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选修】2012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520《兴贤》王安石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
第20课兴贤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
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人生不语,自是一种超脱。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
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
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的时候需要沉默。
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准备。
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
怨天尤人无济于事,韬光养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节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赏美文一只虱子那么点事儿这事,王安石记住了,宋神宗也记住了。
一次,神宗需要一个中书舍人,即做皇帝专职秘书长,他在脑子中把大臣齐齐筛选了一遍,想到了王禹玉,说这人才思敏捷,就选他吧。
皇帝的任命文件,在唐宋两代,是要经过宰相签名的,再加上宋神宗非常信任王安石,所以,王安石的意见,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王安石拿到文件,想都没想,就潇洒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至于原因,他事后说,这人不但有才,而且有德,用起来让人放心。
王禹玉于是就当了中书舍人,而且当得非常称职。
(选自豆丁网)【课内挖掘】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
“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须顾虑。
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
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选自百度文库) 【课外运用】好在王安石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就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忘情山水。
虽然寂寞,如他在《半山春晚即事》中说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内心很寂寞,不是滋味,却毕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同时也为临川人、为华夏子孙赢来了骄傲,不愧为天之骄子。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兴贤教材分析《兴贤》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五单元的扩展阅读课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本文的第一段引用了事实论据,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并且运用了许多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这很好地突出了论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对我班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写议论文很好的教材。
学情分析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文言知识,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本班学生基础扎实,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但是,很多学生作文比较差,特别是议论文。
在议论文写作中,他们缺少依据,或者选择一些不可靠的例子。
我希望,通过学习本文,他们能学会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还会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第一段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
2.学会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
3.学会运用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在写议论文时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学会运用对比论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王安石)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之前学过他的的文章《游褒禅山记》,那么谁来说说王安石?(引导学生介绍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政论文---《兴贤》。
解题:兴,举用也。
贤,有贤德的人。
“兴贤”即举贤,也即第一段的“任贤举能”。
二、疏通字词(一)预习检查:字音仲虺(huī)祭( zhài)公谋父(fǔ)内史过(gè)注意姓氏异读的情况,例如:尉迟(yù chí)令狐(líng hú )仇(qiú )(二)自由读,交流第一段重点字、词、句。
针对学生难懂的字词句,教师引导补充。
任贤使能:任用贤能之士.专己:个人专断,刚愎自用通义:共同的道理流俗:一般人,普通人例如:“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治安之世:安定的时代盖,在字典里意思有:①大概②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推论原因。
语文:5.20《兴贤》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兴贤教学核心素养:学习文言知识,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掌握本文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1、从文中兴贤的意义,明确兴贤的现实需要。
2、文章论证的方法和结构。
教学难点:本文古人姓氏异读情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与联系历史现实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 导入:习近平新时代是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必备条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兴贤》,看看王安石对贤才的看法。
二、 讲授新课:1、学生结合课文注音注释朗读全文。
2、基础整合:(1)通假字践五帝、三皇之涂.同“途”,治世的境界。
(2)古今异义(1)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古义:俗人,世俗之人。
今义: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2)魏、晋而下,至于..李唐。
古义:直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1)迩⎩⎪⎨⎪⎧ 不迩.小人:动词,亲近、偏信举类迩.而见义远:形容词,近(2)轶⎩⎪⎨⎪⎧ 轶.三代:动词,超过、超越轶.我河县:动词,袭击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散失(3)践⎩⎪⎨⎪⎧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动词,实行、实践、履行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动词,踩、踏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动词,践踏、登上(4)文言句式(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判断句。
(2)不责人以细过:状语后置句。
(3)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省略句。
3、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中心主旨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了中心论点——国家的兴盛、衰亡,能否任用贤能之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4、重难点突破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
结合文章,畅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千古英雄怀才不遇,原因诸多,结合本文,从统治者方面来看,有以下几点:①统治者闭目塞听,甚至刚愎自用,不能广开言路,虚心接纳意见;②统治者求全责备;③统治者忠奸不分,亲小人,远贤臣;④统治者墨守成规,挤压了人才发挥的空间。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课件:5.20兴贤
(“_涂__”同“_途__”,_指__治__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形容词活用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贤__能__之__士__
(2)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
(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亲__
_近__,_偏__信__
文末一段又运用今古对比,联系现实,说理论证。论 据多而有序,精而有力,整篇文章显得论据与观点有机统 一,有较强的说服力。
2.结合课文,举例谈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
【明确】一类是社会发展的步伐跟不上一些跑在前面 的高人,如孔子向诸侯推销的“仁义礼智信乐”,社会 根本跟不上。因此也就没法登上表演的舞台。第二类 是被社会的车轮甩在后面的人,如弹棉花绝技的师傅, 在现代化工业时代,只能哀叹生不逢时。第三类是紧跟 着社会发展的大车,社会也需要他们的才能,结果却因 为各种微观方面的因素没能实现抱负。这些微观因素
第20课 兴贤
【助读链接】 一、作者名片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
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文学上有突出成就。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贡献: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评价: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短 文简洁峻切,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以丰神远韵的 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
【初读思考】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此句开篇点题,提出论点,运用对比,指出“兴贤” 的重要性,“任贤而兴”“弃贤而衰”是古今通义,国 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盛,因为不任用有德行、有才 能的人而衰亡。文章开篇概括力极强,语言精练,紧紧 抓住读者心理,让我们不得不读下去。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0课 兴 贤
文白对译
点击进入WORD链接
技法镜鉴 《兴贤》引用史实作为论据,先后举了商、周、两汉的兴
衰作对比,并且运用人人皆知的事例增强说服力,最后一笔带 到李唐,并用自己的话予以论证,可谓充分有力。
【即时小练】 使用例证法,以“磨难”为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磨难,也是一笔财富。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下 狱,晚年被流放到荒芜的海南岛,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或 许,正是生活的磨难将他的诗句锤炼得炉火纯青。如果他终日 置身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又怎能吟出“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 名句?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
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 决/
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 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著名的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很 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背景解读
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百万大军缺乏严格的训 练,养成了骄堕习气,当时战事不断,但多以宋军败北而告 终。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澶渊之盟》。神宗即位 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 上。但王安石变法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 败、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变法 失败。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使能还是弃贤 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 关键。王安石在《兴贤》中提出的“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 专己而衰”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兴贤(以上王安石)
1.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政论文,是王安石为推行新法所作的舆论准 备。所谓“兴贤”,即“举贤”,也就是本文开篇所说的 “任贤使能”。能否“任贤”,关系到国家的兴盛衰亡。是 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作为一位有远见的、爱国的政治家, 王安石敏锐地察觉到当时的社会危机,决心变风俗,立法度, 实行改革,扭转积弱积贫的局面。要使新法得以顺利贯彻执 行,就必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贤士,否则一切都将落空。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者才写了这篇文章,陈述自己的见解 和主张,希望朝廷广开贤路,招揽英才,以造福于国家和人 民。
解析:此题对选文内容进行了分析、理解一定要 注意是理解选文的内容,而不是全篇文章,选文是文 章的第一段,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 性,并运用了事实作论据。选文并没有从当今的政治 现实出发,这点内容应该在文章的第二段,所以选项B 是错误的。
答案:B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同一类的人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步行
徒 徒百有二十人服劳役的人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士者徒弟,门人
徒有其名只有,仅仅
5.特殊句式 不责人以细过(状语后置)
2.主旨感悟
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了中心——国家 的兴盛、衰亡,能否用贤能之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A.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性,接着 从历史的经验当中提炼出坚实的论据。
B.从当今政治现实出发,阐述了“兴贤”实际上关 系着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
C.内容列举了商朝、周朝、两汉等用人之功和选人 之过,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 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D.运用事实论证,正反两面对比,说理透彻,文笔 劲健。
一、积累应用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贤而用,国之福也 福:强盛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20兴 贤 含答案
④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志:①名词,志向 ②动词,记载 ③动词, 记述 ④动词,用符号作标志
文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研读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犹有贤能若是之众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研读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 释。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涂”通“途”,指治世的境界
文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研读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 兴 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精研课文 锻炼思维
整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
感知 仁宗庆历年间朝廷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军队缺乏
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的习气。彼时战事不断,而 多以宋军败北告终。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 屈辱的“澶渊之盟”。神宗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 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变法触及官场的 腐败、用人体制的昏暗,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 波,最终变法失败。王安石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 “兴贤”的重要性:任贤使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 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贤、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贤能的人
文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研读
粤教版-语文-高二-《兴贤》王安石简介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兴贤》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打印版。
语文:5.20《兴贤》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你还能举出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吗? 为反对者请功 听反对意见成功:齐桓公管仲 勾践范蠡 唐 太宗 魏征 朱元璋刘基 林肯对待政敌 不听反对意见失败:夫差伍子胥 项羽 范增 关羽 亲兵 马谡 王平 文革时期
本文的主旨:
作者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了中心 ------国家的兴盛、衰亡,能否任用贤能之 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博询众庶 (广泛) B.则谠直之路开矣 (正直) C.轶三代 (通“佚”,散失) D.然后践王帝、三皇之涂矣 (道路, 这里指境地)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 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流俗所共知耳 B.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C.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 D.不有忌讳
不亲近小人,那么喜欢说别人坏话 和阿谀奉承的人就会自动远离;不 墨守成规,那么做官的人就会明辨 是非,果断办事;不因小过错而责 怪别人,那么就能使官吏们的抱负 得以完美实现。如果能实行这样 “兴贤”的策略,还担忧不能超越 两汉、三代,达到五帝、三皇的清 明境界吗?
课文探究: 同学们见到的课文分两段,但很多版本却将本 文分成三段,你们看,做三段应该 怎么分?
谗佞阿谀的小人指墨守成规 明辨是非,果断办事
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
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细小的过错
完美实现
策略
超越,超过
达到 同“途”,
治世的境界
现在如同古代,现在的天下也还是 古代的天下,现在的人民也如同古 代的人民。古代即使是在纷扰混乱 时期,也还有许多贤能之士,何况 现在天下太平,怎么能说没有贤能 之士?关键在于君主要任用他们。 广泛咨询众人以谋求人才,那么贤 才就能脱颖而出;人们说话没有任 何禁忌,那么忠言直谏的言路就会 通畅无阻;
高中语文 5.20 兴贤同步备课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兴贤”有什么重要意义?君王要怎么做才能“兴 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 无有也”。“有贤而用”之后,社会将出现廉洁清明的局面。
(2)君王要做到以下五点才能“兴贤”:①“博询众庶,则 才能者进矣”,要求广泛咨询众人的意见。②“不有忌讳,则 谠直之路开矣”,要求广开言路,让人们敢于说话。③“不迩 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要求疏远小人。④“不拘文牵俗, 则守职者辨治矣”,要求不墨守成规。⑤“不责人以细过,则 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要求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
今义:一般指个人的才思和能力。 (3)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古义:__这__以__后____。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6.文言句式 (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判断句) 译文:有__贤__才__而__且__能___任__用__是__国__家__的__福__分__。 (2)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判断句) 译文:_今__天__的__天__下__和__古__代__的__天__下__是__一__样__的___。_ (3)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判断句) 译文:_今__天__的___士__民__和__古__代__的__士__民__是__一__样__的__。___ (4)不责人以细过(状语后置句) 译文:_不__因__一__点__小__过__失__指__责__他___人__。_
4.词类活用 (1)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离) (2)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5.古今异义 (1)魏、晋而下,至.于.李唐 古义:__到__。__
今义:一般用于下一句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 (2)则才.能.者进矣 古义:_才__干__出__众___。__
【优文档】语文选修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兴贤》课件PPT
关于土地改革影响到地主与相 祭公谋父
1、广州市“十五”后期,根据市委书记林树森同志提出的“用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城市”的要求,实施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基本建成了一支数量 足、素质较高、使用高效的人才队伍。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3、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副: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到2005年底,广州地区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才资源约112万人,技能人才约13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约10万人,引进留学人员8200人。 2、深圳实施人才战略:实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性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 1、广州市“十五”后期,根据市委书记林树森同志提出的“用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城市”的要求,实施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基本建成了一支数量 足、素质较高、使用高效的人才队伍。
8
延伸拓展
9
人才与发展
1、广州市“十五”后期,根据市委书记林树森同志提出的“用一流 人才建设一流城市”的要求,实施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基本建 成了一支数量足、素质较高、使用高效的人才队伍。到2005年底, 广州地区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才资源约112万人,技能人才约 13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约10万人,引进留学人员8200人。其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 10.2%。广州地区的两院院士(含非广州户籍外聘院士)增加到 5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00人。
2、深圳实施人才战略:实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性人才吸引、培养 和使用;加强对国际国内各个领域、各个专业中的拔尖人才的搜 寻、引进、培养、使用;要着眼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 引进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用好一流人才;制订 吸引人才, 如可办“深圳人才居住证”,可申请成本价安居房或社会微利价安 居房等待遇。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5.20兴贤王安石唐宋散文选读课件
[板凳]
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 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 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 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 说佛理,晦涩干枯。所以“木质无文”,失去 了文学应有的特色。
[三楼]
王安石的文学观点是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产 生的,是反对当时靡弱文风而提出的创作观 点,因而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 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因过于强调“实 用”,缺少了文学的形象性和韵味,的确是 其缺点。但他实事求是、坚持务实的精神却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也有微子亦、有箕子、比三干这样的仁贤。能之士。仲 仲虺 虺、 ,伊 商尹 汤: 王商 的汤 左王 相的 。贤 伊相 尹。 ,
商汤王的贤相,助商汤王灭夏,建立商朝。三仁:商纣王时的 大臣微子、箕子、比干,因见商纣王残暴混乱,微子离去,箕子
和 辱比 杀干 ,都 孔因 子谏 称商 之纣 为王“而三被仁人”。周朝兴旺周的之时兴候也有十同位心同心同德
两两汉汉三、代轶,三而代后,达然到后三践皇五五帝帝、的三治皇世之境涂界哉呢!。苟 果: ,假 作如 连、 词如 。 跨 实: 行越 ,过 实, 践超 。过涂。:轶 同“:超 途”过,,指超治越世。的践境:界履。行,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 作用是什么?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魏、晋而下,至于李 唐, 魏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
不可 遍举,然 其间 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 不可一一列举,然而其间的盛衰的王朝,也都一样啊。从此看来,
有贤 而用 之者,国 之 福 也,有 之而不用, 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
就和犹没有无一有样也,,能可够不不慎慎重对欤待?吗?遍李:唐普:遍唐全代面。。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兴贤》教案之教材梳理.
20.兴贤文题解读本文通篇是议论。
兴,举用也;兴贤,谈进用人才。
有人才不用,则如同无人才。
盛世、衰世皆有人才,区别只在于上位者愿不愿举用人才而已。
文章起笔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最后指出如何任用贤者。
走近作者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其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其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其中《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背景纵览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
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
他的文学主张的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
但不否定修辞技巧的作用:“容(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同前)他的文学创作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
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有直接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议,有针砭现实的杂文。
像《兴贤》《委任》,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逻辑性很强。
《兴贤》一文关心的是国事,为政论名篇。
字词梳理1.字音仲虺.(hu ī) 祭.公(j ì) 召.公(sh ào ) 伍.员(w ǔ) 翟.景(zh ái ) 博询众庶.(sh ù) 不迩.小人(ěr ) 谗谀..(ch án y ú) 轶.(y ì) 扰攘..(r áo r ǎng ) 谠.直(d ǎng ) 2.多音字3.形近字⎩⎨⎧犹如犹打扰扰 ⎩⎨⎧悲哀哀衰败衰 ⎩⎨⎧嗔怪嗔慎重慎 ⎪⎩⎪⎨⎧土壤壤喧嚷嚷扰攘攘 ⎩⎨⎧馋嘴馋谗言谗 ⎩⎨⎧秩序秩奇闻轶事轶⎪⎩⎪⎨⎧徐徐徐用途途涂改涂涂 ⎪⎩⎪⎨⎧浅薄浅金钱钱实践践4.词义任贤使能:任用贤能之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
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
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贤而用,国之福.也 福:强盛 B .弃贤专己而衰.衰:衰亡、衰落 C .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犹:好像 D .可不慎. 慎:慎重,小心解读:选A 。
福:福气、幸运。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B.⎩⎪⎨⎪⎧ 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今犹.古也C.⎩⎪⎨⎪⎧ 此.二者必然之势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 D.⎩⎪⎨⎪⎧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解读:选C 。
A 项,之:代词,贤能之人;B 项,犹:仍然;C 项,此:都是代词,但代指对象不同。
前指“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后指“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D 项,亦:也。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性,接着从历史的经验当中提炼出坚实的论据。
B.从当今政治现实出发,阐述了“兴贤”实际上关系着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
C.内容列举了商朝、周朝、两汉等用人之功和选人之过,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D.运用事实论证,正反两面对比,说理透彻,文笔劲健。
解读:选B。
选文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性,并运用了事实作论据。
选文并没有从当今的政治现实出发,这点内容应该在文章的第二段,所以B项是错误的。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盛,因为不任用贤能的人自负专断而衰亡。
(2)有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
二、语言运用5.对于王安石的政治观点,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赞同和反对之音至今不绝于耳。
在当时他死之后连墓志铭也没有,如果你是赞同者,请你写一段文字,来说说他的功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安石不是进行单一的政治改革,而是力求农业、商业、军事、赋税、教育全方位整体配套,抑制豪强兼并,力求经济复苏而民生均富,从而强兵以雪国耻。
他所要富的不只是国家,还包括了全国的民众。
其见地的卓越,是他同时的以及后代的多少政治家所无法设想到的,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他独木难支,但他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用孤傲与倔强,用不顾一切的勇气撑起了一个精神的大厦,这是一个改革家的锐气和魄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6.请你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按顺序衔接。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
可是,即使如此,________,因为________。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作为肉身的人,________。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②句中的“芦苇”,照应前文的“芦苇”,“脆弱”照应第⑤句“都能致人于死地”。
第③句“人高贵”与前文的“人脆弱”形成转折关系,并与第④句形成因果关系。
第①句“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与后文“惟有作为灵魂的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衔接。
答案:②⑤③④①一、基础知识1.下列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仲虺.(huī)尽.管(jìn)轶.事(yì) 谠.直(dǎnɡ)B.扰.攘(nǎo) 众庶.(shù)翟.景(zhái) 暇迩.(ěr)C.谗.言(chán) 秩.序(chì)兴.奋(xìnɡ) 嗔.怪(chēn)D.阿谀.(yú) 召.公(shào)询.问(xún) 毁谤.(bànɡ)解读:选D。
A项,“尽”读“jǐn”;B项,“扰”读“rǎo”;C项,“秩”读“zhì”,“兴”读“xīnɡ”。
2.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徒:一类人B.博询众庶.庶:平民,百姓C.不迩.小人迩:远离D.跨两汉、轶.三代轶:超越解读:选C。
迩:亲近,偏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弃贤专.己而衰②术业有专.攻B.①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②通.古今之变C.①不责人以细.过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①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②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解读:选D。
A项,①专凭,②专门;B项,①通用的,②探究;C项,①细小的,②小人;D项,方法。
4.选出下列各句停顿正确的一句( )A.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B.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C.古虽/扰攘之际D.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解读:选D。
文言文语句的停顿通常我们采用按音节或按意义来划分节奏这两种方法。
二者各有其适应的范畴,在使用中应该区别地对待。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本文段,完成5~7题。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
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虽扰攘之际.际:其时B.博询众.庶众:众多的C.犹有贤能若.是之众若:像D.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轶:超越解读:选B。
众:一般人6.下列有关文意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兴盛,也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衰败。
这是自古而然的定理。
B.有了贤才,国家就能繁荣昌盛。
商朝的兴起,就是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周朝兴起时,也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
C.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有才能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
D.使用人才时,不要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不要受制于世俗之见,不要专门挑别人的小毛病,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
解读:选B。
“有了贤才,国家就能繁荣昌盛”说法错误,作者认为任何时代都有贤才,只有使用他们,国家才能昌盛。
7.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
(2)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五代史宦者传论①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②,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
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③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
唐昭宗之事是已④,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注】①选自《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
②帷闼: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
③抉:挖出,可灵活译为“搜捕”。
④唐昭宗(李晔)因宦官专权为祸,天复元年(901年),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宦官。
崔胤写信请朱温发兵迎接昭宗。
但事情被宦官知道了,先劫昭宗到凤翔。
次年,朱温兵围凤翔。
天复三年春,城中食尽投降,朱温尽杀宦官。
后来,崔胤和昭宗也先后被朱温杀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B.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侍也C.图左右之亲近..D.能以小善中人..之意解读: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