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中毒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职业中毒PPT课件
48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1、吸收及排泄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呼吸道
皮肤
消化道
(粉尘/蒸气) (脂溶性) (职业意义不大)
苯胺 氧化
苯胲
对氨基酚
硝基苯 还原
苯醌亚胺
尿
49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2、毒作用机理
(1)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Hb)
Hb
对氯硝基苯
苯胺
硝基苯 间接氧化作用
直接氧化作用 对氨基苯酚
5
一、铅(lead, Pb)
(一)理化特性
重金属,柔软,略带灰白色
比重11.3
熔点327℃
沸点1525 ℃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铅400-500℃铅蒸气氧化冷凝 铅烟
Pb2O
PbO 密陀僧
P黄b丹2O3
P红b3丹O4
熔铅温度升高 6
(二)接触机会
1、工业生产:
铅锌矿开采及冶炼
蓄电池及颜料工业(熔铅、制粉)
(3)肝脏毒性 直接作用 中毒性肝病(TNT) 继发损伤 继发性肝损伤(大量溶血导致
Hb及其分解产物沉积于肝脏)
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35
(二)接触机会
苯的制造 焦炉气(煤焦油)的提炼、石油催化重整
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酚、药物、农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 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
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 油墨、油漆、树脂、粘胶剂、人造革、生药 浸渍、提取、重结晶
36
(三)毒理 1、吸收
苯 呼吸道(蒸气)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
苯基硫醚氨酸
硫酸根 葡萄糖醛酸
尿
尿酚量(3h)反映近期体内苯吸收情况(>10mg/L39)
(三)毒理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1、吸收及排泄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呼吸道
皮肤
消化道
(粉尘/蒸气) (脂溶性) (职业意义不大)
苯胺 氧化
苯胲
对氨基酚
硝基苯 还原
苯醌亚胺
尿
49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2、毒作用机理
(1)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Hb)
Hb
对氯硝基苯
苯胺
硝基苯 间接氧化作用
直接氧化作用 对氨基苯酚
5
一、铅(lead, Pb)
(一)理化特性
重金属,柔软,略带灰白色
比重11.3
熔点327℃
沸点1525 ℃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铅400-500℃铅蒸气氧化冷凝 铅烟
Pb2O
PbO 密陀僧
P黄b丹2O3
P红b3丹O4
熔铅温度升高 6
(二)接触机会
1、工业生产:
铅锌矿开采及冶炼
蓄电池及颜料工业(熔铅、制粉)
(3)肝脏毒性 直接作用 中毒性肝病(TNT) 继发损伤 继发性肝损伤(大量溶血导致
Hb及其分解产物沉积于肝脏)
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35
(二)接触机会
苯的制造 焦炉气(煤焦油)的提炼、石油催化重整
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酚、药物、农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 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
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 油墨、油漆、树脂、粘胶剂、人造革、生药 浸渍、提取、重结晶
36
(三)毒理 1、吸收
苯 呼吸道(蒸气)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
苯基硫醚氨酸
硫酸根 葡萄糖醛酸
尿
尿酚量(3h)反映近期体内苯吸收情况(>10mg/L39)
(三)毒理
职业性中毒(一)
▪ 除毒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外,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还有:接 触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外界气 温、气湿等。经皮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肝即可直接进入大循 环。
精选完整ppt课件
22
(三)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职业中毒 的事例甚少。
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消化道进 入体内。
毒物透过表皮屏障进入真皮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脂溶性,毒物的脂溶性越强, 则越易进入。
分子量<300、脂溶性和角质层的厚度
➢第二阶段(吸收相):
毒物在真皮被吸收入血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水溶性,水溶性大则易于被吸收入血。
精选完整ppt课件
21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 经皮吸收的毒物往往是一类既具有脂溶性,也具有水溶性 的 物 质 。 即 脂 水 分 配 系 数 (lipid / 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 脂/水分配系数( 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指毒物在脂肪中和水中溶解度的比值 (脂肪中的溶解度/水中溶解度)。
结合临床征象和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⑵呼吸道: 气态毒物经呼吸道排出。
被动扩散,排出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肺泡呼吸膜内
外有毒气体的分压差;②通气量。
⑶消化道:肝脏是毒物排泄的重要器官
①排泄如铅、锰等②生物转化③肠肝循环
⑷其它途径 :
唾液腺;乳腺如铅、锰、苯等;胎盘屏障如铅;头 发和指甲如铅、砷等;汗腺;月经。
精选完整ppt课件
29
4、蓄积(accumulation):
定义: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
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 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精选完整ppt课件
22
(三)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职业中毒 的事例甚少。
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消化道进 入体内。
毒物透过表皮屏障进入真皮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脂溶性,毒物的脂溶性越强, 则越易进入。
分子量<300、脂溶性和角质层的厚度
➢第二阶段(吸收相):
毒物在真皮被吸收入血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水溶性,水溶性大则易于被吸收入血。
精选完整ppt课件
21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 经皮吸收的毒物往往是一类既具有脂溶性,也具有水溶性 的 物 质 。 即 脂 水 分 配 系 数 (lipid / 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 脂/水分配系数( 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指毒物在脂肪中和水中溶解度的比值 (脂肪中的溶解度/水中溶解度)。
结合临床征象和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⑵呼吸道: 气态毒物经呼吸道排出。
被动扩散,排出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肺泡呼吸膜内
外有毒气体的分压差;②通气量。
⑶消化道:肝脏是毒物排泄的重要器官
①排泄如铅、锰等②生物转化③肠肝循环
⑷其它途径 :
唾液腺;乳腺如铅、锰、苯等;胎盘屏障如铅;头 发和指甲如铅、砷等;汗腺;月经。
精选完整ppt课件
29
4、蓄积(accumulation):
定义: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
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 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
➢ 坚持车间内清扫制度
➢ 按规定使用、维护、检修抽风排毒等职业卫生防 护设施
➢ 学习职业病预防知识,做好自我监护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3
❖ 定期健康监护
➢ 包括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体检。血 铅和ZPP可作为筛选指标。
➢ 及时发现禁忌症:贫血、加强个人防护措 施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精选ppt
20
贵州铜仁工矿区的汞污染
土法炼汞的污染
粮食 0.484mg/kg (0.112—1.72) 为卫生标准24倍
蔬菜 0.486mg/kg
为卫生标准48.6倍
饮水 0.0462mg/L
超标90多倍
多数居民属汞中毒、毒吸收,
仅17.1%属正常。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精选ppt
1
概念
❖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 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的化学物质。
❖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 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 职 业 中 毒 (occupational poisoning) : 劳 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
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和 其他有毒作业。观察对象必需调离苯作业
精选ppt
40
五.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概念
苯或其同系物 (如甲苯、二甲苯、酚)苯环上的氢 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或硝基取代后,即形成芳香族
氨基或硝基化合物。主要代表为苯胺和硝基苯。
(二)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 按规定使用、维护、检修抽风排毒等职业卫生防 护设施
➢ 学习职业病预防知识,做好自我监护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3
❖ 定期健康监护
➢ 包括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体检。血 铅和ZPP可作为筛选指标。
➢ 及时发现禁忌症:贫血、加强个人防护措 施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精选ppt
20
贵州铜仁工矿区的汞污染
土法炼汞的污染
粮食 0.484mg/kg (0.112—1.72) 为卫生标准24倍
蔬菜 0.486mg/kg
为卫生标准48.6倍
饮水 0.0462mg/L
超标90多倍
多数居民属汞中毒、毒吸收,
仅17.1%属正常。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精选ppt
1
概念
❖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 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的化学物质。
❖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 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 职 业 中 毒 (occupational poisoning) : 劳 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
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和 其他有毒作业。观察对象必需调离苯作业
精选ppt
40
五.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概念
苯或其同系物 (如甲苯、二甲苯、酚)苯环上的氢 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或硝基取代后,即形成芳香族
氨基或硝基化合物。主要代表为苯胺和硝基苯。
(二)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职业中毒案例分析PPT课件
4.3.2职业中毒定义
•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 称为职业中毒。 •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 气中的毒物。 •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 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 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 气中。因此,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 毒物所致。有些毒物易通过皮肤吸收,故经皮肤进入体 内而引起中毒也较常见。 11
4.3职业中毒
4.3.1案例分析
1
职业中毒
河北白沟制造箱包的农民工苯中 毒案 河北高碑店市白沟镇是全国最大 的箱包集散地,大多数个体作 坊生产条件简陋,一些作业场 所有毒气体浓度高,作业人员 未配备职业病防护用品,有的 作坊老板甚至让农民工吃、住、 工作在同一房间。由于长时间 接触有毒粘胶剂,导致25名农 民工在2002年3月发生苯中毒, 其中因苯中毒死亡5人。经整 顿,406家作坊被取缔,12名 作坊老板被判有期徒刑。
涂胶工序女工正在作业
2
中毒事件绝非偶然
年幼无知的少女不知危险就 这些就是吞噬少女生命的无形杀手
• 这些家庭作坊使用的大多是装在简易塑 料桶里的胶水,没有任何商标,也没有 生产厂名。在胶水专卖店,记者了解到, 这种胶水都是本地生产的。 • 死者田利园的舅舅:我是去年的阳历五 月份,我去看外甥女去了。当时我看那 里环境特别差劲,因为那边搞暂住证的, 他怕搞暂住证,他把窗户用烟箱纸全部 钉住了,就这样一个环境,空气不流通, 里面刷这个胶,味道特别浓,就是刷带 4 苯的胶。
职业中毒
广东东莞安加鞋厂女工正己烷中毒案
2002年6月,广东省卫生厅接到省妇联反映后,立即对 广东东莞安加鞋厂进行调查,有12名女工被确诊为 慢性正己烷中毒,较重者出现双脚无力、肌肉痉挛 样疼痛、肌肉萎缩甚至瘫痪。
《职业性中毒》课件
《职业性中毒》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关于职业性中毒的必要知识,包括定义、种类、原因、危害、 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症状识别、法律问题、综合治疗、调查方法、立法保 障、防控体系建设、监测与管理、风险评估、对企业的影响、防治成就案例、 预警机制、宣传与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对全社会的呼吁。
什么是职业性中毒
职业性中毒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职业性中毒的预防措施
1
环境改善
2
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减少对有害
物质的暴露。
3
个体防护
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和 防护手套。
培训与教育
提供职业健康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增 强职业性中毒的防控意识。
职业性中毒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应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 合治疗方案。
如何识别职业性中毒症状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 头晕、恶心 疲劳、焦虑
相关职业性中毒 职业性呼吸道疾病 化学物质中毒 工作场所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
职业性中毒的法律问题
1 法律责任
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也有责任遵守职业健康法规。
2 赔偿权益
受职业性中毒影响的员工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和医疗保障。
职业性中毒的原因
• 工作场所的有害环境 • 不当的操作方法或工艺流程 • 缺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 • 个人卫生习惯的不良
职业性中毒的危害
1 身体健康受损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会导致各种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损伤。
2 工作能力下降
健康问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甚至导致劳动能力丧失。
3 心理压力增加
职业性中毒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下,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条件,导致身体或 心理功能受损的健康问题。
本课件将介绍关于职业性中毒的必要知识,包括定义、种类、原因、危害、 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症状识别、法律问题、综合治疗、调查方法、立法保 障、防控体系建设、监测与管理、风险评估、对企业的影响、防治成就案例、 预警机制、宣传与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对全社会的呼吁。
什么是职业性中毒
职业性中毒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职业性中毒的预防措施
1
环境改善
2
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减少对有害
物质的暴露。
3
个体防护
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和 防护手套。
培训与教育
提供职业健康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增 强职业性中毒的防控意识。
职业性中毒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应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 合治疗方案。
如何识别职业性中毒症状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 头晕、恶心 疲劳、焦虑
相关职业性中毒 职业性呼吸道疾病 化学物质中毒 工作场所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
职业性中毒的法律问题
1 法律责任
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也有责任遵守职业健康法规。
2 赔偿权益
受职业性中毒影响的员工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和医疗保障。
职业性中毒的原因
• 工作场所的有害环境 • 不当的操作方法或工艺流程 • 缺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 • 个人卫生习惯的不良
职业性中毒的危害
1 身体健康受损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会导致各种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损伤。
2 工作能力下降
健康问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甚至导致劳动能力丧失。
3 心理压力增加
职业性中毒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下,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条件,导致身体或 心理功能受损的健康问题。
职业性中毒一讲课文档
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而导致 中毒
现在十三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呼吸道吸收毒物的特点
1、吸收迅速;
2、不经肝脏转化、解毒直接 进入大循环,其毒作用 发生得快。
现在十四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影响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①浓度或分压。 ②血/气分配系数(气态)。
③水溶性。
④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 点、粒子的形 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4、个体易感性
个体差异: 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 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
研究表明产生毒物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决定因素是个体遗传 特征。
3/15/2022
34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六)职业中毒的临床 1、临床类型
⑴急性中毒(acute poi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
3/15/2022
29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4、蓄积(accumulation):
定义: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
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 的蓄积。
毒物的蓄积部位与其靶器官一致时,则易发生慢性中毒。
非其毒作用靶器官的蓄积部位则称该毒物的“储存库 ”(storage depot)。
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要影响 :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等
砒霜(As2O3)与雌黄(As2S3)相比,前者的溶解度大, 毒性也剧烈得多。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的时间长,则进入体内的 剂量大
现在十三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呼吸道吸收毒物的特点
1、吸收迅速;
2、不经肝脏转化、解毒直接 进入大循环,其毒作用 发生得快。
现在十四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影响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①浓度或分压。 ②血/气分配系数(气态)。
③水溶性。
④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 点、粒子的形 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4、个体易感性
个体差异: 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 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
研究表明产生毒物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决定因素是个体遗传 特征。
3/15/2022
34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六)职业中毒的临床 1、临床类型
⑴急性中毒(acute poi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
3/15/2022
29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4、蓄积(accumulation):
定义: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
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 的蓄积。
毒物的蓄积部位与其靶器官一致时,则易发生慢性中毒。
非其毒作用靶器官的蓄积部位则称该毒物的“储存库 ”(storage depot)。
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要影响 :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等
砒霜(As2O3)与雌黄(As2S3)相比,前者的溶解度大, 毒性也剧烈得多。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的时间长,则进入体内的 剂量大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ppt课件
5
1 概述
1.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6
1.2 事故类别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所致的疾 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
非职业中毒:毒物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
中毒类型: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 迟发性中毒; 毒物的吸收。
现场调查
现场样本采集
现场快速
危害源调查
病例流行特征
实验室鉴定检测
临床特征
明确流行特征
患者紧急处置
中毒原因确定
现场控制
接触者和患者处理
危害源控制
患者检伤分类
长期影响
解毒药物储备 患者急救和救治 4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报告
• 1、概述 • 1.1法律依据 • 1.2事故类别 • 1.3事故分级 • 1.4事故分级、预警与响应 • 2、报告 • 2.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 2.2报告时限 • 2.3报告程序 • 2.4报告被容 • 2.5报告原则
【环境保护部门:环境处理、评价】
化学中毒事件现场处理
【消防部门总协调,其他部门配合】
剧毒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安全管理、农药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公安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 农业部门】 3
示意图2 吸入中毒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流程
现场调查用品
中毒事件发生 信息的获得
事件核实
现场处置
报告 个体防护
鉴定检测
患者表现
10
2 报告
2.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
行政部门报告中毒事件情况及其隐患,也有权举报不
1 概述
1.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6
1.2 事故类别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所致的疾 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
非职业中毒:毒物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
中毒类型: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 迟发性中毒; 毒物的吸收。
现场调查
现场样本采集
现场快速
危害源调查
病例流行特征
实验室鉴定检测
临床特征
明确流行特征
患者紧急处置
中毒原因确定
现场控制
接触者和患者处理
危害源控制
患者检伤分类
长期影响
解毒药物储备 患者急救和救治 4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报告
• 1、概述 • 1.1法律依据 • 1.2事故类别 • 1.3事故分级 • 1.4事故分级、预警与响应 • 2、报告 • 2.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 2.2报告时限 • 2.3报告程序 • 2.4报告被容 • 2.5报告原则
【环境保护部门:环境处理、评价】
化学中毒事件现场处理
【消防部门总协调,其他部门配合】
剧毒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安全管理、农药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公安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 农业部门】 3
示意图2 吸入中毒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流程
现场调查用品
中毒事件发生 信息的获得
事件核实
现场处置
报告 个体防护
鉴定检测
患者表现
10
2 报告
2.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
行政部门报告中毒事件情况及其隐患,也有权举报不
职业中毒案例ppt课件
职业中毒案例
(三)
一、患者 男性,38岁,于1985年2月因头痛,记忆 力减退,偶有脐周疼痛3个月而入院。查 体:神志清楚,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 平软,肝脾不大;四肢痛触觉及四肢腱 反射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脸颤 ( + ),舌、手指颤( - );血尿常规、 肝功能检查正常;脑电图、心电图正常, 胸片正常。
相同点
有神经系统的症状 如: 头痛 记忆力减退
不同点
以上状况说明患者的中毒情况加重,根 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分级及处理原 则,判断患者由原来的轻度铅中毒转为 重度铅中毒。
依地酸钠钙1.0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 脉滴注
驱铅治 疗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合理膳食 适当休息
全面分析
诊断治疗要及时
诊断需要综合的资料 职业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生产环境调查
铅中毒分级
诊断标准
处理原则
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临床表现,尿铅 ≥0.34mmol/L(0.07mg/L)或0.48 mmol/24h (0.1mg/24h);或血铅≥1.9mmol/L(0.4mg/L) 而 <3.86mmol/L(0.8mg/L)驱铅试验后尿铅
二、职业史
患者从1978年至1985年在某塑料厂炼塑车间做捏合工 生产塑料中加入稳定剂二盐基亚磷酸铅、三盐基亚磷 酸铅、硬脂酸铅等。患者有8年铅接触史,且患者卫生 习惯不好,工作中经常不洗手吃东西和吸烟。 尿铅检查:用依地酸二钠钙1.0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 静滴试驱铅,尿铅为: 14.47μmol/24h(3.0mg/24h),9.16μmol/L(1.9mg/L)
(三)
一、患者 男性,38岁,于1985年2月因头痛,记忆 力减退,偶有脐周疼痛3个月而入院。查 体:神志清楚,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 平软,肝脾不大;四肢痛触觉及四肢腱 反射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脸颤 ( + ),舌、手指颤( - );血尿常规、 肝功能检查正常;脑电图、心电图正常, 胸片正常。
相同点
有神经系统的症状 如: 头痛 记忆力减退
不同点
以上状况说明患者的中毒情况加重,根 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分级及处理原 则,判断患者由原来的轻度铅中毒转为 重度铅中毒。
依地酸钠钙1.0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 脉滴注
驱铅治 疗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合理膳食 适当休息
全面分析
诊断治疗要及时
诊断需要综合的资料 职业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生产环境调查
铅中毒分级
诊断标准
处理原则
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临床表现,尿铅 ≥0.34mmol/L(0.07mg/L)或0.48 mmol/24h (0.1mg/24h);或血铅≥1.9mmol/L(0.4mg/L) 而 <3.86mmol/L(0.8mg/L)驱铅试验后尿铅
二、职业史
患者从1978年至1985年在某塑料厂炼塑车间做捏合工 生产塑料中加入稳定剂二盐基亚磷酸铅、三盐基亚磷 酸铅、硬脂酸铅等。患者有8年铅接触史,且患者卫生 习惯不好,工作中经常不洗手吃东西和吸烟。 尿铅检查:用依地酸二钠钙1.0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 静滴试驱铅,尿铅为: 14.47μmol/24h(3.0mg/24h),9.16μmol/L(1.9mg/L)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接 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毒。 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密闭场所或称局限空间作业 可接触硫化氢
11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一)呼吸道(主要) (二)皮肤(次之) (三)消化道(少见)
12
(一)呼吸道
呼吸道的特点:
肺泡呼吸膜极薄 扩散面积大(50-100m2) 血供丰富
9
10
(二)生产其应用: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在生产环节中,有许多因素可导致作业人员接触毒物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 泄漏;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物料输送管道 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 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20
透过表皮屏障进入体内
第一阶段(穿透相):
毒物透过表皮屏障进入真皮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脂溶性,毒物的脂溶性越强, 则越易进入。
分子量<300、脂溶性和角质层的厚度
第二阶段(吸收相):
毒物在真皮被吸收入血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水溶性,水溶性大则易于被吸收入血。
21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经皮吸收的毒物往往是一类既具有脂溶性,也具有水溶性 的 物 质 。 即 脂 水 分 配 系 数 (lipid / 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 脂/水分配系数( 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指毒物在脂肪中和水中溶解度的比值 (脂肪中的溶解度/水中溶解度)。
有的毒物如氰化物,在口腔内即可经粘膜吸收。
23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
1、分布 毒物在吸收后,随血循环(部分随淋巴)分布到全身。 毒物被吸收后,最初常分布于血流量较大的组织器官, 随后则逐渐转移靶组织器官。 毒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主要取决于其进人细胞的能力及 与组织的结合力。 大多数毒物在体内程不均匀分布,是有选择性的 如铅、氟集中于骨骼,一氧化碳集中于红细胞。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则越易被吸收。
16
水溶性
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与其水溶性有关。 水溶性高的毒物易被上呼吸道吸收,除非浓度较高,一般
不易到达肺泡。 如氨气,水溶性高 水溶性较低的毒物在上呼吸道难以吸收,进入深部呼吸道、 肺泡逐渐溶解而发生作用。 如光气、氮氧化物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其溶解度较大则易于吸收。
2010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引起慢性职业 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 苯、砷及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 行业。
3
一、概述
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 或永久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poisoning):机体受毒物作用后引起一定程度损害 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状态 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迅速 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性 毒物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 而导致中毒
13
呼吸道吸收毒物的特点
1、吸收迅速;
2、不经肝脏转化、解毒直 接进入大循环,其毒 作用发生得快。
14
影响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①浓度或分压。 ②血/气分配系数(气态)。 ③水溶性。 ④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 点、 粒子的形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 分散度(气溶胶状态)。 ⑤其它: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1
背景介绍 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
重大传染病控制问题 职业病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2
我国职业中毒危害严重
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 死亡28例,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 的为一氧化碳;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
生产性毒物(industrial toxicant)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
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劳动 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4
(一)生产性毒物来源和存在形态
来源: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
除毒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外,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还有:接 触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外界气 温、气湿等。经皮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肝即可直接进入大循 环。
22
(三)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职业中毒 的事例甚少。
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消化道进 入体内。
进入消化道的毒物主要在小肠吸收,经门脉肝 脏经肝脏解毒再入大循环
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 物及反应产物
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可分解产生
氯化氢 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
5
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
在生产环境中的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 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但就其对人体危害而言, 则以空气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6
毒物污染生产环境空气的形式
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 粉尘: 为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其粒子大小多在 0.1~ 10µm 。 烟:指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µm的固体微粒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aerosol)。
7
8
17
分散度
即气溶胶毒物的粒径大小,粒径越小,则分散 度越高。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若其粒径较小则,易于 吸收。
18
皮肤的构造
structure of skin
19
毒物经皮吸收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可能的途径:
1、透过表皮屏障进入体内。(主要)
2、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或汗腺
进入。(少见) 3、通过皮损部位进入。(特殊)
劳动强度、肺通量、肺血流量、劳动环境的气象条件、 脂溶性、分子量大小、与血液成分结合能力等因素。
15
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是某种化学物经呼吸道吸收达 到饱和状态时,血液中该物质的浓度与其在 肺泡气中浓度之比,是一种常数。
二硫化碳血/气分配系数为5,苯为6.85,哪种 毒物较易经呼吸道吸收?
11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一)呼吸道(主要) (二)皮肤(次之) (三)消化道(少见)
12
(一)呼吸道
呼吸道的特点:
肺泡呼吸膜极薄 扩散面积大(50-100m2) 血供丰富
9
10
(二)生产其应用: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在生产环节中,有许多因素可导致作业人员接触毒物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 泄漏;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物料输送管道 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 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20
透过表皮屏障进入体内
第一阶段(穿透相):
毒物透过表皮屏障进入真皮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脂溶性,毒物的脂溶性越强, 则越易进入。
分子量<300、脂溶性和角质层的厚度
第二阶段(吸收相):
毒物在真皮被吸收入血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水溶性,水溶性大则易于被吸收入血。
21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经皮吸收的毒物往往是一类既具有脂溶性,也具有水溶性 的 物 质 。 即 脂 水 分 配 系 数 (lipid / 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 脂/水分配系数( 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指毒物在脂肪中和水中溶解度的比值 (脂肪中的溶解度/水中溶解度)。
有的毒物如氰化物,在口腔内即可经粘膜吸收。
23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
1、分布 毒物在吸收后,随血循环(部分随淋巴)分布到全身。 毒物被吸收后,最初常分布于血流量较大的组织器官, 随后则逐渐转移靶组织器官。 毒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主要取决于其进人细胞的能力及 与组织的结合力。 大多数毒物在体内程不均匀分布,是有选择性的 如铅、氟集中于骨骼,一氧化碳集中于红细胞。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则越易被吸收。
16
水溶性
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与其水溶性有关。 水溶性高的毒物易被上呼吸道吸收,除非浓度较高,一般
不易到达肺泡。 如氨气,水溶性高 水溶性较低的毒物在上呼吸道难以吸收,进入深部呼吸道、 肺泡逐渐溶解而发生作用。 如光气、氮氧化物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其溶解度较大则易于吸收。
2010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引起慢性职业 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 苯、砷及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 行业。
3
一、概述
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 或永久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poisoning):机体受毒物作用后引起一定程度损害 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状态 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迅速 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性 毒物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 而导致中毒
13
呼吸道吸收毒物的特点
1、吸收迅速;
2、不经肝脏转化、解毒直 接进入大循环,其毒 作用发生得快。
14
影响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①浓度或分压。 ②血/气分配系数(气态)。 ③水溶性。 ④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 点、 粒子的形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 分散度(气溶胶状态)。 ⑤其它: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1
背景介绍 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
重大传染病控制问题 职业病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2
我国职业中毒危害严重
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 死亡28例,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 的为一氧化碳;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
生产性毒物(industrial toxicant)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
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劳动 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4
(一)生产性毒物来源和存在形态
来源: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
除毒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外,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还有:接 触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外界气 温、气湿等。经皮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肝即可直接进入大循 环。
22
(三)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职业中毒 的事例甚少。
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消化道进 入体内。
进入消化道的毒物主要在小肠吸收,经门脉肝 脏经肝脏解毒再入大循环
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 物及反应产物
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可分解产生
氯化氢 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
5
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
在生产环境中的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 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但就其对人体危害而言, 则以空气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6
毒物污染生产环境空气的形式
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 粉尘: 为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其粒子大小多在 0.1~ 10µm 。 烟:指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µm的固体微粒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aerosol)。
7
8
17
分散度
即气溶胶毒物的粒径大小,粒径越小,则分散 度越高。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若其粒径较小则,易于 吸收。
18
皮肤的构造
structure of skin
19
毒物经皮吸收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可能的途径:
1、透过表皮屏障进入体内。(主要)
2、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或汗腺
进入。(少见) 3、通过皮损部位进入。(特殊)
劳动强度、肺通量、肺血流量、劳动环境的气象条件、 脂溶性、分子量大小、与血液成分结合能力等因素。
15
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是某种化学物经呼吸道吸收达 到饱和状态时,血液中该物质的浓度与其在 肺泡气中浓度之比,是一种常数。
二硫化碳血/气分配系数为5,苯为6.85,哪种 毒物较易经呼吸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