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在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临床路径:制定临床路径是临床路径工作的第一步。

制定临
床路径需要明确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治疗方案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多学科协作: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多个专业团队的参与。

各个专业团队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连续、协调的
医疗服务。

3. 患者教育和沟通: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
教育和沟通。

患者需要了解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意义,积极配合医疗
团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4. 数据监测和评估:实施临床路径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监测和评估
机制。

通过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
题和改进措施,不断优化临床路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 持续改进:临床路径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医疗机构需要
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临床路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全面推进。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为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一、组织原则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1、常见病、多发病;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实施工作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实施工作方案

宣化镇卫生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实施工作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是医疗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适应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有力举措。

按照登封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保障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我院医疗现状,制定本工作制度及实施工作方案,以便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一、组织管理由医务处牵头,成立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业务副院长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主任为委员;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处处长、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各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担任组员,具体名单根据临床路径的开展情况,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整。

本期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名单如下:主任:梁建静委员:钟进杰张西怀王慧敏职责: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本期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名单如下:主任:梁建静委员:钟进杰张西怀王慧敏职责: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办公室设在医务处,负责组织日常管理及各病种开展情况的检查、临床路径病历质量的检查及组织接待各上级部门的临床路径管理专项工作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临床科室不断改进,提高质量,逐渐完善。

二、加强管理、健全各项制度①为有效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建立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制度、专家组督查制度、分析报告制度和定期评估制度。

每两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一次专题工作会议,听取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由专家组和专业实施小组人员进行汇报,并介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督促科室进行整改。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院临床诊疗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院医疗质量分类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根据《卫生部关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116号)和《安徽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皖卫医26号)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一)具体实施1、根据卫生部下方的单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结合我院实际、科学编制该病种实施性临床路径。

2、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让参与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步骤、环节、措施、任务、时间和目标要求。

3、各科室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工作,按照临床路径表单进行标准化的医嘱,将该表单归入病历存档,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工作。

4、指导评价小组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并督促检查工作。

5、各科室主任做好科室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实施、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指导、调整。

6、实施小组的个案管理员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病人变异情况。

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7、定期召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8、结合我院2011年4月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除个别科室因为条件限制未开展外,各科室基本上已经全面开展。

妇产科、神经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6个专业为重点实施科室。

(二)评估分析1、各科室每季度向指导评价小组汇报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规划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https://)。

2、指导评价小组汇总全院实施情况,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并定期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汇报进展情况。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一、实施目标:1.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2.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3.降低医疗费用。

4.提高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二、组织结构: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路径的规划、制定和评估等工作。

2.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协助管理委员会的具体操作和协调相关的工作。

三、临床路径的制定:1.选择常见病种和高发病种作为临床路径制定的重点。

2.组织专家组进行病种的临床路径制定,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3.参考国内外的临床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

4.制定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包括入院前、入院时、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各个环节,并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责任。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1.进行培训和宣传,使临床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目的和内容,并掌握相关的流程和操作技巧。

2.制定并发布相关的临床路径操作指南,明确临床路径的实施标准和流程。

3.在相关科室开展小规模试点,测试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评估。

4.根据试点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对临床路径进行修订和完善。

5.在整个医院范围内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确保每个临床医生和护士都能够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工作。

五、监测和评估:1.建立临床路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收集和分析与临床路径相关的数据,评估临床路径对患者疗效、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根据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及时对临床路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临床路径的效果和可操作性。

六、持续改进:1.定期组织临床路径的经验交流和培训会,分享临床路径的成功经验和问题解决办法,促进持续改进。

2.鼓励医务人员提出对临床路径的改进建议,并及时采纳和落实。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的目的是帮助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明确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等步骤,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规范和优化。

同时,通过持续改进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进一步推动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之欧阳与创编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之欧阳与创编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2021.03.08目录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1)意识状态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2.康复治疗(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它: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一、目标和原则:1.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共建,降低医疗费用。

2.原则:科学、合理、规范、灵活。

二、组织架构:1.建立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主任组成。

2.设立临床路径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指导和协调工作。

三、实施步骤:1.建立临床路径编制小组,由各科室主任和相关专家组成。

制定编制临床路径的规范和方法。

2.选择优先实施的疾病或手术,由小组制定临床路径,并形成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

3.组织临床路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临床路径的概念、编制方法、操作指南等。

4.执行临床路径,包括按照操作指南进行诊疗、定期评估患者病情、记录病情变化等。

5.集中管理和整体评价,定期进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对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工作内容:1.临床路径编制:选择疾病或手术,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包括诊疗流程、医疗操作、药物使用等。

2.临床路径培训: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他们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能力。

3.临床路径执行:根据操作指南进行诊疗,定期评估患者病情,记录病情变化。

4.临床路径管理:建立患者档案,及时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对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

5.临床路径评价:通过定期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改进和优化临床路径工作。

五、工作指标和效果评估:1.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医疗安全指标、医疗费用指标等。

2.评估方法:制定评估方法和评分标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

六、预期成效:1.提高医疗质量:通过规范医疗操作和流程,减少医疗差错。

2.增强医患共建:通过临床路径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促进医患沟通和理解。

3.降低医疗费用:通过临床路径的规范化和优化,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之欧阳治创编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之欧阳治创编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工作实施方案是指在临床实践中,为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规范医疗行为而制定的一种管理工具。

具体来说,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包括:目标设定、制定和修订临床路径、培训和推广、监测和评估。

一、目标设定1.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通过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使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2.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通过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二、制定和修订临床路径1.研究基础:对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病情演变、影响因素等进行全面的文献调研和分析,建立临床路径的科学基础。

2.制定流程:根据研究基础和临床实践,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流程,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3.参与者: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各专业人员的参与,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执行。

4.修订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不断更新的临床实践,定期对临床路径进行评估和修订,保持其与时俱进。

三、培训和推广1.培训内容:对参与临床路径工作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2.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讲座、研讨会、培训课程等形式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编写培训手册等方式进行传授。

3.推广策略:通过制定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的目标、方式和时间表,鼓励积极参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推广机制。

四、监测和评估1.监测指标:制定临床路径工作的监测指标,如病人满意度、住院时间、康复率等,通过定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2.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也可以通过临床路径的巡视和可行性评估进行全面评估。

3.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案,确保其持续有效的运行。

通过以上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可以规范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风临床路径之欧阳学文创作

中风临床路径之欧阳学文创作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欧阳学文中医临床路径制定与实践是从单病种角度对中医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同时积累了中医临床专家的共识,建立和完善各单病种中医诊疗模式。

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医疗、护理和患者都会产生有利的作用。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同时成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

实施前组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中医临床路径有关管理和实施要求,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争取熟练掌握中医临床路径的流程、方案、表单及实施、管理方法和评价、报告制度。

一、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实施小组组长:苑司臣副组长:张贵格申春霞吴杰(质检员)成员:谭海军王秀芳马银玲及全科医护人员二、管理实施小组职责1.负责搜集临床路径病种相关资料。

2.负责培训科室医护人员临床路径有关知识和管理办法。

3.制定本科室临床路医疗、护理相关措施。

三、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制定适合本科实际的实施方案。

2. 医师必须严格掌握临床路径的诊断标准和住院流程。

接诊临床路径病种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定进入路径,向患者讲解执行临床路径的意义,告知患者诊疗护理方案、检查检验项目以及需要配合内容等。

3.对执行临床路径患者的医嘱、病例、病程记录等必须详细记录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梗塞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某某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某某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文件、省市转发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以及《***医院转发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临市医发[2017]39号)文件,“到今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公立医院5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要求,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为了全面推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结合大型医院巡查限期整改要求及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控和绩效考核相结合,与临床服务服用调整相结合,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要求。

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通过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到今年底我院全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公立医院5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三、组织管理(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院长副主任:党委书记副院长副院长成员:职责:1.制定《***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

2.负责组织全面推进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并负责该项工作的管理及督导。

3.负责制订我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4.负责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7.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8.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总结上报。

(二)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医务科主任副组长:质量控制科主任护理部主任信息科副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职责:1.对临床路径病种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之欧阳法创编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之欧阳法创编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各临床科室: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版)w之欧阳家百创编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版)w之欧阳家百创编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欧阳家百(2021.03.07)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2015版)为持续改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各级行政部门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体系为了保证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运行,由质控部、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院感办、信息工程部等多部门负责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的总体研究、设计、质控及协调工作,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各入径病种的实施,单病种均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成立以下组织:(一)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暨指导评价小组主任(组长):黄强副主任(副组长):汪莲开成员:石磊陈磊宋丽君吴长坤彭芳覃正碧向辉华周发为刘锦红田国红翟东升杨华吴素英陈文革唐萍质控部负责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各科室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和护士长为副组长,科室推荐个二、工作职责(一)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方案;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2.制定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

3.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临床路径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组织相关教育培训工作。

5.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二)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在科委会领导下,负责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和实施,制定和修订临床路径的文本。

2.负责记录和整理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相关资料。

3.单病种科室专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负责网络直报单病种质量控制相关数据。

4.对科室开展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三)个案管理员履行职责1.负责与委员会暨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工作联络。

2.负责临床路径路径表单的起草。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之欧阳育创编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之欧阳育创编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

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

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

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关于印发《XX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欧阳歌谷(2021.02.01)各科室: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卫医管发[2009]99号)、《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卫医政发[2011]28号)精神。

经过对临床科室征集意见讨论,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经医院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对我院13个专业23个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特制定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现下发给你们,请相关科室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XX医院2014年7月1日XX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规范医疗行为,合理选择药品和高值耗材,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建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的长效机制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三、组织体系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评价小组定期对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并设立个案管理员。

心内科临床路径(版,含表)之欧阳与创编

心内科临床路径(版,含表)之欧阳与创编

心内科临床路径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ICD-10:I47.101)。

经导管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治疗(ICD-9-CM-3: 37.34/37.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定义为激动起源自心房内较小区域,然后离心性扩布,并于此后心动周期内较长的时间内无心内膜的激动。

此类心动过速多为自律性增高机制,心房率通常在100–250次/分。

部分患者可以是多灶性起源,表现为房速频率不一致以及心电图P波形态多变。

(1)临床表现:包括心悸、眩晕、胸痛、呼吸困难、疲乏及晕厥等。

儿童可出现进食困难、呕吐及呼吸急促。

局灶性房速多呈短阵性、阵发持续性,部分呈无休止性。

呈短阵性发作或持续时间短的房速,如果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或者在房性心动过速终止时有窦性停搏,可导致晕厥或黑朦。

局灶性房速患者的临床一般为良性过程,但无休止性发作可以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或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力衰竭。

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往往可以加重发作。

(2)心电图表现:心电图常表现为长RP’。

PR间期的变化一般与房速的频率有关。

如出现房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则可以排除AVRT。

(3)根据局灶性房速时体表心电图的P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

P波在Ⅰ和AVL导联呈负相,或V1导联呈正相,一般提示为左房起源。

此外,下壁导联P波呈负相,提示激动由下向上传导;下壁导联P波呈正相,提示激动由上向下传导。

起源于高位终末嵴或右上肺静脉的房速的P 波形态可以与窦律的P波形态相似。

然而前者的P波在V1导联多呈正相。

偶见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房速。

2.折返性房速。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免费)之欧阳理创编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免费)之欧阳理创编
2、避免哮喘发作的诱因.
3、注意保暖,防外感,节饮食,调情志。
4、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及体育锻炼
5、坚持正确使用气雾剂。
6、家庭氧疗。
7、学会记录哮喘日记
8、峰流速仪的使用
9、定时专科门诊复诊
出院随访
出院一周内电话随访第一次,三个月内随访第二次,六个月内随访第三次,一年随访一次。
呼吸衰竭
日期
项目
护 理 内 容
入院当天
评估
1、一般评估:生命体征、情志等。
2、专科评估:呼吸状态,缺氧及CO2潴留状态,循环状态,意识及神经精神状态等,神志、瞳孔、呼吸困难、缺氧、动脉血气分析等。
治疗
1、吸痰、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血压监护,血氧监护。
2、准备气管插管用物和各种抢救仪器:急救车,呼吸机和除颤仪。
检查
做相关的检查:床边X片、床边心电图、血液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血气分析、凝血三项、心酶谱)等。
药物
正确使用药物,注意用药后的观察:如呼吸兴奋药(可拉明、洛贝林)、要在气道畅通的情况下使用,并注意有无出现肌肉震颤的 过量现象;茶碱类的使用要经常检测茶碱浓度;雾化吸入祛痰剂,要在体位引流、吸痰、G5物理治疗等措施前使用。
活动
绝对卧床休息。
饮食
1、根据辩证指导饮食。
2、根据病情选择是否留置胃管或禁食。
2、专科评估:呼吸频率,节律以及幅度,呼吸困难的类型,紫绀及出汗情况,咳嗽,咯痰情况,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发作时间。
治疗
根据病情吸氧、雾化吸入、吸痰、床边监测血压、心率、血氧、呼吸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
检查
做相关检查,如肺功能、胸片、B超、抽血、痰标本。
药物
按医嘱正确使用解痉、平喘、化痰、抗炎药物:氨茶碱类、激素类、沐舒坦类等,注意用药后的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欧阳家百(2021.03.07)
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三)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1、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

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

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的条件:
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三)临床路径的变异的处理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1、记录。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2、分析。

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3、报告。

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4、讨论。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五、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
(一)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二)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

(三)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
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四)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六、工作要求
1、各临床科室组织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本专业疾病临床路径。

2、在本专业内选用至少一种疾病作为本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同时将本科室选定的病种和个案管理员上报医务科。

3、各临床科室建立本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卫生部下发的本专业疾病临床路径,本院下发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患者一般情况登记本,实施小组名单、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变异记录单、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等。

4、医师版临床路径表记录应真实、准确、简明,对变异情况有分析、讨论和处理措施,并在本科室保留,医务科定期督导检查。

5、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医务科。

6、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本方案于2016年7月26日开始实施。

2016年7月2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