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七(下)3_认识我的电脑说课件

合集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校㊁教师㊁学生㊁家长对数据的获取都是对等的.教学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㊁学生为辅的关系ꎬ而建立起以数据为纽带ꎬ以学生为中心ꎬ由教师引导㊁家长参与的主体关系.2.大数据下的课堂教学现在慕课㊁翻转课堂㊁微课程㊁自媒体等在线课堂发展迅速ꎬ课堂上不再仅仅是黑板和电脑的结合.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将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 动态评测 并及时收集ꎬ使课堂教学更透明ꎬ同时ꎬ在教学时重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而大数据手段分析出数据ꎬ将多种类别的数据纳入到分析范畴ꎬ得出结果ꎬ使得教师能精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细节和状态ꎬ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课堂内容ꎬ便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3.大数据下的作业整理传统的作业需要教师进行批改ꎬ而大数据下作业将交给 动态评价与作业系统 完成ꎬ即以课堂为中心ꎬ师生㊁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该过程将记录学生完成作业期间的轨迹ꎬ再进行动态评测数据分析ꎬ生成学生错题集与个性化的成长记录.例1㊀小张放学在家用计算机复习功课做作业ꎬ本来正在看第九章的解分式方程ꎬ然而他却再三跳回第八章查阅因式分解的知识点ꎬ这说明小明对因式分解掌握不到位ꎬ没有信心.小张㊁小王都在计算机上做分式方程的测验ꎬ小王用时特别短ꎬ题目完成得很快ꎬ小张多用了很长时间才做完所有的题目.做完题后ꎬ答案提交才发现ꎬ两个人错得都差不多.传统教学模式下ꎬ老师批改会发现错题差不多ꎬ可能都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但结合数据分析过程ꎬ会发现ꎬ小王做得快错得多ꎬ说明学习态度可能有问题.而小张解题时间长ꎬ正确率低ꎬ说明他学习态度端正ꎬ可能是他的学习能力或方法有问题.4.大数据下的教师考核目前对教师的考核ꎬ主要以查阅备课笔记㊁学生成绩为主.在使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后ꎬ可建立教师成长智能系统ꎬ实现教师专业评价模式ꎬ对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数据统计ꎬ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ꎬ引导教师在提升师德素养㊁落实教书育人的同时ꎬ积极开展自我思考和自我评价ꎬ促进教师能够主动探索㊁终身学习.㊀㊀参考文献:[1]杨现民ꎬ田雪松.互联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ꎬ2016.[2]付达杰ꎬ唐琳.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ꎬ2017(27):7.[3]楚文波.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教育信息化ꎬ2015(13).[责任编辑:杨惠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肖㊀慧(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㊀221000)摘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ꎬ现今我国教育部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逐渐的提升.因此ꎬ现今我国高中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要投入精力至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中去ꎬ高中数学教师们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透彻ꎬ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ꎬ并且采用各种有效的对策将之推广.就此本文结合实际ꎬ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ꎻ高中ꎻ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8)30-0033-02收稿日期:2018-04-15作者简介:肖慧(1986.9-)ꎬ女ꎬ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ꎬ本科ꎬ中小学一级教师ꎬ从事数学教学研究.㊀㊀一㊁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们为主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ꎬ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将高中学生们置于课堂主体位置.首先ꎬ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数学学习的高中学生们可以充分体现到学习数学的积极性ꎬ他们不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次ꎬ这种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枯燥性严重的问题ꎬ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拥有着较为活跃的思维ꎬ因此他们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帮助他们学习ꎬ3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让高中学生们拥有了良好的教学环境ꎬ他们的数学成绩将会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提升.最后ꎬ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让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们拥有了交流的空间ꎬ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大有裨益.㊀㊀二㊁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体现出的问题分析㊀㊀1.小组分组不够合理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师们应当要认识到小组分组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ꎬ许多高中数学教师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ꎬ他们在落实分组工作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分组的合理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ꎬ高中数学教师们往往依照座位位置这种形式去进行分组ꎬ虽然这种分组形式较为简便可以提升教学效率ꎬ但是这种分组形式忽视了高中学生们的学习成绩㊁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等等因素ꎬ高中学生们在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并没有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ꎬ他们的数学成绩自然不会得到提升.因此ꎬ现今我国高中数学教师们应当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工作.2.教师引导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法虽然是以高中学生们为教学主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ꎬ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ꎬ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工作ꎬ让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然而目前许多高中数学教师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ꎬ他们所采用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将高中学生们作为唯一主体ꎬ学生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没有教师的引导将会陷入紊乱的讨论工作中去ꎬ这对于高中学生们成绩的提升大为不利.此外ꎬ由于没有高中数学教师们的引导ꎬ许多高中学生们就会借由小组合作学习的名义去玩闹ꎬ这对于高中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升大为不利.因此ꎬ现今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工作ꎬ让高中学生们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㊀㊀三㊁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分析㊀㊀当下我国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ꎬ要通过分析和研究去寻找能够让高中学生提升自身数学成绩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ꎬ现今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1.将小组分组工作落实到位现今我国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想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充分的应用ꎬ自身一定要将小组分组工作落实到位.在具体的小组分组工作中ꎬ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学生座位为主导的分组形式ꎬ教师们要依照高中学生们学习成绩㊁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去进行分组ꎬ要维持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平衡ꎬ让所有高中学生们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去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此外ꎬ当下我国高中数学教师也应当要维持每一个小组的人数ꎬ实践证明学习小组的人数在3至6人的时候是最能够调动起所有高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因此ꎬ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工作的时候要将人数控制在有效数据中ꎬ进而让所有的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讨论的机会.2.落实好引导工作ꎬ采用多元化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当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学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ꎬ高中数学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以学生自身为主体ꎬ缺乏引导工作的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ꎬ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完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要对所有的高中学生们进行引导ꎬ让他们可以在讨论遇到问题的时候拥有解决问题的对象ꎬ这样他们的数学成绩才会得到提升.此外ꎬ教师也应当将讨论问题的设置ꎬ讨论问题的调研等等工作落实到位ꎬ让讨论的主题可以充分契合高中书本教材ꎬ这样高中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才会得到提升.3.教师要落实好小组讨论过后的总结工作小组讨论学习法的作用想要充分的发挥出来ꎬ除了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们落实好小组分组工作和引导工作之外ꎬ还应当落实好小组讨论工作.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ꎬ教师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ꎬ要抽出教学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讨论.首先ꎬ教师们可以让高中学生们将自身讨论的结果公布ꎬ然后让所有高中学生们去对每一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ꎬ得出正确的结论.其次ꎬ高中数学教师们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ꎬ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高中学生们知晓自身小组讨论中的问题.最后ꎬ高中数学教师们也应当要将小组合作评价的问题一一总结ꎬ为下一次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法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ꎬ随着时代的发展ꎬ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ꎬ现今我国教育部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逐渐的提升.当下我国高中数学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法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ꎬ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小组分组工作落实到位ꎬ要落实好引导工作采用多元化的小组合作教学法ꎬ要落实好小组讨论过后的总结工作ꎬ让高中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得到充分的提升ꎬ进而成为契合时代发展的高中人才.㊀㊀参考文献:[1]曹广明.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ꎬ2017(23).[2]陈琼.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ꎬ2017(07):59.[3]高建辉.以问题为主线激活高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ꎬ2017(27).[4]刘雅静.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7(31).[责任编辑:杨惠民]4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认识我的电脑窗口》优秀教案

《认识我的电脑窗口》优秀教案

《认识我的电脑窗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脑窗口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电脑窗口,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管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电脑窗口进行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1. 电脑窗口的概念与作用2. 窗口的基本操作3. 常用窗口介绍4. 窗口排列和切换5. 窗口属性设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窗口的基本操作,常用窗口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窗口属性设置,窗口排列和切换技巧。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际操作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窗口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管理。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窗口排列和切换等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电脑窗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窗口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进行操作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窗口的基本操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窗口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管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窗口排列和切换等操作。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课后练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窗口操作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窗口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管理。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练习,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

七、教学资源:1. 电脑教室:提供足够的电脑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窗口相关知识。

3. 案例素材:准备相关案例素材,用于教学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电脑窗口的概念与作用,演示窗口基本操作。

认识计算机教案_2

认识计算机教案_2

认识计算机教案认识计算机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课件,展示现代各种各样第四代计算机。

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

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2.新课讲授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

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提问:计算机硬件从外观和内部分别有哪些部件?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课件,总结:外观上: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内部构造: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网卡等。

教师提问:看完这些硬件结构,那这些部件分别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计算机比如是一个人,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各个部件都起到人的哪个器官的作用。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讲解。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电脑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开关电脑、使用鼠标等基本操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但他们对电脑的认识还相对有限,对于电脑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培养学生开关电脑、使用鼠标等基本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部分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脑的魅力。

分组合作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电脑若干台,确保每组学生都能接触到电脑。

2.准备电脑各部分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电脑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电脑吗?电脑由哪些部分组成?”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逐一介绍电脑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讲解它们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电脑的开关机操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开关电脑、使用鼠标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打开一个文件、关闭一个程序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电脑部分,还有哪些设备可以与电脑连接和使用?”学生可以回答如打印机、摄像头等设备。

2024年初二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3篇)

2024年初二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3篇)

2024年初二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已圆满结束,经过对教案、试卷、课件资源的系统整理,现对本学期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一、常规教学工作顺利推进本学期初一生物课程每周安排三课时,依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开学伊始,我针对所教授的四个班级进行了分组,并在班级分组的基础上完成了建组工作。

随后,在课堂上向学生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基于去年的尝试与经验总结),并将此评价方式与期末考评及学期成绩相结合。

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用具、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复习反馈等多个方面;评价形式简洁明了,采用优秀、中等、待提高三种等级,结合个人与小组评价,由科代表统一记录。

在此机制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升,小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均有所增强。

特别是在期末复习阶段,课堂氛围因及时的奖励机制而变得热烈,学生未感到复习课的枯燥。

三、实验课程的加强鉴于学校实验条件的改善,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我努力增设了部分实验课程。

制定了新的实验室规范要求,包括学生座位的安排与登记、实验课记录、实验室器具损坏登记及赔偿等,以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参与备课组活动共同探讨了课程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检测要求等细节;有选择性地传授了个人在基本功大赛培训中的内容;确定了组内献课的课题和展示内容。

五、参与市基本功大赛选拔接受了为期____个月的培训,内容涵盖教育法、心理学、教育学、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课等多个专题。

特别是关于概念图、教学目标的制定、说课等方面的专项训练,让我受益良多。

总体而言,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虽然繁忙但进展顺利,个人能力亦有所提升。

受限于时间,一些问题如期末复习中个别学生的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的改进与探索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这些问题将成为下学期工作的重点。

2024年初二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二)时光飞逝,本学期我有幸担任七年级八个班级的生物教学工作,期间经历了紧张而充实的教学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一、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二、具体阐述如下:(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任务一:电脑发展史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时期组成器件时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年~1980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

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

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

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课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课件
第17页/共34页
二、信首页息>> 技信息术技术与与课课程整程合>整>理论合基的础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 多 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 和 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 别 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实现建构主义学 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技术 2.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3.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核心、目的和方法及其意义 4.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第1页/共34页
本章内容结构
教育技术与 教育信息化
第31页/共34页
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
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 入
发国展家、信广息化泛体利系用的信六要息素资:源,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பைடு நூலகம்
➢ 信息资源
信息网络
➢ 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
➢ 信息化人才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L-with IT方式
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根据信 息 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 可 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
第26页/共34页
(4)特点 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和方法
➢综合性 ➢实践性 ➢开放性 ➢创新性
第27页/共34页
五、课首页程>> 整信息合技术实与课践程整中合>的>实践问中题的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三起)(2001)【教材分析】本课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认识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如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同时,学生还应初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概念,知道软件是计算机运行所必需的指令和数据的集合。

在能力目标方面,本课期望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使用鼠标进行简单的操作等。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以及简单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计算机的整体认识,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外观和组成。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来展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3课认识计算机——第一课时

第3课认识计算机——第一课时

《第3课——认识计算机(一)》第一课时《探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一、课题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信息技术》教材初中第一册第三课,内容安排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为:“探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第二课时内容为:“了解常见智能终端、探究信息编码和数值转换”。

本节课大多为理论知识,学生可操作性受到限制,如何让学生不觉得枯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接触过计算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知识概念比较模糊。

学生对计算机充满兴趣和好奇,所以在教学环节设计时要做到新颖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三、课题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②学会查看计算机的配置信息并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③利用自助装机网站模拟组装计算机。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分组协作:小组内分工合作,小组间相互学习,共同探究;②任务驱动:给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充分发挥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计算机的硬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②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4.德育目标:了解当前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水平,激发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②认识机箱中的主要硬件设备。

2.难点:了解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①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②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明了;③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围绕任务展开探究活动;2.学法:讨论法、展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与教具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信息技术活动教室,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

2.教具准备:六台拆除机箱面板的主机、CPU、内存条、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作者:张斌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5期《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

根据教学大纲,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一是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

二是能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解决常见的故障。

三是能独立组装、调试、升级电脑,并达到板级维护水平。

从教学目标来看,课程可划分为三大项目:项目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各种硬件的介绍为主)。

项目二: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计算机软、硬件的装配)。

项目三:计算机系统的维修保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去开展教学呢?一、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

1.分组原则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六名同学(理论上四人分组效果较好,但该班学生多,故做以上安排)组织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小组内可以设小组长、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于计算机这一新鲜事物,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便利和乐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3.知道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文字处理、上网、玩游戏等。

4.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功能和操作方法。

2.难点: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机的便利和乐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软件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等。

3.教具准备:电脑操作手册、键盘、鼠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计算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的外观和组成。

同时,向学生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名称和英文缩写。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配以图片和文字说明。

同时,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文字处理、上网、玩游戏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的电脑我做主活动认识资源管理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的电脑我做主活动认识资源管理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的电脑我做主活动认识资源管理器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的电脑我做主——活动认识资源管理器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已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帮助小学生熟悉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我们设计了这个教案,旨在帮助他们认识并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操作系统。

2. 让学生熟悉并能够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台计算机和投影仪。

2. 学生用的计算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账户。

3. 教师提前安装好操作系统和资源管理器软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显示器、鼠标、键盘和主机等,并解释这些部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2. 认识操作系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简要地解释操作系统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对操作系统的猜测。

3. 介绍资源管理器:教师向学生展示并讲解资源管理器的界面和主要功能。

解释资源管理器是一个用于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工具,并指出它在操作系统中的重要性。

4. 了解文件和文件夹:教师以图标的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文件和文件夹,并解释它们的区别和功能。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示例,提问并回答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的问题。

5. 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1)教师示范:教师逐步演示如何使用资源管理器创建、重命名和删除文件夹,并在文件夹中移动和复制文件。

(2)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资源管理器。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例如: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名为"我的作业"的文件夹,然后在该文件夹中创建两个文件,并将一个文件复制到另一个文件夹中等。

6. 拓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资源管理器的认识,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1)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他们共同设计一个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方案。

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认识并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2. 掌握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能够正确连接和操作电脑硬件设备;4. 具备基本的电脑使用技能,如开机、关机、输入文字等。

二、教学准备:1. 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2. 环境整洁、安静。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的内容,提问:“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答后,引出本课的新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呈现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每个电脑组成部分,一边呈现一边解释,让学生听、看、思考。

3. 知识探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组成部分,讨论并描述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然后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操作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连接和使用电脑硬件设备,让学生跟随操作。

强调正确连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分小组,给每组一台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让他们自己进行连接和操作。

教师全程指导,并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要求他们总结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思考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困惑。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7.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使用电脑进行简单操作练习,如打字、绘图等,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脑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培养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巩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也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学习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ppt课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ppt课件
小组协作学习的有效性
垣曲县新建小学 赵亚春
目录
1 一、协作学习的来源及实际根据 2 二、小组协作学习的现状 3 三、小组协作学习的有效性战略 4 四、协作学习中的细节与习惯的培育 5 五、小组协作学习要留意的问题
一、协作学习的来源及实际根据
独学而无友,那么孤陋而寡闻。
盖须商讨,相起明也。
一、协作学习的来源及实际根据
战略四、进展科学的评价
A
1. 把握好评价的内容
B
2. 把握好评价的契机
C
3. 把握好评价的主体
D 4. 把握好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四、加强对协作学习中的细节与 习惯的培养
五、小组协作学习要留意的问题
1. 协作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有讨论的必要。
2. 学生的自动协作认识要强,协作参与要积极,不能呵斥 部分学生被边缘化。 3. 教师要时时关注协作学习的 有效性策略
CONTENTS
战略一、精心选择协作的内容
1. 涉及知识面过多的问题适宜小组协作学习。 2、协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学习有困难时 3、协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一致时 4 、协作时机选择问题的答案不独一时
1. 涉及知识面过多的问题 适宜小组协作学习。
例如,在发现一些典型的求和公式时,
战略二、注重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
〔2〕小组人员分工要明确: 根据每个人的专长不同进展不同的分工,擅长组
织活动
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组长;擅长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 ;擅长
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要发扬小组带头人的作
战略三,指点学生协作学习的方法
〔1〕协作学习前要让学生明确要求,并独立思索。 〔2〕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3〕协助学生掌握一些协作学习的根本技艺。 〔4〕要积极参与,及时指点 〔5〕保证小组有足够的协作时间。

《认识我的新伙伴》参考教案

《认识我的新伙伴》参考教案

第二课认识我的新伙伴一、学习目标1.初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

3.在合作探究中,感知计算机的桌面神奇。

二、导课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认识一位新伙伴,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歌善舞还能让你玩游戏已经成为了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得力助手和伙伴。

下面我来说个谜语,来猜一猜这位新伙伴是什么方方正正两个盒,小老鼠在旁边卧。

每天摸摸又点点,比尔善.茨乐呵呵。

(电脑)三、新授课(一)计算机的组成1.电脑又叫计算机,是重要的信息处理工。

它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强那么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面前的电脑,用手摸一下,看一看它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机一般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组成。

主机:计算机最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主板、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

显示器:可以显示图片、文字、视频等,是计算机重要的输出设备。

键盘:向计算机发出指号,输入文字、符号等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鼠标:可以方便地向计算机发送指令,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二)计算机的类型和外观台式、一体式、便捷式;(三)启动主关闭、计算机1.怎样才能让计算机工作起来呢?(1)打开显示器电源(2)按下主机电源2.认识window年面计算机启动成功后,显示器上就会出现操作系统界面。

该界面就是我们常说的桌面”,由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桌面背景等组成。

学生活动计算机,与同桌讨论Windows桌面组成。

3.关闭计算机①开始—单击电源按按—单击“关闭”按钮②关闭显示器电源四、课堂总结计算机是我们的好伙伴,在使用时要爱护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下课五、板书设计第二课认识我的新伙伴1.计算机的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2.启动关闭计算机3.认识Windows的桌面4.关闭计算机。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长沙县高桥镇直荀学校潘曾英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学目标1.研究性目标:通过观察、访谈、查资料等研究方法,了解身边的信息技术设备及用途,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2.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与讨论,共同制定计算机教室的使用规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解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都是人研究和开发出来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及现代计算机的构成;并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名称。

难点:计算机术语的表达,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四、教法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我的教学。

1.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会边出示 PPT边给学生们讲解,使学生不断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组成。

3. 想象教学法:我会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想象画作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有效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场学的知识。

五、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上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认识计算机》这节课是五年级的学生学习电脑的入门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引发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我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找了很多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也找了主板,内存条,硬盘等实物给学生近距离的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新课导入
2、提问导入
计算机的资源多种多样,用什么来管理 才好呢? --学生会联系上节的知识,又产生
学习的兴趣。
4.2 自读导学
为了让学生尝试自学,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发布导 学选择题软件。指导学生边仔细看书,边完成导学 题。
4.2 自读导学
4.3尝试操作、活动展示
老师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任务,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七年级下期第三课----
认识“我的电脑”
说课内容
1 2 3 4 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分析
创新与特色
1 教材分析
2006 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省教科所 七年级(下) 《信息技术》 第3课 认识“我的电脑”
1 教材分析
本教材知识内容丰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教材结构一般都有学习任务、活动及知识讲解、 探索、阅读材料等 非常重视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用好本教材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4.4 小结与作业
小结巩固知识,课后作业温故知新。
评价总结 让学生提问、小结 与学习评价
布置作业 布置过 关检测题
课后反思 教师课后需要 进行教学反思
5 创新与特色
创新
特色
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特长,开发学件、 开发集“教、学、练、管”一体化 的学习平台,摆脱学生不喜的讲授 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 教学过程1新来自导入 2’2自读导学 10’
3
尝试操作 15’ 活动展示 10’
4
5
小结评价 3’
4.1 新课导入
1、先介绍: •课题名 •学习任务 •小组评价量规:
小组得分分为两部分,一是组内成员导学、检测过关答题过 关得分(过关一次40分)。 二是课堂活动加分为:回答问题10分,上台讲解展示20分, 提有价值的问题或总结经验、学习评价加20分,小组全员参 与加40分。由小组长统计入表中。
3 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育手段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活动,指导学生 任务驱动下,进行尝 试操作,教师讲解为 辅。
小组内协作学习、小组 间评比竞争;通过尝试 自学、尝试运用已学知 识,动手操作,完成任
基于多媒体网络计算机 环境,开发高质量的 课件、学件和教学练管 一体化学习平台
务。
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 学习“我的电脑”的启动。 2. 认识“我的电脑”窗口。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 3. 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启 动应用程序、打开文件夹或 动性和能动性。 文件、排列窗口中的图标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精神。
教学目标
1.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我的电脑”。 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启动应用程 序、打开文件夹或文件、排列窗口 中的图标
现代教育技术与尝试教育理论、 小组协作学习理论整合,追求面 向全体,更高效的课堂
学生尝试操作,小 组协作交流帮助
分组展示, 教师点评
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与任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对于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协作交流,相互补充。
最后分组展示,开展竞争,全员参与。教师启发点评
任务式驱动活动流程
任务1
启动“我的电脑”
任务2
介绍认识窗口 介绍工具按钮 展示属性对话框
任务3
任务4
任务5
体会图标排列方式
认识“我的电脑”。 (2)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启动应用 程序、打开文件夹或文件、排列窗口 中的图标
2 学情分析
学生身心特点:
年级:七年级 年龄:12-13岁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社会阅历,七年级学生对计算机已 有过一定接触,对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兴趣,但水平差 异很大。这种明显的个体差异很适合小组协作学习模式。 他们不喜欢空洞的理论讲解,好动,爱玩,喜欢直接操 作。因此,我将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尝试教 育模式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