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孔子(前551-前479)

合集下载

孔子(前551——前479)

孔子(前551——前479)

李泽厚《论语今读》
李零《丧家狗》
孔子父亲为叔梁纥,为鲁国著名武士,曾任鄹邑大夫。 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其妾生有一子名孟皮,患足疾。晚年复娶年轻女子徵在 而生孔子。 排行第二,故称仲尼。 二十岁时母亲去世。
孔子十一岁时随鲁国太师学习周礼。 二十岁时获“博学好礼”美誉 做相礼(儒)、委吏(仓库管理员)、委吏(牧场管理员)等职
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去齐国做了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期间
齐景公曾向其问政。后遭人陷害,遂返鲁
居家整理诗书礼乐易等文化典籍,开坛设教 51岁时任中都宰,一年后任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又升任大司寇。56岁时代理宰相。 杀少正卯。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时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曹、宋、陈、蔡、 楚等国。历时十四年,公元前484年返鲁。
宋邢昺《论语注疏》 朱熹《四书集注》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近现代:程树德《论语集释》 杨树达《论语疏证》
鲁、齐论语最初各有师传,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合二为一,号为“张侯论” 古文论语发现于孔子家宅,孔安国为之注解,未传。 郑玄和三为一,作《论语注》
杨伯峻《论语译注》 钱穆《论语新解》 南怀瑾《论语别裁》
孔子(前551——前479今山东曲阜鄹城)人
殷商后裔。先祖为微仲,为宋国国君。
微仲四世孙弗父何让位其弟,其后人遂被封为卿,世代承袭,封地为栗(今河南夏 邑) 至弗父何五代孙即孔子六代孙孔父嘉时,五世亲尽,其后即以“孔”为氏。 孔父嘉三世传至孔防叔,即孔子曾祖,为避乱迁至鲁国
专修《春秋》。办学。
二、《论语》
题目的意思——论纂 编纂年代 版本
三种:鲁论语二十篇
齐论语二十二篇,多出《问王》《知道》两篇 古文论语二十一篇,将《尧曰》“子张曰”一下分为另一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背读
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读出滋味
可以得心应手地背—— 背出韵味
译读
可以流畅自然地翻译 可以准确无误地阐述
每天 反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wè为i 人谋而不

自己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真诚,诚实
复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他正直、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 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 追求理想的社会。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 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 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 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 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 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
代词,代这 句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句话 用来 奉行
不要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
想要 施加 给
也许
理读课文
请同学们在摘记本上整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要求按分类的方法来整理,比如可分成作家 作品类、成语类、名言警句类、难句翻译类 等。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1. Whose influence has been the greatest among all the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 A. Mencius B. Mozi C. Confucius D. Zhuangzi
2. Confuciu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except__________ A. Kindness B. friendship C. order D. duty
B. The author wants to introduce three influential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 C.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three important teachers in ancient China. D. The author wants to show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 ancient China.
D. The government was most important.
6. What’s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 author wants to make people believe in the teachings by thinkers of ancient.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 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Confucius

孔子的简介

孔子的简介

孔子的简介篇一:孔子的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阅读配图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齐国并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但齐景公却无能为力,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因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

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但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表失望,后来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可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又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孔门七十二圣贤(前551-479)按综合排名

孔门七十二圣贤(前551-479)按综合排名

孔门七十二圣贤(前551-479)按综合排名孔门七十二圣贤(前551-479)按综合排名一、孔子(前551-479)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经典《论语》的主要编者和主角。

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他提倡礼、仁、孝、忠等美德,强调道德和正直的重要性。

二、颜回(前507-420)颜回,名回,字子和,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五百年来最受尊敬的儒家学者之一。

他对孔子的教诲和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被誉为“至圣先师之后”。

颜回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传统,将其教导传播至众多学生和后来的学者。

三、子路(前522-489)子路,名路,字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孔门七十二圣贤中的重要人物。

他以勤奋著称,钻研学问,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诲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传播。

他也是独立积极的人物,努力寻求实践教育,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子夏(前515-429)子夏,名夏,字仲宣,也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他对孔子的教诲有深刻的理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子夏是一位重视实践的学者,他积极探索教育方法和研究途径,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五、子张(前509-429)子张,名张,字子游,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积极宣传孔子的思想,致力于推广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

子张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学者,他通过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来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

六、子贡(前522-429)子贡,名贡,字子上,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孔门七十二圣贤中的重要人物。

他对孔子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积极宣传并传承儒家的价值观。

子贡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子夏闵恭(前520-412)子夏闵恭,名闵恭,是孔门七十二圣贤中的一员。

他是子夏的后代,继承和发扬了子夏的思想和学说。

儒家学派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儒家学说。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

维护“礼治”。

提倡“德治”。

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

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学派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当时儒道两家学派有个明显的共同趋势就是道家往下层社会发展成民间道教;而儒家则在上层社会发展成了庙堂儒教。

“儒学”。

“儒家”。

“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

儒学作为一种学说。

儒家作为一个阶层。

儒教作为一种信仰。

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中文名,儒家学说。

创立者,孔子。

主要理念,尊仁重礼。

影响范围,东亚文化圈。

内容。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

最初指的是司仪。

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

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

“尊尊”的立法原则。

维护“礼治”。

提倡“德治”。

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

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

即使贵贱。

尊卑。

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

尊卑。

长幼。

亲疏各有其礼。

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的理想社会。

国家的治乱。

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

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

如违反了“礼”的规范。

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

无论人性善恶。

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化方式。

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

使人心良善。

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这是最彻底。

根本和积极的办法。

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

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

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

重视人的同情心。

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

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

第一图、孔子圣像说明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世界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这一套明朝彩绘本的《圣绩图》,是历史上几个版本的圣绩图中最好的一套,由明朝大画家仇十洲绘画,明朝大书法家文徵明题词,文词所据以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为主兼及其他文献史料,构图精致入微,人物神态逼真,题字颇具功力,文好、画好、字好,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一套圣绩图,是工笔重彩中的青绛人物画。

三十九幅作品,每幅在构图上都十分考究,充分运用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人物、景物的安排,既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又均衡和谐,相互呼应。

在画工技法上,画面干净,线条流畅,人物眉目清楚,细致入微,在深色衬地上,人物设色以浅淡为主,周围山石、树木则青碧浓重,使得画中人物有飘然画外的感觉,所以能够传神,不愧为明代人物画中的精品,而同类画种,例如明代圣迹图、清代康熙亲耕图、乾隆秋狩图等是无法与此图相比的。

原作是国家一级文物,现存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本套作品使用高仿真技术原貌复制,用传统手工装裱,再现了孔子的圣绩,实为书院的镇院之宝。

孔子是在二千五百年以前(西元前五五一年~四七九年),生於鲁国(今山东曲阜),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可是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在一个贫苦而平凡的家庭中长大,成年时曾经做过管理仓谷、牛羊的记帐员。

学不厌、教不倦,使孔子成为中国的「大成至圣先师」。

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多至三千人,从「论语」书上看来,他教导学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经问题的解答,以及人与人相处所必备条件的阐明。

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於身则身修,用之於家则家齐,用之於国则国治,用之於天下则天下平。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的大变局中,王室既衰,礼崩乐坏,诸侯力征,百姓困苦。

他要复兴周代文化,志切行道,虽曾一度为鲁国司寇,三月而教化行,惜未能卒用。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那孔子的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在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的甲申时,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殷遗贵族的后裔,早前,他的祖先从宋国出逃,因此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夏邑县。

春秋时期,西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瓦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争。

在这艰苦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下,孔子曾担任官职,与鲁国、贵族势力进行斗争角逐,以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主张以德仁治国,希望恢复西周的秩序。

在这政治、经济制度崩盘的国家,孔子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辛。

但他勤奋好学,虚心请教各位名师,一生周游列国,致力于游徒讲学,推行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教育思想的成就为: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及精神,还倡导“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技巧等,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人讲学风气;政治思想上,提出了“礼”,开创“仁”的学说。

孔子死后,历代皇帝为表尊崇不断地追谥。

至今为止,孔子的思想学说已经成为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源远流长。

后世均尊称孔子为圣人。

孔子生平事迹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孟子》我也看过了,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 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了 读完了《论语》闭目细思,觉得孔子经常一本 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 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自己那 论,已然不是一个绅士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 几个学生老挂在嘴上,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 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 像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老先生有时候也 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 鬼头鬼脑,那就是“子见南子”那一回。出来以后 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 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没“犯色”。总的来说, 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 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书,因 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我一 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 点都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春秋,见了面也不和他 握手。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用我老师的话来 说,就如“春风过驴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 今 山 东 曲 阜 市 东 南 ) 人 。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 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 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 《书》,定《礼》、《乐》,序 《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 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 影响。
哈哈! 我就要原则, 也是儒家修身的一个重要标准。中,与中 和、中正、中道等义相近,有不偏不倚的 含义;庸有平常、常道、日用等含义。所 谓中庸之道,简单地说,就是在思考问题 或为人处世时,要做到恰到好处。偏离中 庸就会走极端,孔子把超过了“中”,称 为“过”,把达不到“中”,称为“不 及”。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个人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术贡献】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

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

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2、成语类 、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名言警句类 、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用于学习方法: 用于思想修养: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 师 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背读
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读出滋味 可以得心应手地背—— 可以得心应手地背 背出韵味
译读
可以流畅自然地翻译 可以准确无误地阐述
反省
每天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日
我 泛指多次 自己 忠心, 忠心,尽心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真诚, 真诚,诚实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背诵《论语》 2、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 、 习方法和态度的格言 警句。 警句。
想相同 内心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三人行 有我师焉 善者而 走 一定 从 在其中 那 好的 学
其不善者而改之。 之,那 不善者而改之。”
意志坚定
路程
曾子曰: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可以不弘
读书人 使命 把 当作 胸怀宽广 使命 重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 论语》 语录结集, 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 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 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 篇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 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 论语》名称的来由 班固 汉书·艺文志 艺文志》 《汉书 艺文志》说:“《论语》 《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论语》 之《论语》。”

孔子的教育思想 (2)

孔子的教育思想 (2)

第三节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其教育活动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祖先为宋国的贵族,由于宋国贵族内部的倾轧,逃奔到鲁国。

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是鲁国的下等武士,相传他“有力如虎”。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家境更加衰落,不得不作些杂活来赡养寡母,所以他自称“吾少也贱”。

二十岁左右,他当上了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牛羊的“乘田”,表现出他从事实际工作的才能。

三十岁左右,孔子开始私人讲学,任教四十余年,从未间断。

他在五十岁时,担任鲁国的中都宰,不久升迁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并摄相事。

后因与鲁国执政大夫季桓子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下野。

孔子见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鲁国不能实现,便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奔走于宋、卫、陈、齐等十几个诸侯国,度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

他的政治主张不为各国执政者所采纳,凄凄惶惶,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在陈蔡竟弄到绝粮的地步。

但他不改初衷,坚持自己的主张。

在周游列国期间,他的私学是走到那里办到那里,从来没有停止过教学活动。

孔子返回鲁国时,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从此他专门从事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直到逝世。

孔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一是办私学,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

孔子所办的私学,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完备的私学。

他在这个阵地上不仅培养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而且在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

二是删定古籍,作《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

孔子的言行主要见于《论语》一书,《论语》共有20篇,是孔子的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杂有其弟子的言行,是无系统的语录和记事体裁。

这是后人研究孔子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典籍。

二、教育基本理论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入探讨了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教育理念。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孔子首先高度评价教育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基,为政之本。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孔子要绖①,季氏飨士②,孔子与往。阳虎绌曰 ③:“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①要绖:古代丧服中的麻腰带。 要,通“腰”。 ②飨: 用酒食款待人。 ③绌:通“黜”,排除,贬退。
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守丧时,季孙氏举 行宴会款待名土,孔子前往参加。季孙氏 的家臣阳虎阻挠说:“季氏招待名士,没有 请你啊。”孔子因此而退了回来。
孔防叔。防 叔 生 伯 夏,伯夏 生叔 梁 纥。纥 孔防叔。孔防叔生子名叫伯夏,伯夏生子名叫叔梁纥。叔梁纥
与 颜 氏 女 野 合 而 生 孔 子,祷 于 尼 丘 与颜家的女儿不合礼法的结合后生下孔子,孔子是他们向尼丘山
得 孔 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 祈祷后而生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
• 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在哲学上、 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 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 典著作。
伟人的影响
• 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社会 政治理论、教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礼仪 风俗等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华 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形成、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思想还远播海外。
①母讳之:叔梁纥去世时,征在少寡,在当时社会,她不 便送葬,故不知叔梁纥坟地所在,所以无法告诉孔子其父 的墓地在何处。 ②陈:陈列、摆设。 俎豆:古代祭祀时 盛祭品的器皿。 俎是方形的,豆是圆形的。 ③礼容:指 制仪容。 ④殡:停放灵柩。 五父之衢:睦名,是鲁城内 的街道。 ⑤慎:慎重。 ⑥郰:同“陬”,陬邑。 诲:告 诉的意思。 ⑦焉:代指防山。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3课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9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3课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9

2019年5月13日
我告诉皇上要雨露均沾
7
仁政思想。孔子反对战争,反对武力。他认为,治理国家要
靠仁爱道德,要用自身的“文德”去感化百姓、招徕远人。孔子把
“仁义道德”看作统治者必备的个人素质,将“施仁政、行德义”作
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夫子一生为之积极宣扬并努力实践的基
本思想。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立场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
2019年5月13日
我告诉皇上要雨露均沾
3
(一)背景链接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 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鲁襄公十一年, 三家“三分公室”,各占其一。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孟孙、 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国君所得的赋税,贡多贡少, 听任三家。而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它的贡品为鲁国国君专有。 季康子要讨伐颛臾,一方面是因为“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 是因为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形成掎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 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 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 他们的老师孔子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录之语。
2019年5月13日
我告诉皇上要雨露均沾
2
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 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 曲子是谁作的啊。”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 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 所悟,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了, 这个人皮肤黝黑,身材修长,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 还会是谁呢!”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 道:“你真是圣人啊,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2012-5-7
孔子简介 11
退修诗书
四十七岁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 年 鲁定公五年)鲁国季氏家臣阳虎 专鲁政。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口 专鲁政。阳虎劝孔子出仕, 头答应,但终不仕。退而修《诗》 头答应,但终不仕。退而修《 、《书》、《礼》、《乐》,以教弟 子。
2012-5-7
12
孔子简介
五十一岁 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 九年 鲁定公九年)孔子在鲁。 孔子 孔子在鲁。 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 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 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 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
2012-5-7
孔子简介 18

子西沮封
楚昭王欲重用孔子,使使奉币来 楚昭王欲重用孔子, 聘,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由于楚 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令尹子西的阻拦,此议遂止。 令尹子西的阻拦,此议遂止。
2012-5-7
孔子简介 19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 “国老”,但仍不得重用。 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 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 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 身通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 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 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 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 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 “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 《诗》、《书》,订《礼》、 《乐》,修《春秋》,对中 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老而喜《易》,曾达到“韦 编三绝”的程度。
夹谷(今山东莱芜西) 夹谷(今山东莱芜西)
夹谷会齐
2012-5-7 归田谢过
孔子简介 14
五十五岁 公元前497年(周敬王 二十三年 鲁定公十三年),鲁君怠 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也不按礼 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 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猪肉)于 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猪肉) 孔子,孔子失望,弃官去鲁。 孔子,孔子失望,弃官去鲁。 孔子到卫国,灵公亲自到郊区 孔子到卫国, 迎接,并按照他在鲁国的待遇给予 迎接, 俸禄。后卫灵公听信馋言,监视孔 俸禄。后卫灵公听信馋言, 子,遂于十月去卫适陈。 遂于十月去卫适陈。 在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 在过匡地( 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 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 阳虎曾欺压匡人,匡人恨之),围 阳虎曾欺压匡人,匡人恨之),围 ), 困了他。后经蒲地(亦在长垣县 困了他。后经蒲地( 境),又被围困。遂返卫。 ),又被围困。遂返卫。 又被围困

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一样远。 原因:1、视觉误差:日初出太阳在房屋、地平线的衬 托下显得大;日中时天空空旷显得小 2、日初出斜射;日中直射
从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 (前后座小组讨论)
从分析问题上: 两者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结论, 要全面看待问题 从两小儿方面:
要有探究和质疑的精神,
敢于挑战权威。
从孔子身上:
做人要实事求是, 不要不懂装懂。 学无止境
翻译注意点:
1、单音节 双音节
2、利用课文后面的注解,先直译,后意译,尽量做到 字字落实。
3、勤查字典,选择正确的义项。
文言基础知识:
1、古今异义词:去、汤 2、省略句 例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
)远也。”
பைடு நூலகம்
3、反问句 例如:“此不为……乎?”;“孰为汝多知乎?” 4、通假字 例如:孰为汝多知乎? (知:同“智”,智慧。)
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 2、 抄写课文1遍并翻译全文 3、 完成《一课一练》12 4、 摘抄孔子的名句(至少5句)
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县(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3岁丧父。少时家境贫寒,但他虚心好学,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 位学者,并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他 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实行仁政。
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 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两小儿辩日
《列子》
齐读课文
• 朗读古文注意点: 1、读音:盂(yú ) 为(wè i) 沧(cāng) 孰(shú 知(zhì ) ) 2、反问语调 3、停顿

孔子资料

孔子资料

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五年级语文第32课闻名中外的“三孔”(苏教版)完美版

五年级语文第32课闻名中外的“三孔”(苏教版)完美版

孔庙
孔府
资料宝袋
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 衍圣公府。1377年始建,1503年重修拓广,1838年扩修。 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内宅七座楼房。建国后,人民政府多 次拨款重修,现保存良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府 占地7.5万平方米,九进院落,楼房厅堂463间。三路布局, 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 楼,配楼、后五间等,最后为花园。东路为东学,有家庙、 慕恩堂等。西路为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南北 花厅等。
孔林
字词乐园
读一读
瞻仰 璀璨 严谨 肃然起敬
引人注目
清新幽静
庄严肃穆 惊讶不已
载 zǎi(记载)(刊载)
zài(装载)(载货) 重 zhòng(重要)(举重) chóng(重庆)(重阳)
预习检查
◎“三孔”指的什么呢?
◎“闻名中外”让你得到 什么信息?
初读文章, 感知大意
课文解析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解课 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建筑壮观、工艺精湛
“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 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 是四百六十六间。”“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 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 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根石柱,每 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 的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 ‘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
第三十二 课
闻名中外的“三孔”
资料宝袋
人物介绍
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绝粮七日VideoJoiner150407144843.mp4 丧家之犬VideoJoiner150407145134.mp4 孔子回鲁VideoJoiner150416120841.mp4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弟子多达三 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 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颜回是孔子最 爱的弟子。颜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伤。鲁哀公十 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 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孔子深受打击。鲁哀公 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 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
• • 周游列国1VideoJoiner150407143110.mp4 周游列国2VideoJoiner150407143531.mp4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 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 鲁国来到了卫国。有人在卫 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 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 视孔子的行动。
• 南子VideoJoiner150407144302.mp4
公元前492年,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 国,陈国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 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 免于一死。孔子过郑时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 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最终于公元 前484年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仁者爱人VideoJoiner150414003858.mp4
以礼治国,首先要“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手足。”(《论语·子路》) 这一主张落实在政治上,就是要做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论语·颜渊》)。 在君臣关系上,君臣之间要以礼相待,“君事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至于父子、兄弟、朋友、各种社会关系都要以礼为准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 语·颜渊》)
8.打倒孔老二,打倒孔家店
1921年6月16日,胡适在给《吴虞文 录》作序中首次提出“打孔店”。此后, 这一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中广泛流传使用, 衍成“打倒孔家店”。他们主要是把批 判的锋芒指向把孔孟的儒家思想僵化、 教条化,利用儒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 与个性的做法。但也对我们的传统思想 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是有些过激的。 到文革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公元前532年,孔子为委吏管理仓库,开始步入仕途,到 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 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 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 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 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 着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 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二)以“礼”为支柱的治国思想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 本“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周之德,其 可谓至德也。”(《泰伯》)“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 货》)“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但也 在推崇周礼的前提下,对周礼进行了许多“损益”(如,重人事轻鬼神, 提出了的“举贤才”(《论语〃子路》)打破了亲亲尊尊,主张“学而 优则仕”(《论语〃子张》))。而“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 不能以礼损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 语〃八佾yì 》)
• 隳三都1VideoJoiner15040712iner150407130050.mp4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 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 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 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 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 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9.孔子的回归
在今天的诸多解读中,孔子不再是神圣僵硬的偶像,而 是可敬亦可亲的师长;孔学也不再是高深莫测、束缚人性的 宗教,而是言近旨远、做人治世的道理。孔子是人不是神, 是个有血有肉、身心健康、宅心仁厚、通达睿智的学者。他 从神殿上回归到尘寰中,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近距离研习他的 教诲,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促进社会进步。
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 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设在120国(地区)共475所, 其中,亚洲32国(地区)103所,非洲29国42所,欧洲39国159所, 美洲17国154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65国共851个(科 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塞舌尔、瓦努阿图只有课堂,没 有学院),其中,亚洲17国79个,非洲13国18个,欧洲25国211个, 美洲7国478个,大洋洲3国65个。
第三讲 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钱穆《孔子传》序言:“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在孔 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 孔子集 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 以上之演 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 之指示,中 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 无人堪与孔子 相比伦。”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 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 开。 -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了,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告诉子贡: “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然而自腰以 下还不到禹的三寸。憔悴颓废的样子好像一条丧家之犬。”子贡把话都以实告诉了 孔子。孔子欣然笑道:“外形上的描写,不一定是对的。然而说我像丧家之犬,是 这样的!是这样的!”)
三、孔子思想管窥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 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 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 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 录体” ,浅近易懂,接近口语,言近 旨远,含义丰富。南宋时,朱熹将它 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 “四书”。
• 南子(?―前481年),春秋时 期女政治家,卫灵公夫人。生性 淫乱,经常红杏出墙。前493年, 卫灵公去世,南子遵照卫灵公 意愿,想立公子郢继位,公子 郢推辞,于是改立蒯kuǎi聩之子 辄继位,是为卫出公。前481年, 蒯聩夺取卫国国君之位,是为 卫庄公,并杀死南子。
• 南子政治家VideoJoiner150415214442.mp4
2.圣者
《论语〃 子罕》 : 太 宰问于子贡曰: “夫子圣 者与?何其多能也? ” 子 贡曰: “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 ”
子贡
3.日月 《论语〃 子张》 : 叔孙 武叔毁仲尼,子贡曰: “无 以(此也,副词)为也!仲尼 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 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 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 伤于日月乎?多(祗也,适也) 见其不知量也。 ”
孔子生父孔纥(公元前622年--公元前549年),习惯称叔梁纥,他人 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叔梁纥与正妻施氏有九 个女儿,没有儿子。又娶妾生子孟皮,却因为有足疾,依当时礼仪不宜 继嗣。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娶妻颜征在,70岁生孔子,颜征在18 岁。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 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说:“吾 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据司马迁《史 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两人年龄相差悬 殊,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也有 史料记载,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春天特定时间可野合生子。这一礼仪, 可最大限度的增加当时的人口,提高国力。在当时,野合生子是很正常 的行为。)
(一)以“仁”为本(修己)(据杨伯峻《论语译注》, “仁” 在《论语》中共109见)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论语〃 颜渊》 :樊迟 问仁,子曰: “爱人。 ”),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 苛政。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孝悌是仁的根本,家国同构,国以家为本, 孝亲才能忠君,所以历代君王推行以孝治国。
小结:历史上的孔子只是一个并不得志的哲人,他 怀揣着伟大的理想寻找着施展才能的舞台,四处碰壁却矢 志不渝。他是渊博的学者,是礼乐文明的传承人,是伟大 而亲和的导师。作为一个失意的理想主义者,他怀着遗憾 离去,但他死后,却没有得到安宁。首先,是一场长达数 千年的圣化运动,自其弟子子贡开始,经历无数代儒生与 王权的推波助澜,最终将这位老人推上了大成至圣先师文 宣王的神座。而后,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圣人被 推下神坛,成了孔老二,成了人们侮辱与毁弃的对象…… 直到今天,才给了他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术时期)
《史记· 孔子世家》 : 太史公 曰: 《诗》 有之: “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 ”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 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 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 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 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 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 至圣矣!
• • 颜回之死VideoJoiner150407145756.mp4 子路之死VideoJoiner150407150143.mp4
二、历史上孔子形象的演变
1.“丧家之狗”
《史记· 孔子世家》 :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 郭东门 [1]。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颡似尧[2],项类皋陶, 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3], 累累若丧家之狗[4]。 ”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末也[5]。而谓似丧家之狗, 然哉!然哉! ” [1] 郭:外城。在城的外围所加筑的城墙。 [2] 颡sǎng:额。 [3] 要:同 “腰” 。 [4] 累累:颓丧憔悴的样子。 [5] 末:不重要。 一说是不对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