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伶官传序讲解及知识训练747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1.选出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组 ( )①盛.衰之理 ②盛.以锦囊 ③其意气之盛.也 ④故方其盛.也 A .①shèng ②shèng ③chéng ④shèngB .①shèng ②shèng ③shèng ④chéngC .①shèng ②chéng ③shèng ④shèngD .①chéng ②shèng ③shèng ④shèng【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音字。

①shèng ②chéng ③shèng ④shèng【答案】C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C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词。

A 项加点词语“人事”,古今意义不相同。

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指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等事务。

B 、C 、D 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兄弟”:哥哥弟弟。

“凯旋”,胜利归来。

“意气”,意志,气概。

【答案】A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错误的一项是(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吾遗恨.也(恨:悔恨,后悔) B .负.而前驱(负:背着) 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C .岂非人事..哉(人事:指给人们安排工作)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通“而”) D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泣.下沾襟(泣:眼泪)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人事:泛指人世上各种事情(《辞海》),文中多指政治上的得失。

“尔”,即“你”。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 . B .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doc

第21课伶官传序春秋霸主齐桓公,称霸诸侯,却因亲近小人导致祸起萧墙;吴国国君夫差,雄霸南方,却因贪恋美色导致勾践灭吴;开元明君唐玄宗,开创盛世,却因专宠贵妃导致盛唐衰落,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盛衰由人,成败由人。

只有生活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玩物丧志,才能不再重复古人的错误和悲剧,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他又被贬了。

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

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

此刻,他内心溢满【课内挖掘】⊙课内素材逆境时,庄宗唯恐辜负先人之托,用兵时负矢在前,身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

在成功后,便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弛,衰败继之。

庄宗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

后来,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近卫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庄宗。

[适用话题]可用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谦受益,满招损”“成与败”“顺境与逆境”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精彩运用遥想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

自从在24岁袭得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

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至于举天下之豪杰都莫能与之相争。

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觉得自满。

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得是多么的凄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无论任何事物,兴也由人,亡也由人。

也就是说,盛衰之理,是源于人事的。

不单单是李存勖,像秦王朝兴起的时候不也是因为仁政,灭亡的时候,也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六国中抗秦则兴,赂秦则亡,虽然最后不赂者以赂者亡,那也是由于失去了强力的援助。

还有项羽不也是由于重贤而兴,寡谋而亡吗?由此观之,成败都由人啊!当然,成败虽然由人,但是人却不能掌握成功与失败,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许就在你不经意时就已经埋下了祸患。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四课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四课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伶官传序》【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关系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

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

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

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

选择优秀的古代散文,多多诵读,细心体会,自然会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气脉的流动。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语言委婉,气势旺盛。

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

要体会作者哀痛、诚挚的情感,首先应了解他们叔侄的特殊关系。

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

不久,哥哥又宦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

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

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零丁,一家人相依为命。

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

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

没想到老成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

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l8岁。

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三)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四)使动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五)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六)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还矢于王,而告以成功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句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练习题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李存勖(xù)请其矢(shí)皆自于人欤(yú)B.伶官(línɡ)盛以锦囊(chénɡ)誓天断发(fà)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ɡ)乱者四应(yínɡ)D.吾遗恨也(yí)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泣下沾襟(jīn)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3.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选修】伶官传序(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选修】伶官传序(含答案解析)

伶官传序一、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志趣和性格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二、一词多义1.兴忧劳可以兴国(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2.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3.归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天下同归而殊涂( )4.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 )(2)抑本.其成败之迹( )2.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 )翻译: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翻译: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翻译:4.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翻译: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翻译:五、语句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文学常识〗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时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品。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是为了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文言基础整理〗一、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人为之事;今义:录用管理人员的工作]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泛指官员;今义:做某种工作]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往前走;今义:前导,先驱者]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以至于;今义:表另提一事]二、词类活用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名作动]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订立盟约,名作动]3、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子装,名作动]4、抑本.其成败之迹 [探求、考察,名作动]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在前面,名作状]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名作状]7、仓皇东.出 [向东,名作状]8、而告以成功.. [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使动用法]10、祸患常积于忽微..多困于所溺 [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而智勇词作名词]三、一词多义1、负(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背](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辜负](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 [背弃](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使……承担] (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倚仗](6)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失败](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覆盖]2、告(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伶官传序》)[告知](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祭告](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禀告]3、顾(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面面相觑](2)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头](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拜访](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顾念、顾惜](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顾及](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但是](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考虑](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4、归(1)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归附,归依](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归往,奔向](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归向、归属](4)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 [归聚,汇聚](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 [归还](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使……回去](7)后五年,吾妻来归(《项》) [旧称女子出嫁](8)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 [返回,回来]5、患(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祸患,灾祸](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3)今张君不以谪为患(《黄州快哉亭记》)[忧愁](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讳忌]6、困(1)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伶官传序》) [围困](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困,困住](3)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 [困倦、疲乏](4)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贫困,贫乏](5)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困窘、困难]7、驱(1)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 [驱驰](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驱驰(《后出师表》) [奔走效力](3)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 [驱赶](4)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孔雀》) [驱使](5)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 [驱逐](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追赶]8、盛(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强盛、兴盛](2)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装](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盛大,雄壮](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职位高](5)太后盛气而揖之(《触詟说赵太后》)[怒气](6)今又盛寒,马无藁草(《赤壁》)[非常](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采草药》) [茂盛](8)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丰盛]9、微(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 [细小的事情](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石钟山记》) [轻微](4)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 [地位低微,卑贱](5)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隐蔽身份](6)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左忠毅公逸事》) [暗暗地](7)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微弱](8)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屈原列传》) [含蓄、深奥](9)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稍微,略微]10、知(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知道](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知识](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懂得,了解](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识别](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送东阳马生序》) [感觉,觉得](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通“智”,智慧](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主持]四、文言虚词1、而(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连词,表递进,并且](2)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但是](3)凯旋而纳之 [连词,表承接,接着](4)数十伶人困之,身死国灭[连词,表原因,因而]2、其(1)其后用兵 [代词,那](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一定](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3、以(1)盛以锦囊[介词,用](2)以三矢赐庄宗 [介词,把](3)而皆背晋以归梁 [连词,表承接,而](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助词,……的原因]4、与(1)与尔三矢[动词,给](2)与其所以失之者 [介词,跟](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通“欤",助词,吗]5、于(1)而皆自于人欤[介词,由于](2)祸患常积于忽微[介词,在](3)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被]6、之(1)及凯旋而纳之 [代词,代箭](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代词,代天下](5)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代词,代庄宗]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伶官传序知识点检测资料讲解

伶官传序知识点检测资料讲解

《伶官传序》知识点检测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二、指出重点实词的词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其系燕父子以组3、抑本其成败之际4、逸豫可以亡身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______________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负而前驱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前导,先锋队伍,先行者。

5、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 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四、指出各句活用词的类型并解释1、函梁君臣之首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负而前驱4、仓皇东出5、一夫夜呼6乱者四应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8、凯旋而纳之五、写出各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2、以可以知之矣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皆背晋以归梁3、而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而皆自于人欤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及凯旋而纳之/而身死国灭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六、指出各句的句式特点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2、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5、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6请其矢,盛以锦囊7、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及仇雠已灭9、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七、重点句子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伶官传序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伶官传序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自主赏析伶官传序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乱者四应.(yīnɡ)以一少牢告.庙(告诉)B.仇雠.已灭(chóu) 系燕父子以组.(组合)C.盛.以锦囊(shènɡ)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D.与尔三矢.(shǐ) 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项,“应”应读“yìnɡ”;告,祭告。

B项,组,绳索。

C项,“盛”应读“ché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项,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项,“兴”“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B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乱”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D项,“函”为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4.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与坐谈、B、D三项均省略宾语“之”,C项省略介词“于”。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知识点复习及答案解析

伶官传序知识点复习及答案解析

一、解释划横线的字。

二、理解性默写1.《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5.《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6.《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7.《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8.《伶官传序》中,当发现有作乱的情况时,庄宗及臣子们的反应9.《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10.《伶官传序》中,由结果,引出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1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12.《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13.《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14.《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三|素材运用《伶官传序》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的这篇文章,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从这些方面指导学生挖掘素材,并运用到相关写作中去。

素材一:庄宗“忧劳”,不忘晋王遗命,将晋王所赐三矢“受而藏之”,然后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三矢于先王。

庄宗时刻有一种忧患意识,不忘世仇,最终夺得天下。

写作应用1、人要有忧患意识2、忧劳可以兴国3、居安要思危等素材二:庄宗恪守父命,严格自律,才得以完成遗志,一雪前耻,证明成由人,盛也由人。

写作应用1、人要善于管理自己2、自律3、事在人为等素材三:庄宗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

后来,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近卫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庄宗。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汇总+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汇总+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汇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五代史伶官传序〔宋代〕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2、与、其、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应当;你的)3、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一般属官)4、负、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背;等到)5、相:君臣相顾(相对)6、至于:至于誓天断发(以至于)7、抑: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8、损:满招损,谦得益(损失)9、逸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10、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从)11、举: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二、一词多义1、与:①与尔三矢(给)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吗)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替)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和)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辅助,结交)2、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投靠,归顺)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投靠,返回)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④若水之归下也(会聚)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回家)3、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③以乱易整,不武(代替)④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4、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禀告,报告)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三、词类活用1、函: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木匣子装)2、夜:一夫夜呼(名作状,在夜里)3、东:仓皇东出(名作状,向东)4、兴、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动词使动,使兴盛;使灭亡)四、句式1、盛以锦囊(介宾结构后置)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宾结构后置)3、而告(之)以成功(省略句)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五、难句翻译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对社会现象的启示
居安思危
在和平安定的时代,我们仍需保持警惕 ,居安思危,不断加强自身实力,以应 对潜在的危机。
VS
团结协作
文章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 集体力量,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共同发 展。
对历史研究的启示
全面客观
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保持全面客观的态 度,不偏听偏信,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评价 历史事件。
内容
文章通过伶官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政治、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的 问题,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和人 类社会的本质。
文章背景
作者
本文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
背景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了多个政权的更迭和战乱。伶官 作为当时的特殊职业群体,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欧阳修通过对伶官的描述, 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理解。
给出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 要求学生填写适当的词语或
句子。
04
05
针对文章中的重要观点或论 据,要求学生进行简答或论
述。
拓展思考练习
总结词:通过问答题、论述题等形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涉及的社会、文化 等方面的现象,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 立思考能力。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论述题,要求学生结 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论述。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 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 引言 • 《五代史伶官传序》内容解析 •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练习题 • 《五代史伶官传序》对现代的启示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大学语文中的 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五代时期 伶官的生活和命运,以及伶官在历史 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欧阳修《伶官传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欧阳修《伶官传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欧阳修《伶官传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11.对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合从连衡:连衡,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的策略;合从,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

B.古文中的“宇内、四海、八荒、六合、八州”等都指全国,“百越、蛮夷”指中原之外的边远地区的民族,“山东”指崤山以东。

C.斧钺、汤镬、敲扑指古代刑具,矢镞、钩戟、长铩指古代兵器,锦瑟、箜篌、琵琶、箫笛、刁斗是古代乐器。

高二伶官传序知识精讲试题(共6页)

高二伶官传序知识精讲试题(共6页)

高二语文(yǔwén)伶官传序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五单元?伶官传序?〔一〕学习目的1. 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2. 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3. 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化地进展论证的写作方法。

4. 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二〕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史论,学习时可与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进展比拟阅读,品味语言,由浅入深,力求在比拟中解决问题,从启发中有所发现。

?过秦论?语言:气势恢宏,酣畅流利,极富文彩。

?六国论?语言:斩钉截铁,雄健有力,不容置疑。

?伶官传序?语言: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五代史第一篇文字,后学者当百读不厌也。

〔三〕作者简介及轶闻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人。

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指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

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欧阳修散文成就突出,散文开展史上的地位类似(lèi sì)于中唐韩愈。

政论文在欧阳修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类作品多是奏章,一般以说理见长,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但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

如著名作品有?朋HY论?、?纵囚论?、?原弊?等。

欧阳修曾著?新五代史?,并与宋祁合编?新唐书?,对历史的准确理解,使欧阳修的史论文也极具特色。

?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因有薛居正编纂的?旧五代史?在前,故称之为?新五代史?。

欧阳修认为旧史不宜“垂劝诫,示后世〞重新编写了五代史。

写?伶官传?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汲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 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 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 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 未来。
③有些基层领导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 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 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 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 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 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 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探究 / 原来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或者,还是 / 压制
文句翻译 要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
智勇多困于所溺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知识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8、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总 提出论点: 起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考点知识整理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考点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考点知识整理一、作者及解题:(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解题: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口。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伶官传》:主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色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二、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二)通假字及仇雠(chóu)已灭“雠”同“仇”,仇敌(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5)泣下沾襟下:掉下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3、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4、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5、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5、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3)至于誓天断发使……断(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者,……也”此三者,吾遗恨也(2)“……也”式A、梁,吾仇也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无标志式燕王,吾所立2、被动句(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倒装句(1)定语后置其意气之盛(2)介词结构后置A、盛以锦囊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而告以成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E、庄宗受而藏之于庙4、省略句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D、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E、(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5、固定句式(1)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六)重点句子翻译(名句积累,建议背诵)1.满招损,谦得益译文: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伶官传序重点学习的练习及标准答案.doc

伶官传序重点学习的练习及标准答案.doc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 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 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 衰之理6】抑本其成败之迹 ..2】负 而前驱7】举天下豪杰..3】及凯旋而纳之8】数十伶人 困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9】祸患常积于 忽微...5】函梁君臣之首.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 驱5】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 身 ...2】函梁君臣之首6】而告以成功...3】一夫夜 呼,乱者四应7】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 多昆玉所溺... ..4】仓皇东 出.5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A 庄宗受而藏之于 庙 D 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B.E.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之二虫又何知C.F.霜叶红于 二月花吾欲之 南海,何如D .4.智勇多困于.所溺】 与其 所 . 以 . 失之2】其 者A 与其 所以失之者.B 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 5】而皆背晋以 . 归 C.其后用兵梁.D 其真无马耶.3】之6】尔 其. 勿忘乃 父 之A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莫能与之 争.志6 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2】 智勇多困于.所溺 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2】。

,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 (1009 — 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讲解及知识训练
一、本课难点
本文中涉及历史事件背景比较复杂,而因为是史传序文,具体史实在后面的传记中还会记载,因此在本文中的叙述颇简略,给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本文又是一篇有强烈抒情成分的说理文,其特点是不借助抽象的大道理去说服读者,而让读者通过作者所举的事例,在一唱三叹中受到启发。

本文语言含蓄蕴藉,内容却很丰富,意味深长,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观点。

因此弄清背景,理清脉络是理解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阅读本文,要求同学一定要认真参考书下注解,将文章内容与注解中对史实的补充结合在一起,看看能否理出头绪。

下面简略地说明一下这些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

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的儿子。

唐僖宗时,李克用与当时的梁王朱温(后名朱全忠)结下仇怨,从此梁晋间战争不息,成为世仇。

公元907年,朱温取代了唐王朝的统治,自立为帝,建后梁,成为后梁太祖。

燕王名刘守光,其父刘仁恭借李克用势力夺幽州,任节度使,后背晋归梁,与梁成仇。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即辽王朝的建立者辽太祖,曾与李克用握手约为兄弟,共商讨伐朱温之策。

但后来阿保机背盟弃约,遣使同后梁讲和通好。

所以李克用把这三者看成势不两立的敌人。

公元908年,李克用在临死前留下三矢,要李存勖替父报仇。

李存勖于912年生擒了刘守光和他父亲刘仁恭,又于923年灭了后梁末帝朱友贞而称帝,这就是后唐。

至926年,军士皇甫晖等发生兵变,伶人郭从谦又指挥一部分禁卫军作乱,李存勖被杀。

从时间上我们可以看到李存勖发愤图强,替父报仇,建功立业,使家国走向强大兴盛用了18年的时间,意气可谓“盛矣”,而之后纵情声色,使家国由盛而衰却只用了短短三年,落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可悲结局。

充分证明了作者的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二、其他背景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幼时而孤,其母以荻杆画地育教。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倡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评其文为“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


[推荐作品]
政论、史论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
抒情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
诗作:《画眉鸟》、《戏答元珍》
词:《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
《临江仙》(柳外轻雷)、《采桑子》、《朝中措》(平山栏槛)
三、基础训练:
1、解释下列红色字: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 此三者,吾遗恨也()
(3) 与尔三矢()
(4) 负而前驱()
(5)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 君臣相顾()
(7) 抑本其成败之迹()()
(8) 举天下豪杰()
(9) 莫能与之争()
(10)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解释下列红色字
(1)负而前驱()
(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
3、下列红色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以三矢赐庄宗
B、而皆背晋以归梁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盛以锦囊
4、下列红色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其后用兵
C、其孰能讥之乎
D、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5、句读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参考答案:
1、
(1)原:追究根源(2)恨:遗憾(3)与:给(4)负:背(5)方:当。

组:绳子
(6)顾:看(7)抑:还是。

本:推究(8)举:全(9)莫:没有谁(10)为:被
2、(1)前:在前面(2)函:用匣子装(3)夜:在夜里
3、CD
4、BD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五、作文
上帝笑什么?
高二(1)赵晓龙
最近听到了这么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据说还出自某个哲人之口。

听了之后,总感觉怪怪的:上帝为什么会发笑呢?还偏偏是在人类思考的时候?
仔细一想,才回过味儿来——这里面似乎有很重的“宿命论”的味道:说这句话,犹言上帝早已为人类创造和安排好了一切,包括每个人的命运和整个社会的进程。

所以,当人类中的某些“无聊之辈”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前途时,上帝便胸有成竹地笑了。

这笑,就像是小孩子问妈妈:“我从哪里来?”时,妈妈脸上的笑;就像是小河问大海:“我要流向哪里?”时,大海的笑;更像是小鸟问天空:“你有多大?”时,天空的笑。

在说这话的人眼里,人类的思考与小孩、小河、小鸟们的提问一样,都属于“渺小”对“伟大”的质疑,都属于“有限”对“无穷”的挑战。

都显得“微不足道”,或是“没有意义”。

因此,这思考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上帝的讥笑——上帝用笑声告诉人们:别思考了,想也没用,得过且过吧。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在万能的上帝面前,人类就真没有思考的必要了吗?当然不是!
首先,上帝不同于妈妈、大海和天空:后者是先于小孩、小河、小鸟就有的;而上帝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换言之,正是出于人类的思考,才有了仁慈的天父。

现在人类再思考时上帝反会发笑。

莫不是笑自己的“出身”卑微吗?没有了人类的想象,就决不会有什么上帝,相反,有了人类的想象,上帝反倒受制于人了:人让他是个苍髯老翁,他就永远不会有青春了;人让他长了一张瘦削的脸,他就别想“天庭饱满”了;人让他与圣母结为夫妻,他也就没有了“婚姻自由”;如果有人更“绝情”一些,非要把上帝想成一个瘸子的话,那可怜的天父怕是永远也离不开拐棍了。

如果上帝真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渊博的话,他老人家就应该很明白自己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说到底,上帝和一切宗教中的事物一样,还是由人类创造出来,为人服务的工具。

一个“工具”怎么会在主人做工时发笑呢?他又有什么资格笑呢?
其次,“上帝把一切都给人安排好了”这件事情谁也不能肯定,用老子的话说是“玄之又玄”。

凡是被安排好了的事情,总要有一个“安排”的痕迹。

比如诸葛亮设计捉曹操,曹操每到一处都有一支军队等着他,要他的命。

这便是安排的——不安排的话,哪里会出那么巧的事呢?可关羽心生不忍,放了曹操,便不是安排的了——连关羽自己启程时还信誓旦旦要“杀曹贼”呢。

人的进程和社会的命运也是如此,都会经历很多巧合:有些巧合“巧”得令人莫名其妙;经历它们的人死活想不通,便把它们都归功(或归罪)与上帝,来一句“我命真好(苦)啊!”便放弃思考了。

这样的人一
多,上帝也就好像具有了安排一切的神力。

可实际上呢,绝大多数巧合都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可以用比上帝更可靠的东西来解释的;或者干脆就是人安排的。

仔细思考和分析的话,人生中的很多不容易想通的事是会想明白的——但想明白一些事的同时,还会发现更多的想不明白的事。

面对这更多的“不明白”,真正的思想者会继续思考,哪怕思考此时已成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一些经不住痛苦的人往往放弃了思考,把一切交给了上帝。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而牛顿在晚年竟投靠了上帝了。

由此可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之类的话,一定是那些懒于思考,或是已经累于思考的人创造出来麻木自己、蒙蔽他人的言论。

至少它不应被理解为开篇所说的那样——如果上帝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发笑,那就另当别论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当然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成为思考者,把对人生的思考贯穿在整个人生当中。

但如果“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样的观点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话,如果大多数人在繁芜丛杂的世间万象面前都放弃思考的话,人类也就不可能再存在下去了。

深入思考吧,让上帝傻笑去吧!
评语:
赵晓龙同学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事物的深思,人于求思深且无不在时,往往有得。

人们在听过“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这句话后,常常自嘲一番并一笑置之。

而赵晓龙同学却不止于此,而是进一步问一句“为什么?”这一问便得出了严肃的结论,并在身体力行中再一次证明了思考的可贵。

这种思考永远也不可能也不应该停止。

在严肃的论辩中不乏形象的语言,颇具文采,也是此文的一大优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