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摘要】在道路工程建设中,除了必须满足道路本身的技术条件外,还必须加大环保、景观方面的投入。
既要满足安全、快速、便利的道路功能,又要保持环保、美观、流畅的景观设计。
从而给驾驶人员创造一个能保持警觉和兴奋的优美的工作空间,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一个引人入胜、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的出行条件和景观。
这是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设计高速公路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景观设计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迅猛发展,现在我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名列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道路工程建设中,除了必须满足道路的技术条件如道路的安全性、可驶性、便利性和耐久性外,还必须加大环保、景观方面的投入,从道路建设的勘测设计阶段入手就要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
既要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大填、大挖破坏自然景观和植被,以至造成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又要满足安全、快速、便利的道路功能,以及环保、美观、流畅的景观设计。
从而给驾驶人员创造一个能保持警觉和兴奋的优美的工作空间,克服由于景观单调、呆板引起的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以至造成交通事故。
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一个引人入胜、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的出行条件和景观。
这是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高速公路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道路景观与环保的意义和构成
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瞩目的速度,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给司机的精神造成高度的紧张,千篇一律的设施往往使司机感到枯燥、乏味,这也给安全埋下了隐患。
特别是高速公路由于其远离城市,运行里程长,单调、呆板的景观更易引起驾驶人员的困乏、疲劳和注意力的不集中。
从而酿成交通事故!同时由于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大填(方)大挖(方)造成的路堑坍塌、泥石流甚至山体滑坡,大量的取土坑和高填方造成的自然植被的破坏,以至于道路投放使用了若干年,这些地段的植被还未恢复,形成沙化、水土流失、路堤塌方……不但给国家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制约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道路景观设计涉及到美学、心理学、哲学、建筑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是多种景观要素相互映衬、相互作用的动态空间设计,是探索地域、文化、环境、生态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功能性、实用性与观赏性、艺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景观体系。
因此,道路景观设计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
一定要要结合工程实际,把人为作用而形成的景观与自然环境、地貌相协调,把体现道路功能、美化环境与环境保护统筹兼顾。
从而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公路景观与环保设计的关系
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视野开阔,视觉导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绿化,环保。
所谓视野开阔,就是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
感到视野开阔、线形流畅、清晰、行驶安全舒适。
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供车辆行驶,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公路自身的特点,以满足公路的交通功能为首要宗旨。
所谓视觉导向,就是要建立一个带状的空间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的行驶措施。
公路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保持长期的自然经济效益,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
必要时可修改道路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
使公路线形及沿线设施与沿途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
3.公路景观与环保设计的原则
公路景观与环保设计的原则一般可遵循自然优先原则、可持续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公路景观设计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
要把人为设计的道路景观与道路穿越地区的自然景观进行多层次设计,使整个道路系统的结构、格局及比例与道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使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统一、同步发展。
4.公路景观与环保设计的主要内容
4.1公路线形设计
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设计时应能诱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应满足视觉景观的要求。
公路路线应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几何设计时平、纵、横各要求应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
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分离式路基,以减少纵横断面对自然和景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4.2公路带状景观设计
路线通过山间谷地、路基高度较大时,应综合考虑填筑路基时取土坑、高填方裸路堤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应进行高路堤方案与高架桥方案的比选论证。
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风格、色彩、造型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做到美观大方,并应注意与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
5.中国公路景观与环保设计的发展模式
道路工程跨越幅度大,占地面积多。
中国在经过20多年大规模的“只重技术,不重艺术”的公路建设后,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大令世界震惊!然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
党的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两型社会的提出足以说明中国政府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方面高屋建瓴的发展理念。
所以,公路景观与环保设计的发展模式应该是:
5.1资源节约化
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尊重、正视、保护、恢复自然。
道路建设应尽量利用原有旧路进行改、扩建,以减少公路永久占地面积;道路跨越谷地、山丘深挖路段时应尽量采用高架桥和隧道以减少取、弃土场;利用废弃的材料服务于新的功能(用弃渣为当地居民修筑村道,填筑宅基地、厂房用地等),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5.2民族风俗化
我国拥有56个民族,其民族文化各不相同。
高速公路所经过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公路两侧的雕塑、壁画、广告等,既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又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产业特色、民族风情,使公路成为文化长廊。
5.3形式几何化
利用简单的原始象形文字,以及几何图形装点周边环境。
形成的点线面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其他心理反应,既有景观效果,又满足了游人观赏休憩的需要。
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
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5.4色彩功能化
色彩不仅使人产生各种感觉,而且还引起人的感情变化。
实验表明,悦目的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传入色素细胞后,对神经系统是个良好的刺激,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适当的运用色彩在工作中能够减轻疲劳,提高效率。
6.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必须要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
通过保护全球的环境来达到保存人类文明的目的是关键而核心的任务,把中国的公路建设成为“以人为本”的“花园式公路”,是我们每一个公路设计、建设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陆雍森编著.环境评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9.
[3]张玉芬主编.道路交通环境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
[4]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