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合集下载

实验三模拟乘法器调幅

实验三模拟乘法器调幅

实验三模拟乘法器调幅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控用mc1496去同时实现am和dsb的方法,并研究已阳入波与调制信号,载波之间的关系。

3.掌控用示波器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演示相加调幅器的输出失调电压调节。

2.用示波器观察正常调幅波(am)波形,并测量其调幅系数。

3.用示波器观察平衡调幅波(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波形dsb)波形。

4.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为方波、三角波的调幅波。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在实验箱主板上挂上内置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模块。

拨打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模块上控制器8k1,此时电源指标灯照亮。

(2)调制信号源:采用低频信号源中的函数发生器,其参数调节如下(示波器监测):?频率范围:1khz?波形选择:正弦波?输出峰-峰值:300mv(3)载波源:采用高频信号源:工作频率:2mhz用频率计测量(也可以使用其它频率);?输入幅度(峰-峰值):200mv,用示波器观测。

2.输入失调电压的调整(交流馈通电压的调整)内置演示相加器在采用之前必须展开输出紊乱调零,也就是必须展开交流馈通电压的调整,其目的就是并使相加器调整为平衡状态。

因此在调整前必须将控制器8k01复置“off”(往拨付),以阻断其直流电甩。

交流馈通电压所指的就是相加器的一个输出端的加之信号电压,而另一个输出端的不作信号时的输入电压,这个电压越小越不好。

(1)载波输出端的输出失调电压调节把调制信号源输出的音频调制信号加到音频输入端(8p02),而载波输入端不加信号。

用示波器监测相加器输入端的(8tp03)的输入波形,调节电位器8w02,并使此时输入端的(8tp03)的输入信号(称作调制输出端馈通误差)最轻。

(2)调制输出端的输出失调电压调节把载波源输出的载波信号加到载波输入端(8p01),而音频输入端不加信号。

用示波器监测相加器输入端的(8tp03)的输入波形。

调节电位器8w01并使此时输入(8tp03)的输入信号(称作载波输出端馈通误差)最轻。

实验三_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

实验三_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

反应液+2ml磺胺试剂 磺胺试剂+2ml α-萘胺试剂 注意加液顺序 取1ml反应液 反应液 磺胺试剂 萘胺试剂 混匀 25 ℃水浴反应5分钟 水浴反应 分钟 取出后桌面静置10分钟 取出后桌面静置 分钟 540 nm测定样品的吸光值 测定样品的吸光值
5. 结果与分析
分析硝酸盐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硝酸盐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处 理 A液 吸光度 [ NO2- ] NR活性 活性 B液 吸光度 [ NO2- ] NR活性 活性
(uMol/ml)(uMol/h•gfw) ) )
(uMol/ml)(uMol/h•gfw) ) )

H2 O KNO3 对照 [ NO2- ] (uMol/ml)= 0.0026+0.359OD540 ) + NR活性( NO2- , uMol/h•gfw)= [ NO2- ] ×10ml/1ml ÷(鲜重 ×0.5h) 活性( 鲜重g× 活性 ) )
1. 实验目的意义
硝酸还原酶( 硝酸还原酶(EC.1.6.6.1,缩写 )是硝酸盐同化中第一 ,缩写NR) 个酶,也是限速酶,处于植物氮代谢的关键位置。 个酶,也是限速酶,处于植物氮代谢的关键位置。它与植 物吸收利用氮肥有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物吸收利用氮肥有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因而硝酸还原酶活性被当作植物营养或农田施肥的指标之 也可作为品种选育的指标之一。 一,也可作为品种选育的指标之一。
硝酸盐的还原由硝酸还原酶 (nitrate NR)催化 催化。 硝酸盐的还原由 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 催化 。 硝酸还原酶 硝酸还原酶存在于细胞液中,为一种诱导酶。 硝酸还原酶存在于细胞液中,为一种诱导酶。 诱导酶(induced enzyme): 植物体本来不含有, 诱导酶 (induced enzyme): 植物体本来不含有 , 但在特定外 来物质(如底物)的诱导下,可以产生的酶。 来物质(如底物)的诱导下,可以产生的酶。

实验3(函数)

实验3(函数)

实验三 函数 一、实验目的(1)、学习函数的声明与定义(2)、函数的调用(3)、了解函数的调用过程(4)、理解函数参数传递机制(5)、掌握函数重载、参数带有缺省值、内联函数定义、调用和工作机制(6)、体会函数重载、参数带有缺省值、内联函数作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区分函数定义与声明?2、 函数调用形式有哪些?3、 函数的调用过程是怎样的?4、 什么是内联函数?特点是什么?5、 重载函数通过什么来区分?作用是什么?6、 定义带有默认形参函数应注意什么?7、 制转换:利用函数编写一个输入一个8位二进制数,将其转换为十进制数输出的函数。

例如:11012 = 1(23) + 1(22) + 0(21) + 1(20) = 1310所以,如果输入1101,则应输出138、 编写程序求π的值其中arctan 用如下形式的级数计算:直到级数某项绝对值不大于10-15为止;π和x 均为double 型。

9、寻找并输出11~999之间的数m ,它满足m 、m 2和m 3均为回文数。

– 回文:各位数字左右对称的整数。

例如:11满足上述条件112=121,113=1331。

提示:用10取余的方法,从最低位开始,依次取出该数的各位数字。

按反序重新构成新的数,比较与原数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原数为回文。

10、编写、输入、检查、调试和运行下列程序,掌握const 使用方法,并区分#define 。

①、编写程序,实现复制字符串的自定义版char *strcpy(char *dest,const char *source);//该函数返回dest 的值,即字符串首地址②、编写程序,实现比较字符串的自定义版int strcmp(const char *str1,const char *str2);//str1>str2 返回正数//str1=str2 返回0//str1<str2返回负数11、学习函数重载、参数带有缺省值、内联成员函数定义与调用(1)、编写一个程序,其中包含三个重载的display()函数,第一个函数输出一个double值;第二个函数输出一个int值;第三个函数输出一个char值。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三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三答案

实验三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理解C 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2. 掌握利用if 结构实现选择结构的方法。

3. 掌握利用switch 结构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4. 结合程序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学习调试程序5. 实验4学时二、实验内容1.程序改错题改正下面程序中的错误。

输入实数x ,计算并输出下列分段函数f(x)的值(保留1位小数)。

)100(1=x x==)(x f y)100(≠x x输入输出示例1(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Enter x :100f )=输入输出示例2(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Enter x :23f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include<>#include<>void main(void){double x;printf("Enter x: \n");scanf("=%f", x);if (x = 100) {y = 1/sqrt(x)}else (x != 100) {y = x;}printf("f(%.2f) = %.1f\n",x,y);}答:#include<>#include<>void main(void){double x,y;printf("Enter x:\n");scanf("%lf",&x);if (x=100)y = 1/sqrt(x);elsey= x;printf("f(%.2lf)=%.1lf\n",x,y);}2.一般编程题编程题1输入任意三个整数a,b,c ,求3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include <>void main(){int a,b,c;printf("请输入三个整数:");scanf("%d %d %d",&a,&b,&c);if (a>=b)t=a,a=b,b=t;if (a>=c)t=a,a=c,c=t;if (b>=c)t=b,b=c,c=t;printf("最小值为:%d\n",a);printf("最大值为:%d\n",c);}编程题2输入x ,计算并输出下面分段函数f(x)的值(保留2位小数)。

环境生态学实验三

环境生态学实验三

4.实验方法
❖ 用酸度计测定滤 液pH值,准确读 至0.01
注意事项
❖ 进行氯气处理叶片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让 氯气进入呼吸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叶片;
❖ pH使用前要标定。源自思考题❖ 酸性污染物质是如何伤害植物的? ❖ 比较所测定的植物叶片澄清液pH值的变化,并
分析这种变化与植物受害程度的关系,以及与 无污染情况下植物叶片的pH值大小有无关系。
❖试剂
去离子水、盐酸、高锰酸钾
4.实验方法
❖ 将实验材料(枝条带叶片)插在盛有水的大烧 杯中,将大烧杯置于熏气箱或通风橱内;另取 一只大烧杯置于熏气箱或通风橱内,往其中倒 入适量盐酸和高锰酸钾以产生氯气熏蒸实验材 料。对照处理的实验材料置于室内。
4.实验方法
❖ 取对照叶片和熏蒸的叶 片,用水洗净,用滤纸 吸干。分别称取5 g,用 去离子水冲洗,用滤纸 吸干后在研钵中研碎, 加50 mL去离子水,沉 淀30 min,滤纸过滤, 滤液收集于小烧杯中。
与无污染情况下植物叶片的pH值大小的关系。
2.实验原理
★ 叶片是植物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 植物受污染时,植物叶片 将在生理和形态上产生反 应。
2.实验原理
形态方面:
急性症状:叶片坏死、颜色由绿变黄、变 白等;
慢性伤害:叶片颜色由绿变棕黄、脱绿 和早熟落叶等。
2.实验原理
生理生化方面: ❖ 大气污染物Cl2、HCl、SO2等通过叶片表面的
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生成HClO+、 H3O+、 H2SO3 + ,这些酸性物质破坏了叶片内原有的 pH值平衡,使植物叶片澄清液的pH值降低;
❖植物细胞液 pH值与植物的抗毒性关系非常密 切,植物叶片 pH值越高,抗氯性越强。

实验3实验报告

实验3实验报告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理解客单价概念。

理解影响客单价的因素。

理解电商中关联销售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建议大家在做实验之前,把课件看一遍)1、什么是客单价?客单价计算公式是?客单价决定因素有?答:客单价:是指商场(超市)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也即是平均交易金额。

客单价的本质是:在一定时期内,每位顾客消费的平均价格,离开了“一定时期”这个范围,客单价这个指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客单价=销售总额÷顾客总数客单价=销售总金额÷成交总笔数决定因素:日均客单价、购买频次、关联销售、宝贝定价、订单中同一宝贝的重复购买率2、什么是关联销售?关联销售常见的形式有?答:关联销售:通过某种形式的暗示和推荐,让买家对多个产品产生兴趣,并最终导致购买的行为。

这种购买行为可以在一次购物中发生,也可以在多次购物中发生。

销售形式:基于宝贝功能和应用场景的关联营销基于宝贝相似的关联营销基于买家从众心理、羊群效应的关联营销3、关联推荐原则的原则是?答:1、推荐多了,等于没有推荐:推荐一定要少而精准,而不是大而多,这样会影响买家的决策。

2、推荐的有效性要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评估。

3、推荐没有万能的药方,要因人、因商品等分析。

4、对于大多数类目,相似的推荐尽量要放在宝贝描述的下面,因为相似的推荐容易让买家犹豫,从而错过购买的机会;但当一个买家看完整个宝贝描述还在纠结是否要购买时候,相似的推荐可能会使用户选择一些店铺内的宝贝对比,而不是直接离开店铺。

三、收获,体会及问题(写得越详细、越个性化、越真实越好,否则我不知道你做这个实验的心路历程,也就无法充分地判断你是否是独立完成的这个实验、你是否在做这个实验时进行了认真仔细地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是否在实践能力上得到了提高)在独立网店系统、网上商城的营销中,把使用各种推广方法所带来的流量尽可能的利用起来、提高客单价和销售额是一项很重要的、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工作。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三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实验项目名称:实验3 文字信息实验过程及内容:一、(一)基础操作1. 启动Microsoft Word 2010,输入个人简历的相关信息。

输入完成后,将文档另存为:个人简历.docx。

(书本案例3-2)1)输入RESUME后按Enter即可换行2)在第五段输入“姓名:马腾飞”时,由于已经输入过一次了,可以直接复制粘贴。

长按鼠标左键选中“姓名:马腾飞”,单击右键,弹出菜单,在菜单中选择复制。

再将光标移动到需要粘贴的位置,在键盘上按“C TRL+V”即可完成。

3)输入完内容后,在左上角点击“保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更改文件名,以及选定保存地址后,单击“保存”。

2. 打开个人简历文档,设置标题“个人概况”格式,字体:楷体、小四,深蓝色,加宽2磅,对整行加下划线、橙色;整行底纹:淡橙色。

(书本案例3-5)1)选中“个人概况”,在弹出的菜单中找到字体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楷体”,再找到字号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小四”。

然后找到字体颜色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深蓝色”。

2)选中“个人概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字体”选项,进入对话框,切换至对话框的“高级”选项卡。

点击“间距”的下拉按钮选择“加宽”,在磅值(B)中更改为2磅。

再切换到“字体”选项卡,点击“下划线类型”的下拉按钮,选择所需的下划线线型,点击“下划线颜色”下拉按钮并选择橙色的下划线颜色。

查看“预览”,确认无误后单击“确定”按钮。

3)选中“个人概况”,点击Word上方的“设计”选项,在最右边的页面背景内点击页面边框,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底纹”选项卡,点击“填充”的下拉按钮,选择淡橙色。

点击“应用于”的下拉按钮,选择“文字”选项。

在“预览”区查看,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即可。

效果如下图所示3.书本案例3-61)选中“个人概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段落”,进入对话框后更改“段前”的数据为1行,“段后”的数据为1行,特殊格式为“无”。

实验3网际协议参考答案

实验3网际协议参考答案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缺点:在数据报转发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数据部分错误,只有在数据报交付到目的地后才发现数据报中的数据部分错误
好处:1、所有将据封装在IP数据报中的高层协议如TCP,都有覆盖整个分组的校验和。

因此,IP数据报的校验和就不必再检验所封装的数据部分。

2、每经过一个路由器,IP数
据报的首部就要改变一次,但数据部分不改变,因此校验和只对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校验。

若校验包含数据部分,则每个路由器必须重新计算整个分组的校验和,这就表示每一个路由器要花费更多的处理时间。

实验三——精选推荐

实验三——精选推荐

作业三
附加教学数据库,完成如下的题目:
1、查询不同课程成绩相同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学生成绩
2、查询没有学全所有课的同学的学号、姓名;
3、查询至少有一门课与学号为“s1”的同学所学相同的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4、查询至少学过学号为“s1”同学所学课的其他同学学号和姓名;
5、把“SC”表中“王平”老师教的课的成绩都更改为此课程的平均成绩;
6、查询和“s2”号同学学习的课程完全相同的其他同学学号和姓名;
7、删除学习“叶平”老师课的SC表记录;
8、向SC表中插入一些记录,这些记录要求符合以下条件:没有上过编号“c3”课程的同学学号,学习c8课程;
9、按平均成绩从高到低显示所有学生的“数据库”、“数据结构、“英语”三门的课程成绩.
10、查询各科成绩最高和最低的分:以如下形式显示:课程号,最高分,最低分
11、按各科平均成绩从低到高高到低顺序
12、查询不同老师所教不同课程平均分从高到低显示
13、查询两门以上不及格课程的同学的学号及其平均成绩
14、查询各科成绩前三名的记录:(不考虑成绩并列情况)
15、查询任何一门课程成绩在70分以上的姓名、课程名称和分数;。

实验三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

实验三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
8.用尺子测量并记录沉淀环直径,然后以沉淀环直径为 纵座标,以标准参考蛋白量(单位/ml)为横座标,绘制 成标准曲线。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方法
人血清中IgG正常值的测定: 1.将已制备好的抗体琼脂板置于打孔
模板上,每一琼脂板可打孔2个。 2.取正常人血清,用PBS做1:4稀释。 3.用微量加样器分别取稀释后人血清
2.稀释抗体,用pH7.4的PBS稀释标准抗人IgG抗 体,使最终浓度为抗体效价的一倍,其分装量应 与3%盐水琼脂量相等。
3.制备琼脂板:将已稀释的抗人IgG抗体于56℃ 水浴中预热,再倾注于已溶化并维持56℃的3%盐 水琼脂中混匀,取5ml即刻倾注于玻片上,待凝 固后即可。
4.打孔:将琼脂板置于模板上,在同一直线上 用打孔器打孔4个,孔距10mm。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方法
标准曲线的制备
5.用PBS缓冲液稀释不同浓度的标准参考蛋白:浓度分 别为800mg/L、400mg/L、200mg/L、100mg/L。
6.加样:将已稀释的不同浓度的工作标准蛋白依次用微 量加样器每孔加入10ul。(注意:每一稀释度均应更换 塑料吸头)。
7.将加样的琼脂板放湿盒中,置37℃温箱,24小时后观 察结果。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方法分别量取各孔样品沉淀环的直径根据提供的参考标准曲线计算待检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成人血清中igg范围7001660mgl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结果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结果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制备抗体琼脂板时琼脂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太低琼脂会凝固太高则会影响抗体的活性
实验三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标本10µl加入孔中,每份各加两孔。 4.作好标记放湿盒中,置37℃温箱,

实验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含答案)

实验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含答案)

实验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基本数据类型(int、char、float、double)占用的字节数和存储形式,能够定义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使用这些类型的数据;2、熟悉赋值、整数相处、取余运算符的使用,能根据需要构建相应的表达式;3、通过样例加深对printf()常用格式控制符功能的理解,掌握printf()函数的使用;4、掌握scanf()函数的使用,能正确输入数据;5、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基础题)运行下列程序,体会printf()中“格式控制符”的用法,并回答相关问题:#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k=1234;double f=12345.0123456789;printf("%8d\n",k);printf("%08d\n",k);printf("%15.4f\n",f);printf("%e\n",f);printf("%.4e\n",f);return0;}问题:已知int k=2569;double f=12345.0123456789;根据上面的代码,在原有printf 语句的基础上修改数据输出格式,使得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k=2569;double f=12345.0123456789;printf ("%6d\n",k);printf ("%06d\n",k);printf ("%.4f\n",f);printf ("%.2f\n",f);printf ("%.4e\n",f);printf ("%.2e\n",f);return 0;}2、(基础题)改错题:以下程序有多处错误,若按下列截图所示格式输入、输出数据,请在程序的相应位置上改正错误。

实验3

实验3

实验三鸡胚孵化和新城疫病毒增值鸡胚具有廉价易得、实验操作简便以及多种病毒(尤其是禽类)和立克次体等易感的优点,在兽医生物制品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实验以新城疫病毒为材料,利用鸡胚,由尿囊腔接种病毒,通过鸡胚孵化、照蛋观察,直至收获病毒,进一步学习掌握鸡胚病毒增殖方法,并为病毒疫苗制备提供半成品。

【目的要求】(1)掌握鸡胚孵化的基本条件和鸡胚孵化的基本方法。

(2)掌握鸡胚尿囊腔途径接种病毒及其收获方法。

【材料与试剂】1.材料(1)毒株:新城疫病毒I系疫苗毒株。

(2)实验动物:新鲜种蛋和9-10日龄鸡胚。

(3)主要器材:孵卵器(或恒温箱)、蛋盘、检卵灯、蜡笔(或油性笔)、小量注射器(0.5ml)、剪刀、镊子、滴管、其他器皿等。

【操作步骤】1.鸡胚孵化与存活鸡胚的识别(1)孵化器的使用:可以选择使用孵化箱或恒温箱,演示使用方法(清洁、消毒、温度、湿度、蛋架使用和翻蛋方法等)。

(2)鸡蛋预处理:取健康种鸡所产新鲜蛋,用温水(15-40℃)清洗,除去蛋壳污物,并用1%新洁尔灭溶液逐个擦洗(不得浸泡)。

洗蛋时注意剔除破蛋、沙壳蛋和畸形蛋。

(3)孵化:将清洁的鸡蛋,气室朝上放入蛋架,置38-39℃,相对湿度为40%-70%孵化箱内孵化9-11d,应保持空气的流通,孵育3d后,每天180℃翻蛋1-2次,以保持40%-70%的相对湿度。

(4)检查(照蛋):孵育后的第4-6日,用检卵灯照视鸡胚发育的情况,此时有活力的鸡胚可见有清晰的血管小网,并显有鸡胚的暗影,较大的鸡胚还可以见到绒毛尿囊膜上的血管及活动的胚体。

如只见模糊的卵黄黑影,不见有鸡胚形迹的为未受精的卵,而胚体不能主动性运动,则为死亡的卵,均应弃去。

(5)胚体的定位(画蛋):孵育9-11d时,将待接种的卵取出,在检卵灯上照视,用油性笔画出气室范围及胚位,按鸡胚接种途径要求,在鸡胚接种部位做好标记。

2.鸡胚尿囊腔途径接种与病毒收获(1)病毒处理:接种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将毒种做1:100稀释。

3实验三 透镜焦距的测量

3实验三  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三 透镜焦距的测量Experiment 3 Determining focal length of thin lens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元件,由透镜组成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

因此了解并掌握透镜焦距的测定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几何光学中的成像规律,也有助于加强对光学仪器调节和使用的训练,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薄透镜焦距并掌握光学元件共轴的调节方法。

实验目的Experimental purpose1.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2.掌握物距与像距法、位移法、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了解、辅助透镜成像法凹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Experimental principle如图1所示,设薄透镜的焦距为f ,物距为S ,对应的像距为S ′,则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为fS S 111=-' (1)故 S S S S f '-'=' (2) 应用上式时,必须注意各物理量所适用的符号规则。

本讲义规定:光线自左向右进行;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光心)量起,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即距离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

运算时已知量需添加符号,未知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图1薄透镜成像规律断其物理意义。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可用以下几种方法:1. 由物距与像距求焦距Getting the focal length with object distance and image distance由光学成像原理可知,实物经会聚透镜后能成实像,故可用白屏接收实像,通过测定物距和像距,利用式(2)即可算出f 。

2. 用位移法测薄凸透镜焦距 Getting the focal length of thin convex glass with displacement method取物与接收屏之间的距离L 大于四倍焦距4f ,此后固定物与接收屏的位置,移动透镜,则必能在接收屏上两次成像,如图2所示,透镜位于I 时,得放大像;透镜位于II 时,得缩小像。

实验训练3答案-数据增删改操作

实验训练3答案-数据增删改操作

实验训练3 数据增删改操作请到电脑端查看实验目的:基于实验1创建的汽车用品网上商城数据库Shopping,练习Insert、Delete、TRUNCATE TABLE、Update语句的操作方法,理解单记录插入与批量插入、DELETE与TRUNCATE TABLE语句、单表修改与多表修改的区别。

实验内容:【实验3-1】插入数据(1)使用单记录插入Insert语句分别完成汽车配件表Autoparts、商品类别表category、用户表Client 、用户类别表Clientkind 、购物车表shoppingcart、订单表Order、订单明细表order_has_Autoparts、评论Comment的数据插入,数据值自定;并通过select语句检查插入前后的记录情况。

(2)(2)使用带Select的Insert语句完成汽车配件表Autoparts中数据的批量追加;并通过select语句检查插入前后的记录情况。

INSERT INTO Autoparts(*)SELECT*FROM t1【实验3-2】删除数据(1)使用Delete语句分别完成购物车表shoppingcart、订单表Order、订单明细表Order_has_Autoparts、评论Comment的数据删除,删除条件自定;并通过select语句检查删除前后的记录情况。

(2)使用TRUNCATE TABLE语句分别完成购物车表shoppingcart、评论Comment的数据删除。

【实验3-3】修改数据使用Update分别完成汽车配件表Autoparts、商品类别表category、用户表Client、用户类别表Clientkind、购物车表shoppingcart、订单表Order、订单明细表Order_has_Autoparts、评论Comment的数据修改,修改后数据值自定,修改条件自定;并通过select语句检查修改前后的记录情况。

实验3 存储器 实验报告

实验3 存储器 实验报告

实验3 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RAM、ROM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3、锻炼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实验器材:1、实验箱一台2、万用表一只3、示波器一台4、电源一台5、电缆若干。

三、实验步骤:1、RAM存储器的读写实验(1) 在实验箱面板上取下RAM存储器的锁孔垫片。

(2) 把读输出线、写输出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信号线依次通过实验箱面板相应的接口引出。

(3) 接通电源,调整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电位为0。

(4) 将读写控制信号线设置为0,地址信号线设置为读取需要存储的地址,读输出线高电平表示RAM存储器中对应地址的数据。

(3) 输入ROM存储器的地址信号线。

(5) 将读输出线接入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记录读取数据的值。

四、实验原理在RAM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独立的地址(A)和数据(D)输入输出端,以及读/写控制端(R/W)。

地址(A)对应每个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是用来选中存储单元的。

地址线上的二进制状态就表示选中哪个存储单元。

数据线输入/输出的数据信号(D)就是存储在RAM单元中的数据。

读/写控制信号(R/W)控制读/写操作进行的时刻。

当R/W为高(写状态)时,数据D将被装入被选择的RAM单元;当R/W为低(读状态)时,被选RAM单元中的数据将被送到数据输出线上。

RAM存储器仅有一组共用地址线和数据线,但相邻地址所在RAM单元不仅具有物理上的相邻,相邻单元的地址与其中一个单元的地址只有最后一位不同,故相邻单元的装入和取出数据时间相等。

ROM存储器是一种只读存储器。

在ROM芯片中,存储的数据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制成常数并固定在芯片中的。

一般情况下,ROM内单元的存储内容不能被修改。

ROM存储器主要的工作就是读取存储在ROM内的信息内容。

ROM存储器的读取输入信息只有地址信号,它的电信号SON每个ROM单元接受地址信号时(即选中时),ROM单元需要将存储在其中的信息送到ROM芯片上的输出线上。

大学计算机实验3-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3-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3-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实验 3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我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熟悉特定计算机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3、增强对计算机系统和程序运行原理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安装了所需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工具,具体如下: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

2、应用软件:具体软件名称 1、具体软件名称 2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任务一:任务一的具体描述1、启动相关软件,熟悉其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2、按照给定的要求,进行数据的输入和处理。

首先,打开具体文件或项目,在相应的位置输入数据。

然后,运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观察数据处理的结果,检查是否符合预期。

(二)实验任务二:任务二的具体描述1、切换到另一个软件工具,了解其特点和使用规则。

2、依据给定的案例,进行模拟操作。

设定相关参数,如列举参数名称和取值。

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三)实验任务三:任务三的具体描述1、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操作流程。

3、逐步实施解决方案,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以下方法得以解决:1、问题一: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出现了错误描述的错误提示。

解决方法:查阅相关的帮助文档和在线资料,发现是由于原因分析导致的。

通过具体的解决步骤,成功解决了该问题。

2、问题二:对于某个概念或功能理解不够清晰,导致操作失误。

解决方法: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经过他们的耐心讲解和示范,加深了对该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完成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任务一的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得到了具体的结果描述。

实验三作业.doc

实验三作业.doc

实验三作业3.1 某地随机抽样调查了部分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结果见表1:表1 某年某地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指标性别例数均数标准差标准值* 红细胞数/1012·L-1男360 4.66 0.58 4.84女255 4.18 0.29 4.33血红蛋白/g·L-1男360 134.5 7.1 140.2女255 117.6 10.2 124.7请就上表资料:(1) 说明女性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的变异程度何者为大?(2) 分别计算男、女两项指标的抽样误差。

(3) 试估计该地健康成年男、女红细胞数的均数。

(4) 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有无差别?(5) 该地男、女两项血液指标是否均低于上表的标准值(若测定方法相同)?答:(1)红细胞数的变异系数:C.V1=0.29/4.18=69.38%血红蛋白的变异系数:C.V2=10.2/117.6=8.67%因此女性的红细胞数的变异系数大;(2)男:红细胞数标准误=0.03 血红蛋白的标准误=0.61女:红细胞数标准误=0.02 血红蛋白的标准误=0.64(3)男:红细胞数的均数:当df=359时,t0.05=1.960,因此均数范围为:4.66-1.96*0.03《均数《 4.66+1.96*0.03,即4.60《均数《4.72 女:红细胞数的均数:当df=254时,t0.05=1.960,因此均数范围为:4.18-1.96*0.02《均数《 4.18+1.96*0.02,即4.14《均数《4.22 (4)假设无差异,两组的标准误:2.02,t=(134.5-117.6)/2.02=8.36 因为t> t0.05,P<0.05,因此差异显著;(5)男:假设不低于,红细胞数:t=(4.66-4.84)/0.03= -6,df=359,查得t0.05=1.645所以/t/> t0.05, P<0.05,说明低于标准值男:假设不低于,血红蛋白:t=(134.5-140.2)/0.61= -9.34,df=254,查得t0.05=1.645所以/t/> t0.05, P<0.05,说明低于标准值女:假设不低于,红细胞数:t=(4.18-4.33)/0.02= -7.5,df=359,查得t0.05=1.645所以/t/> t0.05, P<0.05,说明低于标准值女:假设不低于,血红蛋白:t=(117.6-124.7)/0.64= -11.7,df=254,查得t0.05=1.645所以/t/> t0.05, P<0.05,说明低于标准值3.2 为了解某高寒地区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水平,某人于1993年6月随机抽取了该地小学生708名,算得其血红蛋白均数为103.5g/L,标准差为1.59g/L。

实验三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三 密立根油滴实验

mg = 6παηvg = f r
其中η 是空气粘滞系数, α 是油滴半径。
fr fr υg mg υg mg
qU/d
(6-3-1)
U
图 6-3-1 图 6-3-2 小油滴是带电体,会受到电场作用,如果在极板间加方向向下的电场,电场力与重力相 反,图 6-3-2。假定电场力大于重力,那么在合力作用下油滴将向上加速运动,经过足够的 时间,达到速度为 ve 的匀速运动状态。仍然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那么这里的力平衡关 系是: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2.油滴观察与运动控制 竖拿喷雾器, 对准油雾室的喷雾口轻轻喷入少许油滴(喷一下即可), 微调测量显微镜的 调焦手轮,使监视器上油滴清晰,此时视场中的油滴如夜空繁星。如果视场不够明亮,或视 场上、下亮度不均匀,可调整发光二极管的方向使视场和油滴清晰明亮。取下油雾室调整发 光二极管时,应将工作电压选择开关放在“下落”位置,以防触电。 将工作电压选择开关拨到“平衡”位置,在平行极板上加 250 V 左右的工作电压,观察 油滴的运动情况;选择一颗清晰的油滴(不宜太大),调节工作电压大小,观察油滴运动速度 的变化,直至油滴平衡不动为止;将选择开关拨到“提升”位置,把油滴提升到视场上方, 然后再将选择开关置于“下落”档,油滴开始下落,并测量油滴下落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对一颗油滴反复进行“平衡” 、 “提升” 、 “下落” 、 “计时”等操作,以便能熟练控制油滴。 3.测量 选择平衡电压为 200 ~ 300 V ,匀速下落 2 mm 所用时间约 20 s 的油滴作为待测对象较 好。油滴平衡后,通过“提升”挡电压将油滴提升到第一条水平刻线处,让油滴下落至第二 条刻线时开始计时,测出油滴匀速运动 2.00 mm (对应分划板四格)所用的时间 t 。接着再加 上平衡电压,否则油滴很快消失,影响多次测量。 对一颗油滴进行多次反复测量(一般在 5 次以上),且每次测量前均应重新调节平衡电 压,分别算出每次测量的结果(油滴带电量和基本电荷)。 用同样的方法至少测量 5 颗油滴,最终求出(所有)基本电荷的实验平均值。 本实验中 ρ=981 kg/m3(20℃时) 油的密度 重力加速度 g=9.79 m/sec2(南京地区) - η=1.83×10 5 kg/m·sec 空气粘滞系数 - - 油滴匀速下降距离 l=1.50×10 3 m(本实验为 2.00×10 3 m) -6 常数 b=6.17×10 m-cmHg 大气压强 p=76.0 cmHg - 平行板间的距离 d=5.00×10 3m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检查油滴仪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可能造成落油孔被堵。 2.喷雾时切勿将喷雾器插入油雾室,甚至将油倒出来,更不应该将油雾室拿掉后对准 上电极板中央小孔喷油,否则会将油滴盒周围搞脏,甚至把落油孔堵塞; 3.选择大小合适的油滴是实验的关键。大而亮的油滴,因其质量大,油滴带电量也多, 匀速下落一定距离的时间短,增加测量和数据处理误差。而过小的油滴布朗运动明显,且不 易观察。 4.测量油滴运动时间应在两极板中间进行,太靠近上极板,小孔附近有气流,电场也不 均匀,若太靠近下极板,测量后油滴容易丢失。 思考题 1.为什么向油雾室喷油时要使两极板短路? 2.对同一颗油滴进行多次测量时,为什么平衡电压必须逐次调整? 3.实验中发现油滴逐渐变模糊,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发生?又如何处理? 4.对一个油滴测量过程中发现平衡电压有显著变化,说明了什么?如果平衡电压在不 大的范围内逐渐变小,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
实验: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 现象: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 沾水的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实验来 思考: 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探究二
实验1: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 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 滤纸碎片也能燃烧。 结论:乒乓球和滤纸片都是可燃物
实验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片 大小相同,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薄 铜片中部,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碎片 先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利用桌上的物品来验证燃烧需 思考: 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探究三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 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外一 条件需要有氧气。 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成语中的化学
釜底抽薪 缺少了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因此不再燃烧。 杯水车薪 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柴草的着火点以下,因 此火不能熄灭 钻木取火
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能燃烧。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3 .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 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学以至用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 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 “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 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火箭”能使木船的温度升高至木船的着火点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 烧的原因是: 隔离可燃物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 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 氧气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1.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2.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3.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碎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如图所示)。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

(3)将直立在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其中一支罩在烧杯下,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三是。

【针对训练】1.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2.如图是验证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 ℃,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80 ℃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同时隔绝空气C.比较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3.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形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winsock端口扫描试验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地点东六E402
实验日期2017年4月1日
指导教师贾浩
学生班级信安1402
学生姓名蒋字翔
学生学号5120142362
提交日期2017年4月1日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了解端口扫描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计
(一)题目:编写一个利用全连接的端口扫描程序,能显示目标主机的端口开放情况。

要求能在命令行输入要扫描的目标主机和端口范围。

比如:scan *.*.*.* nnnn-mmmm。

(二)设计:1、字符串处理。

实验中需要对用户输入的字符串进行处理,从中获取到要扫面的IP地址和端口号范围。

可先用一个字符串保存整个命令语句,然后检测到其中的第一个空格和第二个空格,在两个空格之中的内容即是需要检测的IP地址,然后获取到第二个空格和第一个横线之间的内容,并将其转换为整型数据,此为需要扫描的端口的起始端口号,最后获取到横线之后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整型数据,即需要扫面端口的终止端口号。

2、设计主程序。

先创建一个TCP类型的套接字,将其绑定到本地地址,然后将要发送数据的IP地址设置为从用户命令中获取到的数据,紧接着在一个循环中,将在需要扫描的端口的范围内的数据依次赋值给要发送数据的端口号,然后调用connect函数,并等待对方响应连接,若得到响应则表示该端口正常开启,否则表示该端口关闭,并在控制台中打印其开关情况。

3、程序流程图如下:
扫描端口程序流程图
三、实验过程
1.针对实验要求设计代码
2.编写代码实现要求
3.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1. 阐述全连接扫描的原理。

答:全连接扫描是TCP端口扫描的基础,现有的全连接扫描有TCP connect()扫描和TCP 反向ident扫描等。

其中TCP connect()扫描的实现原理如下所述:扫描主机通过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与目标主机的指定端口建立一次完整的连接。

连接由系统调用connect开始。

如果端口开放,则连接将建立成功;否则,若返回-1则表示端口关闭。

建立连接成功:响应扫描主机的SYN/ACK连接请求,这一响应表明目标端口处于监听(打开)的状态。

如果目标端口处于关闭状态,则目标主机会向扫描主机发送RST的响应。

2. 你的程序是否考虑了扫描效率?如没有考虑你准备如何改进?
答:我的程序使用的全连接扫描,没有考虑扫描效率。

可以尝试使用半连接扫描,若端口扫描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TCP连接,在扫描主机和目标主机的一指定端口建立连接时候只完成了前两次握手,在第三步时,扫描主机中断了本次连接,使连接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样的端口扫描称为半连接扫描,也称为间接扫描。

使用这种连接的优点在于即使日志中对扫描有所记录,但是尝试进行连接的记录也要比全扫描少得多,从而提高了扫描效率。

五、实验者自评
通过本次实验,对端口扫描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基本方法有了熟悉和掌握,尤其是对全连接扫描和半连接扫描有了深入的认识,其各自的实现方法和优缺点也有所了解。

对基本的windsock API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实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TCP客户端编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熟悉了网络编程方法,尤其是查阅资料并熟悉了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重新温习了对字符串的操作,对自己的编程动手能力有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通过完成实验,对TCP编程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重新认识了其重要性,并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巩固。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真对待,态度积极,独立了完成实验任
务。

六、附录:
// 填写远程地址信息
sockaddr_inaddr;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设置获取的用户输入IP地址为远程IP地址
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strIP);
for ( i = atoi( starPort ); i<= atoi( endPort ); i++ )
{ //没扫描一个端口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SOCKET s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如果套接字创建失败则返回错误
if(s == INVALID_SOCKET)
{ printf("Failed socket() %d \n", ::WSAGetLastError());
return -1;
}
//设置远程地址信息中的端口号为需要扫描的当前端口号
addr.sin_port = htons(i);
//连接设置好的远程地址,如果连接失败则表示端口关闭
if ( ::connect(s, (sockaddr*)&addr, sizeof(addr)) == -1 )
{ printf( "%s:%d端口关闭\n", strIP, i );
}
//连接成功则表示端口开启
else
{ printf( "%s:%d端口开启\n", strIP, i );
}
::closesocket(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