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萌文化 对网络用语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本“萌”文化对中文网络用语的影响和出现的原因
——论外来词汇对日常用语的浸润
英师2班许盈盈
今日,日语词汇已经大量充斥在中国国内的网络社交中。
受到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动漫中出现的“萌”文化也影响了国内网络文化,为互联网社交带去频繁出现的网络热词,例如“萌”,“萌点”,“萝莉”等等。
“萌”,在日本动漫文化中,表达人们对某一动漫角色的极度喜爱,原多指女性角色,后延伸到不分性别的角色的喜爱,泛指很可爱,能引起人们喜欢、愉快的情感的物体。
萌在日语中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最早与动漫作品中天真可爱的女性角色有关,具有一定的性暗示。
一种关于“萌”起源的观点是指爱好者在看《美少女战士》的角色时进入一种热血沸腾的状态,而热血类动漫作品经常使用“燃烧”来形容这状态,用罗马拼音输入的话,就是“Mo E(もえ)”。
利用日文输入法的话,输入Mo E只会显示“燃え”和“萌え”。
为了区分因为美少女而热血的状态,和传统的热血的分别,就借用同音的“萌え”来形容,并成为ACG界的一种网路黑语。
不过,随着“萌”文化的发展,“萌”的对象已经由当初不同性别的读者对异性人物角色的喜爱扩展到任何与可爱有关的物体,对人物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可爱的外貌,只要人物具有“萌点”,即是指爱好者特别喜爱的人物某个特性,属性。
例如外貌上,女性角色“黑长直”(具有一头黑色直长发),男女角色都可以有的“眼镜”属性(一般设定人物戴眼镜与学习成绩好,有修养,性格上老谋深算但不张扬,或软弱胆怯等等有关);性格上,女性角色具有的“傲娇”性格(06年兴起的萌属性,傲娇萌的对象角色表现为平时对人很恶,态度很横蛮,而在某特定场合或和某特定人物在一起时就会表现得好娇滴滴),男性角色具有的“腹黑”性格(用来指表面和善温和,内心奸猾或有心计的人。
原意为“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意思,但并不一定是指内心阴暗奸猾)。
人格上的对比反差也是形成“萌点”的一种方式。
“萌”文化还延伸出几种典型的萌系人物,例如具有一定外表魅力的萝莉,正太(指低龄可爱的男孩),御姐(指较为年长、可能身材比较丰满,但因阅历资质而性格优越傲慢的年轻女性,其出现受成人文化影响),大叔/蜀黎(在“萌”文化中指较为年长的男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女性读者欢迎,因为年长而具有一定人生阅历值得信赖,不一定是社会精英身份,桀骜不驯、散漫潦倒的形象也很受欢迎)。
“卖萌”也是在萌文化下延伸出来的一个用语,即“刻意显示自身的萌”,后来在网络上意义又有所延伸。
在褒义的词性下,“卖萌”指故意做可爱状,打动别人;在贬义的词性下,“卖萌”是指故意作秀。
这个词目前用作贬义的多。
这个词使用对象更加广泛,描述的是他人的一种行为,是一种广大网民都可以参与到其中的娱乐文化现象。
在中国的网络中,“萌”文化最早在日本动漫迷中传播,由一种青年亚文化到近年来逐渐被主流文化接受,甚至在主流媒体上也可以见到这些“萌”文化下的网络用语的使用。
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年最早在网络上受到动漫影响的中国80后青年逐渐成长并走上影响主流地位的阶段。
同时,“萌”文化的传播也表现了现代社会大众媒介娱乐化倾向。
当大众媒介不再将娱乐排除在外,人们通过娱乐可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物质上的享受,大众能够通过网络媒介而享受自由解放的话语权时,作为大众文化娱乐之一的“萌”文化便能够得到推广,并且由于将自身的娱乐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受到更加大范围的欢迎,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除此之外,“萌”文化自身代表的年轻心态和追求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文化品位和心理需求,
在生活社会压力下通过“萌”文化愉悦自身,回顾童真,释放天性。
“萌”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被主流文化认可和接纳,使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正不断从网络社交走到台前。
无论这种文化起源自哪个国家,它切切实实地影响了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其符合广大年轻人的心态和喜好,借助时代变化、消费文化盛行等机遇而不分国别的受到欢迎,并且作为现代青年人的一种文化,有效地针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带给人们的生活压力,被越来越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人接受。
这种认同在一些人看来,是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胜利。
而我认为,“无论是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便是好猫。
”无论是亚文化还是主流文化,在愈加重视自我个性、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大环境下,只要重视了人们对自我的需求和展现个性的把握,给予人们释放天性的机会,便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成功。
而当主流文化还没有来得及适应这种变化时,从天性善变的青年人中崛起的“萌”文化早已具备这样的特点而不断发展。
网络作为这种文化的温床和一个很贴近生活实际给广大用户展示自我的平台,网络用语的变化现象可以有效证明这种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
从网络用语的变化上,我们可以到这个时代青年人的需求、心态和特点,从而窥探到这个时代的重视个性、走向天性解放的趋势。
参考资料:
《关于“萌文化”的现状分析——从青年亚文化到被主流文化认可之路》孙霁
萌文化——百度百科
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