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国际化要求。

无疑,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服务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行业特色院校,理应肩负起责任和任务,发挥其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中行业急需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一、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不断综合化及加速化,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大批工程领域的优秀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薄弱,不能满足行业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以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为例,其工程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方式落后。

三是全面素质教育仍需加大力度。

四是工程教育中产学联合培养不足。

明确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标准,即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这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所造就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而是打造“卓越工程师”潜质,构建好基础。

这里所谓的“卓越”,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发展的质量标准。

其基本特征应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组织过程和途径方式等教育的重要要素中。

可以归纳为: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观。

要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以及一度流行的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质量观。

即人才培养的着眼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体现多元化的定位观。

最新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精品

最新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精品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0 引言“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成为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卓越计划”围绕提高学生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全方位改革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大学学习阶段,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革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着力推动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及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本项目结合本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TRIZ创新理论和CDID 工程教育理念,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行指导。

倡导在进行教师队伍优化的同时,以实际项目为中心,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给予学生更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工程型人才。

1 制订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一步加强通信工程专业高素质的工程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如何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制订与时俱进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一切工作的重点。

同时,教学模式由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程型人才,这种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索基础上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鼓励学生养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敢于探索,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调研用人单位代表、校友、在校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代表,综合各方的建议对通信工程专业要求与希望的基础上,设计工程人才模型。

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分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实行本科工程型工程师培养体系。

本科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四年制本科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累计1年。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研究性教学,突出“工程”特点,改革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开放式的培养模式,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使 CDIO课堂组织更为有效、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卓越计划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成才之路表1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划学期推荐比赛项目大一上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校内)新生点子创意大赛大一下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校内)全国大学生数字建模竞赛大二上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校内)“摇篮杯”北京科技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校内)大二下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校内)全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校内)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大三上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全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校内)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摇篮杯”北京科技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校内)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三下全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校内)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校内)“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大四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全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摇篮杯”北京科技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四下“美新杯”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人才教育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北京科技大学是第一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

接受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接受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接受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工程师,我国政府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深入探讨。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论基础1.1 工程教育的理念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一理念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2 工程教育的目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这一目标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环节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方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采用启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探索3.1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为了更好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2 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析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析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尤为突出和迫切。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工程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继而介绍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产生的背景、特点和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包括的内容,最后提出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44-02收稿日期:2016-09-26作者简介:董明明(1982-),男,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工程项目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产业经济结构持续不断地转型、调整和升级,我国对于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实际需求日益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以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尤为突出和迫切。

因而,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工程技术类人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国内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到2008年止,在全国的普通本科学校中,工科专业的在校生大约770多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35.9%。

然而,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1)当今的工程教育模式过分注重学科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但是在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及工程实际训练方面仍然存在明显欠缺。

(2)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因而与工程企业严重脱离。

(3)自身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多数授课教师缺乏工程具体实践经验,使工程教育的教学无法满足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4)工程教学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相对落后,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简单和单一。

等等诸多问题突出。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产生背景和特点2010年6月,我国国家教育部在“211”、“985”高校———天津大学召开了主题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卓越工程师”计划正式启动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对于优秀工程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工程专业人才,许多高校和企业纷纷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计划的背景、思路和创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对于高级工程师的需求量快速增加。

然而,传统的工程师培养教育往往缺乏实践与创新意识的引导,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应运而生。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核心思路在于提高工程师培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传授,缺乏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训练和培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则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任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组织一系列竞赛和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与一线工程师进行接触和交流,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情况,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

在创新方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取了多种创新手段。

首先,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采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具体项目中积累实践经验,并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能动性。

总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创新教育方式。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手段的运用,该计划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工程师人才。

随着对优秀工程师需求的持续增加,相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这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培养目标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这些目标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创新精神:卓越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见解、探索新领域。

2. 实践能力:卓越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基地、科研项目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国际竞争力:卓越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4. 综合素质:卓越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等,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模式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精英教育:卓越人才培养要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小班教学、分层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个性化教育:卓越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全面发展。

3. 国际化教育:卓越人才培养要注重国际化教育,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国际视野,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增加学生国际化竞争力。

4. 导师制:卓越人才培养要采用导师制,实行“双导师制”,学生与导师共同研究课题,共同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实践教学:卓越人才培养要强调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实习基地等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最新版)目录1.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和意义2.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3.实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4.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贡献正文一、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旨在为国家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实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1.突出实践性: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增加实验、实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强化创新能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性实验、创新性课程、创新性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综合素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实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1.教师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实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课程体系建设:要实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提高课程质量。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4.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改革:要实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使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长期发展规划,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出发, 对工程教育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大力发展工程教育,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

现代意义上的工程教育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普遍经历了三个转变过程,即由二战前的技术范式,到二战后的科学范式,再到如今的工程范式。

技术范式强调技术应用和实践操作,科学范式强调工程科学与理论分析,工程范式则强调工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以及工程教育的实学原则、集成原则和创新原则[2]。

我国于2010年推出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纲要,该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工程教育的启动[3]。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4]。

今年本学院自动化专业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学院把实施该计划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在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因材施教始于招生环节工程教育首先是应抓好招生环节。

应注重招收那些既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又历来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在小发明、小创造上展露才华的学生。

本学院在新生入学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照“高考成绩、学院笔试和面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择优选拔,组成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

学制四年,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超过三年,在企业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工程师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群体,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工程师的需求,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其特点和对培养工程师的影响。

一、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该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科研、实习实训、项目开发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使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强调跨学科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工科专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这种模式则更加强调其他学科知识的获取和综合运用。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置和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创新和创业能力。

3.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机制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机制。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项目,使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锻炼和实践,充分了解工程实践环境和需求。

同时,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对工程师培养的影响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对工程师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实践环境中学习,接触真实的工程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并解决问题,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使学生接触到前沿科技和创新项目,并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模式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旨在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计划,采用的是全日制本科层次的工程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施该计划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设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首先,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

该培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科研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工程实践和工程实习,其中实验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工程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科研体系包括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其中科研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科技竞赛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创新创业体系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其中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业实践能力。

其次,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

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问题驱动教学、团队合作教学、项目式教学和实践导向教学。

在问题驱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团队合作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导向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最后,设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保障。

以“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摘要]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对土木工程专人人才培养提出新的培养模式,构架“2+3+3”模式。

应对市场需求,应对符合土木工程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出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培养计划。

通过实施“2+3+3”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工程实践应用,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注重校企培养结合,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卓越计划;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土木工程专业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道路、机场等工程和房屋、桥梁、隧道等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和研究工作的工程人才[2,3]。

培养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是对土木工程领域提供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保障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程设计、短期的实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已显现出诸多的弊端,不能适合卓越计划需求的培养目标。

本文提出以“卓越计划”为导向,进行新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普通教育的转变,同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招生和就业均发生了较大的变换[4]。

生源数量增多但质量相对下降,本科毕业生已经从过去的以科研、勘察设计单位为主要的就业方向改为主要面向小型设计公司、施工单位、生产单位和工程管理等单位[4,5]。

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少人工作后即被派往国外,在国外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或工程管理,也有不少人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大的多样性,对人才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在具有多样化,除具有传统教育所注重培养的设计创新能力外,还应具备管理、公共关系、社会协调、自我推销、通力合作等能力素质,具备有较强的经济意识和效益观念及竞争意识[6],是当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一、导语随着我国工程领域的迅猛发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生共育的方式,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工程人才。

二、模式内容1. 实践导向教学采取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立各类实践课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建立师生团队合作机制,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入自主选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并提供相关的辅导和指导。

4. 实习实训机会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

通过与企业紧密联系,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质。

5. 职业规划和辅导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辅导服务,指导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好准备。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调查和企业需求分析,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模式优势1.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当前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2. 师生共育的模式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入实践导向教学和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4.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提供职业规划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

四、总结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师生共育为核心,通过实践导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自主学习、实习实训机会和职业规划辅导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
1. 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
1.1 相关科学学知识 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 1.3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
2. 个人职业能力和态度
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1.1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 2.1.2 建模 2.1.3 估计与定性分析 2.1.4 带有不确定性的分析 2.1.5 解决方法和建议 2.2 实验和发现知识 2.2.1 建立假设 2.2.2 查询印刷资料和电子文 献 2.2.3 实验性的探索 2.2.4 假设检验与答辩 2.3 系统思维 2.3.1 全方位思维 2.3.2 系统的显现和交互作用 2.3.3 确定主次与重点
18
•一、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
•一体化专业设计的基本思想
培养什么人
培养目标(“卓越”计划:国家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学 校/专业标准,特色定位等)
如何培养人
•问 题
培养方案、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
培养目标怎样得到落实?(尤其是能力和素质目标) 培养效果如何? 培养方法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 如何改进?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机 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
教学实践
2020年6月5日星期五
•目录
一、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 二、现行工程教育存在问题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修订 四、校企合作企业培养计划制定 五、取得的效果及学生的受益
•目录
一、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 二、现行工程教育存在问题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修订 四、校企合作企业培养计划制定 五、取得的效果及学生的受益
4.4.2 设计过程的分段与方法 4.4.3 知识在设计中的利用 4.4.4 单学科设计 4.4.5 多学科设计 4.4.6 多目标设计(DFX) 4.5 实施 4.5.1 设计实施过程 4.5.2 硬件制造过程 4.5.3 软件实现过程 4.5.4 硬,软件集成 4.5.5 测试,证实、验证和认证 4.5.6 实施过程的管理 4.6 运行 4.6.1 运行的设计和优化 4.6.2 培训与操作 4.6.3 支持系统的生命周期 4.6.4 系统改进和演变 4.6.5 弃置与(产品或系统)生命终结 问题 4.6.6 运行管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一、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自计划启动以来,其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优化工程教育结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卓越计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再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工程教育的整体实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 背景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工程教育体系,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工程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本文旨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深入探讨其背景、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我国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加强工程实践、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工程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该计划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建议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建议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建议作者:黄丽谭兴强弋燕来源:《商情》2015年第47期【摘要】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学院卓越班人才培养现状开展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学改革现阶段已有成果和面临的问题,调研结果将作为改进卓越班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并为探索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路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机械工程学院教学改革一、调研背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

“卓越计划”招收的学生采用3+1的培养模式,着眼于培养工程应用创新和实用技术型人才。

2013年4月22日攀枝花学院开展并扎实推进了“卓越计划”项目建设工程。

本文选取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越班”)为研究对象,对比2012级机制专业普通非卓越工程师班(简称“普通班”)的教学成果,为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卓越班32名同学进行全面普查,并等比抽样普通班共计68名同学,分别从知识、能力、工程素养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卓越班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93.75%。

普通班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为89.71%。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一)学生对自身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普通班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7%,不了解的占33%,卓越班学生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占84%,不了解的占16%。

可以看出,进入卓越班的同学对其人才培养计划是有一定的认知的,并非盲目选择,说明卓越班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高于普通班学生。

(二)工程师培养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1.知识培养现状从奖学金获得所占比例分析,卓越班获得奖学金的比例尤其是国家励志奖学金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班,奖学金是根据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来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表明卓越班的同学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高于普通班学生。

“卓越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侯宇飞(湖南工学院,衡阳 421002)[摘 要]“卓越计划”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简称,其是一项贯彻和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大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符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校企合作作为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得到了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卓越计划”的实施也给高校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章就“卓越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相关的探索。

[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基于“卓越计划”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遵循“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校企双赢”为导向、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而构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强化与企业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并努力与企业建立稳定的、高层次的合作关系,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充分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取其精华、兼容并蓄,促进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卓越计划”的实施,为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也要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步伐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课程体系,以促进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

要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始终,使高校教育教学与“卓越计划”相适应、相契合,以“卓越计划”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契机,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而提升教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具有自身浓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人才培训计划高校

卓越工程人才培训计划高校

卓越工程人才培训计划高校一、前言当今世界正处于科技创新与工程技术发展的高速时期,各种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工程领域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卓越工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本文提出了一套卓越工程人才培训计划,旨在帮助高校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工程人才。

二、卓越工程人才培训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独立设计、分析、评价、管理和推广工程项目;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胜任跨学科、跨领域的工程项目;4.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适应全球化科技发展的要求;5. 培养学生具备责任心、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卓越工程人才培训计划1.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为了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高校应加强对工程领域的学科建设,更新课程设置,引入国内外最新的工程领域理论和实践成果,并结合工程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同时,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积极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立项、实施、总结等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实习与校企合作高校应加强与工程企业的合作,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实习和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锻炼自己,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流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引入国外先进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包括项目驱动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为了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高校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选择跨学科的专业方向,开设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a l y s i s o n Tr a i ni n g Mo du l e o f Hi g h En g i ne e r i 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a l e n t s Un de r The ‘ ‘ Pl a n o f Ex c e l l e n t ’ ’Ba c kg r o u nd
等工 程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重大 变革 . 所谓 人才 培养模 式 , 是指 在一 定 的教 育思想 指导 下 , 按 照特 定 的培 养 目标 和 人 才 规格 , 以相 对稳 定 和
独特 的教 学 内容 、 课 程体 系 、 管理 制度 和评估 方式 , 实施人 才教 育过 程 的总和 . 它包 括 : 教 育组 织形 式 、 教学 实施 方式 、 人 才培养 方案 、 人 才成 长要 素构成 、 课程 设 计 与实 践 体 系等 内容 . 简而 言 之 , 就是 高 等 学校 为 大 学生 构建 的不 同知识 、 能力 、 素 质结 构 , 以及 实现这 种结 构 的方式 . 在“ 卓 越 计划 ” 实施 背 景下 , 高 等工 程 教
“ 卓越计划’ ’ 背 景 下 高等 工 程 人 才培 养模 式 分 析
孥德才
( 合肥学院 管理系 , 合肥 摘 2 3 0 6 0 1 )
要: “ 卓越工程 师教育培养 计划 ” 的实施 , 必然 带来 高等工程教 育人 才培养模 式 的变革. 具体 而言, 在 人才培
养理念 、 人才培养范式 、 人 才培养规格 、 人才培养主体 、 教学 实施 目的、 教学 组织方 式、 学制 设置类 型 以及教 学体
Co n t r e t e l y s p e a k i n g,i t mu s t ma k e e x t r a c h a n g o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mo d u l e, i t p u t f o r wa r d i n t he r o m o f ra t i n i n g t a l e n t s ,mo d u l e o f t r a i n i n g t a l e n t s , s t a n d a r d o f t r a i n i n g t a l e n t s, ma i n b o d y o f t r a i n i n g t a l e n t s,
备 肥 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 0 1 3年 5月 第2 3卷 第 2期
J o u r n a l o f He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Ma v 2 01 3 Vo 1 . 2 3 N o . 2
L I De . c a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H e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He f e i 2 3 0 6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Pu t “Pl a n o f Ex c e l l e n t ” i n p r a c t i c e, i n v o l v e t he c ha n g e o n t h e t r a i n i n g mo d u l e o f h i g h t a l e n t s .
新 能力 强 、 适 应 经济社 会发 展需 要 的高质 量各 类 型工程 技 术人 才 。 为 建设 创 新 型 国家 提 供人 才 支 撑 . 基本
思路 是 以行业 企业 需求 为 导 向 , 以工 程实 际为 背景 , 以工 程技 术 为主线 , 通 过加 强高校 和行 业企 业 的合作 , 重 点提 升学 生 的工程素 养 , 培养 学生 的工 程实 践能 力 、 工程 设 计 能力 和工 程 创新 能 力 . 毫无 疑 问 , “ 卓 越计 划” 也是 推进 我 国高等工 程 教育 改革 , 促进 高等 工程 教 育质 量 全 面提 升 的重 要举 措 , 它 的实 施必 将 带来 高
系评价标准等方 面。 都 会 与 传 统 模 式 产 生 根 本 性 的 变化 .
关键词 : “ 卓越计划” ; 回归工程 ; 模块 化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0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1 6 2 X( 2 0 1 3 ) 0 2 — 0 0 5 3 — 0 4
a i m o f t e a c h i n g , s t y l e o f t e a c h i n g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o f t e a c h i n g,e t a 1 .
K e y w o r d s : “ P l a n o f E x c e l l e n t ” ; r e g r e s s i o n p r o j e c t ;m o d u l a r i z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 卓 越工 程 师教育 培养 计划 ” ( 简称“ 卓 越计 划 ” ) , 是 高等 教 育界 贯彻 落 实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 改革 和发 展 规划 纲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 的重大举 措 . 其宗 旨是 面 向工业 界 、 面 向世 界 、 面 向未来 , 培养 造就 一大 批 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