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湖北卷 文言文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好用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好用

②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停止
(2011年高考山东卷)
学不可以已。《劝学》
③泽命不渝,信也。
改变 变更
(2011年高考山东卷)
矢志不渝
④籍之以为厢兵
登记
(2010年高考湖北卷)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想一想
有规律吗?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乐
②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多余
③求全责备
推断方法
想一想 有规律吗?
①昭(人名)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缠绕 环绕
(2009年高考课标卷)
祖母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白吃饭 尸位素餐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95)符合 名副其实
④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2009年高考课标卷)逼近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方法一:联想迁移推断法
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 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 把握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解题 能力。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 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 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是考查实词理 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平时尽可能多 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 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 考查。
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在郡多有出息” 中 “出息” 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 “有前途 ,有志气”的意思 ,而是文言文中的 “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语文(湖北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语文(湖北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9分)班级开展以“家国情怀,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B.画线句①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画线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画线句③是一个单句。

【答案】C【解析】②句中“诸如”意思是举例用语,表示下面的例子不止一个,在这里不是比喻词。

2.(2分)以下是同学们为制作本次主题活动的黑板报所收集到的部分素材,其中与本次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A.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句主题赏析。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B句意为:在这个夜里,当人们听到缠绵哀怨的《折杨柳》曲子的时候,谁不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伤别之情呢?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家国情怀”无关。

故选B。

3.(2分)请根据画线句仿写。

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00后”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我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答案】有光有热、独立张扬的“00 后”以创新的精神奏响时代的乐章【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注意题目要求,认清被仿写句子的句式特点,领会被仿写句子的感情。

201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斥逐.之追赶B.富人病且.死将要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多么D.不复有故.态原来的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何以.战B.不以.物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以.塞忠谏之路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12.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共6分。

每句3分。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参考答案】9、A 10、C 11、A12、⑴很久以后,那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讨。

⑵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参考译文】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

富人只有一个儿子,没出息,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

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

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后来,孝基看见了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

富人的儿子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奇怪。

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

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

【高考例题】(2013福建卷)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译文】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高考例题】(2012重庆卷)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译文】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祝:祷告)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

”(果然)如他所说。

【高考例题】(2012天津卷)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高考例题】(2011安徽卷)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高考例题】(2010福建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高考例题】(2005全国卷Ⅱ)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译文】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译文】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动词的使动: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高考例题】[2014·浙江卷]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高考例题】[2014·江西卷]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译文】(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荐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分析】进:使…进步。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分析】“出”,使动用法,使……出,驱赶;【高考例题】(2012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湖北高考文言文例

湖北高考文言文例

高考例题
• 高考例题:2002年高考题(原文略) 高考例题: 年高考题( 年高考题 原文略)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 代汉语。( 。(5分 代汉语。( 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 参考译文: 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参考译文:“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 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3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分) 参考译文:到死的时候, 参考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 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4、对应句推测法——根据对应句相应词语推测。 、对应句推测法 根据对应句相应词语推测。 根据对应句相应词语推测
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 从天坠者, 例 ——汤(商汤 见祝网者置四面 , 其祝曰 从天坠者 , 从地 汤 商汤 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 出者, 从四方来者, 皆人吾网。 汤曰:“嘻 尽之矣!非桀 出者 , 从四方来者 , 皆人吾网 。 ” 汤曰 嘻 , 尽之矣 非桀 ( 夏 桀 ) 其 孰 为 此 ?” 汤 乃 解 其 三 面 , 置 其 一 面 , 更 教 之 祝 蜘蛛)作网罟 曰:“昔蛛罞 (蜘蛛 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 昔蛛罞 蜘蛛 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 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 右 , 欲高者高 , 欲下者下 吾取其犯命者 。 ” 汉南之国闻之 , 汤之德及禽兽矣。 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 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 汤之德及禽兽矣 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翻译: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 翻译: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21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21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21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那么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那么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别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21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忧,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忧。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湖北专用)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湖北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专题10: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材料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①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材料二]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②,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③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④,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注释】①炙:烧煮。

②穷:困厄,处于困境。

③蕴其所有:有才华、有抱负。

④兴于怨刺:写诗来抒发他们的怨恨。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3.以苏轼的经历和创作为例,写出你对上面任一材料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二)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穑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期末专题复习10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期末专题复习10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
D.凡D有.欲友染皂正者 、子瞻皂二:人黑色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
C.苏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九C.龄窃曰一伤:计天“之文忽不事详武然也备舍,一弃伤也:⑤离担。忧开,租小房子在水柜街,和染工成为邻居。众人对此非 B陆.九张龄常友,正惊字搬子异离寿旧,,居幼,有颖与悟人染端工重问为。邻他,原是因因为染。坊友里有正染过回的答绢,说可以:用“来练我习书想法要。 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
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 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有剽劫者 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 而不同⑥,学者号“二陆”。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 固其意;少需⑦,未必不自悟也。”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 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 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 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法。陆九龄 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 陆九龄曾经说:“人的疑惑有难于凭借话语争辩的,言辞激烈,恰好加 固他们的想法;过一会儿,未必不能自己明白过来。”

1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1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耕地的农民,不再被督促尽力耕作,消费者不再 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 六、湖南卷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 •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 •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 受。
“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
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 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 受。
• 三、福建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6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分) • “传”动词 为其做传;“遗”动词 留给
•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 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
收养 自己承认交代过失
• 愈,百姓信向之。角未及作乱,其弟子济南唐周 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角等知事已露, 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标
命令
• 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蛾贼”。杀人以 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 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 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闲, 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十天之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 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 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王国围陈仓,自

抵御 被打败的敌人 城坚守固,终究没有攻下
• 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 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 兵法,穷寇勿追,”嵩曰:“不然。前吾不击, 避其锐民。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 归 以前我不进击,是躲避他的锐气,现在进击,是等到敌衰

湖北省武汉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湖北省武汉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

(15分)及世祖殂,和士开威权益盛,太尉赵郡王高叡等言于齐主,请出士开为外任。

会胡太后觞朝贵于前殿,叡面陈士开罪失,云:“士开城狐社鼠,受纳货赂。

臣等义无杜口,胃死陈之。

”太后曰:“先帝在时,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仪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

”太后曰:“梓宫在殡,事太匆匆,异日论之,王等且散。

”葬毕,叡等促士开就路。

太后欲留士开过百日,数不许,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谓叡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宣苦违?”叡曰:“吾受委不轻。

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遂更见太后,苦言之。

太后令酌酒赐叡,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

”言讫,遽出。

旦日,叡将复入谏,妻子咸止之。

叡曰:“社稷事重,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顛沛,”至殿门,又有人谓曰:“殿下勿入,恐有变。

”叡曰:“吾上不负天,死亦无恨。

”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叡执之弥固,出至永巷,遇兵,执送华林园,令杀之,叡久典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宁死事先皇事:侍奉B.死亦无恨恨:怨恨C.执送华林园执:逮捕D.叡久典朝政典:主持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A.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B.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C.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D.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叡等大臣不顾太后阻拦拖延,执意要和士开外放任官。

B.高叡坚守道义,严拒和士开的贿赂,并一再冒死举报他。

C.即使明知直言进谏会带来杀身之祸,高叡仍然不改初衷。

2010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0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0 年高语文言文阅读实词翻译汇编(10年全国卷Ⅰ《明史•王祎传》)【实词】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答案】B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答案】(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答案】(2)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微火残灰),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

(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年全国卷Ⅱ《宋史•康保裔传》)【实词】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

【答案】A 解析:“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

【翻译】(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答案】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答案】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屏.气摒.弃并.蒂莲秉.烛待旦B.黄鹂.黎.明霹雳.舞磨砺.意志C.驼.绒滂沱.拓.荒者脱.颖而出D.翌.日游弋.溢.洪道逸.兴遄飞【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屏.气bǐng 摒.弃bìng 并.蒂莲bìng秉.烛待旦bǐngB.黄鹂. lí黎.明lí霹雳.舞lì磨砺.意志lìC.驼.绒tuó滂沱.tuó拓.荒者tuò脱.颖而出tuōD.翌.日 yì游弋.yì溢.洪道yì逸.兴遄飞yì【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游弋”易读错。

四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备考提示】考查读音相近的字的读音,要求考生不能只抓住常见易错的字音,而要切实练好普通话,在比较中辨别。

要注重考查普通话的读写能力培养。

2.下更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扭怩”应为“忸怩”。

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高考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易错提醒】“飘荡/漂荡”“定势/定式”有一定迷惑性,要加强平时积累。

【备考提示】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形近词。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书低文言文

书低文言文

书低文言文1.《书低》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书低》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

童持《文选》,视之曰:“低。

”持《汉书》,视之曰“低。

”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

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一个书生,租借僧人寺院的房屋读书,但每天都外出游玩,午后回房,呼唤书僮取书来。

书僮拿《文选》,书生看了说:“低。

”拿《汉书》,书生看了说:“低。

”又拿《史记》,书生看了还说:“低!”僧人大为奇怪,说:“这三部书,只要熟读其中之一,都足称饱学之士了。

全都说它们‘低’,为什么啊?”书生说:“我要睡觉,取书做枕头罢了!”2.古文阅读及答案任何[湖北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乏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⑤僧笑,命李试其技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译文:(2)众相顾,迄无应者.(2分)译文:(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3分)译文:参考答案:11.A12.B13.D14.C15.(8分)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3分)⑵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2分)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3分[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6分)冷泉亭记唐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1分)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地搜胜概概()(2)物无遁形遁()(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甲()(4)佳境殚矣殚()20.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灵隐寺(为)尤/山树(为)盖②(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A.①相同,②相同B.①相同。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

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节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材料二:几乎所有的科学定律都体现出一种“不”的内在规定性。

湖北仙桃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湖北仙桃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湖北仙桃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

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陈太丘与/友期行C.对子骂/父D.见/地有片金(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试卷精析之——湖北卷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试卷精析之——湖北卷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试卷精析之——湖北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只是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

’因此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事实上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尊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专门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判【答案】C【解析】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

2023年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2023年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湖北省八市州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

秦下甲而攻赵。

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

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

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

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

愿卿之更计。

”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

”赵王不能将。

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

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

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

其为人疾贤妒功臣。

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

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

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

”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

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

”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栶,缠之以布。

“愿公入明之。

”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

臣不敢言。

”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

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

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

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B.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C.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D.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教/则从事可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刀笔,指刀笔吏,即主办文案的官吏。

2024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

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下图是小雨展示的“楚”字的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请你据此猜想楚国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__________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

“楚”的本义“楚”的引申义含“楚”字的词语“楚”是一种丛生落叶灌木。

(比一般灌木长得高,远看一目了然,清晰整齐;制成荆条韧性好。

)清晰明了清楚有痛苦、心酸的感觉(1)“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2)3.(2分)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

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

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下图)。

4.(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①”;杜牧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②”。

周敦颐借莲言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

”岑参以花喻雪:“忽如一夜春风来,④。

”刘禹锡吟诗酬和:“沉舟侧畔千帆过,⑤。

”苏东坡望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⑥,此事古难全。

”过三峡听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⑦。

”登黄鹤楼随诗人吟诵:“⑧,芳草萋萋鹦鹉洲。

”……数不尽的经典润泽了荆山楚水,丰盈了中华文化。

5.(3分)小雯搜集的两个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炽(zhì)热 B.拈(zhān)轻怕重(2)容易写错的词:A.锐不可挡 B.穿流不息(3)容易说错的话:A.我惠赠给你的书收到了吗?B.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与鉴赏(4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湖北高考语文文言文例题附答案译文

湖北高考语文文言文例题附答案译文

湖北高考语文文言文例题附答案译文今之作文者,如人相见,作揖曲躬之际,阔别致谢,寒温都尽。

及其执茶对坐,别无可说,不过再理前词,往往重复。

又如俗人唱曲,以一句为数句,以一字为数字,不死不活,希图延场;及其当唱之处,则又草草读过而已。

噫!此所谓“时套”也。

今之作揖不如是,则人必怪之;唱曲不如是,则无人击节赏音。

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

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而少浸润之于义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套矣。

钱生伯庸,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以之初书谒见于予。

予观其人,不为时俗所染,岂非欲随地求师而汲汲于义理者?予愧浅率,不足以答伯庸。

伯庸归,试以其文质之尔师之初。

之初之作人,无时套者也,其论文亦如之。

22. 下列与本文体裁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A. 《送东阳马生序》B. 《指南录后序》C. 《白莽作孩儿塔序》D. 《伶官传序》23.赏析画直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24.对“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文的风格走向时髦,也是因为人们相见或听曲时的行为方式引起的。

B.写作文的人追求时髦,也是因为受到社会上待人接物风气的不良影响。

C.写作文讲究虚浮时髦,也是由于人们肤浅不正确的评价所逐步导致的。

D.作文的风格时髦虚浮,也是由于人们只重形式不讲内在主题淡漠所致。

25. 从文中看,造成造成文章落入时套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6.简析曹学佺对钱伯庸和《师说》中韩愈对李蟠欣赏点的异同。

4分22、【参考答案】:A23、【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类比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当时人们作文空洞无物,套话连篇,前后重复,毫无新意,平庸无奇的流弊。

24、【参考答案】:C25、【参考答案】:没有师友传授,在道义理学上缺少熏陶,只是卖弄个人想象,谋求新奇,不知反而落入流行的模式之中。

26、【参考答案】:同:钱伯庸和李蟠两人都不为世俗所影响,拜师学习,,虚心请教。

异;李蟠六艺经传普遍地学习求广度,而钱伯庸学习文章的写作讲究内容思想求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乌 wū • (1) [指原因或理由] 怎么。 •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 明理》 • (2) 又如:乌有此事? • (3) 疑问词,哪,何:~足道 哉?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 也,而乌得无言乎 ? •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 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 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
• 东京 Dōngjīng • 1.指 洛阳 。东汉 都 洛阳 ,因在 西汉 故 都 长安 之东,故称“东京”。 隋炀帝 即 位后,自 长安 迁都 洛阳 ,亦称 洛阳 为 “东京”。 • 2.指 开封。 五代 后晋 建都 汴州 ,改 汴 州 为 开封府 ,建号“东京”。 五代 后 汉 、 后周 以迄 北宋 均仍之。 • 3.代指 东汉 。《后汉书· 皇后纪序》:“ 汉 仍其谬,知患莫改, 东京 皇统屡絶, 权归女主。”
• 镂心刻骨 lòu xīn kè gǔ 刻骨铭心 • 1.比喻苦心思索。 清 赵翼 《瓯北 诗话· 李青莲诗》:“不屑屑於雕 章琢句,亦不劳劳於鏤心刻骨,自 有天马行空不可羈勒之势。” • 2.比喻感受深刻。 孙犁 《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这些东西, 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 。”
• 唐顺之,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 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 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 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 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 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 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 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学者称 其为“荆川先生”。
• 是以 shìyǐ • 连词。因此;所以。 • 《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以见放。——《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 《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皆 因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
• 嗜利 shìlì • 贪求私利;贪图钱财。 • 明方孝孺《送李宗鲁序》: “如以得为喜,则将以失为 忧,此好名嗜利者之为,非 无固必之道也。”
• 司马光《训俭示康》: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从节俭到奢侈容易,而从奢侈 转到节俭却很难。 • 人之常情,要人们在节俭,朴素的 境地中走入奢华,享乐是容易的 。而在奢华,享乐的境地中走回 节俭和朴素则非常困难。
• 岂弟 kǎi tì亦作恺悌 愷弟 kǎi tì • 和乐平易。 • 《左传· 僖公十二年》:“《诗 》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 杜预 注:“愷,乐也;悌 ,易也。” • 郭沫若《苏联纪行· 六月三十日 》:“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 见发福了。”
• 归guī • (20) 通“馈”( kuì )。饷,赠送 。 •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 左传· 闵公二年》 •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 是故 shì gù • 因此;所以。 • 《论语· 先进》:“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唐 柳宗元 《刘叟传》:“是故事至而 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 • 以是 是以 于是 于是乎 因而
• 奉身fèng shēn • 1.献身;尽职。 宋 王禹偁 《 官舍偶题》诗:“奉身无实事 ,困我为虚名。” • 2.养身;守身。 唐 郑处诲 《 明皇杂录》卷上:“﹝ 卢怀慎 ﹞为黄门侍郎,在东都掌选事 ,奉身之具,纔一布囊耳。”
• 粝食lìshí • 粗恶的饭食。 • 《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许皇后 》:“妾夸布服糲食。” 颜 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糲, 粗米也。”
• 廉吏 liánlì •清廉守正的官吏。 •《史记· 滑稽列传》: “念为廉吏,奉法守 职,竟死不敢为非。 ”
• 虽然suī rán • 同义词 固然 • 反义词但是 然而 • 1.即使如此。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 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 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 宋 叶适 《开 塘记》:“﹝人﹞皆欲为乐岁。人之愿虽 然,而人之事不能尽然也。” • 2..犹即使。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 •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 公输》
湖北卷 文言文
• 恩格斯说过,人类来源于动物世 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 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 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 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因此 ,人既有兽性,也有人性,还有 神性。人就是三分之一的兽加三 分之一的人加三分之一的神。
• 周国平: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由 自然的眼光看,人是动物,人的身体来源 于进化、遗传、繁殖,受本能支配,如同 别的动物身体一样是欲望之物。由诗和宗 教的眼光看,人是万物之灵,人的灵魂有 神圣的来源,超越于一切自然法则,闪放 精神的光华。在人身上,神性和兽性彼此 纠结、混合、战斗、消长,好像发生了化 学反应一样,这样产生的结果,我们称之 为人性。所以,人性是神性和兽性互相作 用的产物。
• 交谪 jiāo zhé • 同义词 吵骂 相骂 • 互相埋怨,谓竞相责难。 • 与妻卧牛衣中,交谪不堪。— —《聊斋志异· 王成》
• 然则 rán zé • 同义词但是 可是 然而 • 1.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 然这样,那么…...” • 2.连词。连接句子,表示连贯 关系。犹言“如此,那么”或 “那么”。 •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
• 有 yǒu〈副〉 •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 :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 (2) 相当于“或”。或许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 《孟子· 告子上》 • ◎ 有 yǒu词缀 •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 缀,无实际意义。 •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 议兵》
• 淡泊 dànbó • 1.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恬淡 ,不追名逐利。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诸葛亮《诫子书》 • 2.清淡寡味。 宋 欧阳修 《送杨 闢秀才》诗:“世好竞辛咸, 古味• 2. 内衣。 • 3. 古同“茵”,垫子;褥 子。 • 纻zhù • 1. 同“苎”。 • 2. 苎麻纤维织成的布。
• 锥刀zhuī dāo • 1.小刀。 • 4.喻微薄,微细。三国 魏 曹植 《求通 亲亲表》:“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 用。” • 5.特指微利。 南朝 宋 鲍照 《代边居行 》:“悠悠世中人,争此锥刀忙。” • 6.指追逐微利,逐利。 梁启超 《灭国 新法论》:“ 好望角 之 英 商某,一 攫而获巨万之利,於是锥刀之徒,相 率麕至。”
• 饕餮 tāo tiè • 同义词 贪吃 贪馋 馋嘴 贪嘴 • (1) 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 ,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 称为饕餮纹。 •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吕氏春秋· 先识》 • (2) 贪吃者或性情贪婪的人。
• 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 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 算。 • 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 ,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 ,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 也必定有所算计。
• 可欲 kě yù • 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 • 《老子》:“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奉于身者薄,故其资 于物者轻。 •供养于自身的(东西 )俭薄,所以他们依 赖于外物的(程度) 就轻微。
• 资 zī • (15) 凭借 。 •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 治通鉴》 • 以资切磋。——清·刘开《问说》 • (16) 能力;作用 。 • 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资乎。——邹 阳《狱中上梁王书》
• 矫强 jiǎo qiáng • 勉强;矫情。 • 《平山冷燕》第四回:“ 夏 之忠 、 卜其通 同説道:‘ 学问才情矫强不得,此时若 要成篇,也还容易,只恐成 篇终不及 山小姐 词意秀美, 到不如见圣上认罪罢了。 ’”
• 矫情jiáo qí ng • 1. 指强词夺理,蛮横。 • 凡事别矫情。 • 2.掩饰真情。 • 王允矫情曲意,每相承附。——《后汉 书· 王允传》 • 3.故意违反常情。 • 宋 苏轼 《刘恺丁鸿孰贤论》:“ 安 、 顺 、 桓 、 灵 之世,士皆反道矫情 ,以盗一时之名,盖其弊始於 西汉 之 世。”
• 郡侯 jùn hòu • 1.爵名。 晋武帝 封 羊祜 为 南城侯 , 置相,与郡公同,为郡侯之始。历代 因之。 金 之郡侯位在郡王、国公、郡 公之下。 元 与 金 同, 明 以后废。 • 2.一郡之长,知府。 闽 徐夤 《寄僧寓 题》诗:“安眠静笑思何报,日夜焚 修祝郡侯。”
• 副使fù shǐ • 1.派往外国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 • 2.指节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职。《旧唐 书· 职官志三》:“节度使一人,副使 一人。”《宋史· 职官志十》:“巡幸 ,有行宫都部署,行宫有三司使、副使 、判官、行宫使、都监。”《明史· 职 官志四》:“﹝按察司﹞副使、僉事, 分道巡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