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哮病

合集下载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病】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病】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病】哮病一、概念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疾患。

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常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引起的哮喘等。

二、诊断要点(一)诊断依据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有哮病史。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呈反复发作性。

2.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4.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二)鉴别诊断1.喘证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支饮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气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

哮病则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

三、辨证论治(一)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反复发作者,正虚邪实,均需兼顾。

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应予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二)分证论治1.发作期(1)寒哮证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射干麻黄汤。

基本处方:射干15g,麻黄15g,细辛3g,紫菀10g,款冬花10g,半夏10g,五味子15g,生姜10g,大枣9g。

中内试题(2)(1)(1)

中内试题(2)(1)(1)

《中医内科学》考试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积聚:2郁病:3痫病:4痹证5哮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鼓胀病位在__________。

2.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鉴别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风寒头痛及风湿头痛的主方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黄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为主症。

5.水肿的治疗大法,多采用:腰以上肿_________,腰下上肿____________。

6.泄泻的基本病机为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肺胀的病机特点是A、标实本虚B、标本俱实C、阴盛阳虚D、标本俱虚E、阳盛阴虚2、治疗外感咳嗽除哪项外均属正确?A、疏散外邪,宣通肺气B、不宜过早使用苦寒药C、宜及时调理脏腑D、不宜过早使用收涩镇咳之品E、不宜过早使用滋补之品3、眩晕的病机不外乎A、气、血、火、虚、瘀B、痰、血、火、风、瘀C、风、湿、痰、虚、瘀D、风、火、痰、虚、瘀E、气、痰、火、湿、瘀4、治疗热哮的代表方是:A苏子降气汤 B三子养亲汤 C射干麻黄汤 D葶苈大枣泻肺汤 E定喘汤5、中风中脏腑诊断确定后,首先要A、让患者安卧于床,拒绝探访B、中药、针灸、推拿联合应用C、立即用大剂量参附汤合生脉散急煎灌服D、先灌服安宫牛黄丸,再服羚羊角汤E、根据邪正情况,辨清闭证与脱证进行施治6、不寐痰热内扰的治疗代表方是:A知柏地黄丸 B硃砂安神丸 C滋水清肝饮D黄连阿胶汤 E黄连温胆汤7、便秘气机郁滞证的主方是A、麻子仁丸B、六磨汤C、大黄附子汤D、黄芪汤E、润肠丸8、下面哪个部位疼痛不属腹痛辨证范围?A、脘腹B、脐腹C、胁腹D、小腹E、少腹9、痫病之形成,大多由于七情失调,而其中主要责之于A、忧思B、恼怒C、惊恐D、抑郁E、悲哀10、下列诸项中, 除哪项外,均为感冒的主要证侯特征?A鼻塞流涕 B头痛 C恶寒发热 D潮热盗汗 E全身不适11、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A、隐痛B、灼痛C、胀痛D、暴痛E、刺痛12、患者,男性,56岁,心悸反复发作四年,现仍心悸,心痛时作,痛如针刺,胸闷气短,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唇甲青紫,舌质暗淡,脉细涩。

名词解释哮证

名词解释哮证

名词解释哮证
哮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特征。

其病机主要为痰阻气道,肺气上逆。

在中医理论中,哮证与喘证有明显的区别。

喘证是指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痰饮内停,情志失调所致。

而哮证则以发作性的哮鸣声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通常呈反复发作的趋势。

根据病因和体质差异,哮证可分为冷哮、热哮、痰哮、阳虚哮和阴虚哮等多种类型。

冷哮多因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所致,其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痰液清稀等;热哮则因热邪内蕴,痰热交阻所致,痰液黏稠、痰色黄白相间。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发时治标,缓时治本”的原则。

在发作期,应以祛痰利气、平喘止咳为主;在缓解期,则需调理脏腑、补益肺肾。

中药治疗常用方剂有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苏子降气汤等。

此外,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也可用于治疗哮证。

预防哮证需注意增强体质,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刺激性食物等。

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在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过于肥甘厚味、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哮喘发作。

同时,应戒烟限酒,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烟雾、花粉等。

总之,哮证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和预防的疾病。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特色疗法,结合患者的生活调养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哮证的发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学(哮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哮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哮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B1型题 5. X型题1.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是A.外邪侵袭,肺失宣降B.肺失宣肃,肺气上逆C.痰气搏结,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正确答案:C解析: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壅塞气道,气道狭窄挛急,肺气宣降失常而喘促,痰气相互搏击而致痰鸣有声。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2.哮证发作的主要因素是A.伏痰B.外感C.饮食D.情志E.劳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3.哮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喉间痰鸣,呼吸急促B.咳嗽气急,张口抬肩C.气急喘促,咳吐浊唾D.呼吸困难,气喘发憋E.气急喘促,咳吐脓血正确答案:A解析:哮病是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4.哮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A.情志不遂B.痰伏于肺C.饮食不当D.气候失常E.外邪侵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5.下列哪项不属冷哮的主证A.喉中哮鸣声B.呼吸急促C.痰白而粘D.口渴喜饮E.胸闷如窒正确答案:D解析:口渴喜饮是热哮的表现。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6.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是A.宿痰内伏于肺B.外邪侵袭,触动伏痰C.痰气相击,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7.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则发为A.虚哮B.热哮C.风痰哮D.冷哮E.寒包热哮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8.哮证病性总属于A.邪实B.正虚C.邪实正虚D.邪不实正虚E.邪实正不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9.治疗哮病的基本原则是A.温清兼施B.攻邪治标C.发时治标,平时治本D.补阴救阳E.扶正救脱正确答案:C解析:发作时痰阻气道为主,故治以祛邪治标,平时正虚为主,故治以扶正固本。

中内主要病症分型及典型鉴别

中内主要病症分型及典型鉴别

哮病:发作期: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是高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5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喘病:实喘 1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 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B.虚喘 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 肾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震慑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胃痛:1 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香苏散2 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3 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疏肝泄热和胃清中汤5 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6 胃阴亏虚:养阴益胃一贯煎+芍药甘草汤7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黄芪建中汤心悸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4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5 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6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 痰热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痰饮A、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 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B、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2 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合椒目瓜蒌汤3 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C、溢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表寒不著者用大青龙汤D、支饮 1 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1寒邪内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轻症用保和丸4肝气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合里缓急小建中汤痢疾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化寒湿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清肠驻车丸合黄连阿胶汤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中风中经络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子丸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中脏腑A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 痰火瘀闭---熄风清火,化痰开窍---羚角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另可用苏合香丸)B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或注射液恢复期1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淤通络---解语丹2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泄下茵陈蒿汤2 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舒肝泻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 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二)阴黄:1寒湿阻滞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三)黄疸消退后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合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舒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头痛A 外感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若寒客少阴经脉--麻黄附子细辛汤2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3 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B 内伤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2 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若肾阴虚用知柏地黄丸3 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4 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3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泄泻(一)暴泻1寒湿内盛: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2 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3 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二)久泻1 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2 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水肿A 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 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3 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胃苓汤4 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若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己椒苈黄丸B 阴水1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2 肾气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若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毒汤合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散3气淋实证:利气疏导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4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气不摄血用归脾汤5膏淋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补虚固涩膏淋汤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若肾阴虚+知柏地黄丸;中气不足用补中益气汤癫狂A 癫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合逍遥散2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亦可+甘麦大枣汤B 狂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2 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3 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痹证A 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 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3 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B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合宣痹汤C痰瘀痹阻化痰行淤,通络双合汤D肝肾亏虚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阳虚---阳合汤肝肾阴亏---河车大造丸A 上消:肺热伤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B 中消:1胃火亢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C 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哮证与喘证鉴别哮指声响而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独立疾病。

中医内科学——哮病

中医内科学——哮病

中医内科学——哮病一、概念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管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二、病因病机三、诊断要点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唇甲青紫。

2. 呈反复发作性。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情绪不宁等先兆。

3.多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痰液涂片、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四、鉴别诊断五、辨证要点1.辨已发未发发作期: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等为典型临床表现。

重者张口抬肩,目睛胀突,不能平卧,端坐俯伏,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唇甲青紫,额汗淋漓。

若能将大量粘痰畅利吐出,呼吸通畅,痰鸣气憋缓解,似如常人,或感疲劳,纳差。

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

缓解期:无典型症状,若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身体虚弱,平时可有轻度哮证,而以肺、脾、肾虚损为主要表现,平时有轻度哮症者,在大发作时易致持续难平。

2.辨证候虚实哮病属邪实正虚之证(1)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寒热,苔腻,脉实。

(2)未发时以正虚为主肺虚者——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自汗恶风。

脾虚者——食少,便溏,痰多。

肾虚者——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腰酸耳鸣。

虚实错杂,故又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以辨别其主次。

虚证应审其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

3.辨痰性质发作期痰有寒痰、热痰、痰湿、风痰之异。

寒哮——哮鸣如水鸡声,咳痰清稀,或色白如泡沫,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热哮——喉中痰鸣如吼,胸高气粗,咳痰黄稠胶粘,咯吐不利,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哮——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如曳锯,咯痰粘腻难出者。

风哮——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止时如常人,或伴恶风、汗出,或咽干口燥、面色潮红或萎黄不华者为。

中医内科学哮病

中医内科学哮病

虚哮证经典方剂
平喘固本汤
验方,由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磁石、苏子、款冬花、半夏、橘红等组成。功能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于虚哮证肺肾两虚、痰气交阻者。
回阳急救汤
《伤寒六书》方,由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白术、茯苓、陈皮、半夏、五味子、麝香等组成。功 能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用于虚哮证兼见阳气欲脱者。但此方麝香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神志。
避免过敏食物
对于已知过敏的食物,应 严格避免食用,以免诱发 过敏反应导致哮病发作。
康复期运动锻炼指导
选择适宜运动
01
哮病患者宜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
哮病发作。
循序渐进
02
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以提高身
体耐受力。
注意运动环境
03
避免在寒冷、干燥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以免刺激呼
发病原因及机理
发病原因
哮病的发病与痰密切相关,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同时,外 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均可 诱发哮病。
发病机理
哮病的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 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哮病的典型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 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 生,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 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此外,患者 还可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
其他类型哮病
肺肾两虚证 症状表现为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 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 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 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 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脉沉细。治法为补肺益肾。方药可选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哮病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哮病

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功能紊乱可引起气道 高反应性,导致气道痉挛, 引发哮病。
02
临床表现
发作期表现
01
02
03
04
呼吸困难
哮病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明显 的呼吸困难,感觉空气不足,
呼吸急促。
喘息
哮病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喘息 ,即呼吸时伴有哮鸣声,这种 声音是由于气道痉挛引起的。
咳嗽
哮病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咳嗽 ,有时咳痰。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哮病
• 概述 • 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 • 案例分析 • 展望与总结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哮病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 呼吸困难,甚至喘息不得平卧为 主要表现的疾病。
分类
哮病可分为冷哮、热哮、寒包热 哮、风痰哮和虚哮等类型。
哮病的病因
01
02
03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等六淫邪气均可引起哮病 发作,其中以寒邪和风邪 为主。
疗效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病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 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对于慢性病程患者效果更佳 。
科研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对 病因病机、临床分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治 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国际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病在国际上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为中 医药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1
长期反复发作的哮病可能导致气道重塑,进而发展为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02
严重哮病发作可能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急性心
力衰竭。
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内科学之哮病

中医内科学之哮病
避免接触烟雾、花粉、宠物毛发 等可能诱发哮喘的物质,保持室
内空气清新。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 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
康问题。
调护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药,控制哮喘症状,减少 发作频率。
呼吸锻炼
通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锻炼,改善呼吸功能, 缓解哮喘症状。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减轻心理压力对 哮喘的影响。
中医内科学之哮病
contents
目录
• 哮病的概述 • 哮病的临床表现 • 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哮病的治疗 • 哮病的预防与调护
01
哮病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哮病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 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 病。
分类
根据发作时间,可分为急性发作 期、慢性缓解期和临床缓解期。
哮病的病因
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风热之邪, 导致肺气失宣,气道痉
挛。
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油腻食物, 损伤脾胃,痰湿内生。
情志失调
情绪波动,导致气机不 畅,痰气交阻。
体质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 失养,肺、脾、肾三脏
虚弱,卫外不固。
哮病的发病机制
气道高反应性
哮病患者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呈现高 度敏感,易引起气道痉挛和狭窄。
喘。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药膏或散剂,敷于 特定穴位或患处,以缓解症状 。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如肺俞、 定喘、膻中等,调和气血、平 衡阴阳,达到治疗目的。
艾灸治疗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 在特定穴位上施灸,以温通经
脉、散寒止咳。
其他疗法

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缓解期如常人或表现为持续性咳嗽、胸 闷。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咳嗽咳痰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 性状。 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 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大肠等穴。 7.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9.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肺俞、膻中、中府、云门、孔最等穴。



常见证候要点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 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 2.穴位按摩。 3.拔火罐。 4.穴位贴敷。 5.中药泡洗。 6.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物理治疗 1.胸背部叩击。

患者侧卧位或在他人协助下取坐位,叩击者两手手指 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 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每一肺 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叩击120--180次,叩击时发 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叩击手法正确。 注意事项:①叩击前听诊评估;②叩击时避开乳房、 心脏、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链、纽扣等处;③叩击力量 应适中,宜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中医内科-课程案例-哮

中医内科-课程案例-哮
肺气,气布不津,聚液生痰。 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肺失宣
降,津液停聚,痰浊内蕴。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津液凝聚,寒饮内停。
嗜食酸、咸或甘肥甜腻之类,积痰蒸热。
进食海膻发物 病后体虚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加减。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热哮
症状:喘而气粗息涌,喉中痰鸣 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阻塞气道。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病理性质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 寒痰——冷哮 病因于热(素体阴虚,痰从热化)—— 痰热——热哮
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寒包热哮 寒痰内郁化热或热证久延转从寒化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间歇期:以正虚为主
从实转虚 : 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 热灼伤肺肾之阴。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八分。
发病机理
痰气搏击,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证治汇补·哮病》“内因有壅塞之
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
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 声,发为哮病”
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苔, 脉细数——阴虚则生内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治疗原则
⑴、治疗原则: 发作时治标,攻邪为主,分寒热而施; 缓解期治本,扶正为主,分肺脾肾而治 ⑵、善后调摄 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 ②、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及过敏源; ③、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冒。
发作期:邪实为主 (痰)
外邪(表证) 饮食(里实证) 热(痰)邪 外邪(表证) 饮食(里实证) 缓解期:本虚为主 肺虚 脾虚 肾虚
1、主要症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2、发作性:多发于傍晚、夜间或清晨。 3、发作先兆:咽痒、鼻痒、喷嚏、流涕、咳 嗽、胸闷。 4、发作表现:突发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 吸气促困难,呼气延长,伴哮鸣,为减轻气喘, 病人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口抬肩,烦躁汗 出,甚则面青肢冷。 5、发作时间:几分钟,几小时,几天不等。 6、伴随症状:可见外感表现(发作期)。 亦常见肺、脾、肾虚表现(缓解期)。

寒(痰)邪
(三)分证论治
1、发作期 冷哮 • •症状:• 哮病发作时特征+冷天或受寒
后• 易发,• 形寒怕冷,口不渴,咯白痰, 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 • • 方药:•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厚朴 麻黄汤。
热哮
• • • 症状:• 哮病发作时特征+发热、面赤、
病因病机
病因
主因:宿痰内伏于肺
诱因:很复杂,如外邪、饮食、异
味剌激,花粉吸入、劳倦、精神因 素等皆可诱发哮病发作,尤以气候 变化关系最为密切。
病机(宿痰产生的原因)
• • 外邪侵肺→肺不布津→聚液成痰
饮食不当 脾不健运 →聚液成痰 思虑过度 先天不足 • 肾虚不能蒸化水液 → 聚液成痰 肺病及肾

宿 痰 内 伏 于 肺
宿
风寒 痰 诱 饮食 内+ 七情 劳倦 伏 因 异味 于 花粉 肺
触 发 伏 痰
气 痰机痰痰 随 升阻气 气 降气搏 升 不 逆击 利

喘 发 作
病因:
外邪、饮食、体虚(肺脾肾)— —宿痰 诱因: 外邪、情志、饮食、劳倦 病理因素:痰 病机: 诱因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 痰 阻,互相搏击,壅塞气道
两病都有呼吸困难的表现,但哮必兼喘,
而喘未必兼哮。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证:新病,喘哮声高气粗,体质状实。 虚证:久病,喘哮声气怯声低,体质虚弱。 发作时——邪实, 未发作——正虚, 久病——虚实夹杂。
2、辨寒热 • 冷哮:哮证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口
3、肺胀:咳、痰、喘、肿、悸。病情缠 绵,经久难愈。 4、肺痨:干咳、咯血、潮热、盗汗、消瘦
5、肺癌: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恶液质。
哮病 喘证 有宿根 无 明显的发作期和缓解期 一般无 发作时喉中哮鸣如水 以气息喘急迫促
为特点(声响) 哮必兼喘 哮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为特点(气息 喘未必兼 喘是一个症状
不渴,苔白。 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咯, 口干欲饮,苔黄。 冷哮:寒邪诱发,素体阳虚,痰从寒化 热哮:热邪诱发,素体阳盛,痰从热化 痰哮:情志、饮食、劳累诱发,寒热不显 风哮:外风、阴虚生风、肝郁化风,引动宿痰
哮病
发作期:邪实为主 寒邪 外邪(表证)
饮食(里实证) 热邪 外邪(表证) 饮食(里实证) 缓解期:本虚为主 肺虚 脾虚 肾虚

证候特征
1、• 发作时呼吸困难,
喘息,喉中有哮• 鸣音。 2、具有“夙根”,临 床表现为发作性, 反 复性,顽固性。
发病特征
①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性
加重。 ②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 加重。 ③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④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 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韶关学院医学院
彭卫
概述
定义: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 诱因或 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逆,肺失肃 降, 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 痰患。发作 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 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 要表现。
源流
《素问.阴阳别论篇》“起则熏肺,使人
喘鸣”。 •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 主之”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 《丹溪心 法.哮喘》“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 痰”。
明虞搏始把哮证与喘证区分为二证。
《医学正传.哮喘》• “哮以声响言,喘 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 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 喘”。 • 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 喘有夙根, 遇寒即发,• 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未 发时扶正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
范围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哮喘均可参 考本节辨证论治。 。
口渴欲饮,咯黄稠痰,舌红苔黄,脉滑 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
痰哮
症状:• 哮病发作时特征+咯粘稠痰难出,
呕恶、纳呆、脘闷,便溏。苔浊腻,脉 滑。 治法:化痰定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风哮 症状:• 哮病发作时特征+汗出、恶风+
咽干口燥、面色潮红或萎黄不华+情绪不 宁、抑郁 舌淡或舌红少津,苔薄白或无苔,脉浮 或弦细 治法:疏风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华盖散 炙麻黄、苏子、杏仁、云苓、陈皮、桑 白皮、甘草
诊断
⑴、病史:哮病多起病于童稚之时,常
因气侯、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 因素诱发; 常数年、数十年反复发作不愈; 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⑵、先兆症状:鼻痒、喷嚏、咳嗽、胸 闷。
⑶、临床表现 ①、临床特点:呼吸急促,、发作时表现:常突然发作,而后出 现症状逐渐加重; 若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称之为哮喘持 续状态。 ③、缓解期表现: 可有轻度的咳嗽、咯痰、呼吸紧迫感等, 但也有毫无症状者; 多伴有肺脾肾虚之候。

病位:肺——脾肾 病性:本虚标实 发作时:标实为主; 缓解期:本虚为主 相关脏腑:肺、脾、肾 预后:肺脾肾气虚——阳虚——阴
阳两虚 累及心——喘脱(心阳外脱)
哮病
发作期:邪实为主 寒邪 外邪(表证)
饮食(里实证) 热邪 外邪(表证) 饮食(里实证) 缓解期:本虚为主 肺虚 脾虚 肾虚
肾虚
• • • 症状:• 哮病反复发作日久,短气息促,
心慌耳鸣,腰酸体软,畏寒肢冷,面色 晦暗。肾阴虚者颧红、烦热、汗出粘乎,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治疗注意事项
1、有外感症状时不宜过早使用降逆、•
补涩之品,以免留邪; 2、注意寒热相兼、转化; 3、久病多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疗• 宜掌握扶正祛邪的关系; 4、尽量避免有关诱因,注意生活调理, 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缓解期
肺虚 • • • 症状:自汗,怕风,易感冒,气短声 低,咯痰白色清稀,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轻:玉屏风散;重:桂枝加黄芪 汤。

脾虚
• • • 症状:• 腹胀、便溏、食少,常因饮
食不当而诱发,• 平素痰多,舌淡、苔白 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
⑷、体格检查: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
伴有湿性罗音。 ⑸、辅助检查: 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 嗜酸细胞。 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 肺气肿体征。 协助诊断 1、支气管激发试验 2、支气管扩张试验
鉴别诊断
1、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 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