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 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2课《桥》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2课《桥》优秀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拓展练习,集中指向对“人”的认识。
再次感知老汉的形象,用学生的认识引出作家谈歌对老汉的评价。
小结
走出《桥》,走进生活——我们依然会遇到那位“老汉”。无论是在汶川地震、新冠肺炎,还是南方洪水……灾害来临时,无助的苍生总能与伟大相逢!让我们铭记这一座座特殊的桥,那是“人”应有的模样!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关注环境描写
①修辞角度:全文总共才600多字,开篇就写了环境,总共有6段。这些描写很多地方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中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让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和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紧急。
②语言特色:除了修辞手法,这些段落语言基本上都很短促。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语言环境的关键词句分析及长短环境描写类比分析
2.通过假设修改小说情节对比理解设置悬念的好处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认识单元导读。出示单元导读,指出关键词语,对应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累方法。
2.认识小说学习目标。引出课文中的关键人物及群像,结合课文初谈对老汉的印象。
4.关注情节设置
①明确概念:情节,通常由若干具体事件组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②主要矛盾:小说中最主要的冲突是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让自己的亲人先过去,但是老汉却阻止儿子插队,把他留到了最后。
③修改情节,激发学生对比感知的兴趣。
④同样的素材可以有不同的安排,情节——展示着作者的构思;情节,影响着小说的品质。引导学生感悟情节安排对理解人物的重要性。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教学反思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教学反思

12.《桥》教学反思《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

在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以“读”为主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理念。

语文素养靠语文实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在强化读书感悟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阅读感悟的同时,要渗透学习方法。

本课突出体现在引领学生学习人物时,注意让学生归纳学法:“刚才我们在体会老汉的形象时,大家是通过对老汉的哪些描写感悟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的。

”2.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学生反复读,拓展学生思维。

如在解读“老汉像一座山”时,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

学生解读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

引导学生感受:“对老汉有话要说吗?”“很敬佩他。

”“真了不起。

”“请带着敬佩之情读,(学生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

他像一座山。

”我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解读老汉受人拥戴,他公正无私,他是领头军,是群众的靠山。

教师学生再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

他像一座山。

”反复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时,提升学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

3.读读写写: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写,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学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PPT,呈现课文题目“桥”,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授(3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写出生字并造句。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三、感悟(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令人感动的地方。

2.让学生思考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课文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3.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巩固(1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2.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桥和相关情境。

五、作业(5分钟)1.背诵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2.写出本课所学生字的笔画和读音,造句。

1.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2.学生要注意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3.学生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感情。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出示课题“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1.学生自学课文,轻声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生字,正确识记字形。

3.学生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讨论。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说课稿

第12课《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微型小说。

作者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在此课学习之前,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学习基础,这为学好本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和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的阅读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理解不够深入。

三、说教学目标由于本课是第二课时,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通过抓小说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在创设的情境中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句子进行品读,以读促悟,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

3.感受老汉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伟大品质。

四、说重点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基础上,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品读人物语言及神态语句,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确定为"感受老汉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伟大品质".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直接导入,确定“人物"要素大基调.(二)抓人物要素,初识人物形象。

(三)抓环境要素,体会形势危急。

(四)抓情节要素,领悟独特写法。

(五)三要素归一,再识人物品质。

(六)课堂总结,巩固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13.桥人物服务服务(神圣,伟大)环境情节因为我的整个教学流程是围绕小说三要素来进行的,而且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和情节描写都是为人物描写服务的,所以我在环境和情节两个要素上都打了一个指向人物的箭头,整篇文章通过三要素的描写,体现出人物神圣伟大的品质,所以把人物的品质也写在人物下方,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七、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以读促悟,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但由于时间关系,朗读形式还不太多,如果时间再充足一点,效果应该会更好。

六年级《桥》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桥》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桥说教材《桥》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当洪水袭来的时候,在窄窄的木桥前,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理解怕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说教学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说重点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字词入手,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案

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熟读文中重点的12个词语,并能结合课文理解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想象、文本对话等手段,进入角色,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注重篇章结构的渗透,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感受老共产党员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对桥一定不陌生,谁来说说你都见过怎样的桥?(生回答)嗯,同学们的见识真广,那想不想同老师一起去学习一篇与桥有关的课文,了解和感受在这座桥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呀?板书:16. 桥(二)检查预习,能熟练的读准词语,并结合课文,了解这些词语都分别描写了什么?(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洪水,人们、老汉)三、品读洪水之迅猛1、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凶猛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能概括词语概括这场暴雨的特点吗?那么这两句话,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探寻它的独特魅力呢?①读第一句,这样改动一下可否?试比较着读读看。

出示:(原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改动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小结:抓标点符号品读是学习的好方法。

②第二句话你是从那些词感受到山洪的迅猛的呢?预设:咆哮野受惊一群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小结:抓关键词品读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③第三句话作者用到了什么修辞呢?它写出了洪水的什么?小结:抓关键句中的修辞品读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了三种品读的好方法,他们分别是——(学生作答)3、那么课文中像这样描写洪水的句子还有没有呢?学生交流、朗读。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12桥[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第1~6自然段:山洪逼近;第7~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像泼。

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

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又怎么说呢?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突出当时情况危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来势凶猛)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篇5【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2023最新-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5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5篇)

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这里的5篇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桥教学反思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桥》教学反思篇一《桥》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简练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应该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所以题目“桥”有着深刻的含义。

也是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桥》是本组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它不同于《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是通过典型事例来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而《桥》则是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体会思想感情的,领悟表达方法][的。

在教学时,我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

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的句子。

“他像一座山。

”“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

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说,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桥》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于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表现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学反思12.《桥》教学反思《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

在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以“读”为主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理念。

语文素养靠语文实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在强化读书感悟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阅读感悟的同时,要渗透学习方法。

本课突出体现在引领学生学习人物时,注意让学生归纳学法:“刚才我们在体会老汉的形象时,大家是通过对老汉的哪些描写感悟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的。

”2.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学生反复读,拓展学生思维。

如在解读“老汉像一座山”时,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

学生解读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

引导学生感受:“对老汉有话要说吗?”“很敬佩他。

”“真了不起。

”“请带着敬佩之情读,(学生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

他像一座山。

”我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解读老汉受人拥戴,他公正无私,他是领头军,是群众的靠山。

教师学生再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

他像一座山。

”反复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时,提升学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

3.读读写写: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本文档是关于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一个案例研究。

本文档以《桥》这一课文为例,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内容与过程,并进行了教学反思,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桥》这篇课文中的词语和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对桥梁的欣赏和探索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准备好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桥》这篇课文,并复印到教材中。

2.教具准备:准备好黑板、粉笔和一些与桥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以便于引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准备: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准备一些关于桥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与理解(1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信息。

•全班师生一起读课文,教师念读课文,鼓励学生跟读。

•请几个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生一同讨论。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义。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并让学生一起理解和分析。

4. 再读课文(15分钟)•教师再次读课文并解读,在黑板上标注重点词语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以下问题:课文中描述的桥梁的特点有哪些?桥梁对人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如果你是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6. 课文讲解(15分钟)•让学生大声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解释课文中的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7. 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相关的阅读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谈歌,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案+说课稿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说是虚构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XXX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

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柏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

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研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2.单元重点:(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研究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研究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XXX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把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

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工具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把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工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桥》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桥》教案

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1.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初读了解课文内容1.描述导入,感受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小学语文《桥》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桥》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正确读写本课重点字词,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理解题目所蕴含深意。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表现了党支部书记临危不惧、心系群众安危、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意图
1、听写。导入新课,交流新知。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生字。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指导学生朗读,并小结全文。
1、学生读课题。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初步了解学习的主题。
自此,从学生的表现中,让学生领会到洪水无情人有情的精神。感受恶魔般的洪水的汹涌和猛烈的可怕,但是,共产党员永远不怕,不会向困难低头。
2、认读字的读音,学习新词。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16、桥
山洪暴发
人们(群众)
老汉桥
死←(党员)→生
小伙子
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死的危险六给自己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应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学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围绕“文中的老汉是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之后与同学们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小学语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桥》
姓名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精品教案+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精品教案+习题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做了铺垫。

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他像一座山。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读“咆哮、沙哑”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2.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抓住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抓住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题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2.《桥》(板书课题)老师今天满怀着崇敬和敬仰写下这个“桥”字,知道为什么吗?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近这座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情节1.出示自读提示:(1)听读课文,注意读不准的字音、句子。

(2)想想课文中有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词语检测(描写洪水和老支书的词语)。

3.课文中有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内容)三、聚焦灾情,感受洪水凶猛(过度)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把目光聚焦在这场洪水上面。

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找出你认为写的最生动的一句,思考、批注。

2.集体交流,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感受洪水之凶猛。

3.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运用这样的短句来突出当时的紧张气氛,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来表现洪水的凶猛可怕。

四、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7-23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现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句子,认真读一读,静静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抓住老汉的神态、动作、语言,直接的描写老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镇定自若、舍己为人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五、领悟写法,了解小说特点(过度)老支书把小伙子用力的推上木桥,木桥“轰”的一声塌了,(音乐)洪水淹没了那座窄窄的木桥,洪水也把老支书和小伙子吞没了,五天以后——(齐读课文24——27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生字:咆哮嗓党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Www.PuxueWang.com}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点拨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课件5】(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听写词语:【课件7】一、咆哮党员流淌呻吟揪出沙哑废弃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课件8】◇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板书: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现在重要吗?重要!因为在当时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板书:人们——你拥我挤跌跌撞撞)4.出示【课件9】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Www.PuxueWa〕(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①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

“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②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出示课件10】村民──党员──老汉。

3.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板书:老汉——忠于职责舍己为人)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1. 出示:【课件11】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2. 学生汇报。

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板书:桥)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1.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出示课件1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句式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大山一样坚定,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

(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①到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

②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

)③指导朗读。

师:在凶猛无情地洪水面前,死亡一步步逼近,老汉镇定地喊话……生接读。

师:在人们你拥我挤的慌乱情形下,老汉焦急而又坚定地喊道……生接读。

④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老汉的临危不乱。

(3)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出来读一读。

(4)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些方面?(对老汉的刻画,文中还有动作的描写。

抓住动作──揪、神态──凶得像只豹子等有关语句朗读体会,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

因为小伙子是党员,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儿子。

)(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

师小结:我们读书,就要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

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结尾点明,但在前面已经让人感觉关系不一般。

前面巧设了悬念,与结尾相照应起来。

使得这一结尾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1.学生朗读:【出示课件1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师: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

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思绪万千、轻轻低语。

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些什么?(学生写一段话)3.同学们,我看到你们的泪,也听到了村民们对村支书的怀念。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支书──这位清瘦的老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呀!木桥虽然塌了,但相信老支书这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已经从那一刻起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板书内容桥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人们——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

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结尾处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老支书只是许许多多优秀党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