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学概念的介绍和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观点的分析,探讨了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然后,分析了美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接下来,论述了美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本文探讨了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引言美学作为一门研究艺术、美和审美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不仅关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还关注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
本文将介绍美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观点,深入探讨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1. 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人们开始关注美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美的定义。
此后,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涉及到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价值等问题。
2. 美学的定义和相关学科美学是研究艺术、美和审美的学科,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评判和解读。
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相比,美学关注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以及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
3. 美学中的核心概念: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在美学领域中,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被认为是两个核心概念。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观赏艺术品或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它涉及到感觉、感知、情感和思维等多个层面。
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涉及到作品的美感、创意、技巧和表现等方面。
4. 美学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美学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欣赏和批评上。
艺术家通过运用美学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作品。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可以通过审美经验来感受艺术家的创意和情感表达。
美学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美食、时尚、建筑等,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
5. 美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在当代社会,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首先,美学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帮助人们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大学 美学概论 结课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美学概论期末作业我心中的美一说到美,大家立马都会有一种感觉,某某比较美,比较漂亮。
其实,我们所说的美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外表上的外在美。
而其实,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
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外在美,它包括外表美和仪表美。
内在美则是指人的心灵美、人格美、精神美、包括思想、品德、学识、修养等,它同样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提高。
要展现美的人生,首先要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如果说外在美是人的静态物质的形象外观,动态美是人的动态物质活动的感性现实,那么内在美则是前两者的心理基础和内在依据。
曾经问过我的一个朋友,问他什么是美?是不是长的漂亮就叫美,长的不漂亮就叫不美?他说他是这样理解美的:“外在美是一种美,但是还有一种更重要内在美,如果完美是一百分的话,那外在美占40分,内在美占60分。
”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想望。
我门不可能选择自己的性别,因为上天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一切。
我们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外貌,高矮胖瘦。
可以这么说外在美是天生的,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而内在美却是你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努力而来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人都会说,也都知道说:“内在美”比“外在美”好.可是如果你面临选择,必须从中选一时,你是否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内在美”呢?我想我还要选内在美.我个人认为人应该具有内在美。
只是追求外表华丽而内心空虚的人是可悲的。
整天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习惯享受,计较个人得失,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任人唯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人是可耻的;即使他的容貌英俊美丽,也难以掩盖心灵的丑恶,逃不脱正义的指责。
如果喜欢美,那就要拿出实际的行动来,用知识武装头脑,以“八荣八耻”为准绳,做一个心灵美,外表也美的人吧!我觉得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心理文化素质的具体体现,我觉得内在美最重要,外表是天生的,它能代表什么呢?最多说明你的基因组合的还不错。
美学论文-美的本质探讨
悲剧和喜剧的产生,同样与人类精神心理相反相成的辩证指向有关。人类的精神心理,既有端重仁慈怜惜同情他人的一面,形成一种肃然内敛式的庄敬深沉肃穆悲悯的内心情感的需求指向;又有恣意放荡嘲弄调侃他人的一面,形成一种轻松开怀式的幽默戏谑忘忧相悦的内心情感的需求指向。事物的特性吻合前一种需求指向,形成悲剧之美;事物的特性吻合后一种指向,形成喜剧之美。由此可以推知:人类可以按自身认可为好的意向去构建戏剧乃至所有的精神产品,使其形成艺术之美;人类也可以将意愿正方向指向物化“凝固”在产品中,使其形成劳动产品之美。马克思说:人可以按美的规律建造。从美的本质的角度去分析,这可理解为:人可以按照人自己认可为好的意念指向去建造。由此看来,戏剧、建筑、音乐、文学以及产品之美,其美的本质无一不是事物的关系属性。
关系属性,是笔者新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既不等同于“关系”,也不是源自于洛克的“第二性质”,更不是关系双方的“中介物”,而是与内部属性相区别相对举的概念。本文认为,事物常见的直接属性(第一层面属性),有两大类:一类是事物不与他事物相关即能独自具备的属性,如金质、圆状等等,可称之为内部属性;一类是事物与他事物相关形成的属性,如大、合、甜、典型等等,可称之为关系属性。美同大、合、甜、典型及前面所列举的丑、恶、善等等一样,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美学原理论文-最新范文
美学原理论文篇一:美学原理论文《美学概论》读书报告一,电影之美电影技术是在物理学、光学、化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12月在巴黎第一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影片《墙》、《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园丁浇水》等,虽然这些影片的内容十分简单,但却使人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活动人物,使人们大为惊叹。
可见电影的历史也就刚过百年,是一门最年轻的艺术。
它从黑白默片(无声片)、有声片到现今的彩色片和立体电影,都是与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由于电影综合和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特长,能以银幕形象广泛地反映生活,吸引观众,它又是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艺术。
正如列宁所说:“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
电影之所以是最最重要的,首先就在于它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审美娱乐和教育;其次,电影是最接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语言联结成统一体。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视觉形象。
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富有动作性的,是不断运动着的。
电影一定要求有戏剧冲突,电影故事一定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戏剧法则。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电影是近似戏剧的。
但电影又不是戏剧。
戏剧由于受舞台的限制,它反映生活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不自由的;电影由于不受舞台的限制和时间、空间的约束,反映生活则比戏剧自由得多、广阔得多。
电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镜头来反映生活。
这种镜头可以是特写,可以是全景,可以是事物发展的一瞬间,可以是一个较完整的情节等,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美的表现力。
镜头的推、拉、摇以及“化入”、“化出”等具体运用,使电影极其细微地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更富有感人魅力。
如一个成功的特写镜头,可以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把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充分表现出来,再加以巧妙的烘托和明朗而有力的动作,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这是戏剧在反映生活时所无法比拟的。
1、简述奥斯卡奖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别称。
美学概论论文
我所理解的美学概论内容摘要: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
本文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形态来分析作者对审美的看法。
关键词:审美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只是站在一个人们普遍所处的深度去看待,上升到美学这一概念,又该怎么理解它呢?作为当代大学生又该怎么看待美学,认识美学呢?当我走入尹老师的课堂以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关于美,关于人生的态度,也关于身上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我的思想走出了一个深潭,走入了一片新的田野。
威·布来克说:“富有生机就是美”。
无论我坐在这个课堂里听课,还是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都始终记得这句话。
有位哲人说过,当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某个对象很“美”时,他们说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而且同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之中。
更何况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用以判断对象的价值标准不同,面对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将它放到整个审美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不同个体的审美体验的差异,甚至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持的价值标准的不同。
我们在观照一片清淡平和的风景时产生的怡然自如的愉悦固然总是被美学家们称之为“美感”,然而我们在剧院里观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时心灵有可能经受到的巨大震撼也可以称之为“美感”吗?我们在阅读《呼啸山庄》时的复杂心情,应该不应该也称之为“美感”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应该怎么看待美,树立怎么样的美学观点呢?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
俞伯牙于荒野鼓琴,钟子期似樵夫却闻之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曰美;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欧阳修似醉翁却观之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曰美;斯水之神名曰甄姬,魏文帝似得之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曰美。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关键词:强烈推荐,美学,范例,原理,精选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简介: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内容: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范文一论文题目:基于梵高美学原理的城市道路铺装设计摘要:美国着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编撰的《梵高传》,主要撰写了梵高的传奇一生。
该书对于梵高的前期、中期以及中后期的艺术创作背景、身边的人物关系做了详细的介绍。
从该书中可以看出梵高对艺术的执着、热爱,画作中充斥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崇拜,最后也说明了艺术应该更多地关心现实问题,服务于人,造福于社会。
通过阅读《梵高传》,了解熟悉梵高的一生,解剖他的画作内涵,从而指导环境设计。
关键词:《梵高传》;艺术;自然崇拜;服务社会;从小,梵高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就不陌生,应该说对于所有学生都不陌生,他是历史教科书里"印象派"的典型代表画家之一。
我们提起梵高,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他的《向日葵》《星空》以及他割掉一只耳朵的自画像。
当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梵高传》这本讲述梵高传奇一生的人物传记,一直到现在,这本书看完已经有段时间了,这本书让我对设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梵高。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早年,他并没有显示出很多的艺术天分,而是一直在打杂,直到27岁,才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涯,仅仅十年,他就创作了将近两千多幅画作。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内容提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角度来建构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学科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
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学热”退潮以后,关于美学理论创新的话题层出不穷。
有关于美学学科基础的反思,也有关于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更有关于美学学科体系的反思,最终在90年代演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
这些反思和论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理论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学理价值,但是由于这些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远离了大众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实践概念还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与大众的美好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我们的美学就不能深入到大众生活之中,不能成为关于大众美好生活的学问。
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审美意识有所觉醒,这正是美学学科大有作为的时候。
基于此,我们呼唤一种立足于建构大众美好生活的美学,一种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研究广泛存在的生活美学。
一、理论关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当代困境美学作为一门自律的学科的诞生源于德国美学家鲍姆加通《美学》一书的出版。
在美学发展史上,《美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己开始执掌门户,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学科问题。
鲍姆加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相应地应该有三门不同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研究“知”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的学科是伦理学,剩下的“情”也应该有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研究,鲍姆加通把研究“情”的学科定义为美学。
在《美学》的开篇中就谈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比是低级的认识能力,但这种较低级的认识能力也必须有专门的一门学问来加以研究,否则感性认识就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中国美学概论范文
中国美学概论范文
中国美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广阔的话题,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艺术
观念以及其文化的智慧。
从古代历史文献到当代艺术实践,中国美学一直
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美学可以从古代哲学思想的视角来探讨,这些思想也被称为中国
的“传统美学”,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和佛家的观念,以及墨家的思想。
在这些思想中,共同的观念是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自然中的“生机”有一
种次第的统一性和发展,可以说它们的美学观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
艺术实践中结合了物质和精神的审美。
中国美学不仅体现在古代的思想体系中,而且也影响了许多当代的艺
术实践。
近现代的美学思想反映了新的艺术理念,如以“中国新文学运动”为代表的“新文艺复兴”,以及“现代性”的形式。
也可以说,近现代中
国的艺术实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和价值观的更新。
中国美学也有其博大精深的审美观念。
这种观念被称为“中国审美”,是一种以审美态度来观察世界的思想,它有规律地反映出中国人的情感和
价值观念,从而构成中国文化的精神性核心。
以上是中国美学的概述,中国美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
形态,在世界的文化审美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学概论论文――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
[摘要]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美的本源在于自然本性,自然之美在于事物朴素、率真的情态。
但基于其万物齐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所建立的是一种相对主义美丑观。
[关键词]庄子自然美相对主义一、自然之美庄子对美的论述,突出了个体的存在,重视人或物的个性,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便是美的。
而要保持天性、本性,主要在于自然无为。
为此,庄子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庄子?在宥》具体来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庄子?秋水》很明显,庄子是崇天道而弃人道的。
天人之别,在于因任自然还是违反、破坏自然。
成就美的是天道,残害美的是人道。
天道所成就的自然美,在庄子看来是朴素、率真之美。
所谓朴素,就是纯任本性,不加雕饰,也就是顺乎“道”的规律。
所谓率真,也就是率性自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本性与自然之“道”的本性相合。
朴素是庄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美,朴素的实质仍在于自然无为。
它是人们的思想复归精神家园的一种表现,是纯任天性的本然状态。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山木》,当人们在喧嚣的世界游走奔波,劳心劳力,蓦然而返,会发现生命本初的纯真与安然才是最美的境界。
所以庄子说:“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天道》庄子对朴素之美的推崇是与对人道害美的无情批判紧密结合的。
着名的浑沌之死便是典型的一例:浑沌本是浑然天成的初始状态,是朴素之美的象征,但倏和忽却以为“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这个悲剧告诉我们,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违背自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自作聪明的有为,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美感。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骈拇》马的本性是吃草饮水,翘足而陆。
美学原理论文2篇
美学原理论文美学原理第一篇导言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美术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艺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以泛指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美学原理,分析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人类对于感知对象的欣赏和审美情感的集合。
美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景观、人体的姿势、艺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美的概念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不同。
然而,美学研究追求的是寻找普遍适用的美学标准,以增进人类对美的理解和认知。
二、美的特征美具有多个特征,其中包括对称、协调、和谐、尺度、比例、变化、统一等等。
对称是指物体两侧相对称的特征,可以给人带来平衡和和谐的感觉;协调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谐,使整体产生一种统一感;尺度和比例是指物体的大小和比例关系,使人感觉舒适和协调;变化是指元素之间的变化和对比,增添刺激和吸引力;统一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整体性和内在连接,产生整体的和谐感。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本体属性,即使存在于感知对象中的特定属性。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评价,可以从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等不同的价值观出发。
美学的哲学基础探讨了美的本质和价值的逻辑关系,为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四、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美学在绘画、音乐、舞蹈、电影和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绘画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表达画家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音乐通过音符、节奏和和声等元素,表达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肢体语言和音乐的配合,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意义;电影通过摄影、剧情和音效等元素,表达导演的艺术观点和主题;文学通过文字的修辞、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元素,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美学在这些艺术形式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结论美学作为研究美的学科,深入探讨了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并在不同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引言美学概论是研究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的学科。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本文将探讨美学的基本概念、美的标准以及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体验。
美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也包括对美的内在体验的理解和表达。
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客观美与主观美美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来理解。
客观美是指客观存在的、与任何个体的主管或情感无关的美。
而主观美则是指个体基于个人的经验、情感和文化背景来判断和感受的美。
2. 审美经验美学研究的核心是审美经验,即人们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美的对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审美经验涉及到感知、情感、认知以及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
3. 美的标准美学研究也关注美的标准的建立和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有不同的美的标准,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对美的评价和欣赏。
二、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由特定时代和文化所确定的,这些标准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
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美的要求和标准也不同。
例如,在古希腊时期,对于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人的完美身体和美的比例上,而在现代社会,美更多地与个人的情感和内在的灵魂相联系。
尽管美的标准有所不同,但美的本质仍然是对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抽象理念。
三、美学对个人的影响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个人的认知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美学,个人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个人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理解美,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美的对象。
2. 增加生活乐趣美学的研究和欣赏可以增加个人生活的乐趣。
当个体能够体验到美的存在和价值时,生活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丰富。
3. 提高创造力美学对于个人的创造力有着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美学和欣赏艺术作品,个人能够更好地启发灵感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加美丽和有价值的作品。
美学概论论文
民艺之美:1、什么是皮影皮影戏也叫"皮影"、"灯影戏"、"土影戏"。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
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木偶、布袋戏,因为剧中人物均为演员所操纵,所以称傀儡戏。
陕西民间也有一个传说,似乎说明了皮影的来历。
据说西汉时,文帝刘恒的幼儿由一位宫女照看。
一天太子器闹不止,聪明的宫女便用梧桐树叶剪成人形,借着透进纱窗的阳光,一面用手舞动梧桐叶子,一面口哼小曲,太子马上转哭为笑。
在《汉武故事》中提到:洪武帝的夫人死后,武帝异常悲痛,有齐人少翁为夫人剪影,以灯光映出,取悦于武帝、到北宋形成影戏,宋代《梦粱录》中说"影戏分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已寓褒贬于其间者。
"可见宋代皮影已可表现人物的品德。
因靠灯光映现人物造型,所以又称"影子戏"。
影人均以平面制作;最初以纸刻制,后改用驴皮了,因此又俗称"驴皮影"。
据传,明代影戏由甘肃华亭传至河北琢州,称"涿州影",再传至滦州;称"滦州影",又至乐亭县,称"乐亭影"。
清末,因影戏与义和团有关,被诬为"悬灯匪",御令抄斩,故唐山一带的影戏班子多逃至东北,至今,辽宁皮影仍俗称"老唐影"。
由于驴皮影以唐山一带将中心,如今统称为冀东皮影了。
中国皮影戏已约有一千年的历史。
据说元代曾传到西亚,并远及欧洲。
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著名。
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2、杂技介绍:中国杂技,是深受广大群众热爱的一种艺术。
它直接创自于广大人民的劳动与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美学原理论文5000字
美学原理论文5000字篇一:美学原理论文浮华如美梦,复古却摩登——从美学角度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了复原美国东海岸20年代奢华的上层社会的面貌,导演一定会极尽其华美风格。
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影片中的诸多奢华场景皆由Prada掌门人缪西娅·普拉达与《红磨坊》服装设计师凯瑟琳·马丁合作。
据统计,影片中两个派对场景设计了40多件礼服,诸多奢侈品牌还提供了近600套男士服装:帅气宽松的格子西服,绅士风情浓重的平顶礼帽??该片既完美展现1920年代的华美妖娆,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每个角色的穿戴都传达出每个角色所代表的文化、阶层在当时社会中的状态。
而电影里主要有两处豪宅更将奢华直接地呈现在荧幕之上:一处是黛茜和现任老公住的豪宅,一处那么是盖茨比住的豪宅。
暂且不说这两座豪宅中极致华美的家具陈设,每当盖茨比伸手去抓住与他隔海相望的另一栋别墅所发出的蓝光之时,眼前这一切琳琅满目的奢华都敌不过盖茨比追逐逝去那五年爱情的美好愿望,这也是盖茨比购置这套豪宅的原因。
影片主要是通过托比·马奎尔扮演的未成名作家尼克的回忆和口述开完成的,在每一个重要段落的回忆过程前,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处于现实之中的尼克,他表达出一种惋惜之情。
这样一来,为影片奠定了一种无奈与惋惜的基调。
影片的回忆段落虽然极尽奢华,但是却难掩这一浮华背后隐含的悲剧结尾。
影片呈现了一个奢华的上流社会,华服霓裳伴随着节奏动感的爵士乐摇曳,珠光宝气与泛着金色气泡的香槟相互耀映。
然而这一切对于盖茨比而言,还不如黛西的一颦一笑来得真实自然、动人心魄。
最终,盖茨比终其一生想要去实现的爱情梦想,最终还是化为了泡影。
当他被枪杀倒入自己家水池的那一瞬,除了那两声枪响以及盖茨比口中轻声的那句“黛西〞外,周遭的一切似乎都真空了。
满满的都是遗憾,也迎合了影片一开始就奠定的基调——曾经如此的接近过梦想,才会让人在失去的时候痛彻心扉。
作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有人曾说它是“夏天优美而悲伤的故事〞,也有人说它是美国爵士时代的诗意写照。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关键词:美学,整理,论文范文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简介:优选范文一:论文题目:分析美学在国内的传播与研究摘要:作为一种以概念分析为研究方法的美学形态,分析美学曾经占据国外美学界主流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并未受到国内美学界的青睐。
历史地看,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析哲学的引进、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选择性地认识评析、多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内容:优选范文一:论文题目:分析美学在国内的传播与研究摘要:作为一种以概念分析为研究方法的美学形态,分析美学曾经占据国外美学界主流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并未受到国内美学界的青睐。
历史地看,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析哲学的引进、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选择性地认识评析、多方面地展开研究四个阶段。
在此期间,国内分析美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但相较于分析美学在国外的状况来说,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仍处于探索成长之中。
从美学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关注和研究分析美学对于本土美学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而重新梳理和反思国内分析美学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分析哲学;分析美学;美学史;美学译介;本土转化;20世纪以来,伴随着学界对国外美学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与接受,分析美学逐渐在国内得到传播和研究。
尤其是21世纪近十年,分析美学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与分析美学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
然而,同国外的分析美学研究相比,国内的分析美学研究显然还存在深入发掘的空间。
因此,对于今后国内分析美学研究而言,回顾分析美学的引进和接受过程,梳理分析美学研究现状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国内分析美学研究总体概观回顾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可以按照学界对分析美学不同的重视程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20世纪初至1949年的分析哲学引进阶段、1950年至1978年的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阶段、1979年至20世纪末的选择性地认识评析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多方面地展开研究阶段(1) .(一) 20世纪初至1949年:分析哲学的引进从来源上说,分析哲学是分析美学生发的理论基础,因而,考察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应当从对分析哲学的引进和介绍开始谈起,而这一阶段,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早期分析哲学的引进和接受,为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背景。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让知识带有温度。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美学概论课程论文——实践美学内容自从上个世纪80年月末美学热退朝以后,关于美学创新论的话题层出不穷。
有关于美学学科基础的反思,也有关于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终于在90年月演变成为轰轰烈烈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辩。
这些争辩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学科的进展,但是因为它们都是在理论美学的范围内绽开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学理价值,但是因为这些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远离了大众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实践概念还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与大众的美妙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我们的美学就不能深化到大众的生活,不能成为关于大众美妙生活的知识。
相反,随着社会的进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审美意识有所觉醒,这正是美学学科大有作为的时候。
基于此,我们召唤一种立足于将殴打中美妙生活的美学,一种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讨论广泛存在的生活美学。
理论美学的进展历史揭示了美学作为一门自立的学科的可能性和必定性,但是因为“美学家只在美学史中讨生活,他们满足于按照已有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满足于在规律自足中建立各种理论体系,其眼光始终只盯着书本,思想神因为观念王国,没有去关怀比观念、规律更为根本、更为丰盛生动的现实生活本身,没有去讨论身边正在发生着的大众审美事实。
”因而美学讨论就在规律、概念里兜圈子,美学家的这种自娱自乐的努力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美学话语权而不能被广阔的群众所接受,广阔的群众不知道美学毕竟为何物,不理解美学与他们的美妙生活有什么关系,不了解美学的存在毕竟对自己有什么价值。
美学讨论远离了大众的倾向遭到了一些青年美学家的批判,这些批判确实击中了理论美学的要害,美学假如不走出纯粹的象牙塔就不能真正的被广阔群众所接受,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假如与人们的现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生活无关痛痒、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就不会有生命的活力。
因而美学走向大众,走向生活是其理论创新的一条新的途径。
我们将这种走出理论体系建构的走向大众生活的美学称为生活美学。
美学概论论文范文
美学概论论文范文题目:浅谈“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名称班级2023年12月浅谈“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摘要:美是让人在精神和感官上感到愉悦的一种享受,即抽象又具体。
“美不自没因人而彰”出自柳宗元的《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它的重要观点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美不自没,因人而彰”主要包含3层含义: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对于美的理解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对美的评价不同;美不会脱离于人而独立存在。
关键词: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审视美一、引言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命题。
就我个人而言,美就是让人感觉到愉悦的一种精神和感官上的享受。
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感受。
比如,一朵花很美,那么这朵花的美在概念上是抽象的,但感觉这朵花美的这种感受又是具体的。
集抽象和具体于一身的美,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响,大自然赠与给我们多彩的自然美,人类文明为我们创造缤纷多彩的人文美,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化的世界中。
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美,就需要我们去审视,去不断的发现!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出处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说道:“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表面意思是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即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北京大学叶朗先生认为这句话涉及审美活动的本质的极其重要的命题,其“含意丰富而深刻,胜过了厚厚一大本美学著作”。
三、“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含义后人对这句话做过很多的解析,有许多见解。
对于这句话,个人觉得他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对于美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意识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同。
同样是一片冬天的景象,在有些人看来,很美,给人一种静谧而纯洁的感觉: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一片茫茫,萧条荒芜。
美学论文(精选5篇)
美学论文美学论文(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论文篇1【摘要】护理美学是由护理学和美学交叉组成的一门学科,该门学科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整合护理工作人员、患者及社会间的审美关系,让患者得到美学的护理及美的享受,进而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生理、心理满足,最终提高治疗效率,加速患者康复。
随着人文精神在医学界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学界对护理的美学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应用并推广护理美学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现对我院护理美学应用情况进行如下总结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美学;医学;应用医学工作不但是一个治疗与被治疗的过程,还是一个维护和塑造人体美学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任何一个部位或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均对人体美学存在极大损伤[1]。
患者来院治疗时,不但需求快速的治愈损伤的机能,更希望治疗工作可以从美学角度出发,以提高治疗满意度及疗效。
由此可知,临床工作中治疗疗效不仅表述为疾病的转归,还体现为人体美学的重现,这也是护理美学的根本出发点。
1、护理人员的审美修养美学教育事实上一直贯穿着整个护理教育工作中,但就实际临床需求而言,院校的美学教育仅能奠定护理人员的基础美学修养,而进一步的美学修养还需在工作中加以培养和升华[2]。
因此,相关医疗机构需将美学教育工作纳入到护理人员日期工作中,并通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风貌以及职业行为等具体内容来表现,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美学鉴赏、表现以及创造能力吗,并反过来指导护理工作。
2、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美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形式美有对称、层次、和谐、多样、统一等多种表现方式。
这就要求医院环境布局、病房内部布局,甚至小到病床桌上的小物件布局均需从这些表现方式来合理布置。
大学美学论文(5篇模版)
大学美学论文(5篇模版)第一篇:大学美学论文大学美学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美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音乐美学的本质在中西方的音乐美学中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音乐表达情感”。
在缪天端的《音乐美学史概观》一书中也给音乐美学作了定义:“音乐美学就是研究音乐的理解、音乐的感受、音乐的条件。
”在中国,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产生于人与物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人,在音乐美学上则表现为声无哀乐论和物感说;而在西方,对人与物的关系的理解是人对物的把握,人要理解世界就必须要从认识世界的真相开始,在音乐美学上主要表现为音乐自律伦和音乐他律论。
所以,在对音乐美学本质的理解上中西方就存在较大的差别。
二、中西方音乐美学的比较(一)美感特征的比较由于中西方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所以在美感特征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创作意境的追求包含着虚实相生的深刻哲理,认为虚与实的统一才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具民族个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神体现。
而在西方,音乐的主题着重表现“实”,他们认为自然由始至终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有意义的实体,所以西方音乐也倾向于表现一种鲜明的情绪、一个明确的观点等具有单一性的主题,很少去追求弦外之音。
所以,西方的音乐思想总是强调和突出它的实在性,多以“真”为它的终极目标。
但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致虚和求同,表现在音乐上就产生了“空白”,造成一种“空灵”的.意境,追求的是“虚中见实”,达到意味深长的美学效果。
无可置疑,中西方的音乐都具有同样的力度与深度的美感,不同的是西方音乐体现出的情感内涵就是主题,而中国的音乐主要体现的则是一种感悟、一种意境、一种情韵。
在力度的表现上西方音乐主要体现强度,展现一种不可遏制的汹涌之势和强烈的震撼力,就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表现一种英雄的主题和革命斗争的意象;在深度表现上中国音乐则使人身心陶醉,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鼓舞、慰藉和愉悦。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美学概论论文一、什么是美我们都会问美是什么?美的概念是什么?首先我们可以将美定义为是相对主体人而言的,是能使人们心融意畅、积极向上的一种现象。
这种心融意畅的精神心理状态就是美的感觉既美感。
从他们字面意义定义为是研究美、美感的科学。
在长久历史的演变中,人们也尝试着逐渐主动地去认识、去捕捉和研究这种能使自我升华的感觉。
随之也出现了以人类审美意识为集中体现的艺术,而在此基础上也开始出现了艺术的理论、审美经验的考察以及审美心理学的探讨,同时也有美学家重视对美的哲学思考。
美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他的思想产生和形成出现很早,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最早出现运用美学这个术语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问题,我们可以理解有:其一:认为美学对象其实就是在研究美,即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美,而我们认为所谓感性认识的完美,一方面是指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指意象的明晰生动;其二:黑格尔认为,美学的对象是研究美的的艺术。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所谓美来源于生活,自然,马克思曾说:“自由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分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即人不是一个单一的固有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美的本质在于纯客观性,客体的形式是否符合一定的比例、数量是否和谐,事物的纯自然属性,外在形式去定义美。
另外是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心灵涵盖了一切,自然否定了外在的美,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只有心灵,理念才是真实的。
自由创造基础上的美有着其外在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是有意识的去追求这种“形式”以至于后来我们看到这样的“形式”便有了美感,从而也变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意味的美的符号。
三、美的产生美的产生是以人类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在对外部世界的实践中,实现了以功利为目的,即在善的基础上,肯定了人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出现。
美学原理的课程设计论文
美学原理的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美的本质和审美活动的特点;掌握美学的基本范畴,如艺术、审美经验、审美形态等,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美学原理分析、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尊重与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学科拓展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基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课程内容要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教学实际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美学基本原理: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特点、审美范畴等,对应课本第一章内容。
2. 审美形态:优美、壮美、滑稽、悲剧、喜剧等,结合课本第二章实例进行分析。
3. 艺术鉴赏: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审美特点,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4. 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审美理解等,以课本第四章为例进行讲解。
5. 中外美学思想: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点,如儒家、道家、禅宗美学,以及西方美学流派,如古希腊、启蒙时期、现代美学等,对应课本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周:美学基本原理及审美活动特点;2. 第二周:审美形态理论与实践;3. 第三周:艺术鉴赏方法与实例分析;4. 第四周:审美经验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5. 第五周:中外美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实践美学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构建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科学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
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字: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
李飞
学号:0903401237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学热退朝以后,关于美学创新论的话题层出不穷。
有关于美学学科基础的反思,也有关于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最终在90年代演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
这些争论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理论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学理价值,但是由于这些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远离了大众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实践概念还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与大众的美好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我们的美学就不能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不能成为关于大众美好生活的学问。
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审美意识有所觉醒,这正是美学学科大有作为的时候。
基于此,我们呼唤一种立足于将殴打中美好生活的美学,一种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研究广泛存在的生活美学。
理论美学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但是由于“美学家只在美学史中讨生活,他们满足于根据已有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满足于在逻辑自足中建立各种理论体系,其眼光始终只盯着书本,思想神由于观念王国,没有去关心比观念、逻辑更为根本、更为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本身,没有去研究身边正在发生着的大众审美事实。
”因而美学研究就在逻辑、概念里兜圈子,美学家的这种自娱自乐的努力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美学话语权而不能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广大的群众不知道美学究竟为何物,不理解美学与他们的美好生活有什么关系,不了解美学的存在究竟对自己有什
么价值。
美学研究远离了大众的倾向遭到了一些青年美学家的批评,这些批评的确击中了理论美学的要害,美学如果不走出纯粹的象牙塔就不能真正的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如果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无关痛痒、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就不会有生命的活力。
因而美学走向大众,走向生活是其理论创新的一条新的途径。
我们将这种走出理论体系建构的走向大众生活的美学称为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并不是一门新的美学建构方式,它实质上是深入到大众中去、解决大众生活审美难题的应用美学。
美学是一门形而上和形而下兼有的学科,他一方面要在形而上的层面讨论美学的学理价值,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形而下的层面探讨大众的现实审美。
它并不是一门社会应用学科,而是一门人文学科,这就要求它必须以人为本,追求其超越性和自由精神。
各种社会生活中应用美学的发展最终还需要理论美学的成果来支持,而理论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立足于现实的审美实践和审美经验,在现实审美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和概括,从而形成具有学科形态的美学理论。
反过来,这些具有学科形态的美学理论又能够指导现实的审美实践,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因而美学研究应该面向多元:既要研究现实生活只能过的美学问题,又要研究具有理形态的美学问题。
事实上,生活美学是理论美学的源头,理论美学的理论来源于现实生活中饿审美经验,而生活美学又给理论美学提供丰富的审美例证,没有生活美学支持的理论美学是有学无美的,没有理论支持的生活美学是有
美无学的。
美学的发展,要取得突破,就必须面向多元,将立足于大众审美的生活美学和立足于学科建设的理论美学统一起来,给生活美学寻找理论依据,给理论美学寻找现实依据。
总之,美学要想走出低俗就必须出思辨的理论王国,走向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走向对生活审美的研究,在大众的生活幸福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就要求美学家们不仅要在思辨的领域内研究美学,还应该对生活中的实用美学进行研究;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容纳各种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不能认为只有理性统摄下的审美才是正确的,而别的审美方式都不可取;要树立大美育的思想,不仅要在学校培养学生的美育观念,更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全体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只有这样,美学才能从形而下的角度给人们以引导,培养大众正确的的审美情操,同时又探究人们的精神追求,从形而上的角度给人以启迪。
也只有这样,美学才能够实现从具体的审美事实出发达到对大众终极关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