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小论文

合集下载

马原哲学小论文

马原哲学小论文

马原哲学小论文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原哲学小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原哲学小论文篇一曾经一度觉得哲学太深奥, 离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很远,代表着一种难以触及的高度。

因此,对其涉猎甚少,认知也停驻在比较局限且浅显的阶段。

但是,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对哲学有了较为具体较为深入的了解。

虽然,哲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为高深难懂,甚至在很多时候都都让我们感到枯燥乏味,但通过老师的帮助,带领着我们学习,为我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著作,使得我们能够更容易的了解到先辈们留下的思想精华,对哲学也有了一定的自己的理解。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对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尤为深刻。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只有社会的良好生产才能带动社会的良好发展,所以只有人与社会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国家更好的发展。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马克思主义原理小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和社会政治理论,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中期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剥削和压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意味着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各个方面都受制于经济的条件和利益。

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通过革命,无产阶级能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一个以共同自治和经济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一些批判。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理论体系的某些局限性上,以及实施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问题上。

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共产主义社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并且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集权主义和经济崩溃等。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批判,提出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阶级共产主义社会的解决方案。

虽然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些局限性和实践问题,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_大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_大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摘要:本文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

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价值经济发展意义参考文献:中国期刊杂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经济社会与人类劳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但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论的热点。

因此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把握它的主要观点,了解其重要现实意义,并使它在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一)使用价值与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价值源泉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

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三)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原论文_精品文档

马原论文_精品文档

马原论文马原(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经过列宁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

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本文将对马原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理论体系。

首先,马原的核心是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

马原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社会发展受到一系列客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马原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变革。

其次,马原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这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马原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第三,马原强调国家的作用和性质。

马原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机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用以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马原指出,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第四,马原关注人的历史作用和发展。

马原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创造出来的。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出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马原指出,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最后,马原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和追求。

马原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阶级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享受到全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剥削和压迫,通过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是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性阐述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深入剖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全面阐释。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革命理论等,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前提。

这些基本原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这些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未来的美好前景等,这些核心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等,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基本原理。

这些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论文(2)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论文(2)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论文(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论文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实意义【摘要】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全面发展,并且还将此作为未来发展的伟大理想之一。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全面发展已经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融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十分必要,其不仅可以促使人们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针对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生产力;社会现代化建设;现实意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应该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内容最重视的问题时人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歧视就是一个自由联合体,并坚持使任何一个人都能够自由发展而不受任何因素所限制”,一定程度上讲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中自由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从某种层面上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有满足社会不同方面发展需求的机会,在“人人平等”的基础条件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脚步。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习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马克思曾经在他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提到关于人们全面发展的内容。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在自由的前提之下进行劳动”,对于在特定条件下(被私有制所限制)的进行的一切劳动均属于异化劳动,这种劳动不仅极其容易给人们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导致他们的发展逐渐向畸形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还说想要根除这种异化劳动,就必须在共产主义下进行劳动,其成果必须发展至一定的高度以及资料的私有制被消除的前提下进行发展,否则,这种异化劳动很难被根除,人们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就实现不了,从而严重影响倒社会的全面发展。

另外,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基本理论还为人们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其不仅要求人们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还要求人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一个阶级斗争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包括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是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进行的。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它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应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我们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摘要:专题式教学是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条件、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的理想教学方式.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应该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框架和教学方式;在设计专题主题、选取教学案例、配置教学方法时,要立足现实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释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专题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实践中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长久以来,“原理”课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问题.教师难免陷入了完成知识讲解和课堂互动讨论的两难之中.如何做到既能完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又能增加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时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任课教师,既要认清课程性质,把握教材精神、立足课程的教学目的,又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紧抓课程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材和教学要点基础上领会课程精神,根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核心、综合教材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从高校“原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等因素出发,专题式教学是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条件、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的理想教学方式.一、“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突破口(一)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大学开设的“原理”课与中学的政治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原理”课需要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以下两个明显问题.首先,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重复.在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已经接触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关于唯物主义原则、辩证法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以及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等等.高校“原理”课中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存在重复.其次,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重复.中学的政治课主要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对共产党、社会主义的热爱.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宣传、说教和灌输的特点.而目前高校“原理”课依然是采用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与中学政治课一脉相承的是,两者都应该坚持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主旋律,都涉及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都应该侧重思想性和政治性,传播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高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高校“原理”要继续坚持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把握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与中学政治课不同的是,高校“原理”课要在中学政治课基本原理讲解的基础上,更加立足社会现实,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解答大学生实际面临的困惑,让大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例如,在高校“原理”课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一章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基本原理在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教师在安排具体的专题内容时,应该抓住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条基本主线,联系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等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原理”课程重点、难点突出,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根据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的特点,要克服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的教材内容重复和教学方法重复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框架和传统教学方式.(二)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原理”课由三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课传统教学理念是立足教材体系,也拘泥于教材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独立展开阐述.“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突破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授课理念,不再对教材做全面撒网式的泛泛阐述,不再仅是对教材表面性知识的初层次阐述,而应该“抓大放小”,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围绕根本性问题进行详细浅论,开展专题式的讲授,集中力量解决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而教材中出现的众多概念和知识点,可以简单讲解,甚至让学生自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还应大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专题式教学中略讲的概念和知识点可以放进网络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自学,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专题式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原理”课的方法论功能和实践功能,改变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面面俱到的灌输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教材的取舍和把握,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专题教学,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时代、社会、人生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三)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传统教学框架立足传统教学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开讲授.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彼此在理论上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不可分离,环环相扣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专题式教学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专题的设计应当充分把握教材精神和课程目标,各专题之间应当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主题内容,还应具有贯通的理论逻辑,在专题内容的逻辑安排上做出相应的考虑和设计,把握好三个组成部分间各个范畴和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专题式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在专题的选取上,要注重教材的相关性.例如,在设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历史观专题时,可以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教材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实际运用,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作为一个完整的专题来讲解.(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能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问题意识鲜明,既能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整体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困惑形成专题讲授,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原理”课专题式教学除了立足课程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困惑形成专题外,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案例专题式教学、问题专题式教学、讲座专题式教学、讨论专题式教学等.如案例专题式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能生动具体地阐述观点说明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对问题多方面的探讨,学以致用.讨论专题式教学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而案例和讨论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互动性,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专题式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开阔的现实视野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专题式教学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时代感.二、“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原理”课不是一般的知识课,有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魅力,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本质性、深刻性和思想逻辑性,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形象和面貌.(一)专题式教学要明确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原理”课的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是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仅仅围绕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从感悟的启迪、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行动的引导四个方面来选择和设计专题.(二)专题式教学要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虽然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从思维形式和思想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命题(观点)、方法和体系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推进、浑然一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相互一致、高度统一的.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专题式教学要特别注意三个部分的联系,在专题的选取和设计过程中,重点阐述相关专题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专题间的联系和贯通,凸显各自专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二是必须重视对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把握.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贯彻到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三)专题式教学要立足现实,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专题式教学在设计专题主题、选取教学案例、配置教学方法时,要有问题意识,立足现实,立足学生的现实困惑,重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现实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这样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闪光点和当代价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在长期从事“原理”课的教学和研究中,笔者总结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几个主要困惑.困惑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去将近170年,对当代社会现实是否适用?有何当代意义和价值?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应该立足现实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当代社会出现的许多新生事物,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解释力,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例如,在专题教学中以当前收入差距、“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如何处理好收入分配差距和扩大内需之间的问题.困惑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释.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应该立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明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本质认识.任何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都不能违背这个本质.困惑三:马克思是因为“仇富”才成为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吗?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吗?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可以详细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友谊,重在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信念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全人类解放的理想信念是完全一致的,引导学生思考青年应该怎样作出自觉和主动的人生选择.困惑四:什么是共产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其本质变没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变没变?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其前途还光明不光明?为什么说苏联版的社会主义是不成功的,西方的资本主义也是不成功的?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要立足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立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阐述中应该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突出讲解,如公民与市民的区别、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的区别、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共同体等,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真正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以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和着力点,以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去获得学生的认同,凸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对“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性质为依据,注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框架,立足学生现实困惑,科学合理地设计专题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只有这样,“原理”课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参考文献:[1]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15-20.[2]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70-73.[3]鲍金.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内在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71-75.[4]高宁,刘松乔.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类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69-72.[5]庄文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6):49-53.[6]叶启绩.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原理与整体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6-36.[7]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版)修订中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11-15.。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特别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内核,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新形势,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总结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伟大的完备而严整的革命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既严整而又开放,内容博大精深的宏伟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任何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表明矛盾的双方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视矛盾的斗争性,更要重视矛盾的同一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但这种矛盾已经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不断的改革完善而得到解决。

至于说围绕它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更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采取和平的、渐进的、非对抗的方法去处理、去解决、去协调。

当然社会上还会存在一些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通过斗争去解决,但这已经不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以,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改变那种你死我活、顾此失彼、水火不容的唯斗争思维,在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矛盾双方的依存、融合,倡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兼容思维方式。

最新马原哲学论文三篇

最新马原哲学论文三篇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本文根据在宜宾学院发生的一件无人售书摊的事件以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对其所折射的哲学道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无人售买现象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前言:本文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正文分析:(一) 无人售买现象1,宜宾学院的无人售书摊在宜宾学院校园,上学、就餐的路上,师生们都会经过一个独特的书摊,因为这个书摊没有摊主值班,全凭自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块诚信的试金石。

平时无人看管,购书付款全凭学生自觉。

学生们都说:“书摊挺有意思的,蛮温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老师也很喜欢,称赞其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一事件曾经还在教育界产生了小小的风暴,并广受好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不少的无人售卖摊位,有买发夹的,有卖文具的,有卖生活用品风扇的。

“这些小摊不仅无人看管,而且自开摊以来几乎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一件商品。

小小的书摊能得到大家这么呵护,让大家默默遵守着这份诚信,这样很美”。

“这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品行课,通过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要遵守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起码的诚信,这也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2,广西柳州市的无人售菜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菜价已经有10多年没有上涨了,在这个无人看管菜摊,买菜者自助选菜自觉付款,这种方式延续了近30年,菜钱一分未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1、主观能动性原理 (3)2、意识的能动作用 (3)3、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 (3)4、意识能动性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4)设想一下,如果秀才在听了算命先生的话后,立马打包回家,那会是多么的遗憾!幸而后来店老板的话把他从意识的消极悬崖边拉了回来,重塑了他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也是秀才最后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中了个探花的重要原因。

这就说明,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映。

人的意志是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所在。

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它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这都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我们要自觉利用好意识这种调控作用,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关键字意识,能动作用,积极乐观,消极悲观,正能量,调控,心理,生理浅谈意识的能动性对生活的影响1、主观能动性原理马克思哲学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

人不像鸟儿那样有翅膀可以展翅高飞;人的奔跑能力远不如骏马可以日行千里;人的眼睛也没有鹰的锐利。

尽管人的体能和生理器官的功能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动物,但我们仍讲“人是万物之灵”。

因为智慧,因为人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人类能够制造飞机,汽车,火车,望远镜等等来弥补自身的一些不足。

故事中为什么秀才在收拾包袱准备回家时,却因为店老板的一番话留下来甚至高中了呢?正式由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在秀才身上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一种积极的反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有一个方面就表现在具有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它借由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进而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这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篇一:马克思论文2021字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

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

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

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正文:(一)世界观的概述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

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马原论文五篇

马原论文五篇

马原论文五篇第一篇:马原论文人类----宇宙最伟大的骄傲---------《宇宙与人》观后感【摘要】一个不十分了解宇宙的民族,在很多理念上是容易脆弱的。

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充满了浪漫多彩的幻想,人类渴望了解茫茫宇宙,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

影片《宇宙与人》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

【关键词】宇宙人类科学正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的浩渺,也为之震撼,从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里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类也不断为之而探索着。

宇宙是一切生命的本源,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生命,这是一个经过不断进化、发展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比的漫长和伟大的。

对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只有地球是拥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类是孤单的。

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大的生物。

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一宇宙的物质结构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

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本身没有行为,而物质中蕴含了4种力却决定了宇宙的一切。

其中最强的是强力,它存在于强子之中,核能就是靠它产生的,但这种力只在原子核的直径范围起作用,所以,产生核能就必须让它们相互接触,也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必须有中子,而另一种弱力,能使质子衰变成中子,并释放出射线,这个力是核聚变不可缺少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根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根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根底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剩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根底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根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它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等。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物质生产活动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的历史性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本质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阶级斗争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

最后,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社会的发展是由一定的内在规律推动的。

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规律性,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社会发展规律的提出,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规律性,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基础,它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和讨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期达到更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的目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因此,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离不开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推动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剩余价值是劳动者被资本家剥削的结果。

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使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从而获取剩余价值。

这一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剥削机制。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实现劳动者的解放和到达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共产主义理论则是指最终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这两个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进步和解放的根本目标。

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包括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全球范围内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地对抗国际垄断资本和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全球胜利。

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手段和方式。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涵盖了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无产阶级革命等方面。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人们深入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中,可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二必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二必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思想武器。

它的主要特征是性和性的结合,和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在我心中,以前我有我自己心中的一个社会主义,我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公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这都是一个过程。

这需要我们的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等待去创造。

可能或者说是一定,作为社会主义的创造着和建设者的我们是看不到社会主义完全建成。

因为真需要时间的积累,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众多因素全面的进步缺一不可。

虽然我们看不到那一天的来临,但我们的子孙会看到的。

跑在奋斗的路上也是一种幸福。

不管我们身处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永远只要公平,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
有人认为,慈禧太后在临死前毒死了光绪皇帝,由此也断送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前程。

情分析之,此言对乎。

浅谈我对光绪皇帝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前程关系之辩证认识
宋堃1150571 周三7、8节
列宁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指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做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角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由此可见,社会的历史进程的决定者不是个人,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由此说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皇帝而断送了中国的子资本主义前程,显然是过于武断的,是不科学的。

理由论述如下:
其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最广泛的实施者,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也是社会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不可取代。

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在进行生产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生产关系贯穿始末。

随着时间的积累,人民群众为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断要求改进阻碍其发展的生产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创造着并改造这社会关系。

因此,人们群众才是社会变革中的主力军。

倘若资本主义制度,真的符合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即使慈禧太后没有毒死光绪皇帝,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将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其二、个人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是不能抹杀的,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历史人物会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普通个人或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他所“创造”的所谓“历史”,只是自身个体一生中的实践以及相关影响在时间上的一种简单排列或者说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实践活动,但是社会历史并非是个体历史的简单叠加,它是一定群体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和在社会中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社会领域中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历史人物较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更为明显,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某特定历史事件的最主要的当事人,可能对历史的某个特定事件起到决定作用,但是我们应该要明确,他所导致的只会是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而不会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总方向。

所以说,如果光绪皇帝没有被毒死,而继续推行新政,那么他在资本主义进程中起到的也只是推动或者是促进作用,不能否认他加快中国资本主义进程的步法。

但是硬生生地说没有光绪皇帝,就没有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前程,显然是夸大了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歪曲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不科学的。

其三、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生产关系不能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时,人们就会要求变革生产关系,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国在清朝中前期步入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而清末则进入迅速衰退期。

这时社会的小商品经济已经萌芽并取得一定发展,而老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的步伐。

光绪皇帝为缓解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而采取一系列变法改良之措施,期盼以此拯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王朝。

但是后来的实践充分论证,资本主义改良道路以及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本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社会是不能实现的。

人们的历史选择受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人们的历史选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

并且,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取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愿望。

实践告诉我们,在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唯一适合中国,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是充分解放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行得通的制度。

因此,光绪皇帝在中国资本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只是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一定加速作用的助推剂,这个微小量变不会达到质的飞跃,光绪的生死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决定力量,什么又是历史创造过程的的决定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的、正确地论证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就社会历史整体而言,,而就个人而言,他的一生这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并且,社会历史也并非是个人历史的简单叠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