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小学五年级数学是北师大版数学教育的关键阶段,学生将在这一年里进一步深化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概念的理解,并开始接触更为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
以下是对五年级数学主要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习。
一、数与代数1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学生应全面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分数的值不变。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小数的认识与运算:学生应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了解小数的性质,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会将小数与分数进行互化,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整数的四则运算:学生应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并理解运算的顺序和优先级。
掌握运算定律在整数运算中的应用,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4方程与不等式的初步认识:学生应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和形式,能够识别简单的方程,并学会用等式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如移项法、合并同类项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初步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空间与图形1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应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应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地面需要铺设的地砖数量等。
2体积与容积的初步认识:学生应初步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计算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和容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整数
1.正整数、零、负整数。
2.整数的大小比较。
3.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口算。
二、分数
1.整数与分数的互化。
2.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数的基本运算。
三、小数
1.小数的认识和读法。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口算。
四、长度、面积和体积
1.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2.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和计算。
3.同类图形的面积比较。
五、时间
1.日、周、月、年的认识和计算。
2.钟表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3.时间的加减和口算。
六、数据与图形
1.统计和整理数据。
2.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的认识和制作。
3.读图、解题和口算。
七、几何
1.线段、角、直线和平面的认识和描绘。
2.平面图形的认识、分类和制作。
3.重要图形的特征、性质和计算。
八、算式
1.加、减、乘、除算式及口算的运算法则。
2.约分、通分和分配律。
3.算式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和解决。
九、有理数
1.整数、分数、小数的统称。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3.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十、图形变换
1.图形的移动、翻转、旋转和对称。
2.图形变换和位置关系的认识和运用。
3.解题、创作和口算。
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全部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公顷、平方千米》是根据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教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概念,对面积单位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可能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面积单位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图片、例子。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公园、操场等,方便学生直观地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如公园、操场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场景的面积。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的面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吗?2.呈现(10分钟)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五年级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五年级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独立解决多步问题。
2.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
3. 能够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多步问题的解题步骤。
2. 运用加减乘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
1. 解决复杂的多步问题。
2. 判断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教具: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多步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与实践(15分钟)
1. 教师通过示范一个多步问题的解法,让学生理解解题步骤。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多步问题。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1.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更加复杂的多步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制定解决方案。
四、展示成果(10分钟)
学生代表展示他们解决的多步问题,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多步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题,并解决一道复杂的多步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多步问题,同时也懂得了寻找问题关键信息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愿意)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
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讨论:加法中数的奇偶性与结果的奇偶性。
课件出示填有偶数的图形,奇数的正方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结果,再举例验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奇偶性特点。
培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建构的全过程。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得尽吗》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得尽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除得尽吗》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引入,除法的基本性质,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除法的应用等。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除法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乘法知识出发,逐步引入除法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的理解,以及除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进行直观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分水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入除法的概念。
2.新课引入: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3.课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除法的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方案〔通用10篇〕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方案〔通用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方案篇1一、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9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据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答复下列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对数学学科有较浓重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爱钻研,敢于探究,爱提问和质疑。
上学期期末统考及格率是73%,相对四年级进步明显,成绩过低的学生〔30分以下〕减少了许多。
但仍有近10多名成绩过差,几乎不能到达四年级程度,主要表如今知识欠账过大,承受才能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和不写作业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倍数和因数,图形的面积,分数,分数加减法和可能性的大小〔其中图形的面积安排了根本图形和组合图形两个单元〕共计6个单元。
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交通”、“尝试与猜测”和“数学与生活”3个专题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中的分数和分数加减法、图形的面积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为了学好分数,倍数与因数的学习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将稍难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局部穿插在分数局部学习,相对于过去教材做出了很的打破。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1、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掌握2,3,5的倍数、质数与合数的特征;会找倍数与因数;能分辨质数与合数,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2、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简单的组合图形分析和面积计算。
3、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在观察比拟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分数的根本性质,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发现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
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
(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
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篇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
公园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如何计算面积?2。
实际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看一看,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1)方法一:用数方格的方法。
(2)方法二:平移转化。
3.出示课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二、合作探索1、小组活动探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2、交流方法3、归纳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4.练一练第2题:通过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其面积也相等。
三.总结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篇二: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运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一个梯形的堤坝的横截面,如何计算面积?二、合作探索1、小组活动探索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
(1)数方格。
(2)对拼法。
(3)割补法。
(4)折一折。
2、交流方法3、归纳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三、练一练:第2题:通过计算每个梯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当梯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其面积也相等。
第4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再交流方法。
篇三: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找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最小公倍数,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运算,对因数和倍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最小公倍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和小华约定每周六下午2点一起去公园踢足球,但他们两个人对时间的要求不同,小明要求每两周去一次,小华要求每个月去一次。
请问他们每几个月可以去一次公园踢足球?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和求法。
引导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题目,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然后,各组汇报答案,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欣赏与设计》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与设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欣赏与设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美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运动的美和价值。
2. 让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运动的特点,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运动的美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运动的特点,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美丽的图案,用于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教师准备一些设计图案的素材,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 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如蝴蝶、雪花、几何图形等,让学生欣赏。
然后提问:“这些美丽的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明白这些图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教师讲解如何通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图案,让学生明白设计图案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设计自己的图案,体会图形运动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
3. 动手实践(1)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设计图案的素材,如彩纸、剪刀、胶水等,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图案。
(2)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完成设计。
4.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让大家欣赏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找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找因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内容解析《找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学会用乘法算式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并能够有序地思考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因数的概念,学会用乘法算式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3.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寻找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乘法运算等基础知识。
通过前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学校体操队男女小组排队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们在排队时都在寻找一种共同的规律。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找因数。
2. 自主探究(1)教师给出一个数,如12,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寻找12的因数。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列举出12的因数有1、2、3、4、6、12。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寻找因数的方法: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直到自己和。
3. 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小数除法 第1节 精打细算
31 24 8 24 8
0
2.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做跳绳。
⑴袋鼠做的跳绳平均每根长多少米?
82.5÷15=5.5(m)
⑵小兔做的跳绳平均每根长多少米?
82.5÷25=3.3(m)
返回作业设计
作业2
思维创新 提升培优 基础巩固
返回作业设计
1.(基础题)填一填。 (1)把18.6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3.1 )。
乙商店:12.6÷6= 2.1(元)
十 十个分 位位位
2. 1 6 1 2.6
12
6 6
1个1角 6个1角
用6个1角除以6,商1, 在商的个位2与十分位 间点上小数点,这个小 数点与被除数12.6的小 数点对齐。
0
应用数位知识计算: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
也是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商的小
(2)两个乘数的积是13.2,其中一个乘数是6, 另一个乘数是( 2.2 )。
(3)佳佳买了8支中性笔,用去25.6元,每支 中性笔( 3.2 )元。
(4)45.9是( 5.1 )的9倍。
2.(重点题)用竖式计算。
32.8÷4 =8.2
10.8÷9 =1.2
82 4 32.8
32 8 8
0
12 9 10.8
3.淘气买了6千克苹果,一共花了42元,你知 道1千克苹果多少钱吗? 42÷6=7(元) 答:1千克苹果是7元钱。
返回目录
学习新知
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
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
总价÷数量=单价
甲商店:11.5÷5=______ 乙商店:12.6÷6=______
乙商店:12.6÷6= 2.1(元)
北师大版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小数除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依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连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依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运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觉: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5=0.7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0.5=7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②被除数÷商=除数5.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存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例如:要求保存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存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①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如,0.37、1.4135等。
②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穷的小数,叫做无穷小数。
如5.3…7.145145…等。
③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顺次不断重复显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5.3… 3.12323…5.7171…)④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顺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
(如5.333…的循环节是3,4.6767…的循环节是67,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
15.4÷5=3(次)……0.4(吨) ≈4(次) 进一法
答:实际要运4次才能把这堆煤运完。
达标练习
淘气去香港参加科技夏令营,买了1个铅笔盒。折合人民币 多少元? [教材P13 练一练 第1题]
12.5×0.81 = 10.125 ≈ 10.13(元) 答:折合人民币大约10.13元。
答: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约6172.84 港元,610.50欧元,978.47新元。
探索新知
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 欧元?新元呢?
5000÷0.81 ≈ 6172.84(港元) 5000÷8.19 ≈ 610.50(欧元) 5000÷5.11 ≈ 978.47(新元)
答: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约6172.84 港元,610.50欧元,978.47新元。
探索新知
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 欧元?新元呢?
<1 5000÷0.81 ≈ 6172.84(港元) 5000÷8.19 ≈ 610.50(欧元) 5000÷5.11 ≈ 978.47(新元)
>1
计算人民币兑换外币时,就是用人民币的数 量除以外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汇率。
除数小于1,兑换的港元数量要比人民币多; 除数大于1,兑换的欧元、新元数量要比人民币少。
北师大版·第一单元
人民币兑换
小学数学·的兑换,体会 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02 能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结合人民币兑换的情境,探索除数大 03 于1(或小于1、接近1)时,商与被除
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探索出的规律, 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估算与计算。
探索新知
小学五年级数学练习题北师大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练习题北师大版1. 计算题1)10 + 3 =2)23 - 8 =3)5 × 6 =4)27 ÷ 3 =5)56 + (14 - 6) =2. 填空题1)8 ×_ = 642)48 ÷_ = 83)74 - 28 = _4)56 + 30 = _5)_ × 7 = 633. 解答题(1)小明在一家超市购买了5袋零食,每袋零食价格为15元。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小明购买了5袋零食,每袋价格为15元,所以小明一共花了 5 × 15 = 75 元。
(2)班级里有30个学生,其中17个是男生,其余的是女生。
请问女生的人数是多少?解答:班级里一共有30个学生,男生的人数是17个,所以女生的人数是 30 - 17 = 13 个。
4. 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一个偶数?A. 17B. 23C. 30D. 51答案:C2)下列哪个是一个质数?A. 21B. 30C. 29D. 36答案:C3)下列哪个是一个等腰三角形?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等腰梯形D. 等腰椭圆答案:C5. 解决问题小明家里有48颗苹果和36颗梨。
他想将这些水果分成每篮8颗的苹果和每篮6颗的梨。
他最后能分成多少篮水果?剩下多少颗?解答:小明一共有48颗苹果和36颗梨。
他想将苹果分成每篮8颗,所以一共可以分成 48 ÷ 8 = 6 篮苹果;梨分成每篮6颗,所以一共可以分成 36 ÷ 6 = 6 篮梨。
他最后能分成 6 + 6 = 12 篮水果。
剩下的苹果是48 - 6 × 8 = 0 颗,剩下的梨是 36 - 6 × 6 = 0 颗。
6. 拓展题小明家的电视每小时消耗2度电。
小红家的电视每天使用4小时。
如果小红家一个月的电费为100元,小红家电价是多少元/度?解答:小红家电视每天使用4小时,所以每个月使用的小时数是 4× 30 = 120 小时。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可能性谁先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可能性:谁先走》。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可能性:谁先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概率知识的初步探讨,通过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使学生在设计不同规则过程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游戏公平所起到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现象,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有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发言,通过学生发言来了解我们身边的知识,同时也达到了学生间互相补充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分数。
2.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活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不确定现象的存在。
如:抛硬币、抽签等。
让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够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索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归纳总结。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倍数与因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索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求法。
3.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求法及其关系,形成知识体系。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