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民俗文化差异对比研111究

合集下载

中英习语下的文化差异

中英习语下的文化差异

从汉英习语中看中英文化差异“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就其广义而言,它包括成语、谚语、箴言、俗语、俚语以及典故等。

习语常用形象生动、浅显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自然法则,高度地阐释人文习俗、思想感情。

它所阐明的道理是通晓的。

英汉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或庄严典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方式无不在习语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习语的产生亦如人类语言的产生一样,都是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是劳动人们语言智慧的结晶。

任何一种语言的习语,都无一例外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中,通过使用一些短小精悍的词句,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比喻,来表达与他们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思想观念。

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英汉习语的研究与应用变得越来越成为英语教育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汉习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避免文化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英汉习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析四个方面来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

一、英汉习语的定义和特点英汉习语,是指用一些固定短语来代表一些完整的说法,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通常不能按字面直译,同时,对于不同的文化习惯,也会存在差异。

英汉习语的定义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固定短语、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

英汉习语可以根据语法特征分类为“动物类”、“天文地理类”、“人类行为类”,以及“客观事物类”等四类。

英汉习语的特点表现为字面含义与实际意义不一致,具有词汇典故性;有效传递文化内涵,反映人类的思想、历史、习惯等方面的特征;语言风格丰富,充满幽默和诙谐感,极具表现力。

二、英汉习语的来源和文化差异英汉习语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有些是汲取自一些典故或传说故事,有些是从历史或现实生活中提取的,还有一些是由文学作品或大众文化演变的。

英汉习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是由两方面共同导致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差异。

1.文化价值观。

英国文化价值观是个人主义、竞争性、个性化,主张独立自主、追求自由。

中国文化价值观是集体主义、合作性、整体性的,承认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抑制,强调集体的利益、荣誉和责任。

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在英汉习语中,导致其含义的不同和使用场合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Go Dutch”表示“各付各的”,而在中国,“AA制”则是表示“各自承担自己的消费开支”,可以看出英汉习语的差异也是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由于文化的不同,用词和想法也就有了深刻的差异。

2.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法差异、词汇差异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Raining cats and dogs.”意思是下大雨,而在汉语中则是“狗屎运”的意思,比如“Tom had won his third lottery. Raining cats and dogs, was it?”翻译成中文可能是这样的:“汤姆赢了他的第三个彩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阐述了三种翻译技巧:直译法、意译法和增译法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最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地域文化。

比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捕鱼和航海业在这个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就衍生出大量的和船、水相关的习语。

如“clean the deck(扫除障碍)” “trim the sails to the wind(顺势前进)”“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发图强)”等等。

而汉民族是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狩猎、耕种和土地,因此也就有了“守株待兔、一箭双雕”等大量的跟狩猎、种植有关的习语。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英语说“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说“挥金如土”了2.习俗的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运用动物比喻时就有诸多不同,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人们对狗的态度。

在汉语中,狗是一种卑贱的动物,因而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痛打落水狗”“狗拿耗子”等等。

在西方文化中,狗则被当作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因此,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可爱想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如:She is a lucky dog.她是位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屋。

这种习俗上的巨大差异在英汉习语互译上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如将“痛打落水狗”机械地翻译成“beat a dog in the water”,而无上下文释义的话,非但不能传达汉语的本意,而且可能在英语读者中引起误解和反感。

3.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国家主要是信奉基督教,因此英语习语很多与教堂、上帝有关。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关键词】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本文阐述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习语差异英汉习语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美国人类学家鲍阿司指出,各个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正由于这样,它们才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信仰和社会机制。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文化呈相依相存的关系,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反映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现象。

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文化烙印加到语言上。

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常与海有关,而汉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在表达上各有特色。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语言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习语是一种充满文化色彩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反映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习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中的共同思考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习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是进行习语翻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 天气习语2. 社交习语英语中的社交习语非常多,如“How do you do?”(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

这些习语是英语中非常常见的礼仪用语,但在中国,这些习语的使用频率比较少,中国人普遍更多地使用谦虚、客气的表达方式,如“麻烦您了”、“不好意思”等。

3. 食品习语英语中也有很多与食品有关的习语,如“the icing on the cake”(锦上添花)、“to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的)等。

这些习语反映出英国人对食品非常重视,而且很多情况下会使用食品作为比喻。

而在中国,食品的比喻习语也不少,如“一餐打发”、“一碗水端平”等,但与英语不同的是,这些习语中的食品往往是具体的中式菜肴,比如面条、米饭等。

二、翻译探讨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持习语意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 动态等效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应遵循动态等效原则,即尽量使目标语习语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意义相同或相似。

因为习语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结合文化差异,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确定习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2. 语境翻译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注意语境的含义和使用。

习语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使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在语境上相似。

3. 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尽量保留习语的原味,即保持原习语的形式和含义。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具有固定词序和固定词汇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具有惯用的意义。

在英汉语言中使用的习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下,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表达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关。

一般来说,英语的习语更加直接和具体,汉语习语则更加抽象和反映思考,这源于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特点。

1. 文化差异英语国家崇尚实用主义和效率,习语通常用简短、明确、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更加注重行为,而汉语国家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含蓄表达。

因此,英语习语通常是由具象化的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而汉语习语则多由隐喻或谜语来表达。

2. 语言差异二、英汉习语翻译问题习语是一种具有文化特点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

以下是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直译和意译问题由于英汉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直接翻译英语的习语到汉语,常常会引起歧义和不理解。

因此,翻译时需要采用意译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尽量避免翻译成字面意思。

例如,“break a leg”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祝愿演员成功的,如果直接翻译成“折断一条腿”,汉语听者将难以理解其文化背景。

因此,最好采用意译的方式来翻译,如“祝演出成功”。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习语中所含有的文化色彩。

有时候,一个英语的习语翻译成汉语后,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习语,甚至可能对本族语言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time flies”这个英语习语翻译成“光阴似箭”,在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习语,表达的意思和英语的“time flies”有所不同,不能再简单地当作英语习语的翻译。

3. 文化背景不同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习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语言习惯的不同之处。

例如,“burn your bridges”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的退路都断掉,但这个习语在汉语中不存在,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汉语的习语来表达,如“毁了舟再造舟,断了橋再架橋”,以保持其习语特色。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研究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研究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研究习语通常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习语的翻译实质是文化翻译。

因此, 对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了解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尤为重要。

本文从生存环境, 风俗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五个方面讨论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辞海》(1989 年) 说它“包括成语, 谚语, 格言, 惯用语, 歇后语等。

”习语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 不仅言简意赅, 而且生动有趣。

它们大多具有鲜明的形象, 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镜子, 那么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的习语便是文化的结晶。

高尔基说:“习语典范地表述劳动人民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情感。

”[ 1 ]在反映文化差异上, 习语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典型性, 代表性。

因此, 翻译具有强烈文化特征的习语时, 能否处理好文化差异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

习语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翻译。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Edw ard B, Tylo r) 于1871 年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界定了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 2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熟悉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 3 ]奈达把语言文化的特征分为五类: Eco logy (生态学) ,M aterial Cu ltu re (物质文化) , Social Cu ltu re (社会文化) , Religiou s Cu ltu re (宗教文化) ,L ingu ist ic Cu ltu re (语言文化) [ 3 ]。

据此, 我们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大致概括为五个方面: 生活环境; 风俗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宗教信仰;历史典故。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习语是每个语言中的精彩部分,它们是由于特定文化、历史和传统而形成的特殊表达方式。

英语和汉语都有许多流传已久的习语,它们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同一个习语的翻译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和翻译探讨。

英语和汉语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存在明显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习语的表达和理解。

英语中有一句常用的习语“when pigs fly”,意思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中文中并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习语。

这反映了英语中强调实事求是、逻辑性和现实主义的文化特点,而中文更注重隐喻、比喻和抽象表达,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情感、想象和哲学性思考的特点。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上。

汉语习语多以四字或八字成语的形式出现,富有韵味和诗意;而英语习语则更注重简洁、生动和幽默。

英语中有一句习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这个习语通过简洁的表达表现了英语文化重视实际行动和结果的特点。

而中文中有一句习语“画蛇添足”,既有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又有丰富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中文文化的表达风格和情感色彩。

在翻译这些不同文化习语时,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

对于一些存在文化隐喻的习语,译者可以采取注释或者语境翻译的方式,通过解释或者添加文字来帮助读者理解原习语的文化内涵。

对于一些含蓄、抽象的习语,译者可以尝试用类似意境的英文习语来替代,以达到更贴切的翻译效果。

译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解决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除了在翻译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学习和理解外语习语本身也是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外语社交环境,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对比不同文化习语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也可以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英汉习语的民俗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英汉习语的民俗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英汉习语的民俗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摘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数字并不只限于计数方面,而是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

因此,研究英汉数字习语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精华,还有助于我们学习英汉数字文化,并由此从一个侧面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发挥它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有益作用。

关键字:英汉习语民俗文化数字习语民俗与文化密不可分。

实际上,民俗是一种基础文化,又是各种文化的载体。

在社会文化中,民俗文化是最底层次的文化,它孕育了整个社会文化。

因此,民俗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母体。

习语是民俗的“活化石”,是民俗形态或民俗事象长期积淀并在语言中得以反映和保留而形成的,习语广泛地,鲜明地反映着民族民俗文化风貌,直接或间接地与民俗有着某种联系。

以习语为切入点,既可以了解汉英两民族的民俗文化,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又可以进一步理解习语与民俗,语言与文化紧密的血缘关系。

习语就其广义称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惯用语、俚俗语、成对词,等等。

英汉语言里这类现成的固定词组或句子,英语称其为“idiom”,也可解释为“set phrase”,意指英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这类固定词组或短句是在语言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般不能任意拆开或重新组合。

它们一般有固定的形式和意义,表示一个统一的概念,通常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出现在句子当中,而汉语习语不仅包括四字成语、典故,也包括三字词居多的习惯用语。

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属于平行发展,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的主体内容截然不同,汉文化以人为主体的内倾性文化,西方文化以物为主体的外倾性文化。

而这两种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汉民族的大陆农耕文化与英美民族的海洋商业文化的不同。

一,英汉习语与数字民俗数字习语是指含有数字的习惯用语。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有不少妙用,由此构成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习语,这些数字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习语是每个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语言交流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之一。

在不同的语言间翻译习语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因为往往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虽然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语言,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深刻地影响了英汉习语的翻译。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 礼仪中国人讲究礼仪文化,礼节在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

英国人也很注重礼节这一点,但他们的礼节文化与中国不同。

英国人往往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他们更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在表达时往往比较直白。

相反,中国人在交际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礼貌和尽量不给别人带来不便,他们往往更加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观念中西文化差异很大,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各有不同。

虽然中国和英国都很重视友谊和家庭,但他们的观念和文化不同。

中国人在友谊和家庭观念方面更加传统,强调团结和互助,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独立性。

3. 语言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差别,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语言差异。

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英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在表达方式和习语方面。

中文有很多词语和表达方式是英语中无法表达的,所以翻译习语时需要很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差异。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翻译英汉习语需要考虑到文化和语言的差异。

以下是几个要点:1. 了解背景和文化了解什么是习语,它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含义和使用方式非常重要。

在翻译时,需要了解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区别和异同点。

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将英语翻译成中文,而不了解文化差异的话,就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2. 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翻译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通常不可直接解释。

因此,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应该选取最合适的方式来表达信息。

有时候一个习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物,那么需要根据语境和背景来判断最合适的翻译方式。

3. 在语境和情景中使用习语通常是在特定的语境和情景下使用的,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情况。

浅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差异

浅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差异

浅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差异习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与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汉两种语言同属较为发达的语言,故都拥有大量习语。

英汉习语反映了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经济生活和思维方式,都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以下谈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关系。

1、英汉习语对生存环境的差异英汉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方式有异而形成各具特点的习语。

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曾一度在世界上领先,因而英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来自航海用语的习语: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to trim the sails随风使帆;rock the boat兴风作浪,惹事生非;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等。

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所以汉语中有许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山崩地裂、水到渠成、土生土长、卷土重来、揠苗助长等。

比喻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是挥金如土。

2、英汉习语对风俗习惯差异?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民俗是习语赖以生长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

要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汉语有习语“小菜一碟”,英语有习语a piece of cake。

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有“容易的事情”之义,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在中国,小菜在中国人的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

这两个习语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

3、英汉习语对历史文化的差异每个民族自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事件反映到习语上,便使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由于古代中国长年战争,许多习语如围魏救赵、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三顾茅庐等出自国家间的征战故事,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摘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在习语中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环境、风俗、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差异对习语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而同时习语的文化因素也是翻译中的难点。

翻译者应极力探索习语翻译的合适途径,以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习语翻译Abstract: An idiom is a phrase which is an established and fixed part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they bear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a nation. The culture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idioms are mainly shown in four aspects. They are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 custom, religion and history.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idiom formation, and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idioms are difficult points in idiom transl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proper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both keep the national features and convey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idiom translation1习语的含义及特点习语的含义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从风俗习惯看英汉习语差异

从风俗习惯看英汉习语差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8年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www xuebao net83从风俗习惯看英汉习语差异朱金平[摘要]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俗语,谚语,俚语等,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也是表达手段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的语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两种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习语。

有关于这两种不同语言习语的比较,已经有不少研究。

但是在语言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习语基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语言学习者的理解障碍。

本文从风俗习惯差异的角度出发,剖析习语差异的根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期寻求解决习语理解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习语;风俗习惯;文化迁移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8)S2!0083!03作者简介:朱金平,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

四川成都610041有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前人已经有许多论述。

总体来说,大家已经达成这样一种共识: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对于不同的两种语言,各自的文化影响因素又会导致人们在互相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用自己母语的文化习惯去类推理解外语的准确意思。

这样就出现了基于文化差异方面的迁移。

如果对外语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理解的不够深入,就会导致出现理解错误,即人们常说的∀文化负迁移#。

具体到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差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就导致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理解偏差。

再进一步具体到两种语言中的习语部分,这是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

∀习语作为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

#[1](P.13)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指习语是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习语形成于使用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色彩。

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世界上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成语,汉、英两种语言即是如此。

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

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一文化习俗的对比1.环境差异习语的形成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奢侈浪费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因此有许多与山有关的成语,如“安如泰山”、“开门见山”、“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

而在英语中则有许多有关于船和海的习语,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习语。

而且,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亦各有特点,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

2.传统习俗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习语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差异是多方面的。

“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

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伙伴,常用狗来比喻人。

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not have a dog's chance(毫无机会)”、“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摘要: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

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愤。

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官的文化差异。

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文化上几个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此外,英汉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

更应是文化的交流。

掌握习语的翻译,对于培养语言的领悟能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习语是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

习语往往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用来比喻事物,二般都短小精悍、易懂易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而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

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feel under the water(感觉不适),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all at sea(不知所措),betweenthe devil anddeep sea(进退两难)。

另外,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导致英汉两个民族对“东风”与“西风”的理解截然不同。

在汉语中“东风”常是褒义词,东风吹后大地回春,万物吐绿,象征着蓬勃生机。

在英语中,“东风”与“西风”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恰恰相反。

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伦诸岛。

雪莱(P.B.Shelly)在《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中讴歌了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他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

小议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小议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小议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摘要: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拥有极其丰富的习语宝库。

这些习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外语学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习语;差异;地域;历史典故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晶,有着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特点。

习语多为定型词组或短句,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习语纷繁浩瀚,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习语来源于生活,反映了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本文将剖析英汉习语所蕴涵的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体会其中的文化因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习语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的差异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从这一点即可看出英汉两种语言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语中有大量有关牛奶、奶酪的习语,如用bread and butter来表示生计;用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表示鱼米之乡。

这是因为牛奶、奶酪、黄油是英国的主要食品。

可见,了解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是我们正确理解一种文化的重要因素。

2. 习语所体现出的历史典故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多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在汉语习语中有的是从古典作品摘引下来的,有的是根据历史故事或古代寓言而来的。

这些习语虽结构简单,但意义却很深远,译者往往不能望文生义,从字面上去理解和翻译。

浅析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特点

浅析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特点

浅析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特点发布时间:2021-04-15T09:40:52.701Z 来源:《教育学》2021年3月总第242期作者:王旭东[导读] 有助于人们探求英汉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中英跨文化交流。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99摘要:文化的内涵很宽,它包括知识、艺术、道德、法律、信仰和风俗等。

而语言则是传播劳动中文化的一种工具,它必然要反映多彩的文化内涵,而不同的文化则需要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最富有表达力的因素。

很多习语来自民间,它是长期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也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特点英汉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理解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来研究英汉习语的翻译,有助于人们探求英汉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中英跨文化交流。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而形成的语言精华,它与人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地处东半球,东风即为“春天的风”,象征勃勃生机。

汉语中的“东风吹,战鼓擂”就代表了人们在大好的环境中立志做一番大事的豪情壮志。

而英国处于西半球,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

英国有一说是April is in the west wind.(西风吹来了四月)。

另外,英国是一个岛国,因此英国习语有很多与大海和水相关。

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in the same boat with(与……境遇相同);to sink or swlm(好歹)。

但英语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却要翻译成挥金如土,这是因为汉民族在历史上多数是在亚洲大陆上繁衍生息,生活离不开土地。

还有,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在习语中谚语占了很大比例,它是中国农民从世世代代的生产劳动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极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中国农民勤俭朴素的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习语的民俗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摘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数字并不只限于计数方面,而是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

因此,研究英汉数字习语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精华,还有助于我们学习英汉数字文化,并由此从一个侧面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发挥它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有益作用。

关键字:英汉习语民俗文化数字习语民俗与文化密不可分。

实际上,民俗是一种基础文化,又是各种文化的载体。

在社会文化中,民俗文化是最底层次的文化,它孕育了整个社会文化。

因此,民俗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母体。

习语是民俗的“活化石”,是民俗形态或民俗事象长期积淀并在语言中得以反映和保留而形成的,习语广泛地,鲜明地反映着民族民俗文化风貌,直接或间接地与民俗有着某种联系。

以习语为切入点,既可以了解汉英两民族的民俗文化,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又可以进一步理解习语与民俗,语言与文化紧密的血缘关系。

习语就其广义称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惯用语、俚俗语、成对词,等等。

英汉语言里这类现成的固定词组或句子,英语称其为“idiom”,也可解释为“set phrase”,意指英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这类固定词组或短句是在语言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般不能任意拆开或重新组合。

它们一般有固定的形式和意义,表示一个统一的概念,通常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出现在句子当中,而汉语习语不仅包括四字成语、典故,也包括三字词居多的习惯用语。

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属于平行发展,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的主体内容截然不同,汉文化以人为主体的内倾性文化,西方文化以物为主体的外倾性文化。

而这两种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汉民族的大陆农耕文化与英美民族的海洋商业文化的不同。

一,英汉习语与数字民俗数字习语是指含有数字的习惯用语。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有不少妙用,由此构成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习语,这些数字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

1,汉语习语与中国民间的“喜”、“吉”数字:“三”在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性,尊贵和吉祥的象征。

不过在汉语中数字“三”多用于表示许多、很多、极多,甚至还表示限度、极端;并由此引申出一种复杂多变的状态。

例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入木三分、举一反三、三缄其口。

“六”是一个时空和谐数。

“六”在中国人看来是个最吉祥不过的数字。

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车牌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因为他们象征着做什么事情都是顺顺利利,顺风顺水,万事顺利。

“八”字给人以工作渐顺,运气渐来的联想。

同时,“八”谐音“发”。

“发”就是发财治富的意思,是人们,尤其是生意人追求的的目标。

也是由于这一点,人们在安装电话或买汽车牌号时也多追求尾数带“八”的数字,而忌讳“四”字。

中国人喜欢“十”。

这固然和中国人喜欢偶数有关,还因为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追求十全十美,实实(十十)在在,视“十”为完整、完满、完美、圆满、吉祥的象征。

2, 汉语习语与数字禁忌: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常常偏爱某些数字或日期, 认为它们会为自己带来幸运. 同时, 又忌讳某些数字或日期, 觉得它们会招致厄运, 带来不幸或灾祸. 就像菩萨是人造出来的一样, 数字也是人造出来的. 显然人赋予数字某种神秘的力量, 认为它们可以左右人生的福祸. 这自然是一种迷信思想, 但由于它根深蒂固, 直到今天, 不少人人笃信不疑. 让我们同过习语了解中国民间有关数字的一些禁忌. 数字"四"在中国及日本、韩国、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些亚洲国家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 究其原因, 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 在俗语中, 数字"四"常常与"三"在一起构成"说三道四", 带有贬义. 例如, 不三不四, 香三臭四, 横三竖四. "七"是一个最具神秘色彩的数字,对西方文化文化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与中国人崇尚偶数的心理有关,二是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说到底,人们是把"七"与"死"拴在了一起.在我国某些地区,农历的七月七日为凶日,绝对禁止嫁娶.所以汉语以"七"组成的习语大多带有贬义,如: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上八下,乌七八糟.3, 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民间的"喜","吉"数字:西方从古希腊起就强调矛盾冲突和两极对立的二分法,认为不和谐才是美,因而英语国家的人们跟中国人崇偶反其道而行之,视偶数为不祥,视奇数为大吉(数字13除外),他们认为"偶数隐含分裂".所以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面加尾数"一".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万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s 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此外,基督教文化三位一体(the trinity)的宗教传统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吉祥,神秘的数字"三"深深地在人们生活中反映出来,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圣经《旧约·创世纪》中关于上帝在七天时间内创造世间万物之说,使七天表示一周成了世界通用的计时方法之一. 因此, "七"也被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人们信奉为幸运数字. 据说, 在美国使用"7"的商品比较畅销."three"在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敬, 被视为神性,尊贵和吉祥的象征.基督教文化三位一体的宗教传统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西方人偏爱"three",把"three"看作完美的数字. 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 (一切好事以三为标准), When three know it, all know it (三人知,天下晓), three-ring circus(热闹非凡), three times three(连续三次三欢呼), three sheets in the wind(飘飘欲仙). "seven"是一个最具有神秘色彩的数字, 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seven"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文化中是个十分神圣的数字. 人们讲究七种美德, 七种文理学问, 七次圣餐, 人生有七个时期, 七种天罪. 这是因为它们与神圣有关. 因而, 英语民族的美德, 善事, 罪恶都要凑足七件. 如: seven virtues (七大美德), 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 the seven gifts of the spirits(七大精神财富), the seven sacraments(七大圣礼). 此外,西方人也有视“七”为吉数的情况,在生活中有“lucky seven”的说法,即“幸运之七”。

棒球比赛的第七盘,被看成是幸运的,容易取得胜利的一盘。

在英语中带有“seven”的习语很多,如:seventh-inning touch(努力,奋斗), to co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ven things(发誓), the seventh son of a seventh son(显要的后代), 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 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得之艰难失之易). “eight”早在古希腊就被人们认为是意味着丰硕,长寿和成就的。

《圣经》中讲上帝惩罚人类的大洪水,只有把个人靠诺亚方舟逃生,所以“8”又意味着幸运。

英语中带有“eight”的习语较少,如:chasing eight and quarters(追逐名利), have one over the eight(微醉)。

4,英语习语与数字禁忌: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禁忌。

对某些数字或日期的崇信和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现象。

有趣的是,中国人喜爱和忌讳的数字和日期外国人不在乎。

而外国人喜欢和忌讳的数字和日期,中国人却有可能有完全相反的观念。

下面的英语习语反应了英语国家的某些数字禁忌。

“thirteen”,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里,“十三”是个令人恐惧不安的数字。

英语中人们把“thirteen”看成是头号大忌。

长期以来,英美民间流行着一句俗语:“Thirteen is an unlucky number.”人们对数字“13”的忌讳程度甚至达到了恐惧和非理性的程度。

人们机会“13”只是西方人一种迷信心理的反映。

关于这一禁忌的原因众说纷纭。

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耶稣和其弟子共进晚餐时,第十三人是犹大。

英美等国家的人们千方百计避开“13”,以免触犯大忌。

英语中“six”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数字。

与我国相反,英美等国家的人们认为“666”是个大凶数。

“six”在英美等国家不受欢迎,这从以下习语中可见一斑。

如:Six penny(不值钱), 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糊涂的,迷茫的), hit sb. for six(给某人以毁灭性打击),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两者没有什么不同).二,英汉数字民俗差异分析1,宗教渊源:从文化历史角度来讲,宗教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

过去,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它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方式。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文化统治了人们的思想长达两千年。

中国的传统和宗教不能割裂开来分析,因为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很难说清是某一种宗教信仰究竟确切地来自于这三种体系的那一种,道教和佛教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英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是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它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数字“13”之所以成为西方世界不吉之兆,相传与基督蒙难这个不幸事件有关。

总之,宗教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宗教文化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