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练习(全部)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_20首祥细答案与解析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_20首祥细答案与解析

古诗词鉴赏 20首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9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285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中一个“尽”字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_”。

4. 试对《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5句,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这首小令的首句,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是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暗示着“他”的存在。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课内古诗词(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使至塞上1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

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

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爱国忧民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所描绘的情境渲染出怎样的氛围?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批评(纵情声色、不知国之将亡/不理朝政的统治者)。

“犹”字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3.下面对杜牧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B.杜甫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杜牧增添了晚唐诗歌的瑰丽。

为肯定杜牧在诗坛的地位,后人称其为“小杜”,以此区别于杜甫。

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D.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阿房宫赋》等。

D(《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4.请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5.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

陈述南朝陈后主因追求享乐导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前两联写景。

首联写(国都破败)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凄凉悲哀)的氛围。

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感伤怅恨)的感情。

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难得/珍贵),表现了作者(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衰老憔悴)的情状,表现他(极度忧愁)的感情。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城春草木深(长安城)⑵家书抵万金(值、相当于)4.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二是这首诗写了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一)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朝代)的范仲淹(人名),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4.本词上阕描写边塞荒凉的秋景,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5.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7.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1( ( 古诗鉴赏专题) )1.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答案:(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 分。

意思符合即可)(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3 分。

白诗分析 1 分,曾诗分析 2 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 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 阴阴:草木阴阴。

② 趁:追逐。

15.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 分)16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答案:15.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16 . (共 2 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3.晓过鸳湖查慎行①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⑵岸欲平。

长水塘⑶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

鸳湖:嘉兴南湖。

②芜:丛生的草。

⑧长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

④秀州:即嘉兴。

15,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 分)16,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2分)答案:15,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16,“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

(或“莱花”,用最寻常的莱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4. 送客诗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基础知识1. 诗歌的分类:按内容可分为咏史抒怀、山水田园、边塞戍楼、咏物言志等。

2. 诗歌的形式: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二、诗歌鉴赏方法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韵律等。

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试题示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请简述这首诗的主题。

(3)这首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哪位著名诗人?(2)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这首诗的韵律特点是什么?四、答案示例1. 《静夜思》(1)李白。

(2)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3)诗中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疑是地上霜”将月光比作地上的霜,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2. 《望岳》(1)杜甫。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俯瞰群山的豪迈情怀。

(3)这首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五言律诗形式,韵律和谐,节奏鲜明。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古诗词鉴赏不仅需要对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对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的细致分析。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汇总练习(共4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汇总练习(共4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巧妙设置了词人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妙处。

二、古诗词赏析,回答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_____________”字,把敌军来势凶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三、古诗词赏析,回答后面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豪放风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6.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相关问题。

野望王绩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下列对《野望》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欲何依”表达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C.“猎马带禽归”写诗人和朋友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写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8.下列对《饮酒(其五)》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题集锦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题集锦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题集锦七上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为什么: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3、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答案】①C3分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2分③A.√B.√C.√D×。

4分一项1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二)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答出3项及以上给1分)、明媚(1分)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分)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古诗词鉴赏。

(3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案:1.略。

评分:共2分。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2.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多。

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

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答: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三、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分)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案: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

而不是说他亲自射杀了老虎;故选C。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

请简要分析。

【答案】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生用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生用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诗词赏析,完成问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落花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①黄鹂告许春。

【注】①倩:央求,请某人做某事。

(1)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五律的首联是叙事,颔联、颈联是,尾联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诗人的观察角度来看,前一句是,后一句是。

(4)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2分)6.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一、单项选择题1.古诗赏析,完成下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 “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3.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例题例一、十五夜望月【王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

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

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

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实战演练: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卷(完整版)(答案)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卷(完整版)(答案)

前5首鉴赏答案《观沧海》1东汉末年曹操政治军事文学曹植曹丕2地点观兴奋君临天下3荡漾耸立动静壮观“山岛竦峙”生机盎然“水何澹澹”百草秋风静动宏伟现实4“日月之行--------假设出其里”假设虚生机勃勃浪漫主义色彩得胜归来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借景抒情雄伟壮丽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望岳》1唐朝杜甫现实主义诗圣李白李杜2望望望望望远近朝暮望岳登岳虚实景情情景3〔设〕问兴奋惊叹距离之远高心驰神往远望4近观巍然耸立钟割5黄昏 6 祖国河山6点睛登岳雄心和抱负7情景雄伟磅礴勇于攀登傲视一切《饮湖上初晴后雨》1北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三苏唐宋八大家2潋滟空蒙晴方好雨亦奇3“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湖西子阴柔天然美4夏别样对西湖美景的热爱、赞美《钱塘湖春行》1唐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行春西湖早最爱喜悦3远初生静态4早莺新燕早春早新静动细节地点5对偶乱花浅草上下生机勃勃6湖东喜悦〔愉悦〕景白沙堤7湖上远近湖东《黄鹤楼》1崔颢漂泊一地的伤感思念故乡2近远日晚3怅然假设失乡愁高耸开朗4对偶伤欣欣向荣清冷的思乡5愁气象万千暗喻6清朗和谐有音韵美《山居秋暝》一、词语解释1.暝:〔日落,夜晚〕2.浣女:〔洗衣服的姑娘〕3.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4.王孙:〔借指诗人自己〕二、内容理解1.本诗作者是唐朝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

苏轼曾经对他的诗画作了如是评价:“__诗中有画_,画中有诗”2.本诗首联,诗人勾画出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点明了时间、地点。

3.颔联作者勾画出有色、有声、有动、有静的幽致雅静的山间月夜图。

4.本诗的颈联描写了人的活动,是为了起到__以动衬静__的效果,反映了诗人追求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5.尾联一方面说明了__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说明__隐居山林远离官场___。

6.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黄昏时分山村的风光和山村居民的淳朴风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全部)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回答下列问题: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答: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3、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4.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5.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_特点。

二、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 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赏析曹操《观沧海》并答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一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后四句写。

(观实景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二①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②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③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④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四.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正悬)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生入)③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④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⑤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⑥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为后人所称道。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六、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③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

含义: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七.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 和冷寂的景象。

(4)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八、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

(2)“巴山夜雨涨秋池”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5)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

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象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

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6)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含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

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想象异日重逢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7)如果把“君问归期未有期”与“巴山夜雨涨秋池”对调好不好?先写作者的乡愁,再用凄凉的秋夜雨景来加深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更见作者之寂寞,能进一步把作者的思归之情推向高潮,由此产生想象,也就水到渠成。

九.《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4)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5)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相思(愁思,别思,伤别,离情)(6) 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内容、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语言或写法:从比喻、对偶、双关等修辞的角度谈即可。

十、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无言”内涵丰富,试作分析,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无言”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也没有丝毫作用,也无人理解。

写出了被囚禁的人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的感受。

(2)词的上片写词人眼中之景,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词的上片写词人眼中之景,带有冷落凄清的色彩,词人借景抒情,寄寓了词人的寂寞、凄凉、愁苦的心情。

(3)举例分析上阕如何体现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清秋”这都是后主眼中之景,渲染出一片孤寂凄凉的气氛,与后主内心的苦闷之情融为一体。

(4)词人眼中的月亮为什么偏是如钩之月呢?这里又寄寓了怎样的含义?词人眼中的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寄寓了词人的寂寞与愁苦。

(5)体会词中“锁”字的妙处?“锁”字既写出了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的清冷环境,又写出了词人被锁在深院中,悲愁无尽、寂寞无比的心境。

(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来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比喻纷繁、难以解开的愁思,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把愁思特点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