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题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
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区域规划考试例题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空间布局的未来发展进行的总体部署。
(4分)2、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4分)3、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4分)4、增长极:在城市区配置不断增长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4分)5、技术城:平衡发展产、学、住而形成的新型城市。
(4分)二、简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前瞻影响、回顾影响和旁侧影响,试以石油工业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2分)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等的诱导作用;(2分)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分)对石油工业来说石油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属回顾影响;石油化工,化学纤维等行业的发展属其前瞻影响;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区域服务行业的发展的带动作用属旁侧影响。
(答对1种可得2分,总分为10分)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经济增长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区别是:经济增长只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注重GDP的增长速度指标,而经济发展既注重量的增长,又有质的规定,即除了经济增长外,还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等目标。
(2)两者的联系是: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3)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答出(1)和(2)分别得4分;答出(3)得2分。
)3、什么是核心边缘理论?请画图并解释。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论述题]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答:1、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越进步,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广泛。
许多有害的自然条件可以转化为有利的自然资源。
在些经济意义不大的自然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意义较大的自然资源。
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本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由于技术进步,单位产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能源、原材料等)消耗定额降低,节约了生产要素,进而使区域发展对非本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际竞争能力。
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技术进步推动着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变化,致使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同时,技术进步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其根本的动力就是技术进步。
4、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部门和行业,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扩大了社会的劳动需求,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2:[论述题]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一般而言,某种自然资源数量越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该种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同一种资源,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也就不同,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差异。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那种资源就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部门。
因此,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题集及答案-专业课复习题库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题集及答案
师兄亲情整理专业课复习重点资料
一、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 面的综合的总体部署。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 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 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区域地位: 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一层次区域中的排序、 重要性、 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它通常反映在排序的前后或高低,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的 地域范围及影响的强度等方面。区域地位与区域的规模、地理位置、资源状况、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出口替代:所谓出口替代是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 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 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 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 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 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 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 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产业: 产业是指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它是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之间的一种中观 经济层次单位。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也是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内容。
区域规划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区域规划与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经济效益B.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C. 促进区域社会公平D. 增加区域人口数量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功能?A. 土地利用规划B. 交通网络规划C. 人口控制D. 建筑设计答案:D3. 区域分析中,GIS技术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收集B. 数据处理与分析C. 规划设计D. 政策制定答案:B4. 在区域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是?A. 确定规划方案B. 预测环境变化C. 评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D. 提高规划的公众接受度答案:C5. 区域经济发展的“点-轴”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里德曼B. 佩鲁C. 赫希曼D. 米歇尔·布鲁诺答案:A6. 区域规划中,城市群的发展通常遵循哪种模式?A. 线性发展模式B. 网络化发展模式C. 点状发展模式D. 随机发展模式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A. SWOT分析B. 投入产出分析C. 系统动力学D. 头脑风暴答案:D8. 区域规划中的“SMART”原则中的“S”代表什么?A. Specific(具体的)B. Simple(简单的)C. Strategic(战略性的)D. Short-term(短期的)答案:A9. 在区域规划中,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土地利用变化B. 人口密度增加C. 生态系统破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区域规划的“三线一单”制度中的“三线”指的是什么?A. 红线、绿线、蓝线B. 地线、天线、网线C. 国道线、省道线、县道线D. 电力线、通信线、交通线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区域规划中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包括哪些?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资源分布D. 人口密度答案:A, B, C1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整体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弹性原则D. 效率优先原则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属于区域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因素?A. 产业结构B. 劳动力素质C. 政策导向D. 宗教信仰答案:A, B, C14.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功能区划分通常包括哪些类型?A. 住宅区B. 工业区C. 商业区D. 农业区答案:A, B, C15. 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哪些?A. 资金不足B. 政策变动C. 公众反对D. 技术难题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区域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参考题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其基本属性是:(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入手,对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人文要素之间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但它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4.适度人口:p93法国人口学家索维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
因此,目标有多少个,适度人口也相应的有多少个,适度人口存在着静态和动态的变化。
5.人口承载力:又称土地承载力。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资源承载力研究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也即生物生产能力的研究。
6.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p115技术进步扩大了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区域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轻,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域竞争能力。
(三)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多样化:一方面新技术带来了新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新技术出现,使原有的产品功能和效用不断的延伸与扩大。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4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1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 。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
3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
4 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
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和功能区。
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 .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专利等。
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9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 .10 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
11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 )A、区域分工全球化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B )A、人口容量B、适度人口C、人口承载力3 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C )A、人口数量B、人口迁移C、人口素质D、人口分布4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 C )A、局部优势B、潜在优势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5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四、简答题:(各5分)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四川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重点
四川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重点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区域优势类型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市政文化水平技艺高低科教机构政策制度2绝对区域优势与相对区域优势绝对区域优势是指在一个区域或城市,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劳动生产率较另一个区域或城市要搞(或成本要低))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层次上的高低关系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指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要素的比较成本之上。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者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自然资源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生态环境调查:(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单元的确定(2)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3)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与分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3)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自然资源评价:原则: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结合;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自然资源评价方法: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价:可利用价值和对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需求迫切性自然资源量的评价: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对生产部门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绝对数量,筛选开发规模大,经济价值高的资源相对数量,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研究优势与潜力明确自然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明确几类自然资源的比例关系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主导资源,辅助资源,优势资源,限制资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评价:正负效应: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环境生态方面。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区域科学的概念4、简述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G142第二章区域资源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的概念2、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3、自然环境的内涵4、什么生态环境补偿?补偿主体指的是什么?依据补偿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哪三大类。
5、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提出用什么理论取代生化经济的理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涉与哪两个方面。
7、人口密度、适度人口、人口容量(或资源承载力)、人口惯性的概念8、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与其特点。
9、育龄妇女的概念。
10、适用技术11、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1、什么是产业结构?2、依据资源要素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为哪四类。
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有哪些?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产品循环论4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5、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是什么。
6、什么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影响。
7、主导产业的前瞻、回顾、旁侧影响分别指的是什么。
8、区域分工(或劳动地域分工):。
9、“飞旋镖效应”:或称“反回头效应”,指“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使原来开发新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
新产品研制国家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将转向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
10、技术密集型产业11、劳动密集型产业12、雁行形态理论:13、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14、简述库兹涅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该理论是如何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
第四章区域发展阶段1、国内生产总值(GDP)2、研究与开发(R & 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与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研发经费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
地理12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考试类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第一章1、区域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条件及人文因素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①区域发展条件分析②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③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3、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4、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②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③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④基础设施规划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⑥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7区域空间管治⑧区域发展政策。
5、gis在区域规划中的作用:Gis在城市和区域规划研究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并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规划领域传统的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
第二章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少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1)生态环境调查:①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②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③生态环境效应分析(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①评价单元的确定②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③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④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与分区(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①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②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③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生态环境补偿:生态环境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区域分析区域规划考试要点
第一章1. 区域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外表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构造形式。
2. 区域特征: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的动态性、区域的不重复性等3. 新区域背景: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4. 新区域观:〔1〕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2〕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开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效劳效能等成为资源;〔3〕区域开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开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4〕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5〕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5. 区域特征、新区域背景和新区域观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亲,此题请自由发挥!6. 区域科学概念: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开展等问题进展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7. 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开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进展分析,探讨区域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8. 区域分析的主要容:〔1〕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分析〔2〕社会与技术条件分析〔3〕区域经济分析〔4〕区域开展条件分析第二章1.区域开展的资源条件分析的容:自然资源的量、质、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开发利用方式与方向、开发利用效应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生态环境补偿概念: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辩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期末试题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期末试题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5题)1. 请简述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目的。
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中三个原则。
3. 区域分析是什么?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区域分析方法。
4. 环境容量是区域规划中的重要概念,请解释环境容量的含义和作用。
5. 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中三个。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2题)1. 请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
2. 区域分析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详细阐述区域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 区域规划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规划方案,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目的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综合规划。
- 可持续性原则: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公平原则: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资源和利益的合理分配。
3. 区域分析是通过对一个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经济等要素进行系统研究,以了解该区域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而为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区域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即对区域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规划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4. 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产业等活动数量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容量的含义是区域内环境资源的上限,是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通过对环境容量的评估和管理,可以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
5. 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 利益冲突: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对区域规划方案的利益分配可能存在冲突,需要通过公平公正的决策机制来解决。
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
第一章1.区域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
2. 区域分析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区内、区外)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发展规律。
3. 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即对一定地区的国土进行综合开发,对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商业、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在规划地域范围内进行综合布局。
4. 区域规划设计区域规划设计是在工程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
具体包含了区域各功能系统的合理调整、区域形态与景观环境的塑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特定领域问题的技术性解决等方面内容。
5. 区域规划的特征(1) .综合性a. 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b. 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和专项论证的不足。
c. 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d. 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 2).地域性a. 地方特色。
b. 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
(3) .战略性a. 规划时间跨度长。
b. 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重大问题还很多。
c. 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d. 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诸方面发生深远的影响。
(4) .动态性a. 规划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对未来进行选择并不断反馈的循环过程。
b. 区域的情况时刻在发生改变,大量不确定因素要求区域规划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规划,能够根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适时作出应对。
(5) .政策性因区域规划中会遇到许多复杂关系和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加以协调和解决。
6. 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1、区域分类(1)自然区(2)经济区1)聚类经济区,国外文献有称之为均质区2)经济协作区,也称协作区或协作经济区3)经济特区——5 个4)部门经济区5)综合经济区(3)行政区(4)社会区7. 区域总体规划与区域专项规划(1)区域总体规划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有如下重点内容:一是抓住关系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
区域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区域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优先C. 社会公平D. 环境保护答案:B2. 区域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升地区经济B. 促进社会和谐C. 优化资源配置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A. 技术创新B. 人口增长C. 政策支持D. 地理位置答案:D4. 区域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差异B. 文化差异C. 政治分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区域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经济总量B. 教育水平C. 军事实力D. 基础设施答案:C6. 区域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增加地区GDPB.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 促进区域和平稳定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7. 区域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立法B. 教育C. 军事行动D. 经济激励答案:C8. 区域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公平性B. 科学性C. 随意性D. 可行性答案:C9.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自由贸易区B. 货币联盟C. 政治联盟D. 经济特区答案:C10. 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经济指标B. 社会指标C. 军事指标D. 环境指标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资源禀赋B. 市场需求C. 政策导向D. 国际形势答案:ABCD12. 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包括以下哪些?A. 双边合作B. 多边合作C. 区域集团D. 国际组织答案:ABCD13. 区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哪些?A. 人口问题B. 环境问题C. 经济结构问题D. 社会稳定问题答案:ABCD14. 区域规划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GIS技术B. SWOT分析C. 政策模拟D. 专家咨询答案:ABCD15. 区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哪些?A. 经济增长率B. 人均收入C. 教育普及率D. 犯罪率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简答题
1、按照区域地理场的形成因素,区域地理场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自然资源具有哪几种特性?
3、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来看,区域经济具有哪三大主题?
4、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5、区域规划的特点有哪些?
6、增长极中的“极”是指什么?增长极的两个明确的内涵又是什么?
9、增长极对周围区域产生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10、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区域规划中的资料工作,具有其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某一区域的面积为500平方米,长轴长度为3000厘米,则:a、计算该区域的形状率?b、形状率的大小能说明什么问题?
2、点的空间分布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区域地理功能可归结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4、区域地理效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区域地理场对区域地理演化的制约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完成的。
5、知识经济具有哪四大特征?
6、请详细介绍一下规模经济?
7、请分别说出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的几种类型?
8、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五、计算题
1、A、B两点之间的最短公路长度为120公里,其直线距离为80公里,则:a、计算出两点之间的线路弯曲度? b、两点之间线路的绕曲指数能说明什么问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题.txt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区域 区域分析 区域规划 区域地理结构 区域地理功能 自强过程 自然资源
经济适度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区位熵 劳动地域分工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土地利用规
二、填空题
1、区域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区域地理空间规划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模式。
7、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构成区域的主流要素。
8、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域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哪几个特征?
四、问答题
1、按划分标准的不同,区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2、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哪几种类型?
3、中国文化区域可划分为哪几部分?
4、过度人口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