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烹饪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

2021年第16期85基础教育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孙卫明一、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学徒制来源于近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从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技能模式发展而来的。

因为工业革命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大机器的生产取代了人工的生产模式,传统的学徒制被取代。

与现代教育制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在当代职业教育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更加符合当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职业院校可以更好的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一种特殊方式,它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学校任课老师和企业技师的联合授业,共同传授学业知识和实际生产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目的是能直接向企业输送成熟、合格的技术工人。

接受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学生要和相关企业签订合同。

学生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部分时间在企业当学徒,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在三年内完成整个职业教育过程。

最后,学生还要参加评估考试,通过后获得由相关行业协会颁发行业承认的资格证书。

毕业学员可进入之前接受培训的企业,或去其他同类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现代学徒制之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场景可以是将企业的工作场景,学校可以通过企业学习生产技能,可以启发学生的专业意识与职业精神,将企业工作任务作为学生的实践学习任务,实现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融合,同时还可以让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现代学徒制具有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双主体性质。

职业院校是双主体的供给侧,企业是双主体的需求侧,在政府的推动和行业指导下共同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兼具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身份,职业院校在招生时就从源头确立了学生的身份,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一起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工合作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使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企业的期待。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的技艺和品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行为表现,它体现的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核心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蕴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引言: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结合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高学历教育背景的专门技术人才。

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使其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掌握并应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前景。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点1. 结合学习与工作:现代学徒制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通过实际工作任务提升技能与经验。

2. 由专家指导:学徒制学生由企业内部的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员工指导,使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培训。

3. 量身定制:学徒制培养模式基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兴趣,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1. 实践能力强:学徒制学生通过实际工作任务,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专业技能高:学徒制学生由专家指导,能够获得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专业培训,使其技能水平更高。

3. 就业机会多:由于学徒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他们更具竞争力,因此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创新能力强:学徒制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和创新实践,使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更多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因此,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现代学徒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具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员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学徒制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获得高学历教育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

最后,现代学徒制有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提升社会整体人才的质量和能力。

然而,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机制、学生保护和权益问题等。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成为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概念。

而“现代学徒制”则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一种新型方法。

本文将从“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这两个方面探讨相关的培养研究。

首先,现代学徒制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企业内部培训为重点、政府、高校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将会通过实践、实训来掌握所需的技能,同时也会接受相关的理论课程教育。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其次,什么是工匠精神?它包括“专业技能精湛、对于细节和质量要求高、注重创新和改进、忠于职业、热爱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学习和传承”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工匠精神”是构成“工匠文化”的重要元素,是形成优秀职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品质。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的结合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加强和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所需的职业技能也在变化。

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中,需要及时地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

此外,需要充分利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资源,推出相关的实践和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二是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除了职业技能之外,职业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实际工作中,职业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其职业素养的培养。

总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是一种非常有前景和潜力的培养模式。

我们需要注重对其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二、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逐渐增多,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这种模式下,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敬业精神、精益求精、团队合作等品质。

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状态,它体现了工匠对于职业的热爱和对于技艺的追求。

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关于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学徒制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的要求和标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关于如何有效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策略和方法,如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等。

这些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和有效策略,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1 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自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现代学徒制以来,国内学者和教育界从理论和实践领域展开了大量研究和探索。

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内涵和特征。

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类专业为例

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类专业为例

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类专业为例雷友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关键词]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8-0158-02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和培养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课程为纽带,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企业、学校和教师深度参与,这种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知识体系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足,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一场重大变革。

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要让“工匠精神”扎根于职业教育,让“工匠精神”融入现代职业教育,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以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为高职院校改革的体制基础,形成“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相互融合教学体系。

二、研究综述(一)探索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采用“三元制”的合作途径和方法(二)明确合作目标,选择具有一定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关键点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化,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及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电子类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吻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留用或人才输送的方式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相当于“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模式。

(三)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导入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贯穿其中针对“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企业与学校、教师与技术员师傅共同参与,按照社会和行业用人需求、岗位知识来构建课程内容和实践项目,以“公共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来建立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同时由专业老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把学生打造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烹饪专业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烹饪专业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烹饪专业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必须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去,论匠心独具的厨艺文化在构建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烹饪专业建设引言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道德沦丧现象。

在许多情境下甚至存在着以次充好的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这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在未来的发展中,道德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而言,也必将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更多的关注,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到烹饪专业的构建之中。

思政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各类型职业院校都有开设。

通常,思政课的设置以年级为划分,并且其具体的课程内容有明确的规范标准。

这种课程设置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条理,但其最大的问题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普遍化,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

文章结合烹饪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在烹饪类职业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

一、烹饪专业课程思政的意义所谓“德艺双馨”,指的就是品德和能力的提高,两者兼而有之,两者缺一不可。

传统的表演艺术往往主张:学习艺术要有道德,学习表演要有人格。

烹饪这一古老的职业,从50年代开始,就把培训从餐馆移到学校,历经数十年,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已是一门成熟的职业;目前,国内已出现了以烹饪为重点的高职学院。

例如,大多数院校、教师开始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指导学生通过技能竞赛获得金牌。

而各种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对烹饪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把品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结合起来,还要将“德艺双馨”的教育思想贯彻到底,否则所培养出来的不是优等品,也不是合格品,而是危险品。

因此,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到“德”和“技”并修。

由于很多时候,思想政治课程的老师对烹饪专业有可能不甚了解,尽管他们经常出入于餐饮公司,并且非常热爱美食,但他们对食物的制作过程却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什么样的职业道德问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探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

学徒制教育早在欧洲就有很长的历史,它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徒弟与师傅之间的“旁听”、“跟随”、“实际操作”、“传统技艺继承”等特点为基础,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实用和高效。

学徒制的主要思想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工匠和技术人才的需求。

所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训成全面具备技能和能力的实践型人才,符合市场的需要,同时也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专业素养。

实践教学是学徒制教育的核心。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于实际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城乡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实践能力。

将学生带入企业、实验室和工厂等实际工作场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鼓励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操作,还包括技术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生应该具备探究问题、创造性思维并将其转化为实际产出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和完善技术,推动技术进步。

四、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自由发展。

学徒制是一种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模式,学生应该具备精神和能力,在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探寻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发掘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五、建立专业团队,积累传统技艺。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流程外,还要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留。

为此,需要组建专业的团队,建立技能传承的机制,传承和保留优秀的传统技艺,拥有更加丰富的技能和技术知识。

总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具有多种特点和优势,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繁荣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和支持学徒制教育的开展,在实践教学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作者:连序燕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08期【摘要】工匠精神一种追求独具匠心、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精神,对职业敬畏、对工作专注执着、对服务崇尚极致完美,蕴涵着严谨敬业、奉献拼搏、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的可贵品质。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制度,是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载体和有效途径,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

本文针对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展开论述,对现实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83-01现代学徒制是为解决现代工业生产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而产生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制度,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通过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一、构建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校本教材开发、学习评价中融入工匠精神,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的“五共”做法很有推广意义。

(1)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并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和岗位能力等要求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实现教学目标与现实岗位无缝对接。

(2)校企共议课程体系,校企双方构建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四位一体”课程体系,联想服务器专业“技术+素质+实训+顶岗实践”课程体系。

(3)校企共组教学团队,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安排教师授课,承担着成为学校、学生及企业之间的强力纽带,通过言传身教、有效班级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文化熏陶及就业指导,培育高品质匠心精神。

(4)校企共定评价体系,比如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推行“三维五元两线”准员工质量评价体系和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多元化评价,注重对学徒“工匠精神”的考察,考察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独具匠心的精神,科学严谨、刻苦钻研、学而不倦的工作作风以及耐心专注的精神品质。

现代学徒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者:赵金泉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1期摘要:“工匠精神”就是工人师傅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做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师,如何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中职教育、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古有鲁班,近有瓦特,他们都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在我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工人师傅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做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师,如何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浅谈几点看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1.专业的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工匠”必须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2.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做好每件事情的着力点放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上,不心浮气躁,不好高骛远;3.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境界,于细微之处见水平;特别注重把自己岗位上的、自己手中的事情做精做细,做得出彩,做出成绩。

4.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热爱本职工作,并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二、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三、如何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1、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1.1认清自我、定位自我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表述了:中职教育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所以在所有学生一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天,就要让学生、家长乃至社会明白,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从事一线生产服务的工作人员,只有认清这个前提,方能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急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学徒制度在工匠精神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徒制度是一种通过实践和传帮带的方式来培养学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的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学员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学习他们的职业操守和态度。

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和学习,学员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责任心强、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和培训领域。

在学徒制度中,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员在“虚拟工厂”中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学员的学习成绩和态度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需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匠精神最核心的特质之一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卓越。

在学徒制度中,学员除了需要掌握传统的工艺技能外,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员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引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打造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通过创新的实践,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工匠精神,形成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品质的追求。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可以从学徒制度本身、技术手段的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的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员的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匠,推动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1. 引言1.1 现代学徒制概述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和现代化发展的教育模式。

它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技术人才。

现代学徒制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传承,倡导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通过师傅的示范和指导,逐渐掌握并提高专业技能。

现代学徒制包括了传统手工业的技艺传承,也涵盖了现代工业和技术领域的培养。

学员在学徒制下可以通过轮岗实习、技能培训、实践操作等方式,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学徒制注重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促进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通过学习现代学徒制,学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2. 正文2.1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目前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逐渐增加,工匠精神被认为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情怀和责任感。

工匠精神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卓越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工匠精神是保障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能够制造出优质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口碑。

工匠精神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创新的热情和决心,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工匠精神是传承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传统工匠代代相传的技艺和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

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工匠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们在工作中注重质量和效率,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乐于分享经验和技术。

这些优秀的品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明显。

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要想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学徒制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培养途径,通过传承和实践,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

学徒制在中国古代就非常普遍,无论是医生、铁匠还是木工,学徒制都是他们获得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学徒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并被现代的学校教育所取代。

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于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显得力不从心。

现代学徒制成为了一种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现代学徒制通过传承匠心之道,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专注细节、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很难培养出这种精神,因为学校的教育过于理论化,无法深入到实践中去。

而学徒制则是通过实践中的传承和指导,使得学徒能够深入了解到匠人的精神和工艺,从而培养出工匠精神。

木工学徒会跟随老师学习木工的基本技能和工具使用,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木材的性质和特点,磨练自己对细节的把控能力,逐渐培养出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通过实践锤炼技能,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技能和专注,而这些都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磨练才能够达到。

传统学校教育虽然可以灌输理论知识,但是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和专注力。

而学徒制则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徒们亲身参与到工艺的制作中,通过不断的磨练和反复的实践,培养出匠人般的专业技能和对细节的严谨态度。

陶艺学徒会跟随老师学习捏制陶器的技巧和技术,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修正,才能够逐渐掌握捏制陶器的精湛技艺,培养出匠人般的技能和专注力。

现代学徒制通过师傅传授经验,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通过师傅和学徒之间的交流和传授来完成。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一种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关系,而很难达到师傅和学徒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工匠精神下的现代面点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匠精神下的现代面点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匠精神下的现代面点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面点服务中的体现工匠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也是推动技能人才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工匠精神包含着“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敬业乐业、勇于创新”等重要内容。

在面点服务行业,工匠精神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卓越。

面点服务人员在制作面点时,应该追求卓越,注重每一个环节,从选料到配方,从操作到装饰,力求做到完美,让消费者的味觉和视觉都得到满足。

2、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面点的制作需要反复揉、折、擀等步骤,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消费者的满意度才会更高。

3、敬业乐业。

面点服务人员要以敬业乐业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提高专业素质,坚持学习,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4、勇于创新。

面点服务人员在制作面点时,应该勇于尝试新的菜品、新的口味、新的做法,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菜品的品质和口感。

1、综合实践课程现代面点行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培养面点服务人才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综合实践课程为主,通过实验室实践教学、校外实习、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面点制作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2、产学研合作现代面点服务行业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来支撑。

因此,应该将产业界、学界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学校应该与行业中的知名面点品牌、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实训、实践活动,并开展面点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推动面点服务行业的发展。

3、课程设置的精细化现代面点服务行业需要的人才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该对课程进行精细化的设计。

在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增加面点营养学、中西点融合、面点管理和面点市场营销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面点服务行业的知识和技能。

三、建立评价机制为了保证现代面点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应该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估。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成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受益者,其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概念、困境与机遇、培养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所具有的精湛技艺、精益求精、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作为学徒,需要通过在职场实践中不断实践、学习和锻炼,培养工匠精神。

这也与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即“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困境与机遇1. 困境: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存在着一些困境。

部分学校和企业合作不充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一些学校和企业在考核制度、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真正做到“有所学、有所教、有所练、有所得”。

一些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不够深入,仍停留在“钻研技术、获得技能”层面,缺少对工匠文化的内化与传承。

2. 机遇:现代学徒制也给了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机遇。

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全面的职业实践机会。

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给了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机遇。

现代学徒制在培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导师和师傅的示范和教导,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领会工匠精神。

1. 优化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模式和路径。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企业也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

2. 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工程项目、技术大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工匠精神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性研究一、概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各行各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此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与此“工匠精神”作为制造业中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耦合关系。

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与特征,并分析了其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

文章深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文章进一步揭示了“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在培育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作用。

本文提出了在当前教育体系下如何有效地结合“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以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加速,现代职业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关键时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教育体系的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及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工匠精神”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为适应这一趋势,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发挥了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为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山东省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作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军,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和贯穿到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无疑是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精准的要求。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多个层面、分阶段进行深入的探讨,力求找出丰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即新时代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345”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工匠精神;耦合;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5-0220-02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李树俊,赵金国(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山东临沂276300)一、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实施背景十九大后,山东省率先提出了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

主要内容是提出新旧动能转换“5+5”十强产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趋势,十强产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选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们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要承担起助力“齐鲁工匠”人才培养、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责任。

为此,2017年,山东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实施“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的通知》,决定利用五年时间由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来培育认定10万名具备高素质的“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面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用来服务山东经济。

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匠气·匠心·匠技”的优秀职校学生,以此来弘扬齐鲁文化、传承班墨精神、提升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水平、发挥高技能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的内涵特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是指服务山东经济,校企共同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培养具有“匠气·匠心·匠技”的优秀职校学生的人才培养工程。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以餐厅服务管理为例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以餐厅服务管理为例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①———以餐厅服务管理为例陈兰,刘畅,甘子超(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300)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响应《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我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恰逢本专业现代学徒制推行进入第三年,应用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方式,围绕教学层面对本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内涵建设。

餐厅服务管理作为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修课。

本课程一方面注重知识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岗课赛证融通中的“岗”即职业工作岗位,“课”即教学课程,“赛”即职业技能竞赛,“证”即1+X 职业能力证书。

餐饮服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岗课赛证融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岗”教学团队通过对餐饮企业人才需求质量多次深入调研,进一步确定人才目标;通过与学徒制企业管理层及一线专家对餐饮岗位技术要求标准和工作过程的研讨,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进一步调整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探索模块化教学组织形式。

(二)“课”课程团队瞄准餐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规范,参照1+X 职业能力证书培训体系,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结合学情分析结果以确定教学难点,强调“理论够用为度、突出使用为本”。

同时,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三大模块,阶梯式编排课程内容。

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高质量、个性化餐饮服务能力的培养,依据企业真实客情进行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由子项目开始积累,从而完成整体项目的学习。

强调疫情后餐饮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服务创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服务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认同并主动在工作中推广中国饮食文化。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088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饮食观念从以往“吃得饱”逐渐转变为“吃得好”,从而给我国的餐饮业以及餐饮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附加价值。

在新时代中,社会对餐饮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餐饮人的“工匠精神”,这里的工匠精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是时代发展所需求的餐饮服务质量与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匠人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始终把工作效果放在首位,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好一件事,致力追求高标准、高质量,以突出的精神和业绩体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近年来烹饪专业更是成了热门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如何通过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餐饮人的要求,成了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必须遵循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融入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计划,使更多的学生在就业之后能以工匠精神体现自身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的餐饮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1.推动我国餐饮业转型。

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转变了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创意、服务、体验感等方面。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开始朝着打造餐饮品牌转型。

在这一餐饮行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具有工匠精神的餐饮从业人员开始受到餐饮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对高职教育体系中的烹饪专业来说,以匠人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能够让高职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更加注重工作质量,还能符合我国餐饮业始终以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标准,推动我国餐饮业的转型发展。

因此,高职学校的烹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融入匠人精神,给学生带来一种因职业而自豪的意识,把发挥出的匠人精神作为推动自我向上的载体。

2.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烹饪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作者:史红根王全云
来源:《食品界》2017年第06期
现代学徒制为当代“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

当代“工匠精神”是在传统“工匠精神”基础上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从分析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烹饪技能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到归纳现阶段学徒制的烹饪技能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策略。

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于现代学徒制之中,企业作为协同培育主体,充分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制定学徒实习规范及“工匠精神”考核标准。

通过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探索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及其职业道德建设,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耦合起来,以更好地提高烹饪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烹饪技能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代表的是一种技艺的获取与传承,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学徒制的缺点,注重产教结合,倡导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层次合作以及师傅和教师的联合教授,旨在培养出校门即能上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徒除了学徒这个角色,同时也是一名学生,不但要跟师傅学习还要跟学校老师学习。

从培养的目的而论,由单純培养熟练技术工人,革新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统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烹饪作为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及艺术性很强的行业,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烹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厨师不只是把菜品弄熟、弄的能吃,同时对菜品的“色、香、味、形及营养”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如此高的要求之下,人们对于烹饪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能够将学徒的学习与企业合作,学徒在这其中拥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这种模式也为学徒“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体制基础,现代学徒制推行的是学习和培训交替式进行的方式,让学校与企业对学徒进行共同的管理,学徒在企业中能够学到更好的实践烹饪技能,而在校内也能够学到有关于“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观念。

只有将这两种模式相互结合,让“工匠”精神融入到学徒的烹饪之中,才能提高学徒的烹饪技艺,使学徒在将来的烹饪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对烹饪的高要求。

现阶段学徒制的烹饪技能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下的烹饪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发展理念越来越成熟,烹饪技能的内容也渗透到了多方面,无论是面点、烹饪与营养、西餐工艺以及厨政管理,在各大院校中都有开设课程,但现阶段的学徒制烹饪技能人才的培养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
养不够重视。

大部分的烹饪学校对于烹饪技能的培养比较看重,但却忽视了对烹饪人才素质的培养,烹饪技能人才不单单只是需要能够做出好吃的菜品,更加要求厨师要具有“工匠”精神,在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上都有着高表现,对于烹饪工作的态度要保持严谨与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每一道菜品的处理上都需要做到细致负责,而现阶段的学徒制烹饪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却对于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导致很多出来的学生都只停留在会做菜的阶段,却没有领会真正的“工匠”精神。

其次,现阶段学徒制烹饪技能人才的评判方式太过单一,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仅限于对菜品的好坏程度作出评价而没有一个综合的评价方式,这也导致学徒在学习烹饪技能的过程中只重视菜品的好坏,却不去学习其中所包含的“工匠”精神,导致这种原因的出现也正是因为不够了解“工匠”精神对于烹饪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最后,现阶段学徒制的学习中,学校设备条件不够完善,不能按照企业厨房的要求配置设备,学校的教学还是传统单一的模式,不能按企业的岗位要求来设置教学,脱离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烹饪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采用德艺双馨的烹饪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烹饪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学校不仅需要对学徒进行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对于职业道德、人才素质和烹饪精神方面都需要加以培训,只要全面建设出人才的各方面水平,才能够实现烹饪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烹饪职业素养是人才培训的关键所在,良知和职业操守也是“工匠”精神的底蕴,只有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高技能烹饪人才,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烹饪的的需求。

同时,餐饮行业也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关乎着社会的生活质量,现代出现的饮食安全问题以及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餐饮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只有烹饪厨师保持自身的“工匠”精神,认真负责的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才能够杜绝安全问题的出现。

对学徒德艺双馨的培训需要一个良好的师傅来带领,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师傅是学徒学习的榜样,也会影响着学徒将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学校在为学徒选择教师时需要选择生活阅历丰富、道德素养高尚和职业水平高的师傅,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来让学生体会到德艺双馨的重要性,也是一个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保障。

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加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是烹饪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必备条件。

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深化烹饪技能教学的内容。

想要培养出烹饪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学校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前学生与社会的教育方案,充分利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实习当中学到与烹饪有关的知识,而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内容,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得到更好的提高。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合理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师傅平均带八名学生左右,如果师傅带的学生太多则很难顾及到所有学生,没有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带的太少反而也不利于实习的分配,同时也没有办法让学徒之间互相学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提高与改变是源于从其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学习与企业需要根据学生的状况来进行实习与教学的安排,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师傅的身上学到烹饪技能的“工匠”精神。

学校需要深化烹饪技能培训的教学内容,将“工匠”精神这一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

在现代学徒制的培育模式下,学徒需要充分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并重视“工
匠”精神,学校要在“工匠”精神的宣传与教育上做好充分的工作,让学生能够以自身保有“工匠”精神为荣。

因此,教学的方式必须要得到深化,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将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化到课堂之中,让学校中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素养培训,使学生的烹饪操作能够更加的规范与专业,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能够更加的全面,从学生的潜意识中锻炼出这种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时刻注意自身的职业素养。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强化“工匠”精神与烹饪技能人才培养效能。

在现代学徒制下教学的评价不再是由师傅全权负责考核,而是由行业、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等共同进行评价,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学徒往往最为注重的是教师与校方的评价,而现阶段大多数烹饪学校都已学生菜品的好坏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对学生做出评价,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因此,只有学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有效描述出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其中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应该包括学校评测、实习企业评测、家长评测以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测。

学校评测,主要是学校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实习企业评测,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评测学生能否将学校中学到的烹饪知识转化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家长评测,是家长根据学生平时在家的表现来进行评测,需要了解学生是否在家与学校的表现是一致,是否真的能将学校中学到的职业素质融入到生活当中,而不只是单纯的应付学校任务;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在“工匠”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只有学生自己了解了自身的不足,才会针对这些要素主动进行改正,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不断督促自己,提高自己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随着餐饮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烹饪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现代学徒制下能否培养出德艺双馨的烹饪人才,也代表了一个烹饪学校水平的高低。

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職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只有深化教育方式、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引入多元化的评测模式,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烹饪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学徒制下非智力素质培育模式研究--以高职烹饪专业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B-b/2016/03/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