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谱分析法
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
应用前景
潜在应用前景在 水体监测和水质
评估中
土壤中重金属的荧光光谱分析
准确分析
快速准确地定量 分析土壤中重金
属元素
分析技术
荧光光谱技术在 土壤中重金属的
应用
作用
土壤质量评价和 土壤环境监测中
的重要作用
荧光光谱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01 有害物质检测
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02 食品安全
食品荧光光谱分析的重要性
03 检测技术
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荧光光谱分析的未来发展
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发 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未 来荧光光谱分析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 05
第5章 荧光光谱技术的发展 趋势
● 04
第4章 荧光光谱在环境监测 中的应用
空气污染物的荧 光光谱分析
通过分析空气中各种 污染物的荧光光谱, 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 和监测空气质量。荧 光光谱技术对环境监 测的实时性和灵敏度 有着重要作用。
水体中有机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水质检测
检测水质的有机 物含量和种类
特性分析
分析水体中有机 物的荧光光谱特
荧光光谱图解
荧光光谱通常以荧光 强度或荧光强度与波 长的关系图形式呈现。 荧光光谱图可通过波 长峰位、荧光强度等 参数进行分析。
荧光光谱分析的常用技术
荧光光谱峰 值分析
分析荧光峰值的 位置和强度
荧光光谱变 化趋势分析
分析荧光光谱的 变化趋势
联合分析
结合其他技术进 行荧光光谱分析
荧光光谱强 度测定
测量荧光强度的 数值
荧光光谱分析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荧光光谱分析
荧光光谱法(又称荧光分析法或分光荧光测定)是一种电磁光谱法,可以测量样品吸收光子后发出的光子强度。
实际上,大多数荧光分子是芳香族的,如蛋白质/肽中的色氨酸。
光学技术,如UV-Vis、圆二色谱(CD)、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和荧光光谱,都被用于获取被测化合物的结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信息。
荧光光谱是研究溶液状态和显微镜下蛋白质/肽的实时结构和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工具。
荧光光谱分析。
生物制药,特别是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在整个研发过程中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在成功批准和上市之前,需要对治疗性蛋白质/肽的生物物理、生化特性和3D结构有透彻的了解,因为产品的活性、稳定性、毒性、功效和保质期会因结构-活性关系而受到影响。
与小分子不同,这些大分子需要多种分析方法结合进行分析。
荧光光谱法可应用于:1,通过改变荧光强度来探测结构变化或两个分子的结合;2,通过色氨酸荧光的波长定位色氨酸残基(在蛋白质表面或深埋在蛋白质内部);3,通过荧光偏振和各向异性研究荧光团迁移率。
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概述1荧光光谱分析原理 (1)2荧光分析法 (4)2.1定性分析法 (4)2.2定量分析法 (4)1荧光光谱分析原理光学分析法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光谱法是辐射能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光谱的出来为基础,非光谱法不包含物质内能的变化,不涉及能级跃迁,而是辐射方向和物理性质的改变。
光学分析方法分类表1分析法特征具体方法光谱法光的发射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分子磷光光谱、化学发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光的吸收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光谱、光声光谱光的散射拉曼光谱非光谱法光的散射比浊法、散射浊度法光的折射折射法、干涉法光的衍射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光的转动旋光色散法、偏振法、圆二向色法荧光发光机理可按量子理论通俗解释: 光具有波动、粒子二重性, 光波愈短, 其光子能量愈强; 反之波长愈长其能量则弱。
当某些物质受到紫外线或较短波长光照射, 吸收了全部或部分光能量, 使其分子的能级升高而处于亚稳定状态, 当恢复到稳定的基态时, 这些分子就会立即释放多余的能量, 其中一部分化为热量而消失。
但对某些物质而言, 向基态跃迁时是以“光”形式释放, 因为有部分能量被消耗, 所以重新发出的光能量总比吸收的能量要小。
由于能量愈小, 光波愈长, 所以物质所激发的荧光总比照射它的光波要长。
磷光的能量较荧光还要小, 所以它的波长比荧光要长, 寿命可达数小时之久,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如果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紫外和可见区电磁辐射后,它的电子能跃迁至激发态,然后以热能的形式将这一部分能量释放出来,本身又回复到基态如果吸收辐射能后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以发射辐射的方式释放这一部分能量,再发射的波长可以同分子所吸收的波长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一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最常见的两种光致发光现象是荧光和磷光。
这两种光致发光的机理不同,荧光发光过程在激发光停止后10s内停止发光,而磷光则往往能延续10-3s-10s的时间间隔。
荧光光谱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荧光光谱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 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3. 掌握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基本概念1. 发射光谱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
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
2. 激发光谱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
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
3. 余辉衰减曲线是指激发停止后发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发光强度(或相对发光强度)。
三、测试仪器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测试采用日本岛津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从150W氙灯光源发出的紫外和可见光经过激发单色器分光后,再经分束器照到样品表面,样品受到该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分光,再经荧光端光电倍增管倍增后由探测器接收。
另有一个光电倍增管位于监测端,用以倍增激发单色器分出的经分束后的激发光。
光源发出的紫外-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经过激发单色器分光后,照到荧光池中的被测样品上,样品受到该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分光,由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电信号,再经放大器放大反馈进入A/D转换单元,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相应数字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或打印机显示和记录被测样品谱图。
四、样品制备液体试样液体试样应放入专用的液体样品槽中,固定到样品座中。
五、测试过程(一)RF-5301PC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发射、激发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步骤先开机:打开Xe灯开关和主机开关。
开电脑。
双击电脑桌面的“RFPC”程序快捷键进入测试程序,会出现初始化界面,仪器依次检测ROM、RAM、EEPROM激发狭缝、发射狭缝、激发单色器、发射单色器和基线,初始化完成后,进入到测试界面。
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及原理
Emission lifetimes of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and phosphorescence at the equilibrium internuclear distance of the ground state.
仪器结构
某些物质被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会在一定时间内发射出波长比入射光长的光,如果这个时间比较短,这种光就称为荧光。荧光由一种能发荧光的矿物 萤石(fluospar)而得名。 我们这里要介绍的荧光,是指物质在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后发出的波长较长的紫外荧光或可见荧光。 除了紫外光和可见光可能激发荧光外,其它的光如红外光、X射线也可能激发出荧光,因此除紫外荧光或可见荧光外,还有红外荧光、X射线荧光等。
Schematic diagram of a double-beam (ratiometric) filter fluorometer.
Filter fluorometers are suitable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applications in which spectral scanning and high resolution are not required. Filters transmit more light and cost less than monochromators, thereby providing better detection limits with less expensive instrumentationque for detect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荧光光谱灵敏度高的原因
荧光辐射的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测量到的荧光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不同; 荧光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发射,因此可以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 这样,荧光不受来自激发光的本底的干扰,灵敏度大大高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用的样品量很少,且测量方法简便。
仪器分析原理3原子荧光光谱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原理3原子荧光光谱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是常用的仪器分析原理之一、这两种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
1.原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FS)是利用物质吸收射入能量后,再辐射能量的特性来分析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工作原理:原子荧光光谱的工作原理分为两个步骤:原子化和荧光辐射。
首先,样品通过加热、火焰、电磁辐射等方式使其原子化。
原子化是将样品中的元素由化合物或离子状态转变为单体原子的过程。
常用的原子化方式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OES)等。
然后,通过激发原子辐射的方式,使其产生特定的荧光辐射。
荧光辐射的能量和波长是特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荧光辐射来确定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应用:原子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农产品等领域的元素分析。
它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的特点。
可以用于分析痕量元素,如水中的重金属等。
2.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F)是利用物质受到X射线激发后发生荧光辐射的特性来分析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工作原理:X射线荧光光谱是利用样品中的元素受到高能X射线激发后产生特定能量的荧光X射线。
当样品被照射时,元素中的电子会被激发到较高能级,并在回到基态时发出荧光X射线。
每个元素的荧光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是特定的,通过测量荧光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岩石矿产分析、金属合金分析等领域。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CHAPTER 02
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
原子能级与跃迁
1 2 3
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中的电子按一定的能级分布,处于最低能级 的电子态称为基态,吸收能量后跃迁到较高能级 的电子态称为激发态。
能级跃迁
原子中的电子在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时, 会在不同的能级之间发生跃迁。这种跃迁是原子 荧光光谱分析的基础。
荧光寿命
荧光寿命是指原子在激发态停留 的平均时间。荧光寿命的长短决 定了荧光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荧光光谱特性
01
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是指荧光强度随发射光子频率(或波长)的变化关系。通过测
量荧光光谱,可以获得关于原子能级结构和跃迁特性的信息。
02 03
斯托克斯位移
斯托克斯位移是指荧光光谱中发射光子的频率低于吸收光子的频率的现 象。这是由于在退激发过程中,原子会损失一部分能量给周围环境,导 致发射的光子能量降低。
多元素荧光光谱仪的研制
研制具有多通道检测能力的荧光光谱仪,实现对不同元素的独立检 测和同时测定。
多元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建立基于多元素荧光探针和荧光光谱仪的多元素分析方法,为复杂 样品的多元素分析提供有效手段。
现场、在线、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
便携式荧光光谱仪的研制
开发便携式、小型化的荧光光谱仪,实现现 场、在线、实时监测的可行性。
荧光探针性能优化
通过改变荧光团的结构、引入辅助基团等手段,优化荧光探针的性 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荧光探针的筛选与评估
建立荧光探针筛选和评估体系,对大量候选探针进行快速筛选和性 能评估,加速高性能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应用。
多元素同时测定技术的发展
多元素荧光探针的设计
开发能够同时识别多种元素的荧光探针,实现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提高分析效率。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依据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依据
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定量依据主要是基于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荧光强度,来推算出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我们通常会使用荧光素(Fluorescein)等荧光染料作为指示剂。
这些染料在受到激发后,会发出特定的荧光信号。
而这些信号的强度与染料所处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染料自身的性质均有关系。
当我们将染料加入待测样品中时,染料的荧光信号会受到样品中其他分子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样品中其他分子的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内标法”或“标准曲线法”。
在使用分子荧光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我们需要先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然后,我们可以分别将这些标准溶液与染料混合,并测量它们的荧光强度。
通过将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绘制成一条标准曲线,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当我们需要分析未知样品时,我们可以将该样品与染料混合,并测量它们的荧光强度。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标准曲线来推算出该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分子荧光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我们需要保证样品中其他分子对染料荧光信号的影响尽可能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对荧光信号产生干扰的因素。
总之,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和内标法等手段,我们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对各种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荧光光谱法
荧光又可分为分子荧光和原子荧光。
由于不同的物质其组成与结构不
同,所吸收光的波长和发射光的波长 也不同,利用这个特性可以进行物质
的定性鉴别。如果该物质的浓度不同,
它所发射的荧光强度就不同,测量物 质的荧光强度可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荧光分析法(fluorescence analysis)
就是利用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对 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fluorescence efficiency)。荧光效率
也称荧光量子产率,用f 表示。
kF 发射的荧光量子数 Φf 吸收的光量子数 k F kVR k IC k ISC k EC k P
可见,凡是使 kF 增加,使其它去活化
常数降低的因素均可增加荧光量子产
率。通常,kF 由分子结构决定(内
生荧光。而在 pH6 ~ 7 的溶液中,则形
成12的配合物,不产生荧光。
总之,溶液pH值对荧光物质的荧光
光谱、荧光效率及荧光强度均有影响。 需通过条件实验找出 pH 与荧光强度的
关系,确定最适宜的pH范围,以提高分
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荧光熄灭
由于荧光物质分子间或与其它物质相互 作用,引起荧光强度显著下降的现象叫
C=O、—F、—Cl等吸电子取代基,可减弱分子
π电子共轭性,使荧光减弱甚至熄灭。还有一类
取代基则对荧光的影响不明显,如—R、—
温度 温度对被测溶液的荧光强度有明 显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介质粘度
减小,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碰撞几
率增加,从而使分子无辐射跃迁增加, 荧光效率降低。故降低温度有利于提
高荧光效率及荧光强度。
波长扫描)。然后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
标,以荧光强度F为纵坐标作图,就可得
荧光光谱分析法121220讲解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2
某些物质被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会在一定时间 内发射出波长比入射光长的光,如果这个时间比较 短,这种光就称为荧光。荧光由一种能发荧光的矿 物 萤石(fluospar)而得名。
我们这里要介绍的荧光,是指物质在吸收紫外光
和可见光后发出的波长较长的紫外荧光或可见荧光
。
除了紫外光和可见光可能激发荧光外,其它的光
通过内转换和振动弛豫,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跃回第一激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发生内转换的时间10-13s。
荧光发射:电子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基态
( 荧光多为 S1→ S0跃迁),发射波长为 l3的荧光,10-7~10-9s 。
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长长:
K. Brejc et.al., PNAS 94 (1997) 2306
1 nm
6
某些物质受到光照射,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发射出 比原来所吸收光的波长更长的光——光致发光(二级光)。
光致发光
荧光 fluorescence
磷光 phosphorescence
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的位置及其强度进 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仪器方法。
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洪特规则),三重态能级比相
应单重态能级低;
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基态处于单重态;
12
小结: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的不同 激发单重态分子中没有净电子自旋,因而具有反磁性; 激发三重态有2个自旋平行电子,是顺磁性的 激发单重态分子平均寿命短(10-8~10-6s),而激发三重态 的长(10-4~10s)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不涉及电子自旋方向的 改变而容易发生,属于允许跃迁;而到激发三重态属于禁阻 跃迁
分子荧光光谱法(原理和方法)
概述
分子荧光光谱法(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又称
为荧光光谱法或荧光分析法.是以物质所发射的荧光强度 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依据进行的定量分析,以荧光光 谱的形状和荧光峰对应的波长进行行的定性分析.
荧光团杂化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化合物
C6H5OH C6H5O— C6H5NH2
+ C6H5NH3
相对荧光 强度 18 10 20
0
荧光分光光度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既可用于定量分析, 也可用于测绘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荧光分光光度计既可用于定 量分析,也可用于测绘激发光谱 和荧光光谱。第一单色器选择激 发光波长(>250nm的 紫外光)故称为激发单色器 第二单色器(荧光单色器) 与激发光入射方向垂直, 并选择荧光波长,可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准确度。
1. 激发
在室温下物质分子大部分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且电子自旋配对为单重
态.当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发生能级跃迁时,可上升到不同激发态
的各振动能级,其中多数分子上升至第一激发单重态这一过程约需10-
15秒.
激发
2 去活化过程
激发态分子的失活: 激发态分子不稳定,它要以辐射 或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
对于很稀的溶液,投射到样品溶液上的被吸收的激发光不到2%时, 即εbc<=0.05时,上式的第二项后的各项可以忽略不计。则
F = φI0[1-(1-2.303 εbc)]=2.303 φ I0 εbc
当I0一定时 并且浓度C很小时,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
F = K·C
(K = 2.303 φ I0 εb)
荧光光谱分析
荧光光谱分析引言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物质在受到激发时发射的荧光来分析其性质的方法。
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光谱,可以获得有关该物质分子结构、光物理性质以及环境因素对荧光行为的影响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仪器和应用。
原理荧光光谱分析基于物质分子在受到激发时发射荧光的原理。
当物质受到激发波长的光照射时,其分子内的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随后返回基态时发射荧光。
不同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环境因素会影响荧光的发射行为,因此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可以得到有关物质性质的信息。
荧光光谱分析可以分为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激发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是在固定的激发波长下测量物质发射的荧光光谱,用于研究物质的荧光特性。
荧光激发光谱是测量物质在不同的激发波长下发射的荧光光谱,用于研究物质的光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仪器荧光光谱分析通常使用荧光光谱仪进行测量。
荧光光谱仪包括激发光源、样品室、光学系统和检测器。
激发光源通常可以使用氘灯、氙灯或激光器,用于激发样品的荧光。
样品室是放置样品的空间,通常使用四面透明的石英室。
光学系统包括分光镜、滤光片和光电二极管等组件,用于收集和分析荧光信号。
检测器负责将荧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应用荧光光谱分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生物领域荧光光谱分析在生物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生物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荧光光谱可以用于分析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和药物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荧光标记技术也是生物荧光光谱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
环境监测荧光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物分析。
通过测量水、空气等样品的荧光光谱,可以获得有关污染物浓度、分布和性质的信息。
荧光光谱分析在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物分析以及土壤污染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材料科学荧光光谱分析在材料科学中用于分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荧光光谱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能带结构、杂质掺杂和缺陷等。
荧光光谱技术介绍
荧光光谱技术概述 荧光光谱的分类与特点 荧光光谱实验技术 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案例
contents
目 录
01
荧光光谱技术概述
定义
荧光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吸收光后发射的荧光光谱来研究物质性质的技术。
原理
当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后,会通过电子跃迁至激发态,当电子返回到较低能态时,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荧光光谱的特性和强度与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
定义与原理
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DNA和细胞代谢物等。
生物医学研究
用于检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
环境监测
用于分析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如有机化合物、无机离子和金属配合物等。
化学分析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营养成分等。
食品工业
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领域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辐射能后跃迁至激发态,随后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以确定待测元素的浓度。
原子荧光光谱法在实践中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光谱干扰、仪器噪声和基体效应等。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
原子荧光光谱法通过测量待测元素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待测元素在样品中的含量。其优点包括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选择性以及较低的检测限。
19世纪末
荧光现象的发现。
20世纪初
荧光光谱仪器的初步研制。
20世纪中叶
荧光光谱技术开始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研究。
21世纪初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荧光光谱仪器的出现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化学实验中的荧光光谱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能够通过测量物质在激发光作用下产生的荧光发射,来获得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在化学实验中,荧光光谱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介绍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仪器以及实验操作。
一、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荧光现象是物质吸收能量后返回基态时发出的光辐射。
当物质受到紫外光或其他能量激发时,部分电子被激发至高能级,由于高能级的不稳定性,电子会迅速返回基态,并释放出荧光发射光。
荧光光谱分析便是基于这种原理进行的。
荧光光谱分析的关键是荧光的激发和发射过程。
首先,物质被激发后,激发态的电子会从吸收态跃迁到激发态,这个过程称为激发过程。
然后,在电子返回基态的过程中,由于能级差异,荧光光子会被发射出来,这个过程称为发射过程。
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具有独特的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二、荧光光谱分析的仪器荧光光谱分析的仪器主要包括荧光光谱仪和激发光源。
其中,荧光光谱仪主要用于测量荧光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激发光源则用于提供激发光。
荧光光谱仪通常由光源、样品室、分光仪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可以是氘灯、氙灯或者激光器。
样品室是放置样品的地方,通常使用石英或者玻璃制成,以透明材料为主要考虑因素。
分光仪可以将发射光按照波长进行分散,在荧光光谱仪中一般使用光栅作为分散元件。
检测器则用于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常见的检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光电倍增管。
激发光源的选择主要根据被测物质的特点和分析要求。
一般来说,紫外光源是常用的激发光源之一,可以提供短波长的光线。
此外,还可以使用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激光器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大功率和单一波长的光。
三、荧光光谱分析的实验操作进行荧光光谱分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荧光光谱仪和激发光源,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1. 准备样品:将待测物质制备成适当的溶液或固体样品。
2. 调节仪器参数: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和实验要求,调节荧光光谱仪的参数,如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检测范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镜像规则 故通常 由于电子基态的振动能级分布与激发态相似, 由于电子基态的振动能级分布与激发态相似,故通常 荧光光谱与它的激发光谱成镜像对称关系。
各小峰波长 振 递减值与 递减值与振 有 动能级差 动能级差有 关,各小峰 的高度与 跃 的高度与跃 有关。 迁几率 迁几率有关。
17
振动 基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与第一激发态上的各 基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与第一激发态上的各振动 ; 能级分布类似 能级分布类似; 基态上的某振动能级若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某振动能 相反跃迁也如此 。 级的几率较大的话, 级的几率较大的话,相反跃迁也如此 相反跃迁也如此。
2. 荧光的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excitation spectrum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荧光分子都具有两个特征光谱: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荧光光 谱)。 (1)荧光的激发光谱 表示 不同激发波长 激发光谱: 激发光谱:表示 表示不同激发波长 发射某一波长荧光 的 下所引起物质 下所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 发射某一波长荧光的 相对效率。 固定 发射 波长 绘制激发光谱: 绘制激发光谱:固定 固定发射 发射波长 ), 然后以不同波长的 ( 选最大发射波长 选最大发射波长), ),然后以不同波长的 荧光强度F对 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以 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以荧光强度 激发波长λ作图 ,即为激发光谱。 作图,即为激发光谱。
5
分子吸收辐射后
S0
电子被激发且不发生自旋方向的改变
ms为+1/2和-1/2, s=0,M=1。则该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 激发单重态,用符号S表示。 (S1 S2 S3…)
电子被激发且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 ms为+1/2和+1/2, s=1,M=3。则该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 激发三重态,用符号T表示。(T1 T2 T3…)
1
第五章
分析法 荧光 荧光分析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计
2
某些物质受到光照射,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发射出 (二级光)。 比原来所吸收光的波长更长的光——光致发光 光致发光(二级光)。 荧光 fluorescence 光致发光 磷光 phosphorescence 荧光谱线的位置 及其 强度 进 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 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的位置 荧光谱线的位置及其 及其强度 强度进 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仪器方法。
荧光
延迟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豫
:10-7~10-9s,第一激发 单重态 的最低振动能级 →基态 荧光 荧光: 第一激发单重态 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的最低振动能级→ :10-4~10 s; 第一激发 三重态 的最低振动能级 →基态 磷光 磷光: 10s 第一激发三重态 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的最低振动能级→
苯胺在pH7~12的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由于−NH2为提高荧 光效率的取代基,故苯胺分子会发生蓝色荧光。但在pH<2和pH> 13的溶液中均以苯胺离子形式存在,故不能发射荧光。
24
4.内滤光作用和自吸现象 :溶液中含有能吸收激发光或荧光物质发 内滤光作用 内滤光作用:溶液中含有能吸收激发光或荧光物质发 射的荧光,如色胺酸中的重铬酸钾; 自吸现象 :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短波长端与其吸收 自吸现象: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短波长端与其吸收 光谱的长波长端重叠,产生自吸收;如蒽化合物。
小结: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的不同 �激发单重态分子中没有净电子自旋,因而具有反磁性;激 发三重态有2个自旋平行电子,是顺磁性的 而激发三重态 �激发单重态分子平均寿命短( 10-8~10-6s), ),而激发三重态 s) 的长(10-4~10 ~10s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不涉及电子自旋方向的 改变而容易发生,属于允许跃迁;而到激发三重态属于禁阻 跃迁
10
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辐射和 辐射和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同一 电子能级中,以 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 振动弛豫 振动弛豫: 同一电子能级中,以 电子能级中,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 。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 10-12s 层至低相邻振动能层间的跃迁 层至低相邻振动能层间的跃迁。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 。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10 内转换: 相同多重态的电子能级间的 等能级的无辐射跃迁 。 内转换:相同多重态的电子能级间的 相同多重态的电子能级间的等能级的无辐射跃迁 等能级的无辐射跃迁。 通过内转换和振动弛豫,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跃回第一激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发生内转换的时间10-13s。 荧光发射: 电子由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 →基态 荧光发射:电子由 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 ( 荧光多为 S1→ S0跃迁),发射波长为 λ3的荧光,10-7~10-9s 。 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长长:
3
分子荧光分析的特点:
高: 一般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 1. 灵敏度 灵敏度高: 高:一般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 约为10-7g/ml,而荧光分析法的检出限可达到1010甚至10-12
g/ml。
好 2. 选择性 选择性好 宽 3. 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宽 窄 4. 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窄
4
二、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relation between fluorescence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有合适的结构; (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ϕ):
发射的光量子数 ϕ= 吸收的光量子数
100% 。 如果一个分子将吸收的光子全部释放,则其量子产率为 如果一个分子将吸收的光子全部释放,则其量子产率为100% 100%。 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范围一般是多少?
6
小结:分子能级与跃迁 : 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量子化;跃迁 基态 (S0) → 激发态 激发态: 一次到位; →基态:多种途径和方式(见能级图 );速度最快、激 激发态 激发态→ 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发生的几率大; 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 S1 、S2… ; 第一、第二、…电子激发三重态 T1 、 T2 … ; 电子能级的多重性 M=2S+1 (洪特规则 ),三重态能级比相应 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 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 洪特规则) 单重态能级低; 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基态处于单重态; 7
19
2.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1)跃迁类型: π* → π的荧光效率高,系间跨越过程的速 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并产生红移 (3)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 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 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 。如荧光素和酚酞有相似结 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 酚酞却没有。 (4)取代基效应:芳环上 有供电子基,使荧光增强。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
molecular fluorescence
1. 分子荧光的产生 ★分子能级比原子能级复杂 每个电子能级上都存在振动、转动能 层 ★在分子体系中, 分子体系中,每个电子能级上都存在振动、转动能 每个电子能级上都存在振动、转动能层 ★室温下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层 ★在基态时,含有偶数个电子的分子,电子的ms为+1/2和基态单重态, 1/2, s=0,M=1。则该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 则该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基态单重态 用符号S0表示
22
2.温度的影响 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敏感,温度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 快,分子间碰撞的几率增加,外转换去活的几率增加,荧光 效率降低。例如荧光素钠的乙醇溶液,在0℃以下,温度每降 低10℃,ϕ f增加3%,在−80℃时, ϕ f为1。
23
3. 溶液pH 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 当荧光物质本身是弱酸或弱碱时,溶液的pH值对该荧光物质的 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酸度中分子和离子间的 平衡改变,离子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荧光强度也有差异。每一种荧 光物质都有它最适宜的发射荧光的存在形式,也就是有它最适宜的 pH值范围。例如苯胺在不同pH值下有下列平衡关系:
λ3 > λ 2 > λ 1 ;
11
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分子之间碰撞引起的 外转换: 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分子之间碰撞引起的 非辐射跃迁 。常发生在S1或 T1→ S0 转移能量的 转移能量的非辐射跃迁 非辐射跃迁。常发生在 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 激发态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发 系间跨越: 系间跨越:激发态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发 非辐射跃迁 。 生变化的 生变化的非辐射跃迁 非辐射跃迁。 禁阻跃迁,但当能层有较大重叠时S1→T1 就可发生系间 跨越,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 10-6s 电子 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基态(T1 磷光发射: 磷光发射:电子 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慢: 10-4~100 s、磷光的 能量比荧光小 →S0跃迁);发光速度很 发光速度很慢 ~100s 磷光的能量比荧光小 电子由S0进入T1的过程:( S0 → T1禁阻跃迁) →振动弛豫 →内转移 →系间跨越 →振动弛豫 → T1 S0→激发 激发→ 振动弛豫→ 内转移→ 系间跨越→ 振动弛豫→ 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S0→S1、S2 允许跃迁; S0→T1、T2 禁阻跃迁;通过其他途径进入 (见能级图);进入的几率小;
8
内转换
S2 S1
能 量 吸 收
振动弛豫 内转换 系间跨越
T1
发 射 荧 光
T2
外转换
发 射 磷 振动弛豫 光
S0传递途径 激发态 激发态→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 (发光 )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跃迁 跃迁( 发光)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