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017春季高起专《教育学》离线作业
东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答案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论述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试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所谓“差生”问题。
答:有一类学生常被称为“差生”,指学习成绩常不及格,行为表现常犯错误的学生,由于论述的需要,本文所指差生仅限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学习成绩差,形成原因很多,本文仅限于讨论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原因。
近年来,“差生”又改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落后生”、“个别生”。
但这些称呼多见于媒体、文件等正式严肃的语境,而在私下随意的语境中还是呼之以“差生”。
甚至在很严肃的场合中也用“差生”称呼,本文中“差生”概念仅为论述方便所借用,不代表笔者对这类学生的态度。
差生这一称谓所指代的群体,在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
这是一个在社会让各界人士侧目的群体,差生等于无用,或者至少接近于无用,几乎成为社会的共识,甚至成为差生们的自我认知。
无论单元考试调研考试分班考试摸底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因为考试成绩差,排名靠后,他们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在遭受形式不同程度不同的歧视、忽视,甚至打击。
二、“差生”之差在教育a、差生是考(考试)出来的考试成绩都概无例外地是衡量教师和学生优劣的标尺,教师的职称、工资、奖金和上岗下岗,学生的上重点学校上重点班还是上普通学校上普通班,能不能升学,能不能取得毕业书,能不能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组织,能不能评为优秀等,都要用考试成绩来说话。
即使你在某些方面很行,但如果考试成绩不行,就算不行。
相反,即使在某些方面很不行,但如果考试成绩好,就算行。
总体上看,我们教育目的不在培养人,而在获取更高学历。
考试被人为地神化,学生不是为开发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而学习,而是为考试而学习。
b、差生是拷(拷贝)出来的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步子甚小,“拷贝式”的人才培养仍是主流。
从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一代又一代,学生又当老师,又去教新学生。
大量的做题,大量的考试。
东师比较教育概论17春在线作业1-2
东师比较教育概论17春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1、A2、B3、A4、C5、A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创的一种崭新的中学类型是()A. 磁石学校B. 基础学校C. 公立学校D. 文科学校正确答案:A2. 英国学者詹姆斯(James. Poter)又将“开放型师范教育”称作()A. “定向式师范教育”B. “非定向型的师范教育”C. “封闭型师范教育”D. “理想型师范教育”正确答案:B3.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各国中等教育改革看,各国中等教育所寻求的目标普遍趋向于()A. 兼顾质量与平等,追求大众的卓越的中等教育B. 追求教育质量C. 重视培养尖子生的中等教育D. 重视培养天才的中等教育正确答案:A4. 贝雷迪提出的“比较四步法”是()A. 描述、并置、解释、比较B. 描述、比较、解释、并置C. 描述、解释、并置、比较D. 描述、并置、比较、解释正确答案:C5. 以高等学校为依托,以高科技为中介,联系大批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高级形式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A. 科技园B. 研究生院C. 博士生院D. 开发区正确答案:A6. 1997年5月英国工党新政府上台之后发表的第一份教育白皮书是()。
A. 《1998年教育法》B. 《教育战略规划》C. 《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D. 《教育发展规划》正确答案:C7. 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
东师教育学17春在线作业3
东师教育学17春在线作业3
1.XXX认为,人最严重的片面发展时期是在资本主义社
会初期。
2.目前,学校教育中最明显反映综合化趋势的是科学教育
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3.XXX的教育著作是《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育。
5.将文化从一代传到另一代的功能称为教育传递-保存文
化功能。
6.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
进程。
7.教师的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修养和能力修养。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具有永恒性。
9.“教师是太阳底下做光辉的职业”这句话出自夸美XXX。
10.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形成
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惯。
11.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XXX。
12.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社会交往。
东师教育学17春在线作业1 免费答案
精心整理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
)V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学B.教育哲学C.D.2.A.B.C.D.3.()。
A.B.C.D.人格平等标准答案:D4.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
A.对话行为B.讲述行为C.指导行为D.提问行为标准答案:B5.A.B.C.D.6.A.B.C.D.7.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B.道尔顿制C.个别教学D.课堂教学标准答案:D8.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B.间接的C.D.9.A.B.C.D.10.A.B.C.D.教师标准答案:D11.以倡导“非指导性教学”而闻名于教育界的教育家是A.谢夫特B.罗杰斯C.巴班斯基D.布卢姆标准答案:B12.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首要特点是(A.B.C.D.13.A.B.C.D.14.A.广域课程B.国家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标准答案:C15.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是()。
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没有差别B.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C.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D.16.A.B.C.D.17.表达A.B.C.D.陶冶法标准答案:B18.在教学过程的预备阶段,其根本任务是()。
A.启发学生思维B.呈现教学材料C.激发学习动机D.进行教育评价标准答案:C1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说明了()。
A.B.C.D.20.A.B.C.D.()。
A.B.作用的全面性C.内容的系统性D.手段的有效性标准答案:ABCD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发现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3.A.B.C.D.4.A.B.C.D.5.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人口状况有A.人口数量B.人口性别C.人口结构D.人口质量标准答案:ABCD6.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A.布鲁纳B.赞可夫C.D.7.A.B.C.D.8.A.B.C.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标准答案:AC9.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有()。
东师教育学17春在线作业1-1
东师教育学17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C
2、C
3、B
4、A
5、A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C
2. 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正确答案:C
3. 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正确答案:B
4.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课程设置
B. 学科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
正确答案:A
5. 马克思认为的提高社会生产的重要方法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 教劳结合
B. 消灭旧的分工
C. 缩短劳动时间
D. 减小劳动强度
正确答案:A
6. 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A. 社会交往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自我修养
正确答案:B
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东师大17春教育学-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
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
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不是死的自然材料,而是具有独特品质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的整个身心发展水平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同时,教育的对象还具有能动性,他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而是能动地参与教育过程,制约着教师的劳动。
因此,这就必然决定了教师这种培养学生的劳动,不能像工人生产物质产品那样,有统一的操作规程,统一的型号,用同一个标准与模子来生产和铸造。
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教育对象都有效的现有模式。
教师既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统一要求培养学生,又必须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个性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我们不能简单化,从总体上说,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这是相对于教师而言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施教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代表着社会的利益和要求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内容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而学生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的承受者,是教育的对象。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与学生主体相对应的是学习的客体,它不仅包括教师施加的一切教育影响,也包括教师本身,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如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师的个性风格等无不在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范围之内。
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想到学生的学,并自觉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东师教育政策学17春在线作业3
教育政策学17春在线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100 分)1. 把教育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并从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是()给我们的最大启示A. 系统模式B. 团体模式C. 精英模式D. 理性模式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2. 教育政策运行过程中最开始的步骤是()A. 教育政策问题认定B. 教育政策制定C. 教育政策选择D. 教育政策合法化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政策构成要素的是()A. 教育政策主体B. 教育政策客体C. 教育政策环境D. 教育政策内容满分:2.5 分正确答案:C4. 下列不属于布鲁默认为的政策问题形成过程的是()A. 社会问题的出现B. 社会问题取得合法性C. 形成官方行动D. 社会问题得到解决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5. 后果评价包括政策效果评价、政策效益评价和()A. 政策价值评价B. 政策影响评价C. 政策效能评价D. 政策范围评价满分:2.5 分正确答案:B6. 根据教育政策的功能来划分,教育政策可以分为()A. 纵向政策和横向政策B. 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C. 体制政策和机制政策D. 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7. 下列对教育政策问题发生的背景描述不正确的是()A. 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与整个社会的变化关系密切B. 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与政治有关C. 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与经济有关D. 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与人口无关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8. 渐进模式认为,政策决策的根本目的应该是()A. 追求效益B. 追求改良C. 追求变革D. 追求高效满分:2.5 分正确答案:B9. ()认为机构决定了政策内容和方向A. 机构模式B. 团体模式C. 组织模式D. 精英模式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10. ( )认为机构决定了政策内容和方向A. 机构模式B. 团体模式D. 精英模式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11. 教育政策运行过程不包括()A. 教育政策问题认定B. 教育政策制定C. 教育政策终结D. 教育政策分析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12. 乐观原则又称()A. 开心原则B. 高兴原则C. 最佳收益值原则D. 最佳效益原则满分:2.5 分正确答案:C13. 渐进模式认为,政策决策的根本目的应该是( )A. 追求效益B. 追求改良C. 追求变革D. 追求高效满分:2.5 分正确答案:B14. 我国大陆第一本将教育政策作为学科来研究的理论著作《教育政策学》的作者是()A. 袁振国B. 孙绵涛C. 万里D. 刘复兴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15. 系统模式的提出者是()A. 拉斯维尔C. 林德布鲁姆D. 伊斯顿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16. 乐观原则又称()A. 开心原则B. 高兴原则C. 最佳收益值原则D. 最佳效益原则满分:2.5 分正确答案:C17. 下列对教育政策执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B. 教育政策执行是检验教育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C.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制定者接受反馈的重要依据D.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方案的重要参考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18. 在实现教育政策设计主体多元化的时候,多数国家采用了()A. 投票制B. 集中制C. 听证制D. 民主制满分:2.5 分正确答案:C19. 下列对于教育政策评价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教育政策评价是对目标价值的评价B. 教育政策评价是依据事实的评价C. 教育政策评价是对政策实施流程的评价D. 教育政策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20. 后果评价包括政策效果评价、政策效益评价和()A. 政策价值评价B. 政策影响评价C. 政策效能评价D. 政策范围评价满分:2.5 分正确答案:B21. 教育政策问题与教育问题的主要区别是()A. 政府认为有必要解决B. 人民认为有必要解决C. 多数人需要D. 集中爆发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22. 下列不属于布鲁默认为的政策问题形成过程的是()A. 社会问题的出现B. 社会问题取得合法性C. 形成官方行动D. 社会问题得到解决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23. 团体模式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 策是团体间的利益均衡的结果B. 政策没有最好C. 政策应追求最好D. 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理性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24. 理性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 理性主义B. 实用主义C. 渐进主义D. 理想主义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25. “只有做到尊重客观事实,才能大大减少政策决策的主管盲目性,这体现了政策设计中的( )A. 信息原则B. 客观原则C. 预测原则D. 系统原则满分:2.5 分正确答案:B26. 团体模式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 政策是团体间的利益均衡的结果B. 政策没有最好C. 政策应追求最好D. 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理性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27. 风险型决策一般采取的方法是()A. 决策树法B. 方面排除法C. 组合排列法D. 举手表决法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28. 下列对于教育政策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教育政策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B. 教育政策学对教育政策系统和运行过程进行研究C. 教育政策学探索教育政策制定模式D. 教育政策学希望改变教育政策运行规律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29. 乐观系数原则又称()A. 赫威茨法则B. 博尔达计数法C. 拉普拉斯法则D. 萨维奇法则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0. 下列对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教育法律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B. 教育法律的制定应以教育政策为依据C. 教育法律是法律化了的教育政策D. 教育法律比教育政策范围更大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31.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教育政策特点的是()A. 服务于阶级需要B. 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C. 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D. 是人民利益满足的手段满分:2.5 分正确答案:D32. 把教育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并从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是()给我们的最大启示A. 系统模式B. 团体模式C. 精英模式D. 理性模式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3. 我国大陆第一本将教育政策作为学科来研究的理论著作《教育政策学》的作者是()A. 袁振国B. 孙绵涛C. 万里D. 刘复兴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4. 教育政策问题认定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问题界定B. 问题表述C. 问题察觉D. 问题规划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5. 风险型决策一般采取的方法是()A. 决策树法B. 方面排除法C. 组合排列法D. 举手表决法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6. 理性模式认为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是制定一项()A. 净价值成效最大的政策B. 较好的政策C. 相对好的政策D. 满意的政策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7. 理性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 理性主义B. 实用主义C. 渐进主义D. 理想主义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8. 根据教育政策的功能来划分,教育政策可以分为()A. 纵向政策和横向政策B. 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C. 体制政策和机制政策D. 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39. 教育问题上升为教育政策问题最关键的是()A. 进入决策机构视野B. 引起群众关注C. 体现公共价值D. 实现公共建设目标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40. 我国大陆第一本将教育政策作为学科来研究的理论著作《教育政策学》的作者是()A. 袁振国B. 孙绵涛C. 万里D. 刘复兴满分:2.5 分正确答案:A。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教育学》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所以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很强。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班级授课制有优越性,不可取消。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1)、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2)、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5)、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7)、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1)、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2)、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3)、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东师教育评价学17春在线作业1 免费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 V 1. ()所标志教育评价理论形成A. 目标分类的出现B. 泰勒模式的提出C. CSE模式的出现D. 科举制标准答案:B2. 把教育评价的一切对象都力图量化,主要是受()方法论的影响。
A. 数量化B. 精确性C. 实证化D. 人文化标准答案:C3. CIPP模式认为()任务是测量、解释和判断教育活动成就,验证人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
A. 背景评价B. 输入评价C. 过程评价D. 成果评价标准答案:D4. 操行评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定性描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
A. 模糊性B. 精确性C. 全面性D. 片面性标准答案:A5.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应具有()特点。
A. 整体性B. 统筹性C. 规范性D. 制度性标准答案:A6. 在实际评价活动中,将评价目标具体化的形式有A. 指标系统、描述性问题、权重系数B. 描述性问题、权重系数、概括性问题C. 指标系统、概括性问题D. 权重系数、概括性问题、评价内容标准答案:C7. CIPP模式认为()的任务之一是对改进计划作现状调查,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作出估计,从而修订改进计划。
A. 背景评价B. 输入评价C. 过程评价D. 成果评价标准答案:B8. CIPP模式认为()任务之一是作现状调查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作出估计,从而修订改进计划。
A. 背景评价B. 输入评价C. 过程评价D. 成果评价标准答案:B9. 同一个指标系统中,每个指标分解的层级不必相同具有()即可A. 共性B. 可操作性C. 连续性D. 层级性标准答案:B10. 教师立身立业的根本就是教师的()。
A. 专业技能B. 职业道德C. 世界观D. 身心素质标准答案:B11. 在评价中,方法和技术是服务于()的。
A. 客体实际B. 目的和目标C. 内容和原则D. 主体需要标准答案:B12. 在由斯克里文提出的不受预定活动目标影响的评价模式被称之为()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学17秋在线作业3-2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学17秋在线作业3一、单选题1、D2、C3、B4、A5、B一、单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17.5 分。
)V 1. 数学是:A. 论证科学B. 精确的科学C. 循序渐进、逻辑性很强的抽象科学D. 论证科学、精确的科学、循序渐进、逻辑性很强的抽象科学正确答案:D 满分:2.5 分2. 教师的水平主要包括有:A. 教师的管理水平B. 教师的组织水平C.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D. 教师的专业水平正确答案:C 满分:2.5 分3. 数学的()带来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A. 高度抽象性B. 高度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C. 逻辑的严谨性D. 应用的抽象性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4. 心智活动技能是指:A. 数学活动的心智活动方式B.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C. 操作阶段D. 心智活动技能正确答案:A 满分:2.5 分5. 数学的认识价值是指()及其过程在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上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
A. 学习和掌握社会科学知识B. 学习和掌握数学科学知识C. 学习和掌握语文科学知识D. 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6. 从发展的趋势看,数学教育学既应重视()的观察、分析,又要注意微观的精细研究。
A. 微观B. 宏观C. 社会科学D. 数学科学正确答案:B 满分:2.5 分7. 数学抽象思维包括有:A. 概括性、简明性、严谨性、辨证性。
B. 简明性、严谨性、辨证性。
C. 严谨性、辨证性。
东师教育学17春在线作业1
教育学17春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1.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 发展学生的智力B.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C. 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D. 形成学生的品行满分:3 分正确答案:A2.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初期C.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 现代社会满分:3 分正确答案:B3. 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流派D. 教育思潮满分:3 分正确答案:A4. 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 北欧的尼德兰B. 捷克的夸美纽斯C. 法国的斯图谟D. 德国的福禄培尔满分:3 分正确答案:B5.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 )。
A. 普及义务教育B. 扫除文盲C. 促进人的发展D. 增强国力满分:3 分正确答案:C6. 下列哪一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的观点?A.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B.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教育之故”C. “严师出高徒”D. “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满分:3 分正确答案:A7. 一般的14、15岁到17、18岁,称为A. 童年期B. 少年期C. 青年初期D. 青年中期满分:3 分正确答案:C8. 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 双轨制B. 单轨制C. 分支制D. 中间型学制满分:3 分正确答案:A9. 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 小组教学B. 道尔顿制C. 个别教学D. 课堂教学满分:3 分正确答案:D10. 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A. 教育途径B. 教育内容C. 教育方法D. 教育方针满分:3 分正确答案:D11. “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 创造性B. 连续性C. 示范性D. 间接性满分:3 分正确答案:A12. 学校体育能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春季 《教育学》离线考核100分
离线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李川怀里揣着一张苏杭大学中医专业的录取书,扛着一蛇皮袋行李,穿着自己编织的草鞋,只身踏上前往苏杭的动车刚坐上动车,李川就从草鞋鞋底抽了几根“稻草”,放入一口石碗,开始研磨了起来。
顿时,一股说不清的怪味弥漫着整节车厢。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正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
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
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
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正确。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
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
东北师范大学离线作业考核-2020教育学
离线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教育答: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2、遗传素质答:遗传素质是个体从亲代所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结构,特别是高级神经系统的类型特征,这是人的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与物质基础。
人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是种族发展和遗传的产物。
3、智育答: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
智育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育。
4、“三个面向”答:即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是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改革方针5、教学二、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40分)1、德育就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答:错误。
德育的含义:即全面培养人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
德育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还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方面。
2、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动物界中也存在。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离线作业答案教育学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
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
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理由: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质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管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理由:发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三、加强道德教育和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五、课程生活化、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1、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2、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5、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7、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1、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 2、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 3、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是正确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
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
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
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正确。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
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
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四、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答:一般教育常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即条件)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
正是这种“未特定化”,为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敞开了无限多样的可能性。
人的“未特定化”,使他能适应环境,使用权他不受特定的生活环境的限制,使他为了生存也无须改变自己的生物本性、生物结构,而只需变化自己的外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
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的可教育性的前提。
现代科学研究对人类潜能的揭示,为人的可教育性展示了广阔前景。
当然,人的可教育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的可教育性,既区别于遗传决定论(或生物预成论),也区别于教育万能论。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这是因为人是“合群的动物”,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
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人,更需要教育。
人具有十分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也离不开教育。
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不仅人类个体需要教育,人类社会亦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与发展。
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是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
教育使得文化的保存、延续、发展和丰富成为可能。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
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13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
老师的做法是,让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
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这是典型的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不是把犯一点错误的学生赶出学校。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打架这样的事情经常见,不知道奇奇打架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如果不严重,老师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妥,这样可能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奇奇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老师私下找奇奇沟通谈心也许效果会好些。
如果问题很严重,假设:老师为什么让全班投票,也许奇奇经常欺负班里的同学,经过很多次教育也没有改观。
给班里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这样我认为老师应该把问题反映到学校主管部门,学校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是让学生留还是走应该由学校决定,让班里的学生投票这样,奇奇心理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班里的公敌,心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扭曲。
总之,班里公开选举三好学生,班干部等等好的方面的事情应该大力提倡,对于批评教育这种事情,毕竟针对还是一个孩子,没必要去让他承受这么大的挫折,和心理打击。
2、某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
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我把这段话反复看了多遍,实在看不出错在哪里。
概括起来应该是“读书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美好。
”这是完全正确的,这话是带有一定的“功利”--为了增强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但这种“功利”有没有错呢?我认为是没有错的,读书就是为了使我们的谋生能力更强,使我们短暂的人生更加完美、充实。
这是合情合理的,完全是利党、利国、利民的事情,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读书为什么要讳言“功利”呢?我们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就是从书中获取的知识、技术“功利”来的吗?在读书的问题上,我们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一些,多要一些真诚的“平凡”,而总是喜欢去搞那些虚伪的“崇高”,虚假的“拔高”呢?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针对性、实效性差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从成人的自我感觉出发,脱离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成长的实际,甚至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脱离常人的思维方式,从而违背教育规律,导致教育的低效和无效。
主要表现为:(1)、脱离中小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的盲目攀高。
我们过去的道德教育,总是一味地拔高,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超出了一般人在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高度,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也是超出了儿童少年可以接受和达到的程度。
我们以为把口号喊得越高、越响,就越能鼓舞人、打动人;无论什么事情,越不考虑自己就越是显得高尚。
同时还以为将一些选定好的高、大、全“标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不加分析地、不看具体情况地、盲目地让学生学习、模仿,以为对学生要求越高,就越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
其实这种大人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
我们知道,一个人对做某件事情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个人的真实体验和需求,而不是抽象的、冠冕堂皇的、没有具体意义的空目标。
儿童认识事物,是从他熟悉的生活经验、他能理解的浅显小道理开始的,是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不是相反。
而在这件事上,强行让一个儿童去理解和接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意义,就犯了由深到浅、由远到近,由抽象到形象的错误,这种教育方法,孩子们除了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说(背)出这句话以外,是不会有实质性理解的,因此也谈不上形成真正的、持续的学习动力,也就不会如你想像的那样,“人人只要有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就会发愤学习”。
再说,人是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但理想的起点应该是普通和平凡,没有普通和平凡,“崇高”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我们教育孩子应该首先是做一个普通人,要从普通和平凡做起,培养基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要让他在成长、体验及对老师启迪的思考中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由成人去代替孩子,或去强迫孩子树立崇高理想。
对孩子要求的盲目攀高及强制,不但没能让孩子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反而使孩子在学会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的同时,形成双重人格,以及在成长中面对许许多多具体的人生选择时迷失方向,这是十分有害的。
一味地向高要求,是犯了急性病,也严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因为,把要求大人做到的事情强行要求儿童少年去做到;把大人中多数人都还做不到的事情,也强行要求儿童、少年现在就要做到,这是剥夺了儿童的成长权利,剥夺了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到成熟过程的权利,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反教育科学的。
(2).缺乏科学方法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当作知识技能来教学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思想情感的培养与知识教学混淆起来,把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作了知识、技能来传授,我们以为,只要把大人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制订成概念、定理、标语口号、知识点,让学生尽快记、背、考下来,学生只要能按“标准答案”“回答正确”,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这是把教育简单化,机械化、概念化。
这种教育无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无视走进学生的心灵,无视教育者的身教,无视受教育者主体的思考和感悟,无视教育主体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