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201608190464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计时双基练3
计时双基练3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6·太原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造成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B.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
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A形容清末可以,民初不适合,故排除;B只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C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特点,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服饰变化提供了契机和内因。D与题干关联不大。
答案 C
2.(2016·河南洛阳高三一模)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是由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又反映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本题的题眼是“变化”,在材料中的体现就是官商士民到娼优隶卒,都注重服饰,这与封建社会时期严格的服饰等级形成区别,即社会生活反映政治经济的变化,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只反映了服饰转变,但没有强调西化,也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A、B两项;在近代社会发展中服饰变化是正常现象,并非风气败坏,故排除D项。
答案 C
3.(2016·皖北联考)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 “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70练 Word版含答案
[训练目标]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极格局形成→中国实行“一边倒”、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缓和了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打破长期外交僵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小题精练
1.(2017·扬州联考)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帝国主义之间互相争夺殖民地,他们假借跟我们的矛盾来掩盖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调整对外关系的政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时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主动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
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
3.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认为,中苏的合与分改变了“冷战”的走向。《全球通史》中也说道:“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冷战世界。”这反映了()
A.“冷战”是由中苏结盟而引发的
B.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取决于中苏两国
C.中美关系缓和促使“冷战”结束
D.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4.(2016·启东月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评估质量检测(7)
单元评估质量检测(7)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从而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中美建交于1979年,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D错;B与史实不符;中日建交于1972年,C错。
2.“‘一边倒’方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提出,是与新中国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相适应的。”这里的“特定历史条件”不包括( )
A.帝国主义国家反共反华的局势
B.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不同寻常的亲近关系
C.中苏意识形态相同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要求
【解析】选D。A、B、C均是“一边倒”外交政策实施的历史条件。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外交实践中提出来的,不是“一边倒”政策实施的背景。所以选D。
3.“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选B。从材料中“中国和印度”“周总理”等信息,可知这是指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7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7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选择答案)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专题质检卷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含解析
专题质检卷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
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题眼是“上海、天津等原
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材料反映了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降低,不能说明工业发展速度放缓,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工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
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降低,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于1956年,主要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与工业产值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2。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
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这两个阶段()
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C.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导学号26400142〛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题眼是“公
私合营”。由“公私合营”可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通过三大改造,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故A项正确;前者反映了对资本主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第2题 人教版教材指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人民版教材也有类似描述。岳麓版教材也指出‚经济掠 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本题把历史基本知识融合于时间轴中来设置情境, 增强了试题的灵 活性。实际上是对材料中基础知识的考查, 体现了高考依托教材考查基 础知识的特点。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解析】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表明该地区当时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故 A 项错误;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表明维持小农经济 的手工业没有消失,故 B 项错误;‚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反 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故 C 项错误;‚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 尽‛‚日常生活中的工业品, 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表明自然经济 中自给自足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故 D 项正确。 【答案】D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 洋纱、洋布先后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①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 分离。②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 经济。 2.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 (2) 目的 :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 , 维护 清朝统治。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检测(八)
专题八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检测(八)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单位:英镑)。
对表格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对外贸易中中国占主导地位
B.列强大量资本输出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C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表格并结合史实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表格中没有与英国对华贸易总额的对比数据,故A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列强大量资本输出是在甲
午中日战争后,故排除B项;农村商品经济发达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
,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此认识,洋务派( )
A.开办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
C.创设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D.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
A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实业以“求富”,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属于“求强”范畴,与题意不符。
,船务大臣黎兆棠说:“方今时势为古今一大变局,泰西创设机器以来,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自立。而机器之用,具有至理,必须考究于平日,若临时猝办,即无及矣。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材料说明( )
A.开办新式教育是应对时变的长远之计
B.近代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传统儒家思想
2017高考一轮历史教案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整合含解析
单元知识整合(一)宏观体系构建
(二)专题知识总结
1.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形态
2.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比较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历程的启示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是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对于我们今天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近代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的侵略和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中国丧失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独立、自由、民主
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
(2)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正是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发展的明证。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科技革命都为我们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机遇.
(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近代官僚资本的垄断经营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大障碍。当前建立公平、公正的经营投资环境,是推动我国民族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条件.
(4)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近代中国民族经济举步维艰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资金少,技术力量弱,对外国依赖性强.
由此可见,民族经济若要发展,既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形成健全的金融体制,同时又要注重技术的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
4.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
5.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
①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②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③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7、8讲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7、8讲巩固练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解析:B 本题容易错选A项,实际上“光荣革命”之后国王仍然拥有一定权力,A项错误;“光荣革命”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B项正确;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是在18世纪,时间与题干不符,C
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优势,时间与题干不符,D项错误。
2.(2018·山东菏泽月考)“光荣革命”后,英国两党领袖在联合政府中争执不休。1694年,威廉三世罢免了一批托利党大臣,建立了辉格党占优势的政府,其中由最受威廉三世宠爱的几个辉格党大臣组成内阁。这一史实说明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已名存实亡
B.国王的行政权没有受到约束
C.内阁是国王的秘书机构
D.议会对王权仅起到有限制约
解析:D 1689年的《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错误;根据《权利法案》对王权从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限制与制约可知,国王的行政权是受到制约的,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严格意义上的内阁还并未完全形成,且内阁并不是国王的秘书机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可以不经议会批准而直接任免阁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议会对王权的制约还很有限,故D项正确。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资源练习历史试卷(专题八)有答案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资源练习历史试卷(专题八)一、选择题
1.(2016·广州市荔湾海珠区二调)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2.(2016·晋冀豫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公元1500年存在的几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及运输成本对比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海运代替陆运和河运是必然趋势
B.发展海运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C.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确保安全是选择交通方式的首要因素
3.(2016·洛阳第一次联考)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4.(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5.(2016·佛山揭阳两市高三联考)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
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 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 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
① 五口通商② 协定关税③ 治外法权④ 公使驻京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3.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 )
A. 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B. 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 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D. 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4. 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之一李秀成论“天朝十误”指出:“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七、误王不问政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检测(含解析)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单选题
1、美国在杜鲁门政府的主持下,对全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和资源实施全面深人地动员和统筹,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以及意识形态和知识资源的体制.材料反映出()
A、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
B、“冷战”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确立
C、美国希望全国人民对抗苏联
D、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
2、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3、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与美欧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D、与美欧进行经济竞争
4、“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位司令官应该是
A、蒙哥马利
B、艾森豪威尔
C、麦克阿瑟
D、马克•克拉克
5、2013年3月5日朝鲜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并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协定》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专题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6讲课后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北京朝阳区高三综合练习)金冲及等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记述:“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三个超出预期的变化:一个是国民经济任务的提前完成;另一个是工商业产值中国营产值超过了私营产值;再一个是农村中互助合作事业普遍发展起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B.完成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C.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D.为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供依据
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的“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三个超出预期的变化”表明新中国取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良好成绩,使中共中央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故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1958年5月,中共八大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故D项错误。
2.(2016·广东深圳模拟)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解决所有制问题是为了()
A.尽快恢复国民经济
B.配合国家实现工业化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选B。1953年的总路线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当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进行三大改造,目的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故B项正确;恢复国民经济是1949年建国初的任务,到1952年,全国经济基本恢复,故A项错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谈不上“完善”,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课件(江苏专用)板块六选择性必修部分阶段检测(七)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2023·扬州模考)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缺医少药。在党中央的号召下, 涌现出大批无固定薪金、半农半医的乡村赤脚医生,形成了深入每个村 镇的医疗网。赤脚医生的出现 A.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 B.彻底解决了农村的医疗难题
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A.人们的审美观念 C.集体劳作的形式
√B.经济发展水平
D.传统文化习俗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据材料“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 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可知,船 型屋的建造反映了当时黎族先民经济比较落后,筑房材料大多就地取材, 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故选B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2023·扬州月考)中唐以后,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
小民”,与庄园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B.门阀士族垄断权力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导学案201608190443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单元导航】
单元线索:本单元时间段上起鸦片战争,下至新中国成立,讲述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曲折历史。“反侵略”与“求民主”是本单元的两条主线,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史实、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终于实现了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
- 1 -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8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8
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必须准确审视高考方向,明确复习策略。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8,仅供参考!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8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奶奶已经记事了,闲暇的时候,她总是唠唠叨叨讲那些过去的事情。直到2010年奶奶去世前,她还唠叨着共产党给她带来的好处,奶奶见证了中共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奶奶能见证中共的哪些主要成就(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建立和完善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③“一五”计划开始
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政治制度建设”,③④不属于政治制度建设,可以排除。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符合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答案:D
2.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根据题干中“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分析,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巨大作用。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
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答案:C
4.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一情形出现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人口增长
B. 稳定地方秩序
C. 完善政绩考核
D. 增加政府收入
2.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
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3.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土贵要予赋水轮》)该诗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
A B C D
4.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
A. 用于农田犁耕
B. 借助水力鼓风冶铁
C. 便于交通运输
D. 利用水力灌溉农田
5. 《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材料说明当时( )
A. 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
B. 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
C. 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
6.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 交子的出现
B. 坊市界限的突破
C. 商帮的形成
D.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7.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
① 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② 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③ 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④ 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8. 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 “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C.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D.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9. 雍正皇帝曾说:“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下列对材料中的经济政策解读有误的是( )
A. 最早提出者是商鞅
B. 具有端正民风的目的
C. 用法律手段强行推进
D. 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产量
B. 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业产量
C. 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 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
11. “一方面由于特别狭窄、畸形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得拉美国家的国民经济压在某单一农作物的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动上。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工业部门,又使其国内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完全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千枝松:《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这段资料不能说明的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
B. 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C. 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
D. 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12. 西班牙王室支持实现下图中的B航行,其主观目的是( )
A. 证明地圆学说
B. 形成世界市场
C. 寻找黄金,作为资本
D. 传播宗教,掠夺金银
13. 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
A. 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B. 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D.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14. 下表为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501-1550年物价变化的情况。带来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代
物价
指数
1501-1
510
76.26
1511-1
520
74.90
1521-1
530
100
1531-1 540 121.4
9
1541-1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