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稿
古诗《题临安邸》说课稿
古诗《题临安邸》说课稿一、说教材《题临安邸》是小学语文部编版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古诗三首》中的一首精读古诗,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二、说教学理念1、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2、抓住古诗的情感线索,体现古诗感情丰富的特点。
古诗乃作者抒发感情的产物,因此,我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意境,这是我教学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1、激发与古诗内容相同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2、设法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与文本对话。
六、说学法:1、借助注释,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方式理解诗意。
2、加强朗读吟诵,以读升情。
七、说教学过程: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15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诗文内容:《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七绝诗。
诗文如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2 生字词:外、青山、西湖、歌舞、休、熏、游人、醉、杭州、汴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象征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1)课件或黑板。
(2)教材《题临安邸》。
4.2 学具:(1)笔记本。
(2)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南宋时期的临安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临安的诗歌《题临安邸》。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题临安邸》,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生字词,教师给予表扬和指导。
5.3 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讨论诗文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如诗人对临安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5.4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描绘临安美景的画或短文。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美景西湖歌舞几时休?感慨暖风熏得游人醉意境直把杭州作汴州象征七、作业设计(1)背诵《题临安邸》。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题临安邸》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题临安邸》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我的课堂展示到此结束,接下来我将开始我的教学阐释。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板书这7 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阐释。
一、教材分析1.单元位置《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这个主题来编排的,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的来表达情感。
2.教材解读《题临安邸》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心中愤愤而题写在墙壁上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3.选编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积累语言、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
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积累,学生们已经有了学诗的经验,这时关注的已不仅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魅力对他们构成了极大的吸引,这就需要教师的拓展、引导和点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受到心灵的熏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如下: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四、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为了更好的生成这一过程,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
1.从语文的角度去解析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语文课的味道。
2.重视朗读,指导要行之有效,朗读方法要灵活多变,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3.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我们要立足教材,对文本进行合理的拓展,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第【1】篇〗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是南宋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生,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一首诗。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
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诵读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诵、悟诗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流程: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陆游的《示儿》这首诗。
谁还记得?请你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际,陆游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没有盼到,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指板书),做了很好的回答。
生齐读课题。
理解“邸”。
二、品悟:走进诗文。
(一)由题入手,读懂古诗。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人教部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果我是诗人,我会如何描绘我所见的美景”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启发他们如何运用诗词表达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题临安邸》的背景、情感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古诗并尝试自己创作。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学会欣赏美、表达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题临安邸》的基本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是林升对临安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学习这首诗能帮助我们体会古典诗词的美,并了解历史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中的描写,如“山色空蒙雨亦奇”,探讨诗人如何巧妙地运用词汇来描绘景色和气氛。
-情感共鸣: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时代背景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共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题临安邸》这一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美丽的景色让你忍不住想要表达出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是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美景的。
-情感共鸣:由于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需要教师引导和情境创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题临安邸》、《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题西林壁》。
《题临安邸》是北宋文学家林升所作,诗中通过对临安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诗文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临安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对临安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初读诗文: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
3.研读诗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文,理解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6.补充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7.朗读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背诵诗文,增强记忆。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分析:《题临安邸》是义务教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南宋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生,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直指南宋统治阶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较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本首古诗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太了解,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课中也穿插了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通过分析和诵读,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说教学目标:1、会写“熏”这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权贵们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说教学准备:1、ppt演示课件。
2、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知道了诗人陆游从20岁就开始盼望祖国的统一,一直盼到85岁,在临终之际仍然没盼望到祖国的统一,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究竟干什么去了呢今天我们就试着在林升的《题临安邸》这首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题、读题)2、理解题目师:请孩子们打开书,借助注释,谁来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悟1、师过渡:是的,这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诗,下面就请孩子们自由诵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题临安邸》获奖说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题临安邸》获奖说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对临安邸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对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用于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2.课文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临安邸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林升。
这首诗通过对临安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当权者的讽刺。
全诗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中的讽刺意味,并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讽刺意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讽刺意味。
2.难点:领悟诗文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临安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
然后简介诗人林升,导入新课。
2.学习诗歌a.自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b.讲解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c.讨论诗中的讽刺意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3.品析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朗读感悟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国家兴亡的看法。
6.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诗句、意境、情感2.设计理念:通过板书,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2《题临安邸》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2《题临安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临安邸的描写,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繁荣和衰败,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题临安邸》,使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题临安邸》,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临安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参考答案】
1.几时才能停下。 吹。 陶醉。
2.C
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 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 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 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二)、学程设计
第一学程: 1.学习任务/主问题 借助课文插图或辅以图片,结合“山外山”“楼外楼”想象画面。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插图,想想湖面,读好停顿。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个体接力展学,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同学们认真倾听,认真评价,积极补充。以及对其他学生的要求。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题临安邸 》。《学弈 》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 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 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
达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 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题临安邸》说课稿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题临安邸》说课稿一、说教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找资料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纸醉金迷,不思收复失地。
林升目睹了这种社会现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出临安城虚假的繁荣景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则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堕落,饱含着诗人的愤怒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却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具备了初步的诗歌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他们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南宋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了解有限。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临安邸》。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
学习运用对比、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愤慨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讽刺意味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背后深刻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批判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一)教法讲授法对于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含义以及历史背景知识等,通过清晰准确的讲授,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南宋临安城的风貌、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题临安邸》说课稿
《题临安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诗人林升针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作,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荒淫腐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的引导,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南宋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感受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南宋的临安城,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新人教版
5. 探究诗文主旨:请学生思考诗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互动环节:
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文中的意象、情感等,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 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后,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分享自己从拓展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和对《题临安邸》的理解。
- 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互相介绍自己拓展学习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
八、板书设计
① 知识结构:
- 以曲线和波浪形状的线条表现诗文的韵律美,使板书更具艺术感。
- 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图案或符号,如小船、人物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 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书写板书,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回顾诗文的主旨思想。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知识点梳理
《题临安邸》是一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诗人林升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下是本节课需要梳理的知识点:
1. 诗文背景:了解诗人林升的生活年代以及诗文创作的背景,理解诗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心情和感受。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题临安邸》,学生能够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和情感;在分析诗文结构、品味诗文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朗读、背诵和讨论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名校获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名校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组描绘临安美景的古诗,包含了郑思肖的《题临安邸》、林升的《题临安邸》和陆游的《题临安邸》。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临安的山水、建筑和风情,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在教材中,这一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方法,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欣赏基础,他们可以通过朗读、感悟和分析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然而,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诗人对临安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2.原因:古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需要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和分析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临安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临安的印象,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展示:分别展示郑思肖、林升和陆游的《题临安邸》,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对比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这三首诗的异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组描绘临安美景的古诗,包括《题临安邸》、《题临安山水》、《题临安括弧》。
这些古诗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临安的美丽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了解到临安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情感。
然而,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讨论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理解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我还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新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精品教学课件
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担忧。
爱国
忧国忧民
拓展
面对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统治 阶级,面对中原失地上苦苦挣扎,度日如年 的老百姓,我想说:▁▁▁▁▁▁▁▁▁ ▁▁▁▁▁▁▁▁▁▁▁▁▁▁▁▁▁▁▁
拓展
《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诗之间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
不同
立意相同:两首诗都盼望南宋重整 表达方式不同:《示儿》以“悲” 雄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山。 写情,诗人临终前还在关心国家
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时把国家 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 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寻 欢作乐,苟且偷安的讽刺,表达 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我们来 讨论一下吧。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再见
对当政者的愤慨对 国家命运的担忧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是什么意思?“游人”呢?“醉”?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 上的奢靡之风。 “游人”: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 宋统治阶级。
“醉”:醉生梦死,纸醉金迷,永远也醒不过来。
悟诗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宜人之景
楼阁连着楼阁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停休
愤怒之情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 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 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暖风熏得游人醉,陶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双关,即指自然界的春风, 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 如醉如痴,简直是把杭州当 成了那汴州。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稿第【1】篇〗《题临安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课时《题临安邸》。
(板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首先,说教材的出处、内容。
《题临安邸》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21课《古诗三首》中第二首诗内容。
本文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将教学重点设为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正确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二、说教法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让学生品味诗句的韵味。
2、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利用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启发式教学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
三、说学法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理解诗句,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解诗题,简介作者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第三环节)读古诗,有韵味。
1、通过复习学诗的方法,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题临安邸》。
下面我从六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内容:《题临安邸》是A版《古诗二首》中第二首诗内容。
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州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二、说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通过反复诵读,从“试读——仿读——悟读”过程中层层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诗能力,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诗的教学重点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通过重点诗句和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四、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学习古诗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不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反映。
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
(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
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
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
1、通过复习学诗方法(1、读古诗,初步感知;
2、看注释,了解诗意;
3、想意境,
悟出诗情。
)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试读古诗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初步印象,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通过播放视频范读,老师对读诗方法再加以指导,学生再读时就很容易进入到诗歌意境中,真正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因为南宋距离现在久远,学生难于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首先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宋朝大片土地已经被金兵占领(包括北宋都城汴州)。
2、通过默读“时代背景”,让学生对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3、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方法和能力,我让学生根据注释并运用工具书等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时学生汇报诗意,检查自觉效果。
(五)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1、通过“山外青山”是怎样的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楼,锻炼学生语感,体会杭州城的繁华、美丽,并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我进行了教学设计:这么美丽,繁华的地方,权贵们在干什么呢?(播放权贵们在寻欢作乐,花天酒地的场面),诗人为什么说:“西湖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再播放北方百姓遭到金兵杀戮的视频,很自然就让学生领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焦急,气愤,痛恨。
3、第三句先让学生理解“暖风”和“游人”的意思,同时我设计了通过“暖风熏得游人醉”和“暖风吹得游人醉”这两句的比较,和深刻理解“醉”(指导“酒醉”和“沉醉”两种形态读诗及用“醉”写四字词),使学生体会到权贵们纵情声色,不顾国家及百姓死活写得维妙维肖。
4、第四句诗我通过介绍杭州及通过《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杭州和汴州一样的繁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人的担心,气愤、怨恨。
5、我紧紧扣住这首诗中“西湖歌舞几时休?”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诗人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同时进行小结: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后,再次提出你想对权贵们说些什么?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六)吟诵全诗,再现诗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我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和背诵环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七)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爱国情感得以升华,我找了四句爱国诗句让学生诵读,加以拓展延伸。
(八)布置作业,迁移训练。
设计意图:设置层次性强的作业,可以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同时,可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这次因为诗人的爱国热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政治讽刺诗,我设计了权贵醉生梦死及林升忧国忧民这样的对比板书,使诗的中心得以突出。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