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引领 构建和谐

合集下载

构建和谐 创育人环境 促美育发展论文

构建和谐  创育人环境 促美育发展论文

构建和谐创育人环境促美育发展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之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

和谐可以体现在多方面,构建联丰幼儿园育人环境的和谐是一直我们努力的方向。

环境造就人,环境陶冶人,联丰幼儿园致力营造充满和谐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以见之于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直观形象,反映幼儿园和谐文化的观念、精神等,打造有助于形成和谐团队的育人环境。

从幼儿园户外环境到室内环境、从公共环境到班级环境等细节入手,让幼儿园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处处渗透出文化的气息。

一、集思广益,全力打造幼儿园环境美征集教师、家长、孩子意见、方案,从建设实施、花草树木到物品色彩、搭配排列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塑造人美的情怀。

1、领导重视环境对幼儿的美育功能,大力投资。

改建后的幼儿园四周白、绿色相间的围栏,园内墨绿色、砖红色橡胶场地,大型滑梯、大型玩具幼儿园后院则有转椅、迷宫等设施,还有幼儿喜爱的种植园地。

另外,我园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儿童乐园、丽园广场,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这种开放的环境蕴含大量的美感信息,幼儿最能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室内环境统筹安排,精心设计、艺术布置。

在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装饰时,我们也尽量做到统筹安排,精心设计、艺术布置,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情感色彩,具有童趣的环境,幼儿融入其中,使他们处处感到心旷神怡、心境愉悦,使幼儿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楼内,有目的的以形象、标志、记号、信号等作为潜在的环境设置,循序渐进地对幼儿传递环境中的信息。

在视觉上符合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孩子们用歌声、用画笔和稚嫩的童谣反应出他们所受到的美的影响。

3、活动室环境的特色化。

活动室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地,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

因此,活动室内的环境创设应重点体现特色化和主题化。

我们要求教师从教室的桌椅摆放到墙上的装饰以及设置区角都要统一规划,全局考虑,从墙饰上的教育内容到角落的材料都应精心设计,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协调,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阶段性教育目标和本班兴趣活动特色,使美育目标融会其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环境会说话,渗透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获得审美知识,发展审美能力。

和谐 美美与共的美育课

和谐 美美与共的美育课

和谐美美与共的美育课
和谐美美与共的美育课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这种美育课程旨在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对美的
感知和理解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和情感体验。

从教学内容来看,和谐美美与共的美育课应该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美育课程也应该注重文化传
承和历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方法上,和谐美美与共的美育课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和体验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例如实地参观、艺术创作、文化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
兴趣和创造潜能。

此外,和谐美美与共的美育课还应该注重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让学生在校内外都能感受到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价值观。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让美育
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

总之,和谐美美与共的美育课是一种全面发展、注重实践、注重传统文化和家校合作的美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希望学校和社会能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美育与和谐社会

美育与和谐社会

美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美育可以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与社会,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起到重要的精神作用。

标签:美育;审美;和谐社会席勒在美学史上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他认为美育是促进鉴赏力与美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感性与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席勒当年写《美育书简》是为了探讨如何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他认为审美的王国是最理想的社会,要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造成理想的社会制度,唯一的途径是进行审美教育。

他认为审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先决条件,他说:“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1]他认为,人性的和谐必将导致社会的和谐发展,审美教育可以恢复人的完整性,即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从而恢复社会的和谐与团结一致。

虽然他夸大了审美教育对政治文明与社会和谐的作用,然而从当前的形势看,他的观点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美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上的美育,是指学校美育,它是教师有计划地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广义上的美育是指一切审美活动对人的教育作用。

它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个方面。

本文主要指广义上的美育。

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与愉悦性,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人们的人格。

从古到今,我国很多思想家强调美育的和谐作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礼教”与“乐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礼教是要求人们遵守社会规范,乐教是培养人们内心的和谐。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乐合同,礼别异。

”“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荀子·乐论》)他认为礼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会引起人们的对立与紧张,而音乐则能通过情感的抒发与心灵的交流,实现人们关系的和谐,进而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安定。

美育与构建和谐社会

美育与构建和谐社会

美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作者:宋薇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08期一、何谓美育“美育”这一概念是18世纪德国剧作家、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

席勒认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严密的分工制和人的等级差别使得人身上的两种冲动,即“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常常以对立的面目出现,人内在的和谐撕裂了,进而整个社会的和谐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危机,席勒提出用美育协调两种冲动的矛盾,以实现人的内心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和谐。

事实上,美育很早就受到了人們的重视。

在我国,孔子倡导诗教与乐教,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中国最早的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在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非常重视美的教育。

尽管自古以来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早已发现了美在塑造和谐人格方面的重大意义,但是人类在发展的道路上似乎并没有充分重视审美的价值,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人的精神需求让位给一路高歌的物质崇拜。

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带来人的精神生活的完满和幸福,而是在追逐物欲的过程中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演变成功利的、欲望的关系,精神家园的荒芜让现代人成了欲望都市里的单面人。

重新审视我们的内心,寻找久违的审美之维,恢复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丰满是当代美育的重要任务。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通过对最直接、最本真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使人朝着美好、健康、自由的方向驱动,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达成和谐的人生。

二、美育的功能美育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态度,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使人进入到审美的境界。

美育促成人自身内在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诗意的栖居中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培养审美心胸审美心胸,也称为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是人看待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一种不同于科学认识和实用伦理的态度,它使人放弃了从求知和实用的立场去接近生活对象和社会,是一种与事物、与人亲近共融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浅谈德育、美育的本质及对和谐校园的作用

浅谈德育、美育的本质及对和谐校园的作用
下变被动熏 陶为主动获得 ,不断增加 对道德感
育工作 者也 认为 ,通过学生对 一切美 的事物的 得 以满足 , 从而提 高精 神品质 , 德育过程 用美 的 追求 , 达成教育 目的。正 如 , 来 通过爱 国主义歌 方 式方法 去实 现 , 这是 德育审美 化 , 同样 , 个体 曲的传 唱来 达成爱 国主义信念 。通过黑 板报宣
能真正和谐 。学生和谐是校 园和谐 的基 础 , 如何
真正 落实 以学生 为核心 的和谐 校 园的构 建 , 必 须从美育 、 德育 的本质谈 起。

德习惯 ,升华 为道德信仰 。学校 德育工作 的 目 标, 就是通 过强制性的道德灌输 , 使学生产 生道
德认识 , 形成 道德观 念 , 德行 为 , 道 并在 实践 中
部分 , 美育是 德育实 施的工 具 , 苏联 《 明美 育 简
词典 》 明确 指 出“ 中 审美教 育是 劳动教育 、 治 政 教育 、 思想 教育 , 特别是道德教 育的一部分 ” 这 , 种观点过去 是一种很普遍 的看 法。许多学 校教
配合 , 相互补充 。 善是美的灵魂 , 美是善的光华 ,
展。
中职德育存在着专 门化和知识化的倾 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 态之 中, 就会形成单一 的说教模式 , “ 灌输 ” 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 程 式
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 教师也只能将这些道德条 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 灌 输, 只能借助背诵 、 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这种灌输 性的说教 与强制性的学 习已经走 向了道德的反 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 的道德教
3 9页. 5
无所有 的心灵上的各种教育方法 , 都应该 被扬弃 。”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 在现实生活 中, 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

以审美教育为背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以审美教育为背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个体塑造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审美教育对个体 的塑造 具有 积极 的 意义 , 为美 育 是通 过 艺 术 等 美 因 感活动和审美方式 , 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 , 转移人
的心理气 质 , 变 人 的精 神 面 貌 的 。美 育 的最 终 目 改 的“ 在于培 养人 , 展人 , 人成 为身 心 健康 的完 美 发 使
或观念文化却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不论是物质 形态 的学 校文 化 , 还是组 织 制度形 态 的学校 文化 , 所
承 载或表 达 的都 是精 神 或 观 念 形 态 的文 化 。而 “ 精
神或 观念 形态 的校 园文 化 , 直 接 影 响学 校 的 办学 会
方向和活动方式 , 制约着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 因而

定 的文 化环 境 , 导 一定 的 文化 观念 ( 生 观 、 倡 人 价
值观 、 美观 、 审 婚恋 观 、 业 观 、 事 社会 观 、 界 观等 ) 世 , 确立 科 学 的思 维 方 法 , 成 特 有 的校 园 精神 和校 园 形 风气 。[这一 概念 看似 包罗 万象 , ”1 纷繁 复杂 , 但精 神
的 审美 文化 。
族、 不同语言的人们 , 也可以在活动中实现感情的共 鸣 。从这个 意义 上 说 , 育有 助 于 实 现人 类 社 会 的 美
协 调发 展 。
审美 教 育也称 美感 教育 , 即美 育 , 借助 于 自然 是 美、 社会 美 和艺术 美 , 养人 具 有 健康 的生 命 观念 、 培 正确 的审 美 观 念 、 尚 的 道 德 情 操 和 感 受 美 、 赏 高 鉴 美、 创造 美 的能 力 的 教 育 。它是 社 会 主 义全 面教 育
化教 育 、 园文 化 生 活 、 园文 化 环 境 、 园文 化 队 校 校 校

论审美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审美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之间, 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相处 , 它的核心和本质是 以人为本 , 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人 的全面发展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互为前提, 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 , 和谐社会是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协调状态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 展中的协调状态 ,是由社会发展 中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构 成 的 , 而 也具有 相 对性 、 态性 。和谐 社会 的相 对性 是 指它 没 从 动 有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性矛盾 , 或者是说 。 利益根本对抗性的矛 盾没有 明显的显露和占主导地位 ,社会 充满矛盾 ,矛盾构成社 会, 总的来说 , 人类创造的历史就 是一部矛盾不断转化的画卷 。 和谐社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社会 ,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
看待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这在最终意义上需要社会成员素质的 不断提高,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系。
“ 美育” 这一概念最早是 由1世纪德 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提出 8 的。 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是人
的完善, 美育是正确处理人与 自然关 系的价值 向导, 美育在处理
科学 的 审美 观 , 必须 树 立起 正确 的 审美 观 , 观是 人们 对 我们 审美
然而 , 美育与道德伦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它 会中的独特作用。


美育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美和丑的根本看法 , 它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什
人与人 的关系中有着精 神教化的作用 。美育是一个人格完善的
必由之路。l9 年 , 9 7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指出:美育 , 是党 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 重要 内容, 因为, 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 、 改造世界 的重要手 段, 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 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有 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 这是其它教育所元法替代的。” 众所周 柚 知,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道德伦理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文化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对人们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生态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弘扬环保的文化价值观念,推动社会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

生态美育的核心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传达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具有唤起情感和启发思维的作用,能够深入人心地传达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绘画、摄影、音乐等形式,展现自然风景的美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通过艺术作品的传达,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生态美育还可以通过文化建设来弘扬生态文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国各民族可以借鉴优秀的生态文化传统,弘扬生态保护的理念。

通过文化教育、文化传承等方式,让人们将环境保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和行为。

可以通过举办生态文化节、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的文化活动等,让人们在欣赏文化艺术的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

生态美育还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不同渠道,向人们灌输生态保护的知识和理念。

在课堂教育中,可以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具体的家庭生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在社区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组织环保活动等形式,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生态美育是传达生态保护理念、弘扬环保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美育的作用,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去,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创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和谐生态发展3(2)

创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和谐生态发展3(2)

创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和谐生态发展于洪区东湖学校于洪区东湖学校是于洪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9月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在原163中学与东湖小学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102人。

教师队伍中省市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30余人,青年教师占80%以上,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团队。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为依托,以“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为目标,以“发展学校、幸福教师、快乐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校领导经过反复学习探讨将“美育”概念引入我校的管理文化,以“美育”为学校办学特色,以学校《美育引领,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研究》省级课题为引领,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提升质量,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实践,努力践行“和谐向善,砺行至美”的美好愿景。

同时,深化以“知识树构建”和“三段式教学模式”为主线的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全体教师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信任。

学校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特色教育丰富多彩,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一、美育办学特色的确立21世纪需要素质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艺术教育给予充分肯定。

科学研究也发现:艺术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右脑,促进少年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美育特色的创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学特色是创新的充分体现,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我校根据自身优势选准“美育”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因地、因校制宜,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美”为本,创造和谐美术教学课堂

以“美”为本,创造和谐美术教学课堂

种持久的情感态度 ,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内驱力。
四 结束语
美术是集实践性 、 技术性于一体的科 目, 技术性 即基本 技能技法 ,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一直是教学 的重要 目标 之一。常锐伦教授曾提到 : “ 作为基础教育 的一 门教学科 目,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 的美术课程 , 必然有其系统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及其训练体系来支撑 。 ”“ 术”是美术课堂的关 键部分 , 是美术教学的根本 , 具体是指教导学生掌握必备的 基本技能来表现 , 诸如训练学生 以点 、 线、 面描绘事物的形 , 会 以平 涂 、渐变 来表 现事 物 的色 ,学着 用对 比 、 装饰 、 夸 张

感受 “ 美”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 教师大都会在课余搜集各种各样的 图片 、 视频等较为直观的素材作为课堂 的欣赏材料 , “ 欣赏” 也是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的环节。 丰富直观的材料会让小学
评 价 与分 享 , 可 以更好 地促 进学 生在 美 术 中各 方面 的进
步。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他们分享成就与快乐 、 表现 自身能力的最佳时机。 在这个时候 , 教师再辅 以适 当的指点 则收效更佳。因此 , 教师在这一环节 的处理上要善于激励学
出发, 引导学生如何欣 赏美、 发现美, 创造和谐美好 的美术教学课堂, 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就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注重 “ 美” 的元素,引导学生学习做一简单论述。
【 关键词 】以美为本 美术教学 教育事业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8 1 0( 2 0 1 3) 0 6 — 0 1 7 7 —0 1

[ 1 ] 檀膳檩. / J 、 学美术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 J ] .

“美育”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美育”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人性 、 就“ 造 和谐 发 展 的人 ” 基 本 目标 。 的
代 、 同文 化 背 景 的 人们 之 间 进 行 对 话 的桥 梁 。 因此 . 构 建 不 在
和谐 校 园 文 化 的进 程 中 , 要 由美 育 引 领 其 发 展 . 能 更好 地 需 才
塑 造 全 方 面 发展 的高 校 人 才 。 二 、 谐 校 园 文 化概 述 和
种 群体 文 化 。
学 原 则 渗透 于各 科 教 学 后 形 成 的 教 育 。 体 上 , 育是 在一 定 整 美
的审 美 观指 导 下 , 培养 欣 赏 创 造 美 的能 力 , 而提 高审 美 素 养 从
和谐 的校 园文 化 凝 聚 着 校 园 主体 的 内在 本 质力 量 。它作 为 一 种高 校 教 育 理 想 .可 以全 面 引 导 高 校 教 育实 践 活 动 的展
其 向前 发 展 的重 要 保 证 ,它 已成 为 校 园 文 化 自我完 善 的 一个 重 要 教育 部 分 。 因此 美 育 在 人 才 的培 养 教 育 及构 建 和 谐 校 园 文 化 中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关键 词 : 美育 ; 谐 ; 园 文化 ; 用 和 校 作


美 育 的 概 述
互协 调、 和谐 共 生 的状 态 。 是 以学 生 、 它 教师 、 校 的发 展 为宗 学 旨, 以教 师 和学 生 为 主 ,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为 主 线 , 以 以 先 进 、 新 、 容 、 谐 的精 神 文 化 为 核 心 的具 有 时 代特 征 的 创 宽 和

发展的教育 中有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美育的美学思想、 审美
教 育 等 系 统 化 的展 开 可 以 推 进 和 谐 校 园 文 化 的观 念 文 化 、 环

试论在美育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试论在美育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试论在美育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王正莉黄天贵(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建设和谐校因文化是新时期大学校园工作的重要内容.美育作为一种与和谐校园文化有着内在一致性的校因育人方式.完全能够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培育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认为.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并提出遵循以人为本的治校原则和营造校固和谐人文环境等实施美育的六点思考以促进校因和谐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芙育: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实施一、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

胡锦涛总书记结合传统与现实适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想.强调要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文化建设方面。

胡总书记特别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作为文化生产与承传的主体,大学可以而且应该在培育、传播和谐文化方面做出主要贡献,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大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

大学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需遵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依据自身的规律性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积淀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是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和精神的集合。

这种文化不仅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而且被社会所广泛了解和接纳”。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提振精神、凝聚人心,提升大学的文化品味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增强大学的社会美誉度与核心竞争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校园文化培育和建设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从大学校园的现时状况来说。

社会中附着于三十年改革开放辉煌成就上的一些消极影响已逐步扩展刭纯净的大学校园.师生等校园成员身上出现德行不彰、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使校园文化建设遭遇很大障碍,这些都急需先进的和谐校园文化予以涤除、净化;从大学的文化主体规律性来看,大学以文化立命。

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主要就是建设一种和谐校园文化.这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构建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主体的服务功能来讲。

美育与和谐德育的构建

美育与和谐德育的构建

“ 对青年心灵 的发展具 和谐德育 体系 的构建 , 方法 问题 至关 重要 , 这将直接影 响德 育家乌 申斯基说得好 :我深信美丽的风景 , 有的那种 巨大 的教育影响 , 于教师来说 , 对 是很难和它竞争 的。” 育 的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德育方法单一封闭, 重于理性 的说教 侧
更重 要的是诉诸情感 , 将理溶于情 和谐德育是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和受 教育者个体 发展需 要 上认 同教育者所宣 传的道理 , 中, 以情感人 , 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感染 , 从而激发受教育者 同教 相统一为 出发点 , 在遵循受 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的基础上 , 控 调 进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 的目的。诚如列 宁 构成德育体 系诸要 素之间 的关系 , 使之发生 和谐共 振效应 , 而 育者之间的情感认 同 , 从
培养人 的审美观点和审美 能力, 引导人们按照美 的规律来建造 自
美育也是一种形象性 的教育 , 育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正 美
如黑格尔所 说 :美 只能在形象 中见 出”啤 尔尼雪夫斯基说 :形 “ 。 “
着统 治地位” 卿 。[ 人们在欣赏各种美 的事物时 , 身 。 德” 美 ” “ 是“ 的灵魂 ,美 ” “ 能促 进“ 的养成 。 德” 黑格尔说 过 , 理 象在美的领域中 占
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 , 增强德育效果 , 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 有着积 用大 自然变化无穷 、 千姿百态 的美 , 受教育者开阔眼界 、 使 丰富知
极 的促进作 用 , 是建设 社会主义 和谐社 会的需要 , 是加强德育 识 、 更 陶冶性情 , 激发他们追求美 的事物 ; 运用大 自然合规律性 和合 工作 的本质要求 。

目的性 的自由感性形式 ,使受教育者 领悟丰 富深刻 的生活哲理 ,

以美启真、以美扬善——对构建中学美术教师综合任务的思考与探索

以美启真、以美扬善——对构建中学美术教师综合任务的思考与探索
习期 间理论 学 习和教 育实践的总结 , 立足 于在 学校 的 日常教 学 中采取适 当的美育措施 , 构建美 育、智 育、德 育、体 育 四位一体 的 中学美 术 学科 教 学体 系 。 关 键 词 : 育 美 育 与德 育 智 育 体 育 综 合 任 务 美 中图分类号 : 3 . 5 G6 3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8 o ( ) O 4 -0 l 3 7 5 2 0 ) I b- 2 5 2 6 2 0 年 3月 5日至 2 0 07 0 7年 4月 1 3日我做 为福建 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2 0 0 4级美术学 国家 基地 班的 学生 , 参加 了为期 6周的教 育 实习 。 我 的实习学校是 福州市鼓楼 区的杨桥 中学 , 而 对 陌生 的中学美 术教学课堂 , 如何构建一 个属 于美术 教师个体 的教学体 系 , 总结 自己的教 我 学 实践 、阅读和参 考书 籍做 了一些 的探索 : “ 无利 害性 ”d snt r se n s ) “ 艺术 ( ii e e t d e s和 为 而艺术 ”a t f r a t s k ) ( ) ( r o r ’s a e ;3 中国几 千年 的 历 史从 来就 没 有 出现 过 这种 观 念 ; 因 此, 中国古代没 有美学 和美 术。 王国维 曾发出 这 样 的感 慨 “ 国 缺 乏 美 学 和 美 术 ” 中 异, 这样 子对于一 所学校 而言 , 个学生而 言, 一
o ao Io tn e:■: ha ,otnn v l H a U n Lu i n ao rd ! : l
以 美 启 真 、 以 美 扬 善
— —
对构建中学美术教 师综合 任务的思考与探 索
李 旭 东
美术 课的教 学 , 恰恰具 有 多样 的地域特 征 和 灵 活的个性 特征 , 以 , 发适用 于本校学 所 开 生 的美术课 程 , 供合适接 受而富 有地域特 色 提 的 教育与 活动的资源 , 而推动 学校 课程资 源 从 的 整合 与共享 。 在此 情况下 , 在实习期 间我通过 一 系列 的 调 查 、研 究 , 地 制 宜的 调 查 了一 系列 与 美 术 学 科 、 美 育相 关 的 资源 : 4 1 地理 资源 . 杨桥 中学地处 福州市鼓 楼 区 , 校周边 的 学 3我所理解的中学美术教师的教育任务 现阶 段美育在 学校 教育 中地位 窘迫 , 的 历 史 、文 化遗 存 较 为丰 富 , 我 是进 行 美术 学科 主要 有 : 实 习学 校也是 如此 , 当前 应试 教育普遍 存在 教 育的 良好 场所 , 在 4. . 三 坊 七 巷 1 1 的情 况 下 , 多数 人认 为美 育 没有 独 立 的价 大 杨桥 中学有 许 多学 生就 是 居住 在三 坊 七 值 , 致 了重视 德智 体 , 导 弱化 了学校 的美 育工 三坊 七巷地 处市 中心 , 与杨桥 中 作 。在 学 校 教育 中 , 育并 没 有发 挥 出 它特 巷 居民 区内 , 美 西靠 通 有 的作用 , 针对 这样 的现 状 , 我认为 有必 要重 学相 距不到 1公里 。东 临八一 七北路 , 北按 杨桥 路 , 南达吉 庇巷 、光 禄坊 , 三 新 审视 美育 在学 校教 育 中的地 位 和作 用 。美 湖路 , 衣锦 坊 、文儒坊 、光 禄坊 ; 七巷是杨 桥 育是实 现教育职 能不 可缺少的 组成部 分 , 没有 坊是 : 美育 的教育是 有缺陷 的教育 , 乏美育 的教 育 缺 巷 、 郎 官 巷 、塔 巷 、黄 巷 、 安 民 巷 、 宫 是不 完 整的 教育 。 美育是 素 质教 育 的重要 内 巷 、吉 庇 巷 。吉 庇 巷 、杨 桥 巷 和 光 禄 坊 已 现 容 , 向学生 实 施 全面 教 育 的必 要 手段 和 途 被辟 为马 路 , 在保 存的 实际 只有 二坊五 巷 。 是 保存 一批名人 径 。一 个人 审 美素 质 的高 低 , 定 了其 整 体 辖区 内保 留着丰 富的文物 古迹 , 决 素 质 的高 低 。属于 美 育课程 的 美术 与音 乐 等 故居 和 明 清时 代 的 建筑 。 4. . 福 州孔庙 12 艺术课 程 , 仅承 担着 美 育的任 务 , 不 也肩 负着 位 于圣庙路 , 在杨桥 中学东 南部 3公里 处 力所能 及 的德 育 、智 育 、体 育方面 的一 些 任 72, 现存 务 。艺术课 程 之外 的学 校其 他 课程 也应 该 力 始建 于唐 大 历七年( 7 ) 经历三次 大火 , 中轴 有 棂星 门 、仪 门 所 能及 地承 担部 分美 育的 任务 , 于这 一点 , 建 筑 为成 丰年 间重 建 , 对 恐 怕不仅 是其他课 程想都 没想 过 , 且身 为中 厅 、大成 殿 、两 侧有麻 庑 、官 厅、 乡贤祠等 。 而 高踞 于月 台上 , 福州 是 学 美 术教 师的 我们 自己很 少想 到过 。这 就 是 大成殿 为重 檐九 脊顶 , 每 美育在学校 教育 中的一种 不平等 地位 , 正是 这 城 最雄 伟的一座 殿字 。殿内石 柱 4根 , 根约 美 育的慨 念随着 历 史的发展 不断在延 伸 , 当今 , 源于对 西方现 代美学 的接受 、 中国现 起 代美学 的独 特性 表现 在 , 它是 中 国传统 美学 、 现 代西方 美学和马 克思丰 义美学 的相互排 斥 、 相互 影响 、相互斗争 、相 互妥协的结果 。同样 现 在 所 倡导 的 美 育 的 内容 也 已横跨 自然 美 、 社 会美 、 术美、科 学美等 几大类 。早 已远远 艺 超出了 “ 四科 “ 等文 学艺 木领域 。

审美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审美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审美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朱光潜说过:美感教育是使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感觉人的尊严。

我想要问的是,审美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倡导“和谐为美”的观念,到上世纪60年代,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提出“美即和谐”的观点,都表达了美与和谐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即构建美的社会。

从构建和谐社会系统来考量,美育具有三大功能:个体塑造、文化构建和社会整合。

个体塑造功能,就是培养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个体。

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情商,使人懂得美,懂得爱,理解人,善待人,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高雅的审美活动还具有抚慰和激励人精神的作用,会使人在学习、道德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困惑、失衡、得以淡化、超越乃至解脱,从而促使潜能、创造性、个性得到充分的开掘与协调发展。

文化构建功能,就是积聚和谐社会的内凝力。

在审美形象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文化理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育可以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感染作用,使教育者体验、领悟到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吸收和构建,从而积聚社会“和而不同”的内聚力。

社会整合功能,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结构,主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整体联系。

美育可以有效的实现人与人之间在审美体验瞬间的自由交往,在活动中实现感情的共鸣。

审美观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之一。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和世界观的其他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世界观在审美观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审美观与人生观关系密切,人生观的基本观点都是同美与丑的判断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直接影响到审美追求。

审美观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观和价值观是否正确,往往以对社会是否有益为尺度。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指导人们为社会的美好、和谐而无私奉献;正确的审美观,可以使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校美育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

学校美育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

是 去 年 新 疆 的 “ ・ ” 乱 事 件 , 伤 了不 75骚 死
少 无辜 百姓 。 是祖 国发 展 主 旋 律 中极 不 这
“ 育” 荚 义称 为 审美 教 育 或 美 感 教 育 ,
是 指 通 过 I 美 活 动 即审 美 实 践 或 审 美 欣 { 『
和 谐 的音 调 。 这 也 给 我 们 带 来 深 刻 的 教
关键 词 : 育 学校 美 育教 育 和谐 社 会 美 构 建 和谐 社 会 已 成 为 中 国 政 治 生 活
中最 重 要 的 “ 键 词 ” 也是 全 国亿 万 人 民 关 . 共 同 的心 声 . 我 党 的 号 召 和宣 传 下 已经 在 成 为 我 国人 民 的共 识 。2 0 0 9年 的 1 O月 1
理 沦 前提 . 人 是 社 会 的 主 体 , 的・ 系列 . 人 一 一 行 为决 定 _社 会 如 何 发展 。 此 培 养 出有 r 因 完 善 人 格 的人 应该 是 社 会 教 育 的 重 要 目
的之 一 一个 有 完善 人 格 的 人必 定 有 着 健
美 育 教 育对 构 建 和谐 社 会 具有 促 进 作 用 。 具 有重 大意 义 。“ 育 教 育 ” 范 围甚 广 , 美 的 具 体 说 来 包 括 “ 前 美育 教 育 ” “ 校 美 学 、学 育 教 育 ” 以及 从 学 校 毕 业 后 踏 入 社 会 的
的 时 候 , 术 教 育是 很 重 要 的辅 助 点 。 学
导 师在 研 究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作 中 扮 演 重要 角 色 教 育 者 是 教 育 活 动 的 主
慨 而 论 。大 学 生 , 为 当代青 年 的优 秀 分 作 子 , 他们 身上 表 现 出许 多 特性 , 此 , 在 因 思 想 政 治 教 育要 与 时俱 进 , 不断 改 进 教 学 方

全面发挥美育功能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

全面发挥美育功能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

全面发挥美育功能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形态的总和。

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受科学社会文化的影响,体现为校园主体与校园环境、社会群体等的和谐共处。

通过发挥美育的以美育人和构建社会文化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建立大学校园的观念文化与环境文化。

通过开展建立在和谐美学基础上的美育,大学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全方面发展的高校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又推动校园文化的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美育一、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一般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同样,大学校园文化也是每个高等院校在其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的产物,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校园文化承载的精神文化是其核心结构。

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内容丰富,不仅包括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综合,也包括保证校内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

作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基本载体,物质文化体现着精神文化的追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精神文化的发展。

作为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物质文化通过它的外观物质形象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

而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是高等院校主体一定阶段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的总和,是高等教育阶段人的整体价值与精神追求的抽象反映。

精神文化形态与物质形态相互依赖、互为作用。

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主导地位,是衡量校园文化氛围优劣的主要参数。

校园文化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对所处时代的文化的一种体现与升华,是学校教育与时代发展融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元的主体与巨大的影响力。

每个高校的校园文化既承载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又体现自身发展所具有的独特性。

因此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校园主体作为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文明建设,直接服务于校园主体的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美学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美学教育
蛋 \ C AMN H A HR I C I G N
文史艺术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美学教育
司慧慧
( 郑州大学升达经 贸管理学院 , 河南 郑 州 4 1 9 ) 5 1 1 中图分类号 :4 - 1 文献标识码 : G0 0 4 A 文章编号 :6 30 9 (0 0 1 0 6 1 17 - 9 22 1 ) 1 ¨ D 摘要 : 建设和谐社会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 分, 也是我 国 目前教 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 高校美 学理论研究与和谐校 园、 和谐社会的建设结合起来, 是在顺应 当今建设 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的主题下, 高校 美学教育的角度 从 来为和谐社会提供新 的思路与途径 , 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从 关键词 : 和谐社会 ; 美育; 高校教 育; 美学教育


何谓 “ 和谐社 会 ”
了热烈 的讨论 。
相互渗透 、 相互促进 、 相辅相成 。它不仅,从审美个体讲的和谐 可 以叫情理和谐 , 人与人之间是主主和谐 , 人与社会之间是 自 由和谐或差异和谐 , 人与 自然之 间是生生和谐。 武汉大学邹元 江教授讨论 了“ 作 为审美范畴 的限度 。他指出“ ” 和” 和 并非审 美创造的常 态。审美创造是不断偏 离“ ”不断破 “ ( 和 , 格”强制 的规则)而呈现为独 异的 、 , 光怪陆 离之 美。还有 的学者提 出 , 和谐社会 中的美学研究应关注基层百姓的审美兴趣 、审美需 求和审美文化现状 。 通过以上研讨会中专家 的论述 ,不难看出人们对于高校 美学教育重要性的广泛 关注 ,对 于大学生进行必要 的美学教 育不仅对于人生观 、 世界 观 、 美理 想有重要帮助 。 审 而且对于 塑造和谐人格 、 和谐校园乃至和 谐社会都有重要作用 。 1 . 美学中的哲学 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科学 的世界观 黑格 乐说 :美是人 类最早 的老师 ” “ “ , 美的教育具有解放 思想 的品质” 它不仅 足以陶冶 情操 , 。 而且影响着人 的世界观 , 在提高人 的基本素质 、 设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着很大的能量。 建 在与美学相关的学科 中, 美学与哲学的关 系最为密切。 美学的 基本 问题有美的本质 、 审美意识 同审美对 象的关系等。 美学 在 本质 的讨论中 , 有大量的关于 中西方哲学观的内容 , 中国孔 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引领构建和谐——陶行知美育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摘要:随着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的探索与传播,“校园文化”在整体育人方面的强大作用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

美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陶行知在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始终把美育放在重要地位,可以说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贯穿着“以美育人”这根红线。

美育应与德、智、体、劳各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美育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功用,只有以“审美”为基本标尺,才能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达到“和谐”育人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美育思想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它一方面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和教学、生活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体活动等。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能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

1923年陶行知在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曾指出三个办学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就是“改进环境,要有美术精神”,并指出“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并主张改造应当秉着美术的精神,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环境出现和谐的气象。

陶行知先生一生办学中,无论是晓庄师范、山海学团、育才学校等,都坚持以美育人。

陶行知认为学校环境美对人的精神状态、思想感情的陶冶有着重大意义。

1923年他在《杭州大学之天然环境》公开信中指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不容忽视”。

陶行知重视创造优美的校容和校风,并指出“阵有阵容,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我们首要重艺术化的校容”。

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

对于我校来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塑造其健康人格的必然要求。

丰富而生动的校园文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小学校园更是一个与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受小学生质朴、纯真的影响,校园内充满着童话与幻想,展示着追求与创造,显示着理想与希望。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本着“学生身心健康是第一追求,增长知识是第一任务,提高能力是第一需要,学会做人是第一目标”的要求,从校园环境、课外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下手,结合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有趣的育人环境。

但是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坏境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新时代、新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农村学校一直是一扇难以打开的大门。

下面就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浅薄看法: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浓厚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所学校学风、校风乃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窗口,是指学校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创建的各种环境的总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陶冶师生情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校必须建设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师生倘佯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

(一)校园整体规划要整体规划好校园。

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去描绘自己美丽的校园;组织校园或校园一角最佳设计方案大赛等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去欣赏,去爱护自己的校园。

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热爱母校的情感。

(二)校园资源利用1、利用校园内环境创设美好的环境,使学生精神愉快,积极向上。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在改善良好的育人环境。

呼吁“利用好每一块地,每一面墙”。

近年来,学校开荒地为操场,创建学校绿化带,为师生上课、健身娱乐开辟了很好的场所。

学校的校训、校风在校园内显著位置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沟小人的教育品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楼学生必经的走廊内创设“文化长廊”“古诗长廊”。

利用学校的宣传窗,宣布最新教育动态,确定每期黑板报主题。

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窗口,是学校文化宣传的阵地,是知识的窗口。

我校地处上余畈村中心,校园面积并不宽敞,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不满意,同学们觉察到这一信息后,精心设计了以热爱校园、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活动。

一时间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室风呈现在师生的眼前。

校长室:科学管理、真诚服务;教导处:服务、引领、创新;总务处:务实、廉洁、高效;会计室:精确、科学、严谨;音乐室:音乐陶冶人的性情;美术室:美术提高人的品味;阅览室: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的围墙也会说话了,一幅幅气韵生动饱含校园气息、乡土气息的农民画吸引着每一位同学驻足观赏。

通过活动,同学们认识到:我们的学校面积虽然不大,但它拥有给人启迪的学习环境、教人勤勉的办公环境、整洁清爽的活动环境和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2、利用校园外环境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与校园内文化的关系也是紧密的,对于学校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校园文化还应该包括校园周边的文化。

现今,社会环境对学校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淫秽下流低级的社会垃圾、网吧等游戏场所、武打黄色等荧屏图书毒害着学生,各种坏人的教唆和引诱也考量着那些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同社会的联系,尤其是加强同学校周边政府治安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加大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外环境,加大校园内环境的向外辐射,让校园内文化更多地影响社会,而不是校园内文化被社会所影响。

每年的春末时期,家乡的小溪、水塘边经常会有烂橘子成堆的现象,天气热了,虫子到处飞,还散发出恶臭,周围的环境和水质被污染了。

六(3)班的同学就自发组织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活动,在各村张贴倡议书,还组成一支节目义演小组进行宣传,一方面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确实改变了村里的环境面貌。

为了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许多同学在这次活动中受了委屈,但依然很开心。

在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学校外墙壁,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等进行重新粉刷,对部分区域进行更新布置,使校园外环境彰显沟小特色。

3、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我校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计算机管理人员,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过程中,运用宽带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

学校建立沟溪小学网站,网址是: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校园网覆盖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美育、体育等,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和信息交流上均起着重要作用。

在校园网上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教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的课程一个栏目下的学习材料就有百篇之多;还有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教材以外的学习内容,列出了多个相关知识的网站名称,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会学”;我校还积极探索网上实践训练,尝试通过形式多样的网上模拟实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校园网正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发展。

校园网作为一个学习和活动的虚拟空间,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网络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三)教室环境布置陶行知先生以“美术的精神”来改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人格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学校管理中,教室作为学生朝夕相处的环境,我们理应充分重视,并予以积极的建设,以优美的环境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

班级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室环境。

班风自行设计,体现各自的主题和风格。

根据本班的特色活动主题,设置一系列专栏,摆放自己培育的花卉,开辟图书角,张贴名书名画,甚至允许学生在墙上画上自己的创意画等等,使各班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专栏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二、开展课外活动,增进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一)因地制宜,开拓资源1、开辟活动地在我校有许多空地,一直以来荒着怪可惜的,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空地,学校将这些空地作为学生的活动阵地,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在空地上种花、拔草。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大队部还积极倡导学生爱花护草。

每到课余时间“绿化带”里总有学生在活动,为小树浇水,除草,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忙的不亦乐呼。

养花草,育树木,学生既动手实践,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又获得了种树养花的知识,陶冶了情操。

通过师生共同的劳动,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盆一景,墙净窗明,成为一部多彩绚丽的校园文化教科书。

多姿的校园文化气息,体现了人性化管理,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素质的全面提高2、发展本土文化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他强调学校要创造艺术之环境。

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以农民画闻名遐迩。

余东农民画源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余东村农民就有一批爱好民间书画、竹编、剪纸、龙灯等工艺。

现在,余东农民画创作群体中的部分会员,当年在原金华地区接受过专业培训,学到了一些基本功,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一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一边从事书画艺术创作,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源于“三农”,而又服务于“三农”,如今余东农民画已经成为余东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成为衢州柯城文化的特色亮点。

我校邀请了一些民间艺人来校担任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其中,规模比较大的的是“农民画”兴趣组和“快板”兴趣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