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二课时)》教案 中图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及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报纸文章、网络资料等,用于案例分析。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河流或湖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河流或湖泊,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中图版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河流和湖泊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河流和湖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GIS软件展示中国河流和湖泊的空间分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3.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答案: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解决措施可以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和监管,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practices,加强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创新教案(第2课时)】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了解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积极参与关于黄河利和害之间的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的治理,认识到黄河有利也有害,要正确对待才能变害为利,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1.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措施。
2.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归纳。
【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诗句“君不见()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问()内应填什么?(黄河)诗句中的“海”指的是什么海?(渤海)播放视频:黄河景观图,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看到这么美的诗句和壮观的场面,你是不是对黄河更感兴趣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溯古追今,领略下黄河的风采吧!二、新课学习(三)黄河1.黄河概况(1)源地、省区、归宿活动:读图黄河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流入的海洋:渤海助记:黄河源流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
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
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中。
(2)长度:全长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拓展延伸: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黄河虽然长度比珠江长,流域面积比珠江大,但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量小;而珠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珠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远大于黄河,所以黄江只能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3)上、中、下游分界处上、中游分界处: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下游分界处: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活动:读图找到河口、桃花峪,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
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汉字,想一想,像哪个字?(几)(4)水能资源丰富区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形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等许多峡谷。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内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长度、所经省区等概况。
2.了解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3.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长江的学习,能够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和积极参与长江利与害的课堂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河流,使其变害为利,进而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1)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讲解、读图归纳。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长江之歌》。
歌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里指的是长江的什么?(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说起长江,我们的内心总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它和黄河一样重要。
今天我们就怀揣这份自豪,一起走近长江,感受一下它的气概吧!二、新课学习1.长江概况(1)源头、省区、归宿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流经的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区。
入海口:东海。
拓展延伸: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通天河)的主源,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
它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
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多米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
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
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公里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
众多河流交汇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上源——沱沱河。
(2)长度:全长6300余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
拓展延伸:世界上长度排名前10的河流。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说课讲稿
黄河说课讲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此节分为三个课时,我选用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黄河。
下面我将从以上五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说明。
首先看本次说课的第一个部分说教材,它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分析通过研读教材了解到第二章的知识结构是总分的形式,第一节是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总述;第二节第三节则是分别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学习,因此这节既承接了上一节的内容又起到了进一步提升的作用。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本章第四节,它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重要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通过课本和黄河流域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和贡献。
过程与方法上让学生提高读图的能力,学会通过图来探究问题、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争取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掌握黄河的相关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了教学目标,紧接着要设定教学的重难点。
黄河的概况是常考的考点,而且比较考验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把他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分析能力,但七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再加上本节内容比较枯燥,难以吸引学生,根据以上学情,我把黄河流经省区的识记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
(过渡:那么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教法和学法。
下面,说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读图法为主,结合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参与教学。
目的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养成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探究身边的地理事物的习惯。
(过渡:确定了好的教学方法还不够,因为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导之有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之有法”。
因此为学生确定好的学习方法也不容忽视。
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中图版
1.
3
3
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图片展示与问题思考结合引入课堂
讲解与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相结合
分组讨论结合竞赛形式,活 跃课堂氛围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黄河的发源地是?2.黄河注入于哪里?3.黄河的长度?4.黄河是我国第几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5.黄河从上游到下游流经中国的什么地形区?6.黄河下游称为?7.黄河的主要支流有?
重点
我国的河流与湖泊 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黄河与长江
难点
内、外流区的划分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
①检查预习
中国的母亲河是什么?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泊和淡水湖泊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内容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时间
节次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教学目标
1.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知道湖泊的调节作用。
2.掌握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的省区,黄河和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了解长江、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2.找出黑龙江,珠江,淮河和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用红笔圈出青海湖和鄱阳湖
【讲解】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定义
【分组合作】阅读课本P90页的图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习目标】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自主学习】河流和湖泊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水量丰富,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4)内流河水文特征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我国的湖泊1.青藏高原湖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藏高原上以冰成咸水湖、内陆湖泊为主,如青海湖、纳木错湖等。
但不全是内陆咸水湖泊,如黄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湖为淡水湖泊。
咸水湖都是内流河的归宿,不可能是河流的源头,因为内陆咸水湖是靠蒸发、入渗消耗水源,不可能有地表水流出。
2.东部平原湖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河网密度大。
平原上有五大淡水湖泊。
中游段有洞庭湖和鄱阳湖,对长江洪水有重要调节能力。
江苏省北部是洪泽湖,有淮河水注入,通过苏北干渠或取道长江注入黄海或东海。
江苏省南部有太湖和安徽省境内有巢湖,它们直接或间接与长江连通(太湖通过人工渠),都是淡水湖群。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中图版
3. 改进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测试、实践活动表现、小组合作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成以下作业:
1. 请绘制一幅中国河流分布图,标注出主要河流的名称和流向。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河流和湖泊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 请举例说明河流和湖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请谈谈你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看法。
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我们将对大家的答案进行批改,以检
1. 实践活动的设计: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 中图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依据中图版教材设计的示范课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展开,意在让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河流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河流流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并认识湖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地理实际,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中图版1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并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
2、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3、关注家乡河流的特点,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的长江、黄河的了解一般仅限于知道他们的名字,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可能知道黄河和长江的大概位置和经过的一些城市,但对这两条河流具体的一些概况都不了解。
3重点难点1,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经过的省份。
2,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
3,黄河、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知道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并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
4.1.2学时重点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和流域经过省份。
4.1.3学时难点1,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区别。
2,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读图预习步骤一:先通读教材P88—104步骤二:并在课本上勾画出1.干流、支流、流域、分水岭等概念2.内流河、外流河等概念3.黄河的发源地、长度、流域面积、注入的海洋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4. 长江的发源地、长度、流域面积、注入的海洋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步骤三:找出疑难点,图文结合,做好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活动。
活动2【活动】内外流域概况出示内外流域水系图,展示界线。
外流河湖和外流区的主要特征。
学生答,再展示。
注意内外流区的对比和区别。
活动3【活动】河流的水文特征显示水文要素,我国的河流内外流域水文对比及其他河流特征。
提问内容后再展示。
尤其外流河三个地区的区别。
活动4【讲授】湖泊概括显示“咸水淡水湖对比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咸淡成因显示“我国两大湖区概况”显示“我国前六大湖面积比较轮廓图”通过对比思考:咸淡成因与湖水的支出形式怎样相关?湖泊的形成?学生回答:通过与等高线联系,如何判定河流的流向?通过河流的流入流出怎样判定咸淡水湖呢?4.2 第二学时4.2.1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知识,小组合作分析黄河、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和特点可能了解不多,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能够阅读和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2.教学地图:准备相关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3.教学视频或图片:准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说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5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地图,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节课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在河流和湖泊研究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演示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展示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安装并调试好地理信息技术软件。
3.准备实地考察所需工具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和湖泊,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深化理解。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结合地图、图片等材料,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地理学科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地理特征,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河流和湖泊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第2课时)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了解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积极参与关于黄河利和害之间的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的治理,认识到黄河有利也有害,要正确对待才能变害为利,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1.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措施。
2.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归纳。
【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诗句“君不见()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问()内应填什么?(黄河)诗句中的“海”指的是什么海?(渤海)播放视频:黄河景观图,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看到这么美的诗句和壮观的场面,你是不是对黄河更感兴趣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溯古追今,领略下黄河的风采吧!二、新课学习(三)黄河1.黄河概况(1)源地、省区、归宿活动:读图黄河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流入的海洋:渤海助记:黄河源流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
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
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中。
(2)长度:全长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拓展延伸: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黄河虽然长度比珠江长,流域面积比珠江大,但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量小;而珠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珠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远大于黄河,所以黄江只能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3)上、中、下游分界处上、中游分界处: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下游分界处: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活动:读图找到河口、桃花峪,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
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汉字,想一想,像哪个字?(几)(4)水能资源丰富区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形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等许多峡谷。
中图地理七上《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同课异构教案 (4)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二课时)》理利用与开发长江的重要性,理解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教学重点:长江(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江(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特征.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我国第一长河是_________. 我国第二长河是________.2、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省(简称青)的________湖〈咸水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省(简称赣)的_________湖.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_______省〈简称湘〉的_________.3、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_________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境内的_________.二、设问导读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1、黄河(母亲河)(全长_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_流经_________省)青海省( )( ) ()巴颜喀拉山水土流失“地上河”(注入北麓措施:______________ 海洋)(发源)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 ______________()2、长江(我国第一长河)(全长_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_流经_________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注入海洋)↓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我检测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1、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中游_________高原地区的_________保持工作.2、长江的忧患是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美称.四、巩固练习1、黄河的水文特征.(1)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__________资源丰富(2)中游流经_________高原,_________多(3)下游进入_________平原,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而形成了“_________”.2、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因是长江( )A.年径流量大B.水力资源丰富C.航运价值高D.流域内资源丰富五、拓展延伸完成课本中104页的复习题教学反思: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的河流概述:介绍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河流。
2.中国的湖泊概述:介绍中国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湖泊。
3.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介绍河流和湖泊对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了解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实例较为熟悉,但对整体情况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并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河流和湖泊,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等资料。
2.准备典型案例,如长江、黄河、洞庭湖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河流和湖泊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黄河、洞庭湖等典型案例,让学生观察这些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
黄河概况
8 黄河干流河段划分:
▲
巴彦喀拉山脉
上游
河口 桃花峪
(内蒙古)(河南)
●●
渤海
中游
下游
中游
黄河概况
8 黄河干流河段划分:①上游特征:
①流经_青__藏___高原,多湖泊沼泽,河水清浅稳定。
②多峡谷,水流湍急,
__水__能__资___源___丰富。
③黄河流出青铜峡后, 水流放缓,经过长期 冲积,在上游形成了
2022年中考真题特训
(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
地区。由于黄河成为阻碍南水北去的天然屏障,中线工程在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以
开凿隧道的形式穿越黄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
是( )A.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
B.导致了长江流域严重缺水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提供水能资源: 黄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上游地区,已建成了:
三门峡 小浪底 青铜峡 刘家峡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提供水能资源:①龙羊峡水电站: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提供水能资源:②小浪底水电站: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提供水能资源:③三门峡水电站:
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 塑造平原:
2022年中考真题特训
(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读“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划及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
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 B.夏至日乙地比甲地先看到日出和日落 C.丙地北部濒临我国的内海——渤海 D.丁地是我国台湾省,距离广东省最近 2.关于图中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注入东海 B.长江中下游河段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形成“地上河” D.黄河依次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等地形区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6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河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主要湖泊。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具体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2.能够通过地图和图片,识别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2.难点: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形成、演变和保护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作用。
2.运用地图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图片,包括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的主要图片。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的主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演变和保护,并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目。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作用。
中图版七上《中国的河流和湖泊》word教案
中图版七上《中国的河流和湖泊》word教案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差不多概况。
能力目标: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说明黄河各河段产生灾难的缘故,以及治理的差不多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和谐观念及可连续进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和谐、可连续进展的差不多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定、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差不多特点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图像系统为依靠,了解和把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管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出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
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阻碍因素、水文特点及水利水害。
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内容点析1.众多的河湖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点的阻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差不多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要紧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要紧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显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显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显现断流。
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差不多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峻,显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二课时)》
理利用与开发长江的重要性,理解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
长江(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江(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国第一长河是_________。
我国第二长河是________。
2、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省(简称青)的________湖〈咸水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
湖是________省(简称赣)的_________湖。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_______省〈简称湘〉的
_________。
3、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_________自治区〈简称新,
首府乌鲁木齐〉境内的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
1、黄河(母亲河)
(全长_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_流经_________省)
青海省( )( ) ()
巴颜喀拉山水土流失“地上河”(注入
北麓措施:______________ 海
洋)
(发源)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 ______________
()
2、长江(我国第一长河)
(全长_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_流经_________省)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注入海洋)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我检测
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
1、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中游_________高原地区的_________保持工作。
2、长江的忧患是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美称。
四、巩固练习
1、黄河的水文特征。
(1)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__________资源丰富
(2)中游流经_________高原,_________多
(3)下游进入_________平原,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而形成了“_________”。
2、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因是长江( )
A.年径流量大
B.水力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资源丰富
五、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中104页的复习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