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分析

合集下载

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与方法一、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1、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出现了双语或多语现象。

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人被称为双语人或多语人。

严学宭认为,世界上大约有二分之一的人是双语人或多语人。

Wardhaugh也认为只掌握一种语言变体的情况极为罕见。

双语或多语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要更好地理解那些影响并指导我们语言行为的社会、心理及纯语言的因素,就必须联系社会语境来研究语言,并且使我们有机会将语言研究与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真正跨学科的研究课题。

在多语社会生活中,通常都面临着选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

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还进行转换,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语码。

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2、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语码转换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为重要的工具。

多语言、多方言是国家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存共荣是语言和谐的追求。

高林波等指出,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就是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同时容纳多种民族语言和多种汉语方言,容纳多种民族文字和多种汉字字形,和谐共处,使得社会语言生活呈现主体化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江结宝指出(双)多语,和谐语言将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营造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提供科学诚实的语言信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精神的文明,最终推动社会的和谐。

语言和谐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社会中的语言如果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基石。

语码转换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

结合语言和谐研究多语地区的语码转换,是语码转换研究的新视角。

3、国内外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需要完善。

在顺应模式下探析传媒语言中的语码转换

在顺应模式下探析传媒语言中的语码转换

在顺应模式下探析传媒语言中的语码转换摘要: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以语言顺应模式为依据,以国内报纸和电视等媒体语言中的语码转换为例子,探讨其成因,可知传媒用语中的语码转换是双语交际者在语言选择中对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主要语境因素进行顺应的结果。

关键词: 语码转换顺应传媒语言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1 引语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转换的语码可能是不同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语体(Scotton, 1993)[1]。

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探讨。

其中,语用学中的语言顺应论为语码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解释力强的全新角度,全面地阐释了所涉及的语言、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于国栋(2004)提出了相应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旨在探讨交际者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以及目的。

[2]2 语言顺应论与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顺应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驱使人们进行语言选择的巨大推动力。

一切言语交际活动都不外乎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使用语言和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

语言使用者对各个结构层面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的使用策略进行选择。

语言的选择具有双向乃至多向性,还受到各种语境因素的制约。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要不断根据语言使用的不同目的和语境进行顺应。

(Verschueren,2000) [3]根据于国栋(2004)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语码转换是一种具体的语言选择。

交际者进行语码转换的目的是为了顺应语境因素, 从而接近或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因此语码转换实际上也是一种带有目的性和意识性的交际策略。

交际者在个体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上存在差异,因此他们遵循各种语用规则顺利完成动态顺应后,在选择何种特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以及语言或语言变体内的具体语言形式等方面也存在变异性。

在具体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交际者的顺应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这三个方面。

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案例分析

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案例分析
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动 因案例分析
郭现莹 (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 学院 王欣 吉林 长春 10 1 ) 30 2 ,
【 摘要】本文依据 5 篇 自然语 料对话 ,通过 对河 南省新 乡市一 家三 代人 普通话 、 方言 、英语之 间转 2 H , 换 的 个 案 调 查 , 以 定 量 和 定性 相 结 合 的研 究方 法 ,从 社 会 语 言 学和 会 话 分析 的 角度 切 入 ,分 析 家庭 语 码 转换 的社 会 动 因 ,并提 出 了影 响 语 码 转 换 的 社 会 动 因主要 有 权 势 、 年 龄 、 引 用 、 对 自 己能 力的 炫 耀 和教 育。 【 关键词 】语 码 转 换 社 会 语 言 学 会 话 分析 社 会 动 因 【 中图分类号 】 H —0 【 0 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5 4 (0 ) 0 —0 2 —0 9 59 2 1 0 0 1 02 2
常使用河南话 ,同样 ,也与 自己的儿子和侄 女交谈时,常使
用普通话 。而孙 女和外孙大多使用普通话 ,偶 尔使用英语 。 可见 ,说话者 与听话者是决定语码转换 的重要 原因 。面对不 同的听话者 ,说话 者可能会使用不 同的语码 。交际双方的语 库 、角色 、年龄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语码 转换 。在作者 收集到的3 段对话 中,儿子几媳 、女儿女婿 是主 要的语码转 2 换 者 , 而 且 都 与 外孙 和 孙 女有 关 。
察 并 记 录 笔 记 。调 查 时 间 为 期 2 月 , 作 者 共 收 集 到 3 段 语 个 2 料。 本 论文 试图通 过对 一家 三代 人 常规语 码 的分 析 ,来 研
二、社会动因
在家庭谈 话中,各个成员之间经常转换语 码,但并不是 杂乱无章的 ,而是 受说话者的社会心理 因素制 约,并且会受 语码 自身的价值,即码值 的影响。 ( )权威 一 W r h u h (9 8 1 1 认 为 : “ a d ag 19 :1) 正如我们 所看到 的那 样,语码的选择反 映出一个 人希望 自己怎样地 出现 在别人面 前。这一点似乎得到很好 的证实:你所选择 的语码对 于别人 怎样看待你 的确具有 重要的 因果关系 。 正如W r h u h a d a g 所

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及其社会语用功能的实现

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及其社会语用功能的实现

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及其社会语用功能的实现语码转换是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对自己的语言组织方式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对方的语言认知、语言理解和文化习惯。

语码转换是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基本技能,最终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本文将着重探讨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及其社会语用功能的实现。

一、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浅层次的模式,另一种是深层次的模式。

1. 浅层次的顺应模式浅层次的顺应模式是指在言语交际中,针对口音、语调、语速、用词等少数语言特征进行微调的过程。

比如在与外国友人或客户交谈时,可以通过降低自己的语速和口音,并选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词汇,使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

浅层次的顺应模式属于小范围的修饰性调整,在语言表述上基本保持了自己母语的特色。

2. 深层次的顺应模式深层次的顺应模式则是指更加广泛的与对方语言、文化体系相符合的方式。

这种模式要求有深入的多元文化知识,能够根据对方的语言文化体系,合理地转换自己的语言习惯。

例如,当我们与印度商人、学者或领导交往时,应当注意使用印度英语,这是一种适应印度人群体的英语语言变体。

此时不仅要考虑到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而且要结合印度人习惯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成果。

二、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实现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交际的平等与和谐语码转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跨文化沟通的和谐和平等。

当我们能够顺应对方的语言,与他们用流利、准确和显然适当的词汇来交流,能够为交际双方营造一种更加友好、和谐、公正的交流氛围。

这样能够降低语言壁垒和对方的歧视感。

2. 体现跨文化求同存异的共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和不同之处。

但是,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可以建立一种共同的语言交流模式,体现求同存异的共识。

在透彻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体系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克服语言差异的阻碍,达成相互理解的共识,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家庭内部语码转换浅析

家庭内部语码转换浅析
I ‘ 22 A s £ m

i t
k3
言;也可 以是 一种 方言转 换 到标 准语 , 随便语 体转 换 到 比较正 式 的语 体 。 自从 2 世 纪 7 年 代 以来 ,语 码 转 换 成 了人 们 关 注 的 热 O 0 点 ,语 言 学家 从不 同角 度对它 进行 描 述和 解释 ,通 过 对语 言接 触 的研 究 (a ga e o tc) 1 nu g cn at 来探 究语 码转 换的 社会 动机 和意 义 , 揭 示 社 会 因 素 ( 族 、性 别 、年 龄 、 社 会 经 济 地 位 、 受 教 育 程 种 景 型语码 转化 ( iu t oa c d— w th n ) 隐 喻型 语码 转 S t a in l o e s ic i g和 换 (ea h r c l oe s ic ig 。情 景型 语码 转 换指 那些 由 M tpo ia c d —w t hn )
于 改变场 合 、时间 、话 题 、参与 者等 因素 而 引发 的语 码转 换 。隐
我来 热冷 菜 ,你 帮我 洗洗 这个 菜嘛 。 B:U l4铷 ",n i4 4 O e。 i O4 4 i
我 来整 ,你休 息 。 当杨 x与 父 母 交 谈 的 时 候 ,其 发 音 自然 偏 向了 波 罗村 的方 ( )被调查 人 的母亲 与被调 查人 的女 儿 ( 3 被调查 人母A )
喻型语 码 转换 是指 :说 话人 为 了改变 同对 方 的角色 关 系而 施行 的
语码 转换 ,是 刻意 的主 观行 为 。这种 转 换可 能意 在完 成从 正规 至 非正 规 、从官 方至 个人 、从 严肃 至 幽默 、从 礼貌 至认 同 的交 际 目
的 ;反 之 同样 成立 。

从“顺应论”角度浅析中英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从“顺应论”角度浅析中英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从“顺应论”角度浅析中英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作者:康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1期摘要: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指的是双语或多语者在同一语境或语篇中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不同的语言来满足交际意图的语言变体现象。

本文试图通过浅析“顺应论”下的语码转换来探讨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关键词:中英语码转换;顺应论;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 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11.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多语码时代。

语言的多样性导致的突出现象之一就是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即指发话者在同一语篇或会话中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

在单语、双语或多语社会中,语码转换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中国英语学习的普及,中英语码转换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信息交流过程中。

本文运用Verschueren“顺应论”和于国栋“顺应模式”分析了“顺应论”下中英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2.语码转换和“顺应论”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语码转换这一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由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Verschueren从语用学角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对于语码转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Verschueren在其著作《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语言运用就是“选择—顺应”的理论。

他认为:“使用语言必然包括连续不断地做选择,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是由语言内部同时也是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的”(Verschueren,1999)。

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规定了顺应的范围。

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我国著名学者于国栋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Adaptation Theory)。

于国栋认为,交际者运用语码转换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从而最终实现交际目的。

访谈节目的关联——顺应性分析

访谈节目的关联——顺应性分析

访谈节目的关联——顺应性分析摘要关联—顺应模式在强调语言认知关联功能的同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使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的描述性得到统一。

谈话节目进行的过程就是主持人与嘉宾寻求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

关键词关联—顺应理论;语境;关联顺应1 语言使用的关联—顺应模式关联论为解释话语产生及理解机制提供了一个框架。

关联理论侧重于理论的解释,但在描述话语使用的具体规律方面不太充分。

不能回答关联假设和具体语境间的关系,不能充分阐释语言的使用规律。

顺应论从认知的、社会的角度认识语境,对语言结构和语境的描述较为具体,但解释力不如关联理论强,没有告诉人如何从繁杂的表征中找到顺应的语境[1]。

杨平在结合两个理论优点的基础上于2001年提出了“关联—顺应”模式,在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和具体的语境间找到了结合点,使抽象的关联假设得以具体化。

按照“关联—顺应”模式,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说话人寻求关联语境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交际的目的在于寻求最佳关联②关联假设是说话人对符合关联原则的语境顺应的结果③关联顺应是说话人对社会语用成分,语言语用成分和心理情感因素三个方面的即时性顺应④话语交际是在顺应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的明示—推理的过程[2]。

2 访谈节目中的关联—顺应模式分析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根据语境变化进行适当调整,顺应语境而做出关联回答。

以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为例,用关联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语言[3]。

例1 《非常静距离》李静采访孟庭苇李你觉得你最好的状态不是因为你嫁了人生了宝宝,你真的是慢慢更接地气了,找到自己的幸福感。

A1孟因为过去不管唱片公司塑造你也好,或者你内心深处的那种潜移默化之下,我觉得我一直好像站在云端不食人间烟火。

B1李你的唱歌的45度,你一直在……(手指向半空)A2A1李说孟慢慢接地气暗示她之前给人的印象有些距离感,不容易接近。

A2李没有直接询问孟,目的是不想嘉宾感到尴尬(孟先前因在歌坛无法入世想要放弃生活)而是顺应语境B1的“我觉得我一直好像站在云端不食人间烟火”转到A2“你的歌唱的45度”,表面看来好像没太大的关系,实际并不是。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作者:贾慧灵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摘要:本文依据一定数量的自然谈话语料,对武汉市一家三代人使用襄樊话、荆门话、武汉话和普通话在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或不转换的原因、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剖析。

文章强调家庭会话也需要从无标记语码转换和有标记语码转换两个角度剖析,以及如何理解有标记语码转换的喻义性含义。

Abstract: This will be based on a number of natural speech corpus used in Wuhan Xiangfan, then a three generations, if Jingmen, Wuhan Dialect and conversation in the family code switching or conversion of the reason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nalysis. The article stressed the family need never mark the session code switching and conversion of two angles marked code analysis, and how Marked understand the Metaphoric Meaning of code switching means.关键词:语码转换有标记和无标记喻义性Key Words: Code switching Marked and unmarked Metaphoric Meaning一、引言本文中的语码转换是指说话人在一次谈话里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到使用另一语言的现象,谈话里的语码转换有着喻义性的交际功能和指示作用。

谈话的某时刻之所以使用某一语言而不用其他语言,是有其社会、心理因素的。

本文将对一个家庭日常谈话中所出现的语码转换进行调查和分析,来剖析语码转换喻义性的交际功能和指示作用。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分析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分析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分析蒋平 北方民族大学刘天爱 北方民族大学基金项目:2017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号:YCX1716。

项目名称:家庭内部谈话语码转换的个案研究。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这家人使用济南话、南京话、连云港话和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得来的自然谈话语料,从社会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析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其中社会动因主要包括交谈话题、交谈对象、和角色分析;心理动因主要包括权威意识和教育意识等等。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动因;心理动因作者简介:蒋平,女,汉族,北方民族大学20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刘天爱,女,汉族,北方民族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169-02一、引言在一次交谈中说话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包括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现象被称为“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语码转换不仅发生在对外交际的对话之中,在家庭谈话中也屡见不鲜。

目前,国内对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较少,主要有祝畹瑾的《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和郭现莹、王欣的《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一个三代人家庭使用济南话、南京话、连云港话和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收集到的自然谈话语料,剖析谈话人进行语码转换的社会和心理动机。

二、调查对象研究与分析本文的语料收集对象具体情况如下:外祖父,86岁,会说南京话、济南话和普通话;外祖母,84岁,会说连云港话和济南话,能听懂普通话,但不会说;姨妈,61岁,会说连云港话、济南话和普通话。

舅舅,57岁,会说济南话、南京话和普通话。

母亲,53岁,会说济南话和普通话。

家庭内部谈话语码转换的调查研究

家庭内部谈话语码转换的调查研究

家庭内部谈话语码转换的调查研究作者:刘天爱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3期基金项目:2017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号:YCX1716,项目名称:家庭内部谈话语码转换的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例,通过对这家人使用济南话、南京话、连云港话和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自然谈话语料,从四个方面剖析说话人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影响。

关键词:语码转换;家庭;谈话作者简介:刘天爱(1990-),女,山东济南人,北方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5级硕士在读,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1一、引言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前人对于家庭内部谈话的语码转换研究有两篇,分别是祝畹瑾的《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和车彬彬的《语码转换产生的社会和心理动因探析》。

二、调查对象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三代人的家庭,具体情况如下:外祖父:出生于南京市,后随部队驻扎于济南。

自报会说南京话、济南话和普通话。

外祖母:出生于连云港市。

主要在家操持家务。

自报会说连云港话和济南话。

能听懂普通话。

姨妈:儿时在连云港生活近十年,后长期定居济南。

自报会说济南话,偶尔说连云港话。

舅舅:儿时在南京生活了六年。

自报会说济南话,偶尔说南京话。

母亲:自报会说济南话和普通话,听不懂南京话和连云港话。

我:自报会说普通话和济南话,听不懂南京话和连云港话。

三、家庭内部谈话语码转换的分类和动因在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指在一次交谈中说话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包括方言和普通话)。

[1]笔者利用过年期间家庭聚会的机会进行调查,将自然谈话语料按照不同功能分为以下四类。

(一)无标记语码转换司坷腾认为,会话是一个双方协议“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过程。

[2]在非正式的场合下,从某一无标记的选择转换到另一无标记的选择,这里并没有发生语码转换。

浅析顺应理论在人物访谈节目中的应用

浅析顺应理论在人物访谈节目中的应用

浅析顺应理论在人物访谈节目中的应用电视访谈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言语节目。

访谈过程都是主持人与嘉宾使用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完成的,他们之间的语言互动涉及到情感、文化、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说到底就是在语境中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

由于《杨澜访谈录》自2001年开播以来,就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因此本文以此为例,论述语言顺应理论在其中的应用。

一、语言顺应理论概述语言顺应理论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

顺应性是使得人们得以从一系列不定的可能性中选择可协商的语言和策略,以便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点。

变异性和协商性是基础,为顺应性提供实质内容。

本文将从顺应理论的4个研究视角出发,以《杨澜访谈录》为例,浅析顺应理论在人物访谈类节目中的应用。

二、《杨澜访谈录》中语言使用的语境顺应分析2.1交际语境1.心理维度的顺应心智维度主要包括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欲望、动机、意图等情感。

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提问语言与嘉宾的回答语言都会受到上述心理因素的影响。

例1:杨澜:听说过去也有人找你做过导演,被你一一婉拒哈,为什么这一次跳将出来,要做监制了?周迅:《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正好关于成长,关于青春,那又想起自己的经历,所以就接受了这个工作。

在这一部分中,主持人是从嘉宾的心理出发,想要了解嘉宾作出从演员到监制这一角色转变的决定的心理世界,而周迅的回答也正好阐述了自己当时心里的想法。

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一问一答正顺应了对方的心智世界。

2.物理维度的顺应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是物理维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语言使用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只有两者都很好的顺应物理维度,选择合适的语言,才能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所讨论的内容。

例:杨澜:这部戏特别讲到一个年轻人离开家,远远的,一个人去闯荡这个世界,孤独,然后也要寻找自己出路的这种感觉。

语码转换在日常对话中的动因分析

语码转换在日常对话中的动因分析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语码转换在日常对话中的动因分析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沈仲璇【摘要】随着国人外语水平的普遍提高,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也引起了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注意和评判。

语码转换的不同使用往往出于发言者不同的动机因素。

本文通过例举日常对话来对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影响使用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关键词】语码转换 对话 动因一、国内外语码转换研究概述1.国外的研究概述。

国外语码转换的研究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源于对双语现象和双语教学的关注。

文莱奇和豪根的著作意义重大,将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划入语言学研究领域,奠定了语言接触理论的框架。

豪根首创“语码转换”术语,指双语者在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引进另一种语言并且交替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情形。

同一时期,文莱奇对双语现象分别从心理语言学,句法学和社会语言学等视角展开多维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双语环境下的语码转换。

60年代语码转换较有代表性的任务是哈索摩,他在美国开展了瑞典语和英语的双语接触研究,对语码转换研究颇有建树。

哈索摩根据音位变化将语码转换分为完全转换与不完全转换,但却因难以触及句法结构和深层的驱动机制,在理论解释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年间,语码转换研究进入多元化时代,学者们视野更为广泛。

影响较大的语言学家有费什曼,甘柏兹,桑可夫,普拉特,帕普拉克等。

他们分别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用学等角度研究语码转换现象。

值得一提的学者是帕普拉克,她首先提出语言接触理论,其核心就是语码转换理论。

帕普拉克对语码转换定义和类型的划分,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对语言学界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的语码转换开始向系统、纵深发展,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句法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等层面都有大量成果涌现,这些理论相互借鉴,互为补充,是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2.国内的研究概述。

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零星出现,从90年代中期到末期,语码转换研究开始发展,21世纪初达到高峰。

中文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

中文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

中文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特点
语言简洁:短信 内容通常简洁明 了,易于理解
符号使用:使用各 种符号和表情来表 达情感和态度
网络用语:大量使 用网络用语和流行 语,具有时代感
语码转换:在短信中 频繁进行语码转换, 如中英文混合、方言 与普通话混合等
中文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动因
语言环境:短信交流的便捷性 和即时性
中文短信中语码 转换现象的语境 顺应性研究
语境顺应性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语境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根据语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以适应语境的要求。
分类:语境顺应性可以分为语用顺应性和社会顺应性。语用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 根据语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适应语境的要求。社会顺应性是指 语言使用者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语码转换的频率和程度:根据语境的不 同,语码转换的频率和程度也不同
语码转换的影响:语码转换可以增强短信的趣味 性和生动性,但也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中文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交际过程顺应性特征总结
语码转换现象:在短信中,用户会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进行语码转换 顺应性特征:语码转换现象体现了交际过程中的顺应性,即根据交际对象的特点和语境进行语言调整 交际目的:语码转换现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如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 语境因素:语码转换现象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交际对象:语码转换现象也受到交际对象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语言调整:语码转换现象体现了语言调整的过程,如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的调整
● 分类: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交际目的,交际过程顺应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语境顺应性:根据语 境的变化,调整语言表达方式,以适应语境。 b. 目的顺应性:根据交际目的,调整语言表达方 式,以实现有效沟通。 c. 交际对象顺应性:根据交际对象的特点,调整语言表达方式,以适应交 际对象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d. 文化顺应性:根据文化背景,调整语言表达方式,以适应文化差 异。

语码转换与适应论

语码转换与适应论

语码转换与适应论
语码转换和适应论都是心理学中的概念。

语码转换是指个体在不
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会对语言和交际方式进行调整和转换。

这种
转换和调整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情境。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码转换能够帮助个体
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并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而适应论则是关注个体在环境变化下的适应能力。

适应论认为,
个体在面临环境变化时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

适应过程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适应论认为,个
体的适应能力决定了他们在面对不同环境时的表现和成功程度。

因此,适应论在很多领域,如教育和心理治疗等方面应用广泛。

在现代社会中,跨文化交流得以大量开展,语码转换和适应论这
两种心理学概念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一个具有良好语码转换和适
应能力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更快地适应并成功地
融入周围的社会。

顺应论视角下语码转换成因分析

顺应论视角下语码转换成因分析

顺应论视角下语码转换成因分析作者:朱玉金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8期摘要: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长期以来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近年来,不少中国学者尝试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基于前人对语码转换的语用研究,本文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语码转换现象的形成原因,并通过举例具体阐明语码转换的顺应观。

关键词:语码转换顺应论原因语用学中图分类号:H31;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90-02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语言语行为。

[1]语码转换是双语社会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英两种语言的交流不断增加,在我国最常见的语码转换现象就是中英语码转换。

最初,语码转换被认为是双语者的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和语言学家发现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

[2][3]语用学研究理论更是为语码转换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解读视角。

其中,由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有助于更全面地解读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意义。

因此,本文将以顺应论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的语言现象为例,试析语码转换现象的成因。

一、语码转换所谓语码(code),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

[4]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者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

语码是一个中性术语,不同于方言、标准语等术语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不同学者对语码转换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语码转换指在对话中切换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有的学者将其定义范围进一步扩大,认为不仅是语言,不同语言变体间的切换以及在单一句子中插入外来语词汇也属于语码转换现象。

总的说来,对语码转换的定义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双语或多语者在交流过程中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现象。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社交媒体中的语码转换开题报告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社交媒体中的语码转换开题报告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社交媒体中的语码转换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社交媒体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社交媒体在许多方面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社交媒体中,语码转换问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语码转换指的是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话语风格和表达方式的现象。

在社交媒体中,人们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和表达方式,例如网络用语、表情符号、缩略语等,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语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社交媒体中,语码转换问题可能会对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产生影响。

顺应论认为,人们在不同场合下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

因此,在社交媒体中,人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顺应社交媒体的使用环境和社群文化。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顺应论的角度来分析社交媒体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探讨社交媒体使用者为了适应社交媒体的使用环境和社群文化而采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原因。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理解社交媒体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以及顺应论的理论框架。

其次,选择相关社交媒体平台的文本和评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社交媒体使用者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最后,分析语码转换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本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社交媒体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

其次,可以为社交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帮助社交媒体平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傅雷家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傅雷家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傅雷家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张慧慧【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5【摘要】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de switching in Fu Lei ’s Family Letter by means of Yu Guo-dong’ s Linguistic Adaptation Approach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inguistic Ad-aptation Approach is really applicable to the analysis of code switching in written languages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Moreover,there is no clear division between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Linguistic Adapta-tion Approach———linguistic reality,social conventions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because one code switching may be employed as the adaptation to two or three of all the three elements.%从语用学角度,运用于国栋提出的顺应性模式来分析《傅雷家书》中书面语的语码转换。

研究结果表明,顺应性模式适用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书面语中的语码转换。

同时,顺应性模式中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彼此之间不能有明确的界限,因为一个语码转换的运用可能是对其中2个或3个方面的顺应。

【总页数】4页(P28-30,35)【作者】张慧慧【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相关文献】1.英语专业语言学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J], 张艳君2.《傅雷家书》的语码转换研究 [J], 陈建生;王彦;谭青松3.商务话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J], 何明霞4.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以淘宝网相关广告为例 [J], 姚异5.华语电影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J], 洪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交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码、不同的文化习惯等等,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了相对应的交际规范。

然而,一些特定情境下的语言交流呈现出了语码转换的现象,这让语言交流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人们在与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习惯的人交流时,往往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使用适当的语码进行交流。

换句话说,从一个语言转换到另一个语言并不难,但更难的是在交际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语码转换。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与影响,为语言交流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以及实践指导。

2. 研究内容与思路(1)概括语码转换的现象及影响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通常指在一段对话中,使用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使用情景,例如与外国人或外籍人士交流、跨地域的商务交流以及各地方言交流等。

这些情境下,进行合适的语码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而正确的语码转换不仅会让双方交流更加顺畅,还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如促进文化交流、增强相互理解等。

但要进行正确的语码转换,并不是那么容易,常常需要考虑对方的语言背景、地区文化、交际目的、语言风格等多种因素,因此,语码转换在实际生活中的达成度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2)分析语码转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语码转换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跨越语言界限、交际目的不同、文化的影响、交流的准备不足等。

因此,本论文将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并深入探讨这些原因对交际效果的影响。

(3)讨论应对日常生活中语码转换现象的方法与策略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实现更好的语言交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减少语码转换的不良影响。

本论文将重点讨论应对语码转换现象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如何进行语言、文化的学习,如何提高语码转换的能力,如何掌握合适的交际技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 : 河南话 ) ( 我们才放七天假 , 你还不知足? 祖母 :山东话) ( 伟伟 , 上班忙不? 你 弟 :河南话 ) , ( 忙 年底几乎天天加 班。 大 姨 夫 :重 庆 话 ) 可 别 整 天 忙 到 工 作 , 该 考 虑 考 虑 个 人 问题 ( 你 也
景语码 转换 ( i a o a cd — wt i ) S ut nl o e s i h g 和喻意 语码 转换 ( e p o cl 了 , t i cn M t h ra a i 呵呵, 上大学 时就该找个重庆女娃。 cd oe—s i hn ) 以 及 Myr wt ig , c es—S oo 于 国栋 2 0 )的标 记 模 式 ct n( t 00 袁 :河南话 ) ( 就是 ,重庆话 ) ( 重庆妹儿还是可 以。 ( ren s M d1 o Mak des o e) 此对话中 , 大姨夫对于重庆女孩的称 呼 女娃 , 乎在河南话 中找 似 2 语 码 转 换 的语 法研 究 、 不到一个对等的词来达到相当的效果 , 以作者直接用重厌话 中的“ 所 妹
众 多学者从语 法的角 度研究语码转换 , 种研究 的根 本认识就是 : 儿 这 来应对 。 从语 言结构来 看, 两种语 言之 间的转换 并不是 一种随意 的行为 , 而是一 2 心理 动 机 的顺 应 、 种“ 由规则支配 的行为 ” A u a 何 自然 、 ( zm , 于国栋 2 0 ) 0 1 。在 这种 方法 对于心理动机的顺应指交 际者可 以利 用语码 转换实现 创造幽 默、 下, 研究语码转换 主要是 发现两种 或者更多 的语言 在语码 转换 中受到 标志身份等种种心理动机。我们 把为了顺应 交际者的心理动机而 出现 的语法 限制 , 尤其是句法 的限制 。P pak 于国栋 2 0 ) 出的自由语 的语码转换定义为主动顺应 , ol ( c 00 提 因为这种语 码转换是交 际者为 了实现 自 素 限市 ( r — o h m os a t和等价 限带 ( q i l c C nt i ) 己特定的具体 交际 目的 而采 用的 一种 积极 主动 地交 际策 略 ( 国栋 Fe m r e e nt i ) e p C rn E u a ne osa t ve rn 于


引 言
重视 , 因此也显得不够全面 。
三 码 转 换 的顺 应 性 分 析 语
语码转换 作为语 言接触 的一种 常见现 象 , 始终 都得 到诸多研 究领
域 的重视 。社会学 把语码 转换视 为一种社会 现象 , 企图在 宏观 的层次 语用学的语言顺应性理论是 V rcurn在 8 esh ee 0年代就开始酝酿 , 在 上探讨语码转换与社会 因素之 间的内在 联系 ; 人类 学把语 码转换 看作 19 9 9年出版的《 用学 的新解》 语 一书 中提 出的一个完 整的语 用学研究 是某个 具体社 团或社会文 化的一 个组成 部分 ; 语言学 则认 为语码 转换 理论 ( 于国栋 2 0 ) esh ee 为语言 的使用过 程是一个 语言使 0 4 。V reurn认
1 语 码 转 换 的 社 会 语 言 学研 究 、
二 、 献 综 述 文
语码 转换背后的社会动机。这种研 究的中心议题 是 “ 言选择是如何 语 反映权 力和表现出不 平等 , 或者 说显示属 于某个 特定的 社会 团体的权 利和义 务” P tr e , 自于 国栋 2 0 ) u pr( 自然 、 ( ee r引 Au 0 0 。G m ez 何 于国栋 20) 0 1 曾把会话中的语码转换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对待 , 并且提出 了情
是交 际者 的语 言能 力在 语言使 用中的表 现。就语 言学来 说 , 许多 分支 学科也从自己的研究视角 出发 , 对语 码转换 所涉及的众 多 因素进 行了 细致的研究和讨论( 何自然、 于国栋 2 0 ) 01 。 就语言学而言 , 现有的语码 转换研究 可 以划 分为语 码转 换的 社会 用者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而在不 同的意识 水平上不断地进行语 言选择的过程 , 其中包括语 言形 式和语言策略 的选择 , 因为自然语言 是 具有三个特征 : 变异性、 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 指人类语 言是可 以选
1 语 言 现 实 的顺 应 、 ( 于国栋 20 ) 04 。本文 在 V r h e n s “ 言顺应 论 ” e cu r ’ 的 语 s e 的基础之 上 , 运用了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 性模 式( 0 0 , 2 0 ) 采分析 家庭成 员中 对语 言现 实顺应 的语码转换指那些由于纯粹的语言 因素引起的交 两种方言及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 际者对于两种 或两种 以上的语言 或语言变体 的使用 ; 这种 语码转 换是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 顺应性分析
文 史 纵横
家庭 谈 话 语 码 转 换 的 顺 应 性 分 析
袁 媛
( 西南大学外国语 学院 重庆
40 1) 0 7 5
【 摘 要】 本文在 V r h e n 语 言顺应论 ” e cu r 的“ s e 的基础之上 , 运用 于国栋提 出的语码转换 的顺应 性模 式( 0 0 , 2 0 ) 来分析 家庭成 员的 两种 方言和普通话之 间的语码转换现象 , 将语码 转换 所顺应 的对象划分为: 言现 实和心理动机。 语 【 关键 词】 家庭语码转换 ; 言顺应论 ; 语 顺应模式
择的 , 而且这些选择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商讨性指人类不 是机械地选择 语言学研究 、 语法学研究 、 理语言学 研究 、 心 会话分 析研 究。而语 用学 语言 , 所有的选择都 是在 高度灵 活的原则和策略 的指导 下做 出的 ; 顺应 从一个更为广阔而且具有 更大的理解 力的角 度来研 究语码 转换 , 而 性指的是使人类能够从 所有可 能的选项中做 出商讨性 的语言选 择 , 从 从 能够全面地解释语码转换所 涉及 的语 言、 心理认 知和 社会文 化等 因素 而使焦急接近或达到成功 的语言特性 ( 于国栋 20 ) 00 。
完全基于语 言内部的原 因而发生的( 于国栋 20 ) 04 。 祖母 : 山东话 ) ( 放假都回来啦 , 回来就好 , 在家能呆几天? 用社会语言学方法研究语码转换旨在寻 求社会因素 ( 比如 : 种族 、 袁 : 河南话 ) ( 我们放假日 间长 , 寸 差不多两个月嘞 , 不过还 是过的快 , 性别、 年龄 、 会经济地位 等) 社 与语码转换 在宏观层面上 的关系来探 讨 也 没 几 周 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