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 区域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 区域特征: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的动态性、区域的不重复性等
3. 新区域背景: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4. 新区域观:
(1)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
(2)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
(3)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
(4)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
(5)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5. 区域特征、新区域背景和新区域观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亲,本题请自由发挥!
6. 区域科学概念: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7. 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8.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分析
(2)社会与技术条件分析
(3)区域经济分析
(4)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章
1.区域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的内容:自然资源的量、质、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开发利用方式与方向、开发利用效应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生态环境补偿概念: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辩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章
1. 区域发展的社会条件分析内容:
1)区域文化背景与历史基础分析;文化传统与特色分析、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事件的分析、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人口数量及结构分析,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质量分析、劳动力供应分析、人口分布迁移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分析
3)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
4)区域科技条件评价:科技人力资源、研究与发展经费、科技活动产出、高技术产业
2. 适度人口概念:(二选一)
(1)英国经济学家坎南: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
(2)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或占有)水平下能够供养的最优人口数量。
3. 区域政策概念: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
4. 区域制度概念:指一个区域的影响人们经济生活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5. 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深刻的动因。
(2)制度创新: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
(3)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减小收益差距、激发积极性等。
(4)诱发性制度创新:个人或群体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5)强制性制度创新:政府发动和实施,
第四章
1. 区域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
(1)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量化指标与阶段理论;
(2)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产业结构深化的趋势、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2. 产业结构概念: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3. 产业分类:
(1)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第一、二、三产业;
(2)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主导、辅助、基础产业;
(3)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资源、资金、劳动、技术密集型。
4. 空间结构的概念: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5. 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
(1)地域空间核心。地域空间核心即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或首位城市);
(2)空间网络系统。空间网络系统是指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线路的地域分布体系,网络在空间结构中发挥着联接区域核心与外围地域及城市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与其它经济地域进行联系的纽带;
(3)外围空间。外围空间是指地域空间结构内除去区域核心与网络之外的所有地域空间,包括核心以外的所有城镇,也包括广大的农村和工矿区。
6. 增长极的概念(300页):首先,增长极包括存在于经济区域内的一个实体;其次,它有一个自身成长壮大的过程;第三,它在上述过程中可以不断向其周围经济空间施加影响。
7. 极化效应的概念:主导部门中的推动型企及其综合体,一旦配置在区域内具有优越条件的某一节点,这一节点将作为增长极,吸引着周围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产生聚集经济,这一过程及其影响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
8. 扩散效应的概念: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对周围区域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周围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这种正面效果,称之为扩散效应。
9. 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对增长极和外围区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