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原创模拟卷03(考试版)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2页)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3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原创模拟卷01(考试版)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2页)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1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
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
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
”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
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
“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从笔法看,有藏锋、露锋、中锋、侧锋。
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若全用露锋、侧锋,则不够含蓄。
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过粗过重,则显压抑。
从用墨看,有浓、淡、干、湿。
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失刚劲。
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
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是运用适度。
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
画树,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画山石,要大小相间;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嘴一只鸣叫;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
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
要求布局严整,但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
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
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
天空常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
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画面上一叶扁舟,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湖;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中国传统绘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才具有了一种韵味独特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整体观念。
这种整体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的水分占体重的50%到60%,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又只有O.5%。
所以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泉。
但目前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些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致病微生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沿岸的一些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环保专家发出警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此外,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以引起传染病的蔓延。
医务人员曾经发现,江苏省兴化县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患者多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
据调查,其中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
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污水中的汞、镉、铬、铅等金属化合物更危险,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
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
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
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
“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
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
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
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
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
绵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绵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8题;共18分)1. (1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分层指导,因为各班学生良莠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B . 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C . 新生企业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起初是邯郸学步,但只要不懈努力,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D . 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2. (1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老校长在校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请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努力进取,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B . 评论一篇作品总是着眼于思想性、社会效果、情节结构等方面,本来无可厚非,但好像其中的语言运用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C . 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 . 登上黄山光明顶,你会看到: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并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3. (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B . 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C . 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D . 南昌火车站位于京九、浙赣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增长了56%。
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17-2018学年绵阳一诊热身卷(三) Word版含解析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17-2018学年绵阳一诊热身练习(三)出题人:李琼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加强C.周天子成为“天下公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答案】A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
题干所给材料中“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表明周王室的衰微,这体现了周朝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项正确。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B、C、D项错误。
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答案】D考点: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A项与史实不符,B项也是与史实不符合,C项说法错误,所以排除这三项内容。
清朝的内阁只是管理日常事务的机构,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故答案选择D项。
3.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
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唐代的外交,唐代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外来文化只能说是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改变了,A项不能选;材料表明在唐代有外国的丝织品传入中国,并不能说明我国手工业衰落,技术落后,应该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所以,B、C不正确,A项材料未有体现;所以选D4.“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17-2018学年绵阳一诊热身卷(二) Word版含解析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17-2018学年绵阳一诊热身卷(二)出题人:于水生1、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②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③司南为以后中国发明实用指南针提供了条件④指南针的使用和西传,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
司南是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所以①②错误,故选D。
2、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
”他所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三公九卿制C.科举制D.内阁制【答案】C考点:科举制。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能人为官”和所学史实1775年应该指的是清朝中期,这一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A是在夏商周时期;B是在秦朝时期;D是在明朝时期,而且与题干无关。
3、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答案】B考点:小农经济。
A农业种植中施肥很重要;C是苗出的齐、长势好是丰收的标志。
D是农业时令节气的重要性,什么时令种什么、收什么。
B.中的“各顾各”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
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小农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4、.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
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B.公平公正C.倾向权贵D.崇尚峻法【答案】B考点: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具有折中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B。
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 试题分数:100分第一部分客观题(每小题2分,共14分)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ě)弥补(mí)峥嵘.(róng )挥斥方遒.(qiú)B.颓圮.(tuì)混淆(xiáo)彷.徨( páng)遂心如意(suì)C. 喧嚣(xiāo)结束(sù)漫溯.(sù)星辉斑斓.(lán)D.火钵.(bō)纤.绳(qiān )飘泊.(bó)忸怩..不安(niǔ n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枕藉曲水流觞呕歌惆怅而归B.跫音感人肺俯凋敝张灯结采C.太息乌蒙磅薄彳亍白浪涛天D.寥廓融汇贯通辽阔茂林修竹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①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②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③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④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退休以后,马永倾几乎无时无刻不忘垦荒、植树,他要用几年的时间把自己前半生砍的三万多棵树补种上。
D.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二、现代文小阅读我国人才市场出现反向流动中国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外企长期垄断高级人力资本的局面被打破,与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
高级人才择业,不再惟外企和薪资职位是瞻,而更看重自身创业和企业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白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刘悦试题范围:必修一班级:姓名:座号: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
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
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
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
“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
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
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
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
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
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
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
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
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1. 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C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
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 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 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B 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C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 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二、古文阅读(共45分)(一)《荆轲刺秦王》(共18分)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愿举.国为内臣 : ___________ (2)荆轲顾.笑武阳: ___________(3)秦王还.柱而走: ___________ (4)轲自知事不就.: ___________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4分)(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4分)6.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3分)①秦武阳色变振恐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7.下面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B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C荆轲刺秦王,秦廷一度大乱,因为事起突然,而且廷上的侍臣都手无寸铁。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二)《鲁共公择言》(共17分)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1),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2),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3),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1)嗛(qiè)):同“慊”,满足,舒服(2)南之威:也叫南威,和后文白台、闾须,都是美女名。
(3)尊:同“樽”,酒器8.下列词语在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觞:酒器B.鲁君兴,避席择言曰避席:离座起立C.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觉:醒D.梁王称善相属相属:相连,接连不断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禹饮而甘.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 D.使使以闻.大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今者.有小人之言B.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C.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倚柱而.笑D.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失其所与.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
(4分)(2)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2、在横线上,填写原文。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
②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③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
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⑤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雨落大海鲍尔吉•原野我终于明白,水化为雨是为了投身大海。
水有水的愿景,最自由的领地莫过于海。
雨落进海里,才伸手,就有海的千万只手抓住它,一起荡漾。
谁说荡漾不是自由?自由正在随波逐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雨在海里见到了无数的兄弟姐妹,它们被称为海水,可以绿,可以蓝,可以灰,夜晚变成半透明的琉璃黑。
雨落进海里,就开始周游世界的旅程,从不担心干涸。
我在泰国南部的皮皮岛潜泳,才知道海底有比陆上更美的景物。
红色如盆景的珊瑚遍地都是,白珊瑚像不透明的冰糖。
绚丽的热带鱼游来游去,一鱼眼神天真,一鱼唇如梦露。
它们幼稚地、梦幻地游动,并不问自己往哪里游,就像鸟儿也不知自己往哪儿飞。
人到了海底却成了怪物,胳膊腿儿太长,没有美丽的鳞,只有裤衩,脑袋戴着泳镜和长鼻子呼吸器。
可怜的鱼和贝类以为人就长这德行,这真是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