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因及分类
(二)、按起病急缓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某些突发致病因素
导致机体呼吸道阻塞,致使肺换气和(或) 通气功能迅速出现障碍。如创伤、休克等。
2、慢性呼吸衰竭。某些疾病可使呼吸 功能的损伤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 呼吸衰竭,如间质性肺疾病,尤其是慢阻肺。
一、病因及分类
(三)、按发病机制分类: 1、通气性呼吸衰竭。又称泵衰竭,
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如下:
1、入科后急查血气
2、入科后急查肾功离子
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如下:
3、入科后行CT检查,结果如下:
初步诊断: 1、高钾血症 2、呼吸衰竭 3、呼吸性酸中毒 4、肺性脑病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6、肾功能不全 7、高血压3级
概述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是由各
一、病因及分类
COPD是Ⅱ型呼吸衰竭中最常见的病因。呼吸功 增加是其发生CO2潴留(高碳酸血症)的先决条件, 呼吸功增加有几种情况,如:
1、阻塞性通气障碍致使阻力负荷增加; 2、肺气肿虽可引起静态肺顺应性增加,但因存 在气流受限、气体陷闭、肺过度充气,使呼吸运动出 现在压力-容量曲线的平坦部分,从而致使弹性负荷 增加; 3、COPD者在疾病晚期大多存在内源性呼气末正 压(auto-PEEP);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呼吸功增加; 4、其他。如过度充气(张力-长度的理论)而 致呼吸肌处于非理想收缩状态、呼吸肌萎缩、电解质 异常等,均可影响呼吸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影响呼 吸泵功能。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弥散障碍。系指气体通过肺泡膜进 行交换的物理弥散过程障碍。在静息状态下, 流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的血液和肺泡的接触时 间为0.72s,而O2完成交换的时间为0.25-0.3s, CO2完成交换的时间为0.13s,并且O2的弥散能 力仅为CO2的1/20,故弥散障碍时常以低氧 血症为主。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5、氧耗量增加。耗氧增加:发烧、呼 吸困难、严重烧伤、胰腺炎、感染性休克 等。主要表现为混合静脉血氧分压下降。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上述发病机理均可导致气体交换功 能的异常,肺泡低通气可引起低氧血症, 严重时可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一般在静息 状态下,单纯的弥散功能损害不会引起明 显的呼吸功能障碍,但在运动或疾病状态 (如感染等)时会加重。在这几种机制中, 导致呼吸衰竭主要机制是通气/血流比例 失调,也是引起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
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
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
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
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
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 PaO2)<60mmHg,伴 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 PaCO2)>50mmHg,可 诊断为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 通气/血流比约为0.8。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两种主要形 式:
1)、肺泡通气不足:慢支、支气管哮喘、阻塞性 肺气肿等
--功能性分流:正常:3%; 异常:30%-50%。
2)、肺泡血流不足:肺动脉栓塞、DIC、肺血管收 缩等
一、病因及分类
Ⅰ型与Ⅱ型呼衰之间的病因分类并 不是绝对的,严重的肺部病变可因呼吸肌 疲劳而合并呼吸泵衰竭,从而导致二氧化 碳潴留,如晚期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或肺间质疾病;而Ⅱ型者也可 因合并严重肺实质病变(如肺炎等)致严 重低氧血症,呼吸泵衰竭所致的低通气和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也是引起低氧血症的 主要因素之一。
三、临床表现
(一)、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 严重缺氧时可致心肌受损,随后可
发生心跳骤停。缺氧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表现为头痛、判断力失常、谵妄、 癫痫样抽搐发作,严重者可致昏迷。慢性 缺氧时机体的耐受力较强,一般表现为昏 睡、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反应迟钝等。
三、临床表现
(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二氧化碳潴留的效应变异较大,与 体内二氧化碳水平相关性较差,主要取决 于其发生的速度。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因影 响了心肌收缩力、呼吸肌收缩能力、颅内 血流增加等所致。轻至中度者可刺激呼吸 中枢引起呼吸加快、短促,但严重者(一 般认为90~100mmHg)可抑制呼吸中枢。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表现为心率增快、多汗、 球结膜充血水肿等。
呼吸衰竭
( Respiratory failure)
第九师医院重症医学科 肖卫军
案例
患者资料:马XX、女、75岁; 主 诉:间断咳嗽、咳痰、胸闷、气 短10年,加重一周; 现 病 史:患者近10年来无明显诱因出 现反复气喘、气憋,活动或受凉后加重,每 年均有发作。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曾反复入 住我院。近一周来受凉后,在此前基础上出 现胸闷、气憋,小便量少伴周身浮肿。急诊 科以“肺心病”收住我科。 既 往 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高血压” 病史23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1年;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5年。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能够影响全 身各系统脏器的代谢、功能甚至使组织结 构发生变化。在初始阶段,机体能够通过 代偿反应,改善组织缺氧、调节酸碱平衡、 适应内环境的变化。当进入严重阶段时, 出现代偿不全,表现为各系统脏器严重的 功能和代谢紊乱甚至衰竭。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二)、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二、分类
典型Ⅰ型呼衰的代表是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ARDS的病因多样,但 一致的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肺泡损害 (DAD),主要表现为肺广泛性充血水肿 和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病理过程分为三 个阶段: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但 三者常是互相重叠的。
一、病因及分类
Ⅱ型呼衰的病因主要是呼吸泵功能衰竭所致。 常见的病因有:
目录
一、病因及分类
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且同时进行 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组成。 参与外呼吸(即肺通气与肺换气)任何一个 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
1、气道阻塞病变。各种原因导致气道 阻塞,如痉挛、肿瘤、异物、瘢痕等;
2、肺组织病变。各种累及肺泡或肺间 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水肿、肺气肿、肺结 核等;
三、临床表现
(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方面可表现为头痛、反应
迟钝、嗜睡,甚至神志不清、昏迷;扑翼 样震颤是二氧化碳潴留的特征性体征。
除此之外,呼衰所合并的基础病多种 多样,临床上亦有其相关症状和体征。因 呼衰而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如酸碱平衡紊 乱等)也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
4、对肾功能的影响:常合并肾功能不全,若 及时治疗,随着外呼吸功能的好转,肾功能可恢复。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常合并消化道功能障 碍,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胃肠黏 膜糜烂、坏死、溃疡、出血等。缺氧可直接或间接 导致肝细胞功能障碍,若缺氧及时纠正,肝功能可 逐渐恢复。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二、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症为特征,一般 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或甚至过度通气。常见 的病因有:
(1)弥漫性双侧肺部病变:包括心源性 肺水肿、渗透性增加的肺水肿
(2)单侧肺部病变:如误吸、肺不张、 复张性肺水肿、气胸等。
(3)局灶性或多发肺部病变:如肺炎、 肺挫伤、叶段肺不张、肺梗塞等。
(4)其它:如肺栓塞、肺血管异常通 路开放所致的分流、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 疾病等。
(三)呼吸衰竭的临床评估
在明确呼衰的诊断和分型后,仍应对患 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以确定病情的严重 程度,及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评估的内容 应包括:
1、意识状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状态改变常常是病 情严重的重要临床指征。
2、心率和呼吸频率,呼吸困难是判断 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排除了病情 改善的原因,当呼吸频率出现由快转慢时, 则预示有可能发生呼吸停止或死亡。
轻度缺氧可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程度 加重可出现呼吸中枢驱动增加的表现,如呼 吸增快或呼吸困难;同时可有交感兴奋的表 现,如焦虑、不安或出汗等。最早出现的症 状为呼吸困难,而典型表现为发绀。
低氧血症可引起外周动脉血管舒张、 静脉收缩,出现心率增快,严重的心率失常 亦可发生。低氧时肺动脉表现为收缩,致使 右心后负荷增加,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可出 现颈静脉充盈、重力依赖性(如下肢)浮肿。
(六)、呼吸性酸中毒及带电解质紊乱 1、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颅内 压升高头痛、头晕、不安、精神错乱、嗜 睡、昏迷、抽搐、呼吸抑制,扑翼 样震颤; 2、心血管:血管扩张或收缩,球结膜 充血水肿,颈静脉充盈,周围血压下降; 3、呼吸:呼酸、离子紊乱,酸碱平衡 失常。
三、临床表现
• (一)、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单一机制引起的呼吸衰竭很 少见,通常是多种机制并存或随着病情的 发展先后参与发挥作用。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1、肺通气不足。正常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 有效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肺 泡氧分压(PAO2)及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 泡通气量减少会导致PAO2下降及PACO2的上升, 从而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4、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肺动脉内的静 脉低学是未通经气/氧血合流直比接例流失入调肺的静特脉例,,导常致见P有aCO:2降
1)、解剖分流:支气管静脉、肺内动静脉 交通支、心小静脉静脉血入肺静脉
2)、似解剖分流:肺通气严重不足引起该 部分肺泡 完全无通气
3)、真性分流:解剖分流+似解剖分流
真性分流与功能性分流鉴别:吸氧无效
(1)呼吸中枢功能受损:如脑干病变、中毒 性脑病、药物中毒、原发性低通气综合征等。
(2)神经肌肉疾病:如颈段脊髓损伤、药物 性损害、感染性疾病、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 等。
(3)胸壁/腹异常或胸壁弹性负荷增加:脊 柱后侧凸、肥胖、大量腹水、多发性肋骨骨折等。
(4)引起弹性或阻力负荷增加的肺疾病:如 COPD晚期、支喘晚期、支气管扩张、任何增加 呼吸死腔的肺疾病(VD/VT﹥60%-65%)等。
主要是呼吸泵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 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组织等。通常 引起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
2、换气性呼吸衰竭。又称肺衰竭, 主要是肺实质及肺血管病变引起的换气功 能障碍,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各种原因通过肺通气不足、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 流增加、氧耗量增加五个机制,使通气和 (或)换气过程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如眼花、头痛、 情绪激动、思维障碍、记忆力和判断力降低,运 动不协调、烦躁不安、谵妄、抽搐意识丧失、昏 迷、死亡;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心率增快、血压升 高、心律失常、周围循环衰竭、室颤、停搏。 肺血管、右心衰等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3、对呼吸系统影响:胸闷、气短,窘迫感、 烦躁不安,喘息性呼吸困难、三凹症,呼吸节律紊 乱、呼吸浅、慢,甚至呼吸停止;
一、病因及分类
3、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4、心脏疾病。各种缺血性心脏疾病、 严重心瓣膜疾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5、胸廓与胸膜病变。外伤、气胸、胸 腔积液、强制性脊柱炎等; 6、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 外伤、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
一、病因及分类
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按照动脉血气、发 病急缓、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类。
--死腔样通气:生理死腔:占潮气量的30%; 异常死腔:占潮气量的60%-70%。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正常
通气 不足
肺动脉 气道
毛细血管 肺泡
毛细血管气道
肺动脉
肺泡
肺静脉
肺静脉
真性 分流
气道 肺泡
肺动脉 毛细血管
肺静脉
气道 肺泡
毛细血管
血流 不足
肺静脉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一)、按动脉血气: 1、Ⅰ型呼吸衰竭。即低氧性呼吸衰竭, 主要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特特点 为:PaO2 <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2、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 主要是由于肺泡通气不足所致,血气分析特 特点为:PaO2 <60mmHg、同时伴有PaCO2 >50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