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2.1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2.1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1.doc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2.1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1.doc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2.1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1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1 目的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职责3.1 质量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党群工作部负责本厂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程序4.1 风险识别4.1.1 危害识别组织质量安全环保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 )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b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c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d )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e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 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a )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b )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c ) 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d ) 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动态风险管理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动态风险管理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动态风险管理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在变更过程中,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计划、监控、报告以及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找出在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可能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各种因素,如组织变化、技术更新、市场变动等。

在识别风险时,需要对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同时还需要对每种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影响进行评估。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以确定每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这需要对每种风险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使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例如概率-影响矩阵、敏感性分析等。

三、风险应对计划风险应对计划是在考虑到每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后,为每种风险制定的应对策略和行动计划。

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风险的性质、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成本效益等。

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避免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

四、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在实施变更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控,以确保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和风险的及时应对。

在进行风险监控时,需要定期对各种风险进行审查,并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控制。

五、风险报告风险报告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这些信息对于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风险的详细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六、风险应对措施这是根据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制定的具体行动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是为了减轻风险的严重性,或者是在无法避免风险的情况下,采取的必要步骤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散。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改变项目计划,购买保险,寻找备选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以及开发或购买新技术等。

七、风险管理系统这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框架和基础。

它包括定义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目标、政策和程序,以确保正确、及时和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 评价控制措施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安全生产变更概述 • 风险识别 • 风险评价 • 控制措施 • 变更管理实施与监控 • 安全生产变更管理案例分析
01
安全生产变更概述
变更类型与范围
工艺流程变更
涉及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的调整或改 进,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设备设施变更
涉及生产设备的更换、升级或维护, 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和设备安全性。
操作规程变更
涉及生产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的改变 ,可能影响员工的操作习惯和生产安 全。
管理程序变更
涉及安全生产管理程序的调整或优化 ,可能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生产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有效的变更管理,可以确保生产过程 中的各项变更得到充分评估和审批,从而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的风险。
设备风险
生产设备、设施、仪表等硬件 方面存在的故障、缺陷或隐患 。
环境风险
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因素, 如温度、压力、湿度、噪声等 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管理风险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不足,如 制度不健全、培训不到位、应
急预案不完善等。
风险识别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 的反应过程,可能发生泄漏、爆炸等 事故,因此需要加强工艺控制和设备 维护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
合理的变更管理有助于优化生产流程、提 高设备利用率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确保产品质量
降低法律风险
通过规范化的变更管理,可以确保生产过 程中的变更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合规的变更管理有助于确保企业遵守相关 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从而降低企业面临 的法律风险。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1 目的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职责3.1 质量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党群工作部负责本厂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程序4.1 风险识别4.1.1 危害识别组织质量安全环保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 )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b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c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d )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e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 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第1页共6页a )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b )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
制定详细的组织架构调整计划,包括人员安置、业务过渡、培训和支 持等,以确保平稳过渡。
案例二:某信息系统升级风险识别评价控制
风险识别
信息系统升级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系统性能下降、新系统不稳定 等风险。
评价措施
对升级前后的系统性能、数据完整性、系统稳定性等进行测试和评 估。
控制措施
制定详细的系统升级计划和应急预案,包括数据备份、系统测试、 用户培训等,以确保升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04
变更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预防性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变更实施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明确可能产生的风 险及其潜在影响。
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技术防范、管理防 范等,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资源准备
提前准备必要的资源,如人员、物资、设备等,以应对可能出现 的风险情况。
评价指标
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环 境风险等方面,确保对变更风险进行 全面评估。
风险评价方法
定性评估
采用专家评估、德尔菲法等方法,对 变更风险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识别 潜在的风险因素。
定量评估
综合评估
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采用多属 性决策分析等方法,对变更风险进行 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的风险等级和排 序。
绘制业务流程图,通过对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 险。
风险矩阵法
将风险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在矩阵中进行表示 ,以便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风险识别流程
收集信息
收集与变更相关的业务、技术 、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全 面了解变更的背景和现状。
评估风险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风险管理是组织成功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步骤。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给项目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项目团队必须要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来管理这些风险。

本文将提供一个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的范本,旨在帮助项目团队全面理解和应对项目风险。

一、风险辨识1. 目标:识别项目中的潜在风险。

2. 过程:a) 项目团队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包括项目经理、团队成员、项目所有者和利益相关方。

b) 通过头脑风暴、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风险信息。

c) 将风险信息分门别类,建立风险清单。

二、风险评价1. 目标: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 过程:a) 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b) 定性评估包括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分类风险。

c) 定量评估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得出风险的综合评估结果。

d)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关键风险和优先处理的风险。

三、风险控制程序1. 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管理风险。

2. 过程:a) 风险规避:- 对于高风险项目,尽量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

- 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例如采取备份措施、增加资源投入等。

b) 风险转移:- 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例如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

- 与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共享风险。

c) 风险减轻:- 采取预防性措施,减少风险的可能性。

- 提前制定应急计划,减轻风险的影响。

d) 风险接受:- 对于低风险项目或成本较高的控制措施,可以选择接受风险。

- 监控风险的发生和影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应对。

四、风险管理计划1. 目标:确定项目风险管理的活动、责任和时间表。

2. 内容:a) 描述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b) 确定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和时间表。

c) 制定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标准。

d) 制定风险报告和风险沟通的方式和频率。

网络安全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最新版)

网络安全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最新版)

网络安全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
施(最新版)
网络安全风险在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识别和评价网络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 风险识别
在进行风险识别时,以下步骤是必要的:
- 分析现有网络结构和系统,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 评估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各种威胁和漏洞;
- 研究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以了解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

2. 风险评价
进行风险评价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制定评价标准,以确定网络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
- 考虑潜在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程度;
- 分析现有的安全措施,评估其对风险的控制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重点关注和改进的领域。

3. 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 加强网络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 实施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信息;
- 定期更新和升级网络设备和系统,修补安全漏洞;
- 建立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 建立网络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结论
鉴于网络安全风险的日益增多,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安全的变更和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

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保障机构的正常运营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制定

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制定

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制定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在安全生产环境中,变更可能带来一系列新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有必要对安全生产变更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方面:1.风险识别在安全生产变更过程中,风险识别是第一步。

这包括预判变更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和后果,以及这些危险和后果可能对员工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

风险识别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变更的性质和范围●现有安全措施的适用性●可能出现的新危险源●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1.危险源辨识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需要对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这包括:●机械、设备、设施等物理危险源●化学品、生物制剂等化学危险源●高温、低温、辐射等环境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操作失误等人为危险源通过对这些危险源的辨识,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

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这包括:●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的状况,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1.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的过程。

这包括:●制定和实施新的安全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通过风险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水平,保障生产的安全。

1.风险降低在变更过程中,有些风险可能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其影响。

这包括:●对危险区域、设备和操作进行标识和警示●优化工艺流程,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重要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风险降低,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对生产过程和员工的影响。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安全问题也逐渐变得日益复杂。

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此,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是企业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快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风险识别在工作中,由于人为疏忽、设备老化或其他原因,很容易出现事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缺陷,将可能导致企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风险识别应成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在风险识别时,一定要考虑到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安全设施、物料贮存、危险品存储和危害因素等相关因素。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持续改进的基础。

它通过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环节,评估企业潜在的风险,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三、应急预案制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火灾、自然灾害等。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管理、应急调度、安全撤离等方面的内容。

应急预案不仅能够及时解决紧急情况,还能保障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四、培训教育在现代企业中,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断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危险能力,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企业应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规范、安全技能培训等,确保员工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培训。

综上所述,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不仅是企业的必要之举,也是全社会的应有之义。

通过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培训教育等环节,能够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和持续改进。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模版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模版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模版一、引言评估和控制项目中的风险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项目变更发生时,项目风险管理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项目进展和成功。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模版,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管理项目风险。

二、背景项目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它可能在项目的任何阶段出现。

变更可能带来风险,因此项目团队需要准备好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三、风险辨识1. 目标:对项目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识别。

2. 方法:a. 与项目团队一起,开展头脑风暴会议,收集成员意见。

b. 查阅项目文档,包括项目计划、需求文档、变更请求等,识别可能的风险。

c. 进行项目现场考察,发现项目中潜在的风险。

d. 利用相关软件和工具,分析项目中的风险。

四、风险评价1. 目标: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概率和影响程度。

2. 方法:a. 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b. 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

c.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

五、风险控制1. 目标: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2. 方法:a.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和风险接受等。

b. 确定责任人和时间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c. 定期监控项目风险,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六、风险沟通与报告1. 目标:确保风险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共享。

2. 方法:a. 定期召开风险沟通会议,向项目相关方汇报项目的风险情况。

b. 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进行风险报告和分析。

c. 向项目相关方提供风险管理培训,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七、风险监控与追踪1. 目标:持续监控项目风险,追踪风险的变化和效果。

2. 方法:a. 制定风险监控计划,明确监控指标和频率。

b. 收集项目数据,识别和监控风险的变化。

c. 定期检查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八、总结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项目变更中。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是组织在进行变更管理时,确保对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一系列工作流程。

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

第一步: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变更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步,目的是识别潜在的风险。

在这一阶段,需要收集现有的相关文件资料,包括项目批准书、变更申请等,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技术的运用,如头脑风暴、因果分析等方法。

通过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全面地辨识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其对变更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二步:风险评价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

评价风险的目的是确定其概率和影响程度,以便为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评价风险时,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定性分析是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评估其级别,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定量分析是通过对具体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的具体数值。

第三步:风险控制在风险评价基础上,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降低其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预防、减轻和应对等方面的措施。

其中,预防措施是在事前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手段,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减轻措施是在事中尽量减少风险的影响程度;应对措施是在事后通过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来应对已经发生的风险。

第四步: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在整个变更管理过程中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

通过风险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和新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在风险监控的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跟踪和记录,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以便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可以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这一程序有助于保证变更管理的顺利进行,减少潜在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同时,通过监控风险的变化和实施相应控制措施,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变更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益。

如何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加强危险源识别和管控

如何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加强危险源识别和管控

如何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加强危险源识别和管控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而危险源识别和管控是安全生产的核心环节。

建立和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对于有效识别和管控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加强危险源识别和管控。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领导的角色至关重要。

领导要高度重视危险源识别和管控工作,将其纳入公司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中。

同时,明确责任分工,将危险源识别和管控相关工作分配给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具备必要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二、建立健全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和标准危险源识别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制定相应的危险源识别方法和标准。

通过对设备、物质、作业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准确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完善危险源管控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危险源管控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的核心环节。

建立健全的管控措施,对准确识别的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标准,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第四、加强监测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隐患监测检查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测和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危险源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隐患,确保危险源管控工作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第五、持续改进,提升危险源管理水平安全生产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企业应不断总结和提炼工作经验,加强危险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将危险源识别和管控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并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一、引言风险评价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有助于识别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然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变更,这些变更可能会对已有风险评价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以保证项目风险的全面评估和控制。

二、程序目标本程序主要目标是确保变更对已有风险评价的影响得到准确辨识和及时评价,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三、程序内容1. 变更申请与登记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任何变更需求都需要申请并记录,包括项目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各方面的变更。

变更申请需要包含变更的具体内容、原因和影响分析,并由项目经理进行初步审核。

2. 变更影响评估根据变更申请的内容,项目经理将进行变更影响评估,主要包括变更对项目风险的影响评估。

评估时需要参考已有的风险评价,并结合变更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变更对已有风险评价的影响程度。

3. 风险辨识与重新评价如果变更对已有风险评价造成了影响,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价。

根据变更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可以选择单独辨识变更带来的新风险,或者对已有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参考现有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模型。

4. 变更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重新评估的风险和变更带来的风险,项目团队制定相应的变更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具体选择何种措施需要根据风险的性质、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5. 变更风险监控与控制在执行变更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对风险的监控与控制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的变化和新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6. 变更风险报告在变更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向相关方报告变更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报告内容应包括变更的影响、变更风险的辨识与评价、变更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掌控工作程序变更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紧要活动,包括任何对项目计划、时间、成本、范围、人员等方面的修改。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项目存在,就有可能会发生变更。

因此,对变更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是特别紧要的。

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对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识别、描述和记录。

风险辨识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确定变更的范围和影响应首先确定变更的范围和影响:变更的范围是指变更所涉及的项目计划、时间、成本和资源等方面;变更的影响则是指变更可能对整个项目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变更对其他任务、进度、质量、资源的影响,以及变更对整个项目的可控性、资源调配和成本掌控的影响等。

1.2 确定变更的类型和频率变更的类型和频率也是需要确定的。

变更可能是战略性变更,如目标、客户要求变更等;也可能是操作性变更,如进度、资源等变更。

变更的频率因项目而异,应对项目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估。

1.3 编制风险辨识清单应依据变更的范围和影响,编制风险辨识清单,列出全部可能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是潜在风险、已有风险或新型风险。

风险辨识清单应为每个风险供给简要描述和影响评价。

1.4 确定潜在风险对于已确定的风险,应连续进行风险分析,以确定其潜在风险。

潜在风险是指风险可能对项目产生的最大影响。

1.5 扫描外部环境还应对外部因素,如政治、经济、法律、技术和竞争等进行分析,以考虑这些因素对风险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项目在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显现潜在风险。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变更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评价程序的步骤:2.1 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概率对每个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以确定其严重性和概率。

严重性是指风险可能对项目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包括时间、成本、质量、资源等方面;概率是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2 确定掌控策略对于每个风险,应订立实在的掌控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可能会导致的严重性和概率。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模版(二篇)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模版(二篇)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模版1. 引言1.1 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项目变更中的风险能够被有效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1.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项目管理团队、风险管理团队以及项目相关人员。

1.3 相关文件- 项目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2. 定义2.1 变更中风险变更中风险指项目变更过程中可能导致项目目标无法实现或导致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出现风险的潜在问题。

2.2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通过对项目变更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2.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估,以确定其优先级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4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对辨识出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 变更中风险辨识3.1 规定变更过程- 成立变更审批委员会,明确变更的申请和审核流程。

- 设计变更请求表单,包括变更的内容、目的和影响等信息。

3.2 辨识变更中风险- 针对每个变更请求,进行风险辨识,包括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风险事件的概率评估。

- 利用风险辨识工具,如头脑风暴、专家访谈等,收集项目相关人员的观点和建议。

3.3 归档风险辨识结果- 将辨识出的风险归档到项目风险登记册中,包括风险描述、风险类型、风险级别等信息。

- 更新项目风险矩阵,反映出新辨识的风险。

4. 变更中风险评价4.1 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归档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 利用风险评估工具,如概率矩阵、影响矩阵等,进行评估。

4.2 确定风险优先级- 结合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 将风险按照优先级排序,并标注在项目风险矩阵中。

4.3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对高优先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避免、减轻、转移和接受等策略。

- 编制风险应对计划,明确各项风险应对措施的责任人和实施时间。

5. 变更中风险控制5.1 实施风险应对措施- 根据风险应对计划,逐步实施各项风险应对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前言安全生产事故时常发生,对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环境等原因,可能会发生安全生产变更。

安全生产变更的实质是对原有的安全生产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变,因此在变更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安全生产。

本文将从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三个方面对安全生产变更进行分析和探讨。

风险识别和评价安全生产变更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1. 安全生产专家评估企业可以由安全生产专家来进行评估,由专家负责对工艺、设备、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风险程度评估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安全控制。

2. 分级管理企业的安全控制工作应按照风险防范等级进行分级,以便更好地实施风险管控。

3. 经验总结企业可以根据过去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来总结和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和准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价。

控制措施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后,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或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安全管理制度的调整企业需要针对新的安全生产变更,对制度和流程进行更新和调整,确保与安全生产变更相应的控制措施得到风险管控。

2. 人员培训企业需要对于新的安全生产变更,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将其带入变更后的工作流程。

3. 设备及工艺技术改进企业可以在变更后根据风险调整设备和工艺,提高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及提高应对应急情况。

4. 安全监测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监测机构来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5. 紧急预案企业应制定符合变更后实际情况的紧急预案,以备应急情况时使用。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变更中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风险管理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

在变更管理过程中,中风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为变更往往会引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对中风险的辨识和评价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来减轻潜在的风险。

首先,要对中风险进行辨识。

辨识中风险时,可以采用以下途径:1.收集信息:通过与相关方沟通,收集与变更相关的信息,并了解变更的目标、内容、范围和影响。

2.分析历史数据:分析过去变更的经验和问题,借鉴以往的教训,识别经常发生的中风险类型。

3.利用专业知识: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与特定变更相关的中风险。

4.使用工具和技术: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流程图等,帮助识别中风险。

通过辨识中风险,可以确保在变更项目开始之前就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其次,要对中风险进行评价。

评价中风险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评估概率和影响:根据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影响程度,对中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2.分析其他因素:除了概率和影响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风险的可控性、可预见性和可接受性等。

3.综合评估:将各个评估结果结合起来,综合评估中风险的整体风险水平,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通过评价中风险,可以对风险进行排序和分类,为后续的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来减轻中风险。

控制程序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应对措施,降低中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保变更项目的顺利进行。

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规章制度: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各个相关方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变更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2.培训和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中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应对中风险的能力。

3.制定变更管理计划:在变更管理计划中明确中风险的控制目标和措施,确保在整个变更过程中对中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1.1)变更管理制度[教学]1.doc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1.1)变更管理制度[教学]1.doc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1.1)变更管理制度[教学]1变更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此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 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经营管理课;适时的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

相应主管部门号召,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3.1 变更申请人负责填写《安全生产变更申请表》。

3.2 品质管理课负责工艺技术的变更审核。

3.3 生产管理课负责设备、设施的变更审核。

3.4 系统课负责计算机及软件变更的审核。

3.5 经营管理课负责管理变更的审核。

3.6 生产管理课负责仪表仪器的变更审核。

3.7 经营管理课负责安全设施的变更审核。

3.8 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3.9 经营管理课负责人员的变更审核。

3.10 总经理负责变更的审批。

4 内容与要求4.1 本文件的变更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 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 人员变更:新入厂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厂人员等。

4.1.3 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 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用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设备电气变更等。

4.1.5 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 管理变更时,由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 人员变更管理4.3.1 新员工入厂和厂内员工调换岗位的,按照《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一般与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及管控措施清单

一般与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及管控措施清单

序号 类别
项目
重大 危险源
基本情况
风险评价
可能发生的 可能影响周边 事故类型 单位和人员
控制措施
1、安全文明部要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并及时通报,提前组织人员做好防范。
降雨或雷电天气时应停止室外高空作业及吊装作业;
2、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要定期清理疏通,低洼处设置排水防洪沟,保证
通畅;
3、各种用电线路、设备要定期检查,避免线路老化和破损现象,做好防
序号 类别
项目
表 7.1.6-1 一般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 一般危险源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LEC 法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等级
L E CD
控制措施
1、布置围护结构并进行检测;
2、认真做好施工机械进场验收工作;
1
土方开挖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 6 5 10 300 较大风险 3、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挂警示牌并派人员
2
镇 盾构掘进 地质:弱风化
泥质粉砂岩
直接判定
坍塌、物体 打击、机械 伤害、透水
临近构建物、 鱼塘、村民
4、严格控制盾构操作,调整好盾构推进油缸的压力差及 行程,避免盾构机上浮; 5、施工时在土仓和刀盘前注入泡沫,改善渣土性能,防止
各组推进油缸的 涌沙、突水现象
内,局部含砾
发生;
砂岩和细砂 岩,以软质岩
12
作业环 境类
恶劣天 气
8 级以上 位置:工作 台风、强井、营区、吊 暴风雨 装设备等
直接判定
淹溺、物体
潮防水处理;
打击、倒塌、板房、村民、 4、遇暴风雨天气,要安排专业电工现场值班检查,必要时可切断电源,
坍塌、触电、职工、工人、 现场无人员工作时,应切断总电源;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1.1变更管理制度7.doc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1.1变更管理制度7.doc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5-1-1.1变更管理制度7山东云门药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7.5-1-1.1变更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此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综合部。

适时的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

相应主管部门号召,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3.1 变更申请人负责填写《安全生产变更申请表》。

3.2 质量部负责工艺技术的变更审核。

3.3 生产部负责设备、设施的变更审核。

3.4 公司办公室负责计算机及软件变更的审核。

3.5 公司办公室负责管理变更的审核。

3.6 生产部负责仪表仪器的变更审核。

3.7 公司办公室负责安全设施的变更审核。

3.8 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3.9 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员的变更审核。

3.10 总经理负责变更的审批。

4.内容与要求4.1本文件的变更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人员变更:新入厂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厂人员等。

4.1.3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用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设备电气变更等。

4.1.5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管理变更时,由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人员变更管理4.3.1新员工入厂和厂内员工调换岗位的,按照《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云门药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7.5-1-2.1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1 目的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职责3.1 质量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党群工作部负责本厂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程序4.1 风险识别4.1.1 危害识别组织质量安全环保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 )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b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c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d )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e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 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a )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b )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c ) 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d ) 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4.1.3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a )场站、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b )生产施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c )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d )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e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f )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g )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h ) 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i )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人为因素违反管理要求)。

4.1.4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调查表、查阅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安全检查表( SCL )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风险进行辨识。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程度。

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骤:4.1.4 作业活动的选定与划分各单位负责识别本单位的作业活动,根据下列方法或下列方法的结合来识别和划分作业过程:a )按地理区域识别与划分,如:1 )地理环境,包括施工所在地地质特征及周围地区地形地貌、居民社区分布 ( 附图 ) ;2 )社会环境,包括风俗人情、社会治安状况、交通通讯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地方病及传染病情况等;3 )自然气象,气温、湿度、风、雨、冰、雾总量及分布规律;4 )水文和水质,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渠和地下水;5 )自然灾害,包括气候、地质灾害等;6 )可依托的抢险资源,包括消防、医疗急救等;b ) 按平面布局识别与划分,如:功能分区、危害的分布、安全距离等。

c )按工艺流程、设备与装置识别与划分1 )采油系统,包括:油气、掺水总机关、分离器、计量房间、加热炉、配水间、库房、抽油机、采油树等。

2 )输油转油系统,包括:罐区、化验室、配电室、泵房、加热炉、分离器、除砂器、加药间、卸油场、发电机、换热器等。

3 )注水系统,包括:罐区、加热炉、配电室、值班室、化验室、泵房等。

4 )污水系统,包括:罐区、化验室、配电室、泵房、加药间、沉砂池等。

d) 按生活和应急设备设施识别与划分,如:1 )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服务,包括:宿舍、食堂、饮用水、食品、娱乐活动等。

2 )消防、应急、急救、劳保、警示、防护、污染防治设施等。

e) 按作业中的危害对象来识别与划分?健康危害: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粉尘;3 ) 管理制度: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监督管理、许可制度、工作制度;4 ) 环境污染:相关作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油、废渣、噪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f )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包括:设备、电器日常维修、水套炉点火、更换压力表、吊装作业、动火作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加盘根、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等。

4.1.5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后果:a )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b )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中毒、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c )财产损失;d )工作环境破坏;e ) 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f )资源消耗。

4.1.6 风险识别的步骤a ) 各队站按上述要求对各项作业活动每一步骤中能够控制或可使加影响、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填写各类风险识别表,制定削减措施,填写本单位的《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作业区确认,由作业区汇总成本单位《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再报质量安全环保科进行确认,汇总时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b ) 厂机关各部门和作业区机关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由各部门和作业区组织识别,填写《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质量安全环保科确认并保存。

c ) 各部门和单位应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风险识别活动。

4.2 风险评价的依据与判别准则4.2.1 质量安全环保科负责收集并建立下列评价依据与判别准则:a )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文件、以及合同、协议等要求;b ) 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c ) 危害和环境影响的规模、程度、发生频率、控制现状;d ) 本厂实际状况(技术、资金、能力)以及各相关方利益。

4.2.2 质量安全环保科在收集上述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危害和影响分级打分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4.3 风险评价用是非判断法、矩阵法和打分法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对所有识别出来的风险先用是非判断法来直接判断,被判为“非”的危害因素再用矩阵法评价、环境因素再用打分法评价。

4.3.1 是非判断法——适用于各类风险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危害因素:a )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b )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如泄露、火灾、爆炸等);c )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分数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时间对声誉的影响5 ・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 8 万元≥ 30 天引起国内公众的反应;持续不断的指责,国家级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

4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 3 万元≥ 10 天引起整个区域公众的关注;大量的指责,当地媒体大量的反面报道;国内媒体负面报道,当地或地区或国家政策的可能限制d )紧急状态下的危害和环境因素;e ) 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f ) 在能源消耗方面依据经营要求直接判定其中重大环境因素。

g )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等。

4.3.2 矩阵法——适用于判为“非”者危害因素的评价分级按风险矩阵图法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三种:可容许的危害因素( R=L*S=1~ 5 );一般危害因素( R=L*S=6~14 );重大危害因素( R=L*S=15~ 25 )。

注意: R 值的界限值, L 和 S 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由质量安全环保科组依据企业情况加以界定,报管理者代表重新审批。

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S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分数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防范、控制措施5每天发生,经常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训不够、缺乏经验)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4 每月发生偶尔检查或有,但只是偶尔执行不够胜任防范、控制措施不完・住院治疗措施。

3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1 万元≥ 1 天一些当地公众表示关注,受到一些指责;一些媒体有报道和政治上的重视2・皮外伤・短时间身体不适小于1 万元半天公众对事件有反应,但是没有表示关注1没有受伤无没有误时没有公众反应大检查善3每季度发生月检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2每年发生周检有、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然出差错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1 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日检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表严重性可能性 1 2 3 4 51 1234 52 2 4 6 8 103 3 6 9 12 154 4 8 12 16 205 5 10 15 20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