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血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采集前准备。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其次,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以便更好地判断采集标本的部位和时间。
最后,要准备好采集标本所需的器具和消毒用品,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
2. 采集标本。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时间。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采集部位是患者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在采集前,要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并等待酒精完全干燥。
然后,使用无菌采血针或采血管进行采集,确保采集的血液量足够,并避免空气污染。
3. 标本处理。
采集到血液标本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首先,要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转移到无菌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抗凝剂,确保血液不会凝固。
然后,要轻轻颠倒试管,使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合。
最后,要将标本送到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培养。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其次,要遵守正确的采集顺序和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标本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最后,要及时将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的质量受到影响。
总结。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对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的流程和方法,确保采集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一目的1、确保血标本样本培养的准确性。
2、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换药弯盘、碘酊、75%酒精、血培养瓶2套、1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后使用。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面划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30S穿刺采血。
消毒方法75%酒精消毒---碘酊消毒---75%酒精消毒待干。
3、采集部位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血。
4、外周血标本采集参照护理部静脉血采集法。
5、中心静脉血标本采集遵循以上消毒方法对导管的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然后用10ml射器回抽导管5ml后弃掉然后用10ml注射器采集血样标本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
再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内的残留血后给予封管液3ml进行封管封管后夹闭导管或继续输液治疗。
6、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更换针头先注入厌氧瓶、绕后注入需氧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同时采集标本间隔时间小于5分钟。
7、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小时。
四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畅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3、采血时机发热高峰1小时内或开始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4、采血次数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2ml。
6、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之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
实验室接收标本后,需将标本放入自 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或按照手工培 养方法进行操作。
已接种的血培养瓶应在规定条件下保 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异常情况处理与报告
01
02
03
04
如发现标本存在异常情况,如 溶血、凝血、污染等,应立即 通知临床科室并重新采集标本
。
对于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标本, 应立即进行涂片镜检和初步鉴 定,并及时报告临床科室。
有效期内。
采血针和注射器
应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 注射器,确保无菌、无
热原。
其他物品
包括棉签、纱布、止血 带、标签等。
患者准备
01
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 动。
02
采集前应向患者解释采 集目的、方法和注意事 项,取得患者配合。
03
患者应洗净双手或使用 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04
对于需要穿刺的部位, 患者应配合采集人员摆 好体位,方便穿刺。
对标本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溶血、凝固、污染等现象。
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标本处理,如离心、分装等,确保后续检测的准确 性。
持续改进方向与措施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控制 意识。
定期对采集、运送和接收处理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发 现问题及时改进。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标本采集、运送、 接收处理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持续改进 提供有力支持。
03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消毒与穿刺部位选择
消毒
采用碘伏或70%酒精进行皮肤消 毒,消毒范围直径至少为5cm, 待消毒液干燥后进行穿刺。
穿刺部位选择
成人首选肘部静脉,新生儿和婴 幼儿可选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避 免在静脉留置导管或静脉输液的 通路中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和运送指南
第一篇血液标本采集指南(依据二甲要求制定本采集指南)血液标本采集法1.血清标本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非蛋白氮,尿素氮等)。
2.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
3.血培养标本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培养等)。
一般常规检验用毛细血管采血法,这种采血法由检验人员执行,血清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因需要较多量的血液,一般由护理人员协助采血。
目前不少生化项目检验已采用微量测定法,故也可采用毛细血管采血法采标本。
(二)静脉采血法1.用物同静脉注射法,备干燥注射器(5-10ml),7号针头,标本容器(按需要备干燥试管、抗凝管或血培养瓶),酒精灯,火柴等。
2.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按静脉穿刺法采取所需血量,立即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而造成溶血。
因血液中细胞的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如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是细胞外的20倍,细胞内的某些酶含量也较细胞外高,如发生溶血,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如需全血、血浆,可将血液如上法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如需作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时,抽取血液后,应立即注入有石蜡油的抗凝试管中,注入时针头应插入石蜡油面以下,以隔绝空气,立即送验。
否则血液中二氧化碳逸出,使检验结果降低,影响准确性。
(3)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止污染。
静脉采血后,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内,一般培养标本用肉汤培养瓶,如做伤寒杆菌培养则备胆汁培养瓶。
临床常用的培养瓶有两种,一种是密封瓶,瓶口除橡胶塞外另加铝盖密封。
瓶内盛培养液约50ml,经高压灭菌,使用时将铝盖剔去,用2%碘酒和70%酒精消毒瓶盖,更换针头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摇匀后送验。
另一种是三角烧瓶,瓶口以棉花塞子及纸严密包封,使用时先将封瓶纸松开,取血后将棉塞取出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将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再将棉塞经火焰消毒后盖好,扎紧封瓶纸送验。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4 7
血培养 淋球菌培养
立即 30分钟
1小时 30分钟
阳性结果3天以上,阴性结果7天 2天
8
真菌培养
1小时
2小时
3天后
细菌室项目检验周期表
9 解脲、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衣原体培 养 1小时 2小时 2天后
11
一般涂片革兰氏染色
1小时
2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12
涂片找抗酸杆菌
1小时
2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查询申请医师,补足标本信息。
仅有申请单而无标本或无菌容器内无标本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要求重送标本
标本外漏及明显受污染(如开塞) 标本收集不符合采集要求 样本混入消毒液 或防腐剂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建议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及时通知临床,告知正确收集方法,要求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及时通知临床,建议重送标本。
13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
1小时
1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 注: 1. 细菌室正常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六
全天、周日上午;其他时间(包括中午、 夜班、周日下午、)常规培养请送急诊化 验室。 • 2.各类血清学检测周一至周五做;支原体、 衣原体检查周一至周六上午做,其余时间 标本一律不接收。 • 3. 空气培养、物表监测周六、周日不做, 于周一至周五打电话给细菌室告之数量。
【标准操作程序】
• 3. 粪便样本
养:
• 5.1采集指征: • 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
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HP 体温>38.5℃ 重症腹泻 血便或便中有脓液 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病人
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程序
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成序1.目的规范标本采集程序,保证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
2. 范围微生物标本。
3. 职责3.1 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负责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3.2 标本运输人员负责收取标本和运输标本至微生物室。
4. 程序4.1 采集标本前,采样人员根据检验申请单检验项目的要求,确认采样计划并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核对遗嘱、打印条形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粘贴条形码及指导病人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等。
4.2 认真核对病人、标本容器和检验申请单是否一致,严防差错。
4.3 标本送到微生物室,标本运输人员必须与微生物室标本接收人员对标本进行核收登记并签名4.4 所有标本必须记录采样时间并立即送检,一般不得超过2h.5 采集方法5.1 血液及骨髓5.1.1 血液5.1.1.1采血时间:①在抗菌药物治疗前;②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内采血;③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④同时或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除非怀疑存在持续性菌血症时(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2小时从不同部位采集3套标本)5.1.1.2采血量:成人一次采血5~10ml,儿童2~5 ml婴幼儿为1~2ml。
(附注:儿童的采血量不能超过其总血容量的1%)。
5.1.1.3采血方法:①成年病人,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每套包括一瓶需氧瓶、一瓶厌氧瓶);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真菌血症则应多次采集;对于婴幼儿病人,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瓶。
因为儿童患者很少见厌氧菌感染,因此推荐仅使用需氧瓶而不常规推荐同时做厌氧培养。
②采血量充足时,应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采血量不足时,应先注入需氧瓶,后注入厌氧瓶。
5.1.2 骨髓标本用骨髓穿刺针从髂骨采集。
5.1.3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切勿放入冰箱。
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5.2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血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8 血培养标准操作程序一、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见本手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原则》。
二、标本验收1.申请单验收:要求血培养申请单除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外还应包括标本收集时间、收集方式、是否已使用抗生素等,验收时应检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
2.标本验收:(l)检查标本标识是否与申请单相符;(2) 检查标本容器有无溢漏、渗出;(3)检查送检时间是否超过规定的标本保存时间。
3.不合格标本处理:(1)对申请单信息不全者应设法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2)对标识不符、送检容器不合格,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标本应注明原因,退回,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记录。
三、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1.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质量对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高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售培养基良莠不齐,选购时要慎之又慎注意质量,以知名大厂家生产者为宜。
国内报告应用不同培养基的两组血培养结果,1组阳性率为9.7%,另1组为16.1%,可见培养基影响之大。
抗凝剂现多用聚茴香脑磺酸钠(sodiumpolyanetholsulfonate,SPS)浓度为0.025%~0.05%。
因兼有抗凝、抗补体、抗吞噬及拮抗某些抗生素的作用,故较其他抗凝剂为优。
2.培养条件:尽管病原菌仍以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但亦有少部分为真菌、厌氧菌或L型菌感染。
特别是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可占病原菌的10%以上。
所以必要时应选取相应培养基在不同环境下培养。
3.盲传:肉眼和仪器都不能确保在瓶外观察到所有的阳性菌生长,因此在培养终结时应盲目传代1次,以防漏检。
四、结果观察和报告1.结果观察和评价:血培养的结果应及时快速通知临床医师。
采取以下措施:即每日开始工作时,首先检查血培养,如有细菌生长,立即处理。
(1)疑有细菌生长者,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后,电话通知主管医生;(2)此后6-8h,应报初步药敏试验结果。
电话通知,通报敏感的抗生素;(3)任何时候当平板生长菌落,立即完成鉴定及标准化的药敏试验,发出结果报告;(4)对临床特别需要了解血液培养信息的患者,肉汤增菌24h、48h、72h仍为阴性标本,通知主管医生,以便作相应处理。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一目的1、确保血标本样本培养的准确性。
2、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换药弯盘、碘酊、75%酒精、血培养瓶2套、1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后使用。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面划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30S穿刺采血。
消毒方法75%酒精消毒---碘酊消毒---75%酒精消毒待干。
3、采集部位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血。
4、外周血标本采集参照护理部静脉血采集法。
5、中心静脉血标本采集遵循以上消毒方法对导管的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然后用10ml射器回抽导管5ml后弃掉然后用10ml注射器采集血样标本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
再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内的残留血后给予封管液3ml进行封管封管后夹闭导管或继续输液治疗。
6、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更换针头先注入厌氧瓶、绕后注入需氧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同时采集标本间隔时间小于5分钟。
7、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小时。
四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畅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3、采血时机发热高峰1小时内或开始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4、采血次数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2ml。
6、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之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的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要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四、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血液标本保存与运送
检验标本采集与运输指南血液标本保存与运送一、标本的保存标本保存和运送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采集的标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检验结果引起或大或小的误差,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标本保存和运送。
基本原则: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如受各种条件限制,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放置于阴凉、稳妥处,避免标本受热、破损,有必要时冷藏放置。
1、采样后须立即送检的常规项目:急查项目、血氨、血沉、血气分析、乳酸以及各种细菌培养,特别是厌氧菌培养。
2、采样后0.5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凝血项目、血糖、电解质、血液细胞学、体液标本、涂片找细菌、霉菌等。
3、采样后1~2 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各种蛋白质类、激素类、脂类、酶类、抗原、抗体、PCR项目等。
二、标本的运输1.标本应视为具有生物危害的物品,运输时严防破损泄漏。
2.微生物培养检验标本应避免污染。
3.可以通过物流传输系统传送的标本为各种真空采血管,其余标本如尿液、粪便、脑脊液、浆膜腔积液、分泌物、血培养等均不可使用传输系统。
物流传送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容器的盖子严密,避免标本外溢造成污染。
如夜间传送急诊标本,应电话确认检验人员收到。
检验科物流传送地址:80634.无物流传输系统病区,应由专人送达。
标本送检地址:门诊医技综合楼二楼南区检验科,并做好相应交接工作,确保检验工作及时顺流进行。
三、标本的交接:1. 物流传输系统传送急查标本时,病区应电话通知检验科物流,如传送病区、标本数及其他注意事项。
物流电话:8063。
2.物业工作人员运送标本时,应与检验科物流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内容包括送检时间、病区、标本数量、标本质量及是否为检验科检验项目等事宜,确认无误后签字。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1.贾淑梅临床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25
2.美P R默里、E J巴伦、M A法勒、F C特诺维、R H约克临床微生物学手册(上下)科学出版社2005-6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对象:需采集血培养标本的科室
文件编号:RJ-IC-SOP-XBBCJ
编写者:糜琛蓉
审核者:倪语星
版次:01
编写日期:2007-5-30
审核日期:2007-6-10
执行日期:2007-7-1
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院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同意,不得翻印
目的: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并运送
内容:
一.采集方法
1.培养瓶消毒程序: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采血。
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用10ml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采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先注5ml于厌氧培养瓶,并注意避免注入空气,后注其它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4.血液中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群、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四.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如果不能及时送检,置于室温环境。
2.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3.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或在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
4.采血次数及间隔:对需马上做抗菌治疗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或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如(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国外有人统计1次血培养可检出菌血症的80%,2次检出90%,3次检出99%。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SOP)一、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一)发热(≥38℃)或低温(≤36℃)(二)寒战(三)白细胞增多(>10x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白细胞增多)(四)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x109/L)(五)血小板减少(六)皮肤粘膜出血(七)昏迷(八)多器官衰竭二、采血时机(一)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二)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三)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四)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8℃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三、血培养标本采集次数(一)留置深静脉导管且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希望保留深静脉导管者至少2套(1套血培养定义:从一个部位如静脉穿刺或静脉导管所获血液的培养,不论被接种在1个还是多个血培养瓶内)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并各自做好标记;2.决定拔除深静脉导管者从独立的2个外周静脉部位,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同时无菌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末梢送实验室(实验室采用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二)未留置深静脉导管或怀疑的BSl并非导管相关1.怀疑血流感染时,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2.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肾盂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3.对不明原因的发热、亚急性心内膜炎,抽取3套血培养;心内膜炎患者起始采集的3套血培养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三)在采血2~5天内,无需重复做血培养,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除外。
四、皮肤消毒及采血步骤(一)皮肤消毒前,先检查血培养瓶有无损坏或超过保质期,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干燥;(二)用2根安尔碘棉签,以穿刺点为圆心,以约5cm直径画圈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至少30s。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精华】8
标本采集,输送的标准操作程序 (1)采集血标本操作流程 (20)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22)标本采集,输送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规范标本采集,保证实验室枪测前标本质量。
[范围]微生物实验宣所有标本。
[职责]采集、运送微生物标本的临床各科室工作人员。
【标准操作程序】1.血液、骨髓标本1.1采集指征对可疑血流感染患者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
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
可疑血流感染的患者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体征时应及时采集血培养:1) 发热(≥38℃)或低温(≤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
4)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小于1000×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9)血压降低。
10)呼吸加快。
11)降钙素原升高(PCT)12)C反应蛋白升高(CRP)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
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茵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或以下的幼儿)一般出现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总数≥20,000×109 /L)。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低体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信号。
1.2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采血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以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区别病原菌与污染菌。
(一套血培养为一瓶需氧培养加一瓶厌氧培养。
一次静脉采血只能注入到1套培养瓶中)。
尽可能选用可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临床对可疑菌血症患者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可在寒战时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进行采血。
除特殊情况之外(如怀疑细菌性内心膜炎),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无需重复采集血培养。
1.3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集血培养的建议:1.3.1急性心内膜炎:对于可能的心内膜炎患者,必须在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30min之内抽取血培养,起始采集3套血培养,如果在24h之内仍报告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全部培养一共为5套。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C)或低温(≤36°C)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的白细胞);④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0×109/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粘膜出血⑦昏迷,休克⑧多器官衰竭⑨CRP、PCT升高⑩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采血,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三、采血流程(一)采血前进行手卫生,如需用手固定血管,应戴无菌手套。
(二)消毒1.培养瓶消毒:用75%酒精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自然干燥60s。
2.皮肤消毒三步骤:①以采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以75%酒精,待干30s以上。
②用2%碘酊作用30S或安尔碘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直径达3 cm以上. ③用75%酒精脱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用75%酒精消毒60s,待酒精彻底挥发干燥后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或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及一次性采血针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四、注意事项1.标本注明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 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第一篇: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
本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套数、血量要求、样本运输、皮肤消毒注意事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规范、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的念珠菌、MRSA、葡萄球菌等新方法。
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血流感染的诊断规范,快速报告实验结果,强调及时与临床,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的重要意义。
1、采血时间研究表明,大量入血的时间为患者寒颤发热前1小时,在此期间,应同时(或间隔30-60 min)采集2-3套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较长时间多次采集血培养。
2、血培养数量在每次败血症期间,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
对于成人,不应仅做1套血培养,不仅因为采血量不足,而且1套血培养的结果较难解释。
由于在开始抗菌治疗后,患者中的致病菌不会立即清除,2-5天内无须重复进行血培养。
但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以评估和指导治疗;由金葡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以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金葡菌败血症。
3、血培养采血量采血量对于败血症的检测非常重要。
对于成人,采血量在2-30 ml 时致病菌的检测与血量成正比,虽然采血量增长至40 ml(甚至更高)时血培养阳性率仍在提高,但已经不再与采血量成正比。
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4、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分配在常规血培养中,推荐成对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
如果采血量低于推荐血量,应将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因为大部分败血症是由需氧或兼性细菌及酵母菌引起的。
如果仅做需氧培养,每套培养应使用2个需氧瓶并保证有足够的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