踝关节损伤的程度,而且进行专门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踝关节损伤及再损伤的概率。

1 前言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三大关节之一,其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人体完成站立、行走、下蹲、跑跳等动作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运动中最易受伤的关节。

当踝扭伤时会造成踝关节的肿胀及炎症、韧带的松弛、腓骨肌群肌力减退和本体感受器的损伤,导致神经肌肉的控制减弱,会进一步导致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进而造成踝关节重复扭伤。

本体感觉在姿势平衡的维持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平衡条件的不同,平衡三联( 即视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 中各感受器在平衡中的作用不断变化,存在着复杂的中枢调节机制。

踝关节的本体感觉最敏感,尤其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中有大量丰富的本体感受器,韧带损伤后多存在本体感觉障碍。

有研究显示,踝关节扭伤程度愈严重,其本体感觉愈差。

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评估对踝关节平衡功能的评价及踝关节损伤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体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其中运动觉包含对速度的感觉和力觉。

而有学者认为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关节本体感觉的测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阈值测量法、视觉模型法和关节角度重置法。

本体感觉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年龄、冷敷/热敷、疾病、损伤和运动、疲劳等。

现临对于踝关节损伤所进行的常规康复治疗为: 急性期行冷疗、紫外线、超短波、制动等处理,后期给予蜡疗、音频、超声波等促进其血液循环; 而往往忽视了本体感觉的恢复性训练。

2 本体感觉的康复评定及训练方法2.1 本体感觉的测定方法及评定量表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定量评价方法有三种测量模式: a) 采用对侧肢体的匹配测试方法; b) 采用同侧肢体复制的方法; c) 平衡测试。

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学科。

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学科。

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学科。

The discipline that explores the mechanical principles of human body move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ports performance is called biomechanics. Biomechanics combines principles from physics, engineering, and biology to understand how forces and motion interact within the human body during different physical activities.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学科被称为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结合了物理、工程和生物学原理,以了解人体在不同体育活动中的内部力和运动如何相互作用。

Biomechanics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at enable humans to perform complex movements efficiently and safely. By studying factors such as joint angles,muscle activation patterns, and external forces acting on the body, biomechanics researchers can identify optimal movement patterns for specific sports techniques.生物力学旨在了解人类如何以高效安全的方式进行复杂运动的基本机制。

通过研究关节角度、肌肉激活模式以及对身体施加的外部力等因素,生物力学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特定体育技术的最佳运动模式。

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文/武文平摘要: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在大众健身,学生体育运动,运动员比赛训练等中发生率都极高,损伤后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工作及训练。

本文重在总结引起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人们科学健康的运动提供参,减少伤病的发生。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原因;预防踝关节扭伤被认为是人体中最频繁发生运动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这是由于踝关节处于人体特殊的承重位置,参与行走、负重、防震及体育运动。

踝关节扭伤若不及时进行处理治疗,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

通过对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对损伤预防的措施,来指导人们运动减少损伤的发生。

一、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从解剖学方面来看,踝关节为滑车关节,足跖屈时足可做一定的内外翻,其韧带内强外弱,所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要比内侧损伤常见,其发生通常于踝关节跖屈位时骤然的内翻运动,使得踝关节外侧副軔带承受的拉伸力量超出其负荷而发生损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主要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三条不连续的韧带组成,而距腓前韧带损伤最为常见。

运动踝关节扭伤的主要项目按发生率高低排列分别为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项目。

(一)踝关节力量不足,本体感觉差踝关节的特殊位置、解剖结构、及功能决定了踝是最易发生损伤部位,所以踝的稳定性很重要,经常发生踝扭伤的人群的重要因素就是踝稳定性差,踝周的肌肉肌腱力量差,韧带松弛,在运动中不能维持踝很好的稳定性,当人体下落的时候,作用力是一定的,而踝关节力量小就说明承受能力小,就容易受伤。

研究表明,踝关节处存在很多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差与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成正比。

(二)运动之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在大众健身运动和学生体育运动中很多人不注重预备活动,直接开始进行运动,这样身体肌肉得到兴奋就很容易出现损伤。

准备活动的主要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

距腓前韧带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距腓前韧带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距腓前韧带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ATFL)的组织学特点,结合韧带损伤及修复机制,为踝关节扭伤及慢性踝关节不稳征的诊治提供形态学资料。

方法:对12具新鲜冷冻尸体小腿(包踝关节)标本采用明胶等灌注及大体解剖,并对新鲜ATFL标本运用解剖、透明、组织切片等方法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所测ATFL长(24.3±4.5)mm、宽(4.6±0.3)mm、厚(2.6±0.3)mm,呈扁平四边体状,由规则致密的胶原纤维束及成纤维细胞等构成,大多数纤维束走行与ATFL纵轴一致。

ATFL可分为距骨、腓骨附着区及中间区共3段。

相对于中间区韧带,两端的骨附着区含有相对丰富的血管网。

结论:距腓前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意义重大,研究韧带的组织构形对于韧带损伤及慢性踝关节失稳征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解剖学和组织学踝关节损伤属于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类型,大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25%[1],而距腓前韧带(ATFL)被公认为是踝关节最易损伤的韧带。

尽管近年来骨科医师对踝关节,尤其是距腓前韧带损伤后治疗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部分文献都集中于研究其外科手术治疗,且具一定争议。

而实际上,绝大多数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获得痊愈。

这也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距腓前韧带的结构了解尚少,所以有必要对其解剖和组织学形态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大体标本进行观察测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距腓前韧带进行解剖,将韧带纤维行组织学检查等开展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距腓前韧带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低温冷冻保存的新鲜踝关节标本12具,来源于正常、健康的成年人,其中男8具,女4具,年龄25~52岁,标本无关节退行性变及韧带损伤迹象。

1.2 方法1.2.1 大体标本解剖配制成分为30%明胶+10%朱砂+10%淀粉组成的填充剂,并使其温度保持在40°C左右,使用纱布过滤后缓慢向已分离好的动脉插管灌注,灌注采用压力瓶装置,缓慢打气加压并维持在3.5个大气压,选择经由国动脉插管。

韧带损伤的修复

韧带损伤的修复

第二节韧带损伤的修复LigamentInjuryandRepair一、韧带的组织结构与功能(LigamentStructureandFunction)韧带是联接骨或软骨的一种特殊致密结缔组织,其功能是支持关节,它的另一功能是各类营养成份的传输媒介和蓄积场所,也是抗击外界蛋白,包括抗原、病毒和细菌的机械屏障。

从胚胎学上来讲,韧带源自多能间充质细胞,该细胞能分化为成人结缔组织的各类细胞。

韧带中要紧的细胞类型是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包括完善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它们能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韧带要紧包括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非细胞成份。

成纤维细胞外周的非细胞基质包括纤维和非晶体基质,韧带中的纤维主若是Ⅰ型胶原(90%)和少量的Ⅲ型胶原,也有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

在特定的韧带中,胶原纤维一样沿张力方向散布,因此与韧带的强度有关。

但其排列与肌腱纤维不近相同,可能是韧带所固有的,其中有明显的:纤维翻转交织(turnover)。

利用偏振光,细胞和基质的规律性波动可描述为韧带的“波褶”(crimp)(图2-9),而且因不同韧带的特定结构需要可能有所不同,这种“波褶”可能是缓冲韧带张力的平安机理。

图2-9韧带的组织结构弹性纤维对在韧带松弛时恢复胶原纤维波状构型有重要作用。

韧带基质相对较少,包括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它们组成亲水性凝胶,当关控制动时,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的水平降低。

韧带正常干重的%由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s)组成,这些物质在维持胶原纤维、水电解质平稳的分子调控和组织自身机械支持方面有重要作用。

胶原蛋白占韧带干重的3/4,但应注意,新鲜韧带的2/3是水。

韧带与组织学上称为“Sharpey”的特定结构相连。

Sharpey穿透纤维,Frank以为即是连接临近板层骨的胶原纤维,事实上,韧带通过数层的纤维软骨慢慢进入骨内部(图2-10)。

不同方法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稳定性评价

不同方法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稳定性评价

通 讯作 者 : 胡跃 林 ,主 任 医师 ,北 京 大 学第三 医院 运 动 医 学研 究所 , 北京 市
1 0 01 9 1
s p o  ̄ s h y l @s i n a . c o m
中图分类号: R 3 1 8
4 3 4 4
后 阳性外 ,两 组其他 患者 抽屉 试验 和 内翻应 力试 验治 疗后 均为 阴性 。改 良 K a d s s o n 组 治疗 时间 明显短
于改 良 B r o s t r 0 m 组 ,满意 度评 分 两组差 异无 显著 性意 义 。改 良 B r o s t r 5 m 组 2例再 伤 ,改 良 K a r l s s o n 组1 例 再伤 。结 果表 明 ,改 良 K a r l s s o n治疗 具有 与改 良 B r o s t r 6 m 治疗 效果相 似 、操作 更便 捷 。
焦晨 ☆ ,男 ,1 9 7 2年 生, 浙 江省 镇 海县 人 ,汉 族 , 1 9 9 5 年 北 京 医 科 大 学毕 业 ,博 士 ,副 主任 医师 , 主要 从 事运 动 创 伤研 究 。
率 低 ,临床 效果 比较 满意 ,但 部分 患者 仍会遗 留不 稳 。K a r l s s o n将 距腓前 韧带 和跟 腓韧 带于 止 点处切 断 后 短缩 并重 建止 点 。 2 以上两 种方 法进 行止 点重建 时均 需要 在腓 骨远 端做 四五 个骨道 ,腓骨远 端可 操作 区域 比较 有 限,且骨 道 间骨 质强 度不 足易 发生 骨道劈 裂 ,影 响修 复效 果。
( 2 0 1 3 ) 1 3 - 0 2 3 5 8 - 1 0
摘要
收稿 E l 期:2 0 1 2 — 1 0 - 2 4

两种不同PNF模式对中老年女性踝关节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两种不同PNF模式对中老年女性踝关节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两种不同PNF模式对中老年女性踝关节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徐洁【摘要】目的:通过PNF单侧下肢D1模式(屈曲-内收-外旋和伸展-外展-内旋)和D2模式(屈曲-外展-内旋和伸展-内收-外旋)以动态反转技术作用于两组受试者的优势腿,寻找两种模式在提高和改善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和踝关节本体感觉方面的不同.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中的下肢对角线模式与躯干节律性稳定两种方法对20名45~59岁的中年女性进行训练,经4周训练后分别测试踝关节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结果:(1)D1和D2组经过4周训练后本体感觉均有显著提高(P<0.05);(2)D1组经过4周训练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3)D2组经过四周训练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4)与D1组相比D2组在经过四周训练后本体感觉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提高效果更为显著.结论:PNF动态反转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踝关节的本体感觉以及下肢的动态平衡能力;与PNF单侧下肢D1模式相比较,PNF单侧下肢D2模式在提高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方面效果更为显著.【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PNF模式;踝关节;本体感觉;动态平衡【作者】徐洁【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浙江宁波315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6PNF(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由神经、肌肉、本体感觉共同参与的以神经发育为促进方法的治疗手段,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它用于治疗因肌肉无力、不协调以及关节活动受限引起的骨盆、腿和足的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动态平衡控制能力。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交互控制方法及肌电感知应用综述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交互控制方法及肌电感知应用综述

2020年10月第40卷第5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Oct.,2020V〇1.40No.5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交互控制方法及肌电感知应用综述穆彤,刘世锋(天水师范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与人体下肢平行运动的可穿戴设备,以诸多优势在助力助行和康复训练 方面受到世界各研究机构的重视,选择适宜的人机交互方法是实现对其柔顺、协调控制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研 究,基于力/位置、阻抗和生物电信号的交互方法不断涌现,凸显着各自的优势。

表面肌电信号反映人的主动运 动意图且检测方便,离散动作模式分类和连续运动量估计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交互控制的实时性和广泛应用的可 能性,但仍然无法同时满足实时性、高准确度、实用化等要求。

人体运动的生理机理、模型的普适性以及多传感 器信息融合等研究,有助于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人机交互向着更加准确、稳定和实用方向发展。

关键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人机交互;表面肌电信号;运动识别中图分类号:TP242; TP39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51 (2020 )05-0046-05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穿戴在操作者下肢且融合了多种机器人技术的机械机构。

[11在使用 中,外骨骼机器人与人身体物理接触,与下肢平 行运动,主要可用于助力助行和康复训练中。

作 为连接人与外部机械结构间信息通道的人机交互 技术,是实现对外骨骼机器人平稳、连贯、实时 控制的关键。

1231目前,国内外用于人机交互的方 法概括起来包括基于人机作用力信息的交互方法 和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交互。

由于外骨骼与人体直 接接触,基于人机作用力的交互方式限制了机器 人的自主适应能力,而基于生物电信号可以主动 地识别人体行为意图,已成为人机交互研究的热 点之一。

目前被广泛关注的生物电信号有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眼电(Electrooculography,EOG)等。

运动生物力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滨州医学院

运动生物力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滨州医学院

运动生物力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滨州医学院第一章测试1.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运动器械的生物力学特性、人体运动动作的力学规律以及运动器械机械力学规律的科学。

参考答案:对2.()是根据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力学性质,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探讨人体机械运动的规律,研究合理的运动动作技术,分析各种疾病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机理,为制订合理的治疗及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是研究人体在运动损伤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运动规律的科学。

参考答案:康复生物力学3.轮椅、支具等辅助技术的力学规律研究包括参考答案:轮椅的动力、与使用者的交互;拐杖的材料、作用力大小;运动装备的研究,包括运动鞋、护具、紧身衣等;上、下义肢的生物力学规律研究4.运动生物力学的实验方法可以测量的()参数。

参考答案:人体惯量参数;人体生物力学参数;人体运动学参数;人体力学参数5.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参考答案:对6.运动学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并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错7.运动员绕正常400m一圈田径场跑完一圈所需要的时间是50s,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8m/s。

参考答案:错8.人体整体或环节围绕某个轴转动时转过的角度叫()参考答案:角位移9.运动学特征包括:()。

参考答案:时间特征;空间特征 ;时空特征10.动力学是解释人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对产生运动进行本质研究。

()参考答案:对11.人体内力虽然可引起人体力学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不能引起人体整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参考答案:对12.若将人体确定为研究对象,即人体力学系统,那么外界对人体作用的力称人体外力。

它可以引起人体由静止状态改变为运动状态。

()参考答案:对13.力是引起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对重建手术的意义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对重建手术的意义
cle CV (16.53% ) < CFL to subtalar articular surface CV (17.68% ). Conclus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of ankle joint and surrounding bone markers has certain variability , which may reflect the stability of lateral collat­ eral ligament and surrounding bone markers. Comparing the CV , it is concluded that ATFL from the origin of fibula to the an­ terior fibular tubercle and from ATFL to the tip of fibula are bone markers with good stability; however, the CV from CFL to its bone markers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considering that subtalar articular surface is more easily observed under ar­ throscopy ,it is more feasible to use subtalar articular surface as a localization marker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FL under ar­ throscopy. It provides some data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of ankle joint.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1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义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y CAI)分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achanical Ankle Instabiliy MAI)和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y FAI)。

MAI:是指踝关节周围稳定结构受损,导致关节活动超出正常范围,一般是指韧带松弛。

FAI:俗称”打软腿”,是由为神经、肌肉性缺陷所导致的主观感觉性、反复发作的不稳定,其关节运动随意控制失常,但关节运动幅度在正常范围内。

Tropp认为功能性不稳定与机械性不稳定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1]。

CAI的诊断目前国内外并无统一标准,对CAI患者的纳入标准均以采集所得既往病史以及影像资料为主。

Rosen等认为内翻应力试验尽可辅助诊断CAI,而不能作为其独立的诊断标准。

Oneill等认为MRI对于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不够敏感[2]。

2014年国际足踝协会对各种不同慢性踝关节不稳研究的纳入标准进行总结:①至少有一次明顯踝扭伤病史;②扭伤多的踝关节曾有过”打软腿”和/或反复疼痛和/或感觉不稳定;③患者主诉的踝关节不稳必须被一种已被认证的且可进行分值评分的踝关节不稳问卷所验证,目前推荐的调查问卷:踝关节不稳问卷(ALL)在问卷的是非题中,至少有5个问题回答”是”[3]。

(包括问题1,外加其余任意4个),坎伯兰踝不稳问卷(CAIT)分数11分。

④普遍被使用的可描述踝关节功能的自我足踝功能问卷,目前推荐的问卷:足踝功能评估(FAAM)日常生活模式<90%;运动模式<80%,足踝结果评分(FAOS)分数<75%三个或更多的类。

③3个月之前,下肢有过结构性和功能性的骨骼-肌肉系统的其他损伤(如扭伤,骨折),造成至少有1d日常活动被中断[4]。

2既往对CAI的机制的研究2.1踝周肌力不足Tropp最早使用等速仪器来测量踝关节内外翻肌力,测试的结果与健侧相比,FAI患者腓骨肌力较弱并认为造成腓骨肌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康复不充分,其次是肌肉萎缩。

不同足部姿势受试者使用外侧楔形鞋垫后股四头肌肌电和膝关节力学特征改变的研究

不同足部姿势受试者使用外侧楔形鞋垫后股四头肌肌电和膝关节力学特征改变的研究

通讯作者
692
中 ® 成 I s _i 龙 在 2021年 ,第 36 卷.第6 期
Result: In the neutral g r o u p , the use o f lateral w e d g e d insoles increased the m u s c l e activities o f rectus f e m o ris,decreased the first p e a k o f k n e e adduction m o m e n t (尸< 0 . 0 5 ) a n d the center o f pressure shifted laterally,the
Effects of lateral wedged insoles on knee kinematics and quadriceps femoris EMG activity of different foot postures subjects/QIU Rongmei, ZHU Jiahui, LIU Xia, et al.//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21,36(6):692—697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c h a n g e s o f myoelectricity o f quadriceps a n d b i o m e c h a n i c s characteristics o f k n e e joint
侧 楔 形 鞋 垫 提 供 了 4 、同 足 部 姿 势 受 试 者 的 基 础 力 学 和 肌 电 数 据 。
关 键 词足部姿势;外 侧 楔 形 鞋 垫 ;肌 电 ;膝 关 节

踝关节损伤研究

踝关节损伤研究

踝关节韧带损伤很常见 ,约占所有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25 % ,在美国 ,每天大约有 23 000 例发生踝关节韧带损伤,对其治不及时或不恰当 ,常遗留疼痛、关节不稳 ,继而发生骨关节炎等 ,影响功能。

然而 ,尽管有如此高的发病率 ,目前对此损伤的重现仍然不够 ,且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论。

1. 应用解剖踝关节韧带组成包括3 个部分 , (1)外侧副韧带 ,其中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缘 ,向前内侧走行 ,止于距骨颈 ,宽 6~8mm ,长约 2cm。

韧带的朝向与踝关节的位置相关,在跖屈其平行于足的纵轴 ,在背伸则几乎垂直于胫腓骨 ,此韧带在背伸或自然位较松弛 ,而在跖屈或内翻、内旋位时韧带张力增加;距腓后韧带有 3 条 ,韧带中最宽大的一条呈三角形 ,起自外踝后面 ,向后内侧走行 ,止点较宽 ,附于距骨的外侧结节及附近部分;跟腓韧带为关节囊外组织 ,起自外踝尖端 ,向后内呈 30°走行 ,止于跟骨外侧面的一个小隆起 ,当足部内翻、跖屈位着地时 ,距腓前韧带遭受张力最大 ,因此损伤的机会最多。

为了手术重建时参考 ,Burks等测量了几个数据 ,发现从外踝尖到距腓前韧带的腓骨附着处为 10mm(当踝关节处于自然位时) ,跟腓韧带走行与腓骨纵轴成 133°夹角 ,其跟骨附着处到距下关节为 13mm ,距腓前韧带的距骨附着处到距下关节为 18mm。

(2)内侧副韧带(亦称三角韧带) ,分浅深二层 ,浅层起于内踝前丘部 ,远端大部分止于舟骨和载距突的上部、深部或三角部及跟舟跖侧韧带 ,小部分止于距骨 ,亦称跟胫韧带。

深层粗大 (包括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 ,起于内踝后丘及前、后丘间沟 ,止于距骨、舟骨及跟舟跖侧韧带 ,能限制距骨侧向移位。

(3)胫腓下联合韧带 ,由 4 部分组成 ,其中胫腓下前韧带由胫骨下端的边缘向下外附着于外踝的前面及附近粗糙骨面上;胫腓下后韧带则与胫腓下前韧带位置相当 ,纤维斜行 ,其下部纤维距胫骨下关节面尚有相当距离 ,因此使接受距骨的窝加深 ,恰好容纳距骨的后外侧部分 ,起到稳定距骨的作用;骨间韧带为短而坚实的纤维 ,实际上是骨间膜的向下延长部 ,纤维斜行 ,由内上方向外下方 ,起到加强胫腓骨的连结作用;胫腓横行于胫骨后面的下缘与外踝内侧面的三角间隙内 ,是加强的滑膜延长部 ,呈强韧索状 ,能防胫腓骨沿距骨上面向前脱位。

人膝关节不同角度下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研究

人膝关节不同角度下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研究

人膝关节不同角度下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研究钟家勇;李鹏;彭学政;罗彪;李康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21)2【摘要】目的确定正常膝关节屈膝过程中外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变化关系.方法取自愿捐献的6具成年男性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固定于人造运动夹具上,通过电子试验机对膝关节轴向加载400N负荷模拟膝关节正常受力,分别在膝关节屈曲0°、30°、60°、90°时,采用压力感受器测定外侧副韧带所承受的应变.结果外侧副韧带所承受的应变在屈膝0°、30°、60°及90°时分别为:(0.0±1.6)με,(-17.3±8.6)με,(-24.0±4.8)με及(26.5± 4.7)με.在屈膝30°和60°时应变值无明显差异(P>0.05),0°和90°时应变值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膝过程中,外侧副彻带的应力呈先稍减小后逐渐增加趋势,膝关节在0°位时,膝关节处于"扣锁"状态,受力均衡;在屈膝90°位时,外侧副初带最紧张,处于易受损伤的高危状态.为临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早期正确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总页数】4页(P197-200)【作者】钟家勇;李鹏;彭学政;罗彪;李康华【作者单位】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南,张家界,427000;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南,张家界,427000;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南,张家界,427000;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南,张家界,427000;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相关文献】1.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J], 袁振中;陈跃平2.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 [J], 陶澄;兰纯娜;何爱咏;王万春3.人发人工腱材料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疗效观察 [J], 李祥明;张荣辉;李其训;李春晓;王铁舟;肖应庆4.人工腱材料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疗效观察 [J], 李祥明;段朝周;李其训;李春晓;王铁丹;曹启迪5.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双膝关节应力下X线片的临床意义 [J], 宋英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体感觉训练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研究进展

本体感觉训练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研究进展

本体感觉训练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研究进展摘要: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三大关节之一,其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人体完成站立、行走、下蹲、跑跳等动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的综合反映。

同时,踝关节又是体育运动中最易受损伤的关节。

如踝关节损伤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受损伤的本体感觉系统会加重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导致再次损伤的发生几率上升,甚或引起其他关节损伤,出现不良连锁反应。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本体感觉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131-01因踝关节外侧韧带不如内侧的三角韧带坚强,外踝比内踝低1.2cm,因此绝大部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中损伤的是外侧韧带,踝关节跖屈时内翻是损伤时的典型姿势。

由于踝关节本体感觉对运动功能及其损伤康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目前对其研究又比较欠缺,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对踝关节与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关系的各项研究,为应用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1.踝关节概述踝关节由踝穴(胫骨下端关节面与内、外踝构成)、距骨及其周围的韧带组成,其关节囊前后较薄,两侧较厚,并有韧带加强。

胫侧副韧带为一强韧的三角形韧带,又名三角韧带,位于关节内侧,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跟、舟三骨,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前部纤维则限制足的跖屈。

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的外侧,由前往后排列有距腓前、跟腓、距腓后三条独立的韧带连结于外踝与距、跟骨之间。

距腓后韧带可防止小腿骨向前脱位。

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枢纽及承重关节。

在日常生活中,踝关节直接参与站立、跨步、跳跃等动作,并吸收来自地面的冲击,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许多项目都离不开踝关节的参与,其状态直接决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运动员踝关节的力量与控制能力与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完成跳跃、变向、疾跑急停等技术动作时的稳定性、准确性、关节的易损伤性和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2.本体感觉与踝关节损伤所谓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又称深感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①关节静态位置的感知能力;②关节运动的感知能力(关节运动或加速度的感知);③反射和肌张力调节回路的传出活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受伤后期出现反复扭伤、肿痛,最终导致的关节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稳定性的破 坏。因此,踝关节不稳定征可简单化的分为机械性不稳定和功能性不稳定两
to play
joint.The
morphous
and
distribution of such mechanoreceptors had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lication and provided morphological material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proprioceptive function deficiency after lateral ankle ankle
sprain(LAS)and
chronie
ankle
instability(CAI).Methods:Eight
fresh—frozen cadaver ankles were thawed and the lateral ligaments undertaken gross anatomy were dissected from the ankles.Fresher ligaments from six of the eight cadaver ankles were stained by technique of 0’Connor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gold-chloride then observed
侧形成一夹角,称为距骨斜角,此角正常不超过50。此外,踝关节乡'I-N韧
带较内侧薄弱,足内翻肌群也较外翻肌群肥厚。 踝关节的这些解剖特点使得
它在剧烈运动时,多易产生过度内翻活动,因而外侧韧带损伤远多于内侧韧 带,约占所有踝关节扭伤的85%【2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三部分组成。 其中,距腓前韧带位于外侧韧带的前部,它起于外踝尖前上约lcm处,行向 前内下方,与水平面约呈25。角,韧带远端包绕并止于距骨外侧关节面的前
统计;对剩余2具标本作连续切片后,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在大多数韧带中可以观察到全部四种“经典类型"(鲁菲尼小体、帕西尼 小体、高尔基腱器官和游离神经末梢)的机械感受器,但它们与经典的形
态有所区别,而且四类感受器在韧带中所占的比例及分布不尽相同。韧带
两端的骨附着段周围的滑膜内有相对丰富的机械感受器,但韧带实质远、 近、中三段内所含的感受器的数量并无显著差异。外踝各韧带按组织学形
two bone entheses and
one
consisted mainly of parallel bundles of collagen and the middle
entheses,compared
to
part,possessed were
special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onclusions:There
人类踩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A histomorphometric study of mechanoreceptors in the lateral ligaments of the human ankle
Major:
Name:
Surgery
Wu
Xiaochuan
Supervisor:Pro.Song
关节软骨和其他一些关节内结构的机械感受器介导的信息传入来实现的。关节软
组织的变形或负荷激发了关节机械感受器的兴奋性活动,遂将信息传入中枢神经 系统,形成本体感觉的反射途径【51。所以,关节的运动损伤常会导致位于韧带中神
经末梢的机械感受器的损伤,从而引起关节本体感觉信息传递能力的。F降,影响 了中枢对关节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最终导致关节功能性不稳定。 踝关节不稳定是由于踝关节严重损伤或伤后没有得到及时而系统的治疗以

few
as
well
as
on
complicated
proprioceptive
sense
side.
Mechanoreceptors in the lateral ligaments of the ankle were confirmed
the vital role of sustaining stability of the ankle


目的:观察和研究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中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分布,
为急性外踝关节扭伤及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征本体感觉缺失的治疗提供一
定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对8具新鲜冷冻尸体踝关节外侧韧带标本进行大 体解剖并取材。对其中6具较新鲜尸体的外侧韧带标本运用氯化金特殊染 色、组织切片等方法对韧带内神经感受器进行观察,并行图像分析及数据
豸、心t,\
A|日
嘛川’年r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 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 存学位论文。
外角,并与韧带中段明显形成一处转角【31。距腓前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 向前的移动及内翻,此外它还是防止距骨向前移动的重要结构。当踝关节内
翻跖屈时它所受张力最大,因而也最易受到损伤。跟腓韧带,为圆形束状结构, 起自腓骨下极向后约成30。角走行,向下止于跟骨后外侧面的骨性隆起,韧带 跨越踝关节及距跟关节,主要作用是阻止足内翻及间接限制距骨倾斜。距腓后
among
ligament
portion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Lateral ankle ligament concluded middle part,three portions altogether,which usually fibroblasts.And two
in the most of the ligaments with some differences in morphous between them and the classics.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all sorts of mechanoreceptors
within the lateral ankle ligaments revealed not
Weidong
Abstract
Obj ective:To
mechanoreceptors
observe
and
study
morphous
and
distribution
of
in the lateral ligaments of the human ankles,and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morphological materials to treatment of acute lateral ankle
窝内,失去了与胫腓骨组成踝穴的锁定机制,此时关节相对松弛,易出现关
节扭伤的情况。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类型之一,是临床上的常
见病和多发病‘11。它大多是因。F楼梯或跳起落地时脚踩不平地面或物体,产生
足过度跖屈、踝关节内翻动作,从而导致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正常踝关节间 隙外侧稍宽于内侧。沿胫骨下端及距骨上端各划一直线,两条直线相交于内
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姓名:吴小川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科学 指导教师:宋卫东 20090501
中山大学硕I:学位论文
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专业名称:外科学 学位申请人:
吴小川
指导教师:宋卫东副教授
nerve
endings(the Ruffini corpuscles,Pacinian corpuscles,Golgi

tendon organs and
smaller number of free
nerve
endings)have been identified
III
中山大学硕J:学位论文
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Gonzales(1 979)and
for data
statistics and image analysis.And tissues from the other two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 by using H—E staining.Results:All four types of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羡心I,J 日期:础夕年厂月7日
导师签名:
日期:。z夕p7
中山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1厶—Jk


踝关节是人体离地面最近的且最重要的吸收震荡和承重的大关节。它由 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连结构成,所以又名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的 主要运动是伸(背屈)和屈(跖屈)。当跖屈时,由于距骨较窄的后部进入关节
分布特点与“经典类型”有所区别,其本体感觉功能可能更加复杂。踝关
节外侧韧带中的机械感受器在维持踝关节稳定的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它们的形态、分布对于研究急性外踝关节扭伤及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征
本体感觉缺失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稳定;
踝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形态学;本体感觉;不
II
中山大学硕1:学位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