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合集下载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常丽娟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作者简介:常丽娟,女,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

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

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

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

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

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

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

结论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例如,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在实践应用中,还需要结 合具体语境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之,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极具前景的 研究领域,值得我们继评性话语分析
3、意识形态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 的价值观和观念,而这些又通过语言体现出来。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 传播意识形态,以及这种传播如何影响社会现实。例如,在商业广告中,商家常 常利用意识形态来推销产品,通过塑造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和态度来达到销售目 的。广告中的语言手段,如比喻、暗示和形象等,都是为了将商品与积极的意识 形态起来,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权力关系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2、权力关系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权力关系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权 力关系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果。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 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影响。例如,在政治演讲中,权力关系的 体现尤为明显。演讲者通过语言手段,如选词、语气和修辞等,将自己的观点强 加给听众,从而巩固或改变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4、话语权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4、话语权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话语权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社会语境中,特定个体 或群体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权力就是话语权。批评性话语分析如何通过话 语权的争取和行使,来改变不合理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例如,在媒体报道中, 和编辑往往通过行使话语权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提高公众意识。他们可以通 过客观报道、揭露真相和批判不公现象等手段,争取公众的支持和改变社会的权 力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作者:陈敏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2期摘 ; ;要:批评话语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新兴流派。

在语言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中,这一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引起了语言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批评话语学家对批评话语的概念具有独特的认识,通过对社会问题、社会意识形态等的话语分析,揭示社会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种种社会现象,形成具有显著特点的三个重要流派和研究方法:社会文化分析流派、认知分析学派和历史分析学派。

本文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研究流派进行述评,以期全面认识这一重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 ;概念 ; ;历史发展 ; ;研究方法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也称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新兴的研究领域。

批评话语分析以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话语的研究,揭示社会结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实现语言学的社会批判价值。

在其发展的三十多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形成了带有自身特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体现了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是当今语言学界最活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进行述评。

二、批评话语的概念在语言学中,话语(discourse)通常指书面和口头语篇,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在批评话语分析中,话语则具有独特的含义。

批评话语研究的代表人物费尔克劳夫(Fairclough)曾明确指出:“话语在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运用是社会实践的形式。

”[1]费尔克劳夫将话语和社会实践相联系,体现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性倾向。

另一位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沃多克(Wodak)则强调话语的语言属性。

沃多克指出,话语就是同时或者先后发生又相互联系的一连串语言行为,这些语言行为是包括符号、口语、书面语在内的文本,它们在主题上相互联系,并属于一定体裁,在一定的社会行为领域内或社会行为领域间展现出来[2]。

也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

也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

也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摘要]话语分析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的语言学分支,而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强调了“批评性”,即提示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本文就“批语性”的产生、目的、定义,及其发展、应用,以及实现“批语性”最初目的的理论框架进行综述,也提出了其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话语分析批评性目的理论框架一、引言话语分析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理论框架上受到诸如语用学、应用语言学各语言学分支的影响,同时从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许多学科上吸收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

1979年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出版了《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第一次提出“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的语篇分析方法。

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揭开了批评语篇分析研究的序幕。

从批评的视角对话语进行研究,是话语分析的新的探索,在近30年的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理论框架。

为什么提出“批评性”视角,其目的、定义、发展,以及由些建立的理论框架能否达到批评目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二、“批评性”的提出批评语言学家最初提出批评性是在70年代末受到文学批评学家们将语篇被评为一种话语方式,考察语言如何在社会环境下运作的思潮下引导下开始的,认为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忽视了语篇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语篇生成和解释过程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批评话语分析从“批判”、“揭露”、“否定”的立场揭示话语和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的联系,目的在于消除不平等现象,解构现有的社会体制。

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解构主义,因而其后果含消极成分。

如果从哲学基础上来考察,可以从Habermas和Faucoult找到批评话语分析中批评性的来源。

Habermas在1973年发表了《理论与实践》一书,主张话语分析应该拿起批评的武器,把语言研究与人类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平等而奋斗。

这就使一般的话语分析增加了“批评”的内涵。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论文导读::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和在实际语篇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新闻语篇,批评性语篇分析,意识形态1 概述批评性语篇分析(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言研究、语言学批评)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人首先提出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传播媒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意识形态,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付当今语言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而产生的一些问题。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了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如电视、广告、报刊等。

研究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法律方面的不平等,最终目的是让人理解和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并最终抵制这种不平等。

2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韩礼德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个方面的需要,即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语篇”(textual)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验或经历的表达龙源期刊。

就是说,语言通过这种功能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

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的功能。

语篇功能指的是把信息和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连贯的语篇并把它与语境相联系的功能。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_魏欣欣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_魏欣欣

#学术评述#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魏欣欣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国外近二十几年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是一种以社会为本的语言分析方法。

本文拟从哲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角度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四种主要研究方法进行评述,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必要信息。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0)01-0162-07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国外话语研究的一种新发展,严格说来,它既不是一种研究学派,也不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话语研究者/在进行语言、符号和话语分析时共同使用的一种研究视角0¹。

它研究的主要不是语言是什么,而是语言为什么是这样;它感兴趣的不是话语本身的意义,而是话语如何产生这种意义;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并为之服务º。

自1979年Fo w ler等人出版5语言与控制6一书以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界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

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从多学科汲取营养,发展出各种分析理论和方法,形成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话语实践。

在分析中,它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因而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社会为本的语言分析方法,目前,它为社会科学许多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语言学等)所采用。

本文拟就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分析方法做一评述,希望为国内相关领域理解和从事话语分析提供必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国内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做贡献。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批评话语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三大转向中逐渐孕育而成的,即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教学的语篇转向和文学评论的语言转向¼。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2142018年39期总第427期ENGLISH ON CAMPUS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文/彭程程【摘要】自批评话语分析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它倡导对语篇进行批评分析,从而揭示了语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而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

通过对近40年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概述,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话语;意识形态;权力【作者简介】彭程程(1994.08.08-),女,汉族,辽宁长海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篇分析。

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以下简称CDA)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新分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英国出现。

它旨在通过分析表面的语言形式和社会语境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为了对CDA有更好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国内外CDA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二、理论研究1.国外研究。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Fowler,Fairclough,van Dijk和Wodak等西方语言学家为CDA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Fowler和Kress在《语言与控制》(1979)一书,首先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并指出,批评语言学可以成为进行“意识形态研究的有力工具,它可以调节权力与控制的关系”。

Fairclough是CDA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他在《语言与权力》(1989)中提出了的三维框架理论,用于解释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1992年,Fairclough认为文本是“话语实践”的产物,发展了话语分析的三个维度,即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

Van Dijk(1995)提出了话语、认知与社会的话语分析三角模式,并试图从认知中解读话语的社会性。

这有助于揭示影响人们话语和思想的隐藏机制,和话语所反映的支配和控制关系。

Wodak(1990)通过对1986年奥地利总统的就职演讲进行研究,从语言和历史背景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对犹太人的偏见。

她表示话语分析应该考虑话语事件产生的所有相关历史背景和信息。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它主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指导,将语言学,认知和社会紧密联系,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与权利,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打开了语篇分析的新篇章。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权利;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94-02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是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注重语言的共性,探讨语言的句子层面,认为语言独立于语境存在。

然而随着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话语的研究向社会实践方面发展,注重语言使用的语境,强调语言在构建社会权利关系中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以关注语言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的新的研究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应运而生。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产生背景话语分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harris 1952年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discourse analysis的文章中。

到了70年代,得益于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学的兴起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人们打破了传统语法的束缚,将视角更多的放在语言与语境,社会实践的关系上。

到了80年代,话语分析领域发展处一条新分支,主要研究话语运用的语境包括其社会语境,文化语境,政治语境,即发展为后来的批评话语分析。

二、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而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的研究离不开社会,语言反映与构建社会结构。

批评语言学不仅研究语言的外表,还研究语言的内涵,不仅对语篇的意义感兴趣,还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批评性话语分析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另外,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福特的权力话语理论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在国内语言学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阐述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回顾和分析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思考,推动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和兴趣,共同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二、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经历了从引进介绍到自主研究的发展历程,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如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等。

这些研究不仅为国内学者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本土化改造。

他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语言表征,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新趋势。

学者们利用大规模语料库,对特定话题或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英语新闻标题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英语新闻标题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英语新闻标题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作者:陈爽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陈爽(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摘要:本文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从及物性、转换和情态三方面对英美五大主要报纸对于上海世博会报道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指出新闻标题反映媒体的意识形态.关键词:新闻标题;批评性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200-021 引言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又称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批评性语言学研究(critical language study)或语言学批评(linguistic criticism).1979年R.Flower, B.Hodge, G.Kress, T.Trew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批评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解释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语篇对于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1].在西方,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一个新趋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1993年由Van Dijk主编的杂志《话语和社会》出版了“批判性语篇分析专刊”,并在1998年出版了《意识形态:一个多学科研究》.Fairclough于1992年和1995年出版的《话语和社会变迁》和《批评语言意识》中对此理论有所阐述[2].在我国,辛斌在2005年出版的《批评语言学理论和应用》一书对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关于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陈中竺(1995)《批评语言学评述》,李战子,高一虹(2002)《功能语法与批评语言学分析的结合点》,辛斌(1996,1997,,2000)《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英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诌议》,《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戴炜华等(2002)《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我国学者多采用新闻报道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对象,这是因为新闻作为公众语篇的主要体裁之一,具有信息发出者(即新闻采写者)和信息接受者(即读者)之间的分离性特征.前者处于话语支配地位,掌握主导权决定语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新闻主导社会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而新闻标题以其精炼的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浓缩概括,在语言上自成风格,同时又体现报纸的立场和观点.本文试图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入手,选取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和英国的《时代》、《卫报》中47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解读其背后的思想意识形态.2 理论评述2.1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歧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历史的研究方法,把社会作为描述和分析的对象,视语言使用者为社会和历史主体.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语篇为中心,同时认为符号的所指和能指是由社会和意识决定的.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内部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侧重于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语言成分本身并不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2.2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语言学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伦敦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M.A.K.Halliaday发展和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二十世纪与形式主义语言学相对立的两大学术思潮之一.系统功能语法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所实行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而批评性语篇分析正是主张语言形式反映语言的社会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符号观、语篇观和语境思想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2.2.1 语言符号观.Halliaday认为语言是社会过程的产物,既是反映事物的手段又是影响事物的手段.他把语言看作文化符号系统的一种,而文化符号系统又存在于整个社会符号系统之中,所以我们必须在社会文化这个大背景下来解释语言的本质.这样,语言和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批评性话语分析正是把语言视为社会文化符号的一部分,把口头或书面的语言使用当作实践的范例来探讨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2.2.2 语篇观.Halliaday认为语言之所以是语言是因为发挥了一定的功能,任何语篇都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中根据不同目的,并从这一体系中做出的选择[3].批评性话语分析强调语言使用者的选择.句子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任意,句式本身就承载着和表达社会意义.2.2.3 语境思想.Halliaday指出,语境是语篇产生的环境,语场、语旨和语式构成其基本要素.每一因素都决定相对应成分的选择.语场决定概念意义,语旨决定人及物的意义,语式决定语篇意义.批评性话语分析将语境放置一个重要的地位.Fairclough曾指出没有语境不可能产生话语,不考虑语境也不可能理解话语.2.3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工具批评性话语分析通过研究语篇的语言形式,如及物性(例如被动语态)、转换(例如名词化)和情态形式,从而揭示隐含在语篇背后的思想意识和立场观点.2.3.1 及物性.及物性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为若干过程,并指明与各个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系统包括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2.3.2 转换.转换是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的一部分.语法隐喻指的是以一个常见的形式表达事务却被以另一种语法形式表达[4].转换包括名词性转换和被动化.名词性转换将过程和活动转换为状态和物体,将具体事物变成抽象事务,从而削弱了语篇的动作感,增强客观性.被动化通过删除动作实施者突出了主题,强调所要表达的信息.2.3.3 情态形式.情态形式表达人情功能.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人称代词、实意动词、时态以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都可以表达情态意义.情态形式体现说话者对事情的态度,间接体现说话者和接收者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从而反映其立场主张.3 实例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历史半年时间,不同的报纸从多角度对此盛况进行了报道.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和英国的四家新闻报纸,《时代周刊》、《新闻周刊》、《时代》和《卫报》,通过对新闻内容的检索发现有47篇是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内容的.在涉及世博会的47篇新闻报道中,22个新闻标题体现了及物性原则,19个标题体现的是转换性原则,剩余6个标题体现的是情态性原则.同时,报道世博会准备期的新闻16篇,报道世博会运行期的新闻20篇,报道世博会结束后评论性新闻11篇.笔者选取典型性标题,以时间为线索分类讨论.3.1 世博会准备期(2010年5月1日以前)上海居民的一个生活习惯即穿着“睡衣”出门在世博会前夕被外国媒体关注.针对这一事件,美国《时代周报》用“The Pajama Game Closes in Shanghai”进行了报道.在这一新闻标题中,动词close(关闭,结束,停止)的使用体现的是及物性原则中存在过程.《新闻周刊》用“Shanghai Residents Told to Ditch the Pyjamas in Run-up to 2010 World Expo”进行了报道.此标题中被动语态的使用体现了转换原则,突出居民“被告知”,暗含此行为的发出缺乏民意基础的调研,政府作为中有强迫意味.俚语动词ditch(放弃)的使用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市井性质.但是事实是,上海政府从未禁止市民在世博会期间穿着睡衣的行为.《时代周刊》对中国政府在世博会前夕打击盗版行为进行了报道,选用了“In Shanghai, Hiding Bootlegs before the World Visits”.此标题中Hiding和Bootleg的使用体现了转换性原则,均为动词转换成名词,强调事件本身.在报道中国政府对社会治安治理工作时,《时代周刊》和《卫报》分别用“China:Street Crime Sweep in Shanghai”和“Shanghai Expo 2010: Tight Security as City Prepare for Opening”.两则标题也使用了转换性原则.3.2 世博会运行期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开幕当天各大媒体均采用及物性原则报道,如《新闻周刊》“Expo Offers Shanghai a Turn in the Spotlight” ,《时代》“Size Matters at Shanghai Expo” ,《华盛顿邮报》“Expo Gives China Another Showcase Opportunity”.对于世博会期间各大展馆和展示,各家媒体有不同的角度.如《新闻周刊》报道英国世博展示馆,标题为“British Culture at its Most Refined---the Teletubbies”,此标题未出现动词,而是用介词短语的形式转换,突出英国展馆展现自身文化特色.《时代》报道了上海世博会发行世界杯“明星章鱼保罗”邮票并拍摄以此主题的电影时,也采用了转换原则,标题中用不定式结构取代动词形式,“Paul the World Cup Octopus to Hit China’s Silver Screen”.《时代周刊》报道上海在主办世博会时做出的改变时,选用了进行时态来设置标题,“Shanghai is Sprucing up its Image”体现了情态性原则,突出这种转变的发生.3.3 世博会后期评论《时代周刊》针对上海方言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在新闻标题中选用了问句形式,“Howdo You Say Pink Cadillac in Mandarin?”,体现了情态性原则,透露出外国人对于中国方言的不解和困惑.《新闻周刊》评论世博会花销时,标题为“World Expo Broke Records, But at a Price”,转折词汇but 的选用体现了记者对于世博会庞大开支的质疑,并未对世博会顺利运行以及开创参观人数记录这一事实采取正面反映.4 结语综上所述,新闻媒体本应该本着公正、真实的原则报导事件,但都存在为服从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而做出带有倾向性和感情色彩的报道.新闻标题和正文中措辞的选择服务于整体的语篇效果,同时也服从于新闻媒体的意识选择.读者在解读新闻时,有必要掌握批判性分析的手段,理性解读新闻内容,正确把握媒体的政治意图.参考文献:〔1〕丁建新,等.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1,(4):305-310.〔2〕刘旺余.英语新闻的批判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6,(7):176-178.〔3〕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2-53.〔4〕吕万英.英文新闻标题批判性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49-52.。

批评话语分析2篇

批评话语分析2篇

批评话语分析2篇批评话语分析1: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针对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批评话语。

这些话语可能是通过评论或个人帖子表达的,可能是在论坛或讨论组中发表的,也可能在聚会和社交场合中发表的。

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批评话语都是一种社交行为,它允许人们表达他们对某个特定问题或人物的看法。

然而,批评话语也可能会带来阴暗面,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贬低、侮辱和歧视。

在一些情况下,批评话语被视为对人权的侵犯。

举个例子,一些人利用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来攻击特定的人物。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不负责任,而且也会造成伤害和痛苦。

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的批评话语影响到人们的自尊心和身份认同,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相反,批评话语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它应该表达对问题的担忧和对改变的期望。

然而,在处理批评话语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假信息和虚假言论。

一个人在表示自己的担忧时,可能会有一个不准确的信息来源或者持有误解,这可能导致错误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对批评话语的回应不应该是反扑或批判,而应该是通过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确保公众正确地了解事实。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遵守社交规范,当我们表达批评话语时,应该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批评话语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所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准确性。

批评话语分析2:网络上的批评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和坏处。

对于一些事实问题和社会问题,批评话语经常会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了解和讨论。

可以说,批评话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

然而,批评话语同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批评话语没有任何建设性,只是键盘侠在网络“呐喊”,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影响到被批评的人的情绪和心理。

更有甚者,一些批评话语会发展到个人攻击和言语暴力,给社交媒体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社交规范,让批评话语更具有建设性。

一方面,我们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共五则范文)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共五则范文)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

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

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1.引言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

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

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

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

近十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由Flower在1979年提出,于1995年首次被引进国内,短短15年的研究已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批评话语分析的论文不断涌现。

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5月发表在国内12种语言类核心期刊上的批评话语分析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和总结,试图发现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我国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CDA);现状;问题;态势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话语分析方法,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lower等人1979年在《语言与控制》中提出,至今已有31年的历史,其主要代表人物有M. Fourcault,N. Fairchlugh,G.Kress,R. Fowler,VanDijk, Fairclough, Martin, Wodak,P.Chilton,R.Scollon,S.Ja-ger.E.Johnson,Wethere等等。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特殊的社会时代产生,其主要目的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结合了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其哲学基础是新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学派的社会批评理论。

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就是通过分析话语结构,揭示话语是如何建构和反映权力关系。

其主要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描述语篇结构的同时,试图从社会和交际功能来解释出现这种语篇结构的原因。

这被批评话语分析所继承。

自从20世纪Saussure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以言语为研究对象的CDA逐渐受到关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

尽管研究的时间只有短短31年,但它在国内外呈蓬勃发展之势,使它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新闻,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事实的工具,更是塑造公众认知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语篇的选择、编写、发布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色彩。

因此,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批评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旨在通过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语言与社会、文化、权力等因素的关系,以及语言在塑造人的社会身份和意识形态中的作用。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批评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角度对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本文运用批评语言学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新闻报道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我们选取典型的新闻语料,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新闻报道是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来塑造公众的认知和意识形态。

我们也注意到,新闻语篇作为社会行为力量,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进行分析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对新闻语篇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提高公众对新闻媒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更加全面、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新闻报道。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批评语言学在话语分析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框架,深入探索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力量,能够构建、维持和改变社会关系。

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语言在塑造人的社会身份、传递权力关系以及构建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

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分类(classification)、及物性(transitivity)和情态(modality)等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视角和深度。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本文将回顾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方法,探讨其在教育、媒体、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的优缺点。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

当时,语言学家们开始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尝试通过分析话语来揭示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现象。

到了8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并开始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媒体和政治等。

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访谈分析和图像分析。

文本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文本的词汇、语法和结构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访谈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中了解话语实践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访谈中的语言使用和互动过程,可以揭示访谈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访谈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图像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新兴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图像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图像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图像的视觉元素、语境和社会背景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批评话语分析在教育、媒体和政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帮助教育者理解教育政策、课程和教学实践中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改进教学质量。

例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课程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反馈和建议。

《特朗普关于叙利亚空袭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范文

《特朗普关于叙利亚空袭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范文

《特朗普关于叙利亚空袭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篇一一、引言特朗普总统的叙利亚空袭演讲,作为国际政治的焦点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对特朗普的此次演讲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话语背后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二、特朗普演讲的概述特朗普在演讲中,针对叙利亚的空袭事件发表了看法。

他强调了美国对于叙利亚境内化学武器使用的零容忍态度,并表示此次空袭是为了维护国际秩序和保护无辜平民。

此外,他还对叙利亚政府进行了谴责,并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阻止化学武器的使用。

三、批评性话语分析1. 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特朗普的演讲在政治立场上表现出了强烈的美国优先和强硬态度。

他强调了美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维护和保护无辜平民的责任,这体现了其强烈的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立场。

同时,他对于叙利亚政府的谴责也反映了其对于中东地区局势的看法和立场。

在意识形态方面,特朗普的演讲中充满了强烈的反恐和反极权主义的色彩。

他将化学武器的使用与恐怖主义和极权主义相提并论,以此来强调空袭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这种意识形态的灌输,无疑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地位。

2. 权力关系的体现在特朗普的演讲中,权力的关系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他以美国的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强调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他也试图通过空袭来展示美国的决心和实力,以此来维护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这种权力的展示和运用,无疑是为了巩固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位。

3. 话语策略与修辞技巧特朗普的演讲中运用了多种话语策略和修辞技巧。

首先,他通过强调化学武器的残忍性和恐怖性,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关注。

其次,他使用了谴责和指责的语气来批评叙利亚政府,以此来加强自己的道德制高点。

此外,他还通过简化和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叙利亚的情况,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些话语策略和修辞技巧的运用,无疑是为了加强自己的话语效果和影响力。

四、结论特朗普关于叙利亚空袭的演讲,在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话语策略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角度,深入解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总统选举获胜后发表的演讲。

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裔美国人总统,奥巴马的胜选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他的演讲更是具有深远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意义。

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我们将揭示隐藏在演讲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进一步理解奥巴马如何运用语言策略来构建自己的政治形象,传递其政策理念,并激发民众的情感共鸣。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包括话语、权力、意识形态等核心概念。

随后,我们将概述奥巴马总统选举获胜演讲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为后续的分析提供背景和基础。

我们将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即通过分析奥巴马的演讲,揭示话语背后的社会政治现象,为理解政治演讲的语言运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一种语言学分析方法,旨在揭示语言、权力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分析语言的使用,特别是那些在特定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下具有影响力的语言使用,来揭示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偏见。

在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时,批评性话语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演讲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他使用了大量的情感词汇和修辞手法,如“改变”“希望”和“团结”,以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支持。

这些词汇和手法不仅传递了奥巴马的政治理念和目标,还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塑造了一种共同体的感觉,促使人们团结起来追求共同的目标。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话语与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他强调了自己的“草根”背景,与富人和特权阶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言学方法,旨在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识别出其中的批评性话语。

在中文语料库中,批评性话语通常可以通过对特定词语、短语、句法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获得。

批评性话语通常使用一些具有消极情感的词语和短语。

“糟糕的”、“差劲的”、“让人失望的”等词语,在语料库中频繁出现的可能是批评性话语。

可以通过计算这些词语在语料库中的频率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批评性。

批评性话语可能包含一些特定的句法结构。

带有否定词的句子、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等。

这些句法结构通常与批评性话语相关联,可以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句法结构来识别批评性话语。

批评性话语通常带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倾向,包括愤怒、失望、不满等消极情感。

通过分析文本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和短语,包括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等语法成分,可以判断其是否属于批评性话语。

批评性话语还可能包含一些上下文信息,比如具体的事件、人物和场景等。

通过对语料库中的上下文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批评性话语。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词语、短语、句法结构、情感倾向和上下文信息等多方面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中文语料库中的批评性话语。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舆情分析、社交媒体监测和网民态度分析等领域。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思想。

费尔克劳夫是当代批评语言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核心观点、方法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思想的全景图。

本文将简要介绍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背景和发展脉络,阐述其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及其与语言学其他流派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解析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观点,包括话语、社会、认知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话语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本文将介绍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文本分析、语境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等具体方法。

这些方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讨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领域,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都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本文还将对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费尔克劳夫(F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深植于语言学、社会学和批判理论的多元融合,构建了一个独特而全面的分析框架。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三个核心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理论和批判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费尔克劳夫提供了话语分析的基本工具。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社会性,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活动的媒介。

费尔克劳夫借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将话语视为社会过程的一部分,认为话语的生成和理解都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社会理论为费尔克劳夫提供了分析话语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视角。

批评性话语分析_综述与前瞻_徐鹰

批评性话语分析_综述与前瞻_徐鹰

收稿日期: 2011 - 10 - 2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汉语大众语篇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 12YJC740114) ,广东省哲学 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语篇中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学研究”( 08K - 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说明类体裁的 认知推理模式构建和应用研究”( x2wyD21066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滚动支持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篇际互文性研 究”( x2wyD2117910)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徐 鹰( 1979 - ) ,男,江西南昌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话语分析、文体学、语言测试研究。本文通讯作者 为武建国( 1976 - ) ,男,山西孝义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话语分析、文体学、语用学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汉语大众语篇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12yjc74011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语篇中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学研究08k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说明类体裁的认知推理模式构建和应用研究x2wyd21066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滚动支持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篇际互文性研究x2wyd2117910的阶段性成果
十年之 后,也 即 到 了 二 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末, Fairclough[7]和 Wodak[8]等许多学者逐渐意识到了 批评语言学的种种缺陷,例如,尽管批评语言学在 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深度的分析,但未能 关注到互文性等宏观层面的语篇特征,分析过程也 因仅仅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而显得比较僵化,而且 也未能充分 考 虑 到 读 者 的 阐 释 行 为。后 来,Fairclough[9]28 - 29 进一步指出了批评语言学的三大缺陷: ①批评语言学过多地将语篇视为静态的产物而很少 顾及它的生成和阐释过程; ②批评语言学单方面强 调话语在再现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过程中的作用, 殊不知话语也是社会斗争的载体,话语的变化其实 也属于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一个方面; ③语言与 意识形态的接口过于狭窄。在意识到批评语言学的 这些缺陷后,批评性话语分析家们在借鉴语言学理 论的同时更多地从社会学和哲学理论中汲取养分, 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做出了跨学科( interdisciplinary) 和超学科①( transdisciplinary) 研究。批评性话语 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大量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 批评理论、Althusser 和 Gramsci 的新马克思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常丽娟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

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

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

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 等等。

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

它是一种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

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

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组成部分都是某种权力的反映。

罗杰·佛勒和甘瑟·克里斯还受到了米歇尔·福科的影响。

福科的“知识是纯粹的”的传统观念,揭示了知识和权力的不可分割性。

一方面,所有知识都是一种特殊权力体制的结果。

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知识构成了他们所描述和分析的社会现实:“权力与知识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没有相关知识领域之构成的权力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没有同时包含和构成权力关系的知识。

”通过各种不同的话语,权力—知识复合体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话语中,权力与知识结合在一起。

”佛勒和克里斯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 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语言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学说以及韩里德(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种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篇分析的语言分析基础主要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上,尤其是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

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语言学观点、伦敦学派J.R.Firth的系统思想、人类学家B.Mali-nowiski的语境思想、社会学家B.Bernstein的语码思想,不把语言看做是由规则组成的系统去描述,而是当做意义的一个来源,是一套与语言应用的环境相联系,供人们选择的意义潜势系统,它强调的是语言与社会的联系。

而当代批评语篇分析更多的是从批评科学而不是语言学汲取营养,虽然它也需要语言和符号分析理论的支撑。

当代批评语篇分析家认为话语是构成社会实践活动的符号成分(semiotic elements of social prac-tice),对话语的再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研究话语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原则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了履行自身的首要任务,即探索语篇与其过程、语言形式与社会以及符号过程等的辩证,要求能对语言形式作更为有力的描述。

费尔克拉夫和沃戴克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原则概括为:(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它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把焦点对准语言,不是为语言而语言。

(2)权利关系是“话语的”,即话语是社会权利关系生成和再现的场所。

(3)话语构成社会和文化,话语是社会和文化再现和变化的场所。

(4)话语从事意识形态的工作,话语结构展现、加强、再生社会中的权力和支配关系,并使其合理化或对其进行置疑。

(5)话语是历史的,它应被置于语境中加以考察。

(6)文本与社会的关系是经由中介产生的。

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话语构造社会结构,也被社会所构造。

(7)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话语结构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释性的。

它试图根据社会互动的特征,尤其是根据社会结构特征对话语结构进行解释。

(8)话语是社会行动的形式,它揭示权力关系的隐晦性。

四、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新动态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由n.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末在欧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潮。

目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种新趋势,从而产生包括批评语言学、批评教育学、批评社会学、批评话语意识、批评社会语言学与批评写作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批评应用语言学(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

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

如在荷兰有VanDijk 教授建立的批评语篇研究中心和出版的学术期刊Discourse&S‘,ciety,在英国有N.Fairclough教授建立的研究中心和PaulChilton教授主编的学术期刊Languageandpolities;国内语言学界过去10年里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展开,或者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喜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语言学界兴起一股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潮,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外语院系的研究较为突出。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戴伟栋、北京师范大学的叶起昌和天津商业大学的田海龙等多位教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频频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动态,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阐释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英、汉语篇的批评性对比分析日益得到重视;在重视英语语料的同时,汉语语料的本土化研究初步得到加强。

辛斌等学者正在从事的英汉语篇批评性对比研究反映了CDA研究在国内的这一新特点、新趋势。

一些学者(如张迈曾、徐涛、项蕴华、田海龙等)不满足对英语语料的分析利用,正开展对现代汉语篇章的批评性分析研究。

有些专家从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汉语篇进行了对比批评分析研究,对翻译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

相信这些学者的研究将带动和激励其他人一起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国内的PDA ②研究已经起步,CDA和PDA的比较研究已有人关注,并努力与国际接轨。

国内PDA研究和机构话语分析的研究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拓展。

它会促动CDA理论的纵深研究与发展。

根据国内最近的几次(批评)话语分析研讨会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介绍情况来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积极话语分析(PDA)的研究,甚至CDA与PDA的对比研究。

(朱永生,2006等) 批评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介绍与应用将在我国逐渐推广。

因为这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它将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

另外,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得到运用。

一些学者已尝试将他们的一些新成果应用于CDA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语法分析软件和语料库建设将被用于批评话语分析。

(李战子,200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机构语言批评研究、组织语篇批评分析、政治语篇批评分析、媒体语篇批评研究等必将像国外一样得到蓬勃发展。

五、结语笔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批评话语分析将与语言学、认知、社会紧密联系。

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建构。

它实际上凸显了语言中人们熟视无GAOJIAOLUNT AN 高教论坛睹的权势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

相对于主流语言学和主流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更注重从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这一更深的层次来寻求解释语篇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它在强调社会对语篇的影响的同时,还注重研究语篇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充分认识到语篇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对社会文化变化和再生产所起的重大作用。

目前,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

研究专著和硕士、博士论文还很少而国外却很常见,内容也涉及诸多方面。

其次,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果多为综述性论文,纵深的研究成果不够多。

此外,研究内容不够丰富。

国内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批评语用学、批评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批评话语分析尽管还称不上是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流派,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矛盾之处,但它却代表着一种语言研究的新视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在不断地对这些理论加以修改和完善,以期更好地为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1]Fairclough,nguage and Power[M].Longman Group Limited,1988.[2]Fairclough.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3]戴炜华陈宇韵.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 2004(4):12-16.[4]田海龙.《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318-320.[5]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 (1).[6]王占斌, 苑春鸣.《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梳理和评述》[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 (5).[7]支永碧,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上接28页)创作了《暴风骤雨》,使用了东北农村方言;赵树理的《三里湾》,有较多的山西口语。

语言的趋雅或趋俗,有时与政治联系。

语言文字从理论上考察,本没有阶级属性,也没有政治的分界。

但是,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制度,可以制订适合自己的语言文字政策。

有的提倡改革,有的固守传统;有的提倡通俗,有的倾向典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