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癫痫药的安全性评价_林苗

合集下载

新型抗癫痫药物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新型抗癫痫药物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原 因可 能 是 因为 Na ~ K 泵 的 衰 竭 , a 的 超 载 。 C
自由基增 多 , 机制 为 : 1 线粒 体 氧 化磷 酸 化 脱 偶 ]其 () 联, 呼吸链 中的 细胞 色 素 得不 到足 够 的 电子 , 使 O 致
经单 电子还 原生成 超氧 阴离子 ( ) 多 , O一 增 而经 接受 4 个 电子与 4 氢离 子还 原生成 水减 少 ;2 细胞 内 的钙 个 () 离子 增高 , 活磷脂 酶 C和 A 分 解 膜磷 脂 产 生 大量 激 , 花生 四烯酸 ( AA) 花生 四烯 酸 经 环 氧酶 代 谢 途 径 产 , 生O , 对生物 体造成 严重 损 害 ;3 激 活 C 依赖 的 () a 蛋 白激 酶 , 黄嘌 呤脱氢 酶( D) 使 x 转化 为 黄嘌 呤氧 化酶 ( O) 同时脑缺血 时 AT x , P的降解 产 物 次 黄 嘌 呤和 黄 嘌呤增 多 。在 黄嘌 呤 氧化 酶作 用 下 , 黄 嘌 呤转 变 为 次
此 外在组 织损 伤的 一些级联 反应 也相 似 : 胞吞 噬 , 细 自 由基 的产 生 , 线粒 体 的损伤 以及 细 胞凋亡 L 。 6 j
4 新 型抗 癫痫药 物 的神 经保 护作 用
自从 抗 癫 痫 药 物 问 世 以来 , 以卡 马西 平 、 妥英 苯 钠、 丙戊 酸钠 等传 统抗 癫痢 药 一 直作 为治 疗 癫 痫 的首 选 药物 , 近几 年 出 现 了新 型 的抗 癫 痫 药 物 , 噻 加 最 如 宾 、 吡酯 、 莫 三嗪 、 氨酯等 , 托 拉 非 研究 发现 他们 不仅具 有 抗癫 痢作用 , 还有 脑保 护作用 。 4 1 噻加宾 噻加 宾是 通 过 抑 制 神经 胶 质 细 胞及 神 . 经元 对 GAB 的重 摄 取 , 突触 部 位 GA A 浓 度 增 A 使 B 高 而发 挥作用 。作 为新 型 的抗 癫痢 药 物 , 对脑 缺 血 在 后其 药 物作用 的研 究显 示 :O 的全 脑 缺 血 动物 模 型 8 显示 加塞 宾可 以 降低海 马 C A 区细胞 的病死 率 , 灶 局 性脑 缺血 的 MC AO 模 型 的 研 究 也 显 示 : 用 噻 加 宾 应 在缺 血后 1 h和 2 h可减少 梗死范 围L 。另外 噻加 宾可 7 ]

新型抗癫痫药的安全性评价_林苗

新型抗癫痫药的安全性评价_林苗
对神经或精神系统的影响
波性脑电改变,肾功能损害及既往颅内异常是导 致急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3.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胃肠道反应也是新型抗癫痫药常见的不良反 应,包括恶心、 呕吐、 厌食、 便秘、 腹痛和腹泻等。 非氨酯还可引起肝细胞损害,其发生率为 1/2 万~ 1/2.5 万,女性多于男性,与丙戊酸钠、苯妥英钠 或卡马西平合用时易发生,因此使用本药前后应 密切监测肝功能。 3.3
该类药物多剂量给药时,血浓度峰值 (Cmax) 和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大多随剂量呈线性增加,且 与剂量成正比。因此,随剂量变化,大多数新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年 4 月第 8 卷第 2 期
ADRJ, April 2006, Vol. 8, No. 2
- 83 -
可伴发某些特殊的甚至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临 床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3.1 3.1.1
- 82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年 4 月第 8 卷第 2 期
#$%&, #’()* +,,-. /0*1 2. 301 +
沙胺也有弱的碳酸酐酶抑制作用。但上述作用不 是它们抗癫痫作用的主要机制。 加巴喷丁和左乙拉西坦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 十分明确。 ! 药动学特点 !"#
药动学比较[10-15]
中图分类号 : R971.6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型抗癫痫药非氨酯 (fel bam at e)、加巴喷丁(gabapent i n)、拉莫三嗪(l am - ot ri gi ne)、托吡酯 (t opi ram at e)、 噻 加 宾 (t i agabi ne)、 左 乙 拉 西 坦 (l evet i racet am )、 奥 卡 西 平 (oxcar- bazepi ne)、唑尼沙胺(zoni sam i de)和氨己烯酸(vi ga- [1] bat ri n)陆续在欧美和其他国家上市 。在此之前, 卡马西平(carbam azepi ne)、乙 琥 胺 (et hosuxi mi de)、 苯巴比妥(phenobarbi t al )、苯妥英钠(phenyt oi n sodi - um )、 扑 米 酮 (pri mi done)和 丙 戊 酸 钠 ( sodi um val - proat e)等 6 种传统抗癫痫药一直是治疗癫痫的主要 药物,但药代动力学的局限性,致畸的可能性, 以及因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导致癫痫患者 生活质量下降等因素,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且对 20%  ̄30% 的癫痫患者疗效不佳[2]。目前,世界上有 约 30% 的癫痫患者接受的仍是不恰当的药物治疗, 因此针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治疗就显得尤为 紧急和迫切[3]。 新型抗癫痫药的问世和应用,给难治性癫痫 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和更多的选择,使那些使 用传统抗癫痫药未能控制的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 减少了 40%  ̄50% [1]。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新型抗癫 痫药比传统抗癫痫药更有效,但许多研究已经证 明它们的抗痫谱广,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抗癫痫药好[4]。鉴于新型抗 癫痫药上市时间短,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较 少,了解其安全性十分重要。 1 作用机制[5 ̄9]

对抗癫痫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一点看法

对抗癫痫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一点看法

发布日期20080618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对抗癫痫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一点看法

作者赵建中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八室赵建中

美国FDA于2008年1月31日发布了一则消息,称FDA分析了11种抗癫痫药物用于治疗癫痫、精神障碍以及其它疾病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有关自杀(自

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情况。根据这份分析报告,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与接

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其出现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的风险升高接近1倍(0.43%:

0.21%)。这种风险的增加从服药早期的1周后就可以观察到,并可持续24周。癫

痫患者的相对风险比精神障碍或者其它疾病的患者更高一些。消息提醒应严密观察

所有当前服用和准备开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观察一些可能提示自杀想法、自

杀行为或抑郁出现或加重的行为变化。FDA还拟定了行动计划,准备对抗癫痫药物

与自杀事件的关系进行更深入讨论,对说明书进行修订加入自杀事件相关内容,并

于2008年2月底公布修订草稿并征求意见。

国家局药品评价中心也对此一情况给予了严密关注,并召开了神经内科、精神科专家和药政管理人员参加的会议,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我国的应对措施提

出建议。

我们阅读了FDA这份分析报告的概要内容,这份报告中研究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唑尼沙胺、普瑞巴

林、Febamate、Tiagabalin和Topiramate共11种。其中前面6中已经在我国注册

上市并广泛应用,唑尼沙胺完成临床试验处于申报生产阶段,普瑞巴林已经获准在

我国进行临床试验,其它三种尚未进入我国。报告对这11种药物的199个安慰剂

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发布日期20051108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赵建中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八室赵建中

摘要:本文主要就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有效性、安全性和统计分析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癫痫临床试验药物治疗

1.介绍

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000万的成人和儿童罹患有癫痫。两个发病率高峰是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癫痫在整个人群的流行性评估为4-8/1000。

抗癫痫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大约新诊断病人的60%单药治疗能够控制发作。估计大约40%的病人控制不满意,而且还有25%经受着显著的不良反应。

近来已有开发了新药用以改善标准治疗的利益/风险比。最近的所有新药,都在加药试验中

进行了研究。一般而言,20-40%的病人与基线相比获得50%或者更高的发作频率的减

少。在这些研究中,很少的病人获得了完全控制,完全控制是药物治疗最终的目标。有些

新药已经获得批准进行单药治疗。尽管有些新药比老药耐受性更好,但是没有一个在单药治疗的试验中比对照药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由于癫痫病的临床特点和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抗癫痫病新药的临床试验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也有其特点。

2. 有效性评价

2.1有效性评价首先要基于癫痫发作频率

在加药治疗,评价癫痫发作频率的时间间期应该提前确定(例如,每4周的癫痫发作次数)。应在方案中特别关注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主要研究终点,应该把数据分为有反应者和无反应者,有反应者是指癫痫发作频率降低,并且降低的百分率达到有效的标准;另一个指标应该是一些反映癫痫发作频率实际变化的参数。这些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应该能够进行全面的治疗后发作频率变化分布的观察。另外,应该评价癫痫可能的加重(例如,加重25%或者更多)。

治疗癫痫的新型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治疗癫痫的新型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治疗癫痫的新型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随着对癫痫的认识逐渐深入,癫痫药物治疗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型药物。这些新型药物不仅在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还有较好的安全性,对于癫痫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阵挛样肢

体抽搐、意识丧失、眼睑上翻、口吐白沫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治疗癫痫至关重要。早期的治

疗主要依靠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但这些药

物的疗效并不稳定,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往往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而在近年来,许多新型抗癫痫药物得到开发,这些药物基于对癫

痫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了解,能够更有效地阻断或减弱癫痫的发生过程。一些研究显示,这些新型药物,如利瓦干、菲诺巴比妥等,与传

统药物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且安全性更高。

其中,利瓦干(Levetiracetam)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该药物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减少对其他神经递质的影响,从而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研究显示,利瓦干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还能改善同事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的相关症状。

菲诺巴比妥(Phenobarbital)是一种经典的抗癫痫药物,其使用历

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但最

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菲诺巴比妥的疗效可能高于传统的抗癫痫药物苯

巴比妥,而其副作用则较苯巴比妥更少,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比苯巴比

妥更安全的选择。

除此之外,开发新型药物的趋势也主要集中在阿片受体、离子通道、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等方面,这些靶点在治疗癫痫中起着关键

2024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优势与挑战

2024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优势与挑战

2024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优势与挑战

近年来,一些新型抗癫痫药物(anti叩ilepticdrugs,AEDs)陆续应用于临床,尽管其疗效并未改变超越传统AEDs,但却让患者和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传统AEDs相比,新型AEDs具有更合理的药动学特性和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患者依从性更好。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及以往使用传统AEDs联合治疗仍不能控制发作的患者均可依据发作类型合理选择新型AEDs o下面将从作用机制分类阐述各种新型AEDs的优势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作用于离子通道一新型药物的第一方阵

离子通道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的研究也提示钠通道、钙通道、钾通道等多种离子通道与癫痫发病机制相关。因而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新型AEDs成为当前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

拉莫三嗪

1.作用机制:拉莫三嗪(IamOtrigine,LTG)的化学结构为3,5-二氨基-6-(2,3-二氯苯基)-124-三嗪,阻断兴奋性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可同时抑制兴奋性递质谷氨酸释放,发挥广谱抗癫痫作用。

2.药代动力学:LTG口服后吸收迅速,2~3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24小时,55%与血浆蛋白结合,分布容积1∙22L∕kg,生物利用度接近100%o LTG进入体内后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约90%的药物作为2N-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尿排出。它与酶诱导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如与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同时使用

时,因增强拉莫三嗪的代谢,故需较大剂量;而丙戊酸与拉莫三嗪竞争肝药物代谢酶,可降低拉莫三嗪代谢,平均半衰期延长近2倍故与其合用时应缓慢加量临床使用无自生诱导作用。

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数据监管的措施: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建立数据核查和监查制度、实施数据安全保障措施等。
报告要求:试验结束后,申办者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试验总结报告,并按照 相关规定进行数据公示和共享。
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的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抗癫痫药物 的研发
临床试验设计的 优化和创新
患者参与和个体 化治疗
长期安全性和疗 效的评估
安全性评价结果
受试者人数:共招募了100名癫痫患者参与试验
试验周期:为期6个月
安全性指标:监测不良事件、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等 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生命体征稳定,实验室指标未见 异常
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
伦理审查的目的和意义
确保受试者的权 益和安全
促进科学研究的 健康发展
提高临床试验的 公信力和可信度
符合国际医学伦 理标准和法律法 规要求
伦理审查的内容和程序
伦理审查的目的: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同时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 公正性。
伦理审查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风险和利益、受试者的招募和知情同意、数 据和样本的处理和利用等。
伦理审查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反馈和批准等环节,需按照相关法规和伦理 准则进行。
审批要求:符合 国家药品监管相 关法规,通过伦 理审查,确保受 试者权益得到保 障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

研究方案: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

1. 引言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有一些抗癫痫药物可供选择,但对于某些患者而言,这些药物的疗效不佳或存在严重的副作用。研发新型抗癫痫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研发新型抗癫痫药物,并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样本选择

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癫痫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确诊为癫痫,年龄在18岁以上,无其他重大疾病。

3.2 药物筛选

从存在抗癫痫活性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潜在的候选药物。接着,通过体外试验评估这些化合物的抗癫痫活动。筛选出具有较高抗癫痫活性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化合物。

3.3 动物实验

使用癫痫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疗效评估。将癫痫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筛选出的候选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或安慰剂。通过观察和记录小鼠的症状、抽搐次数和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等指标来评估药物的疗效。

3.4 临床试验

在符合研究条件的癫痫患者中随机选取一部分作为实验组,给予筛选出的候选药物;将另一部分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实验设计

4.1 动物实验设计

将癫痫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候选药物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癫痫药物或安慰剂治疗),每组10只小鼠。观察和记录每只小鼠的症状、抽搐次数和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等指标,持续观察2周。

抗癫痫药评价标准

抗癫痫药评价标准

抗癫痫药评价标准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导言

癫痫是一种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癫痫药是目前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之一,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至关重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抗癫痫药评价标准,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选择适合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一、药效

抗癫痫药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或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强度。药效是评价抗癫痫药的关键标准之一。药效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癫痫发作频率:评估患者在服药前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是否有明显变化,发作次数减少的越多,药效越好。

2. 癫痫发作类型: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可能对不同的抗癫痫药有不同的疗效,评价药效时需考虑患者的癫痫类型。

3. 癫痫控制时间:评估抗癫痫药对癫痫的控制时间长短,控制时间越长,药效越持久。

二、安全性

除了药效,抗癫痫药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因为长期使用抗癫痫药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常见副作用:评估抗癫痫药常见的副作用类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包括头痛、头晕、恶心、皮疹等。

2. 严重不良反应:评估抗癫痫药可能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损伤、过敏反应等。

3. 耐受性:评估患者对抗癫痫药的耐受程度,包括是否有过敏反应、麻痹感、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三、便捷性

抗癫痫药的便捷性也是评价标准之一。便捷性包括服药方式、药物剂型、用药频次等方面:

1. 服用方式:评估抗癫痫药的服用方式是否方便,如口服片剂、口服溶液、口服胶囊等。

癫痫疾病及药物治疗(四川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2022)

癫痫疾病及药物治疗(四川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2022)

癫痫疾病及药物治疗

单选题

1.传统抗癫痫药物中的治疗谱最广的是(A) 正确

A.丙戊酸钠

B.卡马西平

C.苯妥英钠

D.乙琥胺

2.新型抗癫痫药物中最适合老年癫痫患者的是(B) 正确

A.奥卡西平

B.拉莫三嗪

C.托吡酯

D.左乙拉西坦

3.一线抗癫痫药中可产生严重的造血系统反应,导致再障的药物(B) 正确

A.丙戊酸钠

B.卡马西平

C.苯妥英钠

D.拉莫三嗪

4.一线抗癫痫药中致畸性最强且可以引起儿童致死性肝毒性反应的药物(A) 正确

A.丙戊酸钠

B.卡马西平

C.苯妥英钠

D.拉莫三嗪

5.抗癫痫药中可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C) 正确

A.丙戊酸钠

B.卡马西平

C.苯妥英钠

D.拉莫三嗪

6.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D) 正确

A.丙戊酸钠

B.利多卡因

C.苯妥英钠

D.地西泮

多选题

1.癫痫依据病因学分哪几类(ABC) 正确

A.症状性癫痫0

B.特发性癫痫1

C.隐源性癫痫2

D.外伤性癫痫-1

2.患儿频繁“愣神”发作,脑电图检查可见3Hz棘慢复合波,可选择的药物有(AD) 正确

A.丙戊酸钠0

B.卡马西平-1

C.苯妥英钠-1

D.乙琥胺1

3.West综合征患儿可选择的药物有(ABCD) 错误

A.丙戊酸钠0

B.卡马西平1

C.ACTH 2

D.泼尼松3

4.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发作不能选择的药物(BCD) 错误

A.丙戊酸钠-1

B.卡马西平0

C.苯妥英钠1

D.拉莫三嗪2

抗癫痫药物简述(中山医学院ljy)

抗癫痫药物简述(中山医学院ljy)

抗癫痫药物简述

ljy

【摘要】目前传统抗癫痫药大多仍在广泛应用,但诸多缺点也暴露出来,如非常易变的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狭窄的治疗窗、不理想的反应率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倾向。新型抗癫痫药的问市扩大了癫痫的治疗选择, 它们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药动学特性更良好, 相互作用没有或很少,耐受性较好。因此,如何对大量有效的新老抗癫痫药进行合理恰当的选择是医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字】癫痫、抗癫痫药物发展历程、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应用选择

【正文】

随着对癫痫研究的日益深入和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抗癫痫药的数量不断增多,虽然这有利于满足癫痫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要,但也使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变得愈加复杂。目前传统抗癫痫药大多仍在广泛应用,但诸多缺点也暴露出来,如非常易变的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狭窄的治疗窗、不理想的反应率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倾向【1】。新型抗癫痫药的问市扩大了癫痫的治疗选择, 它们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药动学特性更良好, 相互作用没有或很少,耐受性较好。尤其是在认知方面;在部分性癫痫的加用治疗中显示对部分性和继发性全面性癫痫均有效,使30%~50%患者的发作频率至少降低了50%【2】;有些抗痫谱更广, 对全身性癫痫的不同发作类型、症状性或先天性癫痫均显示有效【3】;但上市时间较短,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如何对大量有效的新老抗癫痫药进行合理恰当的选择是医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癫痫

癫痫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影响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统计,全球有5000 万癫痫患者,我国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 其中500万~ 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 而且每年还会增加40万新患者。儿童和青少年是癫痫的高发人群。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异常

新版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专家讲座

新版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专家讲座

新版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2024/7/1第07页
苯妥英纳(phenytoin sodium) 大仑丁(dilantin)
药代和体内过程
1. 起效慢, p.o.约12h 达峰浓, 5~14d达稳态 2.个体差异大, 吸收慢不规则, 不一样制剂生物利用度显著不一
样。肝药酶诱导剂 3.60%~70%经肝药酶代谢为无活性衍生物
第16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Anti-epileptic drugs and anticonvulsant
癫痫(epilepsy)
新版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1页
癫痫(epilepsy)
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向周围扩散,所 引发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效失常, 慢性 脑部疾病
癫痫属神经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突发、短暂、重复发作;运
小发作;对其它癫痫无效
地西泮
增强GABA; 提升K+电导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阻滞Na+通道
增强GABA 抑制Na+ 、 L-Ca2+
肝药酶诱导剂 抗躁狂
肝损
新版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癫痫连续状态 广谱(精神运动性发作); 三叉神经痛 广谱
2024/7/1第030页
新版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2024/7/1第031页
性;还可降低兴奋性递质释放。 临床上主要治疗癫痫大发作和癫痫连续状态, 另外对单纯

新型抗癫痫药研究现状

新型抗癫痫药研究现状

册 , 9 6 1 1 j 1 0 . r } 6 7
0 唐 荣福 青 霉 隶 两 种 不 同 培药 方 } 比 较研 究 中 国药 房 ,9 7 击的 19 ,
8c ) 1 4 : 3 6
后效 应 中 国医 院 药 学 杂 志 , 9 , E 1 9 9 1 8 1 9 8 1 J 54 6 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 4. 8
中国综 合临床
20 0 2年 6 月
第l卷 8
第 6期
Ci cl Jin f hn ,ll c 2Vo. 8 o 6 lfa Me c eo C iaJl_ 0 . 11 N . r i Ji 12
l 1
8 朱 杖 锦 氨 苄 青 霉 煮 对 舟 离 g心 内鹰 炎 患 者 绿 色 链 球 苗 类 的 抗 l
f 文编辑 本

秋)
新 型 抗癫 痫 药研 究 现 状
山东省 临沂 市人 民 医院神 经科 (7 0 3 2 60 )
蓑羹词 抗 痛摘 药 浩 疗 指数
车峰 远 综述
蒋建ຫໍສະໝຸດ Baidu 审梗
中圈 分类 号
R 91 s 文 献 标 识 五 A 7 写
文 章 编号
10 3 f0 20 4 40 85 1 2 0 ) 08 2 0 5 5

拉莫三嗪片致儿童严重药疹一例

拉莫三嗪片致儿童严重药疹一例

分级系统,是评价肝功能储备、肝硬化程度的良好指标。随着分级的升高,肝脏代偿功能也越差。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TC、TG、HDL、LDL、ApoA1和ApoB水平在临床分期和Child-Pug h分级上,其水平的变化能够反映肝功能的状态,并可帮助了解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TC、HDL、ApoA1较T G、LDL、ApoB在评价肝硬化的肝功能状态及其变化方面更敏感。

参考文献1肖建美,潭丽芳,曹海燕.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中原医刊,2005,32(22):751

2叶文桃,周宇.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脂蛋白载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1,17(4):291-2921

3吴丽芳,陈学权,柏圣还.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4):223-2241

4陈文彬.诊断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收稿日期:2006-07-10)作者简介:田景波,男,1971年2月生,主治医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66042

#病例报告#

拉莫三嗪片致儿童严重药疹一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胡利华

患儿女,14岁。体重63kg,11岁始患癫痫,共发作4次。于2005年11月16日始患儿一直服用拉莫三嗪片(利必通)治疗。开始服用剂量为50mg/d,此后服药日剂量每10d增加25mg,直至达到100mg/d。于2005年12月31日患儿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上感0症状,自服阿莫西林及对乙酰氨基酚后好转。但2006年1月2日患儿面部出现粟粒大小红色皮疹,伴轻痒。皮疹逐日增多,融合成片,并渐向下发展,累及躯干、四肢。患儿于2006年1月9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象白细胞1219@109/L,予头孢呋辛115g、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2d未见明显好转而转入病房。入院时患儿全身密集分布013~015cm大小红色丘疹、斑丘疹,压之褪色,皮疹以面部、躯干为著,面颊部、背部皮疹融合成片,未见水疱。入院后查白细胞总数偏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均未见异常,五种病毒[巨细胞病毒(CM 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IgM、风疹病毒IgM、麻疹病毒IgM均阴性。考虑药疹可能性大,入院后患儿即停用拉莫三嗪片,给予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迅速控制病情,同时加用阿奇霉素抗感染。至1月20日患儿皮疹基本消退,一般情况良好,通知出院。

抗癫痫药的合理安全使用_林苗

抗癫痫药的合理安全使用_林苗

・综述・抗癫痫药的合理安全使用

Rationalandsafeuseofantiepileptics

林苗朱珠*(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北京100730)

摘要抗癫痫药的合理使用包括对癫痫发作类型和综合征的正确诊断,选择合理的单药或多药治疗,剂量应个体化,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对测定结果的正确解释。关注抗癫痫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合理安全使用,预防抗癫痫药的过处理以及与患者充分的沟通和定期随访等,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癫痫药的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以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抗癫痫药;合理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R9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734(2006)6-0401-06

癫痫是一组由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大脑功能失调的慢性综合征。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发作时的意识丧失可能造成意外,持续状态可致生命危险。癫痫的分类主要有:部分性发作(局灶性、局限性发作);全身性发作(非局限性开始的发作);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包括某些新生儿发作如节律性眼球运动、咀嚼和游泳样运动)。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4%~6%,有700多万患者[1],由此可见,对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预防和控制其发作的基本手段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完全控制发作而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误诊、药物滥用、不规范的血药浓度监测与剂量调整、患者依从性差等原因常常造成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的开发和应用,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大为增加,因此更有必要了解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原则,以使癫痫的药物治疗更为安全和有效。

抗癫痫药评价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抗癫痫药评价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抗癫痫药评价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1 概述

抗癫痫药评价标准是指对于药物治疗癫痫的效果以及副作用进行评估的一套标准和指南。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对于抗癫痫药物治疗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制定有效且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于提高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首先,在引言中,我们将对抗癫痫药评价标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目的进行简要说明。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探讨抗癫痫药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并通过介绍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和治疗效果评价、副作用评估标准来支持这一观点。第三部分将概述现有的国际通用抗癫痫药评价标准,并对不同地区和组织机构之间存在差异进行分析,同时还会提出需要完善和发展的方面。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释该评价标准,并探讨其适用范围,包括主观评估与客观指标测量方法的解析、临床试验和实际用药过程中的评估指南和建议说明,以及推广落地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目前抗癫痫药评价标准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强调提高抗癫痫治疗效果努力的重要性。

1.3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抗癫痫药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并概述现有评价标准的差异和改进方向。通过对该评价标准进行解释,并讨论适用范围,以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对抗癫痫药评价标准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引起更多关于提高抗癫痫治疗效果的思考,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2. 抗癫痫药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2.1 癫痫的严重性与流行病学数据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高发率。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5000万人患有癫痫,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比较高。这种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频繁的癫痫发作,给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严重情况下,癫痫发作可能导致意外伤害、认知障碍以及生活质量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年 4 月第 8 卷第 2 期
ADRJ, April 2006, Vol. 8, No. 2
- 81 -
பைடு நூலகம்
・ 综述 ・
新型抗癫痫药的安全性评价
Evaluation of new antiepileptic dr ugs safety
林苗 ① 朱珠 ②*
( ①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南通 226001; 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中图分类号 : R971.6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型抗癫痫药非氨酯 (fel bam at e)、加巴喷丁(gabapent i n)、拉莫三嗪(l am - ot ri gi ne)、托吡酯 (t opi ram at e)、 噻 加 宾 (t i agabi ne)、 左 乙 拉 西 坦 (l evet i racet am )、 奥 卡 西 平 (oxcar- bazepi ne)、唑尼沙胺(zoni sam i de)和氨己烯酸(vi ga- [1] bat ri n)陆续在欧美和其他国家上市 。在此之前, 卡马西平(carbam azepi ne)、乙 琥 胺 (et hosuxi mi de)、 苯巴比妥(phenobarbi t al )、苯妥英钠(phenyt oi n sodi - um )、 扑 米 酮 (pri mi done)和 丙 戊 酸 钠 ( sodi um val - proat e)等 6 种传统抗癫痫药一直是治疗癫痫的主要 药物,但药代动力学的局限性,致畸的可能性, 以及因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导致癫痫患者 生活质量下降等因素,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且对 20%  ̄30% 的癫痫患者疗效不佳[2]。目前,世界上有 约 30% 的癫痫患者接受的仍是不恰当的药物治疗, 因此针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治疗就显得尤为 紧急和迫切[3]。 新型抗癫痫药的问世和应用,给难治性癫痫 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和更多的选择,使那些使 用传统抗癫痫药未能控制的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 减少了 40%  ̄50% [1]。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新型抗癫 痫药比传统抗癫痫药更有效,但许多研究已经证 明它们的抗痫谱广,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抗癫痫药好[4]。鉴于新型抗 癫痫药上市时间短,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较 少,了解其安全性十分重要。 1 作用机制[5 ̄9]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是
新型抗癫痫药最主要和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 晕、头痛、嗜睡、疲劳、复视、失眠和共济失调 等,但程度多较轻微。 3.1.2 周围神经系统 有个案报道加巴喷丁可引 起下肢烧灼样疼痛 [19]。托吡酯与乙酰唑胺合用时, 常出现口周和手指末梢感觉异常,这是由于碳酸 酐酶被抑制后导致碱中毒的结果。 3.1.3 精神系统 加巴喷丁可引起躁狂、焦虑和 不安,与剂量有关。儿童使用加巴喷丁可能产生 学习困难、注意力分散和侵犯行为,但此类精神 障碍多见于既往有精神或行为异常等基础情况的 患儿,停药后症状消失[19]。 Ketter 等 [20]报道在 1 920 例服用拉莫三嗪的患 者中,由于精神病和抑郁导致停药者分别占 0.2% 和 0.1%,其他精神症状还有侵犯性行为、易激惹、 焦躁、意识混乱和幻觉等。 左乙拉西坦也可致易怒、攻击性等精神症状 和可逆性精神病,特别是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更易发生。 氨己烯酸抗癫痫作用与其抑制 GABA-T 有关, 故用药过量可导致精神异常。 3.1.4 癫痫恶化 加巴喷丁导致癫痫加重的比例 约为 15% ,尤其是肌阵挛性癫痫和失神发作,因 此本药不适用于全身性发作[19]。拉莫三嗪也可能导 致肌阵挛性癫痫加重,故不适用于严重的肌阵挛 患者。 Krishnan 等 [21]报道 95 例对传统抗癫痫药耐 受的癫痫患者,加用托吡酯并随访 4 ̄5 个月后, 18 例出现了癫痫恶化。噻加宾也可致癫痫恶化, 尤其可使肌阵挛发作恶化,应用于局部性癫痫时 可诱发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且能诱使原发性 全身性癫痫患者处于失神状态。 Nakken 等 [22]报道 18%的成人和 43%的儿童应用左乙拉西坦后出现痫 性发作加重,其中 3 例成人和 4 例儿童出现癫痫 持续状态。 氨己烯酸用于全身性发作可能出现肌 阵挛状态。 3.1.5 运动障碍 加巴喷丁可能引起舞蹈样手足 徐动,甚至动眼危象,与剂量有关,停药后症状 消失[19]。 3.1.6 急性脑病 氨己烯酸与卡马西平合用可能 出现急性脑病,表现为木僵、焦虑、易激惹和慢
抗癫痫药的稳态药代动力学是可预测的。 加巴喷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当剂量 >1.8 g/d 时血药浓度偏离正比关系,剂量接近 3.6 g/d 时血药浓度呈持续高坪状态,而剂量达 4.8 g/d 时生物利用度反而下降 35%[10]。由于其口服后在小 肠主要通过 L 氨基酸运输系统吸收,而肠道转运 属于载体依赖性,故其生物利用度与口服剂量不 成比例,口服 300、 600、 1600 mg 后生物利用度 分别为 60%、40%和 35%[16]。 托吡酯在低剂量时其血药浓度随剂量呈正比 增加,但在高剂量时则不完全成比例增加[15],临床 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唑尼沙胺用量在 200 ̄400 mg 时,其药动学参 数变化与剂量呈比例,但是 800 mg 时,其 Cmax 和 AUC 的升高不与剂量呈比例,这可能与其同红细 胞饱和结合有关[17]。 !"$ 特殊人群药动学 !"$"# 疾病的影响 肾功能对大多数新型抗癫痫 药的药动学有明显影响,这是由于该类药大多经 肾脏清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浆肾清除率下降, 血药浓度增高且消除 !1/2 延长,故给药方案需根据 肾功能损害程度而调整。血液透析患者的药物清 除较正常人增加,在服用新型抗癫痫药时也应及 时调整剂量。 肝功能损害对多数新型抗癫痫药的药动学无 明显影响,这与该类药大多不经肝脏代谢或虽经 肝脏代谢,但主要代谢通路并不涉及肝线粒体氧 化酶相吻合。但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血药浓 度增加,血浆清除率下降且 !1/2 明显延长,应注意 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剂量。 !"$"! 年龄的影响 老年人服用新型抗癫痫药后, 大多消除较慢,肾清除率下降,!1/2 延长,CL/F(清 除率 / 生物利用度 ) 值和成人相比平 均 降 低 10%  ̄50% [18],因此应根据与年龄有关的肾功能变化适 当减少剂量。 儿童由于代谢能力较低,肾脏排泄功能不全, 服用新型抗癫痫药时,该类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均 发生改变, 如 CL/F 值明显高于成人,平均升高 20% ̄120%[18],故其给药方法和剂量应根据药动学 变化作适当调整。 $ 不良反应 新型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较轻且发生率低, 常见的为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反应,多与剂量 和疗程有关,停药后可减轻或消失。但大多数仍
(%) 79 60 98 80 90 ̄95 100 96 82 ̄88 60 ̄80
非氨酯 加巴喷丁 拉莫三嗪 托吡酯 噻加宾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唑尼沙胺 氨己烯酸
1 ̄4 2 ̄3 2 ̄3 2 ̄3 0.5 ̄2 1 4 ̄6 5 ̄6 1 ̄2
"max: 注: 血浓度达峰值时间,!1/2: 消除半衰期
!"!
剂量与药动学
北京 100730)
摘要
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 具有较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耐受性和安全性
较 好 。由 于 新 型 抗 癫 痫 药 上 市 时 间 较 短 , 临 床 资 料 和 用 药 经 验 相 对 较 少 , 其 安 全 性 问 题 尤 其 值 得 人 们 关 注 。本 文 对 9 种 新 型 抗癫痫药从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等方面作一综合评价。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药;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 合理用药; 安全性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5734( 2006) 2- 0081- 07
- 82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年 4 月第 8 卷第 2 期
#$%&, #’()* +,,-. /0*1 2. 301 +
沙胺也有弱的碳酸酐酶抑制作用。但上述作用不 是它们抗癫痫作用的主要机制。 加巴喷丁和左乙拉西坦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 十分明确。 ! 药动学特点 !"#
药动学比较[10-15]
对神经或精神系统的影响
波性脑电改变,肾功能损害及既往颅内异常是导 致急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3.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胃肠道反应也是新型抗癫痫药常见的不良反 应,包括恶心、 呕吐、 厌食、 便秘、 腹痛和腹泻等。 非氨酯还可引起肝细胞损害,其发生率为 1/2 万~ 1/2.5 万,女性多于男性,与丙戊酸钠、苯妥英钠 或卡马西平合用时易发生,因此使用本药前后应 密切监测肝功能。 3.3
* 通讯作者: 朱珠, 女, 教授, 硕士生导师 Tel : ( 010) 65296537
传统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多与增强 γ-氨基丁 酸(G A B A )的作用或干扰 N a+、K +、C a2+ 等离子通 道有关,新型抗癫痫药也多通过以上机制发挥抗癫 痫作用。 G A B A 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 递质,与之有关的新型抗癫痫药有托吡酯、噻加 宾、氨己烯酸等。托吡酯通过提高 G A B A A 受体处 的 G A B A 活性而增强 G A B A 的神经抑制作用,噻 加宾通过与 G A B A 再摄取载体的识别受点结合而 阻断突触前神经元对 G A B A 的再摄取,氨己烯酸 通过不可逆性抑制 G A B A 氨基转移酶(G A B A -T )而 使脑内 G A B A 水平增高,3 种药物均经 G A B A 途 径发挥抗癫痫作用。 与干扰离子通道有关的新型抗癫痫药有拉莫三 嗪、 托吡酯、 奥卡西平、 唑尼沙胺等, 它们均能阻断 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奥卡西平及其活性代谢物 10, 11- 二氢 - 10 - 羟基卡马西平 (M H D )还能使 K + 内流 增加,C a2+ 内流减少;唑尼沙胺也能减少 T 型 C a2+ 内流,从而产生稳定细胞膜的作用,抑制神经元反 复放电,减少突触冲动的传播,达到抗惊厥作用。 新型抗癫痫药还有一些独特的作用机制。 例如, 非氨酯对甘氨酸识别的 N - 甲基 - D - 天冬氨酸受体 部位有一定亲和力;拉莫三嗪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 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托吡酯对红 藻氨酸 / A M PA 型谷氨酸受体具有拮抗作用, 使神 经元兴奋性下降, 产生抗惊厥作用,并对一些碳 酸酐酶同工酶(C A -Ⅱ,C A -Ⅳ)具有抑制作用;唑尼
该类药物多剂量给药时,血浓度峰值 (Cmax) 和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大多随剂量呈线性增加,且 与剂量成正比。因此,随剂量变化,大多数新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年 4 月第 8 卷第 2 期
ADRJ, April 2006, Vol. 8, No. 2
- 83 -
可伴发某些特殊的甚至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临 床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3.1 3.1.1
表#
药物
9 种新型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max (h) !1/2 (h) 13 ̄23 5 ̄7 6 ̄30 18 ̄23 5 ̄8 6 ̄8 1 ̄2.5 60 5 ̄7
蛋白结合率 生物利用度 主要消除 途径 肝脏 肾脏 肝脏 肾脏 肝脏 肾脏 肝脏 肝脏 肾脏
(%) 20 ̄25 <5 55 9 ̄17 96 <10 40 40 0
除加巴喷丁外,新型抗癫痫药均表现为线性 药代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剂量呈正比。口服 吸收良好,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短。生物利用度 高(加巴喷丁稍低),食物对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多无 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噻加宾除外),药物在组 织中分布广。血浆消除半衰期 (!1/2) 长,但加巴喷 丁、噻加宾、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和氨己烯酸 相对较短。 该类药有的经肝脏代谢,如非氨酯约 40% 被 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 P450(CYP450)代谢; 拉莫三嗪 主要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被代谢; 噻加宾主 要被肝微粒体酶 CYP3A 代谢,还可被葡萄糖醛酸 化代谢; 奥卡西平在肝中很快被胞质酶还原成有药 理活性的单羟衍化物(MHD), 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结 合, MHD 进一步被代谢; 唑尼沙胺在体内主要被 乙酰化,形成 N! 乙酰唑尼沙胺,后者被 CYP3A4 进一步降解成 2!氨磺酰乙酰酚。加巴喷丁、托吡 酯、左乙拉西坦和氨己烯酸则不经肝脏代谢。 该类药主要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经肾脏由 尿排出,而由粪便排泄的量很少。有关上述 9 种 新型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比较见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