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
特色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体系里 的课程有多种表达方式,很多课程都有学科交叉特 征。 在满足基本理论教学 , 重视实践和创新培养上 , 特色应用型本科院 校工程类专业要通过构建科学、 合理的课程体系, 不断优化教学 内容 , 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 , 以此来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校标准。 1 . 1 构建“ 平 台+模块” 课程体系。构建 良好的课程体系, 要不拘泥于
民营 科技 2 0 1 3 年第8 期
科技 论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色卓越工程 师人才培 养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及 教学 方法 的研究 与实践
王 大 勇
( 哈 尔滨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6 )
摘 要: “ 卓越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教 育部 的重大教 改项 目, 应 用型本科 院校应转 变观念 , 以工程实践为核心 , 以 系统的工程人 才培养模 块为基 准, 构建拥 有工程特 色的人才培养体 系, 推行基于工程 的研 究式学习方法 , 以培养 高水平工程技 术人 才。 关键词 : 特 色应用型本科 院校 ; 工程 类专业; 卓越 工程 师; 课 程体 系; 教学方法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有效实施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 赛 、 各类专业竞赛和综合实验等课程 及竞赛。 才培养质量发挥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我们地方应用型本科 院 1 . 3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及校企联合体 系。实践 校要 以此为契机 , 探索新的人才定位和培养 目标 , 探索具有 自身特色 教学环节对于培养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 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新的校企联合机制和立足于工程实践 和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起到十分重要 的作用。特色应用型工科人 的模式必将造就不同于以往定位模糊 、 课程体系设计僵化 、 不适应社 才要通过实践 、 实验 、 实训 以及分散、 集 中的方式达到锻炼学生的 目 会需求的原有守旧体制的新的教育理念。 的。 通过集 中 1 年或更长时间, 送学生下施工工地 , 专门锻炼学生。 合 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O  ̄ XT J - 培养应该具有 理设置教学内容连续的、 贯穿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年级注重基础知识 适合专业特色的必要 的思想和观念 , 如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整合各种 和能力, 建立工程认知能力, 设立工程概论课程和进行测量实习; 二年 能力的综合理念) 、 具有工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 目标的行业导 级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三年级注重专业知识 和能力; 四年级注 向性、 课程体系综合} 生、 校企双元合作 l 生) 、 学生个『 生 化发展的观念。 但 重综合知识和能力, 让毕 业设计产学结合, 有的放矢。 通过加强和改革 更主要应该在与工程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唇齿相依的课程体系、 教学 实践课程和工程人才培养规律 ,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 开设 内容及教学方法中探索 , 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高水平工程 综 合l 生 实践教学课程 , 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能力。还要把新的教学思想 技术人才。 和理念、 新兴 的科学教学手段 、 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人教学实践中。 1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突出应用性的特色 课程体系还要要考虑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企业通 课程体系具有综合 陆, 并应该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 、 工程设计 过累计 1年的实践学习完成后, 使学生将真正参与N4  ̄ , I t , 的生产 、 设 与工程创新 的能力为核心 , 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 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 计 、 管理工作中。 企业富有经验的工程师的介人使得实践更专业。 校企 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课程要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行业企业未 融合 , 校企互惠。课程体系之外还要创建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来需求, 围绕培养 目标精心设置, 按工程项 目、 案例 、 问题来组织教学 2 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内容。同时, 也要注重教学实践, 在实验 、 实习、 实践、 设计等方面密切 学生是开展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科学的、 合理的教学方法与 工程实际 , 充分营造现实 的工程氛围, 为将来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就 手段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比较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上找到 业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 适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开 展大班授课、 小班研讨 、 小组合 段, 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 , 探索网络教学组织形式 , 开展信息化教学 。 遵循工程的实践 、 集成与创新的特征 ,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 学习要基 于问题的探究 、 基于案例的讨论、 基于项 目的参 与等多种研究性学习 方法 , 要求本科生做真正的工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 学科专业领域的限制 , 要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的内容, 采用 “ 平台+模 生能力。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材的内容是否专业和实用直接关 块” 多层次、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我们采用鱼骨图。 平台课程包括公共 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否快速掌握的关键, 教材还要求具有鲜 基础课 、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等, 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 是工科 明专业特色和密切联系工程实践 , 好的教材 , 更有典型和适合的案例 教学的基本共I 生要求。模块则是可以由学生根据 自身相应特 , 灵活 教程。培养创新 人才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进行数量和大小的调整 。 融人 教学 实践 中 。 具体描述是从第一到第四学年,都是工程师知识的逐渐积累过 教师本身要对 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要学会基于问题 的研究式学 程, 每一学年对应相应的 2 个课程模块及若干模块课程 , 类似鱼骨状 。 特别是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各对应 1 个企业课程模块 , 第四学年拥有 个毕业设计, 从而从学生从 入 学到毕业 目标明确 , 充分得到锻炼。 选 修课程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专业方向模块和跨学科课程模块组成的。 所有体系建立的基础都是以学生在该 阶段能够灵活获取相应知识出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具有较好的工程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原则1. 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育培养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3. 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教育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置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中包括了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
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所学专业中得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外语、体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五、教育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比如,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卓越工程师学院强调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七、创新创业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竞赛、双创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试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和思考
试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和思考自2010年6月以来,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亦称“卓越计划”)工作启动至今,将近4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果。
在“卓越计划”培养出了一大批与国际接轨的“卓越工程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的社会背景下,对“卓越计划”的实践之路以及“卓越计划”带给人们的思考进行了简要论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思考“卓越计划”将学校、社会、学生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学校和企业在共同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培养计划,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研究,“卓越计划”显示出了其强有力的有生力量。
一、“卓越计划”实施现状中国在最近几十年间发展迅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并且正处在迈入发达经济实体阶段。
从中国的城市修建这一点上就可看出,社会对“工科人才”的大量需求。
“卓越计划”的实施,加紧了教学模式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出了一批更加和社会接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人才,拥有着自身的特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卓越计划”在现阶段依然存在着较多诟病。
以下就“卓越计划”的特点以及在实践之路中出现的诟病作简要阐述。
(一)“卓越计划”的特点1.多样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经济在走多元化,行业在走多元化,企业在走多远化,高校在走多元化,人才也应该走多元化道路。
“卓越计划”主要是培养面向“工业界”的人才,但是,现在的“工业界”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一个生产车间,一条生产线,而是各种各样。
2.超前性国家在每一阶段的发展规划不同,需求人才也会有所区别。
“卓越计划”不光是要培养专业人才,更应该根据国家产业调整,及时更新信息,为社会储备日后需要人才,使国家不会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滞缓国家发展脚步。
3.创新性“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学生自主三者相互配合。
创新意识不光体现在学生的创造力上,也应发挥于学校和企业之中。
诚如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1月9日被公布于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公开课”上的工会十六大的经济形势报告,被媒体冠以“权威、轻松、活泼”的形容词。
简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教学模式思考论文
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简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教学模式思考论文摘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专业之一。
该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力求做到立足本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以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最终目的,并对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20XX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部分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计划中指出:目前工程教育的紧要任务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企业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其在学校及石油行业中的特殊地位,被列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为了制订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与本专业特点结合紧密的培养计划,分别对目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困惑与愿望以及新的培养计划的评价体系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和细致的探讨。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及特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自专业)(前身是“石油矿场机械”专业)1952年成立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53年以石油系为基础创建北京石油学院时正式定名。
1983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规定,改为“矿业机械”专业。
1993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规定,改为“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1999年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合并,改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301)。
20__年,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
20__年8月,教育部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__年学科专业名单(教高厅函〔20__〕40号),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加入“卓越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应该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如工程实验、实习等,以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四、外语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专门的英语课程和培训,增加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项目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实践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与实际工程实践和就业需求相结合。
为此,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走廊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培养出具备卓越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为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与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是为了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优秀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需求。
该计划旨在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师。
该方案制订和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目标与要求:明确培养目标,提供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培养要求。
如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
二、建立课程体系:搭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原理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引入新兴科技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和应对变革的能力。
三、拓展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四、搭建科研平台:建立科研平台,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工程师和学者,建立国际化、交叉学科的师资队伍。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六、评价与监测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测机制,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价。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作品等。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保障培养质量。
为了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一、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文件,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有力保障。
二、资源投入:增加资源投入,包括经费、场地、设备等,为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社会合作:促进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和实践项目,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机会。
基于卓越工程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几点思考——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估, 为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 每一个教学班配备一名班导师 , 同时 每一个 学 生在 四年 的学 习生活 中配 备全 程 导师 ,为 学 生提供无间断的指导和帮助。 2 . 改 进教 学 方 法 , 完 善课 程 体 系 。① 引 导 学 生 自主 学 习, 拓 宽 知识 面 。授课 教 师在 圆满 完成 课 程 内容 的同 时 , 穿 插灌输工程实例、行业及企业标准等与实际生产环节紧密 相 关 的 内容 , 采 用诱 导 式 、 互 动式 教 学 , 使 学 生 对生 产 实 际 过 程 产 生浓 厚 的兴 趣 , 激 发 学生 潜 能 , 开拓 学 生思 路 , 为 进 入实践环节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增加实践环节学分 , 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依据现行文件的要求 ,将实践环节的 学分提高到最高标准。开展各类基础训练 ; 认识实习 、 金工 实习、 技能实 习等各类实 习; 开设第二课堂等 。实行 “ 3 + 1 ” 培养模式 ,进行毕业论文和参加毕业 实习的时间设置为1 年 ,进一步强化实践 ,使学生具备系统 的工程学 习经历 。 ③ 开设 人 文通 识课 程 , 增 加工 程 职业道 德 。开 设企 业管 理 、
、
轻工专业 , 是通过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 也是第二批参 加“ 卓越工程师计划” 的专业 , 现已建设成为“ 面向现代食品
产业 , 开展 特 色 工 程教 育 ” 的 国家 级特 色专 业 , 天津 市 品 牌 专业。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要培养高素质具 有工程能力 的人才 , 需要从教学管理体系、 课程体 系、 工程 实践平台、 拥 有 高 素质 的 工程 实 践 教 师等 方 面 “ 齐下手 、 共 提高” 来实现。 1 . 建立教学管理机制 ,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树形管 理体系 , 由学 院党委书记 、 院长全面协调学生相关工作 , 教 学 院 长主 管培 养工 作 , 党 委副 书记 主管 学 生工 作 , 同时教 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在实践教学环节,高校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面向行业,针对产业,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
同时,对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引入导向性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为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这项计划的主旨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直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不谋而合。
为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我们项目组近年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我们在开展学校重点教改项目“无机功能材料方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校高教研究课题“以技术合作为纽带,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上海市、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材料化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而开设的教学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是补充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需要,而且是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以往的实践教学多数情况下都遵循“教师布置——学生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的教学规则。
虽然实验本身具有很好的设计性和创新性,但是实验思想是教师提出的,学生仅是教师思想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定的实验技能,但是缺乏创造性。
卓越工程师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培养方案; 教 学改革;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 陈荣 ( 1 9 6 3 一 ) , 男, 江苏大丰人 , 盐城 工学院信息学院院长, 教授 。( 江苏 盐城 2 2 4 0 5 1 ) 中图分 类号 : G6 4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3 1 — 0 0 2 6 — 0 3
国 吨 力毅
D OI 编码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1 3 . 3 1 . 0 1 4
2 0 1 3 年第3 1 期
卓越工程师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陈 荣
摘要 : 结合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划工作的整 体推进 ,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理念对 电 子信息工程 、 软件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 , 对 两专业校 内、 校 外培养方案的制订、 卓越计划的实施、 校企双方的交流与协 作进行了 探讨与实践, 为卓越计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升教 学质量提供保 障。 所制定的电 子信息工程 、  ̄4  ̄ - . r - 程专业培养方案 已经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实施。 方案的初步实施情况表明, 学生的实践
批 实施 “ 卓越 计划 ”的高校 , 盐城 工学院 的机 械设 计制造 及其
自动化 、 材料科学 与工 程两专业是第二批公布 的卓越 计划实施
专业。 2 0 1 2 年, 江苏省教育厅、 经信委 公布 了江苏省实施 “ 软件
类” 专业卓越 计划实施高校, 盐城 工学院 ( 以下简称 “ 我校”) 软 件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自 动 化、 计 算机科学 与技 术四个专业获 批江苏省卓越计划 。 本 文根据盐城 工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工程 、 电子信息工 程专 业卓越计 划培养方案 的制订 、 完善及具体 实施情况交流实 施卓 越计划 的做 法、 看法与体会。
工程师论文范文3篇
⼯程师论⽂范⽂3篇卓越⼯程师毕业论⽂⼀、卓越班毕业论⽂(设计)改⾰的必要性1.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
教学质量是⾼等教育的⽣命线。
在卓越⼯程师教育计划实施背景下,教学质量必须随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及⾼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提升,教学计划及教学⽅式也应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2.企业的实际需要。
在市场经济⼤潮中,企业不太需要理论性太强的毕业课题,⽽是对结合企业实际⽣产、管理的课题有浓厚的兴趣。
这造成了校企对学⽣毕业标准评判之间的差异。
毕业论⽂(设计)如何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是解决校企间不同要求标准差异的关键。
3.学⽣毕业的设计需要。
在企业实践的学⽣没有校内学⽣便利的理论研究条件,但具备校内没有的实际⽣产条件。
按照校内学⽣的毕业标准对卓越班的学⽣进⾏要求,这对卓越班学⽣来说是不太适合的,也是不太现实的。
卓越班学⽣的毕业设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适当的调整,达到企业、学校制定的标准即可毕业。
⼆、卓越⼯程师毕业论⽂(设计)考核标准的建⽴1.卓越⼯程师⼈才的总体要求陕西科技⼤学卓越⼯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为:培养各种类型的⾼素质、⾼质量的⼯程技术⼈才,既要培养能够满⾜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程技术发展⽅向的⼯程师,⼜要培养能够在多语⾔环境下⼯作、具备国际竞争能⼒的⼯程技术⼈才,更要培养能够满⾜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程技术⼈才。
学校对其定位为:培养能够产⽣引领作⽤的技术⾻⼲及技术管理⼈才。
2.校企共同参与⼈才培养标准及毕业论⽂(设计)评价环节的制定(1)校企共同协商,进⾏卓越⼯程师毕业论⽂(设计)选题、实施⽅案调整⼯作。
校企共同制定毕业⽣毕业论⽂(设计)实施标准,能强化培养的针对性,提升⼈才竞争⼒。
也可以将企业的要求融⼊对⼈才培养过程中,在学⽣成长过程中加⼊企业的要求,使学⽣的成长⽅向具有⼀定的企业要求导向。
这种结合了企业需求的培养环节才是有实际价值并受企业欢迎的。
浅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教学管理
的卓 越 人 才 。 而 , 国虽 已成 为 名 副 其 实 项 目等 创新 实践 的机 会 比 较 少 ; 然 我 另一 方 面 , 的工程教育大 国, 大而不强 、 而不精 , 但 多 生 工程实践能 力不足 , 工程 设 计 能 力 和 工
业 共 同 负 责 与 管 理 的 教 学 管 理 机 制 , 进 推
教 学管理
Cadannanel h ut ot r iEcl IviHaD n 。n o d
浅谈 “ 卓越工程 师"人才培养新模式 下的教学管理
郑 志 红
( 南京林 业大 学轻工 科学 与工程 学院 南 京 2 0 7 3) 1 0
摘 要 : 学改革 能否取 得预期 的效 益取 决于教 学管理改 革的 力度 与进 程 。 文通过 对现行教 学管理模 式下人 才培 养 的现 状及存 在的 教 本 问题进行 分析 , 阐述 了 卓越 工程 师’ 才培 养新机制 应通过转 变教 育思想观念 、 “ , 人 改革教 学管理组织 , 学管理体 系、 学管理政策 等途径 教 教 来 实现 。 关键 词 : 卓越 工程师 教 学管理 改革 创新 机 制 中 图分类 号 : 4 G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9 9 ( 0 11 () 2 5 0 1 7 - 7 5 2 1 ) 1b-O 3 -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一、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自计划启动以来,其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优化工程教育结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卓越计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再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工程教育的整体实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 背景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工程教育体系,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工程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本文旨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深入探讨其背景、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我国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加强工程实践、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工程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该计划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朱定见 ,等 :机制专业卓越 工程师 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是按 照 优 、良、合 格 、不 合格 做 结论 的 。因第 一轮 评估
后 ,社 会 反 响较 大 ,所 以 ,2010年 教育 部 新 出 台 了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估结论不再分优 、良等级
别 ,而只有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其名字也 由“本科
在对 照 “本 科 工程 型人 才 培养 通用 标准 ”搭 建好 课程体系以后 ,接下来 的工作就是根据高等学校教 学指导委员会制定 的专业建设标准来确定各课程的 学时 和教 学 内容 ,优 化课 程体 系 。在此 过程 中要 注意 前后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是 否有 重 复 ,发 现有 重复 的情 况就 要 明确究 竟 由81 ̄r1课 程 来讲 授重 复 的 内容 ,而 不讲授重复内容的课程就应消减学时。以我校为例 , 在对照专业建设标准时发现 :《工程实训》和《工程材 料与热加工》都讲授 “铸造 、锻造和焊接”的知识 ,优 化课程体系后决定 :“铸造 、锻造和焊接”的知识点由 《工程实训 》来承担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的学时做 相应减少。与此类似 ,我们还将《互换性 与技术测量》 和《机 械制 造技 术》共有 的 “尺 寸链 ”的 知识 点确 定 给 《机械 制造 技术 》讲 授 。对 《机 电传 动控制 }{PLC原 理 与应用》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三门课程 ,由于所 讲授 内容重复度高而整合为一 门课程 ,以《机电传动 控制 》来体 现 。 3.3 对照专业认证和本科合格评估优化课程体系
特 色 凸显为 事业 发展 主线 ,大力 推进 质 量立 校 、学科
兴校 、人 才强 校 、开放 办学 、服务地 方 等 五大 战 略 ,努
力建设地 方特色鲜 明的高水平应用 型综 合性大学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建议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建议作者:黄丽谭兴强弋燕来源:《商情》2015年第47期【摘要】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学院卓越班人才培养现状开展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学改革现阶段已有成果和面临的问题,调研结果将作为改进卓越班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并为探索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路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机械工程学院教学改革一、调研背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
“卓越计划”招收的学生采用3+1的培养模式,着眼于培养工程应用创新和实用技术型人才。
2013年4月22日攀枝花学院开展并扎实推进了“卓越计划”项目建设工程。
本文选取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越班”)为研究对象,对比2012级机制专业普通非卓越工程师班(简称“普通班”)的教学成果,为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卓越班32名同学进行全面普查,并等比抽样普通班共计68名同学,分别从知识、能力、工程素养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卓越班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93.75%。
普通班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为89.71%。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一)学生对自身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普通班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7%,不了解的占33%,卓越班学生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占84%,不了解的占16%。
可以看出,进入卓越班的同学对其人才培养计划是有一定的认知的,并非盲目选择,说明卓越班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高于普通班学生。
(二)工程师培养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1.知识培养现状从奖学金获得所占比例分析,卓越班获得奖学金的比例尤其是国家励志奖学金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班,奖学金是根据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来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表明卓越班的同学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高于普通班学生。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引言•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与应用•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人才对于国家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作为工程师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意义研究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有助于提高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
研究目的与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模式、策略及机制,以期为高校优化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对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总体目标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人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定位培养目标与定位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案,包括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等。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强调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培养方案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注重工程实践和项目经验积累,推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培养模式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推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特色培养模式与特色践教学体系明确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的目标。
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设计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涵盖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目的是培养行业中具有专业性和领导性的工程师人才。
网络平台、特色课程等新兴热点元素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担当着新的“角色”。
进一步完善实践体系是更成功地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网络平台;特色课程;实践体系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37-02收稿日期:2016-11-15作者简介:于为雄(1988-),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学秘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张捷雷(1987-),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陶海亮(1991-),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一、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背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网络平台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九零后为主体的本科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传统意义上仅通过网络共享授课课件的教室课堂无法契合学生的需求。
与此同时,也无法培养面向未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所以转变课堂教学传统的视角迫在眉睫。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路和实践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路和实践作者:王新华仲梁维熊敏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确立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积极地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高校教育改革实践,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使更多不同专业人才能力得以显现。
本文结合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卓越工程培养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以完善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工程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创新一、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方向,作为培养国家未来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我校历来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大力扩展教学平台,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我校机械学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模式,结合作者实际的教学体验,谈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路卓越工程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卓越工程师的教育与培养,为此必须制定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育体制,突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特点。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1.引言1.1 概述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政府为培养高级工程人才而实施的重要项目。
该计划旨在引导高校加强对工程类学科专业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这一计划的推行对于我国的工程教育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高校学科专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深入的开展。
通过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工程师人才,该计划不仅提高了我国工程领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也为工程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计划还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中,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工程师。
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高校学科专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个学科专业作为该计划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工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学科专业应当根据国家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技术进步的能力。
总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行给高校学科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学科专业应积极拥抱这一计划,加强改革创新,在培养工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高校学科专业的角色和影响。
以下是各部分的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将介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该计划的起源和发展,并解释为什么该计划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探讨该计划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它对高校学科专业的要求。
第三部分将重点讨论高校学科专业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我们将介绍该计划对高校学科专业的要求和期望,并探讨高校学科专业在提供优质工程师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
卓越人才培养机制 -回复
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回复卓越人才培养机制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卓越能力和领导力的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本文将围绕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展开讨论,并提供一步一步的解答。
第一步:确定培养目标和指标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的第一步是明确培养目标和指标。
根据不同的领域和行业需求,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
例如,对于科技领域,培养目标可以是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对于商业领域,培养目标可以是具备市场洞察力和领导才能的商业领袖。
第二步:设计课程和学习体系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卓越人才培养机制需要设计适应性强、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和学习体系。
这些课程应该包括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体系应该注重实践教育,包括实习、实验和项目实践等,以提供学生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步:选拔和培养优秀教师培养卓越人才需要有卓越的教师团队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应该将选拔和培养优秀教师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选拔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能力和学科背景,同时也要考虑其创新能力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
培养教师应该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培训,确保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步:提供学生的实践机会和支持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提供学生广泛的实践机会和支持。
这包括实习机会、行业导师指导、研究项目支持等。
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支持可以包括经济资助、创新项目资助等,帮助学生专注于成长和发展。
第五步:建立评估和监测机制为了确保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评估和监测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机制应该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评估、学生发展评估、校企合作评估等。
评估和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学校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以便改善培养机制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需要学校、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
4.4.2 设计过程的分段与方法 4.4.3 知识在设计中的利用 4.4.4 单学科设计 4.4.5 多学科设计 4.4.6 多目标设计(DFX) 4.5 实施 4.5.1 设计实施过程 4.5.2 硬件制造过程 4.5.3 软件实现过程 4.5.4 硬,软件集成 4.5.5 测试,证实、验证和认证 4.5.6 实施过程的管理 4.6 运行 4.6.1 运行的设计和优化 4.6.2 培训与操作 4.6.3 支持系统的生命周期 4.6.4 系统改进和演变 4.6.5 弃置与(产品或系统)生命终结 问题 4.6.6 运行管理
4.1 外部和社会背景环境 4.1.1 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 4.1.2 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4.1.3 社会对工程的规范 4.1.4 历史和文化背景环境 4.1.5 当代课题和价值观 4.1.6 发展全球观 4.2 企业与商业环境 4.2.1 重识不同的企业文化 4.2.2 企业战略,目标和规划 4.2.3 技术创业 4.2.4 成功地在一个组织中工 作 4.3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 4.3.1 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 4.3.2 定义功能、概念和结构 4.3.3 系统建模和确保目标实 现 4.3.4 开发项目的管理 4.4 设计 4.4.1 设计过程
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 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一、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培养标准编制要求
一、制定学校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 二、学校培养标准的表述形式示例(行业标准)
1.1 相关科学学知识 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 1.3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
2. 个人职业能力和态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大纲
3. 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
3.1 团队工作 3.1.1 组建有效的团队 3.1.2 团队工作运行 3.1.3 团队成长和演变 3.1.4 领导能力 3.1.5 形成技术团队 3.2 交流 3.2.1 交流的策略 3.2.2 交流的结构 3.2.3 书面的交流 3.2.4 电子和多媒体交流 3.2.5 图表交流 3.2.6 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 3.3 使用外语的交流 3.3.1 英语 3.3.2 其他区域工业国的语 言 3.3.3 其他语言
改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CDIO的两个中心问题
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态度? 工程教育应如何使学生具备这些知识、能力和态度 ?
要知道工程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就要看现代工程师都在做些什么工作 现代工程师总是在领导或具体从事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C-D-I-O)中 的某个环节或全部过程。所以,以CDIO为背景环境是设置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最自然的方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愿景
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建立在真实世界的 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过程的 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能够: 掌握更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知识)
领导新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与运行(能力)
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标准(CDIO的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一、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
“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内学习阶段,高校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 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
五、取得的效果及学生的受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目录
一、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 二、现行工程教育存在问题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修订 四、校企合作企业培养计划制定
五、取得的效果及学生的受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一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
1个愿景(vision)
1个大纲 (Syllabus) —— 对学生4个层面的能
力要求
12条标准 (12 Standards) ——对是否实践 CDIO教学理念的判定标准
改革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与学、实践场所、 教师能力提高、学生能力评估和改革质量评估等全方位 进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一、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任务
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CDIO为背景环境) 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标准2、3、5、7、8、11、12) 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标准9、10) 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CDIO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三、学校培养标准细化表述形式示例(CDIO教学大纲)
四、学校培养标准实现表述形式示例(MIT等示例) 五、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CDIO改革的12条标准
背景环境 – 以CDIO为工程教育的背景 学习效果 – 经利益相关者认定的CDIO教学大纲
一体化课程计划
– 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知识和能力培养一体化
工程导论 – 引导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并为工程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设计-实现的经验– 理解CDIO的结构与顺序、适应工程实践、理论知识和职业兴趣联系起来。 工程实践场所 – 一体化CDIO学习的基本资源,学生为中心、社会学习 一体化学习经验 – 同时学习技术基础知识和工程能力的经验 主动学习 - 操作、运用、分析和判断概念,如合作和小组讨论、演示、辩论、概念提问、学 习反馈,模仿工程实践进行如设计-实现项目、仿真、个案研究等经验学习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 现有教师大多缺少工程实践背景,他们需要提高工程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 CDIO要求达到工程知识和CDIO能力双重效果,教与学的方法都需要改 变 学习考核 – 考核机制对学习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多元(知识+能力)考核项目达到多元的培 养目标 专业评估 – 对改革计划实施自身的评估,确定实施的效果和达至预期目标的效率,促进持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一、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
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提出 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 该计划由教育部发起,联合中国工程院、各行业部门或协 会,组织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
,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比例,全日制工科
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该计划可通过高校自愿申请、专家论证、批准资格等程序 ,每年新增一批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关于实施江西省高等学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知
以实施江西省高等学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
(Operate) 代表四个教育和实践训练环节。 CDIO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C-D-I-O 的产品生命周期为教育背景,以 工程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工程技术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 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引导创新,并理解研究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承担工程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 CDIO 是一整套符合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模式,它通过 各种教学方法弥补工程专业人才的某些不足,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 工程科技人才。
理解研究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 (态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
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大纲 CDIO大纲的4个层面 (4 levels):
1.复杂的工程系统(level 1:— 技术) 2.有成熟思维的个体( level 2:— 个人) 3.基于工程环境的现代团 队(level 3—团队交流) 4.构思-设计-实施-运 行(level 4:– CDIO) 1. 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 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1.1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 2.1.2 建模 2.1.3 估计与定性分析 2.1.4 带有不确定性的分析 2.1.5 解决方法和建议 2.2 实验和发现知识 2.2.1 建立假设 2.2.2 查询印刷资料和电子 文献 2.2.3 实验性的探索 2.2.4 假设检验与答辩 2.3 系统思维 2.3.1 全方位思维 2.3.2 系统的显现和交互作 用 2.3.3 确定主次与重点 2.3.4 解决问题时的妥协、判断 和平衡 2.4 个人能力和态度 2.4.1 主动性与愿意承担风险 2.4.2 执着与变通 2.4.3 创造性思维 2.4.4 批判性思维 2.4.5 了解个人的知识、能力和 态度 2.4.6 求知欲和终身学习 2.4.7 时间和资源的管理 2.5 职业技能和态度 2.5.1 职业道德、正直、责任感 并勇于负责 2.5.2 职业行为 2.5.3 主动规划个人职业 2.5.4 与世界工程发展保持同步
称“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我省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
,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高校和行业、 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建立具有国内 先进水平、赣鄱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为江西科学发展 、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11年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从2012年 开始,再逐步开展卓越医师、卓越中小学教师、卓越法律工 作者、卓越农艺师的教育培养。“卓越计划”每年组织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