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二首

合集下载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一直伴随着 行船向下游流去,直入岷江。我正连夜从 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今天 要离开蜀地,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
念着你啊,渝州就在眼前了。
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 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 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这笛 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 的《折杨柳》曲,谁能不勾起 怀念故乡之情呢!
前人评这首诗时曾说,“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 柳”的寓意是什么?你• • • • • •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亲 友。另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漫长江行 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 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 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 “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 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 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 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 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
李白诗二首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 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 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 吴刚、白兔和蟾蜍,再 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 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 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 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 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 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诗仙神采——李白诗二首

诗仙神采——李白诗二首

《诗仙神采——李白诗二首》教学设计执教篇目:行路难、将进酒执教教师:马少东执教时间:2018年4月执教班级:2017级26班【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豪放诗风;2、品味语言,把握诗人思想情感;3、知人论世,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学习过程】导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生性浪漫的李白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把自己幻化成了不朽的艺术形象——诗仙。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李白,去诵李白诗歌,品诗仙神采。

(板书: 诗仙神采)师:课前让大家回忆整理了李白的材料,这节课我们首先就由同学们展示一下成果,初步感受李白其人其诗。

(多媒体展示)活动一:寻仙访句忆李白活动一:寻仙访句忆李白(自主学习A)1、写一写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记忆中有哪些李白的诗?请把诗句写下来。

师: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边游历边留下了无数诗歌,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诗歌,完成如下目标。

定位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活动二:求仕无望《行路难》(分析鉴赏B)师:这首诗一共82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个短篇,但它却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复杂变化。

让学生诵读赏鉴《行路难》全诗,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分条陈述。

然后明确:(1)前四句写自己政治失意后痛苦和茫然的心境,饮的是一斗值十千的“金樽清酒”,吃的是一盘值万钱的“玉盘珍馐”,可是面对如此的丰盛酒菜他却“停杯投箸不能食”。

(2)“欲渡”两句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想渡黄河却“冰塞川”,想登太行而“雪满山”。

(3)“闲来”二句通过历史人物在事业上成功的偶然性,表明他必胜的信心。

(4)“行路难”四个短句,又把诗人的思绪拖回到了现实,最后两句高唱入云,表现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与展望,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师:此诗感情起伏不定,结构有起有落,篇章虽短,但气势浩大。

大家对感情变化的把握很好,然后再读诗歌力求读出诗歌感情变化,同时思考表现感情变化所用的表现手法!师:大家对感情变化的把握比较准确,请大家齐读全诗力求读出诗歌感情变化!师:李白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却受权臣谗毁排挤,赐金放还撵出长安,他求仕无望内心茫然,但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春夜洛城闻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体裁,结合诗文的写作背景领会诗中所表现的那种崇高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情。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诵诗文,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

3.背诵《春夜洛城闻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体裁,结合诗文的写作背景领会诗中所表现的那种崇高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情。

2.背诵《春夜洛城闻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难点: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诵诗文,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

教学步骤:《春夜洛城闻笛》一、导入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歌相信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了,它的作者正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

这首《静夜思》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这首诗同样是以“思乡”为主题的,它表现了在闻笛声而思故乡的游子之情。

二、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 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 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 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月下独酌
[初年,作 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 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 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 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 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 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合作探究
▪ 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 诗中哪些关键字词体现出诗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 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 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 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 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 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 当涂县。
送友人 [唐]李白
题解: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
景物(画意)
品味(诗情)
青山 白水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色彩明丽、有情有 义
比喻朋友,对他要漂 泊远行的深切关怀
朋友行踪不定,表 达惜别之情。
落日-(故人情) 即将告别大地,表
达恋恋不舍之情。
班马-(鸣)
离群之马仰天长啸, 为主人的惜别之情 感动。
▪ 诗歌常识: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 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 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 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 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 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 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 等概念。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李白诗二首》 (共63张PPT)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李白诗二首》 (共63张PPT)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意象:浮云,比喻友人行踪 飘忽不定,任意东西;落日, 自喻,缓缓落下,不肯离开 大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 惜别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人与友人挥手道别,马 儿似乎也懂得了离别之伤, 发出了鸣叫。以景结情, 暗写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
总结: 这首送别诗的情感主要包括: 1、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2、对友人远行的真切关心之情。
品诗情:结合诗歌,
谈谈全诗包含哪几种情感。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城:内城。郭:外城。
这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到外 城,送行之路程远,暗写诗人 与友人的不忍遽去,依依惜别 之情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孤蓬,这个意象借喻即将离 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来 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 程之遥远。这一句暗含了诗 人对远行友人的一种真诚的 关切之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独酌:一个人饮酒。 (2)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3)既:且。不解:不懂。 (4)徒:空。 (5)将:和。 (6)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7)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8)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9)交欢:一起欢乐。 (10)无情:忘却世情。 (11)相期:相约。 邈:高远。 云汉:银河。指天上
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 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的 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 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这首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
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 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 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唐代诗人李白诗二首

唐代诗人李白诗二首

感悟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春夜洛城闻笛①
李白
李白诗二首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③情?
注 释
① 选自《李太白文集》卷二十二。洛城,即洛阳(今属 河南省),我国古都之一,唐时是繁华的经济、文化 中心。 ②[折柳]指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ní)。”由 于歌曲写离别,因此成为怨别惜乡之曲。 ③[故园]故乡,家乡。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6课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作者简介
李白(701 ~ 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 县),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 市)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25岁起离蜀东 游,31岁时供奉翰林,遭权贵谗毁。一年后便 离开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晚年漂泊无定, 生活困苦。他的诗表现了对封建权贵的蔑视、 对腐败政治的批判、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和另一位伟大诗人 杜甫被世人合称为“李杜”。
李白诗二首
写送别的诗有很多,下边这些诗句你还记得吗?
积累
课外背诵
元 日①
[宋]王安石
李白诗二首
爆竹声中一岁除②,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④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⑤。 注 释
① 选自《临川文集》卷二十七。元,开始的意思; 元日,指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 ②[除]过去。 ③[屠苏]酒名。古俗在除夕用屠苏草泡酒,正月初 一,家人先幼后长(zhǎnɡ)饮屠苏酒。 ④[曈曈(tónɡ tónɡ)]日出时逐渐明亮的样子。
听到笛声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且笛声微小,若有若无。仔 细读一读,说说是哪个字。

PPT教学课件李白诗二首

PPT教学课件李白诗二首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二、词语释义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形__容__词__的__为__动__用___法__,__为__…__…__悲__伤__。__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_心__情__愉__快___,__有__兴__致__。_____
③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_且__,__姑__且__;__会__须__,__应___该__。__________ ④将.进酒,杯莫停:__请__。___ ⑤与君歌.一曲:_名__词___作__动__词__,__歌__唱__。__________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按时间来判断,在唐以前的诗都被称为 _古__体__诗____,唐之后的诗就是__近__体__诗___了。但是 自从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后,诗人们仍旧不放弃古 代诗歌的形式,模仿古人写那种较少拘束的诗。 于是近体诗与古风成为两种不同的诗体,一直流 传至今。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5.《将进酒》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放飘逸 ,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名师点拨】 《将进酒》大量运用大胆的夸 张,借以表达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 造成喷薄欲出、一泻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诗歌的开头,借助想象写黄河从天而降,东入 大海,又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 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浪漫主义色彩极浓。诗中屡用极言其多的数量词 “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 万古愁”,表现出豪迈的诗情。全篇大起大落, 节奏疾徐尽变,语言参差,如大河奔流,有气势 亦有曲折,纵横捭阖,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李 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20.李白诗二首

20.李白诗二首

3.《长干行》其一如何体现了“委曲之妙”?
李白的诗歌以“纵逸”为特色,但《长干行》 却一改其作惯常风格,以长干里商贾之妇的 口吻,写出情意绵绵的儿女情长,描写细腻, 能采用萦纡回折的笔触,将一往情深之语委 婉写出,代表了李白诗歌的真切、细腻的风 貌。
全诗以女子口吻写出,先写两人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再写女子初嫁,不胜娇羞;进而 写婚后的甜蜜,海誓山盟;接着写男子外出 经商,女子担惊受怕,缠绵悱恻;最后写长 期相思,以致形容憔悴,盼其早归。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 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 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白 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 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 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 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 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这首诗约写于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 长安时。李白袭用旧题,引用了大量历史 典故,表达了为国担忧,而又怀才不遇的 复杂情感。
此诗通过吕尚、郦食其等的历史故事和一 些神话传说,表达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 苦闷,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
2.李白如何处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冲突?
诗作开篇提到的两个“君不见”,实际是 两个历史故事。李白引用这两则历史故事, 实际上,是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不 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导读】
1.《梁甫吟》的主题是什么? 《梁甫吟》是乐府旧题,属于古乐府的相

22.李白诗二首——行路难

22.李白诗二首——行路难

22.李白诗二首——《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时而高歌《大鹏赋》,时而长叹《行路难》,在理想的极顶与现实的蜀道上翻山越岭,一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拗与坚定。

他先将自己走成了大唐诗歌的一道脊梁,然后直步浪漫主义巅峰。

开元盛世虽然没有为他举行盛大的剪彩仪式,但他以其灵魂深处的奇伟超拔、视野迥殊,使大唐因成就冠绝千载,天下仰风,而成为中华文学史上光风霁月的一段历史风骨。

余光中先生曾给予他高度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古体诗《行路难》。

二、背景资料:“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是指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它们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

但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

三、走近文本:1.让学生畅谈初读诗歌后的感受。

2.勾画关键字、词,指导朗读。

(1)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歧qí 路(2)通假字:羞直(3)难理解的字:云帆济3.听朗读录音。

四、走进作者:同学们:我们读文是为了阅人,因为诗歌中流淌的是一个文人灵魂的凄楚与皈依,它是李白用一生完成的一场豪奢的逍遥游,那么在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这是一个的李白。

(要求:试从句意理解或字词品味的角度,来说说你的感受)此主问题需突破以下知识点:1.比喻的运用。

(1)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译文
愿——朋友此行一帆风顺,很快便会去到一繁华美好之地,也包含了诗人对 朋友的留恋、对扬州的向往之情。
品读
品读三、四句
李白诗二首
2.诗中有一幅画面,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 谊,把这幅画面找出来,并加以描述。
答案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构成一幅画面:朋友的船已经 扬帆远去,诗人还在江边目送着那风帆,他眼看着朋友坐的小船愈行愈远,最 后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最后就只能看到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了。从这幅画面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注释
① 选自《李太白文集》卷十二。之, 到,往;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③[西辞]黄鹤楼所在的武昌在广陵之
西,所以说“西辞”。辞,告别。 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
昌黄鹄矶上。
⑤[烟花]形容柳如烟、花似锦的春 景。
⑥[“孤帆”句]意思是说眼看朋友坐 的、小帆船愈行愈远,消失在碧空的 尽头(远望帆船时,只见帆、不见 船)。也作“孤帆远影碧山尽”。
感悟
朗读
李白诗二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意
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要东下扬州, 为他送行我们依依惜别在那黄鹤楼, 孤单的船儿载着他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看到滚滚长江水不断向天际奔流。
感悟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李白诗二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故人②西辞③黄鹤楼④,烟花⑤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⑥,惟⑦见长江天际⑧流。
探究
李白诗二首
读了这首诗,你对看似平常的人间聚散有什么 新的感悟?
积累
背诵
孤故
帆人

李白诗歌二首

李白诗歌二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歌最后两句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请简要分析。
作者并没有直接细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有陈述自 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有多久;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 李白久久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 渐消逝在蓝天尽头遥远的水天相接处,最后只能看见长江 仿佛是流向天边。这就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友谊之深长和心 情之惆怅。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耐人咀嚼 , 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迁客:流迁或被贬到外地的官员。 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
[译文]一旦成为被贬的官员,在去长沙的途中,西
望长安,那里再没有家了,此时的心情是何等地痛 苦。一日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对饮,忽然听到一阵 阵笛声,笛子吹的是“梅花落”,江城五月,正是 初夏暖热季节,可一听到凄凉的笛声,顿感有一股 寒意袭来,就象置身与梅花飘落的冬季一般。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 黄鹤楼所作。 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 国之情。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 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 “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 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 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 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 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 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 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李白诗二首——精选推荐

李白诗二首——精选推荐

东平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案班级:姓名:科目:语文课题:李白诗二首编号:20.21.22课型:新授使用时间:2018.11 批阅时间:2018.11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你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你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

你站在中国文坛的黄金马车上翘首远瞻,你立在宦海沉浮的风口浪尖上踯躅向前。

诗仙的挥毫洒脱与铿锵有力,在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熔铸成你不屈的豁达魂灵。

那夜空中熠熠闪光的银河是对你的溢美之词,那大地上奔腾豪迈的长江是对你无上的礼赞之章。

你从月光下走来,你轻挥衣袖,洒下一片浪漫情怀;你从蜀道上走来,你微微昂头,留下一身豪放气概;你从唐诗中走来,你挥洒文墨,记下一个鼎盛时代。

你名中带“白”,的确,正如一张白纸,才可尽情在上面描绘出天马行空的想象,才可尽兴在上面挥写出豪迈、磅礴的气势,才可温柔地倾诉出那一片浪漫心境。

一身傲气,惊世才华,是你;一派洒脱,写遍情怀,是你!最后,你向着那波光中的月影一跃,跃进了你的浪漫世界,留下了一水灿烂。

姓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简历李白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少年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二十五岁时,离开四川,开始了在各地的长期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人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到权贵谗害,仅一年多就离开了长安。

虽然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但在这期间,他对当时政治的腐败有了较深的认识。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在“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安徽当涂。

作品今存诗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

其作品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好用夸张手法。

语言流转自然,豪放飘逸,开一代浪漫主义诗风。

评价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杜甫对其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韩愈赞其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高中语文_诗仙神采——李白诗二首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语文_诗仙神采——李白诗二首教学课件设计
式的悲哀: 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活动四
诗酒一体探幽情
(交流展示,拓展延伸) 李白的诗断不可离开酒 ,诗中的酒也离不开李白 本人,即诗外的酒和诗中 的酒已浑然融为一体,酒 既成就了李白,也辉煌了 唐诗。请同学们展示李白 其它的“饮酒诗”,探究 李白的精神世界。
龚自珍:李白 兼具了庄子天马行 空的自由之魂与屈 原孤傲忠介的倔强 个性,这两种“古 来不可兼”的文化 性格在李白身上 “聚”在了一起。
活动二 求仕无望《行路难》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分条陈述。
活动二 求仕无望《行路难》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活动三 登高饮宴《将进酒》
李白主要经历:
14岁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4岁 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42岁 入长安,供奉翰林 44岁 被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 56岁 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61岁 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返回 62岁 卒
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 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他举杯 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 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 消沉的表面中,我们感受到他那颗积极入 世的火热的心。所以,我们读《将进酒》 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 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
诗仙神采
——李白诗二首
ks5u精品课件
活动一 寻仙访句忆李白
回顾学过的李白诗句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豪放诗风; 2、品味语言,把握诗人思想情感; 3、知人论世,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四年级)
李白诗两首
新课导入:提问学生:“见过桃花吗?”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古诗的节奏。

背诵古诗两首,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这两首诗,并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领读、举例、讲解。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西城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
近)。

他的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豪放中意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2.领读古读诗。

3.让学生自由朗,教师作个别指导。

4.讲解诗意。

5.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疑:怀疑。

译:床前的月光如此明亮,让人怀疑是铺在地上寒冷的白霜。

举.头望.明月,举:动词,往上托;往上伸。

举头,抬头的意思。

望:看。

低头思.故乡。

思:想,思念。

抬着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下头又想起久别的家乡。

小结:全诗仅20个字,语言平实朴素,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赠汪伦
李白乘舟
..将.欲行,乘:坐。

舟:小船。

将:副词,将要,快要。

欲:准备,打算。

忽闻
..岸上踏歌声。

忽闻:忽然听到,这里是说事出意外,没想到。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李白正准备做船离去,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千尺:是概数,形容水很深。

不及
..汪伦送我情。

不及:比不上。

译:桃花潭水虽有千尺深,也比不上老朋友汪伦前来为我送行的这片情谊。

小结:本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感人的送别画面: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生动的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达标测评: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举头望明月()。

A.手向上伸 B. 抬
2.低头思故乡()。

A.思考 B. 思念
3.李白乘舟将欲行()。

A.将要 B. 将来
4.忽闻岸上踏歌声()。

A.听见 B. 闻到
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第一、三、四、五。

秦开秀(08数学)
2011年12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