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同步训练试题(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同步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硫粉B.煤粉C.面粉D.石灰石粉
2、3月30日密云区发生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势迅速向平谷区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
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其灭火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隔绝氧气D.降低着火点
3、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
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4、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
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油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B.电源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
C.图书馆着火,可用水灭火,降低了其着火点
D.高层楼房着火,要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
5、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B.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孔明灯(如图)的灯芯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灯芯燃烧时纸质灯罩不接触空气
C.风吹灯罩使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热量散失较快使灯罩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8、下列有关化学学习模型正确的是()
9、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D.MgCO3受热易分解成MgO和CO2,也可作阻燃剂
10、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
①处为木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
住)。
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如图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③处火柴头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②处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D.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
11、近日,抖音上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消防员猛力摇晃可乐瓶后,打开瓶盖,可乐从瓶中喷射而出,将火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乐能喷射而出,是因为压强发生了改变
B.消防员猛力摇晃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的逸出
C.电器起火时也能用“可乐灭火”
D.“可乐灭火”不能完全代替灭火器
12、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图示实验是课本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从控制变量法角度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的不同点是可燃物种类不同,相同点是温度都相同
B.ac的不同点是温度不同,相同点是可燃物种类相同
C.bc的相同点是都有可燃物,但有两个不同点
D.a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白磷燃烧更充分
二、填空题:
1、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
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
关认识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2、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
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
数
第1次第2次第3次
温度/℃236 243 240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
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
次
第二次
第三
次
平均
值
氧气的浓度/% 5.93 5.29 6.53 5.92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
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
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
①;②;③。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查阅资料】
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
【实验与事实】
1.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
A.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薄铜片上白磷燃烧
请用上述的实验现象的序号(“A”或“B”或“C”)填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和,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2.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
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O
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理由是。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
2的目的是。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环保角度分析,组实验更优秀,理由是。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其灭火原理是。
(5)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填序号)。
4、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
2,将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P
2O5能与水反应。
①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步骤 II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图2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
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处现象。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3)如图3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C
5、B
6、A
7、D
8、D
9、A 10、A
11、C 12、C
二、填空题:
1、答案为:(1)可燃物,氧气;(2)BD。
2、答案:(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准确;故答案为: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没有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
(3)2KClO32KCl+3O2↑;五氧化二磷;
(4)3;
(5)火焰的大小有关;
【反思评价】B;氧气的量在减小;蜡烛熄灭后,随着容器冷却,下面的氧气向顶端扩散,所以氧气浓度升高;最后氧气又均匀的分散在容器中,所以降低,直到均匀;
3、解:【实验与事实】
1.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对比实验现象:
①根据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和薄铜片上白磷燃烧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和薄铜片上白磷燃烧,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故可填写:①B;C;②A;C。
2.(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理由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a中的红磷不燃烧,b中的红磷能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可填写:(1)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当通入氧气,只加热b干燥管,b中红磷燃烧,说明了通入N2的目的是: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从环保角度分析,图乙组实验更优秀,理由是不污染空气。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5)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①用嘴吹灭。
故可填写:(1)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2)4P+5O22P2O5;(3)图乙;不污染空气;(4)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5)①。
4、解:(1)4P+5O22P2O5;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②ABC。
(2)Fe2O3+3CO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