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三中学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教学设计
第五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五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列表归纳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简表,锻炼整理资料归纳史实的文字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本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习其改革求新的精髓;伊斯兰教,在促进中古阿拉伯社会进步、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点】重点:大化改新以及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出现。
难点:伊斯兰教兴起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相推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特别是西亚在之前的历史课中接触较少,初三学生分析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应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降低理解难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和印度是从上古时期起就闻名于世的亚洲文明古国。
到了中古时代东亚的日本和西亚的阿拉伯,在7世纪前后也开始兴起并愈渐繁荣。
【新课探究】一、日本大化改新1、从地图上看,日本在历史上可能与哪些邻国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与朝鲜)2、你认为哪几个方面的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讨论后小结:内因:统治阶级内讧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因素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催化因素)3、日本大化改新及其历史意义。
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
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
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性质)。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五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1)、试指出A、B、C三种宗教的名称。 (2)、以上三种宗教中建立了政教合一国家 的是哪一个?哪一个发展成为中古时期欧洲的 主导思想? (3)、写出B、C两宗教的经典 (4)三种宗教有何相同点?你如何认识?
2、陈冰《作坊里的日本》写到: ……日本有“心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 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 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 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 向老师习。
(1)日本各岛在一世纪前后,开始出 现奴隶制国家,(2)奴隶制国家 大和兴起;(3)大和不断征服扩 张,5世纪统一日本
1、看地图,日本与哪些国家关系密切? 2、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在什 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背景: 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上: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第五课 中古时代的 东亚和西亚
古埃及、巴比伦、 印度、中国
它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 匮乏,它同大陆上的中国和朝鲜 半岛距离最近、交往比较方便。 它是一个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 是当今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 的第二经济大国
古代日本是随大和的兴起和扩张而 走向统一。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国, 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A.大化改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明治维新 D.废除农奴制改革
7.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是
()
A.平定统治阶级的内讧 B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
境
C.效仿中国
D.镇压下层民众
完成下列填空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是____年,当时中国处于 _____时期,阿拉伯繁荣时期中国处于____朝代 2、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历史事件是
日本大化改新
一、背景:
1、国内: 2、国际: 二、内容:
华师版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六信”:信安拉、天使、使者、经典、后世、前
定。
“五功”(:1)念诵安拉为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
是安拉的使者,是“先知”; ( 念功 )
(2)每天朝着麦加的克尔伯神庙的方向礼拜五次,每 星期五举行公众礼拜; ( 拜功 )
(3)每人应该缴纳财产的1/40,用来救济贫民,修建 清真寺,支付政府开支,叫做天课。天课由中央的财政 部门管理,实际上是国家的税收 (课功 )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 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中亚人, 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 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 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 合,经过元代以后,便在中国这块 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民 族。
第五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一、大化改新
• 1、背景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 内讧,下层民众反抗 –国外:亚洲先进文明广泛传入, 中国隋唐先进制度影响
• 2、时间:645年 • 3、人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废除官职世袭制, 以才选官
–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政 教合一的国家
– 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麦加贵族 被迫承认他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
• 3、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 伯半岛的统一
基本教义是服从真主安拉(即上帝,原 系古莱西部落主神),即16字清真言: “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真 主使者。
–经济上:依照中国隋唐模式,改革日 本的土地、赋税和徭役制度
• 5、影响: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本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
二、伊斯兰教
• 1、背景: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内部分 化明显,又遭外族侵扰,社会秩序动荡, 阿拉伯人渴望统一
第五课中古时代的中亚和东亚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产生时间 公元前 佛教 6世纪 公元1 基督教 世纪 公元7 伊斯兰教 世纪 宗教 发源地 创始人 释迦牟尼 耶稣 经典 《佛经》 《圣经》
古印度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古兰经》 麦加地区
小结
东亚 日本 方 式 : 大 化 改 新
原因:
内因:①反抗②内讧 外因:①朝鲜②隋唐
资料再现——6世纪下半叶的日本
社会矛盾十分 阅读资料,找一找:当时的 尖锐,统治阶 日本社会有哪些成员构成? 级内杠,下层 民众反抗。
那时的中国什么样子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 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 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 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 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 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 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内容标准】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重点识记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
646年、孝德天皇 2、伊斯兰教兴起的时间、地点、人物、经 典? 7世纪、阿拉伯半岛麦加、穆罕默德、《古 兰经》 3、公元8世纪中期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是?首都是? 阿拉伯帝国、巴格达
2、“大化改新”标志日本社会( A、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C、武士阶层形成 D、大贵族势力专权跋扈
)
3、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A、《佛经》 C、《古兰经》
) B、《圣经》 D、《道德经》
4、阿拉伯帝国极盛时首都在( )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麦加 D、巴格达
2.内容: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名师课件华东师大版
1、请概述阿拉伯帝国由兴到衰的过程。
基本统 一(7 世纪初)
对外扩张 (7世纪30 年代开始)
地跨亚非 欧三洲 (8—9世 纪中叶)
2、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衰亡(9 世纪中叶 后衰落; 1258年被 蒙古所灭)
(1)伊斯兰教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3)每人应该缴纳财产的1/40,用来救济贫民,修建清真寺,支付政 府开支,叫做天课。天课由中央的财政部门管理,实际上是国家的税收
( (45() )课每一年生功斋中)月要,到即麦回 加历 克尔9月伯,神白庙天朝整觐天一戒次除。饮(食朝(功斋功) ) ;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宗教 佛教
产生时间
基督教
伊斯兰 教
发源地
创始人 基本教义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宗教 佛教
产生间
公元前 6世纪
发源地 古印度
基督教
伊斯兰 教
公元1 世纪
公元7 世纪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 岛麦加地区
创始人
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
耶稣 穆罕默德
倡导“众生平等” 等
《佛经》
信奉“救世主” 耶稣等,《圣经》
信仰安拉等, 《古兰经》
2、阿拉伯帝国:
看书P31—32思考:
基本教义:是服从真主安拉(即上帝,原系古莱西部落
主神),即16字清真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 德,真主使者。
“六信”:信安拉、天使、使者、经典、后世、前定。
“五功”(:1)念诵安拉为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是“先知”; ( 念功 )
(2)每天朝着麦加的克尔伯神庙的方向礼拜五次,每星期五举行公众 礼拜; ( 拜功 )
第5课_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华东师大版)
4)、7世纪中期,宫廷政变成功, 天皇实施改革。
神武天皇,日本第一任天皇, 传说为天照大神的后裔。
中臣镰足,出身于贵族家庭, 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 于朝廷重臣。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 职不久,即辞官退隐。 当时,日本有很多人从中国的唐 朝学习归来,在日本各地讲学。
中臣镰足向这些人学习中国的儒、 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产生了 要改造日本社会的思想。 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 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满。要想改 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
的国家。
4、半岛的统一:630年,攻打到麦加城下,与麦加 贵族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632年, 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建立起来。 5、帝国的建立与灭亡:8世纪建立阿拉伯帝国。 1258年被蒙古所灭。
东有大唐帝国,西有阿拉伯帝国 (大食帝国)。
麦 加 大 清 真 寺
麦加——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麦加朝圣
二、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6至7世纪,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 的国家;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 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6、伊斯兰教传播的作用:
2、伊斯兰教创立、传播的过程: 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民族界限,促进阿 拉伯国家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时间: 7世纪初 地点: 麦加 创立者: 穆罕默德 3、国家的建立: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
第5 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第5 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上饶县清水中学
日本概况
国名:东瀛、东洋、扶桑 国旗:日之丸,日出之国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 花瓣图案,在日本天皇及皇室使用 的器具上经常出现这个徽记。 国歌:《君之代》 国花:樱花 国服:和服
【原创】九上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富 士 山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中国隋唐
大
中 二官八省
政央
三省六部制
化 改 新
治
地 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的 内
容
班田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均田制
经济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改革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讨论: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 源匮乏,但日本现已居世界第二经济 大国。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的这段 历史,你有何启示?
三、阿拉伯帝国
❖建立:8世纪 欧亚非 ❖首都:巴格达 ❖影响: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灭亡:1258年亡于蒙古军
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学习目标
❖大化改新的原因?时间?影响?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创始人?经典? 教义?
❖阿拉伯帝国建立时间?首都?影响? 灭亡?
一、大化改新
❖原因:统治阶级内;下层民众民不
聊生;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
❖时间:646年 ❖影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日本人由于环境的限制,常对国家 和民族的前途有忧患意识,善于学习是 日本民族的特点。在古代,日本向先进 的中国学习,在近代向西方学习,不断 改革创新,因而有了第二经济大国的地 位。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学习他人之 长,克服自己之短。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
❖起源地: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教义:信仰真主安拉
《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教学课件(2)
社会秩序动荡
2、发源地: 阿拉伯半岛麦加地区 3、创始人: 穆罕默德 4、时间: 7世纪 5、教义: 信仰真主安拉 6、经典: 《古兰经》 7、意义: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对于维
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020/12/21
2020/12/21
伊斯兰教著名建筑
2020/12/21
2020/12/21
麦加清真寺
2020/12/21
开斋节
2020/12/21
三、阿拉伯帝国 1、建立:8世纪中叶 2、全胜: 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 3、衰微: 9世纪中叶以后 4、灭亡: 1258年
2020/12/21
2020/12/21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文明
第 5 课(P25)
中古时代的东亚(日本) 和西亚(阿拉伯帝国)
( 中古时代,是指人类社会
处于 封社建会时代,
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
2020/12/21
1.大化改新的原因、目的、时间、人物、 性质、影响以及中央地方的行政机构? 2.伊斯兰教兴起的背景、发源地、创始人、 时间、教义、经典? 3.阿拉伯帝国何时建立、全胜、衰微、灭 亡?
2020/12/21
2020/12/21
2020/12/21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的 经验?(练习册12页)
1、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 进文明成果。 2、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 3、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2020/12/21
二、伊斯兰教兴起 1、背景: ①、内部环境:新旧社会交替
2020/12/21
一、大化改新 1、原因: 2、目的:挽救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646年 4、人物:孝德天皇 5、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6、影响:为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8、世界三大宗教是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1)佛教:1)产生时间: 公元前6世纪 . 2)产生地点: 在印度 。 3)创始人: 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 (2)基督教: 1)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上半叶) 。 2)创始地点: 巴勒斯坦地区 。 耶稣 3)创始人: 。 (3)伊斯兰教:1)创立时间: 公元7世纪 。 2)起源地点: 阿拉伯半岛 。 3)创立人物: 穆罕默德 。
9、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 对 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团结 起到重大作用。
三、阿拉伯帝国(中国古籍称 大食 )(P27D2) 1、建立时间、范围: 8 世纪中叶,建立了 亚、非、欧 横跨 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2、繁荣时期及首都: 8 世纪中叶至 9 世纪中叶, 巴格达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 首都 3、出现影响:阿拉伯帝国的出现, 有力地推动了 东西方 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4、灭亡: 1258 年, 蒙古 骑兵攻陷巴格达, 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第二单元
第 5
中古亚欧文明
课(P25)
中古时代的东亚(日本) 和西亚(阿拉伯帝国)
( 中古时代,是指人类社会 处于 封建 社会时代,
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
★★二、伊斯兰教(P26D1) 阿拉伯半岛 1、起源地点: . 公元7世纪 2、创立时间: 。 穆罕默德 3、创立人物: 。 4、经 典: 《古兰经》 。 ★★5、世界三大宗教是: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 其中,宣扬极乐世界的“平等”是 佛 教, 伊斯兰 信仰上帝是 基督教。信仰“真主安拉”是 教. 麦加 6、伊斯兰教的圣地是: 。 伊斯兰 7、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过开斋节 和 教有关。
★★5、当中国处于盛唐时期, 西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 封建大帝国是:阿拉伯帝国 。
第5课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兴衰能力培养(1)剖析大化改新和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培养把握内外因素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起因的能力。
(2)列表归纳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简况,锻炼整理资料、归纳史实的文字处理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大化改新是日本有识之士推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推动了日本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改革求新的历史启示。
(2)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与阿拉伯民族的兴盛。
历史史实说明统一与团结是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出现:伊斯兰教的兴起顺应了阿拉伯民族的要求,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民族的振兴,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又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教学难点如何阐明伊斯兰教兴起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动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术公元645年6月12日,日本发生一次宫廷政变的故事。
二、授新课(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1、请问日本与哪些国家最近(日本是紧靠东亚大陆的岛国,它同大路上的中国和朝鲜半岛距离最近,交往相对比较方便。
)2、你认为有哪些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内因: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根本原因)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催化作用3、大化改新是参照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而实施改革的。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是什么?(隋唐,,日本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等传入日本)4、大化改新的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5、时间:645年6、改革内容:(1)在政治上: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中央设立祭祀的神祗官和总理政务的太政官,下辖处理日常具体事务的八个省,另有专职监察官纪的弹正台。
③地方置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中央政府掌控各级官吏任免权。
(2)在经济上:很多贵族的土地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华师大版九上第5课《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ppt课件]
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 会产生伊斯兰教,并且迅速传播 开来在阿拉伯的统一进程中起到 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 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 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 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 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 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 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美国一牧师焚烧《古兰经》计划遭全球谴责
美国一名牧师坚持计划在“9· 11”纪念日焚烧《古兰经》的 消息传开后,巴基斯坦、印度、法国、英国、黎巴嫩、印度尼西 亚等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对此表示谴责,并要求有关方面予以 制止。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也公开谴责这一引发众怒的计划。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9日发表声明,称这是一个“卑劣” 的计划。他说,这将在全球的穆斯林中引发怒火,并对宗教间和 谐及世界和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中 臣 镰 足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 )6月12日,日本飞鸟板盖宫太极殿 。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 (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 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 阵响声,宫门全部 关闭,中大兄皇子 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入鹿,在场 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 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为改革而发动的 政变。
•
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一 衣 带 水
1、日本列岛由哪几个主要岛屿组成?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2、日本最早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
公元3世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日本为何自称“大和民族”?
因为5世纪初,大和国统一了日本。
4、古代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什么?
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基本知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兴衰【重点知识】伊斯兰教兴起和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动关系【课堂记录】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日本因为其地理位置,受中国影响深远,大化改革前的日本,存在着两大矛盾,而其中主要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其大化改新又是效法中国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恰恰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日本同中国、朝鲜半岛距离最近,关系密切)1、原因:①内因:统治阶级内讧根本下层民众反抗因素②外因:受中国隋唐先进制度影响——催化因素2、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3、作用: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二、西亚: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阿拉伯社会内部外部环境决定了阿拉伯贵族需要强化统治机能,建立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的出现正是迎合了时代的需要,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所以伊斯兰教的兴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阿拉伯国家初步形成的过程,同时伊斯兰教又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特征和重要位置——地处西亚、邻近北非和东南欧)[伊斯兰教的兴起]1、背景:①内部环境:新旧社会交替社会矛盾尖锐②外部环境:外族长期侵扰社会秩序动荡2、经过(1)创始人:穆罕默德(2)发源地:阿拉伯半岛麦加地区(3)时间:7世纪(4)经典:《古兰经》3、作用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促进作用[阿拉伯帝国]1、全盛:8世纪,横跨亚非欧三洲2、影响:①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②推动东西方的交流与沟通3、灭亡:1258年亡于蒙古军课堂小结:综合第2课和第5课,引导学生对亚洲文明古国的基本特点作一总体的评价。
第一方面,延续时间长:上古时代,中国、印度和两河流域曾闻名于世,绵延久远,到了中古,日本、阿拉伯等又继而崛起,说明亚洲的古代文明源远流长。
第二方面,地区分布广:上述文明大国,中、日位于东亚,印度在南亚,而两河流域和阿拉伯则地处西亚,说明亚洲的古代文明遍于各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古时代的东亚与西亚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与西亚【内容标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列表归纳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简表,锻炼整理资料归纳史实的文字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探索讨论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渐渐摆脱落后状态而步入文明行列;伊斯兰教,在促进中古阿拉伯社会进步、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点】重点: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出现。
难点: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动关系。
【导入新课】中国和印度是从上古时期起就闻名于世的亚洲文明古国。
到了中古时代东亚的日本和西亚的阿拉伯,在7世纪前后也开始兴起并愈渐繁荣。
【新课探究】一、日本大化改新1、从地图上看,日本在历史上可能与哪些邻国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与朝鲜)2、你认为哪几个方面的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讨论后小结:内因:统治阶级内讧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因素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催化因素)3、日本大化改新及其历史意义。
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
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
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性质)。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首先,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
其次,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课件 华东师大版
1、请概述阿拉伯帝国由兴到衰的过程。
基本统 一(7 世纪初)
对外扩张 (7世纪30 年代开始)
地跨亚非 欧三洲 (8—9世 纪中叶)
2、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衰亡(9 世纪中叶 后衰落; 1258年被 蒙古所灭)
(1)伊斯兰教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日本文明。日
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族特性的极
致体现。
二、西亚:阿拉伯文明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看书P30—31思考: 1、伊斯兰教起源于 亚 洲西部的 阿拉伯 半岛;兴起于 7 世纪;
创始人是 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是《 古兰经 》。 2、伊斯兰教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 3、你知道哪些有关伊斯兰教的知识?请说一说。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中 亚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 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经过元代以后,便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民族。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发源地
创始人 基本教义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宗教 佛教
产生时间公元前 6世纪发源地 古印度基督教
伊斯兰 教
公元1 世纪
公元7 世纪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 岛麦加地区
创始人
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
耶稣 穆罕默德
倡导“众生平等” 等
《佛经》
信奉“救世主” 耶稣等,《圣经》
信仰安拉等, 《古兰经》
2、阿拉伯帝国:
看书P31—32思考:
(3)每人应该缴纳财产的1/40,用来救济贫民,修建清真寺,支付政 府开支,叫做天课。天课由中央的财政部门管理,实际上是国家的税收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 二、西亚---伊斯兰教兴起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P29
1、改革原因: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2、天皇: 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政治:废除官员世袭制,以才选官,建立中央集权的 天皇国家;
(2)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
政治:废除官员世袭制,以才
内容 选官,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国家
中 日本大化改新
经济:没收贵族土地为国有,
古
(646年 )
租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时
影响 标志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
代
会,促进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P30-31
时间: 发源地:
7世纪 阿拉伯
创始人: 穆罕默德
经典: 圣地:
<<古兰经>> 麦加
伊斯兰教
伊斯兰,原指“顺从”,指信仰 宇宙间唯一的神安拉。信徒皆是兄弟。
穆罕默德传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 神信仰,把阿拉伯各个部落的思想统 一起来。
即使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也休想亵渎他们的 信仰
天皇
弹正台 太政官 神袛官
宫 大 刑 兵 民 治 式中 内 藏 部 部 部 部 部务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省省
国(国司) 郡(郡司) 里(里长)
思考:大化革新给我们什么启示?
1、正视自身落后, 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2、善于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3、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课件 华师大版
12月24日,赶到麦 加朝圣的穆斯林围 绕在麦加大清真寺 的“天房”周围祈 祷。
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
返回
阿拉伯帝国
(分组讨论)
伊斯兰教的作用是什么?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 的统一,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 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 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三洲的大 帝国,即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 信仰安拉等, 《古兰经》
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
变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
作用: (1)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的标志。
(2)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 仿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3)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建 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 公元7世纪 创立者: 穆罕默德 发源地: 阿拉伯半岛 经典: 《古兰经》
《古兰经》
伊斯兰不仅要求人们信仰真主(安拉),而 且还要遵循真主为人们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即 《古兰经》所反复强调的“信主行善”。
因为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也是一 种完整的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体系。
封
渡
建
国
家 的 建
西 亚 地 区
阿 拉 伯 国 家
国家:分裂 宗教:创立
统一
扩张 传播
立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宗教 产生 发源地 创始人 基本教义 时间
佛教
基督 教
伊斯 兰教
公元 前
6世纪 公元1 世纪
公元7 世纪
古印度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 岛麦加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因:下层民众反抗; 统治阶级内讧
外因:受到中国隋 唐先进制度影响 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作用: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
过渡到封建社会
创始人: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兴起 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七世纪 经典:《古兰经》 阿拉伯帝国
全盛:8世纪横跨亚非欧三洲 影响:推动东西方的交流与沟通 灭亡:1258年亡于蒙古军
1、两者分别处于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都 是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2、都曾有过百余年的兴盛时代。 3、两者的首都巴格达和长安,都曾是盛极一 时的国际性大都市。 4、两者在当时都对外开放,兼容并蓄,创造 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 响,对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
原因
中 古 时 代 的 东 亚 和 西 亚 日本大化改新 646年
对比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共性
1、都先立足于半岛建成统一的国家,后又通 过对外扩张,最终都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庞大帝 国。 2、都推动了本土宗教的传播。阿拉伯人在建 立帝国的扩张过程中,同时推动了伊斯兰教的 对外传播,罗马人则是利用已经开创的帝国大 一统局面,为基督教后来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 要条件。
对比阿拉伯帝国和中国德天皇颁布改 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弹正台 太政官 神祇官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宫 大 刑 兵 民 治 式 中 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内 藏 部 部 部 部 部 务 经济上——把许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部民转变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 国(国司) 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郡(郡司)
1、列举古希腊的典型城邦及其特点。 2、谁执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全盛时期?雅典 民主政治有哪些主要特点? 3、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4、罗马共和国的实质?罗马通过哪场战争成为地中 海霸主? 6、罗马是何时何人在位时进入帝国时代?版图最大 时怎样? 7、罗马何时分裂成哪两部分?各自发展情况怎样? 8、基督教的产生时间,地点,教主,主要教义,经 典,发展演变,影响。
里(里长)
天皇
弹正台 宫 内 省 大 刑 藏 部 省 省 太政官
中国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神祇官 皇帝 式 中 部 务 省 省
兵 民 治 部 部 部 省 省 省 国(国司) 郡(郡司) 里(里长)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决策) (执行) (审议)
工 部
刑 部
兵 部 郡 县
礼 部
户 部
吏 部
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
2、伊斯兰教的诞生
时间: 7世纪 发源地: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创始人: 穆罕默德 经典: <<古兰经>>
圣地:
麦加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含意为“受到高度赞扬), 生于公元570年的麦加。610年,在麦加创立 伊斯兰教并开始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受贵 族迫害,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加,在麦地那建 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军 攻占麦加,并使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尊穆罕默 德为宗教领袖。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1、分析概况大化改新的原因,目的,时间, 人物,内容及影响,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P29) 2、概括伊斯兰教兴起的时间,发源地,创始 人,教义,经典。(P30-31) 3、阿拉伯帝国何时全盛?全盛时期的版图, 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作用,阿拉伯灭 亡时间,亡于谁手?(P31)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 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有 30个和中国通使,3世纪时出现一个较大的奴 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大体上统一 日本,此时的日本仍然是奴隶制国家,促使日 本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是大化改新。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
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 (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 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②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③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4、作用: 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 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是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 度而实施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启示?
7世纪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鼎盛阶段的隋唐时期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邻国具有很强的吸引 力和辐射力。日本就是在高度发达的隋唐文明的影响 下,派遣使臣吸收中国的一些先进成就,实施大化改 启示: 正视自身落后,认真学习 新,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先进 , 积极改革求新 , 与时俱进。 大化改新的中坚力量,大多是从中国学成归国的 留学生或受他们影响的部分改革派贵族,他们学习先 进,回国报效的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敬重; 他们取法先进,择善而从的进取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日本正视自身落后,认真学习先进,积极改革求新, 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应该予以肯定。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宗教 产生时间 佛教 发源地 创始人 基本教义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1 世纪 公元7 世纪
倡导“众生 古印度 释迦牟尼 平等”等 《佛经》
基督 教 伊斯 兰教
罗马帝国 统治下的 耶稣 巴勒斯坦
信奉“救世 主”耶稣等, 《圣经》
阿拉伯半 信仰安拉等, 岛麦加地 穆罕默德 《古兰经》 区
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1)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广 为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阿拉伯帝国的出现,为什么能推动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它的版图包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过程中,一些城市被 括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叙利亚、 焚毁,古代作品多有散失,因此,中古初期的 1、沟通中西,交流兼容 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腹地,东与印度、中国辖 西欧,文化十分落后。后来,阿拉伯人把大量 地为邻,西北与东罗马帝国,西欧的法兰克王国 传自东罗马帝国的古希腊、古罗马著作译成阿 2、承上启下,传接遗存 相接,也就是说,往日的四大文明古国,两个处 拉伯文加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阿拉伯文译 于它版图之内,两个同它相邻。这种地理位置有 本陆续传到欧洲,使西欧人在获取阿拉伯文化 利于阿拉伯同世界各地先进文化的交往。在中古 知识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欧洲古代学者的光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阿拉伯帝国起到十分重要 辉成就。从这一角度讲,阿拉伯文化在欧洲古 的桥梁作用,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 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与文艺复兴之间起了承上 字记数法,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启下的作用。
朝 拜
清 真 寺
这是怎样巨大的凝聚力?
即使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也休想亵渎他们的信仰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 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中亚人,通过海陆两 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 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 渐融合,经过元代以后,便在中国这块土地 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①“大化改新”诏书。 ②日本 ③中国隋唐。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过渡的标志。
各种《古兰经》版本的封面
圣地——麦加
克尔伯神庙
“六信”:信安拉、天使、使者、经典、后世、前 定。 “五功”: (1)念诵安拉为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
安拉的使者,是“先知”; ( 念功 )
(2)每天朝着麦加的克尔伯神庙的方向礼拜五次,每 星期五举行公众礼拜; ( 拜功 )
(3)每人应该缴纳财产的1/40,用来救济贫民,修建 清真寺,支付政府开支,叫做天课。天课由中央的财政 部门管理,实际上是国家的税收 (课功 ) (4)每年斋月,即回历9月,白天整天戒除饮食(斋 功); (5)一生中要到麦加克尔伯神庙朝觐一次。(朝功 )
日本为什么要进行大化改新呢?
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
1、原因(背景)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根本原因)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645年,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 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 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 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
三、阿拉伯帝国
概述阿拉伯帝国由兴到衰的过程 准备阶段(7世纪30年代前) :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扩张阶段(7世纪30年代后) 繁荣阶段(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
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是帝国最为繁荣的时期
衰亡阶段(9世纪中叶--1258年) : 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帝国覆亡。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
1、背景
伊斯兰教兴起前夕的阿拉伯半岛 处于怎样的社会景况?
从内部环境看: 新旧社会交替, 社会矛盾尖锐。 从外部环境看: 外族长期侵扰, 社会秩序动荡。
伊斯兰教
伊斯兰(Islan),原指“顺从”、 “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 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 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 的人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信 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穆罕默德传 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神信仰,把阿拉 伯各个部落纷繁不一的多神信仰统一 起来。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是甚 出至 色有 的些 汉日 字本 书天 法皇 家本 身 就
从646年“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 新”,这1200年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 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 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 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 许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在日本却很好地保 存下来。所以要研究中国文化,必须学会日语; 同样要研究日本文化,汉语也非学不可。 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 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日本文明。 日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族特性 的极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