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拓展之路走稳走实2013.12.9

合集下载

语文主题学习,我们一路前行

语文主题学习,我们一路前行

语文主题学习,我们一路前行“孩子们在小学一、二年级共识字3000个,两年时间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提前为大量阅读扫清了障碍。

老师引导学生一周学习9篇课文,一个月学完一本教材,中、高年级每年的阅读量大约在100多万字,各年级孩子积累了大量古典诗词。

就连二年级孩子都能出口成诗,孩子们个个腹有诗书、气质高雅、落落大方。

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这是我的同事去年在河南林州实验二小学习观摩“主题学习”回来后,和学校老师分享的学习体会。

说实话,对这位同事所描述的景象,我半信半疑――自教??的第一天,教育专家对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抨击就不绝于耳,这么年过去了,无数教育专家的潜心研究、实践尝试,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难道这个“主题学习”就有什么魔力,能彻底颠覆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开始关注起“主题学习”来。

原来,“主题学习”是北京十一中李希贵校长在基于目前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积累的忽视而提出的。

通过改变当前“一学期学一本语文书”的语文教学模式,来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脱离语文之道”的现状。

实验强调的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就是让学生在用1/3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其余2/3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这一思路与我正在课堂中实施的“课外阅读课内完成”方案不谋而合。

我在自己的教学班里,从三年级开始,每天只用一节课学习语文课本,另一整节课,都让孩子自主阅读。

到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曾经,在教学杂志上看到一段话: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

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12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

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这给了我不少的启发:首先,在过去,有过很多教改实验,也有很多阅读资料和阅读系列的书籍,但大都强调课外阅读――课堂就是完成课本,课堂就是要把教材教得死去活来,如果要读书,就请利用课外去读吧。

课堂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

课堂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
所谓有效也就是课堂拓展要有利于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 “ 大语文 教育” “ 、 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等理念的
指引下,语文课堂变得更 “ 开放” ,课堂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课堂拓展的 效率, 是单位时间内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的 “ 量”的累积和增加, 也是学生语文
不好; “ 讲 千里江陵一 日 , 还” 便联想到 古代驾船技术和造船技艺如何高超,不 是 “ 还”么?诸如此类的课堂拓展 一日
重点理解罗曼・ 罗兰英雄观的定位还是准
确的,但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罗
曼・ 所说的 “ 罗兰 我称为英雄的, 并非以
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
● 马 卫 平
课堂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 “ 拓宽语文学
习和运用 的领域” “ 学生阅读量 ” 、 增加 、
教学, 提高课堂的质量。但是拓展需要
以文本为根基 ,离开了文本 ,那就不是 “ 拓展” ,而是 “ 另起炉灶” 。教师必须尊
学生的学习实际着想, 这种拓展更有效。
到 “ 质变”的飞跃与和谐统一。 三. 生成:拓展的亮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对话的过程, 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 , 再详细的 备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 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精心预设 , 更要及时 捕捉课堂上动态的对话质疑, 在拓展中 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比 如讲 倍 提辖拳打镇关西》 ,拓展 出鲁达为民除害不错,但无法制观念却
曼・ 罗兰的英雄观, 最后师生谈 自 己心 目 中的英雄。 在教学过程中有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师生活动是紧紧围绕 “ 目 我心 中的 英雄” 来展开。教师先谈 了自己心 目中的五位
作的书籍。动态滚动的书籍封面 , 加上

拓展延伸,让语文学习走向开放

拓展延伸,让语文学习走向开放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认为,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有利于实现各学科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拓展”与“延伸”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拓展例如,《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单元的首篇,如何让学生区分说明性语言与记叙文性语言的不同呢?我在延伸中出示了两段文字,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记叙与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从而理解两种文体的不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从内容感知与理解中去拓展例如,《谈读书》语言简约,凝练,全文闪烁着作者思想的精华,为了深切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延伸问题: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种观点,试着给它配上一两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这样的设计,无疑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堂迁移到了课外。

例如:“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学生例举了陶渊明及其诗《归园田居》;《陋室铭》中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高雅情趣。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学生例举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及周恩来周旋于世界舞台时的外交故事;还有毛遂自荐,晏子使楚,张仪、苏秦纵横捭阖的故事。

这样的延伸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促使学生产生读书的兴趣。

三、从文化的角度去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所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国学的素养,可在拓展延伸中找到突破口。

让语文教学拓展落在“实”处

让语文教学拓展落在“实”处

让语文教学拓展落在“实”处作者:包蕾蕾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3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这份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实施开放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注重拓展。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策略,拓展不能漫无目的,不能不循规则,不能不着边际,更不能只是为了作秀。

语文教学的拓展,是教师在深度备课,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教学策略上的一种艺术的迁移和联系,拓展要紧紧围绕目标,要为理解文本、发展思维,要为提高语文能力,达到目标服务。

语文教学之拓展,拓之有度,要拓之有据,拓之有择,一句话,拓展要落在“实”处——教学“实需”处,学生“实际”水平上,语文“实质”上。

一、语文拓展要落在教学“实需”处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所需理解的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差距,我们的教学需要突破瓶颈时,教师可选择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障碍点、发展点进行拓展,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1.在学生疑惑处拓展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点,这时需要我们适时适当地利用拓展阅读资料,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文章中有许许多多含义深刻的句子,一些重点字词或一字多音、或含义特殊,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许多障碍,学生很难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

这时候,适当的课外拓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像这样落在学生疑惑处的拓展,是学生所需要的。

2.在学生认识不全时拓展阅读文本所提及的内容,有些与学生有着巨大的时空差距。

教学时,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能“浅尝”时,教师及时补充相关材料,进行拓展阅读。

像革命题材类的文章很多。

比如人教版一、二年级《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人物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经验水平相差甚远。

学生阅读这样的课文,缺少阅读经验的积累。

教师完全有必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习课文、体会文章蕴义、理解课文语言服务。

语文课堂上的拓展与延伸

语文课堂上的拓展与延伸

语文课堂上的拓展与延伸前几天听了几节语文课,对于课堂的结尾感受颇深。

几节语文课几乎全是按照我们学校的“三步互动”教学模式进行的。

课堂上先是“激趣定标,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用新颖多样的方式导入课程;再根据课程要求出示本节课堂的学习目标,进行简单的自主学习指导;然后学生们根据目标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之后,是师生互动,主要是由教师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全班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一般都是一些浅显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自主解决。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合作质疑,问题探究”,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教学目标当中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并在组内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果及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疑。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解决。

老师给学生班内质疑的时间,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个环节是“反馈检测,拓展延伸”,这一过程实际也是课堂检测的过程,是针对学生这一节课的收获所进行的检测评价。

先是由老师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试卷测验、实践操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

然后生生互评,当堂反馈。

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布置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到运用、由语文到生活的拓展延伸性课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纵观三个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前两个环节更彰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热烈氛围,课堂效果也很不错。

但在最后的“反馈检测,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上,却略有瑕疵。

几节课的共同做法不外乎两点,一是发给学生一张试卷,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二是布置一个跟课文内容相关联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当堂作文。

两种做法我觉得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种做法名义上是反馈检测,实际还是离不开当堂考试的嫌疑,而且,考试题目都是在课堂上经过了师生辨析,已经达成了统一意见的,再次出现在试卷上,一有重复教学内容之嫌,二有鼓励学生机械记忆之嫌。

所以并不是可取的做法。

第二种做法实际是在完成由“听、说、读”到“写”的升华,初衷很好。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途径的几点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途径的几点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途径的几点探索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重要的一点在于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

通过拓展的方式,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厚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对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想象以求拓展发挥学生想象的优势,挖掘他们丰富的潜能,就能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拓展。

教师要善于发现良机,激发想象;要细心地察言观色,牢牢抓住学生的特点;要随机应变,瞄准时机,让学生的想象飞扬起来。

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的“蔷薇花被大雨冲击得十分弱小”的句子时,我问学生:“如果你在旁边,你会怎么做?”学生根据平时的体验和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会为它撑起随身带的雨伞。

”有的说:“我会找来木棍和塑料袋为它搭个篷子。

”还有的说:“我会用身体为它遮风挡雨。

”……多么奇特的想象!在想象中,文本的内容得以丰富和延伸,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以提升。

二、新旧联系促进拓展学生对于每一课知识的吸收不是单一的,众多课文常常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同一本教材前后也有联系,不同的年级的教材也有着相似的知识体系。

教师要善于用旧瓶装新酒,在上新的课文时把曾经上过的课文及已学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融汇贯通,在相互交融中促进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四年级课文《云雀的心愿》时,我将已学的课文《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沙漠中的绿州》联系起来,让学生总结植树造林有哪些作用。

学生们从课内说到课外,指出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制造氧气、美化环境、抵挡风沙、消除噪音,还可以调节气温等,在联系中清楚了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在脑海中刻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跨越学科激发拓展语文教学要以“语文学科”为中心,进行跨学科拓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服务于语文教学。

如把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运用过来,丰富课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思考方法。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二小节“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文中只讲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遮挡山峰的云雾。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调整。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
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
题之一。

本文将从拓展课外活动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拓展课外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内容比较
单一,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可以引进更多的语文资源,比
如朗诵比赛、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语文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拓展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升了学
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课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体验是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难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可以增
加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更自由、更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课外活动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因为它可以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
拓展课外活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多方位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性。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容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因此,将拓展课外活动作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路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有浓厚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而拓展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语文知识。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书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自主阅读和讨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进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开设语文游戏竞赛也是拓展课外活动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既能够锻炼语文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和发现语文,从而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语文写作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比赛,让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作文,以此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语文阅读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或者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此外,拓展课外活动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知,深入了解语文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三、促进教学成果的落实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落实和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成果和实效。

比如,在学习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演出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诗歌,进而提高鉴赏能力和认识水平。

在学习古诗文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掌握古代汉语文字和语言文化。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需要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课外活动是发展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课外活动作为拓展教学的路径,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首先,课外活动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育重视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培养,而且语文内容广泛,包括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分享、语文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诗词会等,可以将教学内容延伸至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语文的魅力,从而深入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其次,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主动参与度。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而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通过开展一些有特色、有诱惑的课外活动,如组织阅读角、写作坊,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可以激发学生从学习之外的角度去理解语文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再次,课外活动可以拓展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以满足非传统教学方法的需求,如情景模拟、剪报制作、电子书编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最后,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增加沟通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提。

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如学生阅读报告、作文比赛等,可以增加师生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和创造力,加深教师的教学理解和认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将课外活动作为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不仅能够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加主动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互动,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有力支撑。

语文课堂的探索与拓展

语文课堂的探索与拓展

语文课堂的探索与拓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母语及运用语言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场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语文课堂也面临着新的探索和拓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拓展和探索语文课堂,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实践指导。

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探索与拓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更多的语文练习、课外阅读、写作任务等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拓宽教学内容与形式语文课堂应该追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文学名著、经典诗词、范文赏析等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注重思维培养与创新力发展语文课堂的探索与拓展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以知识点的灌输为主,而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辩论赛、阅读感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潜力。

同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创作机会,鼓励他们表达个性和独特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与人文关怀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因此,在探索与拓展语文课堂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怀学生的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传统文化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加强与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语文教育需要家校合作的支持,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探索与拓展中,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定期组织家长会、开展家庭作业指导等活动,促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随着小学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模式逐步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家长和学校对小学学生的语文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强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需要我们寻找一些新的教育路径和方法,来丰富课堂内容和拓展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拓展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拓展阅读方式来提升教学实效。

我们可以将课本阅读与课外读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拓展语文知识面,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知识世界。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比如理解阅读、速读、精读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效率和相关知识的积累。

语文游戏游戏是学生最为喜爱的方式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语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词语接龙、诗词填空、成语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对语文的敏感度和语言能力。

此外,语文游戏还可以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彼此竞争,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和游戏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语文比赛或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更多的尝试。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写作竞赛、阅读比赛、文学作品书写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并且从中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方法,比如通过PPT展示、视频教学、网站搜索、语音识别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感受到现代化教学的魅力和优越性。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广阔丰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让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

让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

让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摘要】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是适当的拓展,语文课程因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并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更需要深入的拓展延伸。

这种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中却面临着误区重重,什么才是有效的拓展延伸?怎样才能把握拓展延伸的度呢?本文将就此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拓展误区;有效拓展延伸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80-01而今课堂中“拓展延伸”环节往往是教学的高潮和亮点。

它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机智,也最能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拓展延伸不仅是一种文本的补充,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得到深层次的情感升华。

可以说拓展延伸使语文的天空更加广阔。

也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花费大量的心血设计“拓展延伸”环节,以求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度和完美。

但在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有些“拓展延伸”不尽合理,过于牵强,甚至有“东施效颦”之憾。

常见的误区有:多注重形式新颖,少考虑文本约束;多泛化文本内涵,少有教学实际的关注;多做预设性拓展,少见生成性拓展。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一文时,有教师设置“在黑板上画莲花竞赛”拓展环节,形式极其新颖,但却脱离文本约束。

又如有些教师课前准备大量内容,课堂上实际应用时不愿意割弃,照本宣科,无视学生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思维火花,结果课堂上呈现的只是预见性拓展,缺少机智灵活的生成性拓展。

那么有效的拓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文本拓展的概念界定。

课堂中对文本的拓展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课文为中心点,进行作家、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拓展,以突破时空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的教学方式。

其次应符合语文新课标理念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适度拓展,让“语文学习” 的天地更广阔

适度拓展,让“语文学习” 的天地更广阔

适度拓展,让“语文学习”的天地更广阔适度拓展,让“语文学习”的天地更广阔酒泉市南苑小学王艳清【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拓展语文教学范围,建设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教师的共识。

"有效拓展"冲破"课本"的约束和限制,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因为它能使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

文章论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拓展教学的指导意义,如何进行有效适度的课外拓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语文。

(1)感受到一位严慈相济,既疼爱孩子又严格管教孩子的父亲形象。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父爱呢?父亲气急了,劈头盖脸地打过来,我去上学后,又到学校给我送来了我的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这一连串的动作究竟体现父亲怎样的情怀?但如此深刻、厚重的父爱学生因缺少体验而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要读出父亲对我深挚的爱,严中有爱,感受父亲的心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我在引导学生读了写父亲的这句话后,出示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说过的话:“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这段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当学生感受到这份浓重的父爱后再朗读课文,自然声情并茂了。

(2)、在学生疑问处,适度拓展,弥补知识缺陷。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落花生》中有这样一些句子:“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学生读到这两句(特别是后一句)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说父亲来了很难得?”“为什么父亲在收获节来?”,“老师,作者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这么难请?”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许地山的家庭背景:许地山(1893~1941),现代着名作家,教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以拓展课外活动为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大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因此拓展课外活动已经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通过拓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学习厌倦的情绪。

而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语文朗诵比赛、语文文学社团活动等,可以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接触到语文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拓展课外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理解,而对于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却很少有机会进行训练。

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组织语文写作比赛、语文阅读经典名著活动等,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写作和阅读活动,提升语文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拓展课外活动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课外活动往往不仅仅需要学校的支持,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和支持,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共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组织家长参与的语文活动、家长志愿者辅导小组等,可以让学校和家庭更好地合作,共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拓展课外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思维能力、情感素质、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拓展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实施有效拓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实施有效拓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实施有效拓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如果说“圆”是延伸拓展,那“点”是什么?是拓展延伸的中心,这个中心正是语文。

语文课不能上成历史课、地理课,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这需要拓展,向语文的更深和更精彩处拓展。

文本是教学之本,课堂的活动都要聚焦文本。

拓展的基点是文本,拓展的时空也是文本。

拓展延伸就必须有一个原则,要顾及到教学的目标。

偏离语文轨道,游离在文本之外的漫无边际的拓展,只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无边无岸的课堂,成为包罗万象的课堂,结果师生什么都抓不住。

怎样定“点”画好一个个同心“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作为拓展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定直径,使拓展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语文能力服务,增强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一、触类旁通增加积累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要学好语文,广泛积累是十分必要的。

不仅要积累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以此为触发点,积累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

学到“惟妙惟肖”,拓展几个近义词;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拓展几句陶行知的名言;学习《黄鹤楼送别》,拓展几首送别诗。

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学生才能“下笔如有神”。

《我们爱你啊,中国》中,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教学中可以就桂林、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等名山大川及景德镇瓷器、江南丝绸等丰富的物产为着眼点,拓展开来说成语、吟诗句、绘画面,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倾诉对祖国的感情。

学生可尽情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

甚至用自己的笔去抒发“我们爱你——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 青藏高原的气势非凡, 大渡河、金沙江的奔腾咆哮,祁连山、兴安岭的连绵不断。

”二、夯实基础学习表达《莫高窟》一文行文结构、描述方法堪称典范,教材中有一道拓展题:“《莫高窟》一课,将‘彩塑’‘壁画’‘藏经洞’写得很具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文本,抓住目标让‚主题学习‛课堂拓展之路走稳走实青岛开发区香江路第二小学什么是真正的主题学习拓展?怎样才能增强主题学习拓展的有效性?怎样才能使文本学习与主题拓展有机融合?……这些拓展的有效性问题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日常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中经常研讨的话题,我们感觉语文主题学习拓展广泛而又深刻,结合日常主题学习课堂的教学,今天我们仅从课堂教学拓展的角度,谈一谈语文主题学习在实践中拓展的角度及落脚点的一些看法与体会,请会专家与领导批评指正。

一、当前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拓展的误区(一)课堂拓展目标不明确,漫无目的凡提到拓展,人们必然会将叶圣陶先生那句‚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依据,认为没有拓展的阅读是干瘪的、无味的,课堂只想快速离开文本,直奔拓展那片‚广阔‛天地。

课堂上缺乏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的必要的指导,缺乏体会感悟,甚至还没有弄清楚教学目标,就在教师的带领下匆匆地奔着‚拓展‛而去,课堂成了‚跑马场‛。

(二)课堂拓展随意,游离主题教材是最好的阅读范本,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时,应当从教材文本的特点着手,琢磨编者的编写意图,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忘了教材这个‚本‛,否则,拓展将会南辕北辙。

(三)课堂拓展时机不合适,无视文本一位老师教《大江保卫战》一课,讲完第一小节后,老师便急于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幅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感人画面,并播放歌曲《为了谁》,然后,老师又出示了当年人民子弟兵的临行誓词。

原以为学生会为之感动,而学生表情茫然,即使有些感触,也仅仅是表层的、直观的触动。

而学生经历这多环节后,对课文内容已不再新鲜,朗读课文也兴趣索然,很难全身心地走进文本。

二、课堂主题拓展的基本要求(一)立足文本,用好课文‚例子‛拓展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

文本的课堂教学是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之根之本,是语文教学一切活动的聚焦点。

叶老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例子。

‛怎样遵循语文教学的这一基本规律,用好这个‚例子‛,进行课内拓展阅读让学生真正在课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量,达到课标的阅读要求,主题拓展的目标、重点更应该是围绕文本的目标、重点展开。

离开了文本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

学生也只有在对课文进行了深刻地理解、感悟和体验之后,在已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认知后的拓展才能是更好地接受并运用相关知识。

既然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

如有的老师教《安塞腰鼓》不到十分钟就引导学生:这篇课文的句式优美吗?那么就请画出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仿写。

试想,学生对课文还没有充分的朗读、体验、理解,即使仿写的句子再多,只不过是句子,对学生学习课文本身又有多大作用呢?(二)确定教材目标,明确拓展重点无目标的拓展不是拓展,只是课堂游戏。

语文主题学习需要拓展,但是拓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围绕所学内容,达到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扩张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

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让拓展流于形式。

拓展训练也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时尚点缀,而是藉此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展训练落脚点必须服务于课文学习目标、重点。

如果无视教学目标,没有目标、没有重点为拓展而拓展,既加重了学习负担,又使课堂教学杂而烦乱。

(三)抓住时机拓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拓展教学也要适时,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因拓展而打乱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同时拓展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永远比得到结果更重要。

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拓展无非是给学生提供点材料,增加教学过程而已,而达不到拓展的目的和效果。

(四)拓展训练要讲究实效拓展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深化部分,拓展得好往往能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如果拓展不当,也容易带来学生学习的疲惫。

教师要注意拓展教学形式的实用、新颖,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拓展的实用要表现在符合课文内容、学生学情,切实扩大学生视野、拓展思维,不可华而不实。

我们常常看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为唐诗配画,把语文课上成美术课之类的训练。

‛的道理。

三、主题拓展的途径拓展的途径有很多:从学习行为上来说,由知识点到知识点的拓展、由一课到另一课的拓展、由学科到学科的拓展、由学习到生活的拓展;从文本角度来说,有体裁、作者、背景、内容、主题、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的拓展;从思维形式上来说,有相似、相关、相反、内化的拓展等等。

从去年11月以来,我们站在文本角度,立足文本拓展目标,选择最恰当的拓展途径,努力使拓展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一)倾向于内容、思想情感的拓展我们的语文教材基本是按选文内容相通或相似为单元编排的,如写景课文、叙事课文、革命传统教育课文、古诗文等,每一类课文的内容或思想情感都是有相通或相似点的,对于同一类内容或情感的文章很适合按内容或情感拓展。

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长城与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都是写景类的文章,在教这类写景的文章时,需要从整体上阅读理解整单元这些写景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及情感,品味整体画面所表现的意蕴,在学生建立起课文描写景物所体现的内容及情感后拓展相似写景的《迷人的丽江》《九寨沟》等文章,学生就会很容易透过写景的表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体味出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了。

(二)倾向于读写结合的拓展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主题拓展可以很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如二年级下册《识字6》是一篇词串,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把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集中放在一起让学生认读,把学生引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

文中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一些动物的形体和颜色,与文中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插图还渗透了一种让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在学完教学这些有关动物的词串后,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拓展了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你最想说点什么的话题,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些有关动物的词串,还明白了自己应该改保护这些动物,同时还通过学词串,锻炼了学生围绕话题善于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的拓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四年级的《三顾茅庐》中有一段是写隆中景色的: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学到这里,老师紧扣课标及时进行模仿课文‚来到…….只见…..‛句式,写一处景色进行读写结合拓展,学生用这一句式进行景物的拓展一下子联想到了身边开发区金沙滩的美景:来到金沙滩,只见一望无际的沙滩与碧海蓝天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天空湛蓝湛蓝,海浪上下翻滚,海鸥展翅翱翔,走在沙滩上就像走在软绵绵黄色的地毯上,舒服极了。

(三)倾向于作家角度的拓展大家知道,小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大都始于具体的课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不妨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

如五年级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只是《水浒传》中一个节选部分,将林冲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可趁机结合名著导读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其他英雄的形象,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渐渐地就形成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

(四)倾向于语言积累运用的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运用拓展训练有利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欣赏类、哲理类拓展阅读,拓展中可以模仿课文中的佳句进行积累与运用等方面的训练,如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色。

学习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然景物词汇、句子大比拼的积累与运用,来表达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感悟,把语言积累运用随时从课内拓展到生活中。

四‚语文主题学习‛主题拓展的时机(一)主题学习前拓展有些文章内容比较简单、故事性可读性都比较强,适合在主题学习前集中先拓展同一主题的文章。

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其中《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讲的是汤姆钓到了一条从未见到的大鲈鱼,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在爸爸的要求下,很不情愿地把鲈鱼放掉了,从此他再也没有钓到这样的大鲈鱼。

但爸爸的坚定的话语牢牢地铭记在汤姆的心里,通过读文,让学生也会懂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自觉遵守社会的规定;《狼和鹿》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学生通过阅读,会明白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我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放飞蜻蜓》一课讲的是一群孩子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蜻蜓、放蜻蜓的故事,通过阅读会明白保护益虫、爱护动物的道理。

要学习这一主题的文章,老师就可以前期先拓展有关《人与自然》视频资料和阅读文章《建议书—保护生态刻不容缓》等,让学生有了保护自然动物、保护生态的印象后再集中学习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这样学生对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积极保护生态的认识会进一步加强。

(二)主题学习中拓展‚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拓展应该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知识和经验相对少的学生来说,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陌生或不等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在学习中及时进行拓展学习。

如一年级在教学《识字6》有关夏夜星空的一组词语时,特别是在教学生比较陌生的织女星、天牛星这些词语时,老师可以实时拓展有关《女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通过学生对感兴趣神话故事的了解,加深对陌生词语的印象。

(三)主题学习后拓展对于写人一类的文章,作者一般会通过生活细节、生活场面,运用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对人物进行描写,最终展现的是一个人物的整体形象,如果教学时把课文的一个个部分拆下来细细分析理解,就很难整体把握人物整体形象,这时就需要学习后再拓展。

如五年级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后,老师除拓展《三打白骨精》外,还引导学生读名著中的有关人物介绍,通过与原著章节进行对比阅读学习,除提升文章感悟外,还拓展了有关抓住外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等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如四年级《第一朵杏花》一课是通过描写观察到的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突出人物品质的。

老师要结合课后题目‚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拓展阅读文章《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通过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竺可桢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品质的感悟。

接着会让学生拓展阅读《詹天佑》,找出文章是通过什么事例表现詹天佑品质的。

再如五年级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坚持才能成功‛的,本单元从开始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到《诺贝尔》,再到单元结束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步步深化‚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的,三篇课文的安排是对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