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学科,它是当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以及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在我国产业经济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和研究,政府的反垄断和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亟待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2。
总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要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经济的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有能力设计出符合现实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和产业分析报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为专业课,适用对象为经济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专业必修课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王俊豪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1。
[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第6章 产业结构优化
2.政府积极干预
采取这种方式的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选择主导产业和 确定产业发展序列,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 成功例子:日本、韩国、中国大陆
33
(四)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各国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经过五个阶段
阶段
第一阶 段
第二阶 段
第三阶 段
第四阶 段
第五阶 段
主导产业部 门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以优化产业结构。
6
3.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国际贸易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 进出口比例,以及以这种进出口关系为联结纽带 的产业关联关系。
国际贸易结构包括不同产业间的进口结构和出口 结构,也包括同一产业间的进出口结构(即进口和 出口的比例)。
通过对国际贸易结构进行优化以优化产业结构。
9
前向关联效应 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 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前向关联部门在这 些方面的变化,或导致新技术的出现、新产 业部门的创建等。比如,计算机→互联网→移动
互联网→移动支付。。。
后向关联效应 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 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后向关联部门在这 些方面的变化,例如由于该产业自身对投入 品的需求增加或要求提高而引起提供这些投 入品的供应部门扩大投资、提高产品质量、 完善管理、加快技术进步等变化。比如,汽车
25
(一)禀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
• 从根本上看,企业竞争力不是通过政府扶持获得的,而是来 自于稀缺要素(资本、技术)获取成本的持续下降,这只能通 过提升禀赋结构来实现;
• 拥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大发展是推动禀赋结构升级的关键。这些 企业凭借自身比较优势而获得最大化利润,并最大可能地积累 资本和技术,推动了一国禀赋结构的持续升级,由此带动比较 优势的逐渐提升,同时也使企业获取稀缺要素诸如资本和技术 的成本持续下降;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ss=txt>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
: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同一性,后者可以给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价2交货定价:指支付的价格等于指定位置的价格加上该位置到客户位置的运费3零售价格维持:是指销售商给零售商规定的销售产品价格的下线。
4最惠国待遇条款:销售商不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其他人5.竞争一致条款:厂商承诺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
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分配给每一个厂商一定的购买者或地区。
2. 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有哪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合谋的难度。
多市场接触:多市场竞争容易维持合谋。
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达成合谋困难。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
产品同质:产品同质时达成合谋容易。
行业协会: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
订单性质:大额订单有很强的背叛激励。
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集中度:1.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加速企业扩张,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2.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二:1.提高了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与企业规模扩张,必然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2.降低了进入壁垒。
专业化分工深化,柔性生产方式,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进入壁垒。
三。
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1.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类型: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意为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
企业通过诱导消费者在企业提供的不同消费组合之间选择来实行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第六章 农业产业结构
2005年 种植业比重 林业比重 44.9% 1.2%
畜牧业比重
渔业比重 农林牧渔服务业 比重
22.6%
1.2% 20.9%
20.1%
1.1% 25.0%
24.8%
0.8% 26.7%
30.6%
1.0% 16.5%
31.3%
1.1% 15.7%
“十一五”期间农业各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50.0% 40.0%
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新阶段的任务: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世纪之交,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 新阶段。2000年1月,党中央提出农业和农 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 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为什么是“战略性结构调整”?
首先,农产品供求关系不同。
其次,结构调整的目标不同。
第三,宏观经济背景不同。
(一)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 是指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 提高的过程。
(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提高经 济效益。 2)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3)能最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4)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结论:农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的,过去合理的 农业结构现在会变得不合理,因此,农业结构调 整是一个不断的动态过程。
百分比
30.0% 20.0% 10.0% 0.0% 2005 2006 2007 年份 2008 2009
种植业产值比重 林业产值比重 畜牧业产值比重 渔业产值比重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
表3 克拉玛依市“十一五”期间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 表 单位:公顷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企业理论题-名词解释
4.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5.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简称H指数。
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6.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7.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6―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8. 促销差异化:就是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
9.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由于组织调整行为是对市场关系影响最大的市场行为,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兼并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视。
10. 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
11.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 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
•产业结构形成理论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 •产业结构效应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分析理论 •产业结构政策理论 •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等
Chapter6 - 22/55
Chapter6 - 18/55
第六章 理论发展
邓宁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 发展》及其他关于工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著作。 拉尼斯与费景汉(又称约翰· 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 费) 学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二元结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部门存在隐性失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0, 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第二三阶段,农业中产生剩余,可满 足非农部门消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工业转移;工业开始 为农业提供装备,二部门共同发展。
霍夫曼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 性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经济增长— —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为重点》和《马来西亚半 岛的工业增长、就业与外国投资》等。
Chapter6 - 19/55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丁伯根(NP19**)的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 的产业结构理论。 他把政策分为三种:数量政策、性质政策 和改革,其中性质政策就是要改变结构(投入产出表)中的一 些元素。 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认为先 进部门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完全不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 是可替代型的,因资本不足而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而先进 部门采取资本密集型技术,具有固定投入系数的生产函数。主 要论著包括《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发展: 原则、问题与政策》。 在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筱 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胜彦、佐 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第六章产业发展理论
l ③工业的工资水平比农业大约高30%左右。 l ④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利用利润进行投资.
(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
l 3、刘易斯定义的经济发展过程 l 第一阶劳动力,因此,无论劳动力的需求如何扩大, 总能在不变的 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的供给。 l 第二阶段: 由于劳动力也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稀缺的, 而 而不再是无限供给的, 因此工资水平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 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益开始在两个部门之间以及资本家和 工人之间分配。
l 他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第一阶段。
l ②地域上的临近
l 地域上的临近便于实现产业转移和传递,易于实现产业结构 构之间的国际性转移和引起连锁型变化及转移。
l ③区域内各国 (地区) 实施外向的发展战略
l 开放经济体制,不仅便于地区内实现产业循环,而且使本,地 地区的产业循环机制呈开放状态。
(二)雁型模式的局限性
l 1、东亚发展中各经济体在资本、技术市场上对于日本与 美国的过度依赖。
人消费,又可做生产要素投入生产。②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 即劳动力与资本。③资本与产量比率固定不变。④不存在技 技术进步或只有中性技术进步。 l (3)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G=s/V l 式中: G表示收入(或产量)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即本期收 入(或产量)增量与上期收入(或产量) 之比(Δy/y);s表示 平均储蓄倾向,即总储蓄与总收入之比(s/y);V表示加速系数, 即投资与产量之比( I/Δy)。
l (5)贡献: ①为经济增长理论向动态化、长期化、定量化、 实 用化方向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②该模型因为高度抽象、 简化、便于测算, 已成为经济学家及一些国家用以研究测量 经济增长、制定经济计划的便捷手段。
产业结构学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一)平衡增长理论
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其核心是主张:发展 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其核心是主张:发展 中国家为摆脱贫困,应在各个工业部门或国民经济各 部门全面地、大规模地投资,使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 不同比率全面增长,以此来实现工业化,推进国民经 济发展。该理论主要有三种形式: 1.极端平衡增长理论 1.极端平衡增长理论 2.“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2.“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3.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3.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2.广义产业结构理论: 2.广义产业结构理论:除包括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产
业结构理论”外,还应包括产业组织理论
(二) (二)产业结构的理论体系
两大理论体系三大理论分支: 两大理论体系: 1.英美产业结构理论 1.英美产业结构理论 2.日本产业结构理论 2.日本产业结构理论 三大理论分支:
1.英美产业结构理论分支 1.英美产业结构理论分支 2.日本产业结构理论分支 2.日本产业结构理论分支
平衡增长理论简评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极端平衡增长斯坦-罗丹。 1.基本内容:他主张各工业部门要同时,按同一比率 1.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克服资本供给的“不可分性”使 整个工业按同一速度全面增长,以此来实现工业化。 2.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2.理由 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实现工业化,但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工业落后,基础 设施不全,劳动生产率低,资本形成不足,加之资本 供给、储蓄和市场需求的“不可分性”,小规模的、 个别部门的投资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对此。必须采取 “大推进”战略,在各工业部同时并按同一投资率进 行大量投资。由于供给会自动产生需求,这样,各个 部门就能产生相互依赖的市场,从而导致整个工业部 门的全面增长。否则,就会出现有些工业部门发展过 快,产品过剩.销路不畅,而有些部门可能发展过慢, 出现产品短缺。
chap6 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2013-7-8
16
(3)寡占联合卡特尔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厂商相互 竞争,且新厂商的进入受到阻碍,厂商间的产品可 能是有差别的,也可能是没有,在寡头垄断市场中, 市场绩效取决于厂商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在某些行 业,厂商公开串还形成卡特尔,在另一些行业,厂 商则进行非合作的策略性博策。
促进卡特尔形成的因素:
2013-7-8
18
案例
因为:
中国彩电卡特尔:一个不可维持的协议
2000年6月,中国彩电业中除长虹以外的九大企业举行 会议,决定九大企业共同制定彩电销售的最低限价,但在执 行过程中,彩电卡特尔并未取得成功。 ①在市场需求低价的过程中,限价销售的作用并不会明显。 ②在行业中最大企业长虹,市场占有率近30%左右,长虹没有 加入,必然使限价对市场的影响减弱,甚至毫无意义。 ③在九大企业内部存在产品差异,这种以成本为主的差异使限 价协议难以得到完全一致的真正利益均等。 ④由于这些原因,这九大企业为各自利益考虑,便使彩电卡特 尔协议难以实施。 ⑤该协议串谋行为,会招致政府干预。
2013-7-8
2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1.1产业组织理论 1、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是指产业内部关系的范畴,从 广义的产业结构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现 代 产业组织的概念。 2、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 即价格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垄断价格理 论的延续,或者说是其应用部分。
2013-7-8 3
1.2 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2013-7-8 5
“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ne)
规模经济与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 马歇尔面对这一矛盾,企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生 存——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 或说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然而,这种观点后 来受到其他说者的抨击。以至20′S末触发了有着“马歇尔冲 突”的一场论争。 在“马歇尔冲突”中,竞争的活力和规模经济两者的关 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要探索的核心问题。 由于马歇尔是产业组织概念最初的提出者,也是对其中 内在的矛盾的揭示者,所以,许多学者都把他作为产业组织 论的生驱。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公开合谋的常见实施机制有哪些?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
: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同一性,后者可以给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价2交货定价:指支付的价格等于指定位置的价格加上该位置到客户位置的运费3零售价格维持:是指销售商给零售商规定的销售产品价格的下线。
4最惠国待遇条款:销售商不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其他人5.竞争一致条款:厂商承诺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
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分配给每一个厂商一定的购买者或地区。
2.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有哪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合谋的难度。
多市场接触:多市场竞争容易维持合谋。
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达成合谋困难。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
产品同质:产品同质时达成合谋容易。
行业协会: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
订单性质:大额订单有很强的背叛激励。
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集中度:1.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加速企业扩张,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2.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二:1.提高了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与企业规模扩张,必然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2.降低了进入壁垒。
专业化分工深化,柔性生产方式,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进入壁垒。
三。
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1.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类型: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意为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
企业通过诱导消费者在企业提供的不同消费组合之间选择来实行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第六章 产业结构
(2)中级结构
特征: 以技术水平较高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加工度较高产业 附加值较高产业 及第二次产业 现实:这是产业水平较高的产业结构 为主的产业结构
(3)高级结构
特征: 以高技术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高加工度产业 高附加值产业 及第三次产业 现实:这是发展水平最高的产业结构。 主的产业结构
(2)不同发展阶段消费结构的区别
消费品:
生存型产品↓ 享受型产品↑
发展型产品↑
食品:
高档↑
低挡↓ (3)不同消费结构决定不同的消费品产业结构
4、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新增资本的投向及其比重。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直接决定产业结构。
(三)国际因素 1、国际贸易
我国就业结构(1978年) Ⅲ 11.0 3ⅡⅠ15.273.8
2
1
(2)鼓型结构:2、1、3或2、3、1 1)含义 第二次产业比重最大,一、三比重较小 即:2、1、3 或2、3、1 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 2)图示 3 3
2
1
2
1
3)举例
我国的产值结构(2001年) Ⅰ 15.2
狭义的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中产业构成状态。
有哪些产业构成?
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狭义的产业结构反映的是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 本关系、本质关系。
(2)广义的产业结构
广义的产业结构: 对各产业的相互关系作了宽泛的理解。
质态关系:狭义结构。
数量关系:产业联系。
空间关系:产业布局。
产业内各企业间关系:产业组织。
2、产业结构的表示
产业经济学试卷库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A.国民经济总量B.企业C.家庭D.产业2.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马歇尔冲突 B.交易费用 C.霍夫曼比例 D.配第—克拉克定理3.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个人消费结构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产业结构高度化B.产业结构合理化C.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D.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5.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法6.产业规制的分类是依照规制实施的()不同而分为政府规制、社会规制和行业自律规制。
A.客体B.主体C.手段D.方式7.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是和何任政府何时采取的产业政策()A.南京国民政府初期B.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C.南京政府后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8.知识资本中最重要的是()A.人力资本B.结构资本C.顾客资本D.员工忠诚9.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较强的前后向联系效益的工业是()A.工业B.加工工业C.进口替代工业D.出口工业10. 产业组织理论把( )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A.市场集中度B.企业集中度C.行业集中度D.产业集中度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产业关联理论的理论渊源有()A.交易费用理论B.魁奈的经济表C.马克思的两部门再生产理论D.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E.配第的政治算术2.体现农本思想的具体政策有()A.土地政策B.赋役政策C.人口政策D.海禁E.法律政策3.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经济学家的学说和研究。
()A.配弟B.库兹涅茨C.刘易斯D.魁奈E.里昂惕夫4.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是()A.供给结构优化B.需求结构优化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E。
政府经济政策优化5.行政规制是以国家的行政权为基础的,较其他规制具有的优点有()A.强力性B.速效性C.直接性D.系统性E.间接性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 ——古典增长理论
古典增长理论就其增长模型本身来说是完全将 结构因素排斥在外的。 剩余的出现产生了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增加 又产生了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劳动就业的增 加又带来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量增加,这样, 剩余再次出现,并刺激资本积累的进一步增加 和对劳动力的进一步需求,以及生产规模的进 一步扩大和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这样的循环过 程在下一阶段又将重新出现。
最终产品 Y 总 产 值 X 小计 ∑X1j Y1 X1 ∑X2j Y2 X2 ∑Xij Yi Xi ∑Xnj Yn Xn ∑Yi
Xi=Xj
罗斯托
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 罗斯托在其《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 长的阶段》中提出产业发展阶段论和主导产 业扩散效应论。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 重大影响,在经济发展中要重视 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希金斯
加拿大经济学家 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认 为:先进部门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完全不 同。原有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属于可替代型 的,这一部门因资金的绝对不足而选择劳动 密集型的技术,先进部门存在固定投入系数 的生产函数,这一部门采取的是资本密集型 技术。
丁伯根
荷兰经济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创始人 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产业 结构理论。 认为经济政策就是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 以达到某种目的,其中就包含了调整结构的 手段,他将经济政策区分为三种:数量政策、 性质政策和改革。其中性质政策就是要改变 结构(投入产出表)中的一些元素。
(三)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
[1]日本学者赤松要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产业发展 的“雁行形态理论” the flying-geese model (6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是本国产业高 度化规律的有益探索。该理论主张使产业结构 国际化。 [2]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的条件》一 书中总结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 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 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
从量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概念
部门
农业 轻工业
农业
0.139284631 0.121898412
轻工业
0.030566761 0.538293036
重工业
0.435815055 0.119745442
信息产业
0.004978424 0.253666844
服务业
0.204074206 0.086105546
刘易斯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创始人之一,1979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者。 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 —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即整个经济由弱小的现代资 本主义部门与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组成。经济的发 展就是要扩大现代资本主义部门,缩小传统的农业 部门。 1958年出版《经济增长理论》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 发展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包括资本积累、技 术进步和人口增长。
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
产业结构理论是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 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收入产出 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比如前向 关联、后向关联等。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 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比如资本占用关系和 劳动力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 关系、进出口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概念的演变
产业内部 之间关系
产业之间 关系 产业内部 企业关系结构 产业组织
产业结构
产业地域 分布结构
产业布局
产业地区分布
产业间技术经济 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
始用于20世纪40年代
我国关于产业结构的传统解释
在我国,产业结构这一概念应当说是比较新 的概念。 改革开放前,我国理论界和政界由于受马克 思的影响往往把它理解为“经济结构”。由 此我国理论界和政界在提到产业结构时,既 指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又指产业内部企业 间的关系结构;既包括产业的地区分布结构, 也包括产业的所有制结构。所以产业结构这 一概念的使用比较混乱。
赫希曼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著名的“不平衡”增长 学说的创建者。 1958年出版《经济发展战略》否定了当时流 行的观点: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一个谨慎控 制的平衡增长路线发展,而设计了一个不平 衡增长的模型。
拉尼斯
德国发展经济学家,与费景汉共同对刘易斯的二元 经济发展学说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建立了拉尼 斯—费模式,将二元经济结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农业部门存在着隐性失业,劳动的边 际生产率为零,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无限大。 在以后两个阶段,农业中逐渐形成生产剩余,可以 用来满足非农业部门的消费,从而有利于农业部门 的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当工业部门能够以 农业生产资料装备农业的时候,农业和工业这两个 部门就可以得到共同的发展
(二) 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
①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包括产业发展理论的一部分内容) 有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理论。 有关产业结构的形成机制、条件和过程的理论。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论。 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趋势及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趋势 ②产业关联理论 包括产业关联效应、关联方式、投入产出分析和投入产出模型及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等。 ③产业布局理论 ④产业优化理论 ⑤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政策理论。
现代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结构的解释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
这一理解有两方面的涵义:
从量的角度讲,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 产业内部的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 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从质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在国民经 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产业的素质分布状态,即 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的分布状态。动态的揭示产业 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 济发展过程中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 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 “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
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 健一、小宫隆太郎、佐贯利雄等在产业结构 理论和政策研究方面作成了很大贡献。 例如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问题 《日本经济的成长和循环》 《收入分配和工资结构》 《日本经济之迷成长率和增长率》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及其规律
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
(二)
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可以追溯到17世纪)
配第的发现 奎奈的《经济表》 马克思的两部类产业分类法和社会再生产理论
配第的发现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威廉.配第早在17世纪首次发现: 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差异与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生之关键 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于 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 通过考察得出结论:工业比农业收入多, 商业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 商业比工业的附加值高。这可以说是对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最早的阐述。
中 1 1 X11 2 X21 i Xi1 n Xn1 小计 ∑Xi1 折旧 D D1 工资 V V1 纯收入 M M1 小计 总产值 X1
间 2 X12 X22 Xi2 Xn2 ∑Xi2 D2 V2 M2 X2
产 j X1j X2j Xij Xnj ∑Xij Dj Vj Mj Xj
品 n X1n X2n Xin Xnn ∑Xin Dn Vn Mn Xn
第三篇
产业结构理论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及其规律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结构的含义 产业结构理论的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产业结构概念的演变 我国关于产业结构的传统解释 现代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结构的解释
(三)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
[3]库兹涅茨在1941年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 书中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 系。提出了所谓“人均收入影响论”。 [4]著名计量学家、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创始人里昂 惕夫1941年就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 系统的分析,他的《1919-1929年美国的经济结 构》一书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 这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从最初 的实证分析逐步转到理论研究方面,促进了产 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重工业
信息产业 服务业
0.034868765
0.059721517 0
0.003771172
0.137415087 0
0.100654835
0.08679935 0
0.021132799
0.206217388 0
0.24467032
0.06307612 0
从质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概念
二、 产业结构理论的理论体系
奎奈的《经济表》
在《经济表》中,论述了“纯产品”的再生产 和流通过程。他把社会成员分为“生产阶级” (从事农业和创造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农场主 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 产阶级”。分析了不同阶级对于纯产品生产的 贡献及其分配比例关系,实际上就是对不同产 业的不同作用和产业结构比例的分析。
三、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结构形成历史背景 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一) 产业结构形成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