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年级共15页文档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六篇)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六篇)【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篇一:大逆不道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
有—天项羽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一雌雄。
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
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
这是你第一条罪状。
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自称上将军,这是你第二条罪状。
你违抗怀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诸侯的兵马人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接着,刘邦又揭露项羽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
在讲到第十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臣子而杀死君王,又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为政不平,对订立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大的叛逆。
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你还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项羽听了刘邦的话,气得浑身发抖,命令弓箭手向刘邦放箭。
结果,一箭射中刘邦前胸,汉军只好迟兵。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篇二:楚弓楚得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
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
据传说这把弓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人相信,但它无疑是一张绝好的弓。
楚共王很爱打猎,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飞禽野兽。
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
不料,弓已不知去向。
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弓给丢了。
丢了一张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非常可惜。
于是,他们焦急万分地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
成语故事一年级
成语故事一年级一、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很聪明,善于欺骗其他动物。
有一天,它偶然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狐狸心生一计,便走上前去,恭维老虎说,“老虎大人,您的身材魁梧,气势非凡,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了!”老虎听了很是得意,于是狐狸便请求老虎给它一个身份证,以便它在森林里行走时,其他动物都能知道它是老虎的朋友。
老虎一听,高兴地给了狐狸一个身份证。
从此,狐狸趾高气昂地在森林里游荡,其他动物都以为它是老虎的朋友,都不敢惹它。
狐狸越发得意忘形,开始欺负其他动物,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猎人,猎人看到了狐狸手中的身份证,便把它抓了起来。
狐狸后悔莫及,它明白了一个道理,借势欺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二、井底之蛙。
有一口井里住着一只青蛙,它整天盯着井口看,觉得这口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大青蛙从外面跳进井里,对井底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小了,外面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广阔。
”井底的青蛙不信,它觉得井口外的世界一定没有井底好。
大青蛙只好跳出井口,告诉其他动物来帮助井底的青蛙。
于是,一只狐狸、一只老虎、一只大象都来到了井口,告诉井底的青蛙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
井底的青蛙终于相信了,它跳出了井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原来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和美丽。
三、千里送鹅毛。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喜欢鹅毛。
有一天,一位臣子对国王说,“千里送鹅毛,意思是说鹅毛轻轻飘落,却能飞行千里,这是一种极好的礼物。
”国王听了很是喜欢,于是他下令全国各地的人民都要送他鹅毛。
结果,全国的人民都纷纷送来了鹅毛,国王高兴得不得了。
可是,他并没有珍惜这些鹅毛,而是随意地乱丢乱扔。
这些鹅毛被风吹散了,最终散落在了千里之外。
国王后悔莫及,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珍惜每一份礼物,不要随意浪费。
四、画蛇添足。
有一个画匠,他非常擅长画蛇。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画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就在蛇的身体上再加上了几道线条。
结果,这条蛇就变得丑陋不堪。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篇一】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们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们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们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适合一年级的成语故事精选八篇
适合一年级的成语故事精选八篇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升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升。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们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们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们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能够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实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以前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很多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很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小学1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
小学1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成语就是既成之语,大部分是四字的.后人觉得前人说的某句话语词精炼,表意恰到好处,就会把这句话拿过来用.一个成语一般开始是在读书人之间使用,因为大家都知道出典何处,自然能领会别人的意思.到后来用的久了,所有人都这么用,就成了汉语里的固定词汇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小学1年级的成语故事1顺手牵羊【成语故事】梁山泊好汉们在宋江的带领下打败辽国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暴动。
在清剿的过程中,田虎的大将马灵会巫术,被公孙胜。
马灵如飞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
恰好碰到花和尚鲁智深,一禅杖把马灵打倒,顺手牵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小学1年级的成语故事2声色犬马【成语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太子,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经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无恶不作。
小学1年级的成语故事3乘人之危【成语故事】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
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
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小学1年级的成语故事4势如破竹【成语故事】西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人称“杜武库”大将杜预支持司马炎统一中国,被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统领大军进攻吴国,先后夺取吴国大部分土地,有人建议暂停进攻。
他说:“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小学1年级的成语故事5天马行空【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西域大宛国出产一种名马可以日行千里,被称为“西极天马”或“天马行空”。
汉武帝派使臣带上金银珠宝去换这种千里马,大宛国国王毋寡杀了使臣侵吞财物。
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大宛国,取得西极天马3000匹。
小学1年级的成语故事6小鸟依人【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任命褚遂良为谏议大夫,他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1.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贵族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宾客。
宴会上,主人准备了一壶美酒作为奖品,打算分给宾客们。
但是酒只够一个人喝,于是主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宾客们比赛画蛇,谁画得最慢,谁就喝这壶酒。
宾客们纷纷拿起笔来画蛇,有的人很快就画好了,有的人还在慢慢地画。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看到其他人还在画,就得意地说:“我可以在蛇身上再添上几只脚。
”于是,他开始给蛇画脚。
但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并且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它画脚呢?”结果,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因为多此一举而输掉了比赛,那壶美酒被另一个画得快的人喝掉了。
2.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二掩耳盗铃: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偷想要偷别人家的铃铛。
他知道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这样他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了。
小偷悄悄地来到铃铛旁边,开始偷铃铛。
他一边偷,一边想:“我把耳朵塞住了,听不到铃铛的声音,别人也听不到。
”可是,当他拿起铃铛的时候,铃铛还是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小偷被主人发现了,最后被抓住了。
3.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三拔苗助长: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片稻田。
农夫非常着急,希望稻子能快点长大,好让他能早点收获。
一天,农夫看着稻田里的稻苗,心里想:“稻苗长得太慢了,我得帮帮它们。
”于是,他决定把每一棵稻苗都往上拔高一点,这样它们就能长得更快了。
农夫开始一棵一棵地拔高稻苗,累得满头大汗。
当他把所有的稻苗都拔了一遍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情。
第二天,农夫来到稻田,想看看稻苗长得怎么样了。
可是,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原来,拔苗助长不但没有帮助稻苗生长,反而害了它们。
4.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四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简短成语故事(六篇)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简短成语故事(六篇)【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完壁归赵】战国时代,秦昭王欺骗赵国说,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
赵惠文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秦国的当,这是赵国大臣蔺相如自愿请命带保玉到秦国完成换城任务。
临行时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归赵”。
随后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但见秦王没有换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赵国,并入宫指责秦王不讲信义,秦王知璧已经回赵,便无可奈何,只好送蔺相如回国。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升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升。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们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们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们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能够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实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以前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很多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很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一年级成语故事
一年级成语故事1. 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2. 掩耳盗铃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3. 闻鸡起舞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4. 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5. 井底之蛙春秋战国时代《庄子•秋水》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 指鹿为马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7.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8. 对牛弹琴汉•牟融《理惑论》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9.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0. 胸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 .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11. 亡羊补牢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12.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13. 买椟还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14.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15.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16. 叶公好龙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17. 自相矛盾《韩非子•难势》“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
“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
一年级的成语故事大全
一年级的成语故事大全1. 纸上谈兵从前有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他非常喜欢看书。
有一天,小明读到了一个词语叫做"纸上谈兵"的成语,他有点不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
于是,小明去问他的老师,老师告诉他,"纸上谈兵"是指只在纸上、口头上谈论战争或者其他事情,而没有实际行动或经验。
小明听了老师的解释后,觉得有点明白了。
于是,他下定决心不光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一箭双雕小明是一个热爱冰球运动的一年级学生,有一次,他参加了学校的冰球比赛。
比赛中,小明看到自己的队友和对方球员正打得难解难分。
小明决定利用一次射门机会,帮助他的队友得分。
小明拿着冰球飞快地向对方球门射去,他的球经过了一个对方球员的杂耍,然后准确无误地进入了球门,同时也撞开了对方球门门框。
小明一箭双雕,既进球,又打开了比赛的胜利之门。
小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成语"一箭双雕"的意思,就是在一次行动中同时实现了两个目标。
3. 守株待兔在一个乡村的农场里,有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他父亲是个农夫。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告诉他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里,有一位愚蠢的农夫,他一直用一个破旧的锄头在一个地方独自耕种,他不愿意尝试新的办法或者改变。
有一天,这个愚蠢的农夫在耕地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受伤的兔子被追赶着从他的锄头旁边跑过。
农夫觉得兔子一定是撞到了他锄地时掘起的树根,于是他决定在同一个地方等待,希望可以再次捕捉到受伤的兔子。
然而,这个愚蠢的农夫却没有注意到,兔子受伤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锄头,而是因为追赶它的捕食者。
他的守株待兔的行为,让他错失了更多的机会和收获。
小明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就是指固守一点观念或者方法,不愿意改变或尝试新的东西。
4. 画蛇添足小明的一年级班级里有一次绘画比赛,他决定参加。
小明的绘画技巧很不错,他画了一幅非常逼真的蛇,他觉得这幅画已经完美无缺了。
成语故事一年级
精选一年级成语故事(一)愚公移山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二)自相矛盾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读的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读的成语故事1.【井底之蛙】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
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
2.【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可是却没有兔子再撞到树上。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3.【狐假虎威】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成语故事一年级
按图索骥(jì)
春秋时秦国人 孙阳(伯乐)和其儿子——《相马经》 按图寻找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
买椟(dǔ )还珠
楚国人和郑国人 重视外表不顾实质,做出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 也很可笑。
7. 狐假虎威
8.一举两得
9.凿壁偷光
10.映雪读书
11.盲人摸象
12.精卫填海
13.井底之蛙
14.刻舟求剑
15.呆若木鸡
16.爱屋及乌
17.按图索骥
18. 半途而废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闻鸡起舞
晋代 祖逖(tì)和刘琨(kūn ) 形容发奋比喻有志之士
铁杵(chǔ )磨成针
6. 对牛弹琴
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 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于是公明仪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 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音乐。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说 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不能 读书。他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让微光透过小
洞照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习到深夜。 他们乡下有个大户人家,并不识字,但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
去打工,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家很奇怪,问他要什么,他说: “只要能读遍你家藏书,我就满足了。”主人很感叹,就把书借 给他读,终成西汉有名的学者,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1. 画龙点睛
2. 画蛇添足
楚国 门客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不但无意义,反而不合适。徒劳无功 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经典成语故事分享(一年级学生适用)
经典成语故事分享(一年级学生适用)导读:本文经典成语故事分享(一年级学生适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一般连用。
【篇二】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们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们。
【篇三】一鸣惊人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们震惊。
”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们突然做出惊人们的成绩。
【篇四】一日千里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
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
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
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篇五】对症下药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们看病,用了不同的药。
两人们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成语故事小学生一年级
成语故事小学生一年级在故事中学习成语更加轻松简单。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关于成语故事小学生一年级的知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成语故事小学生一年级一、坐井观天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海龟。
青蛙自豪地对海鬼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鬼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
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
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
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掩耳盗铃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
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
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
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
“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
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
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
三、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一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一)画饼充饥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
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
《后汉书·卢毓传》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成语胸有成竹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
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画竹。
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名,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请他画竹。
晁补之是文同的知心朋友,常和文同喝酒赏竹,最爱看他画竹。
有一位年轻人想向文同学习画竹,先向晁补之请教文同画竹的秘诀,晁补之说:“当他画竹时,已经心里面有竹的影子了,这就是他独到的地方。
”一箭双雕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
北周皇帝嫁公主给突厥可汗摄图时,长孙晟作为护卫随行。
由于其箭术好,突厥可汗留其在突厥常住。
一日,二人打猎时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
可汗忙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
张弓搭箭,“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来。
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一箭双雕”,原形容箭术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达到了两种目的。
惊弓之鸟更羸(léi)陪同魏王散步,看见远处有一只大雁飞来。
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
”魏王听了,耸肩一笑:“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能。
”不一会儿,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
只见更羸拉弓扣弦,随着嘣地一声弦响,只见大雁先是向高处猛地一窜,随后在空中无力地扑打几下,便一头栽落下来。
魏王惊奇得半天合不扰嘴,拍掌大叫道:“啊呀,箭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真是意想不到!”更羸说:“不是我的箭术高超,而是因为这只大雁身有隐伤。
一年级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用来比喻谣言一再重复,会让人信以为真。所以后人就以 “三人成虎”这句成语来比喻谣言可以掩盖真相。
一年级成语故事
目录
CONTENT
第1课、守住待兔 第3课、刻舟求剑 第5课、狐假虎威 第7课、自相矛盾 第9课、亡羊补牢
第2课、杞人忧天 第4课、破釜沉舟 第6课、老马识途 第8课、杯弓蛇影 第10课、三人成虎
第1课、守住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待兔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在他家旁边有棵树。有天他看见一只兔 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在慌忙中奔跑,没注意前方,很快就撞上了那棵树, 把自己撞死了。农夫便兴高采烈地捡到了那只兔子,吃了一顿美味的兔 子肉。
这个故事是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一书中,阐述 国君治理国政的道理。如果用旧法治理国家,而不考虑时空的发展变化, 就会象这个求剑者的行为一样令人困惑不解。他认为国君治国应要符合 时宜,明白世事在变,若一味沿袭旧法不知改革,那么就无法治国。
后来这个典故就被浓缩成“刻舟求剑”这一句成语,用来比喻拘泥 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襄王听了,没有接纳庄辛的谏言,反而生气说:“现在天下太平,怎么可能有亡国 之祸呢?”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如果大王继续与这些人为伍,楚国必定会灭亡。 大王既然不相信,就请大王允许我到赵国避一避,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
庄辛去了赵国五个月之后,秦国果然发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都城和其它地方。 襄王逃亡到城阳后,想起了庄辛曾经劝谏他的话,感到十分后悔,就派人把庄辛找回来。
第4课、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