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损害事故处理方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要紧内容〔教育差不多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要紧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那么、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立法背景,要紧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差不多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要紧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那么、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立法宗旨,要紧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峻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损害事故处理方法。

立法宗旨,要紧内容〔学生损害事故的含义,学生损害事故处理的原那么,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立法宗旨,要紧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进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差不多原那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17—2020〕。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进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一】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的差不多原那么。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和目标《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针对教育行业相关岗位的招聘和选拔而设立的一门考试科目。

其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考生对教育领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旨在选拔具备扎实教育理论基础和良好教育素养的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和发展历程。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教育学派别的观点和代表人物。

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2)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3、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

4、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内涵、层次结构和确立依据。

(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5、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趋势。

(2)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6、课程(1)课程的概念、类型和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7、教学(1)教学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基本环节。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8、德育(1)德育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2)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原则。

(3)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9、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的角色、职责和工作内容。

(2)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二)心理学1、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心理的实质和主要流派。

2、认知过程(1)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2)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风格。

3、情绪情感与意志(1)情绪情感的概念、分类、表现和调节。

(2)意志的概念、特征、品质和培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doc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doc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一、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重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重庆人社局,教育,,公共基础1

重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重庆人社局,教育,,公共基础1

重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重庆人社局,教育,,公共基础1 重庆人社局教育公共基础1 重庆人社局教育公共基础(1)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基础理论第三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教师职业素养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和教育法(一) 教育政策的含义政策即指以政府和政党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行动方针、准则以及相应的行动过程。

1教育政策属于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复杂的、建构的和多层面的概念,结合政策的定义,可以归纳出,教育政策是指以政府和政党为了解决教育问题,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行动方针、准则以及相应的行动过程。

(二)教育法的含义法,是指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权威性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教育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兼具法的基本要素和自身特点。

教育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三)教育政策和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这两个词汇常常会同时出现,这二者也时常被结合成一个词汇。

教育政策和教育法是教育活动重要的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的混同,要在分析二者联系的基础上区分其间的区别,才能更有利于我们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2教育政策和法规都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二者的制定都体现了国家在教育工作上的意志,都是为了帮助国家实现教育管理职能以及维护社会公众的教育基本利益。

教育政策往往是教育法规的基础。

执行比较成熟的教育政策可以固化为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在教育政策上基础上。

对个体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或者不应该做什么、可以或者不可以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详细规定。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大纲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公共基础知识则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大纲旨在规定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概述1.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教育的定义- 教育的意义2.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范围与内容-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人文艺术基础知识- 伦理道德基础知识三、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社会科学基础1.政治学基础知识-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 经济系统与经济规律- 市场与价格机制3.法学基础知识- 法律体系与法律原则- 公民权利与责任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自然科学基础1.物理学基础知识- 物质与能量- 物理量与物理单位2.化学基础知识- 元素、化合物与反应-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3.生物学基础知识- 细胞与遗传-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五、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人文艺术基础- 文化与文明- 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2.文学基础知识- 文学体裁与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3.美术基础知识- 绘画与雕塑- 艺术欣赏与批评六、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伦理道德基础1.伦理基础知识- 道德价值观与道德准则- 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2.道德哲学基础知识- 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 道德理念与道德发展七、总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大纲旨在明确教育中所需的核心知识内容,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

通过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作出贡献。

只有全面推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一项旨在了解和评估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试。

本考试包含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科学、历史、地理、数学、语文等,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目的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目的在于评估考生的基本教育水平和综合学科能力。

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机会,还可以用于选拔适合某种特定职业或专业的人才。

三、考试内容
1. 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涉及的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2. 历史知识:涉及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
3. 地理知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主要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
4. 数学知识:包括基本的数学运算、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
5. 语文知识: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四、考试要求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透彻理解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五、考试形式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

六、备考建议
1. 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复习重点:针对考试大纲中的各个领域,确定重点知识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1 / 4(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重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

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国家教师管理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概述(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征、义务教育的原则),主要内容(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高等教育概述、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事故处理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一、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学生入学年限、学生入学制度、学生入学保障。

学校。

学校布局规划、学校配置管理、教学资源分配、学校内外部安全。

教师。

教师职责、教师编制制度、教师交流制度、教师优惠政策、教师免费培训制度、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教师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素质教育、安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法律责任。

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背景。

成就、问题与机遇。

指导思想。

重大战略。

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城乡战略、质量提升战略、开放创新战略、全面教育战略。

基本理念和目标。

优化城乡教育格局。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措施。

积极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和继续教育。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制度、改革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

加大教育保障力度。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教育重大工程。

第三节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一、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的概念教育政策执行,是将教育政策内容转变为教育现实的过程。

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

教育法实施的方式分为教育法的适用和教育法的遵守。

二、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现状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成就。

教育投入比例增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推进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取得实效。

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问题。

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育政策法规实施措施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育法实施问题的解决措施。

四、教育政策法规实施评估教育政策评估。

教育政策评估的概念、教育政策评估的特征、教育政策评估的作用、教育政策评估的方法、教育政策评估的改进方向。

教育法的监督。

教育法的监督的含义、教育法监督的作用、教育法监督的类型。

第二章教育基础理论第一节教育目的与教育规律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结构与类型、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目的的功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及原则。

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概念。

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教育与人的关系。

可教性和人性与教育,人类的可教性、人性与教育。

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人类普遍特征与教育、人类特殊特征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

社会要素与教育(第三节详讲)。

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现代化与教育发展、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改革。

第二节教师与学生一、教师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教师的工作价值与角色扮演。

教师的工作价值、教师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现代教师的素养、教师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的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的发展。

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发展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概述。

人的全面发展的定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有专门化特点、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系。

教育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先决条件。

经济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规教育发展中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德育的实施一、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幼儿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三、德育的实施途径德育途径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包括课程、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大众媒体。

四、德育方法及运用说服教育法。

含义、运用。

榜样教育法。

含义、运用。

陶冶教育法。

含义、运用。

自我修养法。

含义、运用。

学校心理咨询法。

含义、运用。

品德评价法。

含义、运用。

五、德育方法的创新探索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现代德育方法的创新。

第五节课程与教学一、课程课程的概述。

课程的概念。

课程类型,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

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的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课程改革。

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处理好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

二、教学教学的概述。

教学的定义、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的任务。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概念、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教学原则的运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意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功能、教学评价的分类、现代教学评价的改革。

第六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的定义。

班主任是指受学校校长的委托,为学校班集体设置的专门负责该班教育和管理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二、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概述。

班集体的概念、培养班集体的意义、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组织管理班集体。

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定好班主任计划。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七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一、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概念。

课外教育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等。

校外教育活动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少年宫、艺术馆以及业余体校等举办的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等。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二、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三、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途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原则。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特点和评估管理。

第三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学生心理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认知的概念。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

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认知的要素。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要素。

认知方式的概念。

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认知方式类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深层加工型和表层加工型。

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的概念。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的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