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儒,墨,道,法思想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治国区别
儒家法家道家治国思想比较(2010-04-27 17:03:06)转载▼标签:一、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导致的治国理念上的异同(一)儒家孔子认为人民是可以教化的,“信”“仁”“礼”都是统治者教化的结果,而且人性相近,人性是教化的结果。
至于教化的手段则是以身作则和以道诲人。
孟子坚持性善论。
人的善性指的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社会本性;人性善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具有一种原始的善良之心;人性善是指人可以从善心培养出善性。
因此儒家在治国思想上坚持的观点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推恩之术,实行仁政。
与霸道相比,行王道才能平治天下。
服力不能使人心服,以德服人可以使人民心悦诚服,以力对待他人,得不到他人的拥护。
行“仁政”者,则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帮助。
(二)法家韩非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为”“好利”,人的“欲利”本性是不能改造的。
因此法家认为统治者就应该用利这个杠杆去控制民众。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善也,而用其不得而非也”。
古代社会的仁爱礼让是由当时的自然经济状况决定的。
现代社会经济状况造成社会“争于气力”,要治理现代社会,就不能取法古代,而只能以法治国。
基于人们“好利”的本性,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关系。
因此韩非主张采用监督考察和阴谋诡计来驾驭臣属。
这样法术势相结合控制社会的手段。
(三)道家道家既不以仁义礼智,也不以欲利来判断人性,它认为这些都是有伤人性的。
道家认为人类本性之真乃是自然淳朴的,人应当顺其本来圆满的性命之情而生存,反对在此之上附加各种人为的因素。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就是一种治理社会过程中的不干涉与不扰民。
老子从“道德自然”出发,主张柔弱、无为、无争,批判违背自然的“有为”。
批判统治者的强行妄为;批判道德法律;批判文明与知识。
因而,他反对一切人为“行为、制度、文明、认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庄子从人性自然出发,对社会文明都要毁掉,包括生产工具,政治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艺术,政治活动。
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儒道墨兵法五家思想总结
儒道墨兵法五家思想总结儒、道、墨、兵、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五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思想特点和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儒道墨兵法五家思想的总结,共计1000字。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伦道德和政治治理。
儒家思想强调孝悌之道,尊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权威,认为个人德行和礼仪的恪守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
儒家思想主张的仁德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感恩、友善和谦卑。
儒家思想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广泛传播,并且对中国古代的政策制定和社会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注重个体的自我修养和自由解放。
道家思想强调道德真谛的追求和尊重自然规律,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无为而治和非争的境界。
道家思想对个体的修养和自身文明的提升探索,对于人类发展的哲学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和反对战争,以墨子为主要代表。
墨家思想反对阶级压迫和社会不公,提出了“兼爱”、“非攻”等理念,主张以爱、和平和公正为原则,推崇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
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为寻求社会公平和国家和平提供了理论基础。
兵家思想的核心是兵法,注重战争策略和军事技巧。
兵家思想关注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强调兵者、国家安全和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的代表作,提出了“计”、“谋”、“军”等重要概念,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严厉的统治,以商鞅、韩非为代表。
法家思想认为严格的法律制度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主张以法律为准绳治理国家和社会。
法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政法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综上所述,儒、道、墨、兵、法五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道德和政治治理,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体道德修养;道家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与自然和谐共生;墨家思想提倡兼爱和反对战争,追求公平和和平;兵家思想关注战争策略和军事技巧;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严格的统治。
儒道墨法思想总结
儒道墨法思想总结儒道墨法是中国古代四大思想流派,它们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这些思想流派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于儒道墨法思想的总结,总字数1000字:儒家思想,以儒子孔子为代表,强调了人伦关系和道德倡导。
儒家思想主张尊卑有序,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人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
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人与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同时,孔子还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注重个人修养和自然观。
道家思想主张追求道的境界,并认为达到这个境界,可以得到无为而治的益处。
道家思想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提倡自由自在地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解放。
与儒家思想不同,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并认为寻找本源并与之合一的境界才是人生的真正目标。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注重实用性和公平正义。
墨家思想强调以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墨子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理念,主张每个人应该相互关爱,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或狭隘的利益。
同时,墨家强调了实践和实用,主张以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墨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以商鞅为代表,强调了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明确的法律和制度来管理社会,才能够达到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法家还强调了治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提出了严格的考评制度和奖罚措施,以确保国家和社会的良好运行。
综上所述,四大思想流派儒道墨法各具特色,共同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强调和谐发展,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思想强调追求道的境界和个体的自由,主张无为而治;墨家思想注重实际行动和公平正义,提倡兼爱和非攻;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以法律管理社会。
百家争鸣 儒、墨、道、法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一、儒提到百家争鸣,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士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私学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从教期间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讲经论道,传播思想,影响广泛,相传有座下弟子三千余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为“仁”,并由此论述教育方针“有教无类”(即接受教育无需分高低贵贱),教学思想及方法众多,如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等等。
在孔子去世后,儒家内部分八派,最有影响的是以孟子(名轲)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和以荀子(名况)为代表的“孙氏之儒”。
前者继承孔子“仁学”思想,但未受当时统治阶级重视,后者倡导“礼治”,承认封建等级的重要性,从人之性恶的角度出发论述教育的必要性,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荀况的私学活动影响也十分深远,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长期执教。
作为儒家大师,荀子却培养出了韩非和李斯两名著名的法家学者,后入仕韩、秦两国,最终促成了秦统一大业的实现。
二、墨和儒家并称为“世之显学”的,是墨子(名翟)所创办的墨家思想。
墨翟讲学于北方各国,素有“北方贤圣人”之称。
墨子祖先曾为贵族,后至春秋战国时已完全没落,所以墨子可以说是当时第一个真正出身于农民阶层的教育家,代表着小生产者的思想。
墨子思想核心为“兼爱、非攻”,于是墨家私学主要传授生产和科学知识,教育内容是农业、手工业生产、自然科学知识(数学、力学、光学等)、军事器械制造等,与生产生活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由此导致墨家私学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辛勤劳作而不是坐而论道,因此师生皆是穿着草鞋、身着布衣、满手是茧。
墨家私学有着严密的组织、严肃的纪律以及严格的教育与训练。
要求门徒的绝对服从,如有违背墨家主义,则有墨家之法处罚。
在秦统一后,墨家作为学派不复存在。
三、道道家思想产生在春秋末期,盛行在战国时期。
老子(名聃)是主要代表者。
老子曾做过“周守藏室之史”,熟谙典籍,十分博学。
孔子也曾问学于老子。
(完整word版)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道儒墨法,在先秦诸子中,某种程度都是政治哲学,有的还是帝王书。
在历史的长河中,“道儒墨法”的政治哲学,对于后世,它们是四条处于上游的水,在从它们诞生的时日起,便在偶们的历史中,交替运用,共同作用,推动历史的进程。
按偶的理解,它们在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的运用中,各有所专长,“道家应变、儒家守成、墨家生变、法家求变”,这其中,法家与道家为从人君的角度着手,儒家是从人臣的角度来辅佐,墨家自然是从下位者与劳苦大众的角度来运用的。
道儒墨法,是先秦哲学留给后世思想演化的四根擎天大柱,在偶们本土文化的传承中,几乎可以散漫到各个领域。
这里,只就小说一论。
(这里将主要针对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做主体进行比较研究.)一.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四人的主要思想1.老子思想老子代表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他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小国寡民,其实质是一个封闭型的社区。
老子生活的社会背景春秋末期大国激烈争霸,战争频繁的社会,这个社会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无法安定.老子认为这个重大社会问题是由于争霸战争引起的.如果人民都能从事农业生产,耕而食\织而衣,没有剥削,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自然安定老子认为一切社会冲突与纠纷都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太多,要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理想社会,要根本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和社会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念在老子看来是统治阶级用来调和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工具,如果根本没有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就不会有这些概念。
他认为社会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生之有欲,只有从根本上寡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老子又提出思想,要寡欲前提是人们无知,人们无知才容易知足,才能最终达到寡欲。
在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中,老子也提倡有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人员。
他们是所谓的“圣人”,圣人治理社会要做到愚民和无为。
老子认为只有先愚民,社会才得以治理。
在愚民的工作没完成之前,社会管理者还要先“自愚”。
当社会管理者和人民都达到“愚”之后,理想中的社会也就来临了。
[精品]比较儒,墨,道,法思想
[精品]比较儒,墨,道,法思想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墨、道、法四种思想是最重要的四种思想流派。
它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四种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认为“仁”是最重要的品德,要把仁放在心中,做事情要以仁为核心,推行“以德治国”的思想,要以善为本,以仁为道,重视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也强调家庭伦理和传统礼仪,强调人的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比之下,墨家思想则提倡普遍的爱,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关爱。
墨家思想追求“兼爱”,不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要待之以同等的爱心。
墨家思想也强调智慧和实践,认为人的行为应该基于理性思考和实际考量,要有创造性和实践性。
与儒、墨两家不同,道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自省,认为人的行为和生活应该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通过深入自己的内心,达到对于自然和人生真谛的认识。
道家思想注重无为而治,不追求功利,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则,主张个人无为而治的态度。
法家思想则更加注重政治、法律和制度,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认为人性本恶,如果没有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类,社会会陷入混乱。
法家思想追求实效和利益,主张以权谋取利益,推行“法制”、“罚吏”、“韬略”等思想,是一种重实用性、功利性很强的思想。
综上所述,儒、墨、道、法四种思想流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规范,墨家思想则提倡平等和普遍爱,道家思想则注重自然、无为和内省,而法家思想则更加注重政治、法律和制度。
这四种思想流派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也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儒法墨三家思想之比较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思想开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根据老师提示的线索,比较一下儒、墨、道、法家思想,再让我们看看那个思想爆炸的年 代带给我们的启示。
儒家毫无疑问孔子是老大,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论语》里,也就是“仁”, 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仁者,爱人也”。
春秋末年那是一个“非礼”的年代,礼崩乐坏,社 会动乱(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保其社稷,不可胜数),奴隶制的残酷极不珍 视人的生命,陪殉者少则十来人, 多则上百人。
于是孔子站了岀来, 高呼复礼倡仁爱护百姓游说于列国之间著书立说。
孔子是强调要秩序的,有等级的,相对于孟子爱一切人的“兼爱”来说, 孔子的爱是一种“有等差”的爱,虽说兼爱从心理上为绝大多数人接受, 不过从现实的角度岀发,“有等差”的爱更符合现实。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 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政”, 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不管是 分田制禄还是民贵君轻,都是要求国君推行王道,反对霸道,孟子思想的根源就在性善论,也就 形成了他气势浩然的文风和至大至刚的内在气质。
他既反对兼爱又否认“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的“为我”,走的是一条中庸之道。
孟子之后还有荀子, 如果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的话, 荀子就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两人各执一端以立论, 一个主张性善,一个主张性恶。
因为性善,所以孟子专尚王道, 因为性恶,所以荀子兼尚霸道。
荀子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因此仅仅用道德礼义的软约束是不够的, 还需要一种强制的约束,故须施行赏罚,,这也是重法思想的最早来源吧。
总的来说,荀子的学 说是隆礼和重法兼行,也主要体现在政治上。
墨家墨家创始人墨子原来也是学儒的, 后另立门派,奉行大禹遗教,他的思想最核心的就是“十大纲领”,其中重要又是兼爱非攻,他认为“仁”就是爱一切人, 要“无等差”的,他是反对有等级的。
他的学派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团体, 纪律严格,用老师的话说就相当于“黑手党”,像 电视里江湖门派一样, 充满侠义精神, 很富有平民色彩。
儒家、道家、墨家思想比较(转)
儒家、墨家、道家的思想异同(1)孔老比较。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
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
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老子说:“上善苦水”(八章),孔子以山自比,老子以水自比,生动地表现了仁者与智者之异。
山的形象巍峨雄壮,草木兽虫以之生,云雨风雷以之出,仁慈而伟大。
水的形象柔顺而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绵绵不绝而攻坚强考莫之能胜,谦虚而深沉。
山岭育养生物,静中有动,水势任其自流.动中有静。
孔子乐山.老子乐水,孔子好静(化人以德不以力),老于好动(因势利导不阏滞),不亦宜乎。
(2)人性论比较。
儒家人性论有孟子性善说,苟子性恶论,董仲舒性三品说,杨雄性善恶混说,程宋天命之性气质之性说,陆王良知良能说等,其共同点是强调后天道德教化,认为无礼乐法度之修饰,人性不能臻于完美,如苟子所说,人性“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苟于·性恶》),而正治的标准在于合乎宗法伦理。
道家人性论有老庄人性恬谈朴素论,描康人性清高自适论,郭象人性自足安命论,《列子》人性任情肆欲论等,其共同点在于强调自然天真,排除人工的雕琢和礼法的强制束缚,越是自发自成,越是纯真完美,如《庄子》所说;“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骈拇》)。
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网络][重难突破](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3.正确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自由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4.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都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学派,其主张的思想各有千秋,代表人物也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家。
这里将详细对最儒道法墨四家作出详细介绍。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人物思想: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人物思想:老子——“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庄子——“齐物论”、追求精神自由三、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人物思想:“法治”、“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四、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人物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
2、这些思想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
3、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不同点:1、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2、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3、法家以韩非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反对礼制,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4、墨家以墨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是同一时期的吗?不是同一个时期的。
道家比儒家早。
儒家比墨家法家早。
道家思想从远古时代就开始起源。
从炎黄时期就有道家思想萌芽。
但是没有命名为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的丧葬制度。
墨家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流派。
法家思想流派产生的最晚。
是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舆论。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完整版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法典演变 儒、墨、道、法诸家的法律思想
中国法典演变:《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对后世刑事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之《法经》是中国古代成文法典之源,开创了中华法系独树一帜的立法先河。
《秦律》《秦律》是法经的继承和发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确立了“依法为本”“一断于法”“轻罪重刑”等对汉朝及以后的立法影响深远。
《九章律》继承了《秦律》的内容加重刑罚改革的重任。
纠正了秦朝法制法令众多而缺乏体系。
发挥了法律体系的框架作用,一改秦律杂乱无章的弊端。
《新律》《新律》是“删约旧科,傍采汉律'”而成,但其改革有很大的立法成就。
第一项改革内容是改《具律》第六为《刑名》第一。
第二项内容是精简“旁章科令”,增加法典篇目。
第三项改革内容是明令废止旧刑法体系,确立新五刑制度。
《泰始律》其借鉴《法经》的立法经验,新增了《法例》篇目,继续发扬精简律令章句,再度扩充了法典篇目,进一步改革了刑罚体系,开创了法律条文解释诠释的立法形式。
《北魏律》与《北齐律》该两项法律始北朝的立法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法律影响,《北魏律》其立法水平和立法成就最高,堪称是历代立法技术与经验的结晶,包括:确立了十二篇的法典体例。
创造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
《开皇律》其体例主要是仿照《北齐律》,但又做了合理必要的修改。
确立封建五刑制度,正式列入“十恶”重罪。
对于贵族官员的法律特权进行了扩大化。
制定了“八议”制度。
它是一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的代表性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基本内容各个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各个朝代的立法经验,使封建法典趋于定型,为唐律提供直接蓝本。
《唐律疏议》它被视为中国法制史上的经典之作。
篇章体例仿照《开皇律》主要成就是:1、结构严谨,律条设置与安排比较合理。
2、十二篇和各篇律条排序也有内在逻辑性。
3、将律文与疏议有机结合与一体,创造了一种新的法典编撰方法。
4、为科举考试提供统一根据,更重要的是弥补了法律条文的疏漏,为司法实践提供统一标准。
《宋刑统》该法律是宋朝开国以来的第一部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朝廷刊版印行,《大明律》基本上沿用了唐律,但在体例和内容上有独创性。
儒道墨法四家思想总结怎么写
儒道墨法四家思想总结怎么写儒道墨法四家思想总结儒、道、墨、法是中国古代四大哲学流派,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体系。
这四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中国的政治、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这四家思想的简要总结。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追求社会和谐。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人之为人的最高品质。
儒家主张培养君子,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取向。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儒家思想对教育有着深刻影响,强调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修炼和自然的追求。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符合自然规律的道路。
道家强调放弃欲望,追求无为而治,通过亲近自然和内省修炼,实现身心的自由和平衡。
道家思想对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强调审美和心灵上的追求。
墨家思想关注社会公正与利益最大化。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即广泛关怀众人,并追求社会和个人的最大利益。
墨家强调公平正义,反对战争和优势阶层的剥削。
墨家思想对实用主义和管理学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强调效益和利益的平衡。
法家思想注重权威与法律的实施。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法治,即以法律为准则,依靠权力和制度来治理社会。
法家强调利益最大化和政治实用性,主张集权和严格法纪。
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有深远影响,强调规范和纪律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儒、道、墨、法四家思想分别强调了人际关系、个体修炼、社会公正和权威法律的重要性。
这四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发展中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
这些思想依然在今日对于中国社会的道德、教育和治理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法,兵,道,墨家思想总结
儒,法,兵,道,墨家思想总结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2)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主张《齐物论》,他以狂笑对待人生。
超脱世俗种种困境(包括病痛和死亡),对死亡作出“鼓盆而歌”。
他随顺造化、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了生命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老子与庄子固然超脱,若庄子观鱼之乐、蝴蝶之梦、说剑之喻、蛙鳖之语,也就够幽默与浪漫。
老子多苦笑,庄子多狂笑,老子的笑声是尖锐的,庄子的笑声是豪放的。
给我们后人的启示:人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求得“天人合一”境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平常心”去对待各种事物。
2、墨家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①兼爱非攻。
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非攻”即反对战争。
②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
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
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
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儒墨道法想想的比较
儒墨道法四家之比儒家一、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1、“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是孔子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
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是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之一。
3、“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民族的精神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政治和伦理范畴。
4、“智”——原指“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亦可理解为认识论的范畴。
5、“信”——儒家“五常”之一,是贤者必备的品德。
6、“恕”——宽恕、宽容。
7、“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人交往忠诚老实。
8、“孝”、“悌”——是“仁”的基础。
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尊重。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教育上体现为“有教无类”,在政治上强调“德治”。
孔子把周的“礼治”衍化为”德治“是对”礼治“的继承和发展。
儒家文化以人为主体,也可以说是”人文化“。
”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就是”爱人“,对封建君主而言则是”爱民“。
儒家文化在汉武帝罢黜百家,唯我独尊之后,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德“的地位越发凸显出来。
”义“、”忠“等诸多方面都被涵括在”德“里,并且可以作为和”仁“并驾的儒家两大核心思想。
二、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三、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以及其他更多经典著作四、发展历程:先秦儒家思想没有上升到哲学高度,孔子“仁、礼”都局限于伦理方面;孟子对孔子思想做了发展,提出“仁政”学说,并第一次提出“人性恶”的观点;西汉以经学为主,因为始皇焚书坑儒,经书大都丢失了,后出现了古文经学,注重文字训诂;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此时出现了一批儒生,将儒家神化、宗教化;到了魏晋时期,儒学衰败,玄学兴起,以老庄思想为主的一股哲学思潮;到了北宋,道学宗主周敦颐,创立了太极图说(其实是盗用了道家的养生图),后经张载,二程,直到朱熹,对此说进行发展,建立了儒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宇宙论,本体论,这就是宋明理学。
总结儒道法墨主要思想
总结儒道法墨主要思想儒、道、法、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代表,它们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总结儒、道、法、墨主要思想。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和他的学生所创立的,他们试图解答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和社会秩序的构建。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道德修养以及礼仪的重要性。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认为,社会和谐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和朋友关系。
通过尊重和遵守这些关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和稳定。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
孔子认为,人应该按照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基本德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人的道德修养不仅包括对自己的修炼,还包括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恪守礼仪,人们能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
礼仪不仅是表面上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由老子和庄子所创立的,他们追求自然的道,主张放弃社会约束,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自然的境界。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道德的自由。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追随自己内心的本性,而不是被外界的规则和道德约束所束缚。
只有放松心态,尊重自己的本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人类社会应该效仿自然界的无为而治的原则,放弃人为的干预和控制,而是尊重自然的运行规律,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最后,道家思想强调放弃物欲的追求。
道家认为物质财富和功名地位都是虚幻的,只有放下对这些执着的追求,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由商鞅和李斯等人所创立的,他们试图通过法律的约束来提高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管理。
首先,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法家认为,法律应该是国家的最高权威,无所不能,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其界限。
通过法律的约束,人们才能自觉遵守各种规则,从而保证社会的治理和秩序的维持。
其次,法家思想强调重罚和奖励的运用。
法家主张严苛的法律惩罚和奖励制度,以达到对人们行为的有效控制。
儒道墨法思想主张总结
儒道墨法思想主张总结儒道墨法四种思想主张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典型代表,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对儒道墨法四种思想主张进行总结。
儒家思想主张着重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德育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待人,以道德行为来规范自己的生活。
儒家思想追求和谐共处和社会秩序,主张通过教育、礼仪和家庭伦理来塑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儒家思想也强调尊重长辈和崇尚孝道,并将教育视为培养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
道家思想主张追求天道和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道”作为宇宙的原理和规律,主张人们应当顺应“道”的流动而去行动,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的美学观念,认为人们应该放弃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返璞归真,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放弃个人私利,追求广泛的利益,主张推行“兼爱”理念,即平等地关心他人的福祉。
墨家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非攻”思想,认为暴力只会带来无尽的破坏和苦难。
墨家思想还注重实用主义和生活的实践,以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理念的可行性。
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和实用主义。
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只通过法律的严明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律为准绳来治理社会,宣扬严苛的法律和刑罚,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家思想注重现实利益的追求,主张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儒道墨法四种思想主张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追求天道和自然,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和非攻,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和实用主义。
这些思想主张各有侧重,但都为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
这些思想主张也广泛地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文化和社会。
浅谈儒法道墨教育思想的异同
浅谈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异同摘要:儒、墨、道、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适应当时社会的思想,分别由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创立并得到发展。
一定的社会孕育一定的思想,且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和必然的不同点.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法,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作用来阐述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异同。
关键词:儒、法、墨、道的教育思想;比较异同一、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一)从产生背景来看,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二)从内容来看,这些思想无疑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三)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二、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不同点(一)关于教育目的:1、儒家:孔子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推行其政治主张,在政治上主张举贤才,在教育上主张培养“君子”“圣人”“贤人"或“君子儒”“大丈夫”“大儒”等,着力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能为实现德治、仁政、礼治的理想而奋斗的人才。
2、墨家: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论,主张培养“兼士"“义侠”等,认为要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培养能“以兼易别"的“兼士",才能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公平合理”社会.3、道家:主张培养“上士"“隐君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即回到自然中去,过者“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方能体悟自然之道。
4、法家:主张培养“耕战之士"或“智世能法之士”,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墨家的“兼爱”等说教,也反对道家的“恍惚之言、恬淡之谈”。
要求教育也“服之以法",以培养“法术之士"为教育目的.(二)关于教育内容1、孔子重视道德教育,主张以道德教育为主,以“六经”为主要教材.墨子与孔子一样重视“德行”,也讲《诗》《书》但全盘否定了《礼》《乐》的价值。
浅析儒墨道法四家法律思想
浅析儒墨道法四家法律思想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0级2班易柏一大家都知道,自西周中后期起,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各级宗主贵族的世袭统治出现全面危机,以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的古代宗族国家逐步走向瓦解。
春秋战国是一个剧烈动荡与重大变革的社会时代,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
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各方纷纷形成自己的学说与学派,即我们熟知的“诸子百家”,而“诸子百家”中比较突出的是儒、墨、道、法四大家,这四大家都有各自的法律思想。
但是,为什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惟有法家的思想倍受推崇,而其他学派的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呢?这正是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儒家有哪些重要的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年,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极端鄙视社会变革,极力推崇“礼治”、“德治”,其法律思想和政治思想一样,基本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礼治”和“明德慎罚”思想,他一心想恢复西周的宗法等级秩序和传统礼乐制度。
这种思想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这一时期各诸侯王都很少去朝拜周天子,王室的衰微,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导致“大国争霸”局面的形成。
所谓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出现更是体现了传统制度的“礼崩乐坏”,标志着夏、商、周确定的宗法等级制度彻底崩溃。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维护“礼治”。
(一)、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名分,维护贵族的利益。
(二)、坚持“亲亲为大”、“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反对在犯罪问题上父子互相告发。
二、提倡“德治”,主张“仁政”。
(一)、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反对滥用死刑和族刑,一人犯罪不应该灭其九族。
(二)、重教化,反对不教而杀。
儒家认为统治者统治人民不能主要靠刑罚,而应靠教化。
(三)、重视民众。
儒家的民本思想,尤其是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主张对君主专制统治是一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论修养方法: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②“致虚、守静、观复”③“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1.社会变迁与人口论
2.计算社会论
3.论社会控制:法、术、势相统一的社会控制思想
4.理想社会:尊君卑民,
简要总结
礼,名,分,慎独,仁,克己,反求诸己,亲亲,尊尊,道德,人文主义
自然,无为,和谐,修身养性,生命永恒,小国寡民,虚无主义
韩非是一个性恶论者,他认为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自利自为。按照他的理论,社会的各阶层、各个人,都在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奔波争夺。这导致了冲突和问题。
3四人所倡导的理想社会模式有所差异
老子:小国寡民——封闭社区,“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所倡导的社会模式有两种——“大同”和“小康”社会。
1.社会整合方案:兼爱(尚同﹑尚贤﹑天志﹑明鬼),非攻
2.社会改革方案: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论社会控制:节用论,节葬论,非乐论
1.文化演进观:形而上学的“道”
2.社会整合方案:①“镇之以无名之朴”②“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论处世方法:①“无为而无不为”②“图难于易,为大于其细”③“将欲、必固之术”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比较儒、墨、道、法各家社会思想
学派
儒
墨
道
法
代表人物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
所代表阶级
衰落的奴隶主阶级
小生产阶层利益的代表者
农民小私有者
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思想观点
1.复礼与正名。①孔子的礼:社会制度,社会规范。克己复礼: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②正名分:明确社会分工,规定各种社会角色
2.思想核心:仁
3.“为政以德”的社会管理思想:养民与教民,德与刑
墨子构想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尚贤”的社会。
韩非构想的理想社会模式是一个以法治为手段,以封建中央集权为核心的社会。
4四人主张的控制社会的手段不同
老子倡导“无为”而治,倡导抛弃社会伦理准则和社会价值观,要人们寡欲和无知。他认为圣人治理社会的重要策略是愚民。
而孔子和墨子都提倡社会道德规范,提倡以仁义惠爱治理社会。孔子提倡“礼治”、“正名”,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墨子倡导制定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以此规范人们行为,主张任人唯贤,贤者治理。
兼爱,非攻,交相利,天志,明鬼,尚同,节约,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
法治,用术,处势,性恶,利,实用主义色彩与法制主义
相同点
四人都生活在春秋战国相似状态下的动荡时期,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十分疾苦。社会急剧转型.他们都对当时的社会局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筹划着怎样使社会变得有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其中老、孔、墨三人都主张以温和的方式来治理社会,孔、墨同时主张恢复社会行动规范。这是他们思想的相似之处。
孔子处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很多重大问题展现出来,如奴隶主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的矛盾,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孔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旧有社会模范失去其控制社会的能力,旧有的等级名分观念及人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发生了紊乱。
墨子接触到了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即阶级压迫。墨子认为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社会的不平等关系。
不
同
点
1思想家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老子代表着农民小私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墨子是小生产阶层利益的代表者。韩非是没落贵族,他的社会思想代表者战国末期日益壮大起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2关于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他们见解不同。
社会背景春秋末期大国激烈争霸,战争频繁的社会,这个社会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无法安定。老子认为这个重大社会问题是由于争霸战争引起的。而争霸及一切社会冲突和纠纷的产生都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