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8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除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有理数》中的第八节的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除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简便,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理数除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经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过程,会熟练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知道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教学思想:转化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有理数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法与手段

采用“观察——猜想——验证——类比——归纳”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学法指导

本节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等数学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知识引入

活动内容:(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那么自然会想到有理数有除法吗?如何作有理数的除法呢?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本节知识的核心。投影显示: (-12)÷(-3)=?

(2)回忆小学里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并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被除数=除数×商

所以我们只需找到-12=(-3)×?就能找到商是多少。学生很容易猜想到:

-12=(-3)×4

活动目的:利用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关系,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来解决,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准备.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被除数=除数×商,来猜想:

(-12)÷(-3)=4.

第二环节:思考归纳:

活动内容:(1)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猜想”出以下除法的运算结果:

①(-18)÷6=;②

1

5

5

⎛⎫

÷-

⎝⎭

=;

③(-27)÷(-9)=;④0÷(-2)=。

(2)在活动(1)的基础,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观察以上算式,看看商的符号及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及绝对值之间有何关系?从中归纳猜想出一般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规律.

规律: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活动目的:从特例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猜想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要进行大胆地猜想,并能善于用比较发现的方法来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结论。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情安排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并类比乘法法则,得出除法法则: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确定结果的绝对值。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总之,除法的运算法则要由学生归纳得出,教师适当补充和修正。

第三环节:例题学习

活动内容:(1)用投影片展示教科书本节中的

例1:计算:⑴(-15)÷(-3);(2)12÷(-1

4);

⑶(-0.75)÷0.25 ;⑷(-12)÷(-1

12

)÷(-100).

活动目的: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题中的第(4)题是为了得到多个数相除商的符号判定方法设计的.

活动的注意事项:(1)例题讲解前,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做一做,然后老师加以引导,书写过程要体现除法法则的应用步骤:先确定商的符号,再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最后写出计算结果.

(2)例题中第(4)题的讲解时,方法一,可按顺序依次两个数相除进行;方法二:可以类比多个数相乘确定符号的方法进行,从而转化成非负数相除的情形.

第四环节:探究发现.

活动内容:(1)做一做(用投影片展示)

计算: ⑴1÷(-2

5

)与1×(-

5

2

);

⑵0.8÷(-

3

10

)与0.8×(-

10

3

);

⑶(-1

4

)÷(-

1

60

)与(-

1

4

)×(-60).

(2)计算出结果后,请同学们比较每一组小题中两个结果,从中发现了什么特点,由此你联想到你们所学的什么知识呢?并试着用语言叙述其中的规律: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活动目的:活动⑴一方面是除法法则一的进一步理解与巩固,以达到较为熟练的目的,另一方面主要是为活动⑵提供探究发现作好铺垫,活动⑵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一小题的结果,发现规律,并思考得出除法的另一个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活动的注意事项:(1)活动⑵)中要让学生从探究中产生联想并发现这就和小学就已熟知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有着同样的规律.

第五环节:例题自学

活动内容:(1)有了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来学习本节中的例1中的除法运算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例题2的学习:

例2:计算:

(1)(﹣18)÷(﹣2

3

);(2)16÷(﹣

4

3

)÷(﹣

9

8

(2)教师可以不必对例2进行讲解,只需强调仿例1的过程来完成计算过程的书写.同样例题2中的(2)也可仿例1中的(4)小题中出出多个数的除法运算时的两种处理方法。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主动学习的精神,并能比较有理数的除法的两种法则的特点,并在今后的应用中注意两种法则的选取有一个心理准备.

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师在总结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应用时,要根据题目特点,恰当选择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实质上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意图将除法运算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乘法运算来完成,也突出了数学学习过程中转化思想。

第六环节:课内小结:

活动内容:(1)由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叙述除法的两个法则。

(2)教师可以指明进行有理数除法时,要根据题目特点,恰当选择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对运用法则的理解与掌握.

活动目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并逐步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活动内容:导学2.8

活动目的;复习巩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计算。

活动注意事项:对习题2.12中知识技能的第1题的完成要求学生注意仿本节中的例1或是例2的过程来书写,以巩固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第2题,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所学得出求有理数的倒数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