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主体
第3章 行政法主体
国家信访局( 国务院办公厅管理 )、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 (发改委管理)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公务员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 、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
信息局(国土资源部管理) 、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
(一)定义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 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 织。 首先,他是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其次,他行使的是特定的行政职能限于法 律的明确授权; 最后,他行使行政职能是基于具体法律法 规的授权而不是行政组织法的授权。
[案例] 李某诉某市铁路局案
某乡镇企业职工李某携带一箱酒精乘坐火车,为 躲避检查,将其装在一装酒的纸箱内。在乘车途中, 恰巧被列车员王某发现,随即要求开箱检查,李某不 从,列车员王某便叫来列车长等人强行将纸箱打开。 经检查纸箱内所装确是酒精。列车长认为李某的所为 违反国家《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中“禁止携带易 燃易爆和其他危险品乘车”的规定,遂作出决定,将 该箱酒精全部没收。李某不服。遂以某市铁路局为被 告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 具体范围
1 .中央行政机关 是指活动范围及管辖事项涉及全国的行政机 关,它领导全国和地方的行政工作,是一国行政体系的核心 。 除国务院外,还有: (1)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的部委行署、直属机构以及部委管理的 国家局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的行使有关法律赋予的行政权,是 行政主体。 (2)国务院的办事机构是总理的附属机构,协助总理处理专门 事项,原则上是内部机构,不具有外部行政主体资格。 (3)国务院设立的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 行政主体资格,除非经授权取得主体资格。
授权形式的争论
但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则对此作了扩大化解释: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 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 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 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 告。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 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 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 关为被告。
行政法主体
第二章 行政法主体
2.1 行政法主体概述
2.1.1 行政法主体的涵义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 加人——组织和个人。 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 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 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 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Page
Page
12
2.1.2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2.1.2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是指依具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 非国家机关的组织。特点: (1)是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2)行使的是特定行政职能而非一般行政职能 ; (3)行使的职能为具体法律、法规所授,而非 行政组织法所授。
Page
2.1.3 行政委托的概念 指行政机关委托行政机关系统以外的社会公权力 组织或私权利组织行使某种行政职能、办理某种行 政事务。 受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 行使一定行政职权,其行为对外的法律责任由实行 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Page152.1.4 本讲总结
本讲重点理解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机关 的涵义和相互关系。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行政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是 不同的,前者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力并承担相应 后果,而后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一定行政 职权,其行为对外的法律责任由实行委托的行政机 关承担。
13
2.1.2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2.1.2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主要类型 (1)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村委会、居委会。 (2)社会团体与行业组织:如工会、妇联、文联 、律师协会。 (3)事业与企业组织:如学校、烟草局。 (4)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如公安派 出所。
Page
14
2.1.3行政委托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1. 行政法主体1.1 行政法主体的概念行政法主体指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法定机关或组织。
在我国,行政法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其中国家机关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行政法主体。
1.2 行政法主体的分类按照行政区划可分为中央行政法主体和地方行政法主体。
按照职能可分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实体两类。
行政机关是行政法主体的典型代表,是指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国家机关。
行政实体是行政法主体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是指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并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组织或个人,如企业、社会团体等。
2. 行政主体2.1 行政主体的概念行政主体是指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具体单位,是行政法主体的具体化和实现。
行政主体通常由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构成。
2.2 行政主体的职能行政主体的职能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执法、调查、行政裁决、行政许可、行政管理等,主要责任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保证公民权利等。
2.3 行政主体的分类按照行划区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按照属性可分为政府行政主体和社会行政主体。
按照职能可分为监管行政主体和服务行政主体。
3.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关系3.1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互为关系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是互为关系的。
行政法主体规定了行政管理行为的法律基础,而行政主体则是行政管理职权的实际行使者。
3.2 行政法主体制约行政主体行政法主体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随意行使职权。
行政主体必须受行政法主体的指导和监督,在行使职权时要遵循法律法规和行政法主体的指示。
3.3 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是维护行政法制的基础,是实现社会管理法制化的关键,促进了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4. 总结总体而言,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是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概念,彼此互为前置和实现。
行政法主体制约行政主体,使其更加规范、透明和民主化,促进了行政管理的优质发展。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一、行政法主体的概念与特点在行政法中,行政法主体是指具备行政权力的具体组织或个人。
行政法主体包括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具备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以及拥有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等。
行政法主体的特点是具备行使行政权力的资格和能力,以及对行政法律规范具有执行和遵守的要求。
二、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种类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活动中具体承担行政职能的组织或个人,是行政法主体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行政主体的性质、组织形式和行政职能等多个维度,可以将行政主体分为以下几类:1. 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中行使行政职能的具体组织单位。
在我国,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司法行政机关等。
行政机关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行政主体,承担着制定行政法规、实施行政管理、解决行政争议等重要职责。
2. 公共企事业单位公共企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设立,依法行使行政职能并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实体。
这类行政主体包括公安机关、医院、学校、邮政、电力等单位。
公共企事业单位在行政法活动中享有特殊地位和权力,同时也承担着对社会公众的服务和管理责任。
3. 具备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具备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是指在特定范围内承担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形式。
例如,由政府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行政区域内的行业协会以及代表特定利益群体的社会组织等。
这些组织在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也要遵守行政法律规范和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
三、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关系行政法主体是行政法中的概念,是指具备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而行政主体则是行政活动中具体承担行政职能的组织或个人。
行政法主体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行政主体则是在行政法主体范畴内做了更具体的划分。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行政法主体通过行政主体实施政府职能,行政主体则通过行使行政权力来维护公共利益和实现行政目标。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关系紧密联系,彼此密不可分。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行政实施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终止的法律上的相互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和行政利益关系人。
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负责行政管理和行政实施的国家机关、地方机关和其他政府组织。
行政机关作为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具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
行政机关的组成和职权范围由宪法和法律规定。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扮演着监察、决定、执行职责的角色。
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使应当遵循法律程序,尊重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指受到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制约、干预、约束,或因行政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变更、消除而与行政机关产生法律关系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备主体地位,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
行政相对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公民作为行政相对人拥有受教育、就业、住房等法律权益,并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享有申诉、上诉等法律途径。
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相对人,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经营、经济等法律权益,并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行使抗诉、复议等法定权利。
三、行政利益关系人行政利益关系人是指行政行为的当事人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他们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对行政行为的产生、发展和终止进行观察、研究和评价,有关行政行为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行政利益关系人包括社会公众、媒体机构、非政府组织等。
他们通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批评和舆论引导,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促进行政法律关系的平衡和和谐。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和行政利益关系人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
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行政相对人享有法定权益,并通过法定程序行使救济权力,行政利益关系人通过舆论监督等方式推动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执行的合法性和效率。
总之,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角色和职责。
行政机关作为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行政相对人作为行政行为的直接对象,行政利益关系人作为行政行为的观察者和监督者,共同构成了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保障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法主体
行政组织法:包括行政机关组织法、行 政编制法、公务员法; 行政组织法的内容: 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及结构; 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 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立、变更、撤销的程 序; 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活动原则和制度;
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3.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 1.变化形态:产生、变更、消灭 2.变化的原因:法律事实— 法律事件、 事实行为
二、行政主体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主体理论 法国: 行政主体是法律创设的主体,是指享有 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并负担由于实施 行政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主 体。行政主体是法人— 公法人(根据公 法成立的,并以公共事务为成立目的)。 德国: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上享有权利,承担义 务,具有统治权并可设置机关以便行使
国务院组成部门
国务院机构编制 机关提出方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 论通过,总理提请 全国人大或常委决 定 国务院决定
国务院直属机构;办 国务院机构编制 事机构;国务院组成 机关提出方案 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 议事协调机构; 国务院行政机构的司 国务院机构编制 级内设机构 机关审核方案
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行政机构的处 国务院行政机构 级内设机构 决定
六、行政相对人 (一)概念 是指行政管理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 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 个人、组织。 (二)法律地位 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行政管理的参 与人(听证、信访);可以成为监督主体; (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1.申请权 抚恤金、补助金、救济金、申请办理许可证等 等;
行政法主体
特征: 1、行使国家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 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 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 和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个 人、组织打交道
行政机关的职责: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 会秩序、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促进文 化进步、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保 护和完善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行政机关的职权: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 权、行政处理权、行政监督权、行政裁决权、 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
区公所:《地方组织法》第68条规定,“县、 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 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台北市大同区公所”
街道办事处:《地方组织法》第68条规定,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任人民政府,经上一 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 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
问:村委会是否为行政主体? 分析:村委会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是根据法律、 法规规定,村委会享有一定的类似行政职权。例如,村 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 业,有权管理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土管法规定, 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村民集体所有,由村委会经营管 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 用土地的,应当先向村委会提出用地申请,由村委会报 人民政府批准。所以,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管理集体 土地,向政府申报村民的用地申请等。所以,管理本村 的公共事务,管理集体土地,向政府申报村民的用地申 请等,是村委会的法定职责。据此,可以将村委会视为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有关方面具有行政诉讼被告主 体资格。
3、社会团体 工会、青联、妇女协会等社会团体在某种情况下 也能够行使行政职能,办理一定行政事务。 4、事业单位 经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权的事业单位。主 要包括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如学校,计量部门和卫 生检疫单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 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 可以、文化、卫生等其他的社会服务组织。
简述行政法主体及其分类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法主体进行分类:
1. 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2.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3.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一方当事人,即受行政机关管理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 行政第三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均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5. 其他行政法主体:包括国家公务员、行政委托组织、行政协助组织等。
以上是行政法主体的分类,不同类型的行政法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不同的权利和承担不同的义务。
在行政活动中,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是最基本的行政法主体,其他行政法主体则是在特定情况下参与到行政法律关系中的。
行政法主体
职权性行政主体资格,即各类行政机关— —《宪法》和《组织法》 授权性行政主体资格——其他法律、法规、 规章
第二节
一、概念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 而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对国家各项 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
其特点是:
其一,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 其二,行政机关完成一定行政职能。 其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和组织法而设置。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直属事业机构单位
国务院的组成;包括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中国人民银 行行长和秘书长(八大金刚)组成。 国务院部委(25个)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安全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事和劳动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 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与人口计生委 人民银 行 审计署 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部
“七匹狼”诉商标评审委员会
原告:福建七匹狼集团有限公司 被告: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 第三人:四川省大邑县大庄园酿酒总厂 原告因不服被告于2008年6月4日做出的《关于第 1408898号“七色狼”商标异议复审裁定书》(其 中维持了对四川省大邑县大庄园酿酒总厂提出的 “七色狼”商标核准注册)而向北京市一中院起 提起诉讼。
行政机构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关键在于其是否通过行政授权而取 得了独立的行政职权和职责。我国目前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构 主要有三种: 1、行政机关的某些内部机构。如公安局的交警大队 2、政府职能部门的某些派出机构。如公安派出所在法律规定的条件 下是行政主体。 3、行政机关中依行政授权设立的专门机构。如商标评审委员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2)第二章 行政法主体
(3)行政受益权 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 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为保证行政主体有效 地行使行政职权,维护行政秩序,国家向行 政主体提供各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 公条件、交通工具等。
(六)行政职责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 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所 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权利义务的 具体体现,二者相伴生,是辨证统一的。
直属机构
办事机构
部委办管理的国家局
直属事业单位
(1)国务院——在我国,国务院掌理全国 行政事务,所以它实际上是权力最大的行政 主体。 (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部、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等,负责国家行政管 理某一方面事务或某些职能的工作权限,是 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依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 事务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
(五)行政职权 1.行政职权的范围 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的具体 表现. 行政职权一般可通过设立取得、授予取得及 自治规范取得三种方式。 设立取得以行政主体的设立而产生,并随行政 主体的消灭而消灭; 授予取得来自于法律、法规或有权机关的授 权行为。 自治规范取得是依据社会公共组织的章程、 规约等自治规范而获得社会公共行政职权。
行政主体仅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是行政 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但行政法主体的外 延要远远大于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中的重要一种。行政 机关是法律概念。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着一种 不完全的包含关系: 1.行政主体主要由行政机关构成。但 行政机关之外的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 内部的行政机构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 成为行政主体。
三、行政机关 (一)概念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 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二)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 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 制。 4.行政机关具有一定的行政机构及公务员编 制。 5.行政机关活动方式的主动性、直接性和经 常性。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在行政法领域中,几个重要的概念都与“主体”有关。
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是其中之一。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虽然很小,但关乎着行政法领域中权利与义务的主体是谁,也就关乎着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就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定义和区分作简要介绍。
行政法主体的定义与特点行政法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具备行政法律地位的社会实体。
它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要构成元素,通常包括国家、政府、公共机构和公民个体等多种社会实体。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社会实体在不同的行政法律关系中,可能拥有不同的行政法主体地位。
行政法主体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权利和义务:行政法主体不仅享有规定了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利益,而且对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义务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2.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地位:行政法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要构成元素,占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而其他社会实体参与行政法律关系时则处于行政法主体的对立面。
3.具有法人地位:一些行政法主体,如政府、公共机构等,具有法人地位,并能行使法律主体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行政主体的定义与特点行政主体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政府有关机构的规定,具有行政管理权力的社会实体。
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拥有行政权利和行政义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优势和特殊地位,其行为经常受到行政法的监督和控制。
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行政管理权力:行政主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2.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过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能,以保障行政法律关系的有效进行。
3.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随意行使权力。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区分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虽然两者非常相似,但它们的本质并不相同。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定义不同:行政法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具备行政法律地位的社会实体;而行政主体则是指具有行政管理权力,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社会实体。
【行政法知识点】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行政法知识点】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之辨析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之辨析一、行政主体的定义行政主体是指政府机构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具备的权力主体,包括各级政府、政府部门、行政机构等。
行政主体在行政领域拥有特殊的地位和职能,负责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等。
二、行政主体的种类1. 中央行政主体:中央行政主体是指中央政府及其部门、机构等,如国务院、中央部委等。
中央行政主体负责制定国家政策,统一决策,履行国家行政职能。
2. 地方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是指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机构等,如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等。
地方行政主体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公共事务,依法履行行政职能。
三、行政主体的职能1. 立法职能:行政主体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法律文件,规范行政行为的范围和方式。
2. 行政管理职能:行政主体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制定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并监督和评估执行效果。
3. 行政监督职能: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
四、行政主体与其他概念的区别1. 行政主体与法人:行政主体是指具备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法人是指通过法律设立并具备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行政主体可以是法人,但并非所有法人都是行政主体。
2. 行政主体与法律主体:行政主体是指具备行政职权的机构,法律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履行法律主体的角色。
3. 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主体:行政主体是行使行政职权的权力主体,行政行为主体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
行政主体可以是行政行为主体,但行政行为主体不一定是行政主体。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法规:由政府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于对行政行为范围和方式进行规范。
2. 行政规章:由行政机关制定的为具体行政事务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行政行为的具体操作。
3.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所作出的具体处理、管理或者决定的行为。
行政法主体
原告不服,起诉于某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中, 法院对鲁山林场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 否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发生发分歧;一种意 见认为,鲁山林场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法院应驳回原告的起诉,另一种意见认为, 根据《森林法实施细则》关于林业行政主管 部门可以授权国有林场实施行政处罚的规定, 鲁山林场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可以作为行政 诉讼的被告。
同时,即使该规定有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 会法工委的解释,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主体 “授权”的,都只能被认定为委托决定,因 此,本案中的鲁山林场并不是授权行政主体。
2、本案的委托机关应当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因此,本案的行政主体和被告应当是林业行 政主管部门。
案例三 派出所的行政主体地位 【案情摘要】 1996年5月15日,梁某从英德市到
国务院某部一司自行下文,以自己的名义将某一 产品的生产权许可给了甲公司。但事隔半年后, 该司又以同样的方式将这种产品的生产权许可给 了乙公司,致甲公司不服。
试问:该许可行为主体是谁?
分析:
行政主体理论告诉我们,行政机构除非有法律,法 规的授权,并不基于行政主体资格。本案中的某公 司行政机构,并且也没有得到任何法律、法规的授 权,尽管以自己的名义作出了许可行为,却并不是 该行为的真正主体。它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 对外活动中只能被认为所在行政机关的代表,所作 行政行为只能被认为为所在行政机关的行为。因此, 上述许可行为的真正主体应该是该司所在的部。
执行机关
相对于相对人 ——
行政主体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概念: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 职能的非国家机关。
2. 地位:
(1)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 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 律地位;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CHAPTER 02
行政主体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并行使行政职 权,以自己名义独立实施行政活动的 组织。
特征
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能够独 立承担法律责任;行政主体行使行政 职权,具有国家意志性;行政主体是 组织而非个人。
行政主体的种类
国家行政机关
01
国家依法设立的各级行政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通常是行政 相对人,属于行政法主体;被告 则是具体的行政机关,属于行政
主体。
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时,立法 机关作为行政法主体,制定出规
范行政主体的行为规范。
在行政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分别承 担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维护
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主体的发展趋势
专业化
行政主体将更加注重专业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 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
法治化
行政主体将更加注重依法 行政,遵循法律、法规和 规章的规定,确保行政行 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服务化
行政主体将更加注重服务 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为人 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 效的服务。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02
某些社会组织在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行使特
定的行政职权。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03
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某些组织或个人行使特定的行政职权,但需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主体的职责与权限
职责
行政主体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履行法定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权限
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滥用职权、超 越职权。同时,行政主体也应当接受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的合法、公正行使。
行政法主体概述
公务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法律、政策和命令,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公务员的职责包 括执行法律、政策和命令,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等。同时,公务员也必须遵 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05
其他行政法主体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法主体的特征
行政法主体具有法定性
行政法主体具有国家代表性
行政法主体必须依法设立,并依法取得和 行使行政职权,承担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 务。
行政法主体代表国家或政府从事行政管理 活动,行使国家行政职权。
行政法主体具有独立性
行政法主体具有多样性
行政法主体依法独立行使行政职权,并独 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04
公务员
公务员的概念
总结词
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详细描述
公务员是行政法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负责执 行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命令。公务员的职责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 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务员的分类
总结词
公务员按照职务高低可分为不同级别,包括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定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行政机关将其所承担的 某项行政职能依法转移给其他组织行使,并由行政机关 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的组织。 是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
由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特征
依法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使行政职权。
种类:常见的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包括学校、医院、社 会组织等。
行政相对人
要点二
按照行政法主体的层级分类
可以将行政法主体分为中央行政法主体和地方行政法主体 。中央行政法主体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 地方行政法主体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