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是指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需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相关技能的标准要求。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示范。
下面我们就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进行具体的介绍。
首先,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清晰、准确的发音和语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发音的准确性,避免因发音不清晰而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
同时,教师的语调应该生动自然,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其次,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让幼儿易于理解。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能够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和语言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再次,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节奏和语言节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节制能力,避免语速过快或过慢,让幼儿能够轻松跟上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节制,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啰嗦、废话等情况,保持语言的简洁明了。
最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示范和引导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幼儿的良好语言示范,用规范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引导幼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总之,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示范,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普高)一、课程性质《教师口语》是在应用语言学指导下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及其特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大学生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师范类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及日常口语表达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提高师范生的教师基本素质。
本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训练是前提,贯穿本课程始终,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一般口语交际是社会人际交往中基本的口头语言活动,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
教师职业口语是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用语,是师范院校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一般口语训练的提高和扩展。
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法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62课时,其中理论环节22课时,实践环节40课时。
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每学期课时数分别为:1*14、1*16、1*16、1*16。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应的等级。
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的口语运用能力,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小学生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
1.教育师范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和教育教学工作。
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辨证规律3.掌握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师口语课程类型: 必修课、职业技能课总学时: 60 理论学时: 30 实验学时:30学分: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先修课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师口语》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学习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研究教师口语理论规律的应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培养学生口语技能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口语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最主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传声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领域,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多种形式的情况下,教师口语的作用仍然不会被削弱。
教师的口语又是学生接受语言教育和语言训练的最直接范本。
在训练学生口语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出样子来。
教师的言语是学生模仿的标本: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语言。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1993年5月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口语“教学要把训练放在突出位置。
教师要注意理论指导,注重示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
课外训练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组织保证,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训练,并注意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本课程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职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以培养学生从事教学和教育能力为核心,强调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本课程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岗、证、课”沟通,参照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认证内容,构建了以教师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持证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普通话训练、语言表演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教师口语》适用专业:五年专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幼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前专业学生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开设本教师口语课程,是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学前专业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门课程是学前专业语文必修课中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语言学科。
它的开设,对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幼儿园教育需要的良好语言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以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能力训练为重点,并在深入了解幼儿园口语教学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探索,尽可能满足学前教育口语运用的实际需求,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3、课程任务(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做到: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辨正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掌握本职业一般口语交际技能。
(3)初步掌握运用本职业教育口语、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并且掌握指导幼儿口语运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指导幼儿纠正方音的能力。
2、能力和技能目标: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或二级乙等以上;能较好地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基本技巧朗读作品、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并设计得体的体态语。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适应在各种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口语交际的需要;具备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口语能力,能与学生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教师口语课程是针对师范生及在职教师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旨在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发音、口语表达技巧、沟通策略等。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教师掌握标准、流畅的普通话,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提升与学生的沟通效果。
二、课程目标1、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提高普通话水平;2、学会运用口语表达技巧,提高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3、掌握有效的沟通策略,提高与学生的沟通效果;4、培养教师的口语教学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口语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1、普通话发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以及音变、音节、音韵的辨析;2、口语表达技巧:包括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形象性等,3、沟通策略:包括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反馈技巧等,以及应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策略;4、口语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教师的口语教学案例,培养教师的口语教学能力。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6学时,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9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普通话发音(9学时)1、声母发音训练;2、韵母发音训练;3、声调发音训练;4、音变、音节、音韵辨析。
第二单元:口语表达技巧(9学时)1、口头语言表达技巧;3、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单元:沟通策略(9学时)1、倾听技巧;2、提问技巧;3、反馈技巧;4、应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策略。
第四单元:口语教学案例分析(9学时)1、分析优秀教师的口语教学案例;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口语教学实践。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和沟通技巧,提高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还将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提高。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概述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所需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幼儿教师口语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与幼儿沟通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的特点,运用教学口语的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以及教师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规范的、文明的、优美的语言的典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够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辩正能力。
3.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做到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
4.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
做到听话准确,理解快,记得清,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
5.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情景的需要,调控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口语表达做到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采用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实践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以教师集中辅导与自学、小组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
3.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四、课程教学内容上编普通话训练第一章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与语音的训练步骤,使语音响亮、清晰、持久不衰,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2.项目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更好地避免说话测试考场失误。 项目十二 朗诵概说 1.项目内容 本项目主要介绍朗诵的定义、意义和要素。 2.项目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朗诵作为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创造 活动。
平测试。 (2)详细说明:过程考核中,笔试由小测、作业综合评定;口试由三分钟说话、单 元口试,期中口试、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期末口试,兼顾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综合 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口试占60%. 3、 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 校内教学资源 校内设普通话测试培训点,有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共8名。
发,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为更加注技能传授,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一项专业技
能。
3、课程任务
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
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做到: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
一定的方言辨正能力。熟练掌握朗诵的技能技巧。
2、能力与技能目标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听音、辨音能力,动口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活动的能
力,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感度,培养自我监听、主动纠正方音的习惯。发准普通话声母、
韵母、声调、音节,在语言交际中灵活运用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辨正能力,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达到二级或以上。能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并且具备一定的指导中小学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师口语课程类型:必修课、职业技能课总学时:60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30学分: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先修课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师口语》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学习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研究教师口语理论规律的应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培养学生口语技能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口语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最主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传声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领域,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多种形式的情况下,教师口语的作用仍然不会被削弱。
教师的口语又是学生接受语言教育和语言训练的最直接范本。
在训练学生口语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出样子来。
教师的言语是学生模仿的标本: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语言。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1993年5月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口语“教学要把训练放在突出位置。
教师要注意理论指导,注重示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
课外训练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组织保证,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训练,并注意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本课程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职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以培养学生从事教学和教育能力为核心,强调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本课程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岗、证、课”沟通,参照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认证内容,构建了以教师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持证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普通话训练、语言表演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普通话的基础知识,即声韵调、语流音变的规范发音,具备熟练并规范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朗读、朗诵、演讲、说话等口语表达技巧,提高口语表达素养与水平。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学会科学用气发声方法,掌握态势语等技巧。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师口语基本表达策略,准确、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提升教师口语表达水平;同时具备指导学生口语运用的能力。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能力,能够与同行、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
6.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树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价值观,自觉维护语言文字规范,并能针对本地方言特点开展纠正方言、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7.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底蕴和积极的教育情怀。
8.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备分析有声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审美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力、鉴赏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江苏版•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1年10月版。
2.主要参考资料[1]张锐、万里《教师口语训练手册》(试用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编《教师口语》(试用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陈旻、皇甫素飞《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5]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教师口语》是针对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口语能力,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2.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使学生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和教育教学工作。
让学生掌握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包括听话准确、说话清晰、流畅、得体,以及语态自然、大方。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基本理论。
不同类型的教学、教育口语。
各种语言的使用场合与交际对象。
语言素养的提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口语技能的训练和实践应用。
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与前瞻性,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强调基础性与专业性,既注重口语交际的基础训练,又针对教师职业口语进行专门训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模拟课堂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课程评价与考核1.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注重过程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
2.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括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职业口语运用能力等方面。
考核结果应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五、课程实施建议1.师资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师应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2.教学资源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交流平台。
3.课程管理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婴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婴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婴幼儿教师口语》是婴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与婴幼儿沟通、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够掌握婴幼儿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婴幼儿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婴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特点及教育方法;能够运用婴幼儿教师口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语音、语调、语气等;能够与婴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促进其语言和认知的发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通过实践训练,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观察、评估、示范、实践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尊重婴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培养热爱儿童、敬业奉献的精神,为婴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语音与语调:要求学生掌握婴幼儿教师口语的基本语音和语调,如柔和、亲切、自然等;能够运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图。
2. 词汇选择:要求学生选择适合婴幼儿理解程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词汇。
3. 语言表达: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气、节奏和停顿与婴幼儿进行交流;能够根据婴幼儿的反应和需求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速。
4. 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观察、评估、示范、实践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5. 实践训练:通过模拟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实践训练。
三、课程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选择、语言表达、教学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反馈机制: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鼓励其进一步提高。
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口语课程计划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教师口语技能提升课程二、课程目标:1. 提高教师日常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交流和管理。
2. 增强教师的英语语音语调准确性,提升英语表达的专业性和感染力。
3. 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
4. 促进教师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程对象:全体英语教师四、课程内容:1. 英语语音基础:包括元音、辅音、连读、弱读、节奏等。
2. 英语语调与语速:掌握不同情境下的语调变化和语速调整技巧。
3. 常用英语课堂用语:学习并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课堂管理、提问、评价等。
4. 日常英语口语交流:从日常生活、工作场景出发,提高教师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5. 跨文化交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特点,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
6. 英语思维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教师的英语思维习惯。
五、课程安排:1. 课程总时长:共12周,每周2课时。
2. 每周课程内容:- 第1周:英语语音基础- 第2周:英语语调与语速- 第3周:常用英语课堂用语(一)- 第4周:常用英语课堂用语(二)- 第5周:日常英语口语交流(一)- 第6周:日常英语口语交流(二)- 第7周:跨文化交际- 第8周:英语思维训练- 第9周:教学案例分析- 第10周:角色扮演- 第11周:口语表达技巧- 第12周:课程总结与考试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模拟真实教学场景,提高教师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合作能力。
5.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七、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互动交流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口语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口语能力的专业必修课,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口语表达水平为宗旨的实践性课程;能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口语表达技能,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设计依据】本课程以学生必备的专业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音知识和专项口语表达要求为主线,以培养教育教学口语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综合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实施普通话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等级的规定级别(二级乙等及以上),为他们将来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依据上述课程目的及目标定位,本课程规划和设计了3个课程模块,具体包括基础模块、应用模块、提高模块。
课程内容全面、务实。
整个课程内容的安排是以提升基本职业技能为核心,将知识学习与技能操练进行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活动设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分为知识学习活动、技能训练活动和展示评价活动三类,每类活动的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关于知识、技能、态度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及载体。
本课程总课时为128时(以“上四学期,每学期四个月,每个月四周,每周两节”计算)。
2 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2.1.1能记住普通话语音系统知识要点
2.1.2能辨识普通话的词汇、语法与重庆方言的词汇、语法的区别
- 1 -
2.1.3能概述一般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和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要求
2.1.4能记住社交口语中的礼仪、礼貌用语和恰当的态势语
2.1.5能记住科学发声的基本要求
2.1.6能记住倾听的基本要求
2.1.7能记住思维训练的基本要求
2.1.8能记住复述、描述、解说和评述的基本要求
2.1.9能记住朗诵的基本要求
2.1.10能记住朗诵的准备要求
2.1.11能记住朗诵技巧的具体内容
2.1.12能辨识不同文体的朗读技巧
2.1.13能记住儿童故事讲述的要求和技巧
2.1.14能记住演讲的概念、特征、类型及技巧
2.1.15能记住论辩的概念、特征、类型、组织、准备及相应技巧
2.1.16能记住交谈的特点、基本要求和相应技巧
2.1.17能记住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含义、特征
2.1.18能记住幼儿教师常用辞格及运用要求
2.1.19能记住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的含义、特点和一般要求
2.1.20能记住教学环节用语的分类
2.1.21能记住导入语的概念及要求
2.1.22能记住讲授语的概念及要求
2.1.23能记住提问语的概念及要求
2.1.24能记住过渡语的概念及要求
2.1.25能记住应变语的概念及要求
2.1.26能记住结束语的概念及要求
2.1.27能记住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的含义、运用原则和一般技巧
2.1.28能记住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的分类
2.1.29能记住沟通语的概念及要求
2.1.30能记住劝慰语的概念及要求
- 2 -
2.1.31能记住说服语的概念及要求
2.1.32能记住表扬语的概念及要求
2.1.33能记住批评语的概念及要求
2.1.34能记住激励语的概念及要求
2.1.35能记住幼儿教师交际口语的内涵及运用原则
2.1.36能记住幼儿教师交际口语的分类
2.1.37能记住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2.1.38能记住与单位领导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2.1.39能记住与单位同事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2.1.40能记住参加座谈会与教研活动时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2.1.41能记住联络相关部门时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2.2技能目标
2.2.1能使用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2.2.2能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等级
2.2.3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标准、流畅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流
2.2.4能克服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
2.2.5能具备口语交际的思维能力
2.2.6能听出口语交际中的完整意思和关键信息
2.2.7能正确使用体态语
2.2.8能科学发声
2.2.9能倾听
2.2.10能进行思维的自我训练
2.2.11能复述、描述、解说和评述
2.2.12能正确进行朗读准备
2.2.13能正确进行朗读和朗诵,具有感染力
2.2.14能讲述儿童故事,具有感染力
2.2.15能演讲,具有感染力
2.2.16能论辩,具有说服力
- 3 -
2.2.17能交谈
2.2.18能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复、顶针等辞格进行交流
2.2.19能正确使用导入语
2.2.20能正确使用讲授语
2.2.21能正确使用提问语
2.2.23能正确使用过渡语
2.2.24能正确使用应变语
2.2.25能正确使用结束语
2.2.26能正确使用沟通语
2.2.27能正确使用劝慰语
2.2.28能正确使用说服语
2.2.29能正确使用表扬语
2.2.30能正确使用批评语
2.2.31能正确使用激励语
2.2.32能与家长有效交流沟通
2.2.33能与单位领导有效交流沟通
2.2.34能与单位同事有效交流沟通
2.2.35能在参加座谈会与教研活动时有效交流沟通
2.2.36能在联络相关部门时有效交流沟通
2.3态度目标
2.3.1能尊重祖国的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3.2能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2.3.3能遵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3.4能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3.5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 4 -
- 5 -
- 7 -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教材编写应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主线,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3)教材在内容上应简洁实用,文字表述上应深入浅出,形式上应图文并茂,并融入相关法律法规,以顺应学前教育专业对核心职业能力的需要。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以案例引起学生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应根据教育教学口语交流任务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
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实用、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方法
(1)本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要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为主要方法,实行模块化教学。
教学可在模拟情境中进行。
在学习情境中,建议采用角色模拟等方式,实施分组教学。
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具备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口语交流的核心职业能力。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情景讨论和交流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在注意理论教授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练习、情景演示、教师和录音录像示范,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应加大实践容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结合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注重课外辅导和经验分享,帮助学生适应各个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
(5)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4.3教学条件
- 8 -
(1)教师:任教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和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普通话水平,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2)学生:应购买和准备本课程所需要的工具,如,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3)教室:应有两间教室,一间便于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开展教学活动;另一间应模拟幼儿园实际教学场景,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提升实践效果。
(4)多媒体设备:独立的多媒体数字语音室,如HY-9901S型多媒体全数字语音室;语言学习系统;语音教学系统;语言训练教学设备。
4.4课程资源
(1)注重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在编写时必须注重可操作性,要求文字简练,脉络清晰,尽量还原真实口语交流场景。
(2)建议收集一些真实场景的图片、音频及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帮助学生理解、接受、运用课程知识。
(3)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使教学媒体多样化、教学活动双向化、学习形式多样化。
(4)建议开发或购买独立的多媒体数字语音室;语言学习系统;语音教学系统;语言训练教学设备,便于学生学习和实践。
(5)本课程属于实践性极强的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此,学校应与各级各类早教机构、幼儿园建立广泛的合作,开发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以达到实践目的。
4.5教学评价
(1)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相结合,结合课堂考勤、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与评价比重。
(2)强调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一体化评价,同时注重态度目标。
(3)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