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
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院校接受教育,近年来,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一、产生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职业院校的学习内容相对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学生需要面对更多更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学习压力往往会使得学生产生焦虑和压力,如果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就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就业压力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更加看重实用性和就业前景,因此就业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学生担心自己的专业是否受市场欢迎、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等等,这些担忧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3.生活环境和经济问题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农村或城市贫困家庭,他们可能会面临生活费用、住宿条件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人际关系问题在职业院校,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同学,这样的多元化环境可能会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如适应能力弱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5.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一些学生可能由于自我认知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发展感到迷茫和焦虑。
同时也可能不懂得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对策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到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通过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创业实践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职校生消极心理及对策
夸 教地 职天 静
次. 嫉妒 中混 合着竞 争意识 . 往产 生在有利 往 害关系的学生之 间。
正如 培根 所言 : 什 么 都 想 比别 人强 的 “
者通过对 焦虑、 抑郁 、 、 逆反 嫉妒 、 卑 这五种 自 心理 的调 查 . 分析现 象. 并简要分析其成 因及
教育 时策
理. 升学并不是人生 的唯一 出路 . 以顽强 的 要
生和落后生, 他们基础差 . 分数低 , 自卑心理更 重 二是来 自 未来的压力 . 由于社会上存 在着 对职业教育 的轻 视 .学生对前途普 遍缺乏信 心 但 随着职校生活 的逐渐适应和教育的逐渐 深入 . 的 自 学生 卑情绪会有所减弱 班 主任可通过如 下方式培养学 生的 自信
平. 而其中男生相比女生逆反情绪更强 。其原 因是此时期正处于学 生心理发展的突变期 他 们的成人感 和独立 意识增强 . 图摆脱对父辈 力 的依 附, 向于独立 自主: 倾 对事物经常持 否定
态度 . 时表现为极端消极抵 触 . 有 常产生 生理 与心理之 问、 心理与心理发展 之间 、 身心 发展
职校生源不足 . 被迫招收一些初中学校的辍 学
等心理反应 要矫正学 生的逆反心理 , 首先 , 根据 马斯 洛 的需要层次论 . 都希望得到别人 的承认 人人 和尊重 。对于学生的独立要 求. 教师要满足他
们 的这种“ 优势需要” 当他们 的愿望得到应有 .
择—— 就业 . 所以焦虑水平更高 如何克服学 生的焦虑心理呢?首先 , 要让 学 生认识 到“ 三百 六十行 . 行行 出状元 ” 的道
关键词 : 焦虑 抑郁
对 策
逆反
嫉妒 自卑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 源存 在特殊性 .他们
大学生“丧”文化现象剖析及对策
大学生“丧”文化现象剖析及对策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学生“丧”文化现象逐渐盛行。
这种“丧”文化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和追求的动力,对生活产生悲观消极的态度。
大学生“丧”文化现象的出现不仅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大学生“丧”文化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丧”文化的产生与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尤其是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巨大,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等。
他们往往觉得无法承受这些压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也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负担,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
大学生“丧”文化现象与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流行有很大关系。
大学生在网络上经常接触到一些负面消息和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社交媒体上的“秀恩爱”、“炫富”等现象也让一些大学生感到自卑和无力。
面对大学生“丧”文化现象,我们首先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成长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社会的进步。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具备抗压能力和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学校也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家长和社会也应该担负起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关心。
家长应当摒弃“丧”的观念,积极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发展。
社会应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给他们展示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反思。
“丧”文化只会进一步加重自己的困境,使自己更加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大学生应该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增强社会经验;可以通过多读书、多思考,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放松身心,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只有通过积极的努力,大学生才能真正摆脱“丧”文化的困扰,迎接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首先,大学生面临
着学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作业,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其次,大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另外,大学生还面临着就业压力和未来规划的问题。
那么,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要正确对待学业压力。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要学会放松自己,适当调整学习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次,要注重心理调适。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另外,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大学生应该主动融入集体,主动结交新朋友,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要过分焦虑未来,要踏实做好眼前的事情,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只要他们正确对待,积极调适,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阶段,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时光。
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状况,多元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心理问题。
本文指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社会、家庭、学校与个体等几个方面,并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侧重从学校方面探讨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党的十七大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但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羁绊。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社会调查所200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抽取样本2000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
12%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困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曾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有心理疾患者高达20.23%,且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
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成为社会乃至关注教育的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与个体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侧重从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学校方面探讨应对策略,以期能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所裨益。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社会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而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变,不良风气向就业领域内渗透,使得广大学生在校园感受到社会的巨大压力,当遇到某种诱导因素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尤其目前的大学生就业焦虑等方面的问题已经由高年级大学生逼近低年级大学生。
2.家庭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亲戚的眼中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很少受到过挫折和磨难,面对复杂多变的新生活,感到迷惑不解,不知所措;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学生产生易怒、抑郁焦虑和敌对的心理状态,而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之一。
《学生心理问题及班会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问题及班会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学生心理问题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受到重视。
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每个班主任和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班会作为学校日常的一项重要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一些班会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困扰。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1.焦虑情绪: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等多重压力,造成焦虑情绪。
2.抑郁情绪:因各种原因,有些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抑郁的情况,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3.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或遭受挫折,产生自卑情绪,影响自信心。
4.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受到家庭教育不当或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叛逆行为。
5.孤独感: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交流和沟通,感到孤独无助。
二、班会解决方案1.情感发泄:班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感的平台,让学生敞开心扉,发泄内心的压力和困惑。
2.心理疏导: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组织一些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来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绪。
3.团体辅导:班会可以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4.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
5.鼓励互助:班会可以倡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建立友善和融洽的班级关系,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6.开展团队建设:班会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精神。
7.关注个体差异:班主任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怀和帮助。
总之,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班会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中生学习心理负担分析及疏导对策 (1)
高中生学习心理负担分析及疏导对策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兰志鹏高中生学习心理负担分析及疏导对策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兰志鹏当今世界是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
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一些副产品例如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失业的威胁、个人保障社会化等个种因素,都使高中生们处于无形的压力之下。
高考是许多现代高中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关键时刻,高中生们都心怀梦想、努力向前冲。
但越是关键时刻,他们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学习所带来的压力。
沉重的学习压力使得高中生对于学习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些高中生不堪学习压力的重负,上演了一些自杀、自虐的悲剧。
家长们也为此操了不少心,但他们也深感无奈。
一、高中生学习心理压力的来源与分析任何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的,高中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从何而来?分析起来,其来源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外在因素,一是个人因素。
(一)外在因素来自学业的压力。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加,课程加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
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一急转弯时期,感到压力很大。
尤其是部分没有考取高中而靠交调节费进入高中的学生,底子簿,接受能力较差,心理压力就更大。
来自考试的压力。
案例:学生梅某平时上课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中上等,且一直稳定,但是一遇到重要考试就非常紧张,考试前吃不好睡不香,经常生病,心律紊乱,考试时更加紧张,拿到试卷便思维迟钝,半天进入不了状态,平时得心应手的题目,一下子答不出来,甚至一片空白。
来自同学的竞争压力。
案例:学生张某学习成绩很好,平时测验总是名列前矛,但她却十分担心别的同学超过她,整天争分夺秒地学习,从不玩歇一会儿。
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时时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焦虎过度,渐渐地,思想不集中,不能正常思维,满脑子是问号;“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久而久之,一个学习成绩名列前矛的优秀学生发展到不能坚持正常学习。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行为以及自我价值感。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因此,有时他们会受到同龄人对他们的外貌和外表的评价和观点的影响。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评价,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较大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沮丧。
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在发生变化。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情绪的波动,适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以缓解情绪上的不适。
三、逐渐独立意识加强初中生逐渐开始表现出独立意识。
他们渐渐追求不受父母约束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度地给予他们一些独立权利和责任,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权益和责任的观念。
四、对社交关系的关注初中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关系。
他们希望在班级里有朋友和认同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培养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
同时,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应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
五、学习压力增加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同时,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好坏,而是鼓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身体发育和性别特征逐渐显现。
而且,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睡眠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教育他们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克服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
克服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
《克服消极情绪,提升心理健康》
消极情绪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当消极情绪持续不断地困扰我们时,就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克服消极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首先,要学会接纳和调节情绪。
面对消极情绪,我们不要抵触或者压抑,而是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寻找适当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谈等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更快地回到积极的状态中。
其次,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爆发往往是由于情绪管理不当引起的,所以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波动。
可以通过学习情绪管理的知识和技巧,以及通过实践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另外,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自己无法有效地应对消极情绪时,不妨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最后,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克服消极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通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波动,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作文消极心理的分析及其对策
意 的问题 。 从作 文 教学 的特点 来看 , 者 比前 者更 重 后 要 。学 生 如果 不愿 习作 ,那 么他们 怎 么能学 会写 作
础 差 而畏 难 、 赖 多 而畏 难 、 依 常厌 学 而 畏难 , 于 他 对 们, 简单 的说教 是 没 有 用 的 , 我们 要 耐心 地聆 听 、 理 解 他们 的处 境 , 予 帮 助 。还 有 不 少 学 生 听别 人 说 给
学 , 于 学 生 的 习作 多 训 斥 、 对 少鼓 励 、 挑 刺 、 辅 多 少
导 , 致学 生对 教 师产 生畏惧 心理 , 导 使他 们丧 失对 作
文 的兴 趣 。 四是 教师 的教 学尺 度掌握 不 准 , 多数 教 师
作 文 是 一 项师 生 双 向活 动 , 靠 智 力 因素 和非 智 力 得 因素 的有 机结合 ; 三 , 第 习作 时 常常会 受 到作 者本 身 的情绪 的制约 。 当前 , 学生 对 待作 文 持 积 极 态 度 的 不超 过 三 分 之 一 。 为此 , 消除 学 生作 文过 程 中 的 自卑 心 理 显 得 尤 为重 要 。对 于他 们 , 只有 心理 疏 导 , 帮助他 们克 服 自卑 , 能 给其 增 添 自信 和勇 气 。 以畏难 为 特 征 的 才 心 理 问题 也是不 少 学生 不 同程 度存 在着 的 问题 。基
达到及 格左 右 。学 生绞尽 脑汁好 不容 易创 作 表达 于游 戏之 中 。 合儿 童 的 符 心理 特征 。如在 上《 次有 意义 的活 动》 文指导 课 一 作 时 , 先组 织学 生进 行拔 河 比赛 , 后 问学 生 , 天 可 然 今 拔河 比赛有 没有 意义 , 学生 都说 有意义 。 那是 谁带 领 你 们 来拔河 的 ?拔河 时分成 几个 队 , 始 怎么拔 . 开 后
大学生“丧”文化现象剖析及对策
大学生“丧”文化现象剖析及对策1. 引言1.1 大学生“丧”文化概述大学生“丧”文化是指一种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消极、懒散、抑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群体生活水平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这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丧”文化现象。
大学生“丧”文化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个体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在社会化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望;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溺爱、过分放纵、缺乏规矩约束等也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丧”文化的倾向。
一些个体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也是“丧”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和分析大学生“丧”文化的现象及其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走出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2000字】1.2 “丧”文化的兴起原因大学生“丧”文化的兴起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是导致大学生情绪低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等种种困扰,导致他们感到失落和绝望。
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的“丧”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无节制的“丧”文化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引导了一些大学生走向消极情绪。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足,导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方式,倾向于选择“丧”文化作为表达情绪的途径。
个体因素也是造成“丧”文化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大学生可能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或者性格特点,导致其更容易受到“丧”文化的影响,纵容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之中。
大学生“丧”文化的兴起原因多方面交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寻找解决之道。
2. 正文2.1 “丧”文化的表现形式大学生“丧”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生活态度、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上。
在生活态度方面,大学生“丧”文化表现为消极懈怠、无所作为,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对生活缺乏热情和活力。
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学业、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缺乏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无助感并表现出消极情绪的现象。
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所带来的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学习压力。
某些学生可能由于学业进展的困难,感到无法适应这种压力从而产生无助感。
第二,个人能力和自信心的不足。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没有经历过独立生活和学习的挑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当他们面对困难时,可能因此感到无助。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有些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可能总是习惯于家长的保护和帮助,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他们进入大学后,突然面临着自己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责任,往往感到无措和无助。
针对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供有效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等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通过专业的辅导师,帮助大学生解决疑惑和困难,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
家长在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可以适度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和学习。
在大学期间,家长要给予适当的支持,但不过度干预,让学生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
第四,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业辅导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学业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和学习进展的指导。
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和组织能力。
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压力、个人能力和自信心的不足,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心理支持,以及提供有效的学业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改善对策
吉林教育·教研13/2017引言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及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又处于学习最紧张时期。
正因如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正处于脆弱时期,如若不及时的进行心理咨询及调适,那么就会明显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在高中生之间,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都是好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1.1逆反心理厌学状态一些学生由于外在环境及自身情况原因,产生与外界相违反的逆反心理,与他人的合作采取不积极的态度甚至于不参与他人合作。
对老师及家人的教育产生厌烦心理,面对家长的劝导有顶撞态度。
也有部分学生在学校呈现烦躁状态,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没有兴趣,思维迟缓、做事敷衍学习效率严重低下,情绪消极等导致考试及作业的犯错率极高。
1.2暴躁易怒及不良嗜好部分学生在受到比较一般甚至于轻微的刺激时,情绪很容易受到大幅度波动,产生躁动、发怒等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在此心情状态下就会报复心理特别强,会无缘无故大声吵叫、常有做危险和愚蠢事情的冲动,在做完之后又产生后悔且难过的心理情绪。
甚至于有部分学生养成不良嗜好,酗酒迷恋网吧等不良习惯,产生很多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学习生活发展,更是影响了学校的教育管理秩序。
1.3封闭自我导致抑郁一些学生往往在社交方面产生强烈的社交恐惧,与同学老师乃至家人待在一起都会感到严重的不自在。
对于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患得患失变得及其敏感,对他人的言语也处于过分敏感状态,经常处于痛苦烦闷情绪之中。
对他人具有严重的戒备心理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局促不安、尴尬等反应导致这类学生更倾向于习惯自我世界。
对周围环境尤为敏感,对所做事情抱有恐惧倾向,产生紧张心烦的心里状态难以宣泄进而日益消沉。
严重的会发展成为重度抑郁症做出轻生行为。
二、心理问题成因分析高中生还处于心里为成熟时期,相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较多,心理承受差容易把问题扩大化以致于极端化。
2.1高中生主观心理原因身心都还处于发育关键时期的高中生相对于世界观来说还没有完整形成,缺乏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 • • • • • • (一)智力正常:理解、判断、思维 (二)情绪健康:稳定、正性大于负性 (三)意志健全:有意识、有信念、有意志 (四)人格完整:不极端、不狭隘、灵活性 (五)自我评价:合理、准确、自知之明 (六)人际关系和谐:善于与不同的人交往 (七)适应能力强:能主动适应低于预期环境
第三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 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心理障碍 第四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 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自杀倾向
第五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
人得到”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犯罪倾向 第六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而气极发疯蓬头垢
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精神病
•
• 近几年大学生自 杀现象呈上升趋 势。
• 自杀已成为15-40岁人群的首位死因。研 究发现,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 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 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按照世界卫 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 率超过10万分之20以上,为高自杀率国 家,我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
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乐于助人
常和别人保持合作从中获得乐趣
学会宽恕他人
如何应对压力挫折与困难 • • • • 合理的宣泄方法 勇敢面对压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 注意转移
具备胆识和勇气
其它方式
• 1.书籍:心理学类,哲学,文学、生物学、 生理学 • 2音乐:轻音乐,演唱会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 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的情况
普遍存在;由封闭环境到开放环境
学习动机功利化
技校生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技校生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可见,上进心是人人都有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青少年朋友会产生消极心理呢?首先,是受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观念向人们宣扬一种不思进取,甘居中游的思想,什么“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这种思想在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青少年作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和继承者,难免也成为这种思想的受害者。
其次,现在的青少年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缺乏复杂环境的摔打和艰苦生活的磨练,因此有些青少年朋友往往意志比较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稍遇失意和打击就会导致心理不适,有的还会产生心理变态。
再次,我国的应试教育往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不利于激发积极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的因素起着导火索的作用,其中关键是内部力场的张力。
技工学校学生处于青年发展的初期,其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某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其实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1.1外在因素:(1)社会上的不良因素。
不良的社会风气及某些畸形的社会关系。
如:简单的物欲追求,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不健康的社会文化。
如:低级庸俗的刊物、影片、丛生的黑网吧等;非法的群体组织、各种不正当的帮派团伙。
(2)家庭中的不良因素。
表现为:家庭结构不全。
如单亲家庭;父母人格的缺陷,对孩子有不良影响;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放纵姑息。
(3)学校中的不良因素。
表现为:教育目标失当,忽视品德教育;教育方法失当,没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育组织形式单调,使学生厌倦等。
(4)由于技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及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落差大,造成在校生对前途信心不足,产生心理抵触情绪,如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在选择人才方面单纯的追求毕业生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学优分的政策难以得到落实。
优等生的不良心理品质及对策
际, 自 依据 身思想 修养 的需要 , 建立 具有 自己独特 风格
的网页 。个人 网页 上 , 以为 自己建 立德育 档案 、 可 抒发
五、 开设电子信箱 , 开展 思想和心理 咨询服务
通过电子信箱, 运用现代通讯信息语言进行交谈,
学习体会 、 制定生 活信 条、 论生活理想等 , 谈 充分展示 自 有效避开 了面对 面的尴 尬 , 为打 破心理 障碍 , 实现 人际
阻碍 自己更快 的进 步。 任心强等 良 的心理特点 , 好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碍 于 正视 自己的不足之处 ,
这类学生提 高道德 认识 、 强 是非 辨别 能力 的消极 因 增
素。这些 消极 因素容易形成下列不 良的心理 品质 :
1 强 烈 的优 越 感 .
2 自傲 自负・ . 心理
( 责任 编辑
韩和鸣)
4 .— 7 . . —
维普资讯
3 虚 荣 心嫉 妒 心理 .
优等生考上大学作为最终 的 目 。 标
首先 , 帮助优等生通 过 自我观 察 、 自我反 省来认 识
优等生不一定是思想 品德 、 素质修养 和 良好行为习
惯的尖子。他们 过分 爱面 子 , 如学 习中遇到 困难 , 常常 自我 。我通过班 队会 、 会 、 品课等 各种 教育有效 途 晨 思 担心老师 、 同学戳 穿 “ 西洋 镜”, 穿其 “ 山真 面 目” 径和方法 , 看 庐 。 让他们讨论 自己在学习 、 劳动 、 具体课 外活动
己的才华 , 提高对 自己的认识水平 , 增强辨别能力、 分析 间的充分沟通创 造 了一个前所 未 有 的沟通渠 道。心里
能力和 自律能力 。同时 , 学生还 可以通 过相互访 问个人 话 或敏感和牵涉个人 隐私的话 题 , 心有 困惑又不便 当众 网页 , 比较学习中查找 自身的差距 , 在 反思 自己的不足 , 讨论 , 通过电子信箱 , 学生能 够在 心理 上放开 的基础上 校正学 习生活 的失 误。也 可 以通过 个人 网页 的评 比活 随心所 欲地 提问 , 师 电可在确 保学 生 隐私 的前 提下 , 教
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
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尤思甜一、问题的提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确实相对优秀,通常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优秀生”。
但是不容忽视,在他们的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障碍:高傲自大、争强好胜、嫉妒心理、感情脆弱等等。
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末被教师发现,或被忽视,或被认为是“可爱的小毛病”。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优秀生的健康成长,据南京脑科医院心理问题专家统计,每年10月份前后,前来咨询就诊的病人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数量在增加。
今年10月份,仅在校大学生就高达四成左右。
如何改善优秀生的心理状态,全面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那么,优秀生的“瑕”、“疵”大多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用精细的刀剪去精雕细琢,消除那些不应有的斑点?搞清这些问题,使优秀生成长得更加健康,乃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优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1、自傲心理优秀生学习能力较强,大多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了最令人弦目的光环,老师对其过份信任和偏爱,同学作业时常有困难向他们请教,再加上儿童式的幼稚,不知不觉中他们便会产生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久而久之,傲气油然而生,至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同伴交住中持才倨傲,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别人是否接受,喜欢妄下结论,固执已见。
有时甚至表现非常敏感,钻牛角尖。
2、好胜心理优秀生由于长期处于“金字塔尖”往往好胜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听不得反对意见,受不得一次挫折,凡事总要与别人比个高低,论个输赢,不愿让人,更不愿容人。
一旦遇到打击,要么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么把抱怨指向别人,怨恨嫉妒、推卸责任。
3、负重心理优秀生因其学习处于拔尖的特殊地位,所以,老师、父母都在他们身上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对择校的狂热,更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这种期望。
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更多精品:jsfw8文书一、问题的提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确实相对优秀,通常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优秀生”。
但是不容忽视,在他们的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障碍:高傲自大、争强好胜、嫉妒心理、感情脆弱等等。
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末被教师发现,或被忽视,或被认为是“可爱的小毛病”。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优秀生的健康成长,据南京脑科医院心理问题专家统计,每年10月份前后,前来咨询就诊的病人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数量在增加。
今年10月份,仅在校大学生就高达四成左右。
如何改善优秀生的心理状态,全面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那么,优秀生的“瑕”、“疵”大多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用精细的刀剪去精雕细琢,消除那些不应有的斑点?搞清这些问题,使优秀生成长得更加健康,乃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优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1、自傲心理优秀生学习能力较强,大多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了最令人弦目的光环,老师对其过份信任和偏爱,同学作业时常有困难向他们请教,再加上儿童式的幼稚,不知不觉中他们便会产生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久而久之,傲气油然而生,至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同伴交住中持才倨傲,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别人是否接受,喜欢妄下结论,固执已见。
有时甚至表现非常敏感,钻牛角尖。
2、好胜心理优秀生由于长期处于“金字塔尖”往往好胜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听不得反对意见,受不得一次挫折,凡事总要与别人比个高低,论个输赢,不愿让人,更不愿容人。
一旦遇到打击,要么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么把抱怨指向别人,怨恨嫉妒、推卸责任。
3、负重心理优秀生因其学习处于拔尖的特殊地位,所以,老师、父母都在他们身上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发表时间:2009-09-04T10:12:08.107Z 来源:《华夏教育》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北碚)刘明霞400715[导读] 长期以来,学校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疏于教育【摘要】:长期以来,学校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疏于教育,导致他们过分追求完美,目中无人;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嫉妒心理较严重,缺乏与人良好相处的心态;好胜心强,恃才傲物,唯我独尊;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受挫折能力差等心理问题。
对于学优生的嫉妒心理:以“德”修身,合理转化;对于学优生的高傲和好胜心理:及时发现,合理降温;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学优生心理特征对策我们在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就是较多的注重对后进生的教育,而对于优秀学生多给予的是信任。
其实,对优秀生的教育引导也不容忽视。
优秀学生也存在局限性,其心理特征和常见的心理上的障碍亦应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一、学优生的心理问题学优生是指文化成绩较优秀,处于班级、年级领先地位的学生,不考虑思想、行为问题的学生。
他们也许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在心理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人们在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他们是否有健全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优生多是以自信和自私为主为两大心理特征,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状况虽然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过分追求完美。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一部人类史也正是人类追求美的历史,但这种追求一旦过度,就会造成心理扭曲。
一方面,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行为上关注细节,稍有一点事情做的不够,便惴惴不安,已经很优秀,但总不满意;有成就,但没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对他人和环境的期望过高。
一些优秀的学生对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现象不能接受,不是抱怨周围同学素质低,就是埋怨环境设施不如人意。
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一)人类“心理疾病”时代已悄然来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
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
“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
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荟萃》月刊7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
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疾病。
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自2001年以来已把关注精神疾病问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
还有的统计结果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面临小学毕业和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产生抑郁的比例最高。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冯志颖教授指出,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
可许多孩子都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道绳索、一座座大山。
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孩子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